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自制监护仪血压袖带外套防止交叉感染

    作者:秦立珍;张万玲

    我们根据监护仪血压袖带内胆可取出、外套可消毒清洗,自制了许多与原规格一致但侧边未封口的备用袖带外套用于更换消毒,使用后效果良好,不影响血压监测结果.

  • 加强胃肠镜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刘继萍;叶丰;叶玲;谭家琼

    随着胃肠镜下治疗的开展,在使用胃肠镜的操作中,患者的体液、血液、组织均可黏附于胃肠镜的管道与附件的管道中,若清洗不洁净,极易导致消毒、灭菌失败而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胃肠镜的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就显得尤为重要.

  • 循证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晶;程倩倩

    我科于2009年6月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细致、有效地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收治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 加强放射科特检室的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覃晓燕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其中放射科特检室是一个集合除血管造影外进行各项造影检查的场所,为了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强特检室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室针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易发生感染的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加强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积极防护措施,在进行有创口的造影时,必须戴口罩、无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水中分娩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任娟

    自2011年6月开展水中分娩以来,实施308例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现将措施总结如下.1 制定规范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科室制定规范化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如水中分娩操作规范、水中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与控制制度等;定期组织学习并熟练掌握医院感染的有关知识.

  • 加强换药室的流程管理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

    作者:袁春华;王桂新;张剑涛;曲进

    我科设有洁净换药室和感染换药室,根据疾病种类,对换药室的流程进行了合理设计,取得满意效果.1换药室内的基础设施每个换药室内有3张换药专用床,设置专用独立二层无菌柜,将换药所需的各类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归类,专用柜内上层摆放各种无菌包.

  • 使用碱性清洗剂的两种方法对污染器械预清洗效果比较

    作者:杨大鹏;李海玲

    碱性清洗剂对器械表面有机污垢的清洗有良好的效果,它可清除器械表面的血液、脂肪、蛋白质等有机污染物,可用于多酶清洗前的浸泡预洗,使器械的终清洗质量达到佳的效果.为了发挥碱性清洗剂的佳功效,我科采用了使用碱性清洗剂的两种方法进行预清洗后,经过隐血试验阳性率的比较,以探求其能发挥大作用的使用方法.

  • 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运用

    作者:沈蓉蓉;严喆;陈菊红;杨玲英

    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医院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孙丽静;付艳;张庭轩;程明明

    手卫生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简单、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我院从2008年11月开始,加强了手卫生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乳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谢丽吉;唐一鸣;金雅红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一般采用静脉化疗的方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及具有较长的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 手术护理干预对肱骨骨折切口感染控制体会

    作者:王执勤;王敬

    我院自2008-2009年肱骨骨折53例,其中24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接骨板固定,患者男性16例,女性8例;年龄17~66岁,平均45岁,均为新鲜骨折.在手术过程中给预护理干预,不断完善手术护理操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率.

  • 非感染性发热性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探讨

    作者:郭晓东;刘鹰;孙鲲;马立芝;王立祥

    发热临床上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明确诊断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因此,许多患者在发病初期、特别是在短期内无法明确诊断时,医师往往经验性应用各类抗菌药物,该做法是否合理,现结合以下两例患者的诊治进行探讨.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大蛋白与HBV-DNA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程晓蕾;杨延敏;刘洁

    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是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前S区的深入研究,其临床意义逐渐得到重视.HBV-LP在空间具有两种跨膜构象,是HBV颗粒成熟包装的关键.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蒋利君;韦柳华;戴盛明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2.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以痰分离多;该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2.1%,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8.5%、左氧氟沙星为9.6%、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为23.4%、环丙沙星为26.6%,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重视监测药敏结果,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蒋海平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211株革兰阴性杆菌构成比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8.0%、铜绿假单胞菌占20.9%、大肠埃希菌占15.6%、鲍氏不动杆菌占10.0%等;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耐药性,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11.4%~14.3%的耐药率.结论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应加大监测与控制力度.

  • 艾滋病患者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嗣兴;李惠琴;寇建琼;李佳佳;冯菊;劳云飞;楼金成

    目的 分析医院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年8月-2010年9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各类标本分离所得418株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在418株分离的病原菌中,真菌感染占48.6%,革兰阴性杆菌占30.6%,革兰阳性菌占120.8%,病原菌以大肠埃希酶、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马内菲青霉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人葡萄球菌为主,同时,新型隐球酵母菌呈上升趋势,罕见马红球菌种日渐体现;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对新型隐球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伊曲康唑对马内菲青霉菌敏感,亚胺培南对各种肠杆菌科细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仅为20.0%~35.0%;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用率高达80.0%~86.0%.结论 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较复杂,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加强耐药性连续临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产生有特别意义.

  •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静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来源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2009-20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来源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进行病原学送检的790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509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5%,主要是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非发酵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82.3%,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73.9%,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较突出,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4.9%;革兰阳性球菌占21.8%,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MRSE检出率为87.5%,MRSA检出率为29.4%,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为控制细菌的耐药性,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为减少耐药菌的传播,须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和消毒隔离,规范洗手.

  • 荆州市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探讨

    作者:黄娥;范文;段六生;雷鸿斌;易光明

    目的 探讨荆州市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控制真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感染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2.1%,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0.3%;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伊曲康唑及酮康唑的耐药率为8.3%~27.3%,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13.6%~36.4%.结论 应遵照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才能提高真菌感染临床治愈率.

  • ICU与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叶晓涛;张旭

    目的 对比重症临护病房(ICU)与普通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分布特征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鉴定PAE,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抗菌药物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x2检验.结果 分离341株PAE主要来自痰液占62.5%;科室分布ICU多占51.3%;秋季感染率高为34.0%,ICU与普通病房感染PAE月份分布差异不大;ICU分离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7.4%、普通病房为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高于普通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中PAE多药耐药(MDR)占53.2%、泛耐药(PDR)占18.8%;普通病房MDR占14.5%、PDR占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E分离主要来自痰标本,应加强病房环境的消毒,有利于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MDR和PDR分离率很高,ICU MDR>50.0%,耐药性严重.

  • 临床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艳丰;钱银燕;赵水娣;焦梅;司进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研究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 共检出1193株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标本中,痰液标本分布率高,占79.5%;感染分布以ICU为主,占20.0%,其次为呼吸内科,占18.7%;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其中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特卡西林/克拉维酸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不断增高,可能与临床滥用抗菌药物有关,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环境的消毒,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赵瑛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0年12月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获得的168株SAU,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和病区的分布特点,并用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SAU以痰、尿液和血液标本检出数多,构成比分别达24.4%、21.4%和18.5%;科室分布以ICU、呼吸内科、肾内科和中医科多,构成比分别达20.2%、16.1%、14.9%和14.3%;168株SAU中有117株为MRSA,占69.6%,SAU的耐药性普遍较高,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外,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60.0%.结论 SAU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且MRSA检出率日趋严重,已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构成极大的困难,必须加强对高危病区和高危人群的监测,做好预防和消毒隔离,防止SAU,特别是MRSA的流行播散.

  • 472株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梅杰;孙启英;刘广丽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ECO)的耐药性及其标本来源,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2011年3月临床分离的472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及标本来源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收集的472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曲南、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为7.8%~58.5%;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唑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3.3%、73.9%、82.0%,472株大肠埃希菌主要从痰液和尿液标本中检出,分别占33.1%和29.0%.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常见病原随,临床上应根据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成祥林;熊勋波;夏烈新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医院2007年11月-2011年6月医院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探讨SAP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结果 卒中相关性肺炎456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7.3%,革兰阳性球菌占 18.2%,真菌占14.5%,病原菌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3株,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未出现耐药株.结论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常为多药耐药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率.

  •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范国萍;陈金云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08年1月- 2010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PAE,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 从各类标本中共分离出PAE 286株,标本来源以痰、创口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7.8%、19.6%;感染分布以ICU、呼吸内科为主,分别占32.2%、23.4%;PAE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均<30.0%;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噻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和氨曲南,耐药率均>50.0%.结论 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2001-2010年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医院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变迁

    作者:张敏;王淑娟;王华;吴园园;路爱丽

    目的 了解2001 -2010年新乡市各大医院临床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医院感染状况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3102株CNS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CNS导致的医院感染以呼吸道(45.8%)及男性(20.1%)为主,CNS对糖肽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耐药率<3.0%,对呋喃妥因、利福平等耐药率较低<30.0%,高耐药率前4位为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均>80.0%;10年来,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增长趋势,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逐年升高,从2007年以后有下降趋势.结论 CNS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断提高,应及时监测,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加强控制感染工作,阻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 脑梗死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作者:姬文珍;张雪青

    目的 观察脑梗死医院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并关注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的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共760例,其中58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其危险因素,同时提取深部感染的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脑梗死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医院感染发生于肺部48例、泌尿系7例、消化系3例,分泌物培养出细菌9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8株,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多,对万占霉素高度敏感;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结论 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多,其发生与住院时间长、患者年龄大有关,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要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2008-2010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

    作者:张海琼;唐宁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医院儿科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的MicroScan WalkAway 40型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 2008至2010年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5.2%、7.1%、7.3%,该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15.0%,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了解其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基因的研究

    作者:刘春明;朱胜波;韦柳华;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 4类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膜孔蛋白基因.结果 20株MDRPA中A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TEM(100.0%),B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IMP(75.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PDC(100.0%)和DHA (3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无检出;oprD2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提示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1号株TEM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TEM-1基因,IMP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IMP-1基因;9号株DHA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DHA-1基因.结论 产TEM、PDC、IMP型基因少数并产DHA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该组MDR-PAE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 肺炎克雷伯菌中Ⅰ类整合子与qacE△1-sul1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金锋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和qacE△1-sul1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临床住院患者分离出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08株;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Ⅰ类整合子和qacE△1-sul1基因.结果 Ⅰ类整合子基因总检出率为53.70%,qacE△1 -sul1基因总检出率为63.89%;产ESBLs肺炎克雷伯株Ⅰ类整合子阳性株除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与Ⅰ类整合子阴性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整合子阴性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子和qacE△ 1-sulⅠ耐消毒剂基因携带率均较高,应进一步加强Ⅰ类整合子和耐消毒剂基因菌株的流行病学监测,并根据耐消毒剂状况,在消毒剂的使用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 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作者:陈向阳;黄东标;周茂亮;胡晓燕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家云;张光萍

    目的 分析医院2008-2010年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产酶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25株,均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耐药菌的确认,采用改良三维试验进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收集同时期非产酶菌100株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酶铜绿假单胞菌52株,检出率为41.6%;其中,产ESBLs酶35株、AmpC酶9株、MBL酶8株;其中有4株同时产MBL酶和ESBLs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连续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是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连续使用亚胺培南时间过长、联合用药和频繁更换用药者易造成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

  • 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赵锎;吕火祥

    目的 探讨氯氰碘柳胺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体外抗菌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46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56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氯氰碘柳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 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的MIC值范围均为0.5~2.0 mg/ml,MIC50均为1.0 mg/ml,MIC50.均为2.0 mg/ml.结论 氯氰碘柳胺对MRSA或MSSA体外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两者间的MIC50与MIC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抗菌效果评估

    作者:王金龙;韩立中

    目的 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尿路感染常见细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处理6株质控标准菌株和7株临床分离菌株,在作用2h前后分组培养.结果 用复方利多卡因处理2h后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其对试验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杀菌率可达到100.0%,对革兰阳性菌杀菌力也达到>99.99%.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用2h后,对常见创伤、外科小手术及导管插入前,处理麻醉过程中的常见及耐药致病菌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 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崔荣霞;沈树梅;蒋丽华;崔平芬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结果,了解医院感染特点.方法 监测2010年1-12月医院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3种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及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常见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结果 1084例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2%,例次感染率为6.8%,日感染率为12.7‰,调整后日感染率为17.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22.1‰,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91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ICU目标性监测能及时获得医院感染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谢金;沈光裕;林欣;林明南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220例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岁者为12.7%、>60岁患者为32.4%,明显高于3~59岁组(8.2%),3组年龄段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28,P<0.01);住院3个时间段5~20、21~40 d和>40 d发生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4.4%和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248,P<0.01);轻度(1.5%)、中度(7.1%)和重度(78.4%)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06.598,P<0.01);气管切开组(68.1%)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切开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77,P<0.01);感染部位构成居前3位的分别为烧伤创面、呼吸道和胃肠道.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烧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广州地区儿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特点研究

    作者:赵丹洋;邹宝兰;何通杰

    目的 为了解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的部位构成特点,针对不同季节、不同部门医院感染病例的不同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1999-2009年191 363例住院病历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105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71%,感染部位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40.30%、胃肠道感染占26.29%、下呼吸道感染占17.13%;不同季节、不同科室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亦有差异,如11月为胃肠道医院感染高发季节占44.99%,大部分科室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ICU则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结论 应根据不同季节及科室医院感染部位构成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儿科病区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林伟青;李伟中;林佩贤

    目的 了解儿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以儿科病区2009年6月-2011年6月的11 382例住院患儿为对象,调查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3.92%,例次率为4.2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1.13%;第三季度的医院感染率高;年龄小、住院时间长的患儿更易发生医院感染,各种易感阴素在发生感染的患儿中普遍存在.结论 了解儿科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利于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胆总管结石微创与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李建海;孙可望;孙国强;刘庭华;徐文卓;程林军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后腹腔感染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1月进行治疗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微创手术组(A组)55例,传统开腹手术组(B组)43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感染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占42.7%、胆漏占28.6%、残余结石占21.4%、胆道自身炎症占7.14%;B组中各感染因素为手术时间长、胆漏、残余结石、胆道自身炎症各占25.0%;A组感染率为25.5%,B组为9.3%,A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胆道(胆总管结石)手术易引起腹腔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不同部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调查

    作者:应灵妹

    目的 比较两种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268例贵要静脉PICC置管患者根据置管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肘上置管组138例,采用B超导引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肘关节两指以上部位置管;肘下置管组130例,采用肘关节两指以下部位常规置管,观察比较两种置管部位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肘下置管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11例,发生率为8.46%,肘上置管组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B超导引改良塞丁格技术选择肘关节以上部位PICC置管,以降低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基层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雪梅;周建英;徐林燕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ICU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中的耐药趋势.方法 2008-2011年6月ICU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265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系统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NCCLS标准分析结果,结果应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4年医院ICU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增高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5.0%,而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均<3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2011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加.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产ESBLs菌株阳性率较高,临床应重视其流行情况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1097例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刘欧;刘颖;黄晓岭;宋淑平

    为更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强化医院感染管理,我院于2010年10月11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010年10月11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 中药熏洗联合甲硝唑在滴虫性阴道炎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刘玮;姚慕昆;郑颖

    目的 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探索中药熏洗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妇产科门诊进行治疗的56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36例分为观察组,采取中药熏洗联合甲硝唑治疗;余者分为对照组,采取甲硝唑治疗.结果 观察组控制率为100.0%,对照组控制率为8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5.2±1.4)d,痊愈时间(6.4±1.6)d,对照组的症状缓解时间(8.3±2.2)d,痊愈时间(10.4±1.8)d,两组症状缓解及痊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但并未增加治疗费用.

  • 不同的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作者:郑佩君

    目的 探讨间断法、持续法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湿化效果,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手术全麻尚未清醒等,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共84例,按照患者家属自愿原则,将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组设为试验组,间断性滴药湿化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2例,通过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湿化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8.1%、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微量注射泵气道 滴药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性滴药湿化法.

  • 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郭新军;王鹏;朱振军

    目的 调查分析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预防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3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上述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8例,非感染组2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医疗差异等进行分析,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经对比分析,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年龄≥60岁者85.3%、55.9%,体重指数>30者42.6%、21.1%,并发软组织伤>3处者91.4%、58.6%,原发糖尿病25.0%、10.1%,创伤发生至医院清创时间≥5h者86.8%、30.1,手术时间(5.7±1.5)h、(3.5±1.9)h,内置金属物95.6%、21.1%,术后住院时间(25.2±2.4)d、(31.8±3.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高龄、并发多处软组织损伤、肥胖、并发糖尿病、手术暴露时间长、内置金属材料、术后住院时间长,临床治疗护理应综合考虑患者治疗方案等因素,采用先进、确切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降低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李娟;肖西平;华屿;高娜

    目的 预防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方法 对132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3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1375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50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32例,其中切口感染132例,感染率为8.76%,占发生术后医院感染总发生率的39.76%,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患者的营养状况、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因素相关.结论 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特点,多伴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下降,更易发生切口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力度、注重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估、有效控制血糖、加强术中无菌技术、及时补充白蛋白及输血,是降低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的关键.

  • 检测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绍锦;李上淼;杨娇娇;苏卫东

    目的 检测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8月收治医院新生儿科和温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出生<1周的新生儿386例,其中159例为轻度感染,51例为重度感染,176例健康新生儿;比较治疗前3组新生儿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检测健康新生儿组与重度感染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32)、(5.27±2.64)g/L;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0.84±0.16)、(13.98±5.64)mg/L;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0.1±1.8)、(17.9±5.4)×109/L;中性粒细胞分别为(0.4±0.1)、(0.8±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新生儿组与轻度感染组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32)、(1.67±1.0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能够更早期、更准确、更灵敏地诊断新生儿早期感染性疾病.

  • 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研究

    作者:李芬芳;陈淑萍;陈华苹;朱艳丽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9月康复科收治96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患者的资料,分析留置尿管期间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主要原因,探讨控制措施.结果 96例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早期进行留置尿管,1个月中发生尿路感染病例60例,分离出8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57.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6株,占18.8%,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20株,占23.5%,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感染原因主要有4方面: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的手卫生不规范;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留置尿管时间长.结论 脑梗死后神经源性膀胱留置尿管期间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控制血糖;加强医护人员与陪护人员手卫生;早日解除留置导尿改为间歇导尿方法,积极锻炼膀胱功能,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是关键;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探讨

    作者:黄勍栋;蔡国龙;严静;胡才宝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34例重症肺炎合并高血糖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强化胰岛素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血糖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ICU病死率、28 d生存率以及相关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ICU病死率(28.6%与45.6%)、需要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10.4%与24.6%)、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发生率(20.8%与40.4%),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而治疗组28 d生存率较对照组改善(74.0%与56.1%);同时低血糖(57.1%与24.6%)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是严重低血糖反应(19.5%与8.8%)和低血糖昏迷(7.8%与3.5%)、低血钾(15.6%与5.3%)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合并高血糖的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28 d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以及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强化胰岛素治疗虽然低血糖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增加,但是严重低血糖反应和低血糖昏迷、低血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的增加.

  • 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俞学军;徐家法;储修峰;张举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从2005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55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分析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5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学中,发生切口感染66例,感染率为11.9%;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对切口感染率存在差异;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60岁患者,说明老年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高;Ⅰ类切口感染率为6.2%,明显低于Ⅱ、Ⅲ类切口的16.0%、23.7%;并且手术时间越长,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越高;因而预防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应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操作两方面进行.结论 外科医师一定要加强无菌观念,加强无菌环境及手卫生依从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流量,以大限度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同型半胱氨酸关系探讨

    作者:任应鹏;张欣;阮荣华;李小波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6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循环酶法检测HpIgG及Hcy表达水平,并检测血脂,分析Hp感染与血脂、血清Hcy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HpIgG阳性率为77.08%、血清总胆固醇(TC)为(5.36±0.68)mmol/L、甘油三酯(TG)为(1.95±0.4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16±0.68)及Hcy(20.84±6.73)μmol/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HpIgG阳性率32.50%、TC为(4.12±0.45)mmol/L、TG为(1.15±0.39)mmol/L、LDL-C为(2.21±0.64)mmol/L、Hcy为(11.65±5.96) μmol/L;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02±0.29)mmol/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8±0.26) mmol/L;Hp感染阳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TC(5.79±0.94) mmol/L、TG(2.09±0.62) mmol/L、LDL-C( 3.46±0.72)mmol/L及Hcy(24.65±6.48)μmol/L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的(4.85±0.69)mmol/L、(1.53±0.34)mmol/L、(2.84±0.81 )mmol/L、(15.49±5.63) μmol/L;而HDL-C(0.88±0.19)mmol/L表达水平显著低于Hp感染阴性患者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相关性,可能通过对血脂代谢及血清Hcy表达水平的影响,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

  • 腹腔镜Miles术后双引流法防治会阴切口感染

    作者:沈毅;应晓江;蒋景华

    目的 研究经右麦氏点和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双引流法,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98例直肠癌行腹腔镜Mile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会阴切口缝合后,行经右麦氏点合并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尾骨引流;B组47例,会阴切口缝合后,引流管经会阴切口中间引出;若术后有发生会阴切口感染情况,A组需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外,并保留经右麦氏点引流管进行冲洗;B组拔除经会阴切口中间引流管并行切口部分开放换药.结果 A组会阴切口感染率为17.6%,与B组的1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后,A组换药平均时间为(26.8±4.9)d;B组换药平均时间为(43.1±5.4)d,A组明显短于B组.结论 腹腔镜Miles术后联合经右麦氏点和经会阴切口中间骶前引流有利于盆腔创面的愈合;一旦会阴切口发生感染,拔除经会阴切口旁引流管,保持经右麦氏点骶前引流管进行主动引流,可加快会阴切口的愈合.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孙善华;倪国珍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医院感染的实际状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查看病历相结合,对调查日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44 273例,实查43 646例,实查率98.58%,发生医院感染1494例,现患率3.42%,175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4.02%;感染率高科室为综合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49.5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50%.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全面了解湖北省医院感染现状,同时为制定全省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及目标性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门中华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8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患者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接受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肺部感染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减少(13.82±1.62)%,无肺部感染组减少(58.26±2.72)%;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24.1%,无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治疗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 CT引导下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技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贾玉柱;张玲芳;俞玲;杨光钊

    目的 分析和探讨CT引导下非血管性介入诊疗所致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调查CT室内非血管性介入手术的特点及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预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和整改.结果 建立了切实可行的CT室内预防和控制介入手术感染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对CT室内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并及时发现CT室内感染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避免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CT室内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措施的建立和完善对防范医院感染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问题应尽早实施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陈幼燕;叶平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8月-2011年9月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患者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基础疾病,长时间的手术是引起术后感染主要因素,而患者的一般情况、癌症的临床分期、手术方式与术后感染无明显关系.结论 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室空气质量、室温、无菌操作规程及手术时间的长短、术后切口的管理均是影响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 麻醉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浩杰

    目的 分析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防治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麻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调查1100例患者,其中8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8.09%;检出革兰阴性菌65株,占73.03%,革兰阳性菌24株,占26.97%;分布多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4.72%、肺炎克雷伯菌占16.8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5.73%;肺部感染与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和年龄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患者肺部感染率较高,这与麻醉方式及多项围手术期操作有关.

  •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

    作者:戚建勋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1月来医院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且全程抗休克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依托咪酯、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羟丁酸钠用于麻醉维持,同时辅以小剂量的肌肉松弛药及氯胺酮;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常规、尿量、血糖、有创动脉血压、乳酸水平、肾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 23例患者在手术前后生命指征具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为重点,同时,麻醉期间的管理、维持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等,也是影响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 10例低危宿主伪膜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分析

    作者:吴欢欢;叶君如;周颖;叶民;李玉苹;陈成水

    目的 探讨低危宿主伪膜性气管支气管曲霉菌病(PMATB)的临床特点、支气管镜、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 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2年1月-2011年7月病理组织学确诊的10例PMATB临床资料.结果 男4例,女6例,年龄37~72岁,平均(54.8±14)岁;以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肺部干湿性啰音为主;血白细胞(20.37±7.61)×109/L,C反应蛋白(127.55±63.91)mg/L,血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水平为1.36±0.95,支气管镜表现以灰白色伪膜和气道黏膜炎症为主,伪膜活检组织学和支气管镜刷检均找到曲霉菌丝;影像学病情初始时可完全正常,但所有患者易进展,表现为沿着气道分布的渗出、实变和结节,部分形成空洞;10例PMATB均静脉使用抗真菌药物,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4例,死亡3例,治愈7例.结论 低危宿主PMATB易误诊,支气管镜以不同程度的伪膜附着和气道黏膜炎症为主,活检易找到曲霉菌菌丝,PMATB治疗在于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患者预后较差.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微炎症的相关性

    作者:李占园;黄文;叶菡洋;金领微;郑育;周志宏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水平与炎症指标的关系及 血清NGAL水平对判断微炎症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从2010年10月开始纳入医院血液透析患者150例,同时纳入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的人口学资料、相关的临床和生化学资料及血清NGAL、CRP、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TNF-α、IL-6、IL-1等情况,做血清NAGL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其血清NGAL水平为(445.45±50.34)ng/ml,健康对照人群为(50.02±6.4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炎症组患者,血清NGAL水平、TNF-α、IL-6、IL-1、铁蛋白较无微炎症组患者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液透析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CRP、TNF-α、IL-6、TSAT等指标均有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IL-1及铁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血清NGAL与CRP、TSAT、TNF-α、IL-6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燕;左玉兰

    目的 探讨研究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1年10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724例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4例患者中共发生肺部感染41例,发生率为5.66%,其中年龄>75岁者发生率为16.98%,高于<75岁的患者;住院时间>两周患者的发生率为8.27%,高于<两周患者;抗菌药物应用≥3种者发生率为14.63%,高于≤2种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个月者发生率为6.31%,高于应用时间<1个月者;吸氧及吸痰患者发生率为7.21%、13.04%,高于未进行吸氧、吸痰的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的发生率为9.95%,高于未进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合并≥3种基础疾病者为16.42%,高于≤两种的患者,ASA分级Ⅳ级的患者为15.38%,高于≤Ⅲ级的患者;存在其他感染灶者为10.58%,高于无感染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血管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 全麻手术致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有效性研究

    作者:谢桂云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全麻手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将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在外科行全麻手术的25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25例,术中空气采用空气克菌片消毒、气管插管前用无菌生理盐水漱口、拔管前麻醉师用较细吸痰管深部(26~28 cm)充分吸痰,对照组125例,术中无空气消毒措施,气管插管前患者不漱口,拔除气管插管之前常规吸痰,吸痰深度约24~25 cm;观察两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12.8%,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全麻手术致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 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俞高峰

    目的 调查残胃病变患者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残胃病变的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未发生残胃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胆汁反流占51.4%,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为37.1%,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毕Ⅱ式幽门螺杆菌占41.7%及胆汁反流占54.2%,发生率高于毕Ⅰ式,手术时间长者发生率高于手术时间短者,残胃病变中残胃癌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残胃病变的发生与胆汁反流及幽门 螺杆菌感染等有较大的相关性,在胃大部切除术后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感染控制对策

    作者:黄燕;丘惠萍;廖瑞芬

    目的 了解消毒供应室感染关键点与程序,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无菌物品储存及下送等控制点管理,制定控制感染程序,并落实执行.结果 供给临床质量可靠的无菌物品,封闭回收保证污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传播有害病菌,清洗彻底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正确包装,保证无菌物品建立无菌屏障完整有效性;灭菌合格,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正确的无菌物品储存和下送,确保无菌物品使用前不被污染.结论 做好消毒供应室感染控制要点,可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确保无菌物品不被污染.

  •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干预系统在EICU的应用研究

    作者:潘菲;杜红梅;刘运喜;刘钰

    目的 通过医院实施实时感染监测,分析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患者的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等因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全面提升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与管理水平.方法 应用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EICU住院患者自入院后即实施动态感染指标的全程监控和医院感染病例自动化识别与预警.结果 2011年1-12月在EICU住院的1010例患者中,感染94例,感染率为9.3%,千日医院感染率为9.2‰,医院感染1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5%;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100例占52.91%、泌尿道25例占13.23%,血液感染25例占13.23%;细菌培养标本送检率为40.5%,检出病原菌7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30株占41.67%,革兰阳性球菌233株占29.42%,真菌229株占28.91%.结论 应用实时感染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科室感染的全过程监测和预警,对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手段,有效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定性调查研究与对策

    作者:陈翠敏;赵先柱;府伟灵

    目的 获得医院感染管理影响因素的基础性资料,评价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深入访谈及总结.结果 影响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学科建设、专职人员层次与专业构成、制度建立与执行力、监测技术标准与预防、知识培训与收效、社会与经济效益等.结论 改进管理模式,加强管理队伍和监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是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对策.

  • 消毒员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与管理对策

    作者:周群玉;梁云连;李金方

    物品灭菌质量的高低与消毒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加强和完善消毒员管理,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的提升和医疗安全的保障.笔者针对消毒员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阐述,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

  • 两种基础学习法相结合的医院感染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尹冬梅;朱秀霞;李斌;桑翠玲;王娟

    目的 探索医院感染学的新兴教学模式.方法 将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和以授课为基础学习法相结合模式应用于医院感染的教学中.结果 两种基础学习法相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与记忆基础理论知识,并且能够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际问题中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结论 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能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 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王丽春

    目的 了解当前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方法 借助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为调查平台,以论坛会员为调查对象,设计相应的调查项目,统计、分析数据,并制定对策.结果 从事医院感染工作<5年者占59.2%;专业:护理占44.1%、临床医学占19.5%、预防医学占18.5%、医学检验占10.2%、其他占7.7%;只有15.9%人员明确表示不会离开感染管理科.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不稳定,人员结构不合理,编制不足,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 品管圈活动在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潘海燕;颜波儿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ICU医护人员手消毒的影响,改善手消毒不规范行为,为临床手卫生管理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手消毒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并落实4项改进措施.结果 卫生手消毒不规范行为由活动前的177人次/周减少至40人次/周.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地改善了手消毒现状,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的方法.

  • 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黄胜;张慎芳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病区建立以护士长为主的护理感染管理小组,在病区日常工作: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技术、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不同层次人员的感染知识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感染资料的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实行感染预防、监控.结果 护理感染管理小组按管理流程体系进行管理,重视感染工作的安全性和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全科感染工作氛围,感染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落实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有着深远的意义.

  • 管理学中“X-Y理论”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张翔;张卫红;喻荣彬

    目的 探索应用管理学中的“X-Y理论”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 解析管理学中的“X-Y理论”,分析其应用条件并评价其应用效果,将管理学与医院感染管理学进行对比,找到其中相似之处.结果 由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医院感染管理者正确地应用“X-Y理论”对医务、工勤人员开展个性化管理,使医院感染管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结论 管理学中针对员工管理的“X-Y理论”同样适用于医院感染管理.

  • 术中核磁手术间的感染控制

    作者:杨军;李冉;邢少玲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核磁手术间安全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核磁手术间各环节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手术间环境、手术物品、手术人员等各个环节管理,建立健全核磁手术间医院感染控制体系.结果 加强了神经外科核磁手术间医院感染的管理体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术中核磁手术间的医疗护理质量.结论 采取严格规范化的术中核磁手术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 瑞典GETINGE46-4清洗消毒机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张志臣;潘飞;薛文成;钱峰;刘启光;宋少清;王俊英

    目的 通过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检测,分析评价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效果的可靠性.方法 在采用韦格博士清洗剂的基础上,设置全自动程序洗涤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每间隔60 d,同点位按物表法进行采样48 h菌培养;统计处理检测结果,进行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效果可靠性的综合分析评价.结果 依据15个月经过8批次48个采样部位的细菌学培养检测菌落数分布,细菌学检测结果经统计处理合格率为97.9%.结论 专业的清洗消毒设备、专业的洗涤剂、系统的不可断的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分析,是确保呼吸机管路规范化的清洗消毒,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手段.

  • 3种清洗方法对耳鼻喉动力系统清洗质量的比较

    作者:祝惠琴;朱莉莉

    目的 探讨耳鼻喉动力系统切吸管腔有效的清洗方法,以保证其清洗质量.方法 对270台手术后耳鼻喉动力系统切吸管腔,按随机原则,分为A、B、C组,每组各90件,采用3种清洗方法,分别为A组:传统手工清洗法,B组:超声波清洗法,C组:人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法,比较各组目测、五倍放大镜、特殊棉签、潜血试验、菌落数检测、等离子灭菌.结果 C组清洗合格率显著高于A、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后的耳鼻喉动力系统切吸管腔,采用人工刷洗+超声波清洗法,能有效清除切吸管腔壁的有机残留物,达到较好的清洗效果,具有安全性,可操作性强.

  • 多酶预处理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观察

    作者:郑东萍;郑世华;仝巧云;付俊芳;周明东;李中艳

    目的 观察使用多酶预处理后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对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60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酶组)、对照组(水洗组)各80条,在常规清洗和消毒前分别用多酶液、自来水进行预处理,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洁度、喷嘴堵塞、消毒合格率和刷洗时间,以评价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均100.0%,多酶组内镜表面清洁度及喷嘴堵塞评分、刷洗时间等均优于水洗组.结论 多酶用于消化内镜预处理有效提高了内镜清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内镜 多酶 预处理
  • 4种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现场试验研究

    作者:李忠;邢玉斌;龚梅;邓春燕

    目的 验证速干手消毒剂的现场消毒效果,为临床选用合格的手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作为受试者,分别使用4种速干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毒;并对消毒前后手部细菌进行采样、培养和计数,计算平均杀灭对数值,评价消毒效果.结果 4种速干手消毒剂现场使用均达到消毒合格标准.结论 速干手消毒剂适合临床卫生手消毒使用,正确选择和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可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更好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 眼科器械清洗方法的改进与评价

    作者:郑慧玲;赵惠敏;殷艳玲;陈杰

    器械的清洗是影响器械消毒效果和延长器械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彻底清洗是灭菌合格的前提.眼科器械种类多、器械小,多有钩、尖,内腔小且不易清洗.如何既保护器械,又能彻底清洗,对此我科开始探索采用超声加酶清洗方法,器械更换率明显下降.

  • 临床药师参与胆道术后伴发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学监护

    作者:史天陆;苏丹;王法财;杨昭毅;孙言才;姜玲

    目的 通过参与胆道术后伴发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胆道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实践,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尤其是多药耐药菌的防治和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团队,根据患者血常规、血生化、体温以及腹痛等病情变化,提供合理性意见,与临床医师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对其主要药物治疗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第2天,血常规白细胞15.76×109/L,中性粒细胞80.9%,诉有发热、头疼等不适,体温38.7℃,考虑胆道感染尚未控制;针对患者感染部位、抗菌药物药动学及抗菌谱等特点、可能为耐药菌等情况,临床药师建议将抗菌药物头孢米诺调整为头孢哌酮/舒巴坦2 g,1次/12 h,静脉滴注,同时留取胆汁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待药敏结果报告后再作调整;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可干扰体内维生素K的代谢,造成出血倾向,建议加用维生素K1,医师采纳了临床药师建议,治疗3d后患者体温逐渐得到控制,腹痛、头疼等不适症状有所缓解,复在血常规白细胞10.85×109/L,中性粒细胞75.2%;胆汁细菌培养3d后回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药敏结果提示,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维持前抗感染治疗方案,治疗7d后,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参与制定抗感染个体化治疗方案,开展药学监护,对多药耐药菌的预防与治疗可发挥重要作用.

  • 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薄明香;丁长玲;田文梅;赵永德;丁召兴;邓国志

    目的 了解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4-6月187例甲状腺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所应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时机、用药疗程、感染情况、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4.5%,63.9%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带人手术室在术前30 min~2 h用药43例,占23.0%;70.6%的病例仅用药1次或未用药,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318.58元,占住院总费用的3.2%,占药品总费用的11.7%.结论 医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抗菌药物多种管理措施可行、有效,能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横断面调查

    作者:张彦东;钟劲松;孙银香;潘丽贞;胡卓雅;梁雪芳;梁亚琼;谢卓华

    目的 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监控医院感染、评价该院2011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成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1年11月28日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853例住院患者,实查率为100.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87%,感染例次现患率4.10%;317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19%,其中一联用药72.56%,二联用药27.4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占首位.结论 该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取得一定成效,抗菌药物使用率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高危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及加强广谱抗菌药物的管理,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 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的临床比较

    作者:姚孟英;邢丽华;张庆宪;许爱国;张伟宏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随机对照治疗重症监护室MRSA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MRSA重症感染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开放试验,分为替考拉宁组35例,剂量400mg/次,1次/12 h,3个剂量后,1次/d;利奈唑胺组33例,剂量600mg/次,1次/12 h,均为静脉滴注,疗程14~18 d;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细菌清除率、用药前后的肝肾功能改变.结果 替考拉宁与利奈唑胺治疗重症MRSA感染的临床有效率为88.6%和90.9%,细菌清除率为86.8%、88.2%,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后14 d 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17±3.32)、(13.66±5.98)分,替考拉宁组优于利奈唑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和18.2%,替考拉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利奈唑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在治疗MRSA所致重症感染均有良好疗效,替考拉宁的用药安全性更高.

  • 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姜玲;史天陆;孙言才;吴欢欢

    目的 了解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为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全年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住院患者病历;参考药品说明书、卫生部有关规定和指导原则等,制定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合理性评价标准;评价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有效病例260例,其中预防用药219例,占84.2%;治疗用药41例,占15.8%;符合适应证标准有256例,占98.5%;符合用法用量标准有182例,占70.0%;符合药物禁忌证标准有243例,占93.5%;符合药物相互作用标准有257例,占 98.9%,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综合判断结果为用药合理有65例,占 25.0%;基本合理有84例,占32.3%;不合理用药有111例,占42.7%;260例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后病历中记载发生有药品不良反应的有8例,占3.1%.结论 某院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加强合理应用知识的宣传培训,不断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只有正确掌握用药适应证,把握正确剂量、疗程和用法,加强用药监控,才能确保克林霉素注射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

  • 横断面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综合管理成效

    作者:赵文英;金章英;章立理;何红君

    目的 通过横断面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医院实施综合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成效,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综合干预前(2008年)和干预后(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横断面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8年的55.7%下降至2010年的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性用药率由2008年的43.8%上升至2010年的54.8%,预防性用药率由2008年的38.2%下降至2010年的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取干预后,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单一用药率及病原学送检率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无指征用药率明显下降.结论 通过综合临床干预,可以达到逐步规范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的.

  • 医院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作者:戴春山;沈潜

    目的 观察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外科出院病历500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用法、给药方式、病原学检查、用药时机及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90.0%;静脉给药91.1%、口服4.4%、肌内注射4.4%;使用1~3种抗菌药物分别为17.8%、68.9%、13.3%;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共270例,二代头孢菌素240例;抗厌氧菌药物210例、其他160例次,共应用抗菌药物16种,4.7%患者做细菌培养;抗菌药物1次/d给药71.1%;2次/d占17.8%;3次/d占11.1%;术前和术后短程应用抗菌药物20.7%,术后应用抗菌药物79.3%,平均10.3d.结论 医院腹部外科使用抗菌药物种类选择基本合理,用药途径正确,也存在某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实施针对性对策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医院政策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影响

    作者:窦学梅;白雪;宋巍;高文旃

    目的 分析医院政策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2011年3-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使用剂量,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医院政策干预下2011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较2010年同期下降3.99~12.17DDD,临床科室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值为74.68,比2010年同期AUD78.1有所下降.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能更好地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效果与切口感染率对比分析

    作者:王晨静;徐文;赵振寰;冷萍;曹玉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医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干预前)和2010年8月-2011年3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5 d下降至0.96d,干预前后使用头孢一、二代的比例分别为5.00课和76.67%,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和疗程合理率由25.00%升至90.00%,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0%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 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漏建美

    血液透析是治疗晚期肝病以及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是,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输血,这就导致尿毒症患者抵抗力降低,同时也可能引起感染,其中常见的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HCV感染率要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

  •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儿童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细菌

    作者:钟磊;王敬民;祝建军;于秀菊;韩建秋;姚秋鸿;金娟

    目的 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3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深部呼吸道吸引物进行细菌培养及多重PCR检测,检测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肺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等9种病原菌.结果 细菌培养的总检出率为42.04%,多重PCR检出率45.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细菌培养为标准,多重PCR检测的总敏感性为77.02%,特异性为76.58%,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培养法.结论 多重PCR检测可作为下呼吸道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有用工具.

  • 一步法PCR联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曲霉菌属感染标本

    作者:潘峰;周东风;肖晶;何世斌;孟浦;李立家

    目的 联合新颖的一步法PCR检测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法,检测病理诊断曲霉菌属感染标本.方法 收集病理诊断曲霉菌属感染标本33份作为试验组;随机收集非曲霉菌属感染标本12份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标准黑曲霉菌株作为阳性对照组;建立新颖的一步法PCR检测技术,联合FISH检测法对试验组及对照组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一步法PCR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量仅0.01 g的黑曲霉菌丝;试验组中,有16份标本两种检测均为阳性,12份检测均为阴性;所有阴性对照组标本两种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一步法PCR检测曲霉菌属具有很高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其联合FISH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曲霉菌属快速检测方法.

  • 322份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在需氧、厌氧瓶的检出率比较

    作者:陈玉莲;徐涛;李磊邦;李景松;李永赞

    目的 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血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在需氧、厌氧瓶检出率.方法 血培养及鉴定采用美国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在2700份血培养中阳性322份,阳性率为11.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24.5%、革兰阳性杆菌占0.6%、革兰阴性球菌占0.3%、革兰阴性杆菌占65.8%、厌氧菌占2.0%、真菌占6.8%;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30份,占40.4%,仅厌氧血培养阳性60份,占18.6%,需氧与厌氧血培养均阳性132份,占41.0%.结论 同一患者同时进行需氧瓶及厌氧瓶培养,即能充分体现自动血培养仪快速性,又能提高血培养阳性率.

  •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

    作者:李淑莲;林志锋;张惠姗;林惠玲;童曼莉;刘桂丽;林丽蓉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及其特性.结果 1208例梅毒患者中有梅毒血清固定的411例,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率为34.02%,其中205例经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神经梅毒115例,占56.10%;神经梅毒的临床类型以麻痹性痴呆、脑膜血管梅毒和无症状神经梅毒为主,脑脊液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明胶凝集试验、白细胞以及白蛋白异常率均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应进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以排除神经梅毒的可能性.

  • 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琼;俞文萍;张艳

    目的 分析血清前白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46例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50例正常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对比,观察小儿感染前、后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PA为(101.58±12.32)mg/L,CRP为(70.63±10.28)mg/L;对照组PA为(160.33±22.41)mg/L,CRP为(4.67±0.9)mg/L;观察组PA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感染患儿治疗一周后,PA显著升高,达(157.82±21.53) mg/L,CRP大幅度降低,为(4.88±1.27)mg/L;治疗前、后PA和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检测,对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动态检测对感染程度及治疗效果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