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殖系溶脲脲原体的研究

    作者:张秋养;马晓年;邱曙东

    溶脲脲原体是从人体中分离出的能自身繁殖的13种支原体之一.Shephard [1]1954年首先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中分离到类似肺炎支原体样微生物,因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微小被称为T株(tiny strain).1974年国际支原体协会按其有脲酶,能分解尿素的特征,命名为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UU可感染各种哺乳类、鸟类及家禽等.有人从它们的上下生殖道及呼吸道粘膜分离出了UU.已发现UU至少有14个血清型,即1~10、K2、U24、U33和U26型,并发现UU与非特异性尿道炎(NSU)[2 ]、非淋菌性尿道炎、赖特综合征(Reiter's syndrome)[3]、前列腺炎[4 ] 、膀胱和肾脏结石、盆腔炎、关节炎和不育[5,6]等有关.并与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早产及围产期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极大关系.由于UU是定植(colonization)在人类泌尿生殖系统中的常见微生物,UU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常被有力的证据所否定[7].

  • 140对不育夫妇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分析

    作者:苏兰;葛争明;焦云萍;马丽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溶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不仅造成广泛的生殖道感染,并导致不育,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对140对不育夫妇作UU、CT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来自我所不育门诊140对夫妇280例不育患者。女方排除先天性不育因素及排卵障碍、内分泌失调;男方排除无精、少精症。其中原发不育74对夫妇148例,婚后夫妇同居,有正常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不育,年龄21~36岁;继发不育66对132例,末次足月产或流产后未采取避孕措施2年未育,年龄23~38岁。同时选择近2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妇女69例及男性51例(其中51对夫妇),年龄21~34岁作为对照组。 2.方法:UU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试剂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提供,取空腹静脉血2 ml,分离血清,存于-20℃待测,每块测定板均有阴、阳血清对照,1∶8稀释度出现红细胞凝集为阳性。CT检测采用英国Unipath公司单克隆抗体快速免疫法(简称C-C法)检测CT抗原,用棉拭子分别取男、女受检对象的尿道分泌物、宫颈粘液,15 min后观察结果,蓝色线条为阳性。 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男、女不育组UU、CT阳性率:男、女不育组的UU、CT及UU、CT混合感染率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05),原发不育与继发不育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2)。三、讨论 男女生殖道的急、慢性感染及炎症粘连、阻塞是引起不育的主要原因。它可以由多种微生物所引起,常见的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1]。男女性感染CT、UU后常表现为隐匿性,均可引起生殖道的炎症。女性感染UU、CT始发于下生殖道,后沿粘膜上行累及子宫、输卵管及盆腔等脏器,引起宫颈炎、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导致梗阻性输卵管炎或盆腔炎引起女性不育[2]。女性宫腔内的UU可吸附于精子头部和体部,影响精子的运动功能,影响精子与卵子的接触和受精[3]。男性感染CT、UU可引起前列腺炎,导致前列腺分泌功能障碍,可使精液液化不良。UU、CT对精子吸附作用既干扰精子的发育又使精子流体阻力增大,运动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精子的密度和活动率,可致男性不育[4]。本结果显示,不育组UU、CT男女阳性率分别为23.2%、31.8%及24.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5%、6.7%及8.3%、10%。未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方法对UU、CT的检测,是本资料的不足之处。项裕财等[5]对1 198例不育患者UU、CT分别作分离培养法和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CT、UU阳性率为25.5%、35.3%,谷翊群等[6]用PCR对不育人群检测UU感染率为21%,Soomg等[7]用DNA探针对不育妇女CT感染率为28.3%。本结果不育组CT、UU阳性率以及混合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5),而CT、UU原发不育和继发不育组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T、UU感染是影响男女不育的因素之一。有报道,CT、UU检出率与性伴侣有关,男性CT感染传给女性,女性CT感染传给男性比例分别为40%、32%,女性感染UU而男性伴侣感染为56.3%[1,8]。本组结果CT、UU经夫妇配对检验,UU、CT感染在夫妇间有相关性(P<0.01),这可能与夫妇性生活易同时感染有关。跟踪治疗(夫妇双方治疗)后复查80对不育夫妇,其中转阴者49对,妊娠28例(占57%),未转阴31例中仅2例妊娠(占6%),转阴者妊娠明显高于未转阴者(P<0.01)。提示CT、UU感染致男女不育的因素不容忽视。对不育夫妇进行CT、UU检测有利于不育原因的分析,防治CT、UU的感染有助于提高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水平,降低不育的发生率。

  • 溶脲脲原体感染者的精液冷冻保存观察

    作者:张树成;王弘毅;王介东

    几年来,由于溶脲脲原体(UU)在人群中较高的感染率以及对生殖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研究精液感染UU后的冷冻生物学表现,进行了本实验.

  • 不育妇女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及抗精子抗体关系

    作者:苏兰;葛争鸣;周曾娣;焦云萍;马丽

    近年来,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 tranydia, CT)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STD)的病原体,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们不仅造成广泛的生殖道感染 ,也导致不育.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可引起自身或同种免疫产生抗精子抗体(AsAb),所致人类免疫性不育.作者对116例不育妇女及60例有正常生育力妇女作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和人型支原体(mhominis Mh)、CT、AsAb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来源:来自我所不孕门诊,不育组妇女116例.其中原发不育57例,年龄21~39岁, 婚后同居两年以上,未采取避孕措施;继发不育59例,年龄23~40岁,末次足月产或流产后两年以上未孕.同时选择行人工流产术的健康妇女6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妇科检查无阴道炎及宫颈炎.2.标本采集及测定方法:抽取空腹静脉血各2 ml,分离血清-20℃备用,UU+Mh采用间接血球凝集试验测定,试剂由首都儿科研究所提供;AsAb采用经典明胶凝集(GAT)和精子制动(SI T)试验检测.CT采用棉拭子擦拭宫颈柱状上皮细胞(月经期禁用),以英国Unipeth公司生产的单克隆抗体作快速免疫检测[1].3.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 不孕妇女支原体感染及方法学研究

    作者:黄粤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症与溶脲脲原体(UU)感染之间的关系,建立检测UU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ABC法分别对205例不孕妇女和100例对照组进行UU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孕不育组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法对临床标本的检出率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不孕与UU感染密切相关,ABC法可作为诊断UU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467例性病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感染情况的分析

    作者:黄海国;辛锡龙;张十一

    [目的]掌握性病在漳州地区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以便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1998~2000年到漳州局保健中心门诊的467例性病患者的奈瑟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UU)、溶脲脲原体(C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67例性病患者中NG总阳性率为38.8%,cr总阳性率51.4%;UU总阳性率为65.3%.[结论]漳州地区性病患者多种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对于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不但要注意典型病例的发现,更要注意轻型和隐性患者的发现.

  • 溶脲脲原体人工感染对家兔精子的影响

    作者:刘雪芹;耿霞

  • 溶脲脲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特性分析

    作者:赵满仓;贾艳岩;杜艳丽;蒋乃;完燕华;秦梅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及特异的检测溶脲脲原体免疫诊断方法.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获得7株能持续、稳定分泌抗支原体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单抗的类别4株为IgG1,3株为IgG2b.用ELISA法鉴定特异性良好.结论制备的抗溶脲脲原体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

  • 云南大理地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检测分析

    作者:白丽;申元英;王晶;王涛;郭利军;潘云华

    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致病原因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但Ct在边远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国内少有报道.为了解Ct在大理地区人群及少数民族中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状况,评估Ct在该地区人群中传播的危险性,本文调查了2000~2003年云南大理地区406例临床疑诊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Ct抗原,分析Ct感染率以及年龄、性别、民族分布及合并其它主要性病病原体(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的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PCR法检测正常女性宫颈中的溶脲脲原体生物群

    作者:张振强;周世航

    目的 了解正常妇女宫颈中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的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妇科门诊的正常妇女宫颈的溶脲脲原体两个生物群进行检测.结果 50例正常妇女经PCR-CE检测,21例(42.0%)溶脲脲原体阳性其中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阳性16例(76.2%),生物群2阳性5例(23.8%).结论 溶脲脲原体生物群1可能是女性生殖道一种正常菌群.而溶脲脲原体生物群2能引起妇科疾病从而导致不孕.

    关键词: 溶脲脲原体 生物群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耐药性差异分析

    作者:徐健;张德纯;周广;王渝

    目的 检测本地区人群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对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差异,用以指导临床的抗生素治疗.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2试剂盒对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2008-2013年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患者耐药性的差异.结果 在本地区8 168例疑似NGU的患者中检出支原体2 564例,阳性检出率为31.39%,其中仅Uu感染的患者1 833例(22.44%),Uu和Mh混合感染的患者623例(7.63%),仅Mh感染的患者108例(1.32%).仅Uu感染的患者对PRI、JOS、DOT、TET、CLA、AZI、ERY、OFL和CIP九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9.8%、99.4%、96.3%、91.9%、90.0%、89.7%、69.7%、4.0%和0.5%;Uu和Mh混合感染的患者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3%、96.1%、94.8%、79.5%、12.0%、11.7%、1.4%、1.0%和0.3%;仅Mh感染的患者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90.7%、0%、0%、0%、14.8%和13.9%.结论 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常见,Uu和Mh混合感染次之,Mh感染为少见;对支原体的抗生素治疗首选PRI、JOS、DOT;TET、AZI、CLA可适当使用,而ERY、OFL、CIP则不宜选用.

  • 生物发光法测定溶脲脲原体内微量ATP

    作者:钱黎华;杨蜀嵋;王侠生;徐晨;邵惠芬;刘珊林

    目的监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溶脲脲原体(Uu)细胞内微量ATP的变化趋势,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建立ATP定量法.结果 Uu标准血清型1(U1)在孵育后的3~12h内其ATP曲线呈活跃的上升趋势,且不受青霉素的影响,12h后培养液内ATP的总量已达到为3.1541×10-11mol,接近预期的标准.结论 U1的ATP曲线在质控范围内,培养12小时后,其生长速度已接近对数生长期.因此,3~12小时这一时段适合观察抗生素对Uu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体外客观而快速地进行Uu的药敏测试奠定基础.

  • 溶脲脲原体415例药敏分析

    作者:王晓玲;公敏华

    支原体是引起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中以溶脲脲原体 (Uu)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耐药菌株也不断增加.

  • 99例尖锐湿疣溶脲脲原体的检测

    作者:刘兰;刘新;张博芬;杨庆峰;孙学武

    尖锐湿疣是当前第二位高发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部位较广泛,尿道内发病也较常见.溶脲脲原体可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肾盂肾炎等多种疾病,也是女性盆腔炎的病原体,并与男性不育及女性不孕有关[1].因此,尖锐湿疣以及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感染情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故本文对99例尖锐湿疣患者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进行检测,旨在了解性传播疾病中的混合感染.

  • 不孕不育症与支原体感染关系探讨

    作者:李建蓉;王晶;张雷;吴利先;黄汉菊

    目的:探讨不孕不育症与溶脲脲原体(UU)感染之间的关系,建立检测UU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培养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和ABC法分别对78例不孕妇女和61例不育男性患者进行UU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选择有孕育史的39例女性和30例男性作为对照.结果:不孕不育组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C法对临床标本的检出率与培养法和PCR法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UU感染密切相关,ABC法可作为诊断UU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 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相关性研究

    作者:郜亮;阮衍泰

    目的:研究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溶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230例,根据液化时间分为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和液化正常组,观察精液液化状态与UU、CT感染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精液不液化组、液化不全组的UU、CT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液化正常组(P均<0.005、P均<0.05);而液化不全组和不液化组的UU、CT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精液液化异常与生殖道UU、CT感染有关.

  • 96株溶脲脲原体的检出及药敏分析

    作者:时文艳;郝峰;李艳;张慧;郝冰

    目的 探索溶脲脲原体对阿奇霉素等10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定、计数、药敏试验一体化的试剂盒,对来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门诊病人的尿道分泌物、宫颈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96例溶脲脲原体阳性,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检出菌株对 10种抗生素中的交沙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1.2%;耐药率高的为红霉素,耐药率为43.5%.结论 检出96株菌株对临床常用10种抗生素的交沙霉素为敏感,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不定期监测溶脲脲原体的药敏情况,对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 聚合酶链反应法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周世航;张卓然

    溶脲脲原体包括14个血清型,分为2个生物群.溶脲脲原体可以引起绒毛膜炎、早产、流产、新生儿肺炎、慢性肺病等疾病.许多研究认为溶脲脲原体2个生物群的致病性是有差异的.因此,临床上需要一种能够对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的诊断方法.鉴于聚合酶链反应在微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各种聚合酶链反应在溶脲脲原体分群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017 溶脲脲原体生物变种2和非淋球菌尿道炎

    作者:

  • 溶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作者:曾焱华;吴移谋;余敏君;姚艳冰;尹卫国;黄澍杰

    目的:检测溶脲脲原体(Uu)对14环(红霉素和罗红霉素)、15环(阿奇霉素)和16环(交沙霉素和吉他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5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对203株Uu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03株Uu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交沙霉素和吉他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8%、7.4%、6.9%、3.9%和3.5%.在5种药物中,交沙霉素和吉他霉素抗Uu活性强,MIC50分别为0.125 mg /L和0.5 mg /L,MIC90分别为0.5 mg /L和1 mg /L,其次为阿奇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2 mg /L和4 mg /L,红霉素和罗红霉素抗Uu活性较弱,MIC50均为4 mg /L,MIC90均为8 mg /L.结论:Uu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16环大环内酯类药物交沙霉素和吉他霉素抗Uu活性强于14环和15环大环内酯类药物.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