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精子分离技术(王氏管法)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徐岚;陆仁康;陈玲;张新能

    目的:为临床不育症和优生优育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精子分离技术。方法:采用实时精子分离技术(王氏管法)对20份正常精液和40份感染精液标本进行了优质精子分离纯化和去除精浆的杂质和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的效果;80例少、弱、畸形精子患者使用王氏管法筛选获得优质精子后对其配偶施行宫内人工授精(IUI)获孕效果进行了观察;与上游法和Percoll梯度法的分离效果和授精成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王氏管法在筛选优质精子、去除精浆杂质和微生物以及使用筛选后的精子作配偶IUI成功率均明显优于上游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论:实时精子分离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 胞浆内形态学筛选精子注射(IMSI)技术与精子优选

    作者:吴银玲;陈凯;徐尧;崔铁忠;葛少钦

    多种研究表明严重头部形态异常精子与受精率、着床率和妊娠率低紧密相关.选择形态优良精子用于辅助生殖治疗是提高其临床结局的有效方式.经低放大倍率光学显微镜(×200)所选出的正常精子会包含一些细微结构缺陷,其用于卵胞浆单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有时会导致受精失败或胚胎发育停滞.胞浆内形态学筛选精子注射 (Intracytoplasmic morphologically selected sperm injection,IMSI)技术是ICSI与运动精子细胞器形态学检查(Motile sperm organelles morphology examination,MSOME)技术的完美结合,IMSI配备了微分干涉相差显微观测与数位成像技术,使其可在高放大倍率下(×6 600)对运动的活体精子进行形态质量评价,选择头部无/少空泡精子用于显微注射,从而提高受精率、着床率和妊娠率以及降低流产率.本文主要综述了IMSI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精子优选方面的应用并对IMSI临床结局进行分析,为其应用拓展及进一步功能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 应用DGC结合MACS技术优选精子的效果评价

    作者:邓雪连;吕福通;莫毅;钟慧芝;梁世坤;覃敏;林发全

    目的:评价密度梯度离心(DGC)结合磁性活性细胞分选法(MACS)优选精子质量的效果.方法:应用DGC结合MACS技术优选精液标本40份,比较优选前、DGC优选及DGC结合MACS技术优选后精子活率、前向精子活动力、正常形态百分率、DNA损伤的变化.结果:DGC结合MACS技术优选后,精子活率、前向活动力及DNA完整性较优选前原液及单用DGC法优选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DGC结合MACS技术可以优选出精子活率、活动力、形态较好而DNA结构受损比例较小的精子群体,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精子优选方法.

  • 基于微流控芯片模拟生理状况下精子自然优选研究

    作者:张其超;王维;李伟萱;张琼;梁广铁;严伟;周小棉

    目的:在微流控芯片上模拟生理状态下的精子与宫颈粘液相互作用过程,寻找一种自然的接近生理状态的精子优选方法. 方法:按功能构建微流控芯片,基于精子与宫颈粘液相互作用在芯片通道中模拟生理状态下的精子自然优选过程,进而实现对精子的优选,同时在芯片上集成实时精子检测池,通过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实时对精子的各项参数进行测定.本研究用微流控芯片法和常规上游法同时分析30例标本,并与分选前比较. 结果:分选前a+b级精子百分率为(29.78±11.24)%、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8.00±5.19)%、直线速度(VSL)为(18.89 ±4.90) μm/s、平均路径速度(VAP)为(26.84 ±5.13) μm/s、前向性(STR)为(70.15±7.61)%.常规上游法分选后各项参数相应为(71.65±11.18)%、(14.95±6.79)%、(24.14±5.95)μm/s、( 32.61±6.36) μm/s、(73.87±9.34)%.微流控芯片分选后各项参数相应为(92.37±6.33)%、(23.33±7.67)%、(34.03 ±16.78)μm/s、(38.73±16.40) μm/s、(84.91±12.56)%.芯片法与分选前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上游法比较,各参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本研究在微流控芯片上模拟生理状态下精子与宫颈粘液的相互作用过程,实现了对精子的自然优选和实时检测.优选出的精子质量较分选前及上游法都有明显提高,为芯片上实现模拟生理状态下的受精过程奠定了基础.

  • 微流控芯片精子分选法对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的影响

    作者:王维;梁广铁;彭娅娅;刘大渔;周小棉

    目的:研究微流控芯片精子优选技术对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微流控芯片,利用芯片处理技术和上游法对40例精液标本进行精子优选,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及染色质扩散试验从精子常规参数及DNA完整性两个方面评价精液体外处理对精子的影响.结果:精液经微流控芯片法和上游法处理后,精子活力、精子正常形态率以及精子尾部肿胀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精子的DNA损伤率明显降低(P<0.01).微流控芯片法与上游法相比,优选后前者精子DNA损伤率明显低于后者[(8.4±5.8)%vs(16.4±9.2)%,P<0.01],而其他参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精子优选中能获得精子DNA损伤程度小的高质量精子.

  • 微流控技术在精子优选及体外受精中的应用

    作者:李芳芳;王小英;周树民

    由于传统辅助生殖技术(ART)成功率低,人们在不断追求探索新的技术.大量研究表明微流控技术具有革新传统体外受精(IVF)操作流程的潜能.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流控技术应用于精子优选及体外受精具有效率高、时间短、无离心损伤、实时观察筛选效果、微环境相似及自动化等显著优点,为ART提供了新平台.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技术在精子活力评价与筛选、精子化学趋向性筛选、体外受精、精子浓度检测、精子分离富集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本文简要讨论了微流控平台原理、结构设计及操作流程,聚焦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可见微流控技术应用于ART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有理由相信其未来发展方向是通过制作高度集成化的平台即体外受精-芯片实验室(IVF-lab-on-a-chip)来实现.

  • 磷脂酰丝氨酸与男性生殖

    作者:钟慧芝

    磷脂酰丝氨酸(PS)是一种双亲性磷脂,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不同于细菌合成途径,PS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有另外两种合成途径.初步研究表明:精子PS外翻与精子凋亡及男性不育有关,精子PS外翻水平可以作为评价精子质量的一项指标.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或磁性活性细胞分选(MACS)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对有PS外翻精子进行快速分选,能有效提高精子质量,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本文对PS结构性质、分布、生物活性和合成及其与男性生殖的关系作一综述.

  • 辅助生殖中的精子优选研究进展

    作者:宋岳强;沙艳伟

    精子优选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重要环节.精子活力和形态等常规参数是评估精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精子超微结构、DNA完整性、凋亡和膜成熟度等特征逐渐受到关注,针对这些特征筛选精子成为精子优选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泳法、电动电位法、透明质酸结合法、膜联蛋白V选择法、形态选择性单精子注射技术(IMSI)和微流控芯片法的技术原理,除微流控芯片法外其它技术均已应用于IVF或ICSI治疗中,同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效果等方面做一综述.

  • 磁性活性细胞分选技术在男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邓雪连;LIN Fa-quan

    磁性活性细胞分选法(MACS)根据细胞表面特异的标记物,在分子水平对目的细胞进行有效分选,具有简易、快速、灵活、特异性高的特点,在临床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MACS也为男性不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平台,将MACS用于精液质量优化与生殖细胞分离是男性不育研究的一个新思路.本文简要介绍了MACS的基本原理,综述了MACS在精子优选、冷冻保存、精原干细胞及生精细胞分离等男性不育研究方面的应用现状和临床应用前景.

  • α-糜蛋白酶联合人工授精治疗不孕症研究

    作者:李荣香;付秀红;张秋玲

    目前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而且精子优选前,一般都是精液自然液化后采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精液液化前加入α-糜蛋白酶,观察此方法能否提高精子的活动度,以期提高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

  •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IVF、ICSI中的应用

    作者:黄娟华;刘炜培;张四友;张羽虹;李颖嫦;王敏

    目的探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IVF、ICS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处理精液,并将获得的精子悬液应用于IVF或ICSI治疗周期.结果精液经处理后,精子密度由(33.86±20.42)×109/L提高到(60.28±41.76)×109/L,活动率由(46.73±10.36)%提高到(85.67±15.31)%,而畸形率则由(30.28±23.44)%降低到(10.49±5.2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白细胞及细胞碎片等非精子成分明显减少.87对夫妇共进行119个IVF或ICSI治疗周期,其中42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周期临床妊娠率为35.3%.结论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较好的精子优选方法,应用于IVF或ICSI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夫精人工授精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黄娟华;梁晓丽;万小妍;蒙思颖;黄永汉;黄雪坤;刘霓

    目的:探讨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在夫精人工授精(AIH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应用于672对不孕夫妇的1360个AIH周期治疗。结果经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优选精子后,精子浓度由(54.86±26.03)×106/mL 提高到(63.89±34.40)×106/mL、前向运动(PR)精子百分比由(32.47±9.31)%提高到(69.78±5.10)%,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PR精子回收率为(34.08 ± 3.95)%。672对不孕夫妇共进行1360个A I H周期,周期临床妊娠率16.62%(226/1360)。优选精子前根据精子浓度分为3组:≥15×106/m L组(Ⅰ组)、(≥10,<15 )×106/m L组(Ⅱ组)、<10×106/m L组(Ⅲ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13%、16.05%、4.26%,Ⅲ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根据PR精子百分比分为3组:≥32%组(A 组)、(≥10,<32)%组(B组)、<10%组(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53%、16.55%、4.65%,C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优选精子后根据PR精子总数分为两组:≥10×106组、<10×106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7.33%、10.22%,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receptionTM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一种较好的精子优选方法,应用于AIH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妊娠率。优选精子前精子浓度≥10×106/mL、PR精子≥10%,及优选精子后PR精子总数≥10×106,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妊娠率。

  • 微流控芯片优选人类精子研究

    作者:王维;梁广铁;刘大渔;周小棉

    目的:探讨微流控芯片技术对精子的优选能力.方法:自行设计和制造微流控芯片,利用芯片对40例人精液标本进行精子分选实验,优化其分选条件,观察芯片处理前后精液各参数变化.同时对其中30例精液标本(A组:a+b级精子<20%组,n=15;B组:a+b级精子≥20%组,n=15)同时用芯片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分选,比较2种方法分离前后精子活力、形态等参数的变化.结果:①优选后精子活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都可见显著提高(P<0.001;P<0.01).②在精子活动力优选上A、B组芯片法均明显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P<0.01),尤其在A组这种优势更为明显(P<0.001).而在精子形态优选上,2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优选精子中具有较高的分选效率,且具有操作简单、分选时间短、对精子损伤小的特点,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特别是体外受精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水溶性维生素E在精子优选过程中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吴满意

    目的 研究水溶性维生素E在精子优选过程中对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不育治疗的40例男性患者的新鲜精液,将每例精液均分为4份,每份各包括40例精液,每2份为一组,共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个组别.对照组中的2份精液分别按照上游法、密度梯度法进行精子分离,实验组中的2份精液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分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各向其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E(浓度为30-240μmol·L-1),通过对比两组精子在分离后0 h和24 h的前向运动精子率、活动精子率,以及获能0 h和2 h后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从而对分离效果进行有效评价.结果 实验组精子在分离后0 h、24 h的前向运动精子率、活动精子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获能0 h和2 h后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精子优选分离的过程中,向其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E,可以有效改善分离后的精子质量,因此,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