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瑛;罗玲;张晋

    目的 调查了解荣军医院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治疗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岁老年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感染标本中培养出的274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标本的采集、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采用WHO和CLSI推荐的K-B法进行;所有数据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老年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发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分别占54.4%、21.5%、10.6%;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的是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达到61.7%;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氨曲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敏感率>85.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结论 医院应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扭转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无序增长的不良局面.

  • 苯基甲巯咪唑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

    作者:罗毅;刘明祥;黄振宇;刘路培;毛文雄;黄善华;龙春萍

    目的 探讨苯基甲巯咪唑(C10)注射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生存改善效应的量效关系,以及不同给药时间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C10预处理不同剂量组(0.25、0.5、1.0 mg/kg)、生理盐水对照组、基线对照组以及C10后处理组(造模后30 min注射),采用脂多糖(LPS,25mg/kg)腹腔内注射造模,在10个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的生存情况并作中毒症状评分(ESS),观察终点存活鼠和提前死亡鼠均留取肺、肾、肝组织行HE染色和组织病理观察,使用STATA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造模后12 h C10预处理组和C10后处理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的ES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10预处理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C10后处理组7d生存率分别为0、25.0%、75.0%、0、62.5%;1.0 mg/kg C10预处理组和1.0 mg/kg C10后处理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鼠靶器官病理学检查可见显著炎性渗出和组织损伤.结论 C10预处理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的保护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同等剂量C10在造模前后给药对内毒素休克小鼠生存具有同等的保护效应.

  • 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学花;李玲

    目的 探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49例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临床资料,记录每份病历的年龄、基础疾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抗菌药物应用史、临床表现、病原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1,3-β-D-葡聚糖及预后情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AMS-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YBC酵母菌卡菌种鉴定,用ATBFUNGUS2INT酵母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49例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20株占40.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株占26.5%,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3%;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寒颤、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1,3-B-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42.9%;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敏感.结论 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主要见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重视血培养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 重症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庞久玲;马征;刘爱东;高小英;李冰;刘悦

    目的 调查重症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特征.关注患者血清中IL-18和IL-23的表达特点,以期为临床观察感染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医院180例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重点关注医院感染的患者,调查感染率、病原菌的特点及药敏特征、感染患者血清中IL-18、IL-23的表达特点,采用SAS6.12进行统计分析,应用x2检验或t检验.结果 共8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5.56%,创面感染64例、肺部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5例、消化系感染3例;患者感染分泌物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细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6株,革兰阳性菌60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多,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患者感染后血清中IL-18、IL-23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重症烧伤患者感染高发,血清中以IL-18、IL-23为代表的炎性因子变化明显,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对出现感染的患者,要进行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住院患者肠杆菌科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邢昂;张仲义;李卉;石晓艳;刘敏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1年3月-2012年9月临床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分离的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药物试验采用K-B法.结果 共检出379株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174株占45.91%,肺炎克雷伯菌119株占31.40%,肠杆菌属76株,占20.05%;送检标本分别为痰液201株占53.03%,肺泡灌洗液103株占27.18%,穿刺液32株占8.44%;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99.43%和99.43%,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为6.32%,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0%,对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为70.59%和77.31%,而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和亚胺培南100.00%敏感;肠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76.32%,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6.59%,对亚胺培南100.00%敏感.结论 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对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明显地上升趋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病原菌感染的暴发流行.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作者:安彩霞;房辉;杨岳

    目的 对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及构成进行分析,根据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年龄>60岁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63例;均留取尿液进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 63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尿液细菌培养共培养出病原菌67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1株占76.12%,革兰阳性菌9株占13.43%,真菌7株占10.45%,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屎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00%~100.00%,其中大肠埃希菌及其他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50.00%,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是尿路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感染易反复,导致病原菌耐药率增加,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掌握近期抗菌谱,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 侵袭性肺曲霉菌体外药敏试验与分子鉴定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栗方;王龙;曹彬;张雨雨;刘颖梅

    目的 研究医院侵袭性肺曲霉菌的药物敏感试验和分子鉴定及基因分型,对感染源的确定及控制医院曲霉菌属感染提供策略.方法 收集并统计医院2010-2011年5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侵袭性曲霉菌,用萨布罗培养基培养和乳酸棉酚蓝染色直接镜检进行菌种初筛鉴定;用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和基因分型;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MIC值测定.结果 从53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出62株曲霉菌属,其中9例患者两种曲霉菌混合感染;检出烟曲霉菌37株占59.68%,黄曲霉菌22株占35.48%,黑曲霉菌、土曲霉菌、迟缓曲霉菌各1株,各占1.61%;体外药敏试验MIC90由低到高依次为卡泊芬净、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结论 烟曲霉菌和黄曲霉菌仍然是侵袭性曲霉菌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分子鉴定可将曲霉菌属准确鉴定到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唑类药物对于曲霉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两性霉素B.

  • 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的影响研究

    作者:阿丽米拉·叶尔波拉提;木胡牙提;卢武红;何鹏义;刘志强;杨玉春

    目的 探讨IL-2、IL-6基因SNPs与房颤发生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2年1-6月医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0例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基因DNA,用PCR方法扩增IL-2基因包含突变位点-330的片段以及IL-6基因包含突变位点-572的片段,采用PHASE10软件构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个体单倍体型;以非条件logi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态性与房颤风险关联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两个多态性位点在部分人群中具有多态性,两组人群中-330(IL2)及-572(IL6)多态性位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基因-330位点和IL-6基因的-572位点多态性对于房颤的发生有着显著的易患关联,IL-2基因-330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46倍和3.63倍;IL-6基因的-572位点杂合、纯合形式分别增加房颤患病风险1.32倍和1.36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携带IL-2的-330T/G位点突变基因G并且同时携带IL-6-572 C/G位点的突变纯合子TT/GG能增加房颤患病风险(OR-1.22,95%CI =0.68~2.69);IL-2的-330T/G和IL-6的-572C/G位点突变存在左房直径水平差异.结论 IL-2基因-330T/G和IL6-572 C/G位点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陆米则;夏珺;程枫

    目的 探讨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分布,并分析其中生化指标的改变,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50例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为真菌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时期的50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为细菌组,对真菌组进行病原学分析,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监测,分析其在生化指标上的差异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真菌种类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45.1%,标本来源以痰液常见占40.0%;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属除克柔假丝酵母菌外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敏感率高,均>80.0%,毛霉菌属的敏感率均为100.0%;生化指标中位值在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上差异明显,且两组对不同的β-D葡聚糖(1,3)和甘露聚糖的阈值也有明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期肺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敏感性的真菌以毛霉菌属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居多,而-β-D葡聚糖、甘露聚糖可明确真菌感染.

  • 肿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桃;龚光明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特征,探索预防与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2月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测定初筛和确证试验,药敏试验为CLSI推荐的K-B法,采用WHONET新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在检出的451株病原菌中检出鲍氏不动杆菌28株,检出率6.21%,其中多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20株占71.43%;检出率居首位的为痰液标本占57.14%;临床分布主要在外科、ICU;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敏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除碳青霉烯类与多黏菌素E外的常用抗菌药物均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仅对多黏菌素E敏感.结论 肿瘤患者鲍氏不动杆菌,尤其是多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并对感染病例实施监控,防止多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

  • 综合性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趋势

    作者:郝秀红;赵强元;李艳君;钱杨会;丁毅伟;刘力娟

    目的 了解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1年医院临床与门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鉴定采用VITEK微生物分析仪,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BIOMIC药敏测定仪,耐药性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近4年医院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 252株,其中MRSA 898株占71.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以痰液标本为主占63.3%,检出病区内科36.5%、外科12.4%;内科病区除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外科病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未发现耐药株,对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30.0%;对青霉素耐药率>90.0%,痰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除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外均高于总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结论 MRSA耐药性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MRSA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感染.

  • 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佟会利;武海英;刘彩霞

    目的 探讨急诊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调查2011年1月-2013年3月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或切开及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59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859例置管患者发生感染148例,感染率17.23%;共分离到4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39株占74.67%,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86株占18.8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真菌29株占6.39%;革兰阳性球菌对诸多抗菌药物均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25.00%~100.00%对万古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50.00%,但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结论 临床工作中患者出现感染时,应及时取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给予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预防并发二重感染,待药敏试验结果报告之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余艳芳;唐丽华;金凤玲

    目的 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统计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30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细菌鉴定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采用WHO细菌耐药监测网提供的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1 144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30株,检出率为2.6%;30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以痰液检出率高,占66.6%;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其次是神经内科,分别占50.0%、26.7%;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7.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比较集中,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严重挑战,提示临床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对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控,防止和减少此类耐药菌在医院内传播.

  • 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加铭;张加勤;马晓波;宋秀宇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医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的胆汁标本经BacT/ALERT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检测,对检出的病原菌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30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84%,革兰阳性球菌占27.54%,真菌占2.62%,排名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18%、12.13%、11.48%、6.89%、5.90%,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47.19%和21.6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部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较高,为48.86%~69.3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有较低的耐药率;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12.00%,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2.94%,未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对糖肽类药物的耐药率为4.76%~9.52%.结论 医院致胆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混合感染多见,采用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低的广谱抗菌药物用于治疗胆道细菌感染.

  •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心;杨惠芬;王悦;黎云燕;王国栋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部位、科室分布,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采用BACTEC9000培养系统分离培养鲍氏不动杆菌,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鲍氏不动杆菌183株,其感染部位分布较多的为脓液46株占25.14%、血液35株占19.13%、尿液27株占14.75%及呼吸道22株占12.02%;183株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科室分布中ICU55株占30.05%、呼吸内科25株占25.14%、神经内科25株占13.66%、神经外科18株占9.84%、普外科13株占7.10%,中医科9株占4.92%、血液科6株占3.28%及其他科室11株占6.01%;分离培养所得的183株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克肟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80.00%.结论 医护工作人员首先应采取措施控制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若感染发生,及时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与毒素基因的样本聚类分析

    作者:王珊珊;江洁曙;方晶晶;颜碧清;厉旭光;殷颖杰;陶静

    目的 调查一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分离自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3种β-内酰胺酶基因、膜孔蛋白oprD2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2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再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检出7种耐药基因:包括2种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blaGES、bla 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80.0%、20.0%,2种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aac(6')-Ⅰb和ant(2")-Ⅰ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和20.0%,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int Ⅰ、tnp513基因和外毒素tox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和100.0%,部分菌株存在oprDz缺失阳性率20.0%;样本聚类将菌株分为大小两个簇群,均为克隆传播暴发.结论 尽管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药敏表型相同,但样本聚类分析将菌株分为两个簇群,研究耐药基因检测并同步解析了25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

  • 高通量混合基因测序预测志贺菌属新型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靳春雷;宋智健;周铁丽;包其郁;李劲松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110株志贺菌属中与耐药基因库序列相似度差异较大的潜在新型耐药基因.方法 110株志贺菌属来源于2006年6月-2011年6月温州地区不同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碱裂解法提取志贺菌属的混合基因DNA,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通过基于同源比对核心算法的基因分析,挖掘与已知耐药基因遗传变异较大、相似性较低的潜在新型耐药基因.结果 110株志贺菌属中福氏志贺菌30株、宋氏志贺菌80株,福氏、宋氏志贺菌高通量测序总碱基数分别为4.9和3.5 Gb;志贺菌属高通量测序数据信息挖掘,分别获得潜在的耐药片段宋氏志贺菌255个和福氏志贺菌272个,分布于712条Uni-gene中;GO和COG蛋白功能数据库注释,发现其分子功能绝大多数与转运(21.3%)、催化(25.2%)、结合(25.2%)和转录调控(9.3%),福氏志贺菌denovo组装后预测发现外排泵基因mdt操纵子.结论 研究提出的基于同源比对的核心算法,可以有效地预测与参考耐药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的基因,为新型耐药基因的发现提供了思路.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周军;张秋娣;王玉月

    目的 探讨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中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和变异状况,以了解PDRAB在医院的分布和流行.方法 收集2011年1-6月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分离的20株PDRAB,菌种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作初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类共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ISaba1-ADC-57、ISaba 1-OXA-23、ISaba1-OXA-66连锁检测,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仪器法.结果 20株PDRAB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1、OXA-23、OXA-66、和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57(美国GenBank登录号:JQ031635),并且20株PDRAB ISaba1-ADC-57、ISaba1-OXA-23连锁检测均为阳性;而ISaba 1-OXA-66连锁检测均为阴性;TEM-1、ADC-57、OXA-23、OXA-66基因在PDRAB中流行.结论 PDRAB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β-内酰胺酶基因TEM-1、ADC-57、OXA-23、OXA-66相关,ADC-57和OXA-23均由插入序列ISaba1介导,PDRAB对三、四代头孢类药物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 2011-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宁立芬;马红玲;汪玉珍

    目的 调查了解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有效预防和医治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的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临床各类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构成比,检测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严格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耐药性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指定的K-B法操作与评价.结果 两年共培养分离出2 470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680株占68.02%,革兰阳性球菌444株占17.98%,真菌346株占14.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为40.1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0.78%;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检出率为4.23%;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检出率为5.51%.结论 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和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医院应切实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提高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标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

    作者:尹秀云;陈建魁;曾利军;蒋虔;于农;宋世平;宁红梅;黄媛;金欣

    目的 探讨黄曲霉菌引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多发性骨感染的试验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免疫低下患者多发性曲霉菌骨髓炎的诊治措施.方法 通过行C型臂透视引导下椎间隙穿刺活检术对患者进行取材做真菌培养,根据真菌培养菌落特点和镜下形态鉴定致病真菌,采用MIC方法进行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从患者腰椎间隙内采集的血性液体标本经培养、鉴定为黄曲霉菌,对伏立康唑、卡泊芬净有较低的MIC值,分别为0.25、0.03 μg/ml;随后选用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治疗有效;经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未见有关白血病患者合并曲霉菌性骨髓炎的中文报道,国外报道文献4篇(4例),但未见曲霉菌属引起白血病患者多发感染的报道.结论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合并黄曲霉菌造成的多发性骨感染极其罕见,且难诊断、难治疗,病死率极高,应引起足够重视;应尽快对感染部位进行穿刺取活检或抽取液体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积极获取病原学证据;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合理的抗真菌治疗是降低高病死率的关键.

  • 2011年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张小莉;文怡;梅亚宁;陈友华;顾兵;王珏

    目的 分析2011年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和VITEK-2 Compact自动鉴定仪;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根据CLSI判断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6 0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革兰阳性菌占18.7%,真菌占17.7%,厌氧菌占0.2%;排名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6%、15.7%、11.1%、11.0%、10.4%、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2.7%和17.7%;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7.8%、75.2%,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12.4%、13.9%;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67.7%和74.3%,检出45株对替考拉宁中介的葡萄球菌属;所有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敏感率100.0%,检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耐药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各3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成为病原菌首位,细菌耐药率增长迅速,部分菌株多药耐药严重,病原菌耐药性监测需密切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

    作者:孟巍;洪丽;余良主

    目的 了解某医学院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获取途径,为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艾滋病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在读1 335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调查,调查数据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感到紧张恐惧和认同婚前同居行为两项的认知率,高年级与低年级医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互联网、教师和纸质媒体是医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其获取知识途径高年级与低年级医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年级的医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获取途径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措施,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医学生 艾滋病 调查
  • BP神经网络在预测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陈立兵;刘运喜;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曹圣山

    目的 通过分析成年血液病患者的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预测.方法 分析5 555例成年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感染分为两组,结合主要指标建立BP网络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检测网络的稳定性,于[0,1]内间隔0.01选取阈值,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与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神经网络模型检测阈值<0.39时,随阈值的增大总准确率逐渐升高;阈值>0.39时,总准确率随阈值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以0.39为阈值,测试样本预测结果,敏感度为0.520,特异度为0.870,阳性预测值为0.371,阴性预测值为0.924,与实际感染情况比较,BP神经网络模型医院感染预测准确率为82.49%,高于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结果74.13%.结论 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预测有良好的效果.

  • PDCA带教模式对手术室护生手卫生的影响

    作者:王飞筠;丁丽君;池溶冰;陈殷钰

    目的 探讨基于记忆规律结合实践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带教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生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9月-2012年9月在医院手术室实习的24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名,对照组护生按照常规带教模式进行手卫生知识教育,观察组护生进行基于记忆规律的PDCA循环带教模式,对所有护生洗手知识知晓情况、外科洗手知识掌握和外科洗手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无菌操作之后、接触不同的手术患者、戴手套前、脱手套后,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后、从污染区到无菌区、侵入性操作前、后和下班前的洗手率分别为90.8%、85.0%、88.3%、85.0%、93.3%、94.2%、90.0%、85.8%和9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外科洗手法、洗手次数、洗手范围、洗手时间和洗手用具等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为88.3%、93.3%、91.7%、90.0%和8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外科洗手合格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记忆规律的PDCA带教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生手卫生意识,提高其外科洗手知识的掌握率.

  • 医用橡胶手套渗漏与洗手依从性的研究

    作者:程飞;韩传平;沈传侠;张涛;范雯;刘江华

    目的 研究医用橡胶手套的渗漏性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关系,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 针对医务人员普遍认为戴无菌手套后手不被污染及摘手套后手仍是干净的,可以不用洗手或手消毒的问题进行医用橡胶手套渗漏性的研究和目前影响洗手依从性的研究.结果 医用橡胶手套具有渗漏性,医务人员戴医用橡胶手套操作时,随着诊疗操作时间的延长和操作种类的不同,渗漏的菌尘致使医务人员双手污染,如果不及时进行手卫生,摘手套后双手将成为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通过对医用橡胶手套渗漏性的研究,提高医务人员摘手套后手卫生的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吴新军;何立东;孙小勇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与死亡组(35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职业、地域分布、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血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35.71%;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占77.14%;感染性休克患者冬季发病率高,占39.80%,与其他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则以夏冬季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以肺、脑、胆道疾病常见,死亡组患者则以结肠疾病、慢性肝病、骨折长期卧位患者较高;感染性休克以肺部感染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以腹膜炎、尿路感染较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呕吐、心率>120/min等为主;死亡组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CRP明显增高,PaCO2明显下降或增高及血乳酸增高与病死率增高有关,临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多见.结论 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迅速,尤其是年老患者、寒冷和高温季节,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下降,CRP、血乳酸明显增高者,病死率高.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洪滔;李晓玲;高永博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AU)的相关性,探寻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136例RAU患者作为RAU组,同时选择同期13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均采用C-尿素呼气试验(C-UBT)及胃镜进行口腔及胃Hp检测;将RAU组消化道Hp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莫西林+雷尼替丁+甲硝唑三联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RAU组口腔Hp阳性61例、消化道Hp阳性46例,阳性率分别为44.85%、33.82%,健康组口腔Hp阳性20名、消化道Hp阳性19名,阳性率分别为14.71%、13.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Hp阳性患者,消化道溃疡发生率分别为78.26%与6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U组46例消化道Hp阳性患者中观察组23例治疗总有效率82.61%,对照组23例治疗总有效率5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有一定的相关性,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Hp阳性率高于口腔健康者,抗Hp三联治疗后对口腔溃疡的愈合具有一定影响.

  • 晚期重症肝炎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高海丽;梁海军;王新伟;杨道坤;乔汉臣

    目的 比较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与血浆置换(PE)治疗对晚期重症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124例晚期重症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别为CRRT组和PE组,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有毒物质的清除情况和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 CRRT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谷丙转氨酶低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分子物质、尿素氮、肌酐、血氨、血钾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谷丙转氨酶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RRT组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谷丙转氨酶高于PE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组治疗后中分子物质、尿素氮、肌酐、血氨、血钾浓度低予P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CRRT组为16.13%,PE组为19.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在对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优于CRRT治疗,而CRRT治疗在对中小分子量物质的清除效果优于PE;二者联合应用可对患者体内不同分子量的毒性物质进行有效清除,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分析

    作者:莫国毅;吴平;许贝琳;周悦

    目的 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和诊治特点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治疗的6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39例和地塞米松治疗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同时记录MRI检查情况及临床表现;采用SA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意识障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运动障碍为主;经头颅MRI检测异常的患者中病变发生部位集中在大脑皮层下、侧脑室、脑干和小脑为主;甲泼尼龙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4%,地塞米松治疗组为74.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起病急骤,症状复杂多样,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可靠,给予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白璐;马英杰;冯素萍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胃镜室行胃镜检查的明确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 281例,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提出的Tygatat分级标准,将所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Ⅰ~Ⅴ级,比较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63.00%;在不同分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感染率Ⅰ级为67.84%、Ⅱ级为67.68%、Ⅲ级为54.64%、Ⅳ级为47.50%、Ⅴ级为33.33%,随着反流性食管炎疾病程度的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降低,两者呈反比关系;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病情越轻,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越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疾病严重程度呈反比关系.结论 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感染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在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时,应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免使原有疾病加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崔瑶;王云;秦明照;郑辉;张瑞华;李敏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与住院期间死亡危险性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79例年龄≥65岁的COPD住院患者,36例COPD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为感染组,43例未发生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实验室检查、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COPD住院患者长期卧床及各种侵入性操作吸痰、机械通气、留置尿管的分布率,感染组分别为47.22%、52.78%、16.13%、41.67%;对照组分别为18.60%、18.60%、2.32%、18.60%,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pH值、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氧化碳分压、糖化血红蛋白、降钙素原、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抗菌药物种类、激素与呼吸机辅助通气使用率均多于对照组;感染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多于对照组,好转出院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COPD患者应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减少侵入性操作,积极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态,改善预后.

  • 肺功能检查导致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毛姣红;张红兵;黄丽香

    目的 分析引起肺功能检查医院感染的原因,为临床降低肺功能检查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诊治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时间分为观察组154例和对照组146例;对照组肺功能检查按常规进行,观察组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对两组患者检查期间感染控制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引起肺功能检查医院感染的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例,感染率14.4%,观察组患者无医院感染发生,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检测环境、规范操作、仪器设备清洗消毒和工作人员卫生等方面;观察组环境、设备表面、工作人员手部和防护服菌检分别为(3.6±1.7) CFU/m3、(5.6±2.7) CFU/cm2、(7.4±2.6)CFU/cm2和(27.8±12.8) CFU/cm2.结论 加强肺功能检查医院感染控制,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对可能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对于防止肺功能检查医院感染和保证医患健康有重要意义.

  • 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于晓波;韩咏梅;朱军;沈静萍;程鸿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现状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依据患者信息查询系统,采取网上病历查阅与床旁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填写调查表,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应调查309例,实查298例,实查率96.4%,医院感染现患率2.7%,例次感染率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33.3%,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22.2%;现患率高科室为ICU占66.6%,其次是神经外科占14.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0.7%,治疗性用药占48.3%,预防用药占36.4%,治疗+预防占15.2%;单联用药占80.8%,二联用药占17.2%,三联用药占2.0%;病原菌标本送检率为37.1%.结论 加强对医院危险因素及重点环节的管理,监控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呼吸道反应性变化分析

    作者:周焕荣;徐强;陈华;薛功寿;林晓彝

    目的 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呼吸道高反应性变化,以指导临床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在儿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并随机分为4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及补液、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甲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乙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片,丙组在甲组基础上加静脉滴注脂溶性维生素Ⅰ,所有患儿在阿奇霉素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当天进行肺功能及呼吸道反应性测定,并对4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反应性变化及临床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4组患儿经3个疗程治疗后呼吸道高反应改善率丙组为96.67%、甲组为73.33%、乙组为76.67%、对照组为30.00%,丙组患儿呼吸道高反应改善明显高于其他3组,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组;甲、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甲组、乙组及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3.34%、70.00%、73.34%及93.33%,除甲、乙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丙组疗效好,对照组疗效差.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在采用阿奇毒素治疗的同时加非甾体抗炎药、白三烯拮抗剂及呼吸道上皮细胞修复剂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呼吸道高反性状态、改善肺功能,从而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

  • 痰热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赵兴;黄少祥;王瑞华;黄庆华

    目的 探讨痰热清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0例COPD急性加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他啶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以上抗菌药物治疗外加用痰热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30 d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例数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率对照组患者咳嗽、咳痰、发热、肺部痰鸣音、气喘及口唇紫绀分别为87.8%、87.5%、87.5%、96.1%、97.7%、100.0%,治疗组患者分别为96.6%、97.3%、98.5%、97.9%、100.0%、100.0%.结论 痰热清在COPD急性加重期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显著.

  • 1例肺孢子菌肺炎非典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姜文青;殷彬;赵国静;周杰华;邵学军

    目的 分析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PCP的认识.方法 对医院呼吸科2011年12月诊治的1例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治疗过程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上易被延误诊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疾病的早期5~10 d未接受治疗,病死率可达75.0%~100.0%.结论 对于不典型临床表现的间质性肺炎,特别是HIV高危者,应考虑到肺孢子菌肺炎的可能.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谌向忠;陈鹃;赵建平

    目的 探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调查2009年2月-2013年2月50例肺部感染的COPD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SPSS1 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COPD患者医院发生肺部感染与患有糖尿病、Ⅱ型呼吸衰竭、住ICU时间较长、行机械通气、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或)频繁更换,长期使用激素显著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住ICU时间较长、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和(或)频繁更换是COPD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导致老年COPD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降低感染率.

  •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舟娜;杜文杰;包苏凤;李七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医院收治的1 3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2例脑梗死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医院感染的62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36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4.5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33例占53.23%,包括上呼吸道感染5例和下呼吸道感染28例,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口腔和血液感染,分别占20.97%、12.90%、4.84%、4.84%和3.22%;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抗菌药物的滥用、留置导尿管及胃管、机械通气等,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高龄、住院时间的延长、存在意识障碍、医院感染前抗菌药物的滥用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对策,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范仰钢;胡尊玲;姚国忠

    目的 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诊治措施,以预防真菌感染.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3年5月就诊的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调查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糖皮质激素应用与否、是否合并肺间质纤维化、长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及实验室的检查指标等,观察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28例,感染率为45.16%,检出的真菌中曲霉菌属19株占67.86%,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占17.86%,新型隐球酵母菌1株占3.57%,其他真菌3株占10.71%;研究结果表明,>50岁、女性患者、病程较长、糖皮质激素的长期足量应用、合并肺间质纤维化及长期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均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的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异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相应的预防诊治方案,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适时停用抗菌药物,避免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尽快使患者康复.

  •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吴怀能;严涓;张丽英;马黎君;练亚芬;陈致宇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精神科2005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35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可能影响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352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率为21.59%;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1.76%,其次为上呼吸道占23.53%;分离到病原菌153株,肺炎克雷伯菌占26.80%;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电休克治疗、自我照顾、体质量指数等8个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高,应积极控制精神症状、防治躯体并发症、合理使用药物、控制体质量、减少电休克治疗,是防治精神分裂症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四叶桑菊汤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勇;孙建宇;黄宏杰

    目的 研究分析四叶桑菊汤联合常规西药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为降低治疗所需时间和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筛选医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0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四叶桑菊汤,统计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体温回复时间、白细胞水平、中药疗效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温、白细胞水平和中药疗效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体温、白细胞水平和中药疗效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7.8±2.8)d和体温恢复时间(36,3±8.9)h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89例,治疗有效率为89.0%,高于对照组的78.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46.8%、21.3%,对照组分别为76.0%、3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叶桑菊汤能有效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和用药并发症.

  •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秀英;陈禄芝;杨再良;王利;石胜烟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3年2月脑出血患者67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70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8例,感染率为13.13%,性别、是否吸烟和嗜酒对于肺部感染发生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神志昏迷、合并糖尿病、肺部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鼻饲胃管、使用糖皮质激素、H2受体阻滞剂、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 d均可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P<0.05);患者合并昏迷、糖尿病、少数患者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及给予H2受体阻滞剂治疗、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 d均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积极改善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原则,以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获得良好的预后.

  • 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研究

    作者:陆卉;张雅静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月90例老年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成3组,分别为抗VGKC脑炎、抗NMDA脑炎和边缘叶脑炎,比较3组年龄、性别、临床特点、脑脊液、辅助检查等的差异性,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VGKC脑炎和抗NMDA脑炎好发性别、肿瘤的相关性、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脑脊液、MRI和免疫肿瘤效果等差异明显;边缘叶脑炎相关疾病中代谢性脑炎、桥本脑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均表现为困倦和意识障碍;代谢性脑炎、精神病、桥本脑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MRI检查正常;代谢性脑炎、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膜脑炎、Wernicke-Korsakoff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脑脊液检查正常;诊断性检查可明确的有单疱脑炎、代谢性脑炎、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桥本脑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结论 自身免疫性脑炎病种较多,在临床上鉴别时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相关的检查等予以诊治.

  • 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探讨

    作者:沈国英;谢亚萍;励佳

    目的 分析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感染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血液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血液科患者临床资料482例,统计分析入选患者感染情况及其感染相关因素;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数据使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结果 48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106例,感染率21.99%;呼吸道感染52例、口腔感染11例、肛周感染19例、肠道感染12例、血液感染6例和泌尿道感染6例,分别占49.06%、10.38%、17.92%、11.32%、5.66%和5.66%;共分离鉴定10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革兰阴性菌71株、真菌11株,分别占19.61%、69.61%、10.78%;感染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住院时间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与非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感染危险因素有患者的年龄、侵入性操作、化疗次数、住院时间和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针对感染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感染防治护理措施,可降低或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作者:施蓉芳;曹勇军;陈冬琴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性的诊治策略.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神经内科36例急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急性脑梗死无肺部感染老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梗死类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吞咽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评估进行比较,采集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血清总蛋白较对照组低,降钙素原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以大面积梗死与多灶性梗死型为主,分别占63.9%、55.6%;对照组以腔隙性梗死与小片梗死为主,分别占52.0%、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36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3.9%,真菌占19.4%,革兰阳性球菌占16.7%;3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33例经规范化治疗后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明显改善.结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营养状况差、吞咽功能障碍及大面积脑梗死与多灶性梗死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密切检测患者体温与临床体征变化,早期及时诊断肺部感染,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等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 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

    作者:张馨雨;赵芳;杜丽君;钮文异;洪颖;马巍;贺春萍

    目的 通过对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干预措施,以期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医院各科室感染例数、感染部位和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33 250例,发生医院感染602例,感染率为1.81%,内科感染率高的科室为内分泌科和血液肿瘤科,分别为4.53%和2.90%,外科感染率高的科室为烧伤科和胸外科分别为5.17%和5.08%;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部位占76.07%;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80%,病原菌检出前3为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2.29%、12.05%及11.45%.结论 应增加医院感染管理力度,重点控制科室感染,减少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滥用,完善病房管理制度和探视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金珍木;李素蘋;朱小春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2009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3例患者,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例数,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KB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患者的转归,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在93例感染患者中发生多重感染性腹膜炎共24例,占25.8%,其中有2例为两种真菌感染、5例为真菌与革兰阳性菌混合感染、2例为真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4例为两种革兰阳性菌感染、3例为单纯两种革兰阴性菌感染、6例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的为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0%,其次是利福平和加替沙星,均为94.0%;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为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常规用药如庆大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64.0%和55.0%,抗菌药物对真菌的敏感率均较好;24例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17例继续进行腹膜透析,占70.8%,5例退出腹膜透析并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占20.8%,2例死亡,病死率8.4%;在其余69例单一性腹膜炎感染患者中,57例继续进行腹膜透析,占82.6%,10例退出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占14.5%;2例死亡,病死率2.9%.结论 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要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病患者的转归,可以有效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且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研究

    作者:付昆;余敏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和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29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危险因素,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细菌培养,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0例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7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3%;感染部位以泌尿道高,为51.9%;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占58.1%;高龄>70岁、基础疾病>2种、侵人性操作、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钻颅手术、处于昏迷状态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其中高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钻颅手术、昏迷是发生老年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17、0.029、0.005、0.011、0.004).结论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多见于泌尿道,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P<0.05),应加强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ICU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建锋;张玉泉;刘清涛

    目的 分析ICU老年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降低ICU老年患者尿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将2011年6月 2012年6月住ICU进行留置导尿管的245例老年患者为观察组,按照是否发生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分为感染组74例和非感染组171例,记录比较两组留置尿管时间、发病率及CAUTI的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同时对2012年6月之后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的138例ICU留置导尿患者为对照组,探讨其对CAUTI的预防效果,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74例CAUTI患者无症状菌尿56例占75.7%,有症状菌尿18例占24.3%;分离出13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36.1%,革兰阳性菌32株占24.1%,真菌53株占39.8%;高龄(>75岁),患有脑梗死、脑出血、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意识障碍、留置导尿管时间长及广谱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均足ICU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集束化治疗措施后,对照组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及留置<2周患者CAUTI发病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ICU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化治疗措施,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朱敏姿;徐彬;周未莹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肺部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感染组81例,非感染组21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患者年龄(72.6±8.3)岁,高于非感染组(68.2±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合并慢性疾病68例占83.95%%,非感染组97例占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中吸烟、慢性心功能不全、高血糖患者分别占34.56%、54.32%、27.16%,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侵入性操作为48.15%、意识障碍为46.91%,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为(20.17±2.52)d和(25.63±2.74)d,高于非感染组的(14.64±1.51)d和(21.30±2.92)d(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合并慢性病、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综合所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

  •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邢海燕;亓卫国;崔娜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制定相关感染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7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目标性监测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并设计统计调查表,监控员则由专职的感染管理科工作者对其进行实施方案的培训,两者共同观察监测对象,督导措施是否落实,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前瞻性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3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5.7%;春季感染10例,感染率为4.4%,夏季感染19例,感染率为8.9%,秋季感染9例,感染率为3.9%,冬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0%,夏冬季与春秋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2.0%,尤其是下呼吸道占50.0%,其次为泌尿道占14.0%,皮肤软组织占8.0%;发生医院感染的50例患者中联用两种抗菌药物治疗的占52.3%,三联应用占4.6%.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对其予以目标性监测,并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非艾滋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探讨

    作者:赵铁梅;佘丹阳;解立新;管希周;陈良安

    目的 研究非艾滋病(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并对β-D-葡聚糖的诊断价值和治疗药物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科2010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15例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发生PCP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TATA 8.0统计软件.结果 所有患者发生PCP前均接受了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4例应用了泼尼松或甲泼尼龙,9例应用了吗替麦考酚酯,15例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16±5)分,氧合指数均<300 mm Hg,66.7%的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200/μl,93.3%的患者血清β-D-葡聚糖升高;所有患者的抗PCP治疗均联合应用了卡泊芬净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总体病死率26.7%,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为50.0%,高于未接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患者(P=0.077).结论 非AIDS免疫功能抑制患者中PCP的病死率较高,β-D-葡聚糖可以做为PCP感染的一个诊断参考指标,卡泊芬净联合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治疗PCP有效.

  • 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分析

    作者:王家鹭;张小菊;陈玉娇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心血管并发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干预措施,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严格执行;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体征出现时间和持续天数以及平均住院日和护理满意度;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住院日观察组(14.3±1.6)d,对照组(22.6±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7.42±6.29)%,对照组(80.32±5.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肺部感染体征的时间(6.51±5.78)d,感染持续时间(6.01±3.31)d,对照组分别为(2.41±1.35)d、(17.57±7.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日.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亚萍;周萍萍;王聪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必要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9月387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穿刺部位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关系;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结果 57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为14,7%,年龄≥55岁患者感染率为19.7%,高于<55岁的7.5%;患有糖尿病患者的感染率为21.2%,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的10.4%;穿刺次数≥3次患者的感染率为22.2%,高于<3次的12.5%;导管留置时间≥2周患者的感染率为19,3%,高于<2周的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24.5%、11.1%、5.6%,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基础疾病为糖尿病、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为股静脉是引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桥本甲状腺炎的关系

    作者:赵艳红;李红;范惠惠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桥本甲状腺炎的影响,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12年1月-12月入院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50例,对应选取1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将检测出阳性者进行对比;经检查后发现15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有96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抗菌感染的治疗,而对照组则未进行任何治疗,4个月后检测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滴度这两个指标值,研究比较检测值.结果 15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有9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64.0%;150名健康人员中幽门螺杆菌感染65例,感染率43.3%,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群;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滴度均比治疗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对照组的两项指标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患者更易患桥本甲状腺炎,一旦对该类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易治愈,加快其治愈的过程.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炎堂;曾勉;黄炎明;雷泽洪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水平及变化趋势,探讨其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6月行机械通气的42例重症肺炎患者,将其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以同期14名健康体检者为阴性对照组,检测重症肺炎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的第1、3、7天及转出ICU(或死亡)当天的血清及肺泡灌洗液中HMGBl、PCT水平及行APACHEⅡ评分;健康体检者体检时的血清HMGB1、PCT水平;根据原始数据录入SPSS13.0统计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入住重症医学科第1天重症肺炎组血清HMGB1 (172.10士15.32) μg/L高于对照组的(4.73±1.49)μg/L(P<0.05);第3、7天及转科(死亡)当天,死亡组的血清和肺泡灌洗液HMGB1浓度分别为(202.41±20.98)、(218.86±25.42)、(225.37±24.30)μg/L及(8.79±1.91)、(10.87±1..31)、(12.08±1.85)μg/L,均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及肺泡灌洗液HMGB1水平存活组逐渐下降,死亡组逐渐上升;血清和肺泡灌洗液HMGB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直线相关(r=0.334,P=0.009和r=0.298,P=0.031);血清与肺泡灌洗液HMGB1水平呈正相关(r=0.339,P=0.014).结论 基础APACHEⅡ评分越高预后越差,HMGB1水平能反映炎症及组织损伤的轻重程度,能协助评价病情、判断预后;重症肺炎患者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

  • 血清铁蛋白对军团菌肺炎诊断分析

    作者:黄奕娟;楼雅芳;丁旭春;石亚杰

    目的 通过比较军团菌肺炎及其他类型肺炎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和治疗前后变化,研究SF在军团菌肺炎诊断中的意义,为军团菌肺炎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共收集2011年3月-2013年3月肺部感染患者121例临床资料,将25例确诊军团菌肺炎患者为军团菌肺炎组、84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为其他细菌肺炎组、7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支原体肺炎组、5例病毒性肺炎患者为病毒性肺炎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SF水平,同时统计各组患者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军团菌肺炎组治疗前SF水平为(1589.3±254.9) ng/ml,其他细菌肺炎组(179.1±10.3) ng/ml和病毒性肺炎组(139.8±15.9) ng/ml的SF水平正常,支原体肺炎组SF水平(256.5±32.1) ng/ml有部分患者呈轻度升高,军团菌肺炎组经治疗后SF水平(161.6±28.6)ng/ml显著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生化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钠、血钾、谷丙转氨酶、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但不具特异性.结论 SF显著增高对于军团菌肺炎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SF水平增高>5倍时,诊断军团菌肺炎的可能性较大.

  • 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临床治疗

    作者:吴跃明;李茂贵;楼杨勇;冯江;胡炜炜;罗清泉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并提出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肺癌行肺叶切除治疗的患者1 372例,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感染部位标本进行病原学和耐药性检验.结果 1 372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6例,感染率为9.18%;共分离出病原菌52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多占64.11%,其次革兰阳性菌占31.09%,真菌检出率低仅占4.80%;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普遍较高,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外,对其他病原菌均对亚胺培南较为敏感,除肠球菌属外所有革兰阳性菌均对青霉素100.00%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老年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多样,且很多为多重感染,应及时进行药敏分析,并在结果出来前早期给予经验性用药,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对高危患者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治疗合并症后再进行手术.

  • 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海燕;朱希燕;张荣泽;李晓峰;付立萍

    目的 观察护理于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影响,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方法 将60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术前健康教育、呼吸功能锻炼、术后健康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及肺部感染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带管时间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3.33%,肺不张1例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的10.0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患者术后肺功能恢复,降低肺部感染率的发生,促进预后.

  • 青光眼患者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临床分析

    作者:杨锐;王东雁;韦志强;刘燕霞;张丽梅

    目的 探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以挽救患者的视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行青光眼滤过手术的1 342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进行分析,将其按照单纯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进行分组,对两组患者滤过泡表面的分泌物质、房水或玻璃体抽取物送检验科进行病原菌培养;所有患者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的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共31例,感染率2.31%;术中放置丝裂霉素的患者发生感染24例,感染率为3.44%,未放置丝裂霉素患者发生感染7例,感染率为1.09%,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滤过泡感染组与滤过泡眼内炎组患者检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41.18%和47.06%与64.28%和3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滤过泡感染与滤过泡眼内炎患者经治疗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会发生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和滤过泡感染,发病急骤、进展迅速,手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会提高滤过泡功能化率,但与发生感染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要谨慎应用,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患者视力.

  • 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晓霞;曹诗荣;陈欣

    目的 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乳腺癌手术患者211例,对发生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患者留取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影响因素;采用ATB Expression分析仪对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数据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1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发生术后皮瓣下积液伴感染,其分泌物细菌培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29株占67.44%,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共21株占48.84%,其次为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杆菌14株占32.5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9.30%、4.65%、4.65%;使用>2种抗菌药物、创面有皱褶凹凸、高龄、引流不通畅、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差、合并糖尿病等因素是造成皮瓣下积液伴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容易出现皮瓣下积液,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复杂,加强术中无菌控制、做好引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基础疾病的治疗是防止皮瓣下积液、降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游新茂;潘昊;叶秀益;冯刚

    目的 探讨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早期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9月3 200例创伤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200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75例,感染率2.34%;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占37.86%、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25.24%、铜绿假单胞菌17株占16.51%、大肠埃希菌9株占8.74%、肠球菌属7株占6.80%、肺炎克雷伯菌5株占4.8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切口类型、平均清创时间、钢板使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骨折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的情况、切口类型、平均清创时间、钢板的使用、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对策,对降低创伤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宋玉光;叶蜀新;江伟;余游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合并创面重度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2月25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创面重度感染患者,对其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25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29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5株占51.8%,与其他的病原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中的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35.0%.结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多,在应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时好选择亚胺培南.

  • 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吴智敏;李旭东;郭云武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特点,对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感染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69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围手术期感染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9例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54例、术后切口感染13例、眼内感染2例;病原菌培养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共41株占59.42%,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共5株占6.33%,培养出真菌3株,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35%;具有抗菌药物适应证的患者仅11例,无适应证用药的58例占84.06%;术前给药时间合理的30例占43.48%;100.00%的患者术后用药时间>24 h,66例患者为全身性用药,占95.65%,以上指标均具有代表性(P<0.05);全身静脉用药以头孢呋辛钠为主,37例占30.58%;另有少数患者使用头孢唑林和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或球结膜下注射药物分别是庆大霉素注射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结论 高龄与糖尿病均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术的无菌控制及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降低感染的有效手段.

  • 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及防治措施

    作者:易凡;陈宝钧;李寻源;赵轲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总结有效的相关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2年10月心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 587例,根据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持续时间、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等相关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危险因素,总结有效防治措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对送检标本进行细菌鉴定,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心胸外科手术治疗1 58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5例,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49例、下呼吸道47例和胃肠道14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68.0%,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离率较高,分别占21.6%、19.2%,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2%,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4%;医院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和住院时间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应规范诊疗工作,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流程,避免心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以确保医疗安全.

  • 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樊安未;刘学亮;高文华;王海英

    目的 探讨皮瓣和肌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降低皮瓣修复手术方法的感染率,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161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81例为单纯采用植皮患者,根据创面情况选择腓肠肌、比目鱼肌、小腿前外侧、小腿外侧、小腿内侧、内踝上等6种皮瓣;选取80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采用植皮加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6.3%,观察组为96.3%;两组患者在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在一般临床效果和近远期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瓣和肌皮瓣修复治疗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并感染的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 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沈绚丽;杨建锋;楼立兰

    目的 总结经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5例SAP并发腹腔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均采取内科综合治疗,B超或CT提示腹腔大量渗液有腹腔高压或出现继发感染的临床表现,采用经皮穿刺置腹腔引流管引流治疗,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和引流液的性状选择相应的引流管.结果 25例患者共经皮放置腹腔引流管55例次,引流时间10~63(20.35±5.56)d;引流期间发生引流不畅50例次,其中由于引流管堵塞25例次、扭曲18例次、滑脱7例次,均及时发现并给予相应的处理,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引流效果,腹腔感染得到很好的控制.结论 腹腔感染是SAP的严重并发症,加强对经皮穿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 手术室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

    作者:许丽华;潘瑞红;陈红玲

    目的 研究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各类手术的22 733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对20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手术室空气质量、人员流动、器械清洁状况以及无菌操作规范等多项手术室相关因素均是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未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1±2.0)d,住院费用为(1.0±0.2)万元,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2±2.3)d,住院费用为(1.5±0.3)万元,未感染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感染组,未感染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可显著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效果良好.

  • 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利阁;王凯;刘阳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性,为控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2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B细菌药敏试验进行耐药性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对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分析.结果 术后31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感染率12.4%,31例感染患者手术清创8 h后创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12株,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细胞菌及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哌酮耐药率分别为37.5%、33.3%及28.5%,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高龄、住院时间长、侵人性操作、围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及冠心病是影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应行严格术前、术后清创,于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

  • 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方东萍;吴群英;申屠琴芬

    目的 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0月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327例,随机抽取120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影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6.67%,其中年龄>55岁、肥胖、Ⅱ、Ⅲ类手术切口、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在夏季手术、有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两个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率的独立因素,按照其价值大小排列:术前未抗菌药物使用、有糖尿病;根据表中相对危险度可得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切口感染2.217倍,而存在糖尿病则可以增加术后切口感染风险1.475倍.结论 影响腹部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独立因素有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有糖尿病,在预防上做应加强切口无菌干预以及患者全身的护理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率.

  •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及控制措施分析

    作者:孙文才;辛兆旭;白玉江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病原菌及耐药率,并分析控制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的对策.方法 选取医院2010-2012年医院手术患者286例,对发生感染的患者留取不同部位的标本采用BACTEC9050培养系统分离培养病原菌,依据NCCLS指定的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判定严格按照NCCLS进行,采用SPSS1 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医院进行人工置换关节手术的患者共286例,其中发生感染96例,感染率33.6%;96例感染患者经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12株,革兰阳性菌49株占43.75%,革兰阴性菌63株占56.25%;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对替莫唑胺、林可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且多为多药耐药菌感染,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如若发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感染,首先应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选取耐药率低的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小敬;杨胜武;袁健东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髋关节置换15例、膝关节置换12例,按1∶2的比例配比术后未出现感染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将有意义的单因素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多占40.0%,而膝关节假体感染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占54.5%;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脓性渗液和引流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置换患者两组间在体质量指数、引流量和表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脓性渗液的出现对膝关节假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引流管可以降低膝关节置换假体感染的风险,肥胖及术后引流量较多的患者髋关节假体感染的风险较高.

  •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感染的应用

    作者:尹淑玲;刘岩;施惠;芦希娟;吕薇;杜卫华;崔冬梅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感染的应用,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60例医院泌尿外科因膀胱肿瘤行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集束化干预策略;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常规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7例,感染率为23.3%,集束化干预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1例,感染率为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患者住院时间(13.6±4.4)d,集束化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9.1±4.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不仅有利于患者术后健康的恢复,且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事件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韩佳音;林锦炎;陈惠珍;郑小凌;梁文佳;钟昱文;王雅静;邹钦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进行调查,寻找感染来源、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 对2012年3月1日-5月25日感染病例进行主动搜索,开展病例个案因素调查及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 某医院在两个多月内708例剖宫产手术产妇中有16例发生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表现一致,罹患率为2.3%;对手术相关因素调查发现,导致阳性结果主要为剖宫产手术前胎心监测使用的某批次耦合剂受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菌落总数104~105 CFU/g;一次性使用医用粘贴敷料检出芽胞杆菌;该医院手术室使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术前皮肤消毒,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结果显示,聚维酮碘原液对涂抹了污染耦合剂染有大肠埃希菌布片作用30 s平均杀灭率为30.76%、聚维酮碘原液对涂抹了污染耦合烈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布片作用1 min的平均杀灭率为55.55%;经停用某批次受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的耦合剂,加强无菌操作后未再出现类似病例.结论 该院短期内发生一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暴发事件,经加强藕合剂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快速控制了医院感染.

  • 妇产科患者手术感染的原因分析

    作者:杨蔚萍

    目的 探讨妇产科患者手术感染的原因,针对引起感染的原因研究相应防护措施,以有效降低妇产科患者手术感染率.方法 收集医院2010年5月-2012年8月实施妇产科手术治疗的42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有可能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0例手术患者术后感染117例,感染率27.86%;感染部位以切口感染为首,占8.33%,其次依次为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及口腔,分别占7.14%、5.00%、4.76%及2.62%;检出感染病原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大肠埃希菌.结论 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感染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积极相应的防护措施,可降低手术感染率,有效提高手术质量与成功率.

  • 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钟彩云;赵梅;吴艳华;王红

    目的 分析并探讨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泌尿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分子生化指标检测方法,以期为提高临床对宫颈癌术后泌尿道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367例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术后发生泌尿道感染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发生术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设为感染组,未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设为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感染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和生化指标检测,培养等检验操作均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367例患者中有133例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感染率为36.24%;送检尿液标本阳性55例,阳性检出率41.35%,共检出10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65株占60.19%,革兰阳性菌28株占25.92%,真菌15株占13.89%;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林、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分别占62.50%、94.59%、97.30%、74.29%、89.19%、75.68%、57.58%,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分别为85.71%、64.29%、84.62%,泌尿道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试验室条件允许时,必须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疑似泌尿道感染患者进行尿液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提高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霍大志;贺建民;陈益明

    目的 分析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询问病史、行常规白带检查、阴道镜检查,并留取阴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病原体培养,观察组细菌培养结果及混合感染,同时观察患者合并妇科感染性疾病,对患者采用甲硝唑口服及维生素C阴道内治疗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8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病原体培养出解脲脲支原体(Uu)占28.57%、棒杆菌属占23.53%、表皮葡萄球菌占18.91%;178例合并其他感染占74.79%,单纯性感染细菌阴道病60例,占25.21%,其中,混合型感染以细菌+酵母菌属多见占23.53%,细菌+滴虫感染占16.81%、细菌+支原体属感染占14.71%、细菌+衣原体属感染占12.61%; 178例混合型感染患者中44.94%合并轻重不等的盆腔炎,15.73%合并附件炎,6.74%合并子宫内膜或宫体炎,3.37%合并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1.12%合并盆腔炎性包块;采用甲硝唑和维生素C或其他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88.24%的患者治愈,11.76%的患者好转.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较大部分为混合感染,患者可合并多种妇科感染性疾病,临床宜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可首选甲硝唑、维生素C.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

    作者:潘振;冯英;黎梅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的因素,并观察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3月12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的病因有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的时间长、应用激素、存在侵入性操作及患儿为早产、低体质量、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8.3%,与其他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患儿共检出病原菌36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首,占33.3%;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均为0,以上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同组其他抗菌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多种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的病因,在抗菌药物的应用上要严格的掌握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和种类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施弦;管敏昌;孙杰;汤卫红;郁峰;杭金国;王惠庭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重症肺炎息儿中的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方法 选择医院PICU重症肺炎患儿12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留取深部痰液送细菌培养,观察组给予BAL,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测试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对两种标本的培养阳性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痰液培养阳性率为49.2%,BALF培养阳性率为68.3%;对照组住院(18.44±3.80)d、发热(10.27±4.11)d、使用抗菌药物退热(9.13±4.12)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11.06±3.94)d,观察组分别为(14.33±3.56)d、(7.29±4.17)d、(5.43±3.43)d、(6.33±2.97)d;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8%,观察组总有效率88.9%,两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ALF直接取材于病变部位,培养阳性率高,可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同时BAL可促使肺泡液排出,有利于炎症吸收,对重症肺炎的恢复有意义.

  •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作者:赵丹洋;郭巧芝;张穗平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调查2012年1-12月ICU患儿发生VAP临床资料,对确诊发生VAP患儿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全年收入ICU行机械通气且插管时间>48 h患儿共72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5例,发生率为6.17%;VAP患儿中共分离出5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50株占89.3%,主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菌6株占10.7%,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D群;从56株病原菌中检出多药耐药菌株10株占17.9%;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2.2%和33.3%,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2.5%,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未产生耐药性.结论 儿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医师必须按照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制定有效的VAP防治措施,降低VAP发病率.

  • 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玲;施丽斌;符宗敏;寸丽平

    目的 调查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的发生现状及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科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连续≥3d在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具有相似住院条件的患儿3 28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发生医院感染378例,感染率为11.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7.1%;年龄越小发生感染率越高,以0~1岁发生感染率高为20.7%,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小、持续输液时间长、患有非呼吸道原发性疾病、经常不开窗以及下午输液治疗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176、1.899、1.351、1.402、1.243.结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输液治疗的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 产妇不同分娩方式阴道菌群状态调查

    作者:方向明;胡京辉;杜炜杰;李丽洁;王倩倩

    目的 探讨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产褥期阴道微生态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产妇菌群失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门诊产后6~8周330例产妇,剖宫产组190例、正常分娩组140例,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检测,并检测血液性激素水平,记录产褥期血性恶露干净时间和哺乳方式,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和正常分娩组菌群临界率分别占49.29%和5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为42.14%,高于正常分娩组的31.58%(P<0.05);剖宫产乳杆菌阳性率为11.43%,低于正常分娩组15.26%(P<0.05);剖宫产组和正常分娩组p H值分别为(6.21±0.54)和(5.6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恶露持续时间为(33.17±3.32)d,高于正常分娩组的(30.48±3.76)d(P<0.05);正常分娩组催乳激素、孕酮和雌二醇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乳杆菌、pH值、BV、恶露持续时间和性激素为微生态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产妇产后6~8周阴道微生态失衡,乳杆菌数量下降,并受到性激素、BV、乳杆菌以及恶露持续时间等因素影响.

  • 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降低母婴感染

    作者:李华;王瑞云;杨俊美

    目的 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的具体措施,以降低母婴医院感染率.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6月妇产科2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培训,各项监测的登记均要规范化,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医院感染查房及工作例会等综合干预,采用观察及考核两种方法收集干预前(2011年5月-2012年5月)、干预后(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相关资料,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干预前优良、合格、不合格率分别为50.0%、28.6%、21.4%,干预后分别为85.7%、14.3%、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8,P<0.05);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干预前较强、一般、差分别占39.3%、42.9%、17.8%,干预后分别占67.9%、32.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5,P<0.05);母婴感染率干预后从1.97%降低至0.57%,干扰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215,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既可以增强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又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水平,终降低了母婴感染率.

  • 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杨美霞;周英

    目的 分析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诊治的62例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32例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预后;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2例更年期妇女发生尿路感染中下尿路感染45例占72.6%,上尿路感染17例占27.4%;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占37.1%;革兰阴性菌39株占62.9%;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9%,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年期妇女尿路感染以下尿路感染多见、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应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制定有效的用药方案,改善治疗预后.

  • 胎儿宫内感染超声诊断的评估研究

    作者:蒋江帆;覃艳玲;梁凤玲

    目的 分析胎儿宫内TORCH感染的超声表现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胎儿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以期为提高胎儿宫内感染的诊断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2名孕妇胎儿宫内先天性感染产前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胎儿的资料进行调查,并对其结局进行随访,评价超声检查对胎儿宫内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92例孕妇感染病原体依次为细菌、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支原体属、衣原体属、苍白密螺旋体、弓形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别占42.39%、26.09%、13.04%、5.43%、3.26%、1.09%、6.52%、1.09%、1.09% ;92例产妇经确诊为宫内感染后3例经干预未能有效改善宫内感染状况而终止妊娠、6例家属要求终止妊娠、死胎及死产各1例,早产儿23例、低体质量儿16例、先天畸形儿1例、新生儿感染16例,其中1例HIV病毒感染、5例风疹病毒感染及10例巨细胞病毒感染,余25例均正常.结论 超声检查可以检出胎儿宫内感染发生的一系列细微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医师进一步进行病原学和病毒学检查,以确诊胎儿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对孕妇及胎儿结局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ICU肠球菌属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药敏分析

    作者:伍万;江荣林;马伟斌;雷澍;王灵聪;智屹惠;吴艳春;黄立权;朱美飞

    目的 分析ICU患者肠球菌属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率,为临床诊治肠球菌属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0月确诊肠球菌属血流感染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标本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法规判定,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肠球菌属血流感染47例患者中分离粪肠球菌25株、屎肠球菌17株、鹑鸡肠球菌5株,其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4株;感染来源以中心静脉导管多占78.7%,发生肠球菌属血流感染以中、重度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37例确诊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替加环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1.5%,其中粪肠球菌为96.0%、屎肠球菌为94.1%、鹑鸡肠球菌为60.0%;经采用迅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治愈率为95.7%.结论 肠球菌属血流感染较多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菌种分布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较多见,临床表现复杂,以中、重度炎症反应及多脏器功能不全为主,迅速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和及时给予敏感抗菌药物,以提高治愈率.

  •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利奈唑胺的应用分析

    作者:葛晓竹;田巍;邓晓慧;原源;岳睿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应用利奈唑胺是否相关.方法 调查1例重症肺炎患者抢救过程中的治疗及临床资料,该患者在肺炎加重期与恢复期分别两次应用利奈唑胺,期间监测血小板计数,并观察其变化.结果 患者第1次应用利奈唑胺抗感染时是炎症反应高峰期,期间维持呼吸机辅助呼吸,血小板计数已有下降,同时合并肾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应用利奈唑胺6d后血小板计数进一步下降为60×109/L,停用利奈唑胺改用替考拉宁治疗,4d后血小板仍继续下降至39×109/L,经输注血小板及随病情好转血小板恢复至正常;血小板恢复正常28d后由于感染未完全控制,第2次应用利奈唑胺,治疗11d 血小板均正常.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利奈唑胺与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与全身的感染状况密切相关,此时药物的选择及是否需要停药等应综合考虑患者各方面情况,同时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适时停药.

  • 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效果及对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作者:宁静;徐勇胜;董汉权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临床的效果及其对白三烯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抗肺炎支原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尿液中白三烯水平;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咳嗽、喘息症状的消失时间及X线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为期3个疗程的治疗后,血白三烯、尿白三烯的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56.23±1.58)、(150.38±2.45) pg/ml与(187.28±1.57)、(190.69±2.39)pg/ml,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能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张风林;安玉英;角灿武

    目的 分析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规范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1 866例行Ⅰ类手术切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未干预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1 034例和干预组(2011年7月-2012年6月)832例,统计分析两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资料;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未干预组100.0%、干预组9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率未干预组2.7%、干预组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干预组青霉素类、第一~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7.9%、8.0%、16.8%、13.8%、3.5%,干预组分别为5.0%、35.1%、7.7%、8.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 h未干预组占93.6%,干预组占71.7%.结论 合理的监管措施实施后,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现象可以得到控制,但存在不合理应用,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管措施.

  • 手外伤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成本与效果研究

    作者:周明霞;冯镜华;陆州

    目的 研究开放手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成本-效价,为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寻求治疗效果大化、降低成本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105例手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析,并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美唑、头孢地嗪5种抗菌药物治疗,对成本-效价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结果 105例手外伤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05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74株占70.48%,革兰阴性杆菌31株占29.52%,排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尿肠球菌,分别占27.62%、13.33%、12.38%、6.67%和5.71%;头孢唑林组和头孢他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24%、95.24%,高于其他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他啶组成本-效价为10.33,低于其他4组.结论 开放手外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林和头孢他啶是治疗感染的敏感药物,成本-效价首选头孢他啶.

  • 医院2010年-2013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刘洋;刘华;吕娟丽;王凤林;陈秀莹;刘鹰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病历资料,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所发生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药物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类型及表现等,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结果 3年医院共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86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30%,年龄<10岁和>60岁患者分别为36.6%和44.0%,11~59岁患者为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率为77.0%,相对于男性患者的23.0%明显增高(P<0.05),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比例多为64.2%;注射用药、联合用药和医院等是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为84.8%、94.0%和82.1%.结论 患者的年龄、联合用药及注射用药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引起临床用药的注意.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