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肿瘤专科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趋势分析

    作者:赵擎宇;潘纩;沈珏;黄一浓;吴春燕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 A )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肿瘤中心2006年1月-2012年12月临床分离的SM A分布及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47株SM A ,其中127株属于感染菌株占86.4%,20株属于定植菌株占13.6%,S M A感染菌株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50.4%、64.6%、61.4%、70.1%,定植菌株分别为55.0%、65.0%、65.0%、70.0%;标本来源以痰液多占78.2%,其次为胸、腹腔积液占8.2%;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医学科占59.2%和肿瘤内科占11.6%。结论 SM A是医院感染中重要致病菌之一,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虽然对常用抗菌药物仍有相当的敏感性,但其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对具易感因素的肿瘤患者应尽早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疑似SM A感染时应注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评分预测外科 IC 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者:廖红;张国勇;李芳秋;李伟;韩丹丹;刘倩

    目的:采用假丝酵母菌属评分(CS)以预测普通外科ICU患者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IC),弥补血培养方法的不足。方法采集2011年6月-2013年5月普通外科IC U 307例患者资料及微生物检验结果,结合临床诊疗实际,参考国外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评分标准(CS=2×脓毒症+1×外科手术+1×全肠外营养+1×假丝酵母菌属定植),以CS=3作为预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界值,并将评分结果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7例ICU患者中,CS≥3者145例占47.2%;确诊IC感染患者34例,感染率为11.1%;CS≥3的确诊感染IC患者33例,占总体确诊感染IC患者总数的97.1%。结论假丝酵母菌属评分方法早期预测IC U患者侵袭性假丝酵母菌病具有一定的价值,对临床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陈众博;马红映;邓在春;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目的:通过检测一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表达状况,分析该菌泛耐药的原因及其机制,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住院患者经A PI 20 E系统初步鉴定菌种并经基因扩增与测序进一步确认的一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和16S rRNA甲基化酶编码基因、拓普异构酶Ⅱ(DNA旋转酶)A亚单位和拓普异构酶Ⅳ C亚单位编码基因(gyrA、parC)突变分析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结果在该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分别检出 TEM、SHV、CTX-M-1群、K PC、DHA等5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aac(3)-Ⅱ、aac(6′)-Ⅰ b、ant(3″)-Ⅰ等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intⅠ1、tnpU、tnp513、IS26、IS903、ISEcp1、ISK pn6、trbC等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发现 gyrA和p arC基因存在突变,但膜孔蛋白编码基因检测呈阴性。结论借助于可移动遗传元件而获得广泛耐药基因并表达5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和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且存在 gy rA基因与 p arC基因的有义突变,是该菌株泛耐药的主要原因与机制。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玉红;邓敏;闵晓春

    目的:分析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离所得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A Pl系统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结果判定按NCCLS标准执行,数据统计按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组软件 WHONET4系统处理。结果10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产ESBLs菌株50株,检出率47.6%;标本来源以患者的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为主,检出率分别为52.1%、50.0%、33.3%,科室分布以老年病房多,检出率为48.0%;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达100.0%,对青霉素类敏感率很低为0~8.0%。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所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很重要,应加强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 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杨忠玲;胡阳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一2014年6月从医院临床各科肺部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统计分析用WHONET5.6软件。结果肺部感染检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3株,其中ICU、神经外科、呼吸内科等检出率较高,分别检出25、24、10株,检出率分别为30.12%、28.92%、12.05%;其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呋辛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0%,仅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9.09%、17.07%。结论肺部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非常严重,仅对氧氟沙星、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可作为首选药。

  • 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史利克;宋文杰;王悦;刘燕;王黎一;贾媛;王世博;董星;任丽

    目的:检测5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CLSI 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 IC )。结果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分别为30.0%、20.0%、0、45.0%、15.0%及75.0%、80.0%、75.0%、80.0%、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的M IC50分别为8、3、16、16、5 mg/L和64、256、256、64、128 mg/L ,M IC90分别为60.8、256、64、128、243.2 m g/L和243.2、256、256、128、128 m g/L。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5.0%,表现出很强的耐药性,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分析及 NDM-1基因检测

    作者:刘鹏飞;陈佑明;孙恒彪;马晓霞;张婧

    目的:探讨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进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型(NDM-1)基因检测分析,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试验菌株分离自2011年7月-2012年6月的临床标本,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Walkway 40 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5.4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聚合酶链反应(PCR)特异性扩增 NDM-1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BLAST分析。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敏感率为91.4%,但也出现3株耐药菌株,其次为阿米卡星;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及广谱青霉素的耐药率>90.0%,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40.0%;3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NDM-1检测均为阳性,且同源性为100.0%。结论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及产NDM-1阴沟肠杆菌的出现,造成耐药形势日益严峻,需要加强监测力度。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悦;张鲁涛;史利克;时东彦;刘燕;王黎一;贾媛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送检的脑脊液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鉴定试条进行病原菌鉴定,K-B纸片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脑脊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48株占51.4%,革兰阴性菌212株占44.0%,真菌22株占4.6%;M RSA和M 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82.4%和86.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M RSA和M RCNS的检出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药耐药,加强脑脊液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外酶及核酸酶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张顺;黄支密;蔡挺

    目的:调查一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 A )中蛋白酶、葡激酶、透明质酸酶、脂酶及核酸酶编码基因携带状况,分析M RS A胞外酶基因的构成。方法24株M RS A分离自浙江湖州解放军98医院,用仪器法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看家基因spa PCR法鉴定菌种后,再作甲氧西林耐药决定基因 mecA PCR检测,确认为MR-S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丝氨酸蛋白酶编码基因 ssp、splB、葡激酶编码基因 sak、透明质酸酶编码基因 hysA、脂酶编码基因 lip及核酸酶编码基因nuc。结果6种酶分子编码基因均呈阳性,阳性率100.0%;杀白细胞素编码基因 pvl、lukE、psm-mec检出率分别为62.5%、100.0%、100.0%,lukM、psmα等两种基因中无阳性发现;溶血素编码基因 hla、hld、hlg-2检出率分别为91.7%、100.0%、100.0%,hlb、hlg等两种基因中无阳性发现;24株MRSA基因检测结果可分为3种阳性检出模式,其中 ssp、splB、sak、hysA、lip、nuc、pvl、lukE、psm-mec、hla、hld、hlg-2共12种基因阳性模式有15株,占62.5%。结论24株M RSA中的每一株均有多种胞外酶和多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阳性,胞外酶与细胞毒素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宿主炎症的主要机制, M RS A同时携带多种胞外酶和多种细胞毒素编码基因为国内首次发现。

  • 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顾有为;邵宜波;张婷;魏雪芳;沈继录

    目的:了解2010年1月-2012年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认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来自医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临床以及门诊送检的阳性标本,应用MicroScanWalkAway-96鉴定临床送检标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终结果采用WHONET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1月-2012年12月3年共监测金黄色葡萄球菌876株,住院患者所占比例高,>9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3年耐药率为95.8%~97.8%;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3年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耐药率一直比较稳定,但医院感染风险一直长期存在,只有通过多部门有效合作,才能将感染风险降到低。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谢多双;明星;胡荍;罗清钦;符湘云;王惠芳;熊薇

    目的:探讨和验证早发型与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差异,为防治VAP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于湖北省医院感染监控网2007-2010年监测资料,分析湖北省13所三级甲等医院入住ICU使用呼吸机4155例患者进行队列随访,统计比较早发型和迟发型VAP病原菌和耐药率。结果共868例患者诊断为VAP,其中早发型VAP352例、迟发型VAP516例;VAP发病率为20.89%,发病密度为28.90/1000机械通气日;早发型VAP患者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14.71%、13.21%、12.31%,迟发型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占23.58%、19.65%、9.82%;两型VAP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迟发型VAP病原菌耐药率普遍高于早发型VAP,耐药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与迟发型VAP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率之间有显著差异,诊疗VAP患者时应注意区别。

  • 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监测研究

    作者:徐宁;李双玲;冯汝立;王东信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 IC U )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部位、真菌种类及耐药性、临床治疗与预后等。结果入选282例患者送检490份标本共分离出500株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51.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5.4%、真菌占3.3%;真菌感染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9.0%、手术切口20.4%、泌尿道19.0%、血流感染10.2%;排名前4位的假丝酵母菌属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菌株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年增加(χ2=18.733,P<0.001)。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0年致病真菌种类发生改变,治疗时真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

  •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突变特征研究

    作者:孙明洁;张江峰;张亚丽;李轶

    目的:了解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的相关耐药rpoB基因突变特征。方法应用PCR方法对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中包含“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385bp)进行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以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的DNA序列作为参比序列,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突变特征。结果40株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敏感临床分离株及1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均未检测到突变,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中有36株检测到突变,突变率92.3%,且突变均位于RRDR区域内;突变位点为8个,共有8个突变类型;常见的突变热点依次为531位点,该位点突变率为64.1%;526位点,其突变率为12.8%和516位点,其突变率为10.3%。结论rpoB基因是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相关基因,其中在RRDR内的531位点基因突变率高,并可通过对rpoB基因的突变检测,对耐多药结核病进行预测。

  • 一次性与复用针灸针安全效价及成本效益分析

    作者:王晓青;沈莉;白小刚;韩静;耿文怡;陈红;周宁;孙鹭

    目的:研究一次性与复用针灸针的安全性及成本效益,为一次性针灸针替代复用针灸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750支复用针灸针分为3组,每组各250支,棉球擦拭为清洁组,75%乙醇擦拭为消毒组,高压蒸汽处理为灭菌组,取250支一次性针灸针作为阴性对照组,4组分别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安全效价;根据医院2009-2012年针灸科门诊量信息估算平均月成本和年成本,分析一次性针灸针与复用针灸针的成本效益。结果安全效价一次性针灸针好于灭菌组、消毒组、清洁组,使用成本灭菌组高于一次性针灸针、消毒组、清洁组。结论一次性针灸针的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复用针灸针。

  • 两种清洁消毒方法对医疗废弃物容器清洁消毒效果分析

    作者:高玉华;邱素红;陈严伟;梁树森;王进

    目的:探讨两种清洁消毒方法对医疗废弃物容器的清洁消毒的效果分析,以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方法选择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使用的医疗废弃物容器100个,随机分为两组各50个,试验1组使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无纺布擦拭5 m in;试验2组采用含季铵盐类消毒纸巾擦拭5 m in ,对清洁消毒后的医疗废弃物容器进行目测法洁净度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细菌残留量的比较。结果试验1组清洁消毒后目测洁净度和ATP含量的合格率分别为92.0%和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2组清洁消毒后目测洁净度和A T P含量的合格率分别是100.0%和9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采用,但季铵盐类的消毒纸巾对医疗废弃物容器进行清洁消毒是医院引进的新型清洁消毒理念,是一种经济、环保、有效的清洁消毒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门诊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作者:程苏华;孙玮;李六亿

    目的:分析门诊医院感染风险相关因素,探讨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降低医院感染的目的。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门诊环境卫生清洁、手卫生、通风、诊疗流程的状况,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比较该院新门诊楼启用前后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变化,探讨门诊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门诊通过环境保洁与手卫生降低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通过通风与预检分诊降低经空气传播疾病的发生;新门诊楼启用后,环境硬件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环境卫生满意度由80.17%提高至93.22%,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11.65%提高至82.85%,预检分诊制度及就诊流程优化减少了患者聚集和流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结论在改善医院硬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管理手段提高保洁质量和手卫生依从性、优化就医流程、开展健康宣教等,均是有效控制门诊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院获得性感染经济损失评价

    作者:孙吉花;于苏国;邢敏;张霞;张洁;赵爱荣;李卫光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2011-2013年医院获得性感染(HAI)对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的影响,评价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调查3年出院、HAI、内外科系统感染与非感染、不同感染部位患者的住院日及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对比,采用SPSS17.0对HAI及非HAI患者住院日及住院费用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结果HAI患者平均住院日23.11d明显高于非HAI患者的10.01d及总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10.27d,且3年呈现相同规律,3年HAI患者延长平均住院日为13.10d;手术部位感染(SSI)平均住院日39.89d明显高于其他部位HAI感染的23.11d,是非HAI及总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的4倍;3年HAI患者的住院总费用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外科系统HAI患者的总费用明显高于内科系统。结论HAI使患者及医院的经济损失逐年增长,SSI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积极预防控制HAI势在必行。

  • 上海市9所医院骨科外来器械清洗效果监测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沈燕;崔扬文;孙伟;徐晶

    目的:了解上海市骨科外来器械灭菌前清洗效果。方法2011年12月随机选取上海市骨科手术较多的9所医院外来骨科器械和医院自行清洗器械,采用残留血、残留蛋白、ATP和细菌培养计数等4种方法进行监测。结果共监测1405件手术器械,其中1115件外来器械,290件医院自行清洗器械;残留血阳性率外来器械35.7%、医院自行清洗器械4.3%(OR=12.39);残留蛋白阳性率外来器械59.1%、医院自行清洗器械32.5%(OR=3.00);A T P对数值外来器械(3.19±0.89)、医院自行清洗器械(1.71±0.47)( P<0.001);细菌菌落数均值外来器械为165.69 CFU/cm2、医院自行清洗器械为12.36 CFU/cm2,秩和检验 P<0.001。结论外来器械灭菌前清洗不到位,残留血、残留蛋白、ATP和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均低于医院自行清洗器械。

  • 医务人员佩戴口罩依从性及正确率调查分析

    作者:刘卫平;闫志刚;邢慧敏;咸本松;苏日娜

    目的:调查呼吸道预防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掌握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佩戴口罩的改进,为医务人员佩戴口罩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于2013年4-10月采用直接观察法,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对各部门医务人员佩戴口罩进行4次调查。结果4次调查总体佩戴口罩依从性、正确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依从率从干预前为70.43%提高至干预后的87.61%;正确率从干预前的87.65%提高至干预后的96.28%;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过干预,佩戴口罩总体呈现提高趋势,应结合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佩戴口罩依从性及正确率,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

  • 品管圈在降低手卫生设施缺陷率及完善布点中的应用

    作者:徐文红;高玲;任怡;唐桂春;王亚闻;武智慧;刘喜梅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手卫生设施缺陷及不合理布点,运用品管手法降低手卫生设施缺陷率及完善布点。方法2013年3-5月运用品管手法调查手卫生设施及布点,共调查407处洗手设施硬件配置、温馨提示、洗手流程图等项目及消手液利用率、布点缺陷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策略。结果洗手设施配置及消手液布点存在缺陷:407处洗手池包括1628个调查项目中缺陷总数902项,洗手设施总缺陷率为55.41%,缺温馨提示、缺干手纸、缺洗手液、缺流程图是主要存在的问题;消手液共调查753瓶,在30 d内使用完的131瓶,仅占17.40%,布点缺陷调查显示多人间病房门前、床旁、病区门前、急救车、护士站是需改善的重点位置;整改后洗手设施缺陷率由55.41%降低至19.50%;消手液30 d内用完的比例由17.40%提高至36.48%,利用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手卫生设施缺陷率;同时消手液合理布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补充了手卫生设施的不足。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调查分析

    作者:刘卫平;苏日娜;邢慧敏;咸本松;闫志刚

    目的:调查呼吸道预防控制重点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在此基础上实施干预,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4、6、8、10月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采用直接观察法,对儿科门诊、儿科病房、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急诊、感染性疾病科等重点部门医师、护士、护理员、卫生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使用统一的调查表,数据采用Epidata3.1录入,通过SPSS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总体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均不断提升,依从率干预前为22.63%,干预后终为77.16%,正确率干预前为42.33%,干预后终为84.72%;不同部门及人员类别分析总体呈现提高趋势,6个部门及四类人员分别进行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干预,手卫生提高较显著;应结合培训、宣教、督导等多种措施,着力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 综合医院门急诊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姚希;贾建侠;赵秀莉;李六亿

    目的:通过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门急诊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管理和措施实施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对提升门急诊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能力的效果。方法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人门诊、儿科门诊和急诊实施包括修订相关制度、加强制度的督导和落实、开展全员的培训和宣传等措施,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医务人员知识水平、预防控制措施的实施、预检分诊实施率的变化,评价上述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完善了门急诊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制度流程、改进了管理模式,预检分诊实施人员的知识水平,平均得分从实施干预措施前的(5.54±1.36)分提升至(6.64±1.86)分,效果显著( t=-4.90,P<0.01);预检分诊实施率从实施干预措施前的48.10%提升至70.95%(χ2=31.50,P<0.01)。结论完善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制度、加强制度的督导和落实,开展全员的培训和宣传等措施能有效提升综合医院门急诊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能力。

  • 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时实监测预警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武迎宏;林晨曦;李冬梅;刘荣

    目的:为在地区实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早预警、早控制、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控制的机制,以提高医院感染的防治水平。方法对既往地区上报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原因和事件发生过程,开发和建立地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信息平台。结果2006-2013年北京地区实现了32起地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早期控制,共涉及183例患者,同时实现了诺如病毒医院感染疑似暴发病例的监测,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实时监测平台建立后,不断完善相关平台的建设,有效的预报地区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总结积累了地区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监测及预防的重要经验。结论地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实时监测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感染风险发现能力提高,而且有效防范地区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重要措施。

  •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刘聚源;武迎宏;李燕明;邵文博;王琢非;李娜;王蕾;刘安雷;蔡虻

    目的:通过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和全院综合性监测的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对获取医院感染疾病负担数据的适用性和差异,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医疗机构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14年4月10日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查阅病历、床旁调查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调查984例患者;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每日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收集在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全员综合性监测,共计监测29533例次。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感染现患率为3.7%,IC U、内科、外科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0.0%、4.4%和1.0%,感染部位前5位为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血液,分别占53.8%、12.8%、10.3%、5.1%和5.1%;综合性监测感染率为1.1%,ICU、外科、内科感染率分别为3.5%、1.1%和1.0%,下呼吸道、手术部位、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部位分别占39.5%、20.4%、11.8%、10.5%;根据公式,用现患率结果推导全院感染率为1.0%,略低于日常监测感染率水平。结论在没有人力、物力、信息化较落后的地区,可以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代替需要更多人力、物力的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以了解区域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为开展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佳实践提供数据支持。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

    作者:殷环;赵秀莉;李六亿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及其影响因素,使医院管理者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加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方法2013年1-12月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394对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配对秩和检验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计算医院感染给患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分析经济损失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感染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中位数)为43407元,住院日数(中位数)为26.0 d ,非医院感染患者平均医疗费用为16914元,住院日数为13.0 d ,平均每例患者由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29846元,其中直接医疗费用损失26493元,直接非医疗费用损失877元,间接经济损失2476元,延长住院时间13 d ,增加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日数随感染部位不同而异,多部位感染增加的医疗费用多,为81196元;手术部位感染延长住院日数多,为20 d。结论发生医院感染明显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及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周春莲;陈惠清;邓明卓

    目的:评价某三级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所增加的直接经济损失,提出控制策略,以降低经济损失。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对某三级医院2011-2013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的住院费用进行调查分析,按照条件1∶1配对,共成功匹配751对,医院感染病例组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各751例,根据各科室患者住院总费用构成,采取聚类分析法对各临床科室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平均住院日为25 d ,与未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组相比延长了11 d ,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院感染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38.84、32436.60元(Z=9.2142, P<0.0001);医院感染患者多支出的费用以医疗费为主,占多支出费用总额的53.48%;在不同分位数下医院感染病例组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大,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值呈逐渐扩大趋势;第1类3个科室,即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和骨科,住院总费用超过9.05万元的患者所占的构成比远高于其他科室,是控制医院感染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重点科室。结论医院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日,导致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增加,针对不同类别科室采取相应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能够降低因感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 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作者:秦文;潘梁军;雷韦;尔西丁·买买提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5月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2467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505人、654人次,发生率20.47%、人次发生率26.51%;其中护士437人次、实习生58人次和医师139人次,分别占66.82%、8.87%和21.25%,是易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头皮钢针、一次性注射器、手术缝针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分别占29.05%、21.10%、11.01%;加药、医疗废物处置和手术缝合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分别占13.00%、9.63%、9.33%;在已知暴露源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10.24%,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5.20%。结论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伤害,应强化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

  • 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作者:石月欣;张越巍;程石;周末;蔡卫新;胡爱香;陈贵鹏;李静

    目的:为了提高医疗废物的管理水平,通过多重手段的科学管理,使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概念更加清晰,终使医院医疗废物的产生数量更加合理,以达到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医疗废物分类的准确性,通过动态监测并发布各部门每月医疗废物清运数量的方式,使各部门及时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2012年7-12月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1年相比下降20.0%,2012年全年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1年相比下降5.8%,2013年全年医疗废物清运数量与2012年相比下降10.0%。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管理;要加强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疗废物的管理可以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并使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 信息化管理对医院感染上报依从性的持续改善作用分析

    作者:伦志坚;梁玉婵;朱洁梅;林穗卿;赵擎宇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对临床医师医院感染病例上报依从性的促进作用。方法通过专业化公司开发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系统,自动收集防治中心各信息系统的医院感染相关资料,在临床医师端口和医院感染管理端口进行医院感染病例预警,实现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审核信息化;同时在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制度方面进行相应的更新,将改进后2013年9月-2014年2月与改进前的2012年9月-2013年2月医院感染率、漏报率进行同期比较,两组数据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前出院患者26908例,医院感染228例,感染率0.8%,改进后出院患者20760例,医院感染125例,感染率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医院感染漏报率改进前为10.40%、改进后为3.5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化干预方便了医师上报医院感染病例,使医院感染管理科与临床医师的交流更加畅通,改善了临床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依从性,但其效能的大程度发挥需要结合相关行政制度尤其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应更新与改进和落实。

  • ICU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质量干预在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友平;侯铁英;刘艳红;凌勇;白雪皎;张玉

    目的:探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循证综合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MDROs)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3月IC U执行传统的物体表面清洁制度,医院感染管理科按常规监测,不作反馈;2013年4月-2014年3月制定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措施指导临床进行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工作,使用荧光标记、拭子培养监测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质量,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持续提高病区的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结果通过持续干预,物体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改善明显( P<0.05),由干预前的39.17%上升至72.03%,其中医疗设备物体表面、高频接触卫生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分别上升36.13%、33.81%;MDROs感染患者床单位终末消毒后MDROs阳性率从干预前的4.12%下降至1.0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s每千住院日分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IC U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医院环境清洁策略和制度,并应用到实践中,可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的发生。

  • 人类朊蛋白病研究进展

    作者:邓敏;江新姣;孙小玲

    朊蛋白病又称传染性海绵状脑病,是一类由病原体朊蛋白的感染所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是细胞内正常朊蛋白变构成致病性朊蛋白,在神经元及非神经细胞中异常聚集,进而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家族性朊蛋白病主要包括家族性 Creutzfeldt-Jakob 病、Gerstmann-Str惫ussler-Scheinker综合征、家族性致死性失眠,与人类20号染色体短臂上编码朊蛋白的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共济失调、肌阵挛,可伴有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症状,部分个体有病理性失眠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脑电图呈特征性周期性同步放电和(或)脑脊液14-3-3蛋白阳性,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朊蛋白病的诊断。然而组织病理检查仍然是该病诊断的金标准。目前朊蛋白病仍没有延缓疾病进展的有效治疗手段。

  • 医院感染暴发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侯铁英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暴发是医院感染危害性的集中体现和高体现,约2%~10%的医院感染以暴发的形式发生[1-2]。医院感染暴发一旦曝光,极具“眼球效应”,不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严重时导致患者死亡,还会对医院、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现将医院感染暴发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魏巍;田松;杨小华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94例接受全麻气管插管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4例患者按有无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分为对照组59例与感染组35例,研究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方法进行。结果94例老年患者中有35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37.2%,其中有32例痰培养阳性,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多见,共占78.1%;年龄、肺部手术、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通气时间均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75岁、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肺部手术均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是多种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目标性干预,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

  • 心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作者:沈剑英;钱小毛;陈国华;谢华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心内科患有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和心绞痛5类原发疾病的1748例年龄≥60岁老年患者并发症、侵入性医疗操作、病原学检测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218例、245例次,感染率12.5%、例次感染率14.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多,分别占53.9%和25.7%;感染率高的原发病是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分别为18.3%和13.7%;分离到病原菌共24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7株占47.8%,假丝酵母菌属101株占41.2%,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11.0%;高龄、患有糖尿病及肺部疾患,接受机械通气≥48 h、留置导尿≥48 h、住院≥21 d及使用抗菌药物≥7 d等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侵入性操作等,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作者:杨峰;谭庆;孙煦勇;周小梅;廖小平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调查日所有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9月13日调查住院患者共计1549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63例、67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1%、例次感染率为4.3%;医院感染现患率排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心胸烧伤科、骨科、神经内科、移植科、呼吸内科,现患率分别为26.2%、9.3%、8.9%、8.6%、5.3%;感染部位前5位分别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和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深部切口,分别占32.8%、14.9%、14.9%、11.9%、9.0%;共分离病原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6%、革兰阳性菌占9.1%、真菌占9.1%;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9%;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为42.3%。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客观反映了医院感染的真实情况,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科室医院感染现况,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

    作者:谢明英;申建维;刘显畅

    目的:探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中的作用,以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于IC U行深静脉置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采用黄嘧啶银和氯己定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导管拔除、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结果留置导管时间观察组为(14.5±2.6)d,对照组为(8.3±3.7)d,观察组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3,P<0.05),观察组无局部感染,对照组局部感染6例感染率18.75%,观察组局部感染、导管细菌定植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定植和感染延时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在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和细菌定植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导管留置时间>两周,抗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菌定植和导管相关性感染明显增加,通过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手段。

  •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诊治分析

    作者:刘妍丽;吴思静;杨时佳;李登举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析淋巴瘤治疗过程中结核复燃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骨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以及合并肺结核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处理。结果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通过骨活检证实,而合并存在的肺结核初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 检查误诊为淋巴瘤胸膜转移,后经CT 引导下组织活检证实,避免了临床的误诊和误治;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淋巴瘤同时,未出现结核播散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抗结核药物与化疗药物同时应用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持续加重,随访无淋巴瘤未复发。结论病理组织检查对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 ,PBL )的确诊至关重要,PBL诊治过程中需关注特殊感染的合并存在以及对原发病诊治的影响,PET-CT检查结果分析需结合临床和病理进行判断。

  • 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王露;张郑平;叶丹妮;王新兰;杨怀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10月23日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调查住院患者1276例,发现医院感染3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06%;医院感染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烧伤病房16.67%、儿科病房15.39%、神经外科病房9.26%;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外科表浅切口,分别占34.04%、12.77%、10.64%;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3.53%、17.65%、17.6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2.92%,治疗性使用抗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41.8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侵入性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王书会;王静娜;王海燕;王伟丽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入住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以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333例,发生医院感染96例、104例次,医院感染率28.83%、例次感染率31.23%;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占40.38%,其次为肺部感染占33.65%;共检出病原菌162株,常见的为革兰阳性菌89株占54.94%,其次为革兰阴性菌67株占41.36%,真菌6株占3.70%;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住院天数、有社区感染、免疫调节剂应用、住院期间进行化疗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积极治疗社区感染,适当增加免疫调节剂应用,加强对化疗患者监测以避免中性粒细胞减少,可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作者:杨莎;李春辉;徐放明

    目的:系统评价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相关病原菌科学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分别检索CNKI、Wanfang、CBM、Pubmed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对纳入文献的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总共9篇文献纳入本研究,累计研究对象1257例,其中病例组604例,为CRAB医院感染的患者;对照组653例,为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患者;在分析的19个危险因素中有10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入住ICU(OR=3.4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MD=3.16)、气管插管/切开(OR=3.62)、机械通气(OR=4.54)、深静脉置管(OR=1.54)、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周(OR=2.34)、联用抗菌药物(OR=3.92)、使用碳青霉烯类(OR=4.6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1.53)。结论 CRAB医院感染发生有其特点,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

  • 上海市某医院感染死亡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朱帅;张群;徐莉春;陆燕;殷瑾

    目的:了解上海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死亡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成本效益,加强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的动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使医院感染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师工作站获取该医院2012-2013年医院感染死亡病例相关数据,运用Excel2013以及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两年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共1506例,医院感染死亡63例,病死率为4.2%;医院感染患者年龄(65.4±16.6)岁,>60岁的老年患者死亡比例高;住院天数为(2~2164)d ,中值为28 d;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为54.0%;科室分布中以急救科多,占20.6%;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占62.1%;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中住院总费用中位值为168174.4元。结论上海市某医院医院感染病死率处于较高水平,医院感染死亡患者住院天数的延长,增加总体医疗费用;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严重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临床路径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小芬;翁丹;苏琳珠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降低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其护理方式有所了解,并签订同意书;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症状恢复及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健康教育结果。结果感染症状恢复率观察组患者为98.15%,对照组患者为90.74%;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观察组患者为(35.18±8.14)d、对照组患者为(68.23±7.91)d;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为(16.35±5.37)d、对照组患者为(24.19±6.34)d;健康教育得分观察组患者为(87.34±13.14)分、对照组患者为(76.19±12.78)分,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依据临床路径可以有效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帮助其恢复健康、缩短了治疗与住院时间、减轻了痛苦、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符爱玉;李云婷;吴钰涵;洪海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498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4986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46例,发生率为6.94%;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监测32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37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3株占51.06%,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10.58%、25.13%、5.03%,革兰阳性球菌115株占30.42%,主要为肠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14.02%、7.14%,真菌70株占18.52%,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0.32%、5.29%;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女性、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尿管的留置时间≥10 d。结论患者医院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控制及对病原菌的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可有效降低医院尿路感染的发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分析

    作者:宋方芳;应利君;钟可芳;王颖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2年6月60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痰培养结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痰培养阳性40例,阳性率66.7%,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37.5%、17.5%、12.5%,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为0~60.0%、0~28.0%、20.0%~100.0%。结论 COPD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呼吸机管路及呼吸道的护理管理,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疗效。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汪晓波;潘景业;尤荣开;周逸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为预防VAP发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76例V A P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与同期76例未发生V A P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引起VAP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误吸、应用糖皮质激素、应用抗酸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分布率观察组分别为26.32%、35.53%、39.47%;对照组分别为7.89%、10.53%、13.16%、11.84%,两组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平均年龄(62.24±18.23)岁、白蛋白水平(30.23±2.14)g/L、呼吸机应用时间(14.34±4.24)d ,对照组分别为(52.32±17.34)岁、(34.21±4.23)g/L、(6.89±2.31)d ,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与患者高龄、白蛋白水平低、误吸、呼吸机使用时间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酸剂、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关系密切,应了解VAP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后临床研究

    作者:王冬旭;周武威;傅炯

    目的: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作用,以降低复发率。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10例,所有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用尿素14 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所有标本的组织学类型、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大小、患者生存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胃癌组织分型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患者生存时间、淋巴结转移中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手术性质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不会独立对胃癌预后产生影响,感染阳性的患者临床预后可能较好。

  •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研究

    作者:曾翠;陈玉华;贾会学;李六亿;吴安华

    目的:了解医院IC U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导管血流感染日感染发病率,为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2013年由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颁布的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为诊断标准,对41所医院的55个重症监护病房于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完善各监测对象的基本资料、置管与感染信息,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患者42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共51159 d ,发生感染133例,日感染率为2.60‰,日感染率低的是心内与儿科IC U ,均无感染病例;日感染率低的地区是贵州省0.69‰,高的为综合IC U与广东省,分别为2.81‰与14.22‰;中心静脉导管平均使用率为44.12%;使用率低的科室与地区为儿科IC U及山东省,分别为5.91%及26.77%,高的为外科IC U及贵州省,分别为63.21%及90.75%。结论中心导管血流感染平均日感染率较国内外数据均稍高,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操作培训,另外也要重视置管后的维护,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患者置管护理的安全。

  • 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亚胜;程敏捷;虞旗旗

    目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9年1月-2013年8月16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并行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后6周发生尿路感染为尿路感染组,术后6周未发生尿路感染为非尿路感染组,探讨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结果168例患者中有17例术后6周内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10.1%;尿液检出病原菌19株,大肠埃希菌13株占68.5%;变形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各2株,分别占1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尿路感染史(OR值3.6,95% CI1.6~12.3,P=0.012)、留置导尿管≥10d(OR值4.3,95% CI1.6~12.5, P=0.006)是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留置导尿管时间较久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

  • 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温晓星;李华茵;周晴;周春妹;高晓东;胡必杰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的基本情况及预后的危险因素,从而指导临床更好地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104例医院获得性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分析住院患者病死率及死亡相关因素。结果革兰阳性球菌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4.26%,死亡25例,病死率24.0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7.01%;其次为红霉素和苯唑西林,分别为88.24%和85.00%;除青霉素外,死亡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均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00.00%,明显高于生存组(P=0.04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植入医疗器械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感染期间高体温、抗菌药物治疗前总蛋白、多药耐药菌感染和病死率明显相关。结论植入医疗器械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感染期间高体温、多药耐药菌感染是感染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三级综合教学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徐秀莉;聂渝莉;吴小燕;曾邦伟;陈菁;战榕;陈建森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为确定科室医院感染的基线水平、制定医院感染控制目标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010-2013年调查日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学送检率,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860例住院患者,实际调查8680例,实查率98.80%,发生医院感染678例、74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7.81%、例次感染率8.57%;发现社区感染1308例、1370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15.07%、例次感染率15.78%;医院感染病例共分离病原菌376株,其中细菌305株占81.12%,真菌65株占17.29%,其他病原菌6株占1.59%;4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从37.55%下降至24.90%( P<0.05),预防用药比例显著下降( P<0.01)。结论4年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患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革兰阴性菌仍是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必须采取综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一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研究

    作者:王娟;敖薪;姚亚春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导管感染对患者的伤害。方法对2008-2012年在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文献涉及的内容,将其分为置管时间组、置管部位组和病原菌分布组,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63篇,累计报告置管患者14858例,其中感染2525例;涉及7个感染相关因素,分别为留管时间76.19%、置管部位50.79%、患者因素46.03%、无菌操作39.68%、日常护理25.40%、导管因素17.46%、输液原因14.29%;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6.99%,导管留置时间≤1周感染率为5.46%,>2周感染率为29.94%;引起感染的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41.24%、革兰阴性杆菌占35.28%、真菌占23.48%。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留置时间与置管部位的选择仍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因素,革兰阳性球菌是导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 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在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吴晓琴;李兰云;郭晶;何金;李琳;徐莉;杜永川

    目的:探讨2%葡萄糖酸氯己定(CHG)醇皮肤消毒液对预防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消毒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4例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使用2% CHG醇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30例使用5%聚维酮碘进行皮肤消毒,分别于各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及置管后48 h对置管周围部位的皮肤采样,进行细菌监测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 PICC置管前和置管后较对照组48h皮肤菌落数低、干燥时间短(P<0.05),观察组总置管日2356 d ,无CRBSI发生;对照组总置管日1970 d ,CRBSI 4例,2% CHG醇消毒液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P<0.05)。结论2% CHG醇皮肤消毒液可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可减少皮肤表面的暂居菌,抑制其生长从而降低CRBSI风险。

  • 厦门市医院感染现患率现况分析

    作者:黄辉萍;张世阳;邱丽心;叶丽娟;秦维霞;连羡玉

    目的:了解厦门市二级、三级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15日-10月31日采用床旁调查和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市21所二级及以上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共调查21所医院住院患者10643例,发现医院感染患者358例,现患率为3.36%,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49.87%;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率高,达38.89%;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45株占17.51%,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1.67%;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0.48%。结论为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应继续加大对重点科室的监管力度,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病原菌送检率。

  • 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分析

    作者:戴建义;苏菲菲;黄墨荷;杨守峰;邓峰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制定预防对策,为预防肺结核医院感染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316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出现医院感染的病例数,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16例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9.4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16例,占53.33%,其次为泌尿道和胃肠道,分别占20.00%和13.33%;年龄≥60岁患者感染率为14.96%、<60岁的为5.82%,住院时间≥15 d的患者感染率为12.88%、<15 d的感染率为7.07%,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率为14.06%,未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的为6.38%,有并发症的患者感染率为12.70%,无并发症患者感染率为7.37%,实施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感染率为20.27%、未实施为6.20%;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应用多种抗菌药物等为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应用多种、伴有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等为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降低其医院感染率。

  • 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车立群;李兴媚;李敏;赵文杰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发生原因,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方法对2010年5月-2013年5月医院内分泌科与骨科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并对检出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糖尿病足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有51例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占31.8%,分离出75株多药耐药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肠杆菌科高居前3位,分别占40.0%、25.4%及24.0%;通过多因素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的抗菌药物暴露史、暴露时间、因同一处部位感染住院>2次/年、合并骨髓炎以及神经缺血性伤口等是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医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 降钙素原及 N末端前体脑钠肽对脓毒血症预后判断的研究

    作者:刘大钺;林澜溪;杨永洁;黄美清;朱易凡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发病早期血清PCT和NT-proBNP水平,并建立ROC曲线比较两种标志物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生存组PCT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1.62±1.12) ng/ml和(2626.30±784.55)pg/ml ,死亡组PCT 和 NT-proBNP水平分别为(8.72±9.39)ng/ml和(4226.31±1841.49)pg/ml ,两组血清PCT和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 和 NT-proBN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820,PCT的佳界值为2.33 ng/ml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5.4%,NT-proBNP的佳界值为3456.945 pg/ml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9%和94.7%,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优于PCT。结论 PCT和NT-proBN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种标志物敏感性相当,但NT-proBNP特异性更高。

  • 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变化的意义与炎性指标间的关系

    作者:杨长春;杨贵荣;赵海滨;王丹;李凯;高敏;郭静;孙振学

    目的:探讨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的变化及与炎性指标间的关系,以期发现新的炎性指标,并为该疾病的诊治与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住院确诊的93例肺炎患者为肺炎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应用丁酰硫代胆碱法分别测定肺炎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分析血清胆碱酯酶与肺炎常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留取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鉴定。结果93例肺炎患者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45.31%;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呈显著负相关( r值分别为-0.693,-0.451,-0.534,P<0.05)。结论肺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参与炎症反应有关,在临床实践中血清胆碱酯酶可作为病情监测和治疗的生物标志物。

  • 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飞;张秀月;万书;齐月;施红

    目的:对骨科手术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手术部位感染率,分析感染有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控制措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方法前瞻性调查2013年5月-2014年2月骨科全部手术患者530例,包括临床资料、生活方式、入院及手术相关信息,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例手术患者中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0.57%;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部位感染与骨折入院、伴有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外周血白细胞(WBC)值、手术持续时间、术者职称、引流管留置天数、术中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天数有关(P<0.05),而与BMI指数、术前发热、手术类型、ASA麻醉分级等因素无关;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住院天数≥30 d、伴有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及COPD、术前外周血WBC高等7个因素是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可明确手术部位感染率和危险因素,为骨科预防控制感染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 循证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

    作者:牟宗玲;王超;李静

    目的:采用循证干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性分析,以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1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与治疗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循证干预措施的治疗方式。结果通过循证支持得出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呼吸系统功能衰退、易误吸和缺乏有效的咳嗽;观察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的临床观察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循证干预措施可以明显的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

  • 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章锋;李毅宁;张建育;陈俊毅;徐桂彬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 )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预防工作。方法临床选取2010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M-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20例(休克组)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选取同期M-PCNL后未发生感染性休克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尿路感染及培养、术前是否存在基础疾病等各项因素与感染性休克发生的联系。结果休克组患者女性占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有糖尿病史患者占5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0%,术前尿细菌培养阳性占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3d者占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以上均为M-PCNL后感染性休克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对患者及时进行血糖控制,预防性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预防M-PCNL后感染性休克有着较高的临床意义。

  • 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作者:方建华;孔凡雷;王炜;徐陈柯;陈创华;王旭亮;许亮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生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从而减少前列腺穿刺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超声介入科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1568例临床资料,分析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发生感染98例,感染率6.25%,出现肉眼血尿294例、尿潴留6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血尿合并血精19例、发热12例、会阴部肿胀伴出血9例,发生率分别为18.75%、4.15%、1.66%、1.21%、0.77%、0.57%;发生并发症患者的穿刺次数多于无并发症患者,穿刺针外径大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部前列腺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穿刺后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与穿刺次数及穿刺针粗细有很大的关系,合理的穿刺次数和穿刺针外径是降低这些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

    目的:调查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手术后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4年1-6月7890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及不同专科、不同手术类型和手术切口、不同ASA评分等级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可能与手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后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5.57%,其次为血流感染占15.49%;心脏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9.23%、6.93%、6.17%、4.72%,居于各专科手术的前4位( P<0.05);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率为6.54%,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的2.07%(P<0.05),且手术切口污染程度越高,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随术前ASA评分等级的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并将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作为重点部位,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建浓;干铁儿;周亚芬;赵岚;夏优秀

    目的:了解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引起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调查方法,监测2013年4-12月全省26所医院收治的1156例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持续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出血量、ASA评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持续时间等因素对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8例,感染率为5.02%,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37.93%,其次手术部位感染占10.34%;年龄>80岁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80岁患者的2.25倍( P=0.08),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是无基础疾病的2.07倍( P=0.031),手术持续时间>3 h可使术后医院感染的风险增加4.42倍( P<0.00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年龄大、有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长、术中手术出血量大、手术持续时间长可明显增加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佳强;林非欧;赵一荣

    目的:比较加强管理和规范诊疗前后的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可能影响口腔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相关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7-12月纳入口腔科医疗器械、诊室物体表面、医师手部清洁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7-12月加强管理和规范诊疗后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合格率,纳入口腔科患者100例,分析乙型肝炎感染情况。结果在加强管理和规范诊疗后的诊疗器械、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不合格数观察组分别为0、2、0,对照组分别为12、16、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有28例,占28.00%;空气、器械细菌数、易感人员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规范管理、制定各项预防措施是控制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必由之路。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莉莉;唐小万;江文华;王友群;李建华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 )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3月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感染病原菌种类以及化疗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有21例化疗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25%;其中感染部位主要是消化系统占42.85%,其次呼吸道、泌尿系统,分别占23.81%、19.05%;共分离出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株占21.73%,革兰阴性菌16株占69.57%,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3.03%,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26.09%;多因素分析显示,BMI高(β=3.085,OR=21.854)、Dukes分期高(β=3.189,OR=24.247)、合并有糖尿病(β=2.671,OR=25.221)是MM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容易导致各种病原菌感染,临床上需要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对于合并有糖尿病、临床症状严重以及肥胖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手段。

  • 一期翻修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影响

    作者:辛伟光;钟永翔;李家德

    目的:探讨一期翻修对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效果,以减少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1年71例膝关节置换术感染后行一期翻修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9例行单侧髁膝关节置换;B组:4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C组:22例行铰链式膝关节置换;所有患者均采用局部和全身抗菌药物治疗,术后随访两年,分析患者膝关节的KSS评分和OKS评分。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无再感染,C组患者4例出现再次感染,感染率为18.2%;术后6个月,3组KSS评分、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的功能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功能评分高、Oxford评分低(P<0.05);术后两年3组功能评分、KSS评分和Oxfor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翻修手术能有效控制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

  • 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在急性重症胆管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令花;周秀花;李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管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重症胆管炎100例,将其按治疗策略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行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白细胞、总胆红素变化。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试验组为(161.4±53.7)ml、对照组为(191.2±62.2)ml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为34.0%、对照组为66.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试验组为(18.4±4.16)d、对照组为(12.9±4.57)d ,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周白细胞、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为(7.16±3.53)×109/L、(47.75±12.53)mmol/L ,对照组分别为(8.35±3.96)×109/L、(57.38±13.45)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重症胆道感染患者减少了住院时间,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白细胞、总胆红素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

  • 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疗效观察

    作者:刘凌;庞缨;冯莹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重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减少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6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 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在化疗开始时使用rhGM-CSF生理盐水进行漱口;B组在化疗开始时使用生理盐水,出现口腔黏膜炎时使用rhGM-CSF生理盐水进行漱口;C组单纯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对比各组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严重程度、白细胞计数低值及恢复至正常的关系。结果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A组为20.0%、B组为50.0%、C组为80.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炎症程度:A组Ⅰ级占15.0%、Ⅱ级占5.0%,无Ⅲ、Ⅳ级病例出现;B组无Ⅰ级和Ⅳ级病例出现,Ⅱ级占30.0%、Ⅲ级占20.0%;C组无Ⅰ级病例出现,Ⅱ级占5.0%、Ⅲ级占50.0%、Ⅳ级占25.0%,3组各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白细胞低值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与白细胞数值高低呈负相关( r=-0.482,P<0.05)。结论局部应用rhGM-CSF能有效的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进行预防和治疗,且预防性用药的效果比治疗性用药更具疗效。

  • 甲硝唑联合红外线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陈志芳;罗晓平;孙晓琴

    目的:探讨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预防会阴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式的产妇220例作为研究的样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聚维酮碘消毒,观察组采用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两组进行不同处理后,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48 h和96 h切口疼痛程度和愈合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切口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69.09%和30.00%,对照组轻度和中度疼痛分别占46.36%和45.46%;观察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5.45%,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14.5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硝唑冲洗联合红外线照射预防会阴切口感染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聚维酮碘消毒,可以减轻产妇疼痛,促进切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兆莉;谢建宁;戴怡蘅;黄朝梅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化及高危因素,为诊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7月收治新生儿9432例,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高危因素及预后,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432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51例,发生率0.5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9.5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占45.45%,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占25.00%,以光滑假丝酵母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存在较严重耐药性,革兰阴性菌存在多药耐药菌现象,肺炎克雷伯菌多药耐药更为突出,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酮康唑敏感率100.00%;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脂肪乳使用及长疗程广谱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等是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与其他感染或新生儿期常见现象较难区别。结论加强感染指标监测,尽早诊断和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感染,可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

  • 产妇医院感染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朱丽红;李丽;罗志弘

    目的:探讨医院产妇感染的临床特征,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4月住院的807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妇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分娩方式与感染发生关系以及产妇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另选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医院3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采取预防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法,对比两组产妇感染发生率。结果807例产妇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4.58%;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15例占40.54%,其次为呼吸道感染8例占21.62%;分娩方式以行阴道产钳及胎头吸引术发生感染率高,与剖宫产、阴道自然分娩产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7例感染产妇中新生儿感染11例,感染率为29.73%;770例非感染产妇新生儿感染为27例为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72,P<0.01);产妇经过预防干预后,观察组盆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产科病房的住院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和阴道检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强化妊娠期和围产期护理是预防产妇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作者:周葱聪;陈晓春;潘璇璇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医院感染的原因,观察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N IC U新生儿47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39例;试验组新生儿接受护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普通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儿童的各项状况及感染原因。结果 N IC U 478例新生儿中共有3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7.95%;其中试验组新生儿有12例感染,感染率为5.02%,对照组新生儿有26例感染,感染率10.88%,试验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酿脓链球菌等,分别占25.49%、17.65%、16.67%;发生医院感染原因主要为新生儿自身因素、医护人员操作、环境影响以及药物使用不当。结论 N IC U医院感染原因较多,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

  • 产妇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研究

    作者:李洪瑞;车莹;张锋

    目的:探讨产妇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8月产科73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734例产妇发生医院感染79例、92例次,感染率10.76%、例次感染率12.53%;以下呼吸道与泌尿生殖感染为主,分别占45.65%、28.26%;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年龄大、住院时间长、使用多种抗菌药物、侵入性诊疗操作等是产科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妇多数免疫力低下、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及医院的感染监控以及管理力度,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妇的感染。

  • 某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任军红;贾会学;姚希;殷环;李六亿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MDROs)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调查某医院2011-2013年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MDROs-HOI)患者临床资料,采取加强手卫生、接触隔离等预防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每月及每年对全院各科MDROs-HOI病例进行分析并临床反馈,对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改进。结果调查期间全院共收治188245例患者,总住院日1702830 d ,共发生705例 MDROs-HOI;2011-2013年全院MDROs-HOI千日感染率由0.48‰降至0.31‰,连续两年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5,P<0.05);各临床科室中ICU及内科MDROs-HOI控制成效显著;ICU MDROs-HOI千日感染率2013年2.11‰比2011年的4.82‰显著下降(χ2=23.17,P<0.05);内科2013年0.31‰较2012年的0.49‰显著下降(χ2=8.06, P<0.05);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及皮科 MDROs-HOI千日感染率均有下降。结论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可显著控制全院MDROs-HOI ,特别是ICU及内科MDROs-HOI控制成效显著,为降低MDROs-HOI、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效果评价

    作者:王楠;黄辉萍;黄淑清;林硕超

    目的:评价甲状腺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3月(干预前)与2011年7-12月(干预后)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干预前的63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25%、术后为100.00%,干预后的76例患者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8.95%、术后为88.16%;干预前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前3位依次为头孢第三、一、二代,干预后依次为头孢第一、二、三代;干预前患者术后均应用抗菌药物,且给药时间≤48 h仅占9.52%,干预后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给药时间≤48 h占58.21%。结论干预后甲状腺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物选择、剂量、给药时机等有明显改善,术后给药时间改善显著,但与评价标准相比,用药合理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 ICU多药耐药菌定植调查与耐药基因分析研究

    作者:李智伟;韩艳;莫红梅

    目的: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 U )多药耐药菌定植及其耐药基因分布,为实时监控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2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各IC U住院患者直肠拭子标本共45份,对送检直肠拭子使用ChromID ESBLs显色培养基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筛选,对多药耐药菌进行改良 Hodge试验和检测 blaN DM、blaK PC、blaIM P、blaV IM耐药基因。结果45份直肠拭子有28份筛检出多药耐药菌,阳性率为62.22%,其中有21份标本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占46.67%,有7份样本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占15.56%,有3份标本同时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31株菌有2株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同时从这2株菌中扩增出 K PC-2基因。结论医院IC U多药耐药菌定植率较高,并且存在 K PC-2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待加强。

  • 急诊科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的趋势分析

    作者:刘聚源;蔡虻;王旭涛;董凡;张献文;邵文博;胡云建;刘安雷;张新超

    目的:通过采取手卫生促进活动,长期、持续地对急诊科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进行干预,并通过日常监测了解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流行趋势以验证干预效果。方法2012年1-3月医院开展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目标性监测;采取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干预研究;应用 IBM SPSS 21.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1月-2014年3月急诊科住院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297例,检出多的前3位多药耐药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XDRAB)和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率由42.5%下降至19.8%(P<0.05);急诊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20.2%上升至49.3%( P<0.05)。结论通过在采取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与定植率,从而阻断多药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研究

    作者:程昌会;郭德芳;曹哲伟;席祖莲;李艳;方跃华

    目的:探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方法,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制定干预方案,对甲状腺瘤、乳腺纤维瘤、腹外疝等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的133例为干预组,将干预前一年同期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验干预效果。结果干预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正确率由1.85%上升至96.24%;时机正确率由81.48%上升至95.49%;剂量正确率由0上升至98.00%;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由每例平均6.42 d下降至2.59 d;平均住院费用由3760.02元/例降至3208.07元/例;抗菌药物费用由264.54元/例减少至27.11元/例;术后住院时间由8.13 d/例减少至6.82 d/例;切口甲级愈合率由97.22%上升至99.25%;两组病例均未出现医院感染。结论对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实施干预,能有效规范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成效显著。

  • 多药耐药菌感染临床分布风险评估与干预对策

    作者:刘玉岭;史广鸿;田真;张会平;丁真;宋红岩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菌种类与临床分布特点,进行风险评估,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细菌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 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多药耐药菌467株,其中鲍氏不动杆菌134株,占28.69%,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27株、肺炎克雷伯菌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铜绿假单胞菌37株,分别占27.20%、10.92%、9.42%、7.92%;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299株、分泌物69株、尿液62株,分别占64.03%、14.78%、13.28%;痰液中多药耐药菌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泌物和尿液中多药耐药菌以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科室前3位依次为IC U、神经内科和普通外科。结论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风险评估确定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易感人群的干预,减少多药耐药菌感染和传播。

  • 2007-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罗彪峰

    目的:了解2007-2011年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细菌耐药风险,为门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监测结果。结果2007-2011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34.78%、31.67%、33.03%、33.98%、36.53%,其中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率分别为7.69%、7.31%、5.90%、5.91%、5.11%;静脉用药率分别为29.90%、29.40%、32.48%、30.22%、31.35%;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用药剂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等。结论医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仍普遍存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 应用抗菌药物预防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方欣;黄昌拼;解旭品;林乃弓;杨斌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介入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患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发热+中性粒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300 m g/L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靶器官与介入穿刺部位感染,对照组有2例患者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4.67%;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2.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菌药物应用预防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的相关性,故介入治疗后无需应用抗菌药物。

  •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干预的研究

    作者:彭芸;巫美红;吴建青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对比情况,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外科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率、使用的合理性及住院费用等;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以上3种Ⅰ类切口手术患者200例作为干预组,治疗中采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手术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05例使用率为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8.00%;抗菌药合理使用率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表现在适应证用药、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等的合理性明显提高;干预组住院费用有明显下降。结论由于对抗菌药使物用的管理欠规范,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通过将抗菌药物干预措施应用于Ⅰ类切口患者,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降低住院费用。

  • 多药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研究

    作者:周杰;周俊卿;封继宏;杨又力

    目的:目标性监测分析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菌株,实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6月与7-12月共361例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的菌株分布、标本类型、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率及干预措施执行力。结果2013年1-6月与7-12月多药耐药菌分别为191株与1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8株占82.72%与151株占88.82%;标本类型主要以痰液和尿液为主,分别占68.58%和73.53%;医院千日感染率分别为1.02‰和0.84‰。结论多药耐药菌的发生与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针对重点科室高危人群中的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严格执行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多药耐药菌的传播。

  • 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龙坤;陈渊成;时小媛;沈茜;秦阳华

    目的:评估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文件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 WinNonlin 5.2和M atlab软件进行头孢吡肟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建模和计算不同给药方案T>M IC%结果,进一步结合临床分离肠杆菌科致病菌体外药敏数据评估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的临床意义。结果药物代谢动力学曲线显示,不同给药方案有不同的高血药浓度和T>MIC%;增加单次给药剂量可显著提高高血药浓度,单次给药1g和2g, Cmax分别为75μg/ml和150μg/ml ,1 g/12 h方案64.68%时间血药浓度>8μg/ml、2 g/12 h方案81.65%时间血药浓度>8μg/m l;而缩短给药间隔则可以显著提升 T > M IC%,1 g/6 h 方案可以维持血药浓度一直>8μg/ml。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药敏折点引入剂量依赖性敏感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合理使用头孢吡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