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药敏分析

    作者:鲁承熙;熊伟;王玉林;韦翊

    目的:分析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及药敏性,以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在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ESBLs菌株筛查和确证。结果874例患儿细菌培养阳性257例,阳性率为29.4%,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4株,检出率9.6%;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9.5%、59.5%、56.0%、66.7%、61.9%;经检测有3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占46.4%;产 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均有极强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50.0%,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仅为2.6%。结论儿童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较高,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存在较高耐药率,对环丙沙星敏感。

  • 脓肿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张渝成;吴正吉;甘晓玲

    目的:分析脓肿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耐药基因,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6株耐链霉素、乙胺丁醇的脓肿分枝杆菌临床株的rrs、rpsl、embB基因,观察其基因突变情况。结果6株脓肿分枝杆菌的rrs、rpsl、embB基因与对链霉素、乙胺丁醇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相应基因序列比较,其中rrs基因第513位密码子核苷酸序列出现A→C突变,rpsl基因核苷酸序列无变化,embB基因第303~305位密码子的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仅第303、304位核苷酸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同。结论脓肿分枝杆菌对链霉素的耐药性可能与rrs基因突变有关,对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可能与embB基因突变有关。

  • 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进勇;邹飞扬;李莉莉;徐向荣;张承德;朱志英;龚海南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研究基础。方法选取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81例烧伤患者中310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对其早期创面病原菌进行检测,并分析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结果2981例患者共出现355例创面感染,感染率11.9%,其中45例合并其他器官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5株占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147株占44.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2.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病原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中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行预防感染处理,并佐以相应支持治疗,避免病原菌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异,保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 前列腺炎患者生殖支原体感染检测的临床评价

    作者:谢红林;赵旭东;叶纯华

    目的:探讨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检测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门诊及住院共计683份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及培养法检测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是否为阳性,另采集正常的前列腺液标本287份作为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测定标本中的生殖支原体。结果在683份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生殖支原体阳性的共有276份,阳性率40.41%;在287份正常人的前列腺液标本中,生殖支原体阳性的共有9份,阳性率3.14%,两组前列腺液标本的生殖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合并有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共145例,占52.54%,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 u )感染102例,沙眼衣原体(C T )感染12例,人支原体(Mh)感染5例,Uu+CT感染14例,Uu+Mh感染5例,Mh+CT感染3例,Uu+CT+Mh感染4例。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生殖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生殖支原体很可能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之一。

  •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继发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喻晓东;邱佳;李杨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后继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继发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5月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继发感染患者60例,对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应用K-B法进行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6.7%,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26.7%和18.3%;共分离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67.0%,革兰阳性菌32株,占33.0%;大肠埃希菌对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40.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但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耐药性较高,均>45.0%,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未见敏感抗菌药物。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继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较为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用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与药敏试验

    作者:李宝林;付昆;郭祥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术后创面蜡样芽胞杆菌感染及耐药性,为THA患者术后感染预防性用药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从THA患者创面中分离出28株蜡样芽胞杆菌临床感染特征及药敏试验;另选取30例经细菌鉴定试验确诊为无细菌感染的THA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感染组创面感染史18例、营养不良史12例高于对照组10、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总蛋白(45.36±9.22)g/L、血红蛋白(102.22±12.25)g/L、白蛋白(25.23±6.32)g/L、肌酸激酶(902.32±112.4)IU/L、hs-CRP(45.32±21.22)mg/L,对照组分别为(68.45±3.45)g/L、(148.96±15.33)g/L、(46.32±5.14)g/L、(98.36±32.25)IU/L、(2.45±1.45)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创面蜡样芽胞杆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克林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同时合并创面感染及开放性手术病史的THA患者术后容易感染蜡样芽胞杆菌,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应根据患者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周广举;任伶俐;张园园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360例,采集所有患者痰及支气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3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2株占58.7%,革兰阳性菌129株占32.7%,真菌34株占8.6%;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均<30.0%;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均>81.0%;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中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检测可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避免盲目用药;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新耐药株的形成,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王军;余清源;刘华;瞿秀

    目的:探讨2010-2012年山区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ABA )耐药性变迁,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2012年分离的353株ABA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ABA分离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依据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医院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67.1%,其次是脓性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1.1%和9.1%;AB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12.6%~20.6%;2010-2012年泛耐药ABA检出率分别为12.6%、14.4%、16.3%;耐亚胺培南ABA检出率分别为14.9%、17.6%、17.7%。结论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应严格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ABA列入医院监控的重点菌株,实行医院细菌耐药性预警公示制度,扭转山区医院细菌耐药性上升的不良现状。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龙;李小霞;卓德祥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5月420例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2年版标准进行判定;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960株病原菌,多数为混合感染,其中革兰阴性菌685株占71.4%,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91株占19.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真菌84株占8.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高,分别为63.8%、63.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80.0%。结论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尽早控制呼吸道感染。

  • 铜陵地区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洪洲;潘晓龙;林荣

    目的:研究铜陵地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铜陵地区的1200例住院患者,分别采集其痰液、脓液、伤口分泌物、尿液、血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并用全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菌83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2株占55.6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68株占44.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普遍对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普遍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耐药率均为0,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铜陵地区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除少数抗菌药物外,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指导。

  • 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KPC-ISKpn6连锁检测

    作者:毛彩萍;樊璠;叶珍;尤佳女;奚伟星;边佳;糜祖煌;陈文虎

    目的:研究和分析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及KPC型阳性菌株与插入序列ISKpn6的关联。方法采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通过 gy rA、p arC基因测序和比对确认了1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K 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 PC-ISKpn6)连锁检测均采用PCR法,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亚型通过测序和比对进行确认。结果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四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率>83.3%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50.0%,有的甚至100.0%耐药;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中共检出 TEM-117株、CTX-M-34株、LAP-21株、KPC-214株、IMP-42株、DHA-14株、OXA-11株共7种耐药基因亚型,且基因检出与其细菌耐药表型相符合;14株 K PC-2型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每一株均有阳性基因检出,且检出的7种耐药基因亚型分布于β-内酰胺酶4个类别中,显示耐药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多种性;14株携带 K PC-2型基因的阳性株其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提示 K PC-2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高度关联。

  • 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金国强;吴俭;陈晓;刘赟;余伟

    目的:探讨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50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取其痰液标本进行培养,观察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通过药敏分析调查肺炎链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PSSP)和耐药(PRSP)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了比较。结果506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有400例患儿检出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7.91%;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较高,均≥85.00%;对氯霉素、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较敏感,敏感率≥78.00%;同时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PRSP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PSS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SP的多药耐药率为90.63%,PSSP为5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利于患儿的早日康复。

  • 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张英波;荆菁华;郎少磊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药敏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检验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6例病原体感染标本为观察对象,分析主要病原体的分布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236份标本中以痰液标本为主,占33.90%;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216株,检出率为91.53%,其中革兰阴性菌120株占55.56%,革兰阳性菌36株占16.67%,肺炎支原体12株占5.56%,肺炎衣原体8株占3.7%,病毒40株占18.51%,排前4位病原体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76%、12.96%、12.96%、12.04%;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为59.57%,对亚胺培南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高,为78.57%,对亚胺培南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环丙沙星耐药高,为8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高,为60.71%,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医院感染病原体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病原体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 胸膜腔曲霉菌属感染文献复习

    作者:胡兆秋;张勇;张绍坤;杨国儒

    目的:分析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探讨胸膜腔曲霉菌病治疗的有效方法,提高对胸膜腔曲霉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采用全身应用抗曲霉菌属药物联合胸膜腔冲洗及局部保留用药成功救治的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及随访资料,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通过万方数据库及PubM ed检索国内外中英文文献,对检出的9例类似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胸膜腔曲霉菌病治愈,无不良反应或重大并发症,随访两年病情稳定;分析该病例及文献报道的9例病例发现,10例胸膜腔曲霉菌属感染均为继发性,均患有基础疾病,2例为肺曲霉菌病术后、8例应用了糖皮质激素和(或)广谱抗菌药物、9例伴有支气管胸膜瘘、9例为男性患者;10例胸膜腔曲霉菌病患者治疗方法中3例采用手术加术后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3例采用≥2种药物联合治疗,2例应用了单一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2例应用了单一抗曲霉菌属药物及胸腔冲洗保留药物治疗。结论抗曲霉菌属药物全身应用联合胸膜腔局部冲洗用药是胸膜腔曲霉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重视基础疾病的规范治疗和积极支持疗法有助于疾病恢复。

  • 临床路径对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吴怀能;严涓;张丽英;马黎君;练亚芬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控制抑郁症患者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常规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感染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结果120例抑郁症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为7.5%,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3例次,例次感染率5.0%,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0例次,例次感染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3.85%,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23.08%和15.38%;共分离出病原菌33株,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51.52%、27.27%、18.18%;观察组在住院天数、出院时对感染知识掌握程度、出院时抑郁得分、出院时对治疗的依从性、联合用药等5个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治疗可减少抑郁症患者的住院天数、规范治疗、合理用药、提高感染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等,从而降低抑郁症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才奋;谢燕梅;李彩玉;罗芳芝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2月56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5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613例,其中5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1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7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9.64%、16.0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合并基础类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引起颅内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 颅脑外伤患者鼻咽部感染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光辉;王国琴;肖平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对鼻咽部感染预后的影响,为其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颅脑外伤的患者125例,按照有无鼻咽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45例,非感染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预后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感染组恢复良好、轻残、重残、植物生存状态、死亡分别占24.44%、33.33%、22.22%、8.89%、11.11%,非感染组分别占45.00%、32.50%、15.00%、1.25%、6.25%,两组患者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鼻咽部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剂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使用抗菌药物天数为(14.5±3.5)d,非感染组为(6.7±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感染组患者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显著高于非鼻咽部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部感染严重影响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及生存,为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颈外静脉及上肢静脉PICC血栓与感染的对比分析

    作者:孙丽芳;冷馨;叶聪;秦瑞;孙延霞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肘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血栓形成及感染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缺点,为PICC置管的佳途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医院肿瘤科住院行PICC的604例患者按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试验组330例选择颈外静脉行PICC ,对照组274例选择肘部静脉行PICC ,置管后比较两组血栓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血栓发生率为5.15%,对照组为22.63%,两组置管患者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染率为2.1%、对照组为4.0%,两组置管患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PICC较肘部静脉PICC血栓发生率低,置管成功率高;两组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无明显差异;颈外静脉P IC C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紫龙金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孙彩萍;陈遐林;朱晓灵;叶万立;刘秋霞;王建芳

    目的:探讨紫龙金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采用紫龙金片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273例治疗患者中发生感染72例,感染率为26.4%;单部位感染68例占94.4%,多部位感染4例占5.6%;感染高发部位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为主,分别占72.0%和19.5%;72例感染患者中化疗1次占15.3%、2次占34.7%、≥3次占50.0%;共检出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32.3%,革兰阴性菌38株占55.9%,真菌8株占11.8%;感染控制65例,占90.3%,死亡3例,病死率4.1%,自动出院4例。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感染时,应在药敏结果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治疗,同时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 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作者:郑贞;严继承;黄鑫;杨帆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于减少IC 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3月行常规护理的289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行集束化护理的327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后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3.36‰、对照组为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6.71±0.77)d、对照组为(8.47±0.79)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插管天数为(9.36±0.82)d、对照组为(6.29±0.63)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 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有显著效果,同时集束化护理措施的依从性也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

  • 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尿路结石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磊;张国庆;车宪平

    目的:探讨二期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对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12年9月-2013年4月泌尿外科收治的9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接受M PCNL治疗组48例,与接受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PCNL)治疗组44例,对两组患者肾功能及结石清除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2、24 h SPCNL组血肌酐值明显高于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24 h SPC-NL组尿素氮值明显高于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PCNL组肾脏指数及峰时优于SPC-N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MPCNL组肾脏指数及峰时分别为47.65±5.97、4.95±1.17;SPCNL组为39.08±6.09、6.0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石清除率M PCNL组为91.67%,SPCNL组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CNL术具有损伤小、对肾功能影响小、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急腹症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病原菌分布

    作者:田霞;亓剑凤;高伟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病原菌分布,制定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常规的采血或腹腔穿刺,术中取腹腔或肠腔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结果急腹症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以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肢端苍白湿冷、皮肤黏膜紫绀为主,而在体征上则以低血压、脉搏缓、心率慢、尿少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72.60%,革兰阳性菌17株占23.29%,真菌3株占4.11%;采用 logistic多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治疗时机是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 P<0.05);临床总治愈率为93.85%。结论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积极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合手术预后较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夏玉兰;李小芳;唐运兰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及继发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并发感染。方法选取2013年3-10月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患者的肺功能6 min步行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步行总距离为(335±67)m ,对照组为(201±34)m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收缩压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心率、血氧含量、Bo rg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前的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的CAT评分两组患者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患者的CAT评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 FEV1和PEF两个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以及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

  • 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吴纪萍;陈小玲;岳春迪;王雪影;吴翔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200例肺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另抽取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肺癌住院患者,按入院时间均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护理之上,根据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肺癌医院感染率。结果患者年龄、使用抗菌药物、放化疗、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与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P<0.05);干预组患者感染率为4.00%,对照组为26.00%,干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感染因素较为复杂,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能显著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有效预防肺癌医院感染的发生。

  • 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贺作玉;徐英远;王晓芝;孙照祝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行血液透析并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256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严格有密切关系( P<0.05);39例发生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排前4位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0.77%、25.00%、19.23%、11.54%。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因素有关,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意识,加强临床护理操作,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 导管的管理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的关系研究

    作者:宋秀婵;唐艳琴;宋娟丽;陈素君

    目的:了解导管管理方法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的影响关系,通过加强导管管理,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10月IC 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与导管管理之间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管理方法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7月-2011年6月共81例设为对照组,采取普通换药程序,第二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0月共82例设为观察组,观察组采取2%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及氯己定敷贴进行换药。结果观察组导管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BSI率比对照组下降了7.2/千导管日;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更换敷料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均明显低于3d更换敷料;两组分别在去除敷料后进行皮肤表面与导管接口表面细菌采样,对照组菌落数明显高于观察组,皮肤表面菌落数与导管输液接口细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氯己定敷贴以及减少敷料更换频率、加强对静脉营养后导管管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郭业新;赵红强;张凤梅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在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2年3月29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36例尿路感染无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糖尿病尿路感染无临床症状占51.72%;观察组分离出病原菌37株,排前3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分别占54.05%、13.51%、10.81%,对照组分离出病原菌49株,排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48.98%、18.37%、12.24%;观察组患者检出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米诺、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5.00%;对照组检出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较低,<16.67%。结论糖尿病尿路感染无症状性菌尿较常见,住院时间长、治愈率低,临床上要重视对尿液的培养,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 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相关性分析

    作者:吴炯;王俊俊;李雅国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与临床营养学指标的相关性,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医院确诊为脑卒中H A P患者80例,所有患者清晨空腹抽肘静脉血进行营养指标检测,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结果35例患者发生HAP ,发生率为43.8%;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红蛋白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9,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 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3,P<0.01);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7,P<0.05);脑卒中患者HAP组与非 HAP组临床营养学指标胃泌素含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5,P<0.05)。结论营养学指标与脑卒中合并HAP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必须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适时检测,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参数,避免导致营养状况恶化,并对脑卒中合并HAP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张涛;陆卉;任宁

    目的:探讨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临床易感因素和真菌耐药性,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出现真菌感染进行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结果 IC 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13例,感染率为35.38%;共分离出真菌39株,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占33.33%;热带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耐药率较低,分别为7.69%和11.11%,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为10.0%,光滑假丝酵母菌对酮康唑耐药率为0;中心静脉插管时间长(>14 d )、低蛋白血症、多个静脉导管接头(>3个)、多根留置体腔内引流(>4根)、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7 d)、伴有其他部位感染、肠外营养时间长(>7 d)、病情严重(评分为4~5分)是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ICU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真菌感染与置管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大干预后可降低感染的发生。

  • 253例胸腹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分析

    作者:巴建明;高勇;彭沪;张翔宇

    目的:分析急诊胸腹创伤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期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1月行急诊胸腹部手术的2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导致感染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再将结果纳入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共有15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5.93%;15例切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1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62.50%,革兰阳性菌4株25.00%,真菌2株12.50%;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均为18.7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失血量、抗菌类药物是否使用、损伤类型、损伤部位、有无其他部位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切口类型(β=1.35,OR=1.89)、手术时间(β=1.64,OR=2.23)、失血量(β=1.56,OR=2.81)、抗菌药物是否使用(β=1.68,OR=3.64)、损伤类型(β=1.52,OR=2.13)、损伤部位(β=1.42,OR=1.98)与急诊胸腹创伤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有着密切关系,是危险因素(β>0,OR>1)。结论急诊胸腹创伤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有效干预,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广玉;王淑燕;宋相孔;赵莹;许云兰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肺部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240例行放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放化疗后肺部感染及对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6例,感染率为19.17%,且经血培养发现,感染患者均为复合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长期大量吸烟史、联合≥2种药物化疗、≥3种基础疾病、化疗时间、化疗后白蛋白<30 g/L、化疗前体力状况评分(K PS )和复合感染等与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联合≥2种化疗药物、化疗时间、化疗后白蛋白<30 g/L、化疗前体力状况评分(K PS )和复合感染是肺癌放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且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 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雷雨颖;李斐;陈广军

    目的:分析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措施,提高临床对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0月进行手术切除的50例胰腺癌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1例发生术后肠道真菌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定期采集标本,采用镜检及培养,进行确诊,给予治疗;未发生真菌感染的29例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老年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1例术后肠道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18例占85.71%;毛霉菌属感染3例占14.2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前白蛋白、完全肠外营养(T PN )、高血糖、合并基础疾病是老年胰腺癌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前白蛋白和高血糖是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间、前白蛋白和高血糖是胰腺癌老年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真菌感染。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不稳定心绞痛触发的荟萃分析

    作者:王春明;杨毅宁;马依彤;李晓梅;刘芬

    目的:系统评价肺炎衣原体(CP)感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触发的关系,为正确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0-2012年万方数据库、CNKI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已经收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索源和手工检索,降低文献漏检,应用Stata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检索文献135篇,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2篇,心绞痛患者共1223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737例、稳定型心绞痛486例;各文献经异质性检验不存在明显差异;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进一步分析显示,不稳定心绞痛C P感染430例感染率58.34%,稳定型心绞痛达268例感染率55.14%,不稳定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C P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P感染与不稳定型心绞痛触发未见明显相关性。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作者:吴秋华;王俊丽;孙红霞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0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9例,感染率为47.5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化疗、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外周原始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值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化疗、肝脾肿大、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外周原始细胞数、骨髓原始细胞百分值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临床上要加强防范。

  • 脑卒中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护理干预

    作者:梁样;王茹薇;黎夏玉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且发生M RS A感染的患者共34例,在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重点对M RS A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做好相关的消毒和检测,并根据致病菌的变化调整诊疗措施,护理后对其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标本以伤口分泌物、痰液、尿液为主,分别占41.4%、32.3%、14.1%;医务人员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其他途径感染分别占41.2%、29.4%、23.5%、5.9%;综合护理干预后,34例感染M RS A脑卒中患者中32例痰培养相继转为阴性,1例因为 M RS A感染严重而死亡,1例因出现突发性脑梗死而死亡,患者出院前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2%。结论对脑卒中并发M RS A感染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对耐药菌进行有效监测,可有效改善其预后。

  • 肺癌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中海;韦良心;刘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时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140例进行研究,观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40例肺癌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85例,感染率为60.71%;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吸烟、基础疾病≥3种、肺癌分期、住院时间、化疗和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基础疾病≥3种、住院时间、肺癌分期及大剂量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肺癌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对高龄糖尿病及肺癌晚期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不同麻醉方式对肝癌切除患者术后感染影响的研究

    作者:赵延涛;冯仙菊;王静;包剑锋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肝硬化肝癌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对肝癌患者手术麻醉方法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肝硬化肝癌切除患者186例,依据麻醉方法分为3组,硬膜外组60例,采用单纯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组62例,采用静脉给药全身麻醉,联合组64例,采用连续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方法,对比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术中体温、失血量、尿量、术后30 min谷丙转氨酶(ALT)、术后30 min谷草转氨酶(AST)、心率均显著优于硬膜外组、全麻组,硬膜外组优于全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呼吸道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寒颤、恶心、呕吐、患者满意度、苏醒时间显著优于硬膜外组、全麻组患者,硬膜外组患者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因麻醉操作或麻醉用药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连续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方法可明显降低对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有效维护基础体温、减轻对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及肝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麻醉效果较好,为肝硬化肝癌切除佳麻醉方法。

  • 急性胆囊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董承远;黄梅;陈秀敏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降低急性胆囊炎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4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感染情况,并收集患者入院前相关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6例患者中有5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21.9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糖尿病、肝硬化、白细胞计数、胆囊周围积液、胆囊结石等是引起急性胆囊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糖尿病、白细胞计数和胆囊结石是导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胆囊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对老年女性且患有糖尿病患者需要早期进行正确的诊断、早期手术,减少感染的发生。

  • 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国英;刘恒亮;赵玉洁;吴雷;毛磊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45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45名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从H p感染程度和阳性率比较两组在血脂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对照组Hp IgG阳性率为22.22%,观察组为3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脂水平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程度与血脂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和房颤无关联性,但是Hp感染可通过对脂质水平的影响而促进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 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感染控制的研究

    作者:魏成敏;吕其军;周芳

    目的:研究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应用预见性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寻找适合的护理方法提升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9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总有效率干预组为88.89%、对照组为66.67%,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总满意度干预组为93.33%、对照组为75.56%,干预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减少病死率。

  •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睿;史进;李钦涛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与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选择医院6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均采用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引流时间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脊液检查结果和临床主要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主要指标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91%、对照组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美罗培南鞘内注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用积分模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研究

    作者:张义宏;张红梅;沈景昊;顾明芳;朱广宇;穆传勇;朱晔涵

    目的:探讨应用积分模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价值,以提高胸腔积液的诊断率。方法分析6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8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年龄、体温、胸腔积液中的腺苷脱氨酶(ADA )、血清C-反应蛋白(CRP)4个指标建立积分模型,以年龄<37岁、体温>37.8℃、ADA>45 U/L或>30 U/L、CR P >26 mg/L为截点,根据 logistic回归方程相关性设置每个指标合适的分值,根据每例患者的指标分值,建立积分模型,利用积分模型作为判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依据。结果以积分模型分值≥7分作为预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截点,其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6.6%、准确性为96.0%。结论积分模型可以简单方便的进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

  • 急性肺栓塞感染患者动脉血气联合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梁彩霞;梁永锋;雷向阳;丘新才

    目的:分析动脉血气(ABG)联合D-二聚体(DD)在急性肺栓塞(APE)合并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93例A PE患者,按照其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及未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ABG及DD检测结果。结果193例APE患者共检出27例合并感染,感染率14.0%;感染组pH值、PaO2及P (A-a)O2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其 PaCO2高于未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DD定量测定结果为(1830.9±974.6)μg/L ,未感染组患者测定结果为(1527.8±835.2)μg/L ,感染组患者DD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2及P(A-a)O2均显著上升,其PaCO2、DD含量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G联合DD能够及时反应APE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可有效指导临床判断及用药,是改善患者预后、保证其生存质量的良好监测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应爱娟;程超婵;涂汉明;汪翔;胡灵芝;徐国强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5月276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结果276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26例,感染率为8.1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248株,其中革兰阳性218株占87.90%,革兰阳性菌26株占10.48%,真菌4株,占1.62%;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但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仍保持敏感,耐药率<15.0%;年龄、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病情严重、营养不良是急性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 P<0.05);治愈率为88.94%。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对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重点监控,明确病原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肺结核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作者:陈世俊;龙训;陈美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肺结核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68例肺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26.5%和94.1%,对照组分别为17.6%和79.4%,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正常率分别为97.1%和70.6%,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和11.8%,白细胞正常率分别为94.1%和88.2%,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白细胞正常率方面,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肺结核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患者的胃肠道反应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普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小烽;张理想;金良达

    目的:分析普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治普胸外科术后感染的相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461例普胸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进行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61例普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8.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7%,其次为胃肠道占1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相关(χ2=5.237、7.739、5.18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16、5.326、6.532,P<0.05)。结论普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种类较多,临床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普胸外科术后感染率。

  • 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海云;李靖;于昕静

    目的:探讨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7月住院的85例心律失常并发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前后心电图的特征和类型,对其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后,在心电图特征上PR间期异常、S T段异常、T波异常、ST-T改变的发生率高于感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 Q波和 QT 间期异常的发生率与感染前无明显差异;医院感染后的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感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动过缓和房性期前收缩等的发生率与感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律失常患者医院感染后心电图变化具有一定规律,临床医师应掌握其特征,重点监测心电图改变,减少或避免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再发心律失常。

  •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喆;朱文斌;罗文华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在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于医院诊断为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住院患者48例,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准确性。结果4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术中发现45例存在赘生物,超声心动图检出42例存在赘生物,检出率93.33%,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7.50%,与手术结果在瓣膜损害和赘生物附着部位检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临床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检测过程中,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与手术检查的结果相符率高,效果理想,提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临床特异性强,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 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许红艳;严震行;陈园园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8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为主,占57.69%,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各占15.38%,其他感染占1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意识状态昏迷、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侵入性操作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昏迷是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的无菌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等,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 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云英;吴琴;黎丽琼;黄姿英;符容香;邝燕珠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影响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以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对临床150例肿瘤患者的 PICC导管进行临床观察以及患者出院后的定期跟踪。结果150例肿瘤患者留置导管发生12例CRI ,感染率8.0%,感染因素包括患者身体状态、药物使用、护士操作、导管置留时间以及无菌环境等。结论 PICC导管的相关性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CRI的发生。

  • 静脉留置针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苏玉兰;庞随香;王春艳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相关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静脉留置针输液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感染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为7.00%;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头皮静脉,其次为贵要静脉和腋静脉;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占51.72%;革兰阳性菌9株,占31.03%,真菌3株,占10.3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并发症、留置时间、穿刺部位是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相关并发症、留置时间是静脉留置针所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所致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并发症、留置时间是导致静脉留置针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尚品杰;柳静

    目的:观察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相关性研究,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根治术;对照组不采取幽门螺杆菌根治法;记录两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情况,记录患者22∶00到次日8∶00的夜间酸突破情况,同时测定患者的胃酸p H值。结果对照组患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其中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2.9%,明显要低于观察组的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胃内pH变化、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食管反流症状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会降低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发生,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 骨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秦翠玲;刘淑玲;励秀武;张爱东;李枫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82例行骨科手术且发生医院感染的骨折患者,对比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疾病等因素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中的相关性,并比较手术室净化度、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及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较小,而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度2级以下、失血量>800 m l及普通丝线是造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与闭合性骨折、无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2级以上、<800 m l失血量及抗菌缝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的净化级别、控制失血量、采用抗菌缝线是减少骨科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有意义。

  • 硼替佐米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感染分析

    作者:朱颖;田春燕;刘晟彦

    目的:对比硼替佐米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为MM 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90例M M 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B两组,各95例,分别实施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等指标,分析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显著上升,血清肌酐、血清M蛋白及骨髓浆细胞均显著下降,且B组改变程度较A组更为显著;A组完全缓解10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24例,部分缓解25例,总有效率61.1%,B组分别为16、31、28例,总有效率78.9%,B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A组;A组及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2%及7.4%,A组患者出现4例肺部感染, B组出现2例医院感染。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与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均可有效改善MM患者临床症状,使其预后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雷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减少肺部感染机会,是治疗以中老年患者为主的MM的黄金方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布地奈德混悬液喷雾预防全麻插喉罩后急性感染性咽喉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斌;邱晓东;尹宁;王孟冬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用于治疗全麻插喉罩后发生急性感染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全麻插喉罩后发生急性感染性咽喉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对两组患者治疗3 h及3 d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 h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35.42%;观察组显效率为11.54%,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3 d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显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87.50%;观察组显效率为76.92%,总有效率为98.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咽痛、声嘶、喉鸣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全麻插喉罩后引起急性感染性咽喉炎的患者实施布地奈德混悬液喷喉治疗,具有效果确切、起效快、安全等优点,且给药方便,患者容易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VSD 应用于感染创面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王立军;高洋;杨庆艳;刘焕生;祁标

    目的:探讨VSD封闭引流术技术应用于感染创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DCA护理模式对1300余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经过不断地总结改进,形成安全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手术护理配合。结果通过对VSD封闭引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全方位整体的优质护理,避免了因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术后感染,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性,有效缩短了病程,并为二期手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论通过系统的VSD封闭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为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使医师、护士和患者间配合协调密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得到手术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 麻醉机通气系统污染与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吕红杰;董丽娟;吴亚辉

    目的:探讨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以控制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全麻的238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观察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性;术前对使用的麻醉机采样后进行细菌培养,以是否被细菌污染进行分组,分为污染组和未污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共对麻醉机进行采样238台次,细菌培养阳性21台次,阳性率8.82%;对通气系统中吸气端、呼气端、钠石灰和气管导管共进行采样952件次,细菌培养结果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阳性16件次,阳性率为1.68%,为主要污染菌;通气系统中气管导管污染18件次,占1.89%,为主要受污染部件;2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3例,感染率5.46%;其中术前麻醉机污染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11例,发生率为52.38%,明显高于未污染组的0.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48, P<0.05);术前麻醉机污染与术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 r=0.64,P<0.05)。结论麻醉机通气系统细菌污染与全麻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存在相关性,对麻醉机通气系统进行消毒处理有助于控制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简易负压封闭引流在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远;屈波;张浩;孔丹;陈雪梅;皮红英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感染控制中的治疗作用与护理要点,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6例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自制简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对创面进行处置,并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选取2011年12月以前常规敷料包扎治疗开放性下肢骨折一期术后皮肤缺损患者32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处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二期手术的达标率,并比较一期手术后至二期手术期间住院天数、换药次数。结果研究组创面达标率为100.0%,平均住院时间为(9.2±3.4)d,平均换药次数为(3.8±1.2)次;对照组达标率为84.4%,平均住院时间为(14.7±4.5)d,平均换药次数为(6.3±3.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易负压引流法可促进下肢开放性骨折一期术后皮肤条件改善,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减轻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费用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鼻咽癌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国琴;刘光辉;赵允刚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8例鼻咽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者发生颅内感染情况,并对发生颅内感染患者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鼻咽癌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8例鼻咽癌患者发生颅内感染14例,感染率14.29%;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疾病、鼻咽癌的病理类型以及肿瘤部位与颅内感染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程、手术方式、病理类型以及肿瘤部位是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鼻咽癌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因素较多,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

    作者:张彩霞;郑建萍;杨东;张敏丽;姚霞

    目的:探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手术室开展以加强组织、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手术室环境及手术管理为重点内容的优质护理服务;对2011年4-9月及2012年4-9月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各项监测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质量。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前,外科手术患者638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0例,感染率0.94%;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后,外科手术患者756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3例,感染率0.70%;开展优质护理前外科手消毒、普通洗手、空气、物体表面监测及环境卫生合格率分别为93.33%、86.67%、97.22%、88.89%、82.86%,活动后合格率分别为100.00%、96.67%、100.00%、94.44%、97.77%。结论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工作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 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

    作者:王振斌;卡哈尔·艾肯木;涂来勇;楚戈;赵疆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以期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脊柱结核和脊柱布鲁菌感染各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进行鉴别。结果脊柱结核以40岁人群为主,畜牧养殖业为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肌肉痛和大关节痛,PPD常见阳性;脊柱布鲁菌感染则平均年龄>50岁,无明显的好发人群,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腰痛下背痛、慢性腰背部痛和腰椎活动受限,常有低热情况;在影像学上主要从椎体破坏、椎间盘炎、脊柱小关节炎、韧带钙化、椎间盘旁软组织等进行鉴别。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布鲁菌感染在影像学上容易混淆,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等综合鉴别。

  •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田会平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7月鼻咽癌住院患者180例,以调查表方式记录患者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而分析探讨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住院接受放射治疗期间共有15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8.3%,其中口腔黏膜感染占57.9%、皮肤感染占27.0%、上呼吸道感染占15.1%;放射治疗第1周时发生医院感染为主,45例占28.3%;晚期鼻咽癌患者医院感染率为92.6%,早期鼻咽癌患者医院感染率为68.8%,早期患者的感染率显著低于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口腔黏膜反应、放射野皮肤反应、体质量、血红蛋白量和白细胞总数比较,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重度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4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8株占80.2%,革兰阳性菌42株占8.5%,真菌56株占11.3%。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涉及放射线对于口腔黏膜和放射野皮肤的损害,同时包括对骨髓的抑制及对机体免疫力的损害,进而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因此,临床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 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欣;季玉花;刘国元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口腔正畸治疗的176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61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治疗期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1例,感染率为0.62%;治疗后61~90 d发病率高,占36.36%,发病时间30 d~6个月;操作中医师与护士手卫生菌落数均高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10 CFU/cm2标准,口腔器械盘菌落数与使用时间呈正相关,使用时间越长,菌落数越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材料及器械消毒前菌落数均超标,消毒后达标;经对症及调节免疫治疗后,所有临床体征消失,疗程短42 d ,长86 d ,平均疗程(66.3±10.5)d。结论口腔正畸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不容忽视,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防护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水胶敷料对深部感染创面患者临床预后分析

    作者:商丹英;李璐;傅丽琴

    目的:探讨分析水胶体敷料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对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临床预后,总结临床经验,为今后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深部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VSD联合普通无菌纱布治疗,治疗组行水胶体敷料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换药时的VAS疼痛评分、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以及清洁创面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患者换药时VAS评分治疗组为(2.28±1.13)分、对照组为(4.39±1.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堵管率、平均创面清洁时间分别为0、11 d、对照组分别为47.5%、26 d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VSD治疗深部感染创面患者的预后良好,可缩短创面清洁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细菌清除率,防止引流管堵漏,减少更换引流管的次数,缓解患者痛苦。

  • 双梭形切口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明婧;冯勇军;曾春荣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患者行双梭形切口手术方式和传统单切口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4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双梭形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单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00%,对照组为90.4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无效率分别为95.24%、0,对照组分别为71.43%、19.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完成12个月以上随访,随访率均为1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先天性耳前瘘合并感染患者应用双梭形切口手术方式治疗,确保了瘘管炎症组织的彻底完整清除,手术方法更科学,临床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节置换感染两种控制方法的效果研究

    作者:周广红;马利平;张艳秋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与普通护理在关节置换手术感染控制中的效果,从而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5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60例,试验组8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预见性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手术中空气菌落数分别为(81.2±28.7)CFU/m3和(378.1±41.2)CFU/m3;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感染率为0和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物品灭菌合格率、术前患者信心度分别为98.9%、99.2%和99.4%,对照组分别为93.0%、97.0%、7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预见性护理可提前预测患者潜在的感染问题并能及时制定控制感染措施,以便降低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非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芳丽;冯桂青;郑芳霞;程玉峰

    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是直接或间接病毒感染的结果。世界上每年>55万的新发恶性肿瘤患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有关[1]。HPV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性传播病毒之一,在生殖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H PV感染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宫颈癌、阴道癌、外阴癌和阴经癌[2]。随着 HPV 感染与口咽鳞癌、肛门癌关系的确立, HPV感染的意义更加深远。近年来,HPV在食管癌和肺癌中的作用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兴趣。我们就已报道文献中HPV与非生殖器恶性肿瘤的关系做一概述,为 HPV疫苗用于病毒相关性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子宫肌瘤术后切口感染预防探讨

    作者:吴佩蔚;任红娟;许静

    目的:探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子宫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降低子宫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9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分析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率。结果1592例患者共发生子宫切口感染22例,感染率为1.38%;年龄≥45岁、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多发肌瘤、肌瘤分型为Ⅱ型、采取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h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发生子宫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45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多发肌瘤、Ⅱ型肌瘤、开腹手术以及手术时间≥1 h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切口感染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一旦发生感染应立即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苏玲;刘艳芬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防治,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儿科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泛福舒口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6.43%、对照组为5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感染次数、发病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感染次数、发病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IgG、IgA、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患儿治疗后免疫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菌溶解产物可通过提高患儿机体内免疫系统活性使其获得预防性的保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反复肺炎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白细胞介素17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宫颈癌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谭细凤;徐慧君;郭丽华;谷雨枫;邰立志;段跃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患者各20例和宫颈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HPV阳性,另选20名HPV阴性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 IL-17+ CD4+细胞。结果 CIN Ⅰ组和CIN Ⅱ组血清中 IL-17分别为(143.6±27.3)pg/ml和(127.7±33.1)pg/ml ,对照组为(48.5±11.2)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Ⅲ组和宫颈癌组血清中IL-17分别为(210.9±22.4)pg/ml和(239.6±41.5)pg/ml ,不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INⅠ组和CIN Ⅱ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和CIN Ⅱ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1.92±0.26)%和(2.16±0.98)%,对照组为正常对照(0.37±0.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 Ⅲ组和宫颈癌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3.74±0.34)%和(4.03±0.41)%,与CINⅠ组和CIN Ⅱ组相比,其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的上升和IL-17+CD4+细胞数量的增加对H PV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对策

    作者:郑家红;周娇;徐欢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采取管理对策,以降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儿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对照组为2011年3月-2012年3月住院的140例新生儿,实施常规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观察组为2012年3月-2013年3月住院的120例新生儿,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医院儿科病房实际情况,修定并加强相应的管理措施,调查并统计两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22例次,感染率10.71%、例次感染率15.71%,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5例、7例次,感染率4.17%、例次感染率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9.29%和3.33%。结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者的责任心及培训,强化新生儿的基础护理,严格把关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及病房、环境、物品的消毒,对感染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发生率。

  •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艳芬;苏玲

    目的:探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咳嗽、咳痰液、喘息、气促、紫绀、肺部哮鸣音、肺部湿啰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7.78%、总有效率为75.56%;观察组治愈率62.22%、总有效率为91.11%;肺功能:对照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显效率为28.89%、35.56%,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77.78%,观察组FEV1、PEF显效率为64.44%、68.89%,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有助于提高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临床症状。

  • 陪护对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金琦;章敏;陆秀凤

    目的:探讨陪护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关系,以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率。方法选择产科母婴同室的883例新生儿及其陪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7例与对照组446例,对干预组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健康教育,并且对两组陪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认知与行为的调查,同时比较两组间新生儿皮肤感染率。结果手卫生认知与行为得分对照组分别为(5.14±3.08)分和(9.62±1.64)分,干预组分别为(6.59±2.83)分和(12.21±1.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干预组新生儿的皮肤感染率为2.75%,对照组为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陪护人员手卫生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手卫生认知与手卫生行为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的发生。

  •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玲玲;俞秀英;钟磊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7月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共521例,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5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356例,设为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进行详细的病例记录,并通过病例资料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早产儿、非母乳喂养及剖宫产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观察组血清铁、钙及锌含量分别为(12.51±3.26)、(2.12±0.52)、(19.3±14.26)μmol/L ,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6.25±6.57)、(2.54±0.63)、(31.02±19.27)μmol/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预防和治疗要注意血清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给,同时尽量进行母乳喂养。

  • 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敏;徐景杰;郭纯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 PV )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90例宫颈炎合并 HPV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运用冷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愈12例,治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77.78%;观察组患者治愈27例,治愈率为60.00%、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RLU )/CO值阴性21例,阴性率为46.67%,下降16例,下降率为35.56%,总有效率为82.23%;观察组RL U/CO值阴性36例,阴性率为80.00%,下降7例,下降率为15.56%,总有效率为9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治疗后RLU-DNA水平、阴道排液、脱痂止血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冷冻治疗宫颈炎合并 HPV 临床效果满意。

  • 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纪凤;李玮

    目的:探讨与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产前检查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250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妇按肝功能情况分组,其中肝功能正常组200例,肝功能异常组50例,选择同期医院正常妊娠100名产妇为对照组;探讨3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结局以及3组产妇 HBV感染情况对新生儿 HBV宫内感染的影响。结果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功能异常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产妇(P<0.05);HBeAg 阳性组宫内感染9例,感染率12.86%,HBeAg 阴性组宫内感染8例,感染率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16.47%,HBV-DNA阴性宫内感染7例,感染率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着妊娠预后,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更加危害母婴;因此,孕妇应充分重视产前检查,加强分娩期监测,积极阻断母婴传播。

  • 宫颈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瑶;赵光宗;车力凡;张华朋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15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6例,感染率为30.67%,以泌尿系统、阴道残端和盆腔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病理类型、宫颈癌分期、基础疾病≥3种、化疗药物、术后导尿次数、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宫颈癌分期、进行化疗治疗、术后导尿次数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等是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处理。

  • 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况调查

    作者:宋红艳;崔金环;徐颖;王瑜;王琛;何冰冰;陈萍;崔月

    目的:探讨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抽取商丘市县级以下口腔医疗机构临床一线工作人员385名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防护行为,防护管理措施。结果374名基层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基础知识认知,知晓率在20.9%~72.7%,平均得分(5.1±1.1)分;职业暴露防护行为认知,知晓率在9.4%~98.4%,平均得分(6.7±1.2)分;职业暴露防护行为不同职称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一人一用一灭菌,县、乡两级医院与口腔诊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在使用手机前后踩脚闸情况,县级医院与口腔诊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机采样监控乡级医院与口腔诊所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严重缺乏,职业暴露的防护行为不规范,基层医院口腔职业暴露安全防护措施管理存在问题,应加强基层口腔医务人员的持续培训,对诊疗过程中的防护行为进行规范、督导,建立基层医院安全防护机制。

  • 系统化建设在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计及管理的体现

    作者:张锦;刘王雪;曹阳;赵会军;朱荔;杨小燕;陈燕

    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科学而规范的整体设计、施工、装修及先进设备引进,实现集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系统化建设。方法采用本专业先进的理念,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合理分区布局,建立严谨消毒隔离系统,充分利用配套完善的设备设施及信息技术建立规范、流畅的人流及物流系统。结果新建的消毒供应中心除符合行业标准,具备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除对物流实施动态监控外,将人员、物资、设备实施一体化管理,运行后工作质量及效率明显提高。结论在完善的建筑设计、合理分区布局基础上,加强系统化建设,形成集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的消毒供应中心。

  • 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医院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的效果分析

    作者:郑小克;蒋祎;冯磊

    目的:分析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医院各类人员预防感染意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工作人员142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试验组人性化管理模式,并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感染控制意识:试验组掌握34人、较好24人、一般10人、较差3人,掌握率47.9%;对照组掌握23人、较好16人、一般25人、较差7人,掌握率32.4%;试验组满意度(9.21±1.03)分,对照组满意度(7.31±2.32)分,试验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而且试验组感染控制意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医院工作人员预防感染意识,建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推广应用。

  • 三磷酸腺苷技术在器械清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杨淑革;袁景茹;马晓楠;樊冬梅

    目的:使用三磷酸腺苷(ATP)快速检测技术调查复杂器械的清洗效果,建立器械清洗质量的控制标准,指导临床工作实践。方法选择耐湿耐热的复杂器械共100件,分为A组和B组,A组中50件器械分成5批,每批预浸泡和超声中的多酶分别使用新配制、放置1、2、3、4 h后的5种不同条件下多酶清洗液,B组中50件器械也分成5批,每批预浸泡和超声中的多酶均不更换直至清洗结束,清洗完成后使用ATP检测仪读取每件器械的RLU值。结果 A 组中50件器械,清洗每批器械均更换多酶,1 h内配制的多酶清洗20件器械均合格,合格率100.0%,使用放置1~4 h的多酶进行清洗剩余30件器械,合格26件,清洗合格率在80.0%~90.0%;B组的多酶清洗液一直重复使用,中间不进行更换,清洗的10件器械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0%,多酶清洗液重复3次以后清洗的20件器械,均不合格。结论使用A T P检测仪以RL U≤200作为复杂器械清洗是否合格标准能反应清洗的效果;多酶清洗液配置好后宜在1h内使用,好现配现用,做到多酶清洗液一次一换。

  • 消毒供应中心更换新型灭菌器的质量管理分析

    作者:赵卫萍;徐立红;孟玲;杨涛;李环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更换灭菌器期间全程质量管理和更新灭菌器对无菌物品供应工作的影响。方法从筹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各个环节展开讨论,重视筹备工作,落实质量标准,严格过程管理,完善过程管理中的质量跟进措施,并对比更换灭菌前后灭菌包裹、BD试验、批量监测的合格率。结果新灭菌器启用后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及科室保障率得到了明显提升,灭菌包裹的合格率由99.29%提高至99.74%,BD试验合格率由91.45%提高至100.00%,批量监测合格率由98.52%提高至100.00%,及时供应率由74.83%提高至97.18%。结论认识到位,措施得当,新灭菌器顺利投入使用,规避医疗风险,提高无菌物品供应质量和效率,确保了医疗质量安全。

  • 加强医疗器械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张楠;索继江

    目的:探讨在加强医疗器械管理的同时,如何发挥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医疗器械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方法通过医疗器械引进、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了解,增加感染控制仪器引进,分析采购医疗器械与使用过程中便于消毒灭菌等的相关需求。结果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增强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关注医疗器械引进使用和维护中的感染预防控制行为,形成一套规范的采购标准,增加了医疗器械管理人员防范感染风险和医疗器械风险的能力。结论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在采购医疗器械过程管理中,应将医疗器械医院感染管理纳入采购评审标准中,为医院标准化管理和患者医疗安全服务。

  • 吸痰引流连接管清洗消毒效果的试验研究

    作者:刘燕玲;吴淑红;王征旭

    目的:观察对吸痰引流连接管清洗消毒的效果,为选择佳的清洗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2月使用后的吸痰引流连接管共15根,做好标记,参与试验;将15根连接管做好标记,以清洗消毒前、后配对比较;对参与试验的连接管进行预处理,再进行清洗消毒;采用 ATP生物荧光测定法检验清洗消毒效果;采用 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痰引流连接管用后污染严重,RLU 值严重超标,达103055.70±8447.73,经本试验的预处理及清洗消毒后,检测结果全部合格,RL U值均<2000,为16.6±4.08,清洗消毒前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泡沫多酶预先处理+流动水高压水枪冲洗污渍+使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的效果满意,能达到理想化水平。

  • 医院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处置模式研究

    作者:赵玲;郝学安;姜洪荣;张华强;周璞

    目的:了解各级医院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产生数量,探讨其科学回收管理模式。方法从济宁和青岛两市辖区内分别随机抽取40所医院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20所,一级医院16所,通过现场和发放调查问卷两种方式,掌握各种处置模式运行下的医院对于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现况。结果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平均床位日产量分别为三级医院为95.44 g、二级医院118.46 g、一级医院80.16 g ,两市平均床位日产量为98.02 g ;抽调的40所各级医院对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规范处置的仅14所,占全部抽查医院的35.0%;其中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管理模式运行下的10所医院中,全部规范处置,规范处置率达100.0%;而由后勤部门管理模式运行的26所医院中,规范处置的1所,仅占其管理医院的3.8%。结论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对可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实施管理的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该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处置成本,而且明显增加经济效益。

  • 风险管理在预防EICU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云婷;李涛阳;王茹春;符爱玉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 )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7-9月医院EICU患者154例进行风险管理,以2010年4-6月154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感染风险识别-感染风险衡量与评价-感染风险处理-感染风险管理效果评价过程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风险管理后患者的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漏报率和消毒灭菌合格率,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漏报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分别为22.73%、38.31%、27.27%、86.23%,试验组分别为11.04%、14.94%、15.78%、95.38%,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均有显著降低(P<0.01),漏报率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P<0.05),而消毒灭菌合格率得到极大提高( P<0.01);对照组总体满意率85.71%,试验组94.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有效预防EICU中患者的感染,提高医务人员护理质量。

  • 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研究

    作者:杨艳;张静;钟晓祝;尹雪如;谭细兰;余楠

    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与监测,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颅内Ⅰ类切口手术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神经外科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病例,共479例;干预组:2012年神经外科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病例,共406例,比较干预前、后合理用药率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干预后术前30 min~2 h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82.25%升至9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预防用药品种合理率由72.08%升至9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术中追加药物合理率由50.56%升至7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中位用药时间由3 d下降至2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手术部位感染率从14.61%下降至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标性管理与监测,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 妊娠梅毒孕妇不同药物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张长英;徐东萍;梁萍;丁超英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及不同药物治疗妊娠梅毒孕妇对足月妊娠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畸形率及产妇与新生儿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滴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治疗的妊娠梅毒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并对4组孕妇的足月妊娠分娩率、早产率、死胎率、低体重儿发生率、畸形率及产妇与新生儿RPR滴度进行检测及比较;A、B、C 3组治疗组孕妇中应用苄星西林、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后新生儿结局比较,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足月分娩率A组为90.0%、D组为40.0%,A组的早产率、死胎率低体重儿发生率及畸形率分别为10.0%、0.0%、10.0%及0,D组分别为30.0%、30.0%、30.0%及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12周治疗组母婴RPR滴度<1∶8明显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应用苄星西林治疗组为13.6%,应用头孢曲松治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奇霉素治疗组新生儿先天梅毒发生率为66.7%,与其他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抗梅治疗及正规的青霉素治疗对改善妊娠梅毒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主张早期治疗及首选青霉素治疗。

    关键词: 妊娠梅毒 疗效 研究
  • 中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朱月梅;董海芳;李静

    目的:探讨午时茶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舒颗粒辨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成本及疗效,以期在提高临床效果前提下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月90例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3组,每组各30例,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别予以午时茶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舒颗粒辅助辨治,比较3组成本及疗效;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午时茶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舒颗粒辨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3%、86.7%、86.7%,3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午时茶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小儿感冒舒颗粒3组中成药的成本-效果分别为167.39、146.06、286.65;小儿感冒舒颗粒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降低10%成本情况下,3组的成本-效果敏感度为165.73%、158.28%、310.66%。结论小儿感冒舒颗粒辨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成本-效果满意。

  •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芳;沈定玉;李新芳

    目的:了解医院主要流行菌株的变迁及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使用强度、主要流行菌株的检出及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试验操作与结果判读按CLSI标准进行,数据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从2011年的63种下降至2012年的48种,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从2011年的72.26下降至55.92;主要流行菌株仍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从21.76%降至18.55%,提示二重感染明显减少;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略有下降,总耐药率分别从67.39%、87.01%降至66.47%、82.1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有所上升,从69.57%升至75.85%;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显著下降,分别从38.10%、47.93%降至31.74%、41.28%。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减弱,可以延缓病原菌耐药的发展,并可恢复部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免疫学指标变化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林芝;黄世华;赵少勇;龚光;陈昌茜;陈丹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免疫学指标变化规律,并对临床治疗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研究,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且化疗后肺部受到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医院行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且化疗后无肺部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研究组进行药敏试验,比较化疗前后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结果研究组的免疫学指标为IgA(1.12±0.13)g/L、IgM(1.07±0.11)g/L、IgG(8.06±1.06)g/L、CD3+(66.23±3.79)%、CD4+(39.26±2.85)%、CD8+(42.20±3.75)%及CD4/CD8为0.91±0.20;研究组除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整体低于对照组水平;且重度感染患者的指标变化程度明显比轻中度感染患者指标变化幅度大(P<0.05);化疗前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发生了变化,化疗前耐药程度前3位抗菌药物为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50.0%、30.0%、23.3%,化疗后为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0.0%、43.3%、16.7%。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化疗后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了很大的改变。

  • 胸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金良达;黄日胜;林志毅;孙成超

    目的:分析胸腔感染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以探讨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胸腔感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胸腔感染患者480例,根据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重症感染组189例及非重症感染组291例,同时选取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100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检测,对比3组受试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结果,并对比胸腔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症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7.51±12.7)μg/L ,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 P<0.05),非重症感染组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17.21±5.38)μg/L ,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重症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为(23.22±5.32)分,显著高于非重症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非重症感染组的APACHEⅡ评分为(3.21±1.90)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胸腔感染和非重症胸腔感染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结果呈正相关(P<0.05);胸腔感染治疗前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40.23±8.91)μg/L ,显著高于胸腔感染治疗后和对照组( P<0.05),胸腔感染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6.31±1.93)μg/L ,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胸腔感染,同时对胸腔感染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治疗策略的制定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血清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对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桂好;孙宏亮;王海鹏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检测在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颅内感染早期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颅内感染患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对不同阶段颅脑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患者血清中CRP、TNF-α和IL-6显著高于非颅内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清CRP、TNF-α和IL-6分别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以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感染组患者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其血清中CRP、TNF-α和IL-6逐渐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炎性因子显著高于非颅内感染患者,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其浓度随之增加,对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抗原Ag85与ESAT-6在肾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满昌军;董香玉;王啸;孙敏;韩晓芬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抗原Ag85复合体(Ag85)与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在肾结核感染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肾结核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就诊经病理诊断为肾结核患者31例作为肾结核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0例为非肾结核组,经检查患者无结核病史、结核菌素试验以及血结核抗体均为阴性;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Ag85、ESAT-6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结核组的切片发现有棕黄色、褐色阳性物质沉积,而在非肾结核组的切片中,仅在4例切片中见到浅褐色的物质沉积于肾间质;而通过检测两组切片中Ag85、ESAT-6的光密度值,发现肾结核组中的Ag85、ESAT-6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非肾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结核患者中Ag85的表达与ESAT-6的表达呈正相关,另外,Ag85、ESAT-6这两种抗原对肾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均较高达100.0%,而ESAT-6对肾结核的特异度较 Ag8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g85、ESAT-6在肾结核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增强,可作为检测肾结核的补充诊断指标。

    关键词: Ag85 ESAT-6 肾结核
  • 能谱 CT 碘基物质成像对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晓斌;楼丹萍;张建军;葛焕祥;吴伟峰

    目的:探讨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对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使其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能谱增强扫描,观察测量肺灌注异常区域、肺炎病灶、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两者间比较采用两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肺灌注减低区碘含量、肺炎感染肺段平均碘含量与对侧或邻近正常肺野的碘含量分别为(0.32±0.21)、(0.461±0.31)、(1.93±0.45)g/L,肺灌注减低区与对侧或邻近正常肺野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P<0.01),肺灌注减低区和肺炎感染肺段碘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基物质图成像与肺动脉CT成像在完全栓塞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3.1%,部分栓塞病变的符合率为91.1%。结论能谱CT碘基物质成像给老年肺炎合并肺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 糖链抗原125在肝硬化并细菌性腹膜炎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黄献球;程昌盛;王春清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125(CA125)在细菌性腹膜炎检测中的临床价值,为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肝硬化腹水无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和腹水,并对所采集血样进行血清及腹水CA125测定,然后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136.41±57.42)U/L ,对照组为(26.12±16.13)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水 CA125水平(187.42±53.71)U/L ,对照组为(29.85±15.49)U/L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体内的CA125水平会大幅升高,CA125是一种可以有效诊断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指标。

  • BACTEC FX 全自动血培养仪阳性结果分析及应用评价

    作者:麦珍;朱雄;陈海;李欢;黎元莉;黎礼达

    目的:对美国BD公司 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结果分析,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1月医院收治怀疑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血培养及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和BD Phoenix l00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2590份血液标本中实际检出阳性标本264份,阳性率10.2%,假阳性率0.15%;264株病原菌中,快检出时间为2.7 h ,有26.9%在12 h内检出,51.1%在24 h内检出,86.0%在48 h内检出,95.8%在72 h内检出;有40.5%标本厌氧瓶先报警、需氧瓶后报警,34.5%标本需氧瓶先报警、厌氧瓶后报警,11.8%标本需氧瓶先报警、但厌氧瓶不报警。结论美国BD公司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提高了细菌检出的阳性率及种类,检出速度更快捷、更准确,为治疗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