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肿瘤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覃斌芳;郭蓉

    放化疗作为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对抗肿瘤组织的同时损伤机体的正常组织和细胞,致使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现将肿瘤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报道如下.1 危险因素1.1 医院感染防护意识淡薄 部分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操作前后不及时洗手,患者获取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途径相对缺乏,容易引发医院感染.

  • 疼痛科门诊治疗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作者:严香菊;李琳;童莉

    疼痛科门诊治疗室的治疗性操作为侵入性操作,如神经阻滞或关节囊内注射、硬膜外注入、骶管注入、痛点注射等,这些需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所以做好疼痛科门诊治疗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对策:(1)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各项规章制度,重视预防医院感染,做到人人有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确保各项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化.

  • 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逸菲;赵馥;糜彩霞

    目的 探讨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7月肾内科患者480例,采集所有患者中段尿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48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7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63株占58.61%,革兰阳性菌259株占32.78%,真菌68株占8.61%;革兰阴性杆菌对于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物耐药率较高,>90.00%,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多数可达100.00%,真菌耐药率普遍较低.结论 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要及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此减少新耐药株的形成,同时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肺结核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

    作者:戴小明;滕建军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病原菌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根据其病原菌感染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和非肺结核患者各29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580例患者采集的痰液进行普通菌培养,并将两组患者痰液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检出病原菌1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4.05%、26.14%、9.81%,对照组检出病原菌75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57.33%、20.00%、22.67%,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检出株数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少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8.21%、82.11%、81.23%与65.34%、61.46%、63.19%,试验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88.45%、82.10%、57.10%与52.78%、88.45%、67.59%.结论 肺结核患者病原菌分布比非肺结核患者更加广泛,且耐药性更强.

  • 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董明驹;史莉;童伟

    目的 研讨糖尿病(DM)患者继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药控制糖尿病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88例医院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接种和细菌计数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鉴定盒进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CLSI规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药敏数据运用WHONET 5.5软件处理.结果 288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检出大肠埃希菌181株,占62.8%,居第1位;检出肠球菌属33株,占11.5%,居第2位;药敏结果显示,除了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替考拉宁100.0%敏感以外,尿路感染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5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8.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肠道菌群为主,与其他病因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无明显区别,且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监管力度,扭转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现象.

  • 口腔种植体周围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倪欢胜;王镶珊;韩翔;朱旌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体周围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为牙种植体周围炎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12月280例患者的346枚种植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细菌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的细菌鉴定仪.结果 346枚种植体周围共分离病原菌624株,其中厌氧菌381株占61.06%,需氧菌196株占31.41%,有益菌47株占7.53%;厌氧菌株中排名前3位的为产黑色素普雷沃菌81株、口腔链球菌78株、中间普雷沃菌69株,分别占12.98%、12.50%、11.06%;厌氧菌对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率为92.13%、79.00%、65.88%、66.67%,对四环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强,敏感率均>70.00%.结论 口腔种植体周围病原菌主要为厌氧菌,以产黑色素普雷沃菌、口腔链球菌、中间普雷沃菌为主,为预防牙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要特别注意该类病原菌感染,在治疗感染时应选用万古霉素、头孢曲松等敏感性较强的抗菌药物.

  • 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周祥文;汪勇军;吴先华

    目的 分析医院无菌体液中深部真菌的分离率、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指导临床深部真菌的治疗.方法 收集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疑似感染标本,经萨布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和VITEK-2 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鉴定,Rosco纸片扩散法测定药敏.结果 25 420份无菌体液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340株,分离率为1.3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40株占41.18%,光滑假丝酵母菌60株占17.6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2株占12.35%,热带假丝酵母菌40株占11.76%,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别为88.60%、63.30%、47.60%、80.00%,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均为100.00%.结论 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敏感性较高,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抗菌活性强.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分布 耐药性
  • 食道乳头状瘤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克荣;陈国荣;王维维;林朗;黄兆浪;郑向阳;丁振计

    目的 探讨食道乳头状瘤(E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12年11月30例EP患者,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的感染,随机抽取同时期食道鳞癌和慢性食道炎患者各30例做对照研究,新鲜的标本同时做电镜检测,结果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广谱型阳性18例,阳性率为60.00%,明显高于慢性食道炎患者2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道乳头状瘤患者HPV6/11型阳性10例,阳性率为55.56%,明显高于食道鳞癌患者10.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EP标本做电镜检测见病毒样颗粒.结论 HPV感染,特别是HPV6/11型的感染与EP的发病有关,食道乳头状瘤伴发不典型增生或癌变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

  • 无乳链球菌的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丽民;吴先华;徐礼锋

    目的 为了解无乳链球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探究无乳链球菌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以指导临床医师治疗.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医院临床7 356例患者送检的标本,对其进行常规培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无乳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进行D试验检测,分析其耐药状况.结果 96株无乳链球菌中46株来自尿液,占47.92%,21株来自阴道分泌物,占21.88%,12株来自前列腺液,占12.50%;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和头孢曲松均未发现耐药株,其中仅青霉素和头孢曲松出现中介菌株,中介率分别为20.83%和18.75%;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为6.25%;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5.21%和43.75%;对11株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和中介无乳链球菌D试验检测发现4株阳性,D试验阳性率为36.36%.结论 医院无乳链球菌主要分离自泌尿道和生殖道系统,非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分离株比例逐渐上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强,此外,加做D试验可有效避免临床不合理使用克林霉素.

  • 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检测及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赵甲;陈军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解脲脲支原体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取男性尿道口或女性宫颈口棉拭子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9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2 664例患者生殖道标本中,培养阳性的支原体属1 697株,阳性率63.7%;检出单一感染解脲脲支原体(Uu)896例占52.8%,单一人支原体(Mh)感染167例占9.8%,Uu+ Mh混合感染634例占37.4%,混合型感染的耐药性为严重;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均>70.0%,米诺环素耐药率低;对近6年来的检测结果划分为3个阶段进行比较,Mh的检出率有上升的趋势;2012年度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率均比2008年度上升了10.0%;而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却在逐年下降.结论 Uu、Mh及其混合感染的耐药性高,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因此,提高支原体属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的送检率,根据不同患者各自的药敏数据,针对性用药控制支原体属感染,对于延缓支原体属耐药性产生是很有必要的.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康俊辉;王文平;杨富强;董明驹;李萍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的临床科室、标本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151株鲍氏不动杆菌非重复株的临床及耐药状况,使用VITER-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采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两年共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51株,下呼吸道标本检出110株,占72.8%,重点分布于ICU、呼吸内科和神经外科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未出现明显上升,除对少数药物如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0%,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达到100.0%;对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达89.7%~94.3%.结论 ABA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且交叉及多药耐药现象严重,因此,加强ABA的耐药性监测,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 2009-2012年伤口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研究

    作者:缪应业;谢国旗;刘新;李浩;郭照静;谢效兵;杨继勇

    目的 对医院自伤口分泌物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对耐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自伤口分泌物共分离出细菌420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0株占38.1%,革兰阴性杆菌260株占61.9%;检出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分别占24.3%、21.9%、11%、9%和6.9%;37.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分别占62.8%和45.3%.结论 医院伤口分泌物分离细菌的菌种类别较多,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存在一定差异,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以及对此类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工作对于创伤感染的抗感染治疗十分必要.

  • 医院环境多药耐药菌同源性鉴定与分析

    作者:徐艳;牟霞;杨怀;牟忠亮;罗湘蓉;胡方芳

    目的 对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中筛选的多药耐药菌(MDROs)及临床标本进行同源性鉴定与分析,探讨MDROs感染与环境定植的关系、MDROs在医院的传播方式及控制措施.方法 运用MDROs鉴定显色培养基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筛选目标MDROs,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再次进行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p-PCR)对环境卫生学筛选MDROs及患者分离的同种MDROs标本进行同源性鉴定.结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共分离出5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环境物体表面4株、护士手1株),经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再次鉴定,符合率为100.00%,药敏试验均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收集同期临床标本检出的2株CRAB;对以上7株标本进行DNA同源性分析显示,4株环境物体表面、1株护士手标本与1株患者标本PCR显示为同一基因型,1株临床标本为其他基因型CRAB.结论 MDROs患者易对医院环境造成传播,环境中存在MDROs的定植,医疗机构对MDROs患者应及早采取接触隔离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环境清洁消毒频次,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奕慧;林红燕

    目的 了解Ⅰ、Ⅱ类整合子在变形菌属中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125株变形菌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Ⅰ、Ⅱ类整合酶基因,微量稀释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结果 125株变形菌属中检出携带Ⅰ类整合子46株占38.60%,检出携带Ⅱ类整合子32株占25.60%,同时携带Ⅰ、Ⅱ类整合子17株,阳性率为13.60%;携带Ⅰ类或Ⅱ类整合子或同时两种整合子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吡肟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Ⅰ、Ⅱ类整合子的变形菌属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60.00%;125株变形菌属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耐药率均<10.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变形菌属中携带Ⅰ、Ⅱ类整合子的菌株比例较高,Ⅰ、Ⅱ类整合子与变形菌属的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临床上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新耐药菌株的产生.

  •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预防对策

    作者:傅秋燕;胡玲琳;张梅;黄燕华;来青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预防对策,并观察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观察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1 21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310例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对患者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 210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0例,感染率为25.62%;其中肺部感染182例、泌尿系感染87例,分别占58.71%、28.06%;共检出病原菌43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多,分别占31.10%、17.97%、16.13%、9.9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年龄≥70岁、气管插管≥6d、气管切开≥7d、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抗菌药物的应用时间、基础疾病及住院天数有关(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医院感染,对于感染患者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同时进行有效地规范护理干预,对积极治疗有重要价值.

  • 血培养中表皮葡萄球菌与ica、mecA基因研究

    作者:刘瑾;罗少锋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索如何区分血培养中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SEP)是污染菌或致病菌,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73株来源于阳性血培养,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以及从临床健康医护人员手部、鼻黏膜分别检出的12、70、55株SEP,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PCR法检测icaA、icaB和mecA基因,比较ica基因和mecA基因在不同标本来源中的检出率.结果 血培养中同时携带ica和mecA基因占52.0%,同时,94.6%的菌株被检测出mecA基因;CRBSI的12株SEP中,有75.0%同时存在mecA和ica基因;从健康人手部皮肤分离的菌则很少同时具有ica和mecA基因,仅有15.8%的菌株携带mecA;健康人鼻黏膜定植的菌同时具有ica和mecA基因的占2l.80%,高于手部皮肤分离率,而ica及mecA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60.0%、30.9%,明显高于皮肤定植的SEP.结论 血培养中分离到SEP时,通过检测ica和mecA的存在与否对于区分污染菌和致病菌有重要作用.

  • 大肠埃希菌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宁立芬

    目的 了解医院培养分离出大肠埃希菌(ECO)的临床科室、标本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微生物室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681株大肠埃希菌进行统计,分析其在不同科室、标本中的检出;EC0分离培养与鉴定严格按卫生部法定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采用K-B法操作和CLSI新折点标准判断药敏数据为敏感、中介、耐药.结果 神经内科检出ECO多108株占15.9%,其次为心肺血管科103株占15.1%;标本分布以尿液及痰液检出多为429、121株,分别占63.0%、17.8%;ECO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达82.7%,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结论 神经内科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重点病区,泌尿系统是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重要部位,大肠埃希菌已显示多药耐药趋势,必须重点监控.

  • 高血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娟;翟红;李传明

    目的 分析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上呼吸感染的患者,采用DL-Bt1122全自动血培养系统进行细菌分离与培养.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2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占18.1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7.08%、3.94%及2.36%;革兰阴性菌104株占81.89%,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5.20%、14.96%和11.81%;革兰阳性菌耐药率>80.oo%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和氟氯西林,而对头孢唑肟和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33%和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86%、78.95%、89.48%,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38.46%.结论 临床上需要将高血压患者发生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一旦发生感染,明确感染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需要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关泰宇;关小宏;李宝军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的细菌谱变化及药敏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师治疗糖尿病足感染中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AMS-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08年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的834份送检标本中,629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75.41%;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逐年下降,从2006年的55.06%下降至2011年的43.33%;革兰阳性菌感染逐年上升,从2006年的43.82%上升至2011年的53.34%;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1.67%、97.62%、83.33%、89.29%,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了解医院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迁,对有效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的研究

    作者:明德松;朱炎;蔡雅雅

    目的 探究不同来源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的差异.方法 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l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NMIC/ID-4鉴定/药敏板对21株ICU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分离株和38株非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痰分离株及10株非ICU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非痰分离株进行鉴定,探究3种来源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44种代谢谱的代谢差异.结果 ICU、非ICU痰分离株和非ICU非痰分离株3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阳性检出率中,乙酸分别为66.7%、55.3%、60.0%,D-半乳糖分别为28.6%、26.3%、20.0%,L-苯丙氨酸-AMC分别为47.6%、34.2%、50.0%,Gamma-谷氨酰-NA分别为52.4%、34.2%、40.0%,葡萄糖分别为38.1%、44.7%、40.0%,甲基巴豆酸分别为33.3%、44.7%、5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来源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代谢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胆汁培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翠香;于雪梅;何晓萍;李小娥

    目的 探讨医院胆汁培养阳性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胆汁标本的采集、培养和细菌品种的鉴定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规方法进行试验操作;抗菌药物监测按WHO和CLSI指定的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操作和敏感、中介、耐药认定,试验全过程进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结果 医院胆汁标本送检181份,细菌培养阳性111份,阳性率为61.3%;检出111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73株占65.8%,其中大肠埃希菌49株占44.1%,居第1位,革兰阳性球菌30株占27.0%,检出粪肠球菌16株占14.4%,居第2位,真菌8株占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粪肠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但所有病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出较为严重的耐药性;分离产ESBLs菌27株,阳性分离率为43.5%.结论 胆道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医院应加强执行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定期将医院病原菌的耐药性公之于众,推行合理用药,扭转细菌临床株的耐药性快速上升的不良现状.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倩;孙玉国;马全平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在标本与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控制及延缓耐药菌的产生,防止鲍氏不动杆菌播散.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288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鲍氏不动杆菌288株,标本分布以痰液及支气管吸出液检出多,占83.3%,其次是脓液及分泌物占10.4%;科室分布以ICU多占59.0%,其次是呼吸内科占13.9%;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为85.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为18.8%,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21.2%,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约80.0%.结论 临床分离的大部分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因此,临床应加强检测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及控制耐药菌的播散.

  • 反复性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因子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赵强;马艳宁;郭玲;叶丽艳;张有江;杨继勇

    目的 研究反复性泌尿系感染大肠埃希菌的毒力因子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大肠埃希菌所致的反复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大肠埃希菌所致反复性泌尿系感染病例,通过PFGE分型确定导致反复性泌尿系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是否为同一株菌株,并据此分为持续感染组(同一株菌株39株)以及再感染初次分离组、再次分离组(不同菌株各35株),多重PCR方法测定大肠埃希菌的系统发生分型及黏附因子、铁载体相关因子、毒素及保护性物质等毒力基因的分布,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应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持续感染组系统发生分型以B2型为主,黏附因子papG和iha、铁载体相关因子fyuA、irp-2和iutA,阳性率分别为51.28%、48.72%、84.61%、87.18%、87.18%,明显高于再感染初次分离组的28.57%、31.43%、51.43%、60.00%、57.14%和再次分离组的34.29%、28.57%、65.71%、71.43%、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感染组大肠埃希菌具有的毒力基因种类数(6.6±1.9)种明显高于再感染初次分离组(5.3±2.3)种和再次分离组(5.6±2.2)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外,3组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反复性泌尿系感染可能存在胞内感染机制,大肠埃希菌高度的耐药性需引起临床高度关注.

  • 2002-2012年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潇;徐修礼;杨佩红;刘家云

    目的 回顾性总结2002-2012年度医院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的耐药变化,为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鉴定,应用VITEK-2和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系统鉴定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CLSI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 2002-2012年共分离出病原菌32 47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 107株占65.00%、革兰阳性球菌9 742株占30.00%、真菌1 623株占5.00%,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1.61%、7.52%、11.90%、9.45%,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400株占10.4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10年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未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处于比较高水平,且有逐年升高趋势;应加强医院重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自身的感染状况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高度重视多药耐药菌感染者的有效隔离,预防控制耐药菌的扩散和流行.

  • 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玲;程方雄;刘瑾;杨宏伟

    目的 分析卡他莫拉菌(MC)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7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感染性标本,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采用琼脂稀释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敏感试验,并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数据统计应用WHONET 5.5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55株MC在痰液和咽拭子中检出率高,占74.5%,其次为耳分泌物占18.2%,眼结膜分泌物标本占7.3%;科室分布以儿科为主占50.9%,其次为呼吸科占21.8%;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MC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左氧氟沙星为1oo.o%敏感,环丙沙星为98.2%,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与克拉霉素保持着100.0%的抗菌活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2.7%.结论 MC不但可引起医院感染,而且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因此医院务必要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重视MC的病原学检测.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及产金属β-内酰胺酶调查分析

    作者:蔡兴俊;吴华;黄奕江;莫濡冰

    目的 分析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各项危险因素,并调查临床分离泛耐药菌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1年6月细菌室从住院患者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59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8株,所有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法进行确证,采用亚胺培南-EDTA双纸片协同法进行泛耐药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结果 38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86.8%;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和呼吸内科,各占36.8%;年龄、住院天数、营养不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脑梗死、结构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P<0.05);性别、糖尿病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无明显相关性;依据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2.6%.结论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住院天数、营养不良、机械通气、人工气道、脑梗死、结构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临床应注意防范;泛耐药菌株产酶率较高,为重要的耐药机制.

  • 眼科医院感染病原菌调查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金桃;叶正辉;管涛

    目的 了解眼科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性,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检验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感染患者病原菌培养标本,并对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原发疾病、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仪鉴定病原菌.结果 眼科医院患者感染部位主要为急性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眼内炎,分别占37.70%、25.67%、12.57%;共培养出4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分别占43.09%、28.66%;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为100.00%;4种病原菌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不同.结论 眼科医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具有其独特性,通过监测病原菌的分布、变化及其药敏特点,可确立适合眼科专科医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 住院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宗良;马均宝;梁敏锋;赖春颜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肠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肠球菌属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 735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427株、屎肠球菌268株、鹑鸡肠球菌24株、鸟肠球菌15株、坚忍肠球菌1株,分别占58.1%、36.5%、3.3%、2.0%、0.1%;肠球菌属主要分离自尿液361株、胆汁108株、分泌物77株,分别占49.1%、14.7%、10.5%;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高,为99.8%,其次是克林霉素、四环素,分别为98.8%、82.2%,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高,为85.8%,其次是氨苄西林、青霉素,分别为85.4%、85.1%.结论 肠球菌属在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有较大差异,临床治疗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

  • 唐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调查分析

    作者:刘向欣;刘运秋;尹素凤;耿贺梅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初始抗感染经验治疗起到一定借鉴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的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唐山市行政区域内6所医院呼吸内科556例确诊为成人CAP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并采集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530例CAP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4株占78.97%,革兰阳性菌41株占21.03%;检出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0.0%,不宜选用,主要革兰阳性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6.67%;对大环内酯类的耐药率>70.0%,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40.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且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唐山地区成人CAP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2007-2011年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文生;温晓娜;张健东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7-2011年ICU住院患者的送检标本、药敏试验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2011年版标准判读,质控菌株为自卫生部临检中心购置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所有数据采用WHO 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医院感染病例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 3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234株占66.2%,革兰阳性菌1 142株占33.8%;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检出率从2007年的8.3%上升至2011年的22.2%,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广泛耐药,且逐年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是提高细菌感染治愈率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手段.

  •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胡建国;王兵;王新保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期为预防控制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114例肝癌肝移植术患者资料,并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鉴定系统,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114例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医院感染93例,感染率为81.5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及胆道,分别占44.09%及24.73%;共培养出病原菌2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24株占60.78%,革兰阳性菌63株占30.88%,真菌17株占8.34%;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临床常用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86.21%、82.76%,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高低不一,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妥因耐药率均>50.00%,对克拉霉素、万古霉素、米诺环素耐药率均<50.00%.结论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及胆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 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

    作者:刘克英;陈兰;段柳甲;李正豹;王文凯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开展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4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荆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7所二级甲等医院的135名院前急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问卷方法进行调查,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38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7.8%;院前急救护士对手套破损后及时更换、接触每例患者后均需洗手、被锐器刺伤后能及时上报的认知率,分别为100.0%、94.8%、93.3%;对情景模拟、岗前培训、经验交流的培训需求率,达100.0%、85.2%、65.2%,对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及流程、灾害救护的自我防护、标准预防知识的需求率高达i00.0%、100.0%、95.6%.结论 完善院前急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体系,增强职业防护意识;开展有特色的院前急救职业防护安全培训,使之形成稳定的职业防护行为.

  • PDCA循环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作者:马萍;白晓忠;李海峰

    目的 运用PDCA循环理论和方法实施医院感染监管工作,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 将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与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有机结合,把握每个阶段的医院感染监管重点.结果 加强医院感染计划控制和过程管理,增强计划的操作性、实施的有效性、检查的督导性、处理的改进性,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得到了持续改进的明显效果.结论 PDCA循环法适用于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全过程,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 《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探讨

    作者:刘大钺;刘建明;杨永洁;黄美清;林澜溪;谢灿茂

    目的 在医学生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教育,加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自2010年起在中山大学开设《临床医院感染学》选修课,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效果评价.结果 课程共安排24学时,内容设置以医院感染基本知识为主,突出临床实用性;146名学生对医院感染定义、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洗手方法、无菌液体、无菌物品开启使用的有效时间等热点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从学习前的10.96%、51.37%、84.93%、15.07%,提高至学习后的100.00%;其他内容的知晓率也均大幅度提高,学习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医学生中开展医院感染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临床实践

    作者:杨怀;王予川;郑金鼎;徐艳;牟霞;罗湘蓉;袁军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及其患者进行监测,通过干预,分析MDROs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1%和1.7%,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6%和1.4%,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医院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MDROs感染或定植患者进行实时监控,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等,能有效减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作者:黄丽蓉;李阳;黄菊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人群、场所、时机及源患者携带血源性病原体分布,为进一步预防职业暴露提供依据和有效防护措施,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7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1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护士、助理护士、实习护士,分别占46.48%、4.22%、19.72%,工龄≤10年者占74.64%;暴露类型中,锐器伤占95.77%;暴露发生场所前3位为病区、手术室、急诊科,分别占47.89%、35.21%、9.85%;暴露发生时机前3位为术中、拔针时、处理医疗废物过程,分别占35.21%、18.31%、16.90%;源患者携带血源性病原体38例,占53.52%.结论 暴露人员操作不熟练、防护意识不到位、接触侵入性操作、锐器伤发生概率大、对操作环境是否安全未进行充分评估是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加强职业安全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充分评估操作环境的安全性等措施,能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 高湿高热环境下无菌器械包存放管理及对策

    作者:孙雪莹;高玉华;邱素红;侯军华

    目的 探讨南海热带地域高湿高热环境下无菌器械包存放管理及对策,以确保无菌器械包存放质量.方法 结合当地的环境特点,合理设计消毒供应室无菌器械包存放区的布局及流程;引进先进的空气净化设备,特增加深度除湿,加大排风量等功能;设计合理储物架;对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实现信息化监控.结果 无菌物品存放室空气及物体表面每次采样培养均在正常范围,未检出病原菌,无菌器械包内监测合格率达100.0%,存放有效期达到了消毒技术规范标准,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结论 通过以上各环节的改进,使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设计及材料更加合理,布局及流程更加规范,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生物膜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中的作用

    作者:潘熠平;胡军涛;汤展宏

    自1928年由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之后,使曾经让医师们束手无策的感染性疾病瞬间得以攻克,但随之而来的是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机会致病菌的出现,临床感染的患者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居多.不动杆菌属如同其他细菌一样,具有多耐性及耐药途径多的特点,而生物膜的形成是其出现多耐甚至泛耐性的主要原因[1].生物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研究较多,而在不动杆菌属中研究甚少,特别是国内,少有文献报道.故了解新国外对不动杆菌属的生物膜相关信息对我们研究不动杆菌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住院患者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调查分析

    作者:许善战;王芳;杨西欧

    目的 总结和分析医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采用酶联反应吸附试验(ELISA)对1 220例住院患者进行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进行不同年份和性别间率的比较.结果 1 220例住院患者携带HBsAg 56例,携带率为4.59%,其中男性660例携带34例,携带率为5.12%,女性560例携带22例,携带率为3.93%;HBsAg携带在科室分布中,高为传染病科占16.1%,其次为心胸外科占14.3%.结论 对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进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很有必要的,可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李建伟;黄亮;简磊;刘云涛;胡斌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医院2011-2012年429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29例患者共穿刺置管476例次,发生相关感染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8%;其中穿刺部位局部感染41例次,占61.19%,导管血、外周血培养阳性26例次,占38.81%;分泌物及血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病原菌7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87%;其次革兰阳性菌占35.13%;年龄>60岁、置管时间≥30 d、置管部位左、右股静脉、有糖尿病肾病、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置管位置、时间、糖尿病、营养状况不良等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导管的护理管理,以降低感染率.

  • 8年医院感染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王建军;范树元;陈键;石映江

    目的 了解2004-2011年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特征,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工作,制定有效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方法 对8年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8年共监测住院患者68 379例,发生感染1 984例,感染率为2.90%,感染多科室老年呼吸科、康复科一区及老年综合科,感染率分别为6.66%、5.62%及5.43%;常见的感染部位有下呼吸道、泌尿道及上呼吸道,分别占47.73%、23.19%、11.49%.结论 医院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关联较大,康复病房、老年科病房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的重点.

  • 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谢启平;张平;徐志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为控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医院治疗的42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寻找预防对策.结果 423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11.35%;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口腔黏膜感染,分别占39.58%、31.25%、12.50%、10.42%、6.25%;48例医院感染的糖尿病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阳性27例,阳性率为56.25%;共分离出病原菌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2株占56.41%;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38.46%;真菌2株占5.13%;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空腹血糖水平、糖尿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对高龄患者和病程长的患者密切监控、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控制血糖水平、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治疗等可有效预防糖尿病医院感染的发生.

  •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菌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建飞;韦建辉;李丹妮;周咏红;王芳芳;温黎青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PD)及血液透析(HD)患者的菌血症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探索更好的预防措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维持性透析的2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菌血症进行统计.结果 224例患者发生菌血症78例,发生率为34.82%;血管通路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主要原因占54.69%,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主要感染部位占57.14%,两者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患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病原菌占39.06%,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腹膜透析患者中常见占35.71%;腹膜透析患者每年总体菌血症发生率为5.36%,血液透析患者为7.62%;腹膜透析患者感染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常见占21.27%,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53%;血液透析患者菌血症常见感染部位为血管通路;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者菌血症的常见感染;年老、透析初期、血液透析相对腹膜透析、使用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为菌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始透析之前建立永久通路(内瘘或腹膜透析置管)、良好的营养状况能减少透析患者感染菌血症的发生.

  • 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曾涛;秦颖;姚惠;谢金兰;钱巧珍;石纯娟

    目的 通过连续性现患率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问题,以便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7%、3.61%、2.45%;医院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73.81%、50.00%、56.25%;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平均为49.27%,抗菌药物使用以预防性用药为主,分别占60.56%、46.38%、54.38%,使用抗菌药物者平均标本送检率55.49%;医院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分别占64.86%、78.69%、73.08%.结论 经调查确定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学标本送检量及菌株检出率,是现阶段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工作.

  • 痰热清注射液冲洗人工气道球囊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作者:陆军;赵滋苗;王飞;丁月平;叶肖琳;马丹女

    目的 研究气管导管气囊上行痰热清注射液冲洗对抑制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对ICU收治的72例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对症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Ⅰ、Ⅱ及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Ⅰ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12h行1次气囊冲洗,对照Ⅱ组不进行气囊冲洗,试验组用痰热清注射液10 ml行同样的气囊冲洗,持续治疗观察15 d;检测患者气管导管囊滞留物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统计各组VAP发生、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结果 治疗15d后,试验组患者囊滞留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6.67%、12.50%、8.33%与治疗前54.17%、41.67%、29.17%比较均明显减少,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分泌物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8.33%、4.17%与治疗前45.83%、29.17%比较明显减少,且试验组病原菌检出株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Ⅰ、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VAP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Ⅰ、Ⅱ,患者机械通气天数及入住ICU天数均比对照组Ⅰ、Ⅱ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气管导管气囊冲洗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病原菌生存,降低VAP发生率.

  •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及预防措施

    作者:李美兰;毛春节;张莲莲

    目的 调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探讨降低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0月418例进行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调查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送检的418例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标本中,导管培养阳性131例阳性率31.3%,血培养阳性50例阳性率12.0%,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5.3%;109例患者导管培养的细菌为定植菌,阳性率26.1%;2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各4株,各占18.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2株,各占9.1%.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加强无菌操作及导管护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效措施.

  •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陈雪梅;王毅;刘颖;殷家福;杨红武;汤琦

    目的 通过研究肿瘤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状况、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菌株及抗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976例住院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及用药效果.结果 97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深部真菌感染211例,占21.62%;检出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22株占57.8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未产生耐药性,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82%;抗真菌治疗使用多且有效的药物为氟康唑,使用157例,使用率74.41%.结论 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真菌药.

  • 肾功不全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大凤;姜锦林;朱亚莉;易宗慧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以降低真菌感染率.方法 对5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侵入性操作与真菌感染的关系,同时总结该类患者的护理措施,统计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在采用侵入性操作的31例患者中,9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8.0%;而非侵入性操作患者中,无真菌感染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肾功能不全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其48例患者存活且有一定的生活质量,2例患者死亡.结论 肾功能不全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应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避免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 丹参多酚酸盐在单肺通气肺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旭东;汪国香;陈达;叶波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单肺通气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制作单肺通气(OLV)家兔模型,分为对照组、OLV组、OLV+ LD(低剂量)组及OLV+ HD(高剂量)组,其中OLV+LD组及OLV+ HD组在进行OLV前接受丹参多酚酸盐10 mg/kg及30 mg/kg静脉滴注,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观察并比较各组在OLV前、OLV开始后1h及2h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比较OLV前后各组肺组织中肺组织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表达水平.结果 OLV、OLV+ LD及OLV+HD组均出现炎细胞浸润、肺泡壁结构受损等病理改变,其中OLV组以上病理改变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组OLV开始后1h及2h血清内IL-6、TNF-d及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OLV组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肺组织SP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以OLV组降低为显著(P<0.05),OLV-LD组次之,亦显著低于OLV-HD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炎以及提高SPA分泌等作用对OLV肺脏损伤起保护作用.

  • NICU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秦觅;余成新;吉婷婷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 7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 750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55例,感染率为2.0%;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60岁及<60岁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3%和1.6%,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2周、1~2周及<1周的感染率为2.7%、1.9%及0.9%,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侵入性操作、吞咽困难、意识障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增高,与无相关因素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 2009-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刘玉岭;史广鸿;田真;宋红岩;丁真;张会平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制定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于2009-2011年每年的11月10日、2012年11月14日对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009-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3 851例,发生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1.66%;2009-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84%、1.14%、1.50%、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2.33%;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以ICU居首,占43.66%;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2.5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占28.57%;抗菌药物使用率56.53%.结论 加强科室、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感染.

  •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薛菊兰;张霞;樊宏英

    目的 了解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特点、评价目标性监测效果,为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9月综合ICU231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资料,采用Excel电子表格录入数据资料,然后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3.02%,例次感染率为4.14%,日感染率为12.61‰,患者日例次感染率为17.29‰,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2.91分,调整感染率为1.04%,调整例次感染率为1.42%,调整日感染率为4.33‰,调整日例次感染率为5.94‰;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8.80‰;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45%.结论 综合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的监测与控制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 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朱勇;刘敬禹;张鹏;邸金娜

    目的 加强临床医师对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IPA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具备应用激素及广谱抗菌药物的高危因素,人院时胸部影像学基本正常,2例患者痰液中检出曲霉菌属感染临床 确诊,1例临床拟诊;1例影像学进展迅速并出现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2例在取得初步证据后立即开始联合抗曲霉菌属治疗,病变吸收而治愈.结论 支气管哮喘合并IPA临床表现不典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早开始经验性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高方方;梅家转;李瑞君;赵继智;刘桂举

    目的分 析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预防治疗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调查肿瘤内科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95例乳腺癌患者,对其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295例患者中共发生肺部感染42例,感染率14.24%;共检出真菌55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占61.82%;患者肿瘤分期、白细胞(WBC)水平、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年龄、侵入性操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分期Ⅲ~Ⅳ期、WBC<2×109/L及抗菌药物应用≥14 d是导致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而肿瘤分期Ⅲ~Ⅳ期、WBC<2×109/L及抗菌药物应用≥14 d是导致其感染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应做好抗菌药物的使用及相关支持治疗,大限度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同时,应密切关注患者感染症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证其生存率.

  • ICU两种常见非发酵菌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毅;刘瑶;钟华;于湘友

    目的 探讨痰热清在治疗两种常见非发酵菌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为临床有效治疗非发酵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ICU两种常见非发酵菌肺部感染的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抗菌药物应用根据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确定,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ICU住院天数、28 d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机械通气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28、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与抗菌药物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对治疗两种常见非发酵菌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指标的影响

    作者:李燕;李玉东;李纲;刘志远;张松雨;赵晓宁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冠心病患者血清生化水平的影响,观察Hp感染和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治冠心病患者H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1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为冠心病患者(试验组)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150例排除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在血生化指标、血清Hp Ig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CRP)的浓度.结果 试验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浓度分别为(0.93±0.11)、(1.34±0.24)、(4.42±0.16)mmol/L,对照组为(0.99±0.15)、(1.12±0.14)、(4.02±0.18)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血清Hp IgG阳性为33.3%,试验组为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Hp IgG阳性与阴性患者在低密度脂蛋白(LDL)、HDL、TG、HCY、CRP和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患者可通过增加HCY和HCRP水平来影响正常的脂类的代谢,进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 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两种采样方法细菌检测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庆璋;李春玲;李卫光;韩辉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采用指印(定量)法及物体表面采用直接划线法的采样方法,以方便临床医护人员操作,减少人为污染.方法 分别采用指印(定量)法及直接划线法对医务人员手及临床科室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同时进行病原菌检测,比较两种采样方法细菌检测结果,数据采用SPA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结果 医务人员手在消毒前用两种方法采样合格率分别为46.67%、45.00%,细菌菌落数分别为(42.67±31.30)、(43.18±29.96)CFU/cm2,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1.38%、43.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物体表面在消毒前用两种方法采样合格率分别为55.00%、51.67%,细菌菌落数分别为(51.07±36.20)、(52.33±34.76) CFU/cm2,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2.86%、39.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印(定量)法及直接划线法可替代传统采样方法,特别适合临床医护人员采样.

  • 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可行性评价

    作者:武强;章双虎;柯文才;唐思叶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对梅毒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2年9月临床需做梅毒筛查试验的标本2 633份,对试验标本分别作CLIA和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其中任一方法阳性标本再使用苍白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CLIA检测阳性120例,阳性率为4.56%,TRUST检测阳性87例,阳性率为3.30%,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TPPA为参比方法,CLIA的敏感性为99.17%,特异性为99.96%,阳性预测值为99.17%,阴性预测值为99.96%;TRUST敏感性为67.50%,特异性为99.76%,阳性预测值为94.18%,阴性预测值为98.47%.结论 TRUST筛查梅毒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而使用CLIA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进行梅毒筛查的方法是可行的,特异性、敏感性优于目前使用的TRUST.

  • 细菌抑制法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分析

    作者:刘革伟;许剑虹;王艳丽

    目的 分析细菌抑制法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情况,以促进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早期干预及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6月11 950例新生儿采用细菌抑制法筛查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的日龄中以3~5 d的复查率低,但是其有1例检出有苯丙酮尿症,检出率为0.22‰,而低体重出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生率高,复查率18.5%.结论 细菌抑制法筛查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靠,但应注意选择筛查时机,确保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结果.

  • 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志杨;阮新贤;林凌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提供预防性指导意见.方法 回顾性分析477例肝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7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为5.45%,Ⅰ~Ⅳ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7%、3.85%、46.4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3例、深部切口感染2例和器官腔隙感染1例,分别占88.46%、7.69%和3.8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7株占26.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多,分别占30.77%和23.08%;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Ⅱ~Ⅳ类)和开腹手术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在评估患者病情后,采用腹腔镜手术,保持Ⅰ类手术切口,同时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

    作者:刘志军;李国政;姜云峰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ANH)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以及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 将7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NH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分别于ANH前(T1)、ANH后(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1d(T4)、7d(T5)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并统计术后7d的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ANH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H组T2、T3时间点的CD3+细胞水平分别为(61.6±3.7)%、(59.8±3.2)%、CD4+分别为(37.6±5.0)%、(36.4±3.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间点的CD3+细胞水平分别为(60.2±3.6)%、(62.1±4.4)%、CD4+分别为(36.8±4.2)%、(37.5±4.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NH组的术后感染率(7.1%)低于对照组(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液130/0.4进行ANH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T淋巴细胞水平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抑制状态,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危险性.

  • 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石劭红;陈昌辉;卢爽

    目的 探讨医院口腔科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控制与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口腔科收治的752例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感染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感染发生与否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52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率为4.26%;其中呼吸道感染13例占40.6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34.38%;危险因素中诊疗器械污染、无预防感染意识、医技人员手污染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诊疗器械污染、无预防感染意识、医技人员手污染等因素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可为口腔科临床预测、防护和诊疗医院感染提供方向和参考.

  • 不同营养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的影响

    作者:谢琦;金慧成;居同法;周春华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预防及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60例,依据数字表格法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在24 h内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时间7d,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7d谷氨酸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IB)变化,内毒素及(1-3)-β-D葡聚糖浓度水平变化,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术后7d肠内营养组患者ALT(31.74±9.03)U/L、TBIL(19.39±7.13) μmol/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47.27±11.02)U/L、(25.48±13.09) 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肠内营养组内毒素浓度(60.38±10.34) pg/ml、(1-3)-β-D葡聚糖浓度(194.22±26.48)pg/m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104.63±32.47)、(284.67±42.58)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率肠内营养组患者为16.67%、肠外营养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采用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护理中应用

    作者:王变丽;王江波;张丽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的90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前后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给予PDCA循环管理模式下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及其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由28.89%下降至13.33%;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2.22%.结论 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产生并发症风险,同时对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陈丹;管春丽;赵晶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73例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手术室采取预防及控制感染的多项综合措施,加强环境管理、手术器械及植入物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73例患者均顺利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1例感染发生.结论 加强手术室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感染控制,可以有效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综合干预策略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评价

    作者:王飞;张秀月;齐月;刘云会;李少一;岳阳阳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策略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控制效果,以减少SSI感染率.方法 2010年10月开始,对神经外科病房采取渐进式干预措施,包括举办SSI预防控制宣传活动、全院开展学习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医疗主管院长通过查房检查督导感染控制工作、科室内部定期学习交流SSI预防控制知识等,并对医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干预前)、2010年10月一2011年9月(干预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干预前调查1 329例手术患者发生SSI 51例,干预后1 506例手术患者发生SSI 36例,总体SSI发生率由3.84%下降至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971,P<0.05);其中,表浅切口SSI发生率由0.60%下降至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官腔隙SSI发生率由3.24%下降至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1,P<0.05).结论 综合干预策略能提高医务人员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有效.

  • 皮瓣移植对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预防感染分析

    作者:亚穆罕默德·阿力克;里提甫江·买买提艾力;阿不来提·阿不拉;艾合买提江·玉素甫;阿里木江·阿不来提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对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降低损伤的感染率.方法 选择2009年3月一2012年3月医院接诊的90例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B、C3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手术治疗,B组采用传统的整张植皮对患者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邮票状植皮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6.7%明显低于B组的33.3%和C组的43.3%;A组患者皮肤温度升高、皮肤红肿、皮肤感染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0,B组分别为23.3%、6.7%、3.3%,C组分别为26.7%、10.0%、6.7%,A组与B、C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两点感觉长度为(6.1±0.3)mm明显短于B组的(8.6±0.5)mm及C组(9.1±0.3)mm;A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B组的73.3%和C组的70.0%.结论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感染发生率.

  •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剑;张贵阳;郑照正

    目的 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手术情况、放置引流管及引流管护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例数进行t检验和x2检验,探究影响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 年龄≥55岁、BMI≥23 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18.2%、16.7%、27.5%、16.5%、16.7%,与相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共检出51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0.0%.结论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对其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 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谢琼;佘腊枝;张先群

    目的 探讨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统计该类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另选同期耳科手术患者125例作为对照组;对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26例先天性耳前瘘管患者经手术后感染率男性为5.06%,女性为4.26%,男性与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感染分别占33.3%、16.7%、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0 min(β=1.444,OR =3.452)、使用抗菌药物(β=1.058,OR=3.074)、住院时间≥7d(β=1.116,OR=2.119)、感染部位(β=1.129,OR=1.751)是先天性耳前瘘管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治疗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同时,应严格控制耳鼻喉外科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执行无菌操作、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缩短手术与住院时间、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西吡氯铵与聚维酮碘含漱液对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疗效

    作者:林仁勇;鲍先握;陈懿

    目的 探讨西吡氯铵与聚维酮碘含漱液对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例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聚维酮碘含漱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均治疗两周,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所有检测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74.o%,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真菌镜检阳性率分别为70.o%、72.0%,治疗后阳性率分别为40.0%、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口腔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应用西吡氯铵含漱液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聚维酮碘含漱液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真菌的清除效果更强,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黄文红;于杭英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及预防治疗对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9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16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置管患者均及时拔除置管,患者经局部换药及全身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时间3~7 d.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患者因素、导管材质、护士操作不当、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固定及局部穿刺点护理不当等有关;应加强护士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及规范操作规程,选择抗菌导管、改进导管固定方法,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和临床观察等,是预防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 气管插管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程;朱华东;陶红蕾;马婷婷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麻醉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1月医院诊治并实施气管插管麻醉的18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C3组,每组各60例;A组根据消毒方式,分为消毒液消毒(对照组)与气体消毒剂消毒(观察组);B组根据过滤器应用,分为反复式过滤器(对照组)与一次性过滤器(观察组);C组根据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为未用(对照组)与应用(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各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喉镜普通消毒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70.0%,明显高于喉镜气体消毒剂消毒的下呼吸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应用反复式过滤器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70.0%,应用一次性过滤器的下呼吸道感染率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围术期未应用抗菌药物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3.3%,应用抗菌药物的下呼吸道感染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喉镜气体消毒剂消毒、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等措施,均可有效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负压封闭引流与换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疗效观察

    作者:朱莉莉;吴立志;郑金满;仇灵江

    目的 观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换药治疗压疮感染创面的换药次数以及行Ⅱ期手术的时间.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3年5月医院发生Ⅲ及Ⅳ度压疮患者94例,随机分为负压组与传统组,每组各47例,经过对创面的严格清创和消毒后,负压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传统组每天给予换药,两组患者均配合相应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择期行Ⅱ期修复手术.结果 负压组平均换药次数为(2.1±0.5)次,传统组为(27.8±6.3)次,负压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76,P<0.05);负压组行Ⅱ期手术的平均围手术时间为(20.4±4.7)d,传统组为(29.6±8.1)d,负压组所需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2,P<0.05);两组患者压疮均治愈,无1例发生死亡.结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压疮感染较传统换药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速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治疗费用,患者所受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 肛肠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

    作者:张杰;曹彩琴;吴静

    目的 分析肛肠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针对性诊疗措施,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肛肠疾病手术的5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597例肛肠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3例,感染率为15.58%;感染常见部位为切口感染46例占49.46%、呼吸道16例占17.20%、泌尿道15例占16.13%、胃肠道12例占12.90%;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56株占60.22%,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25.81%,真菌11株占11.83%;单因素分析,医院感染与年龄、肥胖、病程、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种类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2.373,P=0.015)、肥胖(0R=2.837,P=0.013)、手术时间(0R=2.721,P=0.013)和抗菌药物种类(OR=2.702,P=0.019)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肛肠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其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应采取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密切监测高龄患者,加强手术室及手术部位消毒,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能,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王定坤;金心;张新文

    目的 了解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与控制神经外科病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感染部位与原发疾病、感染部位与并发症、留置导尿管与泌尿道感染、气管切开术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276例重度颅脑外伤和123例患有基础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和泌尿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4.78%、29.35%、18.12%和40.65%、30.89%、17.89%;未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率为1o.78%,显著低于留置导尿管患者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气管切开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为37.65%,显著低于未行气管切开患者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35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26.76%,革兰阴性菌242株占68.17%,真菌18株占5.07%.结论 通过观察感染部位、原发疾病、治疗手段、病原菌的分布,可确立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

  • 移动式加速器放疗手术患者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措施

    作者:周秀娟;高建萍;李冉

    目的 探讨移动式加速器放疗手术患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手术室感染控制措施,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确保手术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疗183例手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手术室人员、环境、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感染管理控制措施.结果 手术室规范了术中放疗手术感染管理流程,使放疗手术的感染控制科学化、规范化,183例术中放疗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无1例感染.结论 术中放疗手术间医护人员、手术环境、物品的感染管理、仪器设备的合理放置、手术室监测和管理是控制术中放疗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

  • 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小萍;蒋新萍;田秋露

    目的 调查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预防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感染上报卡及信息科的病例资料,对医院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324例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24例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59例,感染率为18.2%;感染部位前3位分别为泌尿系、呼吸道、消化道,分别占22.0%、23.7%、15.3%;所有患者均使用≥1种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老年急腹症术后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手术疾病急危重、合并基础疾病有关;在医院感染的59例患者中有48例合并有一种或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15例占31.25%,高血压8例占16.66%.结论 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易发生泌尿系、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尤其以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易感染,所以术前准备时要充分,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基础护理要认真落实,积极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鑫;朱雄白;黄小敬;林文军;杨胜武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1年7月-2009年10月89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围手术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7例,感染率3.01%;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29.63%,大肠埃希菌6株占22.2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3.33%和75.00%,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1.11%和0,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73.33%和8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麻醉类型和基础疾病与术后感染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有肝脏疾病和糖尿病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查则瑾;沈英莲;周国甫

    目的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细菌培养,了解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儿科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0月516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资料,取痰液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细菌鉴定仪和配套的鉴定板条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CLSI 2009版药敏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516例患儿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占58.1%,革兰阳性菌72株占35.1%,真菌14株占6.8%;检出前4位革兰阴性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菌,分别占13.6%、12.7%、11.7%、9.8%;主要革兰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2.0%和8.3%;检出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4%;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分别为96.4%、92.3%、100.0%、35.0%,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为100.0%,对利福平和万古霉素耐药率低为0.结论 对于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要根据感染菌种不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儿童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严向明;付明翠;周云;张婷

    目的 探讨儿童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感染发生率.方法 选择医院2009-2010年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儿304例,观察留置导管后尿路感染率以及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04例留置导尿管患儿中有51例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16.8%,其中女性感染率42.1%明显高于男性的感染率15.1%,原发疾病上尿路感染率为31.9%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率14.0%,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CAUTI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留置尿管1~4 d感染率为1.9%,5~9 d为25.0%,>10 d为64.3%;尿培养中病原菌以粪肠球菌为常见,其他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结论 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女婴幼儿、上尿路疾病是导致CAUTIs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减少CAUTIs的发生.

  • 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的调查与药敏分析

    作者:曾义斌;权哲;梅莉红;王红枫;干慧慧;方芳

    目的 了解医院性病门诊和产科门诊孕妇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现状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支原体属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科学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2年10月2 186例孕妇支原体属鉴定及12种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结果 2 186例孕妇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292例,阳性率为13.36%,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206例,感染率为9.42%,人支原体(Mh)感染73例,感染率为3.34%,Uu+Mh感染13例,感染率为0.59%;Uu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高,分别为99.54%、98.10%、97.70%,对司帕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分别为59.82%、55.25%、47.95%;Mh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的敏感性高,分别为98.84%、97.67%、97.67%,对红霉素、诺氟沙星均100.00%耐药.结论 孕妇生殖道中广泛存在支原体属感染,生殖道支原体属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相当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 子宫内膜样癌化疗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菊英;叶勤青;杭国庆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样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特征中感染率的差别及药敏率,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子宫内膜样癌术后化疗的患者共502例,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所有数据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11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2.5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体质量、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侵人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密切相关(P<0.05);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9株,革兰阳性球菌67株,真菌4株,分别占52.67%、44.66%、2.67%,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其耐药率分别为4.76%和5.00%,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其耐药率分别为2.50%和0.结论 子宫内膜样癌化疗患者应重点监测,加强重点患者的风险监测,同时进行病原学和药敏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减少子宫内膜样癌术后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 剖宫产术孕妇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沈丽娟;支彩英;刘秀俊;章静

    目的 对孕妇剖宫产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进行对比,从而选择孕妇留置导尿的佳时期,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择2013年1月-3月280例待行剖宫产的孕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例,观察组为麻醉前留置导尿管,对照组为麻醉后进行留置导尿管,比较两组剖宫产孕妇留置导尿管后尿道刺激感及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140例孕妇留置导尿后发生尿道刺激感有120例,发生率85.71%,发生尿路感染者有9例,感染率6.43%;对照组140例孕妇留置导尿后发生尿道刺激感有5例,发生率3.57%,发生尿路感染者有3例,感染率2.14%.结论 对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留置导尿时应选择在麻醉后进行留置,可明显减少孕妇的尿道刺激感,并减少医院感染率.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感染特点

    作者:王仁媛;李秋兰;陈姣

    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感染特点,探讨循证护理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10月儿科收治的18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4例、对照组93例;采集所有患儿发病1周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对照组给予手足口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情的转归.结果 187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检出肠道病毒168株占89.84%,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CoxA16)、其他肠道病毒检出139、4、25株,分别占74.33%、2.13%、13.37%;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肢体抖动康复时间、头痛呕吐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病情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护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有效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 维吾尔族子痫前期孕妇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必须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杜彦玫;张艳梅;王冬梅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子痫前期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必须微量元素的相关性,以期为预防维吾尔族子痫前期孕妇HCMV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4例维吾尔族子痫前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HCMV阳性的2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102例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机体必须微量元素(锌、硒、铜、铁)的差异,并对可能影响子痫前期通信作者产妇发生HCMV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4例维吾尔族子痫前期产妇中,发生HCMV感染22例,感染率为17.74%;患者血清锌含量观察组为(4.226±2.241)μmol/L、对照组为(7.856±3.314)μmol/L,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钙、镁含量为(19.596±3.228)mmol/I、(0.658±0.115)mmol/L,与对照组(21.724±5.472)mmol/L、(0.636±0.124)mmol/L等其他微量元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MV感染(OR=2.471,β=16.091)和血清锌含量(OR=1.278,β=4.528)是子痫前期产妇HCM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吾尔族子痫前期孕妇HCMV感染除了HCMV感染史外,血清锌含量低是导致产妇发生HCMV感染的又一危险因素,值得当地女性引起重视,适当补锌减少疾病的发生.

  • 儿童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勇;凌建英

    目的 探讨儿童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出的516株病原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细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528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516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4.6%,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35株占64.92%,前3位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分别占42.05%、12.02%和6.98%,革兰阴性杆菌167株占32.36%,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菌属,分别占15.50%、10.66%和4.07%;真菌14株占2.7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较高>90.00%,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40.00%~85.00%,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未发现耐药株;革兰阴性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均>55.00%;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15.00%~40.0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医院儿童败血症主要病原菌,临床应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 盆腔脓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抗感染治疗的探讨

    作者:钱红燕;沈伟

    目的 探讨盆腔脓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佳时间,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优方案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9月妇科收治的88例盆腔脓肿患者,根据抗菌药物治疗时间长短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患者为抗菌药物治疗7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研究组45例患者为抗菌药物治疗3d后实施腹腔镜手术,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3±8.1)ml、(43.2±4.6)min、(5.0±1.1)d,对照组分别为(107.4±7.7)ml、(67.1±7.2)min、(12.4±3.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研究组输卵管复通率和盆腔炎复发率分别为75.0%和6.7%,对照组分别为31.3%和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盆腔脓肿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后3d采取腹腔镜手术,是一项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静;孔双红;姚岚;郑玲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 473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1 473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42例,感染率2.8%;单因素分析显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30岁、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体质量指数>25 kg/m2、术中出血量>300ml、手术时间>60 min、侵入性操作>5次,其感染率分别为6.6%、12.3%、7.3%、5.8%、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的危险因素大(P=0.009),其余危险因素依次为侵人性操作频繁(P=0.012)、手术时间较长(P=0.018)、体质量指数较高(P=0.021)等.结论 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预防感染,确保母婴安全.

  • 手指末梢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科奇;应晟;翁凌峰

    目的 探究儿童感染性疾病用手指末梢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用血浆检测的相对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儿160例,其中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患儿各80例,对两组患儿分别进行手指末梢全血以及血浆中hs-CRP水平检测,对检测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手指末梢全血及血浆中hs-CRP水平分别为(14.7±3.5)mg/L、(16.4±5.0)mg/L,明显高于病毒性感染患儿的(3.4±2.5)mg/L、(3.1±1.9)m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中血浆与手指末梢全血hs-CRP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中、高值血浆与手指末梢全血hs-CRP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进行诊断时,可采用手指末梢全血代替血浆,且检测结果不会受到影响.

  • 中度持续哮喘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颖颖;陈亚萍;周江瑾

    目的 了解中度持续哮喘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为中度持续哮喘,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中分离的256株革兰阴性杆菌培养结果,对其菌谱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6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以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6.6%、22.7%、21.6%、14.8%、5.8%;5种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均>6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均<10.0%,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20.o%.结论 儿童中度持续哮喘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革兰阴性杆菌菌谱与普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均有所不同,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临床上应加强用药前检测,尤其对可疑重度哮喘息儿,更需对其感染状况进行详细评估,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并提高疗效.

  • 2~3岁幼儿上呼吸道菌群分析

    作者:徐静;陈冬梅;海晓欧;陈魁敏;徐佳;周园;肖纯凌

    目的 从微生态学角度分析幼儿上呼吸道菌群组成,为预防幼儿呼吸道感染发生提供科学的支持.方法 随机自愿原则选取沈阳市某幼儿园31名2~3岁健康幼儿进行上呼吸道微生态指标检测,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咽后壁标本,并对标本进行稀释、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及ATB鉴定,观察幼儿咽后壁的优势菌群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 31名幼儿需氧菌检出率在前5位依次为唾液链球菌74.2%、微黄奈瑟菌属64.5%、缓症链球菌58.1%、口腔链球菌51.6%、灰色奈瑟菌属51.6%、厌氧菌检出率占前3位依次为韦容球菌属96.7%、麻疹孪生球菌67.7%、脆弱类杆菌51.6%,检出率较高的菌种其分布率也较高;需氧菌95%可信区间(4.8~7.2)×104,厌氧菌95%可信区间(5.0~7.5)×104,需氧菌和厌氧菌之比为1∶1.03.结论 幼儿上呼吸道菌群十分有限,多样性低,需氧菌中的链球菌属、奈瑟氏菌属和厌氧菌中的韦容球菌属、麻疹孪生球菌、脆弱类杆菌是其优势菌群,可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

    作者:魏振玲;黄华

    目的 探讨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原因及干预对策,以期为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 241例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感染原因,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41例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12例,感染率0.97%,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泌尿道、切口、生殖道,分别占41.67%、25.00%、16.67%、8.33%;产妇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25 kg/m2、合并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3次、产程≥12 h、手术时间≥1h、术中出血量≥500ml、术后留置导尿时间≥12 h等因素,感染分别占66.67%、66.67%、75.00%、75.00%、83.33%、66.67%、66.67%、66.67%、75.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的存在均是引起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产妇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主要为高龄、肥胖、合并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及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置导尿时间较长,对以上因素制定出相应的干预及护理措施,是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的主要方法.

  • 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王芳;张传新;银羽;康文清

    目的 分析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并提出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55例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分析,将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呼吸道感染与性别、体质量、胎龄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性进行对比;并分析病原菌构成特点和敏感率.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感染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1 200 9、机械通气时间≥10 d的感染率分别为69.23%、83.33%和91.67%,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出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株占6.3%,革兰阴性杆菌30株占93.7%;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3类产ESBLs菌株的敏感性显示,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高,均达100.0%.结论 通过对低出生体重儿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明确感染相关性和病原菌构成特点,同时对各种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能够指导临床及时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尽快杀灭病原菌控制感染,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延缓细菌耐药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 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治疗分析

    作者:罗灵和;赵建民;夏亮;刘海燕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对肝硬化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6-2013年收治的3 600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抗感染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600例患者发生感染803例,感染率为22.30%,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100例,感染率为12.45%;首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肝硬化分级ChildpughA在死亡组和生存组感染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感染中,有效与无效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分级Child-pugh C与菌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在生存和死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疗效较低,其中喹诺酮类药物比三代头孢更适合作为一线用药,抗感染并积极进行保肝治疗,同时及时提供细菌鉴定以及药敏报告,为临床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利福平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周光;佘丹阳;管希周;罗燕萍;陈刚;褚佳琪;李丰田;张樱

    目的 评价利福平联合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11所医院临床患者送检的105株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鲍氏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判定联合效应.结果 利福平联合亚胺培南、利福平联合美罗培南联用后,其MIC50和MIC90降低,联合效应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与亚胺培南联用后,相加作用为72.64%高于与美罗培南联用52.83%;部分菌株显示协同作用,其中与亚胺培南联用协同作用为3.77%,与美罗培南联用协同作用5.66%.结论 利福平与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用后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部分为协同作用,对于严重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采用利福平和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联合治疗方案.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抗菌药物优化治疗

    作者:陈大刚;张艳蕉;赵静

    目的 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及对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1例,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进行病原学分析及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71例颅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9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3株占67.02%、革兰阴性菌27株占28.72%、真菌4株占4.26%;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舒巴坦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均为44.4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以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均为11.11%;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00%、44.44%,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71例患者中29例颅内感染得到控制,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体温降至正常.结论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多见,治疗应按照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抗菌药物优化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王启盛;王童玉;田媛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促进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行政干预前的14 436份病历和2012年干预后的17 242份病历资料,研究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强度、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以及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术前<2 h、术中、术后开始等不同时机和Ⅰ类切口总用药时间等指标,并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标本送检率外科患者分别52.2%、53.7%,内科患者分别36.9%、43.9%;外科和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42.6和37.5 DDDs,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政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用药的应用时机和时间也更为合理.结论 医院加强干预对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有效的,积极开展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实施方案,能有效地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规范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观察

    作者:毛惠珍;李晓琴;鞠光亚;白刚

    目的 了解干预措施前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状况,探讨有效的手术预防用药管理办法,指导临床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4月-2011年4月干预措施前清洁手术患者1 872例,2011年5月-2012年5月干预措施后清洁手术患者1 637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科室干预措施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00.00%下降至干预后的72.45%,切皮前30 min~2 h内给药由干预前的43.06%上升至干预后的93.17%,按建议用药比例由7.10%上升至90.13%;干预措施前用药品种涉及9类,用药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第二、一代头孢菌素及磺胺类,分别占42.15%、18.00%及14.05%,干预活动后抗菌药物品种明显减少,用药品种的选择趋于合理.结论 通过相关干预措施后,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较前明显规范.

  • 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青华;张美霞;陈方亮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褥感染的效果研究,以有效地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6-12月及2012年612月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2年的病例设为干预组,2011年的病例设为对照组,每组各150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用药品种、用药时机、给药疗程、联合用药等,找出住院分娩产妇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组经过临床药师对分娩产妇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各项指标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组患者联合用药的频次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由57.33%下降至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预防用药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分别下降至(1.98土0.93)、(11.43±2.93)d;住院分娩产妇的产褥感染率由13.33%下降至2.67%.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对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产褥感染的积极干预,有效地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使住院分娩产妇的产褥感染率明显下降.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