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抗HIV/AIDS研究中病毒与免疫关系的探讨

    作者:吕岫华;刘伟;李泽琳;曾毅

    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病毒与机体这对特殊矛盾统一体的角度,探讨了中药在抗HIV/AIDS研究中病毒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为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拓宽思路,另一方面也为研究中药抗HIV/AIDS的繁杂机制提供科学根据.

  • 艾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对HIV感染者CD4+及γ链细胞因子的干预研究

    作者:刘振威;邓鑫;莫金花;姜枫;文彬;张亚萍;庞军

    目的:比较艾灸联合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与单纯HAART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初始进行HAART的HIV感染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艾灸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等穴联合HAART(包含齐多夫定、拉米夫定、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HAART治疗,疗程及观察期均为18个月.于干预前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CD4+)、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7(IL-7)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CD4+、CD4+/CD8+、血清IL-2水平,生存质量评分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综合评分均明显提高,血清IL-7明显降低(P<0.01,P<0.05);观察组干预后CD4+/CD8+、血清IL-2水平与生存质量评分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综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HIV感染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4%(7/50)vs 32%(16/50),58%(29/50)vs 80%(40/50),均P<0.05).结论:艾灸联合HAART能降低HIV感染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服药依从性,又可改善CD4+/CD8+、IL-2、IL-7等免疫指标,提高生存质量,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

  • 艾可清胶囊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马伯艳;符林春;陈谐捷;蔡卫平;谭兴华;胡英杰

    目的 初步评价艾可清胶囊缓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相应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艾可清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测T细胞亚群、血常规、肝肾功能,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体重及Karnofsky评分.结果 治疗3、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CD4+细胞有所增长;CD4+/CD8+治疗6个月与治疗3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积分1与积分2降低、体重增加、Karnofsky评分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治疗后未见异常.结论 艾可清胶囊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症状体征,提高生存质量,未见对血常规、肝肾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余邹邹;李云;宋银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T细胞,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均发生异常.肠道是人体重要的CD4+T细胞库,因此,肠道也是病毒感染的主要目标,此外,人肠道内居住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近年来发现这些微生物群在人类健康中起关键作用.HIV感染除了直接改变肠道CD4+T细胞组成,也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本文综述了HIV引起的肠道微生物改变,并探讨这些改变在HIV感染个体中产生的局部及系统效应与相关的系统病理损伤,以及用肠道微生物进行靶向调节HIV感染和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 HIV/AIDS患者血清IL-18浓度变化与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王清波;赵伟;吴引伟

    目的 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质(IL)-18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病毒载量、CD+4T细胞表面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42例HIV/AIDS患者及1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变化,并对其变化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全部HIV/AIDS患者CD+4T细胞表面辅助受体CCR5/CXCR4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毒载量及血清IL-18浓度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2例HIV/AIDS患者血清平均IL-18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按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3年标准,CDC C期显著高于A期(P<0.01).所有患者血清IL-18浓度变化与HIV病毒载量之间呈正相关(P<0.05),与辅助受体CXCR4的表达也呈正相关(P<0.01).HIV病毒载量与辅助受体CXCR4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体内持续增长的IL-18加剧了其免疫功能的紊乱和低下,IL-18可能与疾病本身的致病机制有关.

  • 1997~2005年医院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韬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就诊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方法对1997年6月~2005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血清HIV抗体,并对其人口学特征、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03 324人中共检测出23例血清HIV抗体阳性者,其中青壮年占78.3%,以男性为主.除1例外,都具有输血史、静脉吸毒、不安全性行为、伴发性传播疾病等危险因素.结论在综合性医院应该对有可疑AIDS症状、有相关危险因素的就诊者予以高度重视,列入HIV抗体筛查的对象.

  • 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知识及高危行为调查

    作者:方鹏骞;周莹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和高危行为状况.方法 对971例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高危行为及其干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2.52%.文化程度较高者掌握情况较好;艾滋病知识来源以大众传媒宣传为主,由医生告知较少.有260人(26.78%)近3个月内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仅有10.85%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有333人(34.29%)近3个月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关系,仅有9.9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研究对象接受各项干预服务率较低.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存在着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危险因素,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安全套使用比例相对较低.

  • 广西地区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CD4水平

    作者:罗晓璐;黄宛虹;韦善求;谢宁;许美蓉;苏国生

    目的:了解老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CD4检测结果。方法感染门诊和感染病区就诊的老年AIDS患者,观察疾病的分布状况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1296例老年AIDS患者中,单纯 HIV感染398例,合并感染898例,单纯感染与合并感染病原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85.80,P=0.000173)。在合并感染病原中,HIV 合并结核病(TB)420例,占46.77%,HIV 合并青霉菌感染280例,占31.18%,多重感染198例,占22.05%,合并感染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中,CD4在0~100个/ml 230例,101~200个/ml 287例,201~300个/ml 277例,301~400个/ml 198例,400个/ml以上的304例。 CD4越低,合并感染概率越大,治疗效果越低。结论老年AIDS患者合并感染比较多,病情比较严重,CD4的改善具有一定的难度。

  • 艾滋病相关代谢综合征及其治疗

    作者:齐唐凯;卢洪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AIDS)的相关代谢综合征主要受慢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以及遗传易感性和生活方式等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艾滋病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恰当治疗,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可得到有效改善.本文综述艾滋病相关代谢综合征及其治疗现状.

  • 益生菌用于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边佳昕;闵涛玲;陈昌发;胡海峰

    益生菌是一类可对机体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可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机体产生有利影响.益生菌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积极作用也日益体现.本文简述益生菌与肠道上皮细胞(IEC)相互作用的机制,并进一步综述益生菌用于胃肠道疾病、癌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肠道菌群对宿主的影响,旨在为益生菌用于疾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药物预防

    作者:赵海涛;张庆文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预防是艾滋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首个HIV预防药物恩曲他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复方制剂(Truvada),以及其他抗HIV药物在预防HIV感染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小清;沈银忠

    随着抗病毒治疗(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生存期的延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AD)]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目前,CAD已经成为影响AIDS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HIV感染与CAD的关系对提高临床对AIDS合并CAD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AIDS患者CAD流行现状、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

  • 人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及其清除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荀静娜;卢洪洲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消除HIV感染的主要挑战是HIV储存库的存在.近年多种类型的储存库细胞得到识别,且对于不同组织储存库的特点也有了更多认识.HIV储存库清除策略的研究主要包括激活和杀伤策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基因治疗以及促进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本文就上述领域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 厦门市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

    作者:沈理通;马桂林;郑惠能;李莉;陈娟娟;牛建军

    目的 分析厦门市流动人口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危险行为,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厦门市建筑工人等4类流动人口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HCV抗体和梅毒检测.结果 共调查1 605人,以初中文化程度及省外流入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9.3%,不同人群间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有临时性行为占8.2%.男性中,有过商业性行为占8.5%,有过同性性行为占3.3%,安全套使用率和接受完整的咨询检测服务的比例很低.结论 厦门市流动人口流动性较高,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推广自愿咨询检测服务.

  • 福建省学生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陈亮;张明雅

    目的 分析福建省学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87-2015年福建省新报告的学生HIV/AIDS病例,对其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福建省2002年首次报告学生HIV/AIDS病例,到2015年共报告254例(占全省2.9%),每年新报告病例上升明显,从2009年的0.9%升至2015年的4.7%,年均增速67.2%.病倒主要集中在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市(73.6%),以19~22岁居多(54.7%),男性为主(97.2%),文化程度较高(69.7%).性接触途径感染占94.1%,其中同性传播占75.6%.检测咨询(43.7%)和临床就诊检测(23.6%)是病例的主要来源.结论 福建省学生中艾滋病疫情日益严峻,并呈低龄化趋势.应采取有效且适用于学生的干预策略以遏制疫情.

  • 谈学校如何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林述端;高仁生;陈宝萍

    在学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是预防控制其传播与流行的一项重要策略和措施.目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健康教育应进行需求评价.确定优先和重点领域.制订计划.确定目标.对知、信、行等进行评价.检验健康教育效果.

  • 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Kaposi's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

    作者:王世珍;刘淑红;耿运琪

    1994年Y.Chang等人从AIDS患者的Kaposi's肉瘤(KS)组织中分离到了两种独有的序列[1],并由KS建立了基因组文库,对其中外源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2],初步确认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KS相关疱疹病毒.

  • 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X线和CT诊断

    作者:陈桂娥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6例同时行CT扫描. 结果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7~60岁,平均38岁.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65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4例,细菌性肺炎3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片状阴影,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大;卡波氏肉瘤2例,肺部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结节影. 结论X线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 深圳市HIV/AIDS流行状况分析

    作者:黄龙;郑定容;杨庆珣

    目的分析深圳市近年来HIV/AIDS流行情况,为艾滋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1992~2005年深圳市HIV/AIDS常规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2~2005年深圳市共发现HIV/AIDS感染者1 287例,HIV/AIDS感染总检出率,1996年为30.5/10万,2001年急升至76.1/10万,2002年93/10万;2003年81.7/10万,2004年143/10万,2005年206.8/10万.结论深圳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将呈现出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 井研县1999-2008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陈涛

    目的 分析井研县1999-2008年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井研县1999-2008年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全县1999-2008年共报告HIV/AIDS33例,死亡10例,病死率30.3%.年均报告发病率7.83/10万.HIV/AIDS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全县有16个镇有病例报告;病例以农民为主;20~45岁的青壮年为高发人群,男女发病性别比例为2.3:1;33例中有23例是经性途径感染,占总病例数的69.7%,吸毒6例,占18.18%.结论 全县HIV/AIDS疫情形势严峻,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