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胚胎透明带显微操作与单卵双胎妊娠

    作者:张琪瑶;管群;菅福琴;任兰青;王美玲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单卵双胎妊娠与胚胎透明带显微操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院行IVF-ET后获得临床妊娠的1,099个周期,比较行胚胎透明带显微操作(ZPM)和未经显微操作的两组患者单卵双胎(MZT)妊娠的发生率.结果 IVF-ET后临床妊娠1,099周期中,MZT16周期,发生率为1.46%,占多胎的7.6%.显微操作组临床妊娠462周期,MZT6周期,发生率为1.30%;无显微操作组临床妊娠637周期,MZT10周期,发生率为1.60%,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卵双胎妊娠与胚胎透明带显微操作之间无密切联系,积极控制IVF-ET的多胎妊娠可能是减少单卵双胎的有效途径.

  • 200例长方案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时机的分析

    作者:唐奕;龚斐;罗克莉;张红;卢光绣

    目的 探讨长方案降调节超排卵过程中推迟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2月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不孕症患者200例,均采用垂体长方案降调节,按照其与传统注射HCG时机(有3个≥17mm卵泡)相比推迟的天数分组,比较各组的数据及其结局. 结果 所有周期注射HCG的时间均较传统标准推迟2d及以上.推迟2d组182例,推迟3d组17例,推迟4d组1例.推迟3d组与推迟2d组比较,促性腺激素(Gn)天数、注射HCG日雌二醇(E2)水平、卵泡直径≥18mm、≥16mm的卵泡数及≥18mm/≥14mm卵泡数比例明显增多,HCG日大卵泡直径达到(24.27±1.56)mm,明显增大;卵母细胞回收率、MⅡ卵率、受精率、优胚率等无差异.两组均得到较好的妊娠率,推迟2d组64.57%,推迟3d组66.67%;两组间胚胎移植取消率、流产率、宫外孕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重度)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 结论 垂体长方案降调节中,在传统注射HCG时机的基础上,适当推迟HCG注射时间是可行的.

  • 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方法的评估

    作者:周平;CAO Yun-xia;丛林;ZHANG Zhi-guo;魏兆莲

    目的 探讨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后完全受精失败(TFF)的卵母细胞进行补救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L-ICSI)方法的效果. 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对86对夫妇常规IVF后TFF的卵母细胞行L-ICSI,对取卵数目达到12个的原发不育,尤其是对原因不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育的14对夫妇采用半数卵母细胞ICSI(Half-ICSI),并进行评估.结果 L-ICSI与取卵日ICSI的受精率和分裂胚胎率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且可移植胚胎数目减少,临床妊娠率极低,仅获得1.2%(1/86)的临床妊娠与分娩.31对L-ICSI的夫妇在本中心行第二次助孕治疗选择取卵日ICSI,获得41.9%(13/31)的妊娠率.Half-ICSI与L-ICSI比较,受精率、分裂胚胎率相似,但临床妊娠率(50%比1.2%)差异非常显著(P<0.01).Half-ICSI受精率67.6%,临床妊娠率50%(5/10),与取卵日ICS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L-ICSI作为补救措施作用甚小,建议对合适的人群采用Half-ICSI以避免TFF,提高临床妊娠率.

  • 滤泡液中自然杀伤细胞活化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探讨

    作者:张合龙;李杭生;张少娣;张翠莲

    目的 探讨滤泡液中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及活化的CD56+ NK(CD56+ CD69+ NK)细胞的比例与不育患者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成熟滤泡液中CD56+ NK细胞及活化的CD56+NK细胞的比例,与ICSI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平均CD56+ NK细胞及活化的CD56+ NK细胞分别为(18.8±2.8)%和(1.6±0.8)%,而未妊娠患者的滤泡液中其分别为(37.4±5.8)%和(4.7±1.9)%,均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接受ICSI助孕治疗患者的成熟滤泡液中CD56+ NK细胞及活化的CD56+ NK细胞的比例较低者易获临床妊娠.

  • 附睾和睾丸精子活力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冯双苗;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

    目的 比较附睾或睾丸来源及其不同活力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经皮附睾精子抽吸术(PESA)、睾丸精子抽吸术(TESA)助孕的218例无精子症患者的资料,比较附睾和睾丸及其不同活力精子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结果 附睾精子组与睾丸精子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质胚胎率附睾精子组显著高于睾丸精子组(P<0.05).附睾活动精子、睾丸活动精子和睾丸不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附睾不活动精子(P<0.01);睾丸活动精子的正常受精率显著高于睾丸不活动精子组(P<0.05);以上各组间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ESA操作简单且不影响妊娠率,无精子症患者行ICSI治疗时可首选附睾精子;附睾或睾丸不活动精子影响ICSI的受精率,应优先选择活力较好的精子,若无活动精子则选择睾丸不活动精子.

  • 单卵患者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授精方式的比较

    作者:马龙;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刘嘉茵

    目的 探讨仅获得一枚卵子的患者行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受精率及妊娠率的差别. 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133个仅获得一枚卵的IVF治疗周期临床指标的分析,调查IVF与ICSI不同授精方式处理后受精率和妊娠率的差别. 结果 76个获得一枚卵IVF周期与57个获得一枚卵ICSI周期受精率和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73.7 % vs 82.5%,P>0.05;10.5% vs 14.0%,P>0.05);其中<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9 % vs 83.3%,13.0% vs 23.3% ),>38岁组受精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3.3 %vs 81.5%,6.7% vs 3.7% ),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仅获得一枚卵子进行IVF或ICSI授精方式,其受精率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 供精液参数对供精常规体外受精临床结果的影响

    作者:张欢;潘承双;吴永根;周玮;肖仕全;周颖;黄学锋

    目的 分析影响供精常规体外受精( IVF) 临床结果的供精液参数,探讨其对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228个供精常规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按临床妊娠结果分组,并对冷冻前和解冻后以及处理后精子浓度和活动率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其对供精常规IVF临床结果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供精常规IVF临床结果的供精液参数;通过ROC曲线分析能够预测临床结果指标的阈值;比较预测指标低于阈值时常规IVF和ICSI周期的临床结果.结果 按临床妊娠结果进行分组的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解冻后精子活动率显著影响供精常规IVF的临床妊娠率;ROC曲线分析显示解冻后精子活动率的预测阈值为37.5%,高于此阈值可获得显著高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而低于此阈值行ICSI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供精常规IVF.结论 解冻后精子活动率可做为供精常规IVF临床结果的预测指标,其预测阈值为 37.5%,低于此阈值改行供精ICSI可显著改善临床结果.

  • 常规体外受精失败后6 h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及其严格指征的临床意义

    作者:艾玲;刘思瑶;陈绍威;黄军;刘敬;吴东;钟影

    目的 探讨为进一步严格控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指征,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中心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常规IVF或ICSI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周期(A组)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修改ICSI指征后,使用常规IVF及受精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进行的治疗周期(B组)比较两个时期的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ICSI所占比例.结果 A组799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29%,其中行ICSI 369例,占总周期46.18%;B组704周期,临床妊娠率为42.19%,其中行ICSI 190例,占总周期26.99%.两组的总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差异,行ICSI的比例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常规IVF受精失败后6 h补行ICSI的方法,修改ICSI指征,ICSI比例降低,对本中心的临床妊娠率无影响.

  • 获单卵或双卵周期体外受精方式对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唐杰;方丛;李涛;张敏芳;刘瑜亮

    目的 比较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对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患者的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胚胎移植(ET)168个周期获卵数仅为1~2个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资料,比较常规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情况.结果 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7%和63.8%,P<0.05); IVF组有24.5%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9.7%(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不正常时,ICSI组受精率高于IVF组(分别为83.9%和55.6%,P<0.05);IVF组有34.8%周期的卵子全部不受精,高于ICSI组的14.3%(P<0.05);而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精液参数正常时及<35岁、精液参数正常或不正常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取消移植周期率和临床妊娠率,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鉴于获卵数为1~2个的周期采用ICSI治疗并不能提高其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因此我们不建议全部行ICSI治疗,男方精液参数正常或处于临界状态建议行IVF治疗.

  • 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局的影响

    作者:邹淑花;吴瑞英;李凤兰;王晓燕;毕媛

    目的探讨MII期卵母细胞质量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结局的影响. 方法对ICSI中去除颗粒细胞后的MII期卵母细胞从第一极体、卵周隙和胞浆形态三者综合评价.按形态表现分为5级,比较各级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种植率、临床妊娠率. 结果 I级卵母细胞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级含异常形态的卵母细胞 (P<0.01);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 结论根据MII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卵周隙及胞浆形态进行的卵母细胞分级可作为胚胎移植时选择胚胎的依据.

  • 显微穿刺时机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马龙;钱晓乔;蔡令波;冯婷;严正杰;印惠荣;董娟;刘嘉茵

    目的 探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及流产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中心2010年行ICSI治疗的342个周期分为三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38~40 h行ICSI治疗的128个周期为A组,HCG后40~42 h行ICSI治疗的154个周期为B组,HCG后42~44 h行ICSI治疗的60个周期为C组,观察和比较三组的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结果 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在A组分别为42.2%、26.8%、9.3%;B组为41.6%、26.6%、9.4%;C组为25.0%、16.1%、20.0%.A组与B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的妊娠率、种植率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的流产率高于A组和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治疗周期不同的授精时间对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均有影响,HCG注射42~44 h授精的周期,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低于HCG注射38~42 h授精的周期,且流产率有增加的趋势.

  • 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郑娟;周黎明;史海跃;王华;陈慧

    目的 探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常规体外受精(IVF)授精后6h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IVF授精6h后判断为完全受精失败而行早期补救性ICSI治疗的141个周期(早期补救ICSI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受精、胚胎卵裂情况以及临床治疗结局,并与同期IVF完全受精失败补行晚期ICSI的15个周期(Late-ICSI组)以及直接行ICSI的183个周期(直接ICSI组)进行比较. 结果 1.三组间成熟卵受精率、双原核(2PN)率、多精率、卵裂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补救ICSI组与直接ICSI组两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孕早中期流产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优质胚胎率(50.00% vs.55.72%)及可利用胚胎率(66.47% vs.71.12%)在早期补救ICSI组显著低于直接ICSI组(P<0.05);3.早期补救ICSI组与Late-ICSI组两组间可利用胚胎率(66.47%vs.47.62%)、胚胎种植率(23.35% vs.5.56%)及临床妊娠率(38.46% vs.10.00%)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常规IVF授精后6h通过观察卵母细胞第二极体是否排出确定受精情况,可以避免完全受精失败的发生;对完全受精失败周期,授精后6h行补救ICSI可以显著增加可利用胚胎数目,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可获得与直接ICSI相似的临床妊娠结局.

  • 精子透明带结合法优选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研究

    作者:金锐;包俊华;白刚;刘永杰;刘芳;王莹;唐大伟

    目的 探讨采用精子透明带结合法优选的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因男方因素在本中心行ICSI治疗的夫妇54个周期,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与透明带结合的精子进行ICSI,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ICSI,比较两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及着床率.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女方年龄、不育年限、促性腺激素(Gn)支数、MII卵母细胞数、移植胚胎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59.26% vs.48.1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受精率(82.97% vs.81.63%)、卵裂率(96.32% vs.96.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优胚率(66.12% vs.50.78%)和可利用胚胎率(75.95%vs.66.3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过采用患者自体卵母细胞透明带结合的方法选择精子进行ICSI可以提高胚胎质量,增加可利用胚胎的数量,有助于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在前次常规体外受精失败病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脉;靳镭

    目的 评价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对于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病例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由于前一周期的常规IVF中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30%、而随后一次采取ICSI方法的62个病例(共62个周期,两次治疗方法自身对照)的ICSI治疗结局. 结果 ICSI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冻存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0.3%、66.1%、41.7%、35.5%,比常规IVF组的9.8%、35.6%、0、4.8%显著升高(P<0.01).结论 ICSI可以显著提高前次常规IVF受精失败病例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冻存率,并可明显改善这部分患者的妊娠结局.

  • 精子畸形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影响

    作者:张四林;师娟子;薛侠;赵皖秋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中,男方精子畸形率对受精率、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中心2008年9月至2010年5月接受IVF的344对及ICSI的178对夫妇,分为常规IVF组和ICSI组,组内按照男方精子畸形率分为正常形态组(IVF 266/ICSI 76)和畸精子症组(IVF 78/ICSI 102).受精后分别统计IVF及ICSI两组内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差别.结果 在IVF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4.32%/60.09%、33.78%/37.02%、42.03%/54.62%及12.5%/4.23%.两组间受精率无显著性差别,畸精子症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性低于正常形态组,而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正常形态组(P<0.05);ICSI组中,畸精子症组和正常形态组的正常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分别为68.01%/64.59%、32.26%/33.78%、43.75%/52.63%及4.76%/5%.畸精子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较正常组显著性降低(P<0.05).将两种受精方式的畸精子症组间比较,IVF的患者早孕流产率显著高于ICSI者(P<0.05).结论 常规IVF中畸精子症不影响正常受精.对于畸精症子患者,其临床妊娠率均较精子形态正常组低,但是采用ICS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孕流产率.

  • 采用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结果比较

    作者:余云香;吴敬之;钱宪明;张小庄;汪李虎;易艳红;史哲;盘新兰

    目的比较冷冻精子与新鲜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技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61对不育夫妇进行163个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周期,其中采用冷冻精子47个周期,比较了冷冻精子组与新鲜精子组116个周期的受精率、卵裂率、A级胚胎率与临床妊娠率. 结果冷冻精子组(组I)的受精率为77.6%、卵裂率为92.9%、A级胚胎率为65.4%、临床妊娠率为45.5%;新鲜精液严重异常组(组II)分别为54.4%、94.0%、45.7%及25.0%;新鲜精液轻、中度异常组(组III)分别为73.5%、92.5%、46.8%及29.3%.组I的受精率、A级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组II(P<0.05);与组III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患者本身的精子质量直接影响ICSI的受精率,精子冷冻复苏处理不影响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症428个周期的临床分析

    作者:蔡素芬;龚斐;卢光琇;聂洪川;林戈

    目的 分析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在治疗严重男性因素不育症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因严重男性不育症行ICSI助孕的428例患者的数据,其中245例梗阻性无精子症组采用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取得的附睾精子;183例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采用的是射出精液中的精子.并且收集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SH)、移植胚胎数目、受精率、优胚率、取消率、妊娠率、着床率、流产率、宫外孕发生率、妊娠出生率、移植出生率、出生异常率等资料. 结果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受精率(84.1±1 7.1)%,着床率45.2%,移植出生率59.1%,流产率10.3%,出生异常率3.5%.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受精率(79.9±20.9)%,着床率37.8%,移植出生率48.2%,流产率15.2%,出生异常率3.1%.两组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结局,但两组的受精率、着床率、移植出生率及流产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梗阻性无精子组的受精率,着床率及移植出生率较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组均明显升高,且术后流产率较低,提示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经附睾穿刺行ICSI较严重少弱畸精子症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结局.但此技术的安全性,依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 精子DNA碎片对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式的影响

    作者:费前进;金建远;倪吴花;黄学锋

    目的 探讨精子DNA碎片(SDF)对常规体外受精(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35对夫妇的154个IVF和88个ICSI治疗周期,男方在女性配偶获卵日获取精液标本行精液常规分析和SDF检测,统计IVF和ICSI的胚胎结局: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 IVF和ICSI周期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分别为(17.4±10.4)%和(25.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子DFI≥24%时,ICSI周期的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IVF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时,精子DFI≥24%时的ICSI周期和IVF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的优势比(OR)为3.85,95%可信区间(95%CI)为1.40~10.59.纳入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a+b)和女性配偶的年龄作为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时,DFI≥24%时的ICSI周期和IVF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的OR为4.61(95% CI 1.09~19.57).结论 高SDF水平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治疗方式,SDF水平较高时行IVF治疗的结局较差,此时应选择ICSI的治疗方法.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分析

    作者:田莉;李昭荣;柏海燕;周寒鹰;王辉;师娟子

    目的 讨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与常规体外受精(IVF)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从而了解ICSI的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2月我中心行常规IVF及ICSI授精妊娠病例共587例,其中IVF授精452例,ICSI授精135例.按照单胎分娩与双胎分娩分为两亚组,分别比较两组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早产率之间有无差别,及男女性别比例、低体重儿比例、出生体重、畸形率等方面有无差别. 结果 单胎组:IVF授精与ICSI授精早期流产率(15.86% vs.19.35%)、晚期流产率(1.38% vs.2.15%)、早产率(6.89% vs.5.38%)、低体重儿比例(5.90% vs.4.11%)均无显著差别,但早期流产率ICSI组有升高趋势.双胎组:IVF授精与ICSI授精早期流产率(4.93% vs.2.78%)、晚期流产率(4.23% vs.2.78%)、早产率(33.10% vs.33.33%)、低体重儿比例(43.60% vs.34.85%)无显著差别.两组在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男女性别比例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方面亦无明显差异,ICSI组女性婴儿比例及新生儿出生缺陷较IVF组轻微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ICSI授精方法对于辅助生殖技术来说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授精方法,是否会增加早期流产率及新生儿出生缺陷仍然有待进一步观察随访.

  •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形态及临床结果比较

    作者:周颖;叶碧绿;黄学峰;林金菊;郑菊芬;赵军招;周红卫;历小;陈亦红;周玮

    目的: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两种助孕技术处理后的胚胎形态和临床结果。方法:90对夫妇进行93个ICSI/IVF治疗周期(ICSI 45周期,IVF 48周期),比较两组周期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数,A、B级胚胎数和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结果:ICSI组周期平均获卵数及正常受精数(分别为11.25,6.60)与IVF组(分别为10.67,6.90)相类似(P>0.05);周期A、B级胚胎数ICSI组3.31,IVF组3.19,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临床妊娠率ICSI组42%,IVF组4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周期“抱婴回家”率ICSI组36%,IVF组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CSI技术治疗严重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症可取得与常规IVF治疗主要由女方不育因素引起的不育症相似的临床效果。

186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