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作者:曾蕾

    目的:研究分析ICU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与导管相关行感染之间的联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ICU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血培养.结果:200例患者有29例发生感染,其中4例发生CRB,总感染率为14.5%,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肠道杆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球菌.CVC导管置留时间长短与导管相关性感染并无规律意义,但置管6-10d,感染率高,达到高峰,与其他时间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在6-10d发生感染率高,置入中心静脉管后需要严密的监护,防止发生感染.

  • 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

    作者:王淑莲;曾国祥

    PICC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外源性细菌感染是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加强置管后的维护,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键。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作者:钱林凤

    目的 讨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本院在2016年7月~2018年7月中实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结果 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生活质量评分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感染时间上,实验组的长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在持续时间上,实验组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结论 在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使用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减少感染的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伟

    目的 研究分析ICU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并且对于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在调查研究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主要部分,患者主要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的感染.其主要原因为人工气道,其次为留置尿管.结论 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感染工作,做到预防和控制工作,严格进行相关隔离措施才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 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为民;申伟林;靳菲;赵君;张帅;王聚民

    目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进行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选择脊柱手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并均于术后摄胸部平片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穿刺总成功率97.50%,一次试穿成功率90.00%,无误穿动脉、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A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15.2±2.3)d,无导管相关性感染,B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5±1.5)d,导管相关性感染4例(10.00%)。 A组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低于(P=0.04),而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高于B组(P=0.00)存在明显区别。结论皮下潜行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具有操作容易、安全性大、导管留置时间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等特点,具有实用价值。

  •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术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

    作者:金玉爱;全世超;贺彩芳;俞继芳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精确置管的优势及其对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346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住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分别采用盲穿法和超声引导下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操作,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以及平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与超声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7.3%和97.7%,总成功率分别为96.5%和100%,平均完成置管操作的时间分别为(9.62±2.33)min和(8.48±1.45)min,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9.6%和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精确置管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

    作者:杨燕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及其病原菌分布,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状况.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ICU住院患者347例,发生医院感染65例、13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8.73%、例次感染率为37.75%.住院总日数为1 352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发病率为6.0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发病率为1.3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发病率为0.85‰.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第2、3位的分别是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结论 该医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以VAP为主,应加强置管患者管理,减少置管操作和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谈宜斌;金学兰;李源;宋世会;孙代艳;杜朝辉

    目的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及其病原菌分布,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ICU患者院内感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资料分析.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ICU住院患者1 706例,ICU住院总日数为5 539 d,呼吸机使用率为35.0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32.44‰.导尿管使用率为73.93%,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发病率为3.17‰.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70.70%,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CRBSI)的发病率为7.40‰.检出的病原菌居前3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该医院ICU患者以VAP发病率高,重点防控措施是加强呼吸机使用中消毒隔离管理.

  • 肿瘤患者PICC致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调查

    作者:李才华

    目的 调查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学情况,为加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2例实施过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原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42例医院感染病人有28例为全身性感染,另24例为皮肤感染.从感染标本中,检出表皮葡萄球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白色念珠菌12株,近平滑念珠菌5株,大肠埃希菌2株.结论 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提示应加强穿刺部位消毒隔离措施.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谈宜斌;金学兰;李源;吴松杰;宋世会;田佳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资料,评估发展趋势,为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目标性监测要求,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研究期间所有入住ICU>48 h患者进行监测,计算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性感染发病率.结果 共纳入2057例患者,ICU住院总日数为30195 d,发生医院感染354例,感染率为17.21%;呼吸机平均使用率为53.4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总发病率为8.80‰;中心静脉导管平均使用率为65.7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CRBSI)的总发病率为3.58‰;导尿管平均使用率为76.85%,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总发病率为2.2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5.0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占18.75%、16.96%和15.18%;常用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替考拉林和舒普深,分别占15.24%、11.52%、10.97%和10.97%;联合用药以一联为主,占39.75%.结论 呼吸机平均使用率及VAP的总发病率、导尿管平均使用率及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总发病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及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总发病率仍较高,说明3种导管感染预防与控制还有一定空间,仍为ICU干预重中之重.

  • 鼻部运用莫匹沙星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研究

    作者:梅旭峰;盛雪英

    本研究为了探讨鼻部运用莫匹沙星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选取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5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导管进行透析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透析患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莫匹沙星进行鼻部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193例患者导管出口、隧道感染12例(6.22%),导管相关性菌血症12例(6.22%),总感染发生24例(12.44%),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角色、心理健康、疼痛、躯体角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活力、总健康评分分别为:(83.2±6.6)分、(82.8±6.7)分、(83.4±6.6)分、(85.4±6.7)分、(84.5±8.2)分、(84.2±6.6)分、(75.4±5.7)分、(84.3±7.2)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部运用莫匹沙星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刘绿花

    目的 了解循证护理在PICC小组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PICC小组成立后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由PICC小组按常规进行置管、维护等操作,研究组由PICC小组在常规操作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研究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6.35%,低于对照组的20.63%(P<0.05);研究组导管留置时间为(33.58±8.85)d,较对照组的(28.63±9.26)d明显更长(P<0.05).结论 成立PICC小组并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的控制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ICU 血液滤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向娟;韩慧芬;杨淑霞

    目的:分析IC U 血液滤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IC U 血液滤过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5例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及环境设备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血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孢氏不动菌为主,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念珠菌、绿脓杆菌。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的导管护理措施以及物体表面、环境污染是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手污染是主要传播媒介,因此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培训,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基础和关键。

  • 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作者:杨丽梅

    目的:分析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方法:将2016年1~10月医院ICU病房收治的5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对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依据结果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总感染率为2.04%,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5岁、ICU住院时间≥14d、APACHEⅡ评分≥17分、血清白蛋白含量<30g/L、留置导管时间≥7d.结论:导致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需采取综合对策,进行积极预防.

  • 抗生素封管治疗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感染的体外实验

    作者:徐红炜;常勇杰;徐艳;陈锦;胡波;张振

    目的 探讨使用抗生素封管技术(ALT)治疗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R.radiobacter)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种类、浓度和作用时间.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体外将放射根瘤菌人工感染至聚氨酯薄膜上,形成放射根瘤菌感染导管模型.将1、5、10 mg/ml 3种浓度的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分别与2株放射根瘤菌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14d,在培养的第1、3、5、7、10、14天检测经过抗生素处理后聚氨酯薄膜上放射根瘤菌的剩余量.铜绿假单胞菌ATCC9027作为实验对照菌同时检测.结果 1 mg/ml的头孢曲松与放射根瘤菌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至第3天无细菌生长,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对放射根瘤菌感染导管模型的治疗效果均比头孢曲松差.10 mg/ml的头孢他啶分别与2株放射根瘤菌感染导管模型共同培养至第14天仍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细菌生长.结论 低浓度的头孢曲松能在3天内完全根除导管上的放射根瘤菌,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效果稍差,头孢他啶效果差.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苏敏;徐鹏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送检的169例导管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共检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6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8株,革兰阴性杆菌2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15株,24.19%)、鲍曼不动杆菌(9株,14.52%)、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12.90%)、溶血葡萄球菌(6株,9.68%)和肺炎克雷伯菌(6株,9.68%)为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较为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感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并呈现多重耐药性.

  • 超声引导在锁骨下静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汪明灯;伏刚;姜东辉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具有血流量充足,长期应用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几率较小等特点.但由于其穿刺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并发症发生率高(12.75%)~([1]),特别是一些具有相对禁忌证或急诊穿刺的患者,因而对操作医师有一定的难度~([2]).

  •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技术(USCOM)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作者:须晋;赵娜;王仲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多年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的肺动脉漂浮导管(flow directed pulmonary artery catheter, PAC ),即Swan-Ganz导管。随后,利用相同原理但操作相对更为简便的脉搏指示持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临床上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然而,随着应用的逐渐推广,这些侵入性(有创性)操作技术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操作复杂、设备要求高、费用昂贵、各种穿刺并发症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非侵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代表之一就是“超声心输出量监测(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然而,尽管无创监测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但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仍受质疑,因此针对USCOM与其他测量方法(如热稀释法、超声心动图法及Fick法)结果准确性的比较正在引起关注。本文综述了USCOM目前的应用状况及前景,与其他临床常用监测手段结果准确性的比较;同时本文也讨论了USCOM结果的稳定性。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陈敏;朱日进;陈锋;王晓萍;柯俊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病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的病原学特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于福建省立医院EICU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136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x2线性趋势检验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统计和分析其CRI发生率、病原学特征以及可能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1363根,导管检出病原菌阳性为147例,CRI发生率为10.79%,每1000导管日发生CRI 3.05次;CRI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46.94%)、革兰阳性球菌(40.14%)、真菌(12.92%).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重复置管、股静脉置管、使用多腔导管、长期留置导管、病情危重和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为CRI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CRI危险因素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肿瘤患者中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比较

    作者:李静;王国蓉;段萍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45例肿瘤患者分为两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62例为A组,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83例为B组,观察记录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置管部位、 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等情况.结果 导管平均留置时间A组35 d,B组39 d,差异无显著性(P>0.05).导管相关性感染率A组14.52%,B组2.41%,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11.29%,B组1.21%,差异显著(P<0.05),置管部位、 操作技术、导管维护组间相比无显著区别.结论 肿瘤科深静脉置管患者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发生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411 条记录 1/21 页 « 12345678...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