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两种手消毒液杀菌效果观察

    作者:李啸波;李骥波

    手术室人员手污染与切口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手术室人员手消毒彻底是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直接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消毒液是手消毒彻底的关键.我院手术室手消毒液有丹尼尔手消毒液和洁肤消毒液.2009年6月-2010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分别于手术室人员手消毒后进行手指细菌培养,报道如下.

  • 剖宫产器械清洗效果及改进措施

    作者:庄水华;刘承军;郑培英

    我院成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1年余,在清洗器械的过程中发现剖宫产器械污染严重,经清洗机清洗后检查包装时肉眼可见大量已干涸的污渍.其原因及改进措施报道如下.1 器械干涸原因1.1预处理不及时或未预处理,剖宫产手术急诊多,尤其是夜间多见.在未保湿的情况下,导致剖宫产器械上的大量血迹、胎脂、胎膜、胎粪等干结,清洗剂难以渗入,形成结痂.

  • 小型快速高压灭菌器在手术室的使用与管理

    作者:张瑞芳;杜凤芹;李小雷;王占国;张微

    小型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适用于对器械的快速灭菌,特点是灭菌速度快,全程只需6~15min,使用方便,对锐利器械损害小,主要用于贵重、眼科以及内镜等应急物品的灭菌,因此,我院手术室配备了4台小型快速高压灭菌器,为了保证灭菌效果,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小型快速高压灭菌器,我们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

  • 从脑脊液与血液同时培养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

    作者:方宁

    我科于2007年4月从1例颅内感染患儿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同时分离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11岁,因高热头疼、呕吐,于2007年4月28日入院,并报病危.该患儿有车祸外伤史,2005年有过发热抽搐史.入院后查体:体温40℃,脉搏102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100/75mm Hg,体重29kg,神志清、嗜睡、咽红、结膜稍充血、颈项强直,呼吸较促、尚规侧,心肺腹未见异常.

  • 聚维酮碘溶液作为早产儿培养箱湿化液的临床调查

    作者:刘淑艳;赵芳菲;辛德梅;刘春梅

    早产儿培养箱,因其温度、湿度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容易被污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发生感染.早产儿培养箱湿化液若被污染,将直接影响早产儿的健康.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本试验改革传统的做法,应用不同浓度聚维酮碘溶液为早产儿培养箱湿化液,对其进行调查分析.

  • 两种不同灭菌方法对消毒腔镜效果监测分析

    作者:杨翠英;张敬伟

    腔镜手术器械为精密不耐高温、高压的贵重器械,选择一种对手术器械损伤小、消毒效果好的方法,一直是广大医护人员探讨的问题.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09年6-9月,腔镜手术45台,器械灭菌用戊二醛熏箱消毒法.2009年9-12月,腔镜手术45台,器械灭菌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法.

  • 门诊妇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邹芳铭;汪友兰;张丽萍

    门诊妇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是否合格,医疗用物和废物是否处理得当,成为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发现与解决门诊妇科医院感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 门诊妇科 医院感染
  • 加强供应室包装间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侯秋华;谭家琼;林琼;曾庆菊

    包装间作为消毒供应中心的清洁区,物流的中间环节,应加强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尤为重要.我科从人员、环境、器械物品3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措施如下.1 加强人员管理1.1 严格着装进入包装间工作人员必须穿清洁区衣裤和工作鞋,戴圆帽,打包时须戴口罩,禁止不相关人员进出,外来人员确需进人时须套上鞋套.

  • 山区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调查

    作者:陈刚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5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SAU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检测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依据CLSI2008-2009年规则判断结果.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到38.2%;SAU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糖肽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结论 医院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控制医院感染.

  • 下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段六生;雷鸿斌;黄娥;易光明;范文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的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SAU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37株SAU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137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1株,占44.5%,MRSA对青霉素G和苯唑西林100.0%耐药;对氯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0.2%,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且存在多药耐药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76株,占总株数的55.5%,MRS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耐药率.结论 医院SAU的耐药情况已非常严重,建议医院领导加强监控力度,预防SA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 生殖支原体与复发性泌尿道及生殖道感染的调查

    作者:路麒;赵玉敏;杨安波;宋亚丽;孟宪敏

    目的 探讨生殖支原体属(Mg)与复发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是否有关.方法 采用PCR技术对3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组的分泌物标本进行Mg检测,并对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初诊与复诊患者的Mg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32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Mg阳性51例占15.8%,其中162例初诊患者Mg阳性16例占9.9%,160例复诊患者Mg阳性35例占21.8%;101例健康对照组Mg阳性2例(2.0%),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初诊与复诊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殖支原体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出现、持续存在和复发密切相关.

  • 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性调查

    作者:张勇;王海

    目的 调查医院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1897例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Uu检测阳性率60.0%,Uu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低,环丙沙星7.1%,氧氟沙星26.0%;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敏感率高,分别为100.0%、100.0%、98.0%、92.7%;对其余3种抗菌药物敏感率在66.2%~76.3%.结论 Uu对常用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海波;孔德勇;陈文莉

    目的 探讨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显色培养基和API真菌鉴定条鉴定真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结果 102株假丝酵母菌属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科、外科及肿瘤病区,分别占50.0%、23.5%、15.7%及10.8%;102株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9.8%、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9.6%;假丝酵母菌属对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的是氟康唑,伊曲康唑次之,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耐药率较低,白色假丝酵母菌对4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50.8%、36.1%、8.2%和1.6%.结论 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监测、预防与控制.

  • 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液中肠球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丁洁卫

    目的 了解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液中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9例泌尿系感染患者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54例中检出细菌493株,阳性率为22.49%,其中肠球菌属151株,分离率为30.63%,大肠埃希菌137株,分离率为27.79%;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及呋喃妥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明显低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结论 肠球菌属在尿液中细菌检出率较高,对常见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356株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翠萍;马筱玲;周馨;鲁怀伟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从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出革兰阳性球菌,对其进行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革兰阳性球菌235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占34.0%;标本来源以痰、血、分泌物标本多见;分离出47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中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菌株,MRSA对氯霉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1%和0.6%;对利福平的耐药率逐年增加,从11.5%增加至73.6%;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7.7%和5.2%,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耐药现象严重,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 浙南山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黄声旗;张青锋

    目的 了解浙南山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CLSI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确证试验确认,检测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07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27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上海新和实验室管理软件分析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 2008、2009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51.6%,21.5%和47.0%、17.9%,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 浙南山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与高发地区相近,但是在浙江建立多药耐药菌监测制度后,产ESBLs的菌发生率出现下降.

  •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龙盛双;邱隆敏;杨泽敏;秦桂英;谢容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医院2009年ICU住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39份痰标本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方法培养,细菌鉴定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按照美国2009年CLSI判断标准进行.结果 培养出细菌60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3.3%,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耐药率高.结论 ICU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细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呈多药耐药,应定期对ICU医院感染菌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监测,以指导临床早期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减少新耐药菌产生.

  • 2008-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岩;陈洁;王晶;韩丽霞;肖晓光

    目的 分析2008-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采用Microscan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药敏试验采用K-B法,应用WHONET 5软件统计数据.结果 2008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5.33%,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10.41%(P<0.05);痰标本为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标本来源,ICU为主要病区;2008年除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0%之外,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均>25.00%,并呈现多药耐药;2009年所有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大幅上升,显著高于2008年(P<0.05),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52.81%,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40.55%,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8.53%,其余测试药物耐药率均>50.00%,呈现严重的多药耐药;2008年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A)的比例为2.94%,2009年PDR-ABA的比例骤然上升至30.16%(P<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耐药形势异常严峻,需引起医院各部门的高度关注.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曾宗跃;孙各琴;张秀明;王结珍;吴秀娟;卢兰芬;冯雪琴;徐全中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N)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稀释法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KPN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420株KPN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普外一科、中医康复科和内分泌科等科室;主要来源于痰液,占49.5%;KPN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8.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加替沙星、庆大霉素等的耐药率为70.O%~89.O%,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头抱曲松、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呋辛、四环素、哌拉西林、头孢噻吩、甲氧苄啶、呋喃妥因等的敏感率为30.0%~69.0%;对氨苄西林的敏感率仅为4.8%;2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中,8种药物敏感率略微上升,13种药物敏感率略微下降,3种药物敏感率下降较多.结论 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控制较好,临床应继续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宝涵;杨晓亚;刘芳;王新刚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后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脑卒中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的感染性痰标本中分离出PAE共92株,具有多药耐药性,耐药率>90.0%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呋喃妥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节啶共9种,<30.0%的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分别为19.5%、20.6%、25.0%、17.4%.结论 了解医院PAE的耐药特点,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脑卒中后PAE引起的肺部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儿病原菌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许会卿;张新钢;朱利华

    目的 探讨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学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性,以期更有效控制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常规进行深部痰培养,并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375例,其中103例分离出≥1种病原菌,阳性率为27.5%;常见的革兰阳性菌为肺炎链球菌17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流感嗜血菌23株、卡他莫拉菌15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总检出率以低龄组为主,为32.8%;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以<3岁低龄组为主.结论 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其感染可能与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密切相关.

  • 2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肖莎丽;卓志华;程迎祥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药敏率.方法 采用VITEK-2微生物鉴定仪及纸片扩散法K-B对2006-2010年收集到的2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结果 2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49.3%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0.7%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在105株MRSA中ICU、普通外科、呼吸科、脑外科检出率较高,儿科检出率相对较低;所有MRSA均对青霉素耐药(100.0%),同时对测试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敏感率100.0%.结论 MRSA的高检出率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表明,应加强其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

  • 开胸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及防治

    作者:张楚;崔健;喻光懋;袁顺达;周军庆;魏德胜

    目的 分析开胸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医院胸外科开胸术后367例资料.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患者95例,发生率25.89%,死亡3例,病死率3.16%;分离病原菌1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2株占50.27%,革兰阳性菌56株占30.60%,真菌35株占19.13%,位列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16.94%)、金黄色葡萄球菌(12.57%)、白色假丝酵母菌(12.57%)、鲍氏不动杆菌(12.02%)、大肠埃希菌(8.7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开胸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宜昌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真菌分析

    作者:陈春燕;王鹏

    目的 了解宜昌地区浅部真菌病及真菌分布特点.方法 对在医院皮肤科就诊,并拟诊为浅部真菌病感染的1982例患者标本,行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 1982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甲真菌病691例,占34.9%,股癣402例,占20.3%,足癣374例,占18.9%;分离的1030株真菌中,主要为红色毛癣菌626株,占60.8%;其余依次为假丝酵母菌属、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及犬小孢子菌,分别占22.2%、5.5%、2.8%、2.4%.结论 在浅部真菌病及病原菌中,甲真菌病为常见,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占主导地位,假丝酵母菌属所占比例较往年有大幅增多.

  • 老年患者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邵剑飞;佘军;王天翔;顾保罗

    目的 了解医院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IRAB)的医院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对医院2009年1-12月64例IRAB医院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感染危险因素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4例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3.44%;病区主要分布在ICU和呼吸内科,分别占53.13%和12.50%;感染前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广谱抗菌药物应用和侵入性操作治疗时间过长、住院时间尤其是入住ICU时间过长是IRAB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IRAB对常规抗菌药物均高度耐药,耐药率在89.00%~100.00%,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黏菌素表现高敏感性.结论 IRAB是老年患者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其高耐药性导致临床治疗困难,须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正确的经验用药,同时应严格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防止IRAB的定植和传播.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耿先龙;吴国荣;叶燕;周丽珍;陈国千

    目的 分析近3年医院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对2007-2009年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的MRSA,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分离出MRSA 191株,主要分布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内科等;MRSA对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均>7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利福平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 MRSA多为多药耐药,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延缓MRSA耐药性的产生.

  •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章涤;穆朝东;黄艳春

    目的 了解新疆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对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送检的7997份标本中假丝酵母菌属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97份标本检出假丝酵母菌属,阳性率为8.7%;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60.5%;医院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未发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5-氟胞嘧啶对临床常见假丝酵母菌属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恶性肿瘤患者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主要类型,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基层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调查

    作者:尧兴水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17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和临床科室分布进行调查,细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8-2009年规则进行评价.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对氨苄西林产生了97.2%的耐药性.结论 基层医院也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控制工作,预防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暴发流行.

  • 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罗智敏;贾明;周晔;施凌鹤;贾士杰

    目的 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患者各种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各种病原菌6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57株占58.9%,革兰阳性球菌195株占32.2%,真菌54株占8.9%;呼吸道感染384例占63.4%,血液感染136例占22.4%,其他部位感染86例占14.2%;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102株占16.8%、铜绿假单胞菌76株占12.5%、肺炎克雷伯菌47株占7.8%,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63株占10.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占4.6%,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7株占6.1%;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比例约60.0%;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保持相对较高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95.2%和97.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属是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耐药性突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注意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

  •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周江瑾;陈群英;康国贵

    目的 了解儿童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送检的142份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尿液进行培养及鉴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用表型确证试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份阳性标本中共检出76株病原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28株,占36.85%,其次是肠球菌属14株,占18.42%;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良好的敏感率;肠球菌属则对万古霉素100.00%敏感.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较普通尿路感染者为高,对常用药物如氨苄西林、三代头孢菌素等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测研究

    作者:周丽珍;耿先龙;叶燕;陈国千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5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进行PCR检测.结果 共检出同时含aac(6')-Ⅱ、ant(3")-Ⅰ和ant(2")-Ⅰ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35株,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表型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7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研究

    作者:王欢;沈定霞;闫中强;曹敬荣;刘朝军;陈荣;蒋伟

    目的 研究医院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性与分布及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分子流行特征,为ABA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7-2009年分离自患者痰液以外不同部位ABA,统计其在各年及临床科室的分布,采用纸片扩散法确定其耐药率,应用WHONET 5.4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选取194株多药耐药株,应用多重PCR检测碳青霉烯酶、整合酶基因,选取3年blaOXA-23-like阳性不同耐药克隆菌各1株进行序列测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关系.结果 3年共收集ABA51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427株,占83.7%,所有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在68.6%~84.9%;194株多药耐药菌携带有blaOXA-51-like基因,187株菌携带I类整合子;164株菌携带blaoXA-23-like基因;1株菌检出blaOXA-58-like基因;PFGE图谱显示,A型和B型为主要流行型别,分别为79株和58株,3年A型均有检出,而B型和H型在2008年增加明显,且2009年B型检出占到第1位.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检出有逐年上升趋势且耐药情况严重,多药耐药株常携带有OXA-23型碳青霉烯酶,科室内与不同科室间存在同型别流行,应引起重视.

  • 皖北地区葡萄球菌属耐药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秦淑国;黄峰;姚慧琳;边其侠;许元元

    目的 了解安徽皖北地区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所携带的7种耐药基因状况.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97株MRS中mecA、gyrA、qacA/B/C、qacA、erm/A/B/C、ermB、tetM耐药基因.结果 197株MRS中,mecA基因携带率为100.0%,gyrA、tetM、qacA/B/C、qacA、ermA/B/C、ermB基因携带率分别为:58.9%、48.7%、45.7%、35.5%、29.4%、16.2%;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gyrA、tetM、ermA/B/C、ermB基因携带率高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而qacA/B/C、qacA基因携带率低于MRCN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徽皖北地区MRS中mecA、qacA/B/C、qacA基因携带与国内报道类似,而gyrA、TetM、ermA/B/C、ermB低于相关报道.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钱福初;秦基取;杨水新;王翔;戴利成

    目的 探讨湖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序列变异状况,了解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的病毒学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湖州地区40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S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40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14例,血清学分型adw型25例,adr型13例,ayw和ayr各有1例,随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的进展,氨基酸变异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肝硬化、肝癌患者与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比较,S基因变异率在主要亲水区(MHR)、a决定簇以及第一茎环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位点氨基酸变异在较为严重的肝脏疾病中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湖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型以adw型和adr型为主,S基因变异可能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特别126位点变异可能与较为严重肝病有一定相关性.

  • 基于TagMan探针实时定量PCR技术在高危型HP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谭黎明;谢良伊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方法,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快速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人乳头状瘤病毒16的E7基因序列设计--对特异性引物和TagMan探针,提取组织DNA,优化反应体系与条件,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FQ-PCR检测HPV E7基因的方法,对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 所设计的引物与探针能特异性地扩增出HPV16 E7基因,熔解曲线峰值单一,对应温度值与预期值相同,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分子量与预期一致,低检测下限可达10fg,且扩增效率达到96.0%,扩增产物测序后经Blast比较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设计的反应体系与条件具有稳定的可重复性.结论 建立的FQ-PCR方法能特异、敏感地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7基因,可应用于临床检测及宫颈癌筛查工作.

  • 临床分离MRSA中mecA基因表达的定量检测

    作者:周义正;李向阳;邱小燕;李高莲;王昌富

    目的 建立采用以SYBR Green I为荧光染料的RT-PCR定量检测MRSA中mecA基因表达的方法,并探讨mecA基因表达水平与甲氧西林耐药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RT-PCR同时检测59株临床分离的MRSA中mec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表达量,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每株菌mec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F值,后采用SPSS软件以每株菌的苯唑西林MIC值和F值做箱图来观察mecA基因表达水平与甲氧西林耐药水平的关系.结果RT-PCR定量检测mecA基因和16S rRNA基因的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3.62X+27.305和Y=-3.54X+27.726,mec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F值并没有随着苯唑西林MIC升高而增加.结论 RT-PCR结合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定量检测mecA基因表达是一种相对低廉且可行的方法,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葡萄球菌属对甲氧西林的耐药水平并无明显的相关性.

  • 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戴伟民;黄强;揭园庆;范晓峰;吴安

    目的 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性质,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6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3.41%;26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23%,革兰阳性球菌占19.23%,真菌占11.5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基础疾病、肺部损伤及并发症、休克、持续昏迷、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住院天数≥20d、留置胃管等是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经积极的治疗后17例患者痊愈,治愈率65.38%,5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38%.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主要的原因.

  • 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分析

    作者:李庆方;李庆彦;崔霞;刘凤华

    目的 探讨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7月进行治疗的32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通气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各160例,A组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通气,B组采用PSV+PEEP模式进行通气,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及治疗前后Rankin评分、GCS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高于B组的88.1%,通气时间为(3.1±0.6)d,短于B组的(6.2±0.7)d,住院时间为(16.8±5.6)d,短于B组的(24.5±5.7)d,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B组的10.1%,患者满意率为93.8%,高于B组的75.6%,而治疗后Rankin评分(4.5±1.2)分、改良GCS评分(11.0±2.9)分均优于B组(3.2±0.9,8.1±3.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PSV通气模式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者中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治疗及感染分析

    作者:宋大桥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1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由用药前的(25.4±5.4)分降低至(12.2±3.8)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0.2%;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2%,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4.6%;革兰阴性菌占77.3%,革兰阳性菌占18.2%,真菌占4.5%;分布多的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6.4%、18.2%和13.7%.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较好,但缺血性脑卒中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护理

    作者:刘聪华;葛斐嫣

    目的 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39例入院<48h痰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热消退时间、咳痰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痰菌转阴时间.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护理干预的方法可加快患者康复,效果较为满意.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江涛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9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医院感染及无医院感染两组患者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9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2.50%);相关变量单因素检验11个变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大、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主要的危险,OR值分别为3.230、2.986、2.683、2.327.结论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避免.

  •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与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张淑敏;刘香玲;冯丽媛;宋雪苹;张豫生

    目的 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方法 A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出院病历,逐项填写记录表;B组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由两名深静脉导管专职护理护士负责具体操作,采取一系列感染控制措施,将两组资料分别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判断、计算感染率并做比较.结果 A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20.9‰,B组实行目标性监测落实感染控制各项措施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下降至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控制措施中,提高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技术水平和执行力,设专业导管护理小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全过程质量管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非常有效的措施.

  • 8例喉癌术后咽瘘药敏试验及保守治疗分析

    作者:王建国;王春华;韩振强

    目的 了解医院喉癌术后咽瘘细菌谱特点、药敏试验结果,为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进一步总结保守治疗咽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86例喉切除术中发生咽瘘8例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咽瘘的细菌谱及保守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86例喉癌喉切除术中发生咽瘘8例,咽瘘发生率为9.3%;8份标本中7份有细菌生长,阳性率87.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株,占71.4%,为肺炎克雷伯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气味沙雷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占28.6%,为链球菌属2株;各菌属均对左氧氟沙星、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敏感,5株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咽瘘发生时间为术后7~14d,8例经抗感染、扩创引流、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措施后,12~31d治愈.结论 敏感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控制感染、预防咽瘘形成的关键,配合扩创引流、加压包扎、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措施可以治愈咽瘘.

  • 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观察

    作者:侯改英;马杏云;张玉英

    目的 观察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效果.方法 120例机械通气患者,均使用可冲洗气管导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发生气管黏膜损伤例数及声门下吸引效果.结果 试验组无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对照组发生气道黏膜损伤10例,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平均引流量为(45±5.75)ml,对照组平均引流量(44±4.6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球囊式负压引流装置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有效,使用方便、并发症少,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杨彪;何益萍;周妍;许伟源;孙勇;郭航远

    目的探讨心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70例患者有37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2.7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5.95%,其次为泌尿道,占18.92%;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年龄>60岁、心功能Ⅲ和Ⅳ级、住院时间>30d、合并其他疾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和低蛋白血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加强基础疾病治疗、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等,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许亚茹;郑秀芬;段海丽

    目的 了解某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和相关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目标监测计划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参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住院患者的调查,应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884例、实际调查882例,实查率99.77%,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81%,以一联用药(71.85%)和二联用药(25.43%)为主,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前做病原学培养与药敏试验者仅占15.75%,结论,该方法可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并可根据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监测;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新生儿皮肤脓疱疮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戴展霞;谢多希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前瞻性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7年发生在产科的64例新生儿脓疱疮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前瞻性监测2008,2009年新生儿皮肤脓疱疮发生情况,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2007年感染率4.90%,出生2~3d发生感染的占28.12%,4~5d占60.94%,6~7d占10.94%;干预后2008年感染脓疱疮24例,感染率1.54%,2009年感染脓疱疮32例,感染率1.59%,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1.82、1149.22,P<0.01).结论 加强产前产道、肠道、会阴部清洁消毒,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强调手卫生,改善新生儿沐浴室环境及流程,可有效减少医院新生儿脓疱疮的发生.

  • 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陆惠根;张中伟;徐红伟

    目的 探讨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58例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58例患者共有7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84%;71例患者送检标示中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有6例双重感染;革兰阴性菌50株,占64.94%,革兰阳性菌27株,占35.06%,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29.87%和23.38%;单因素x2检验显示,手术切口感染与切口类型、手术时机、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骨折类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以及是否有糖尿病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应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 甲型HI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监测分析

    作者:张春意;阮永春;沈巨信;李明晖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初诊病例的监测情况,为以后的流感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感染性疾病智能监控系统,对甲型HI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初诊病例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利用该系统结合Excel 2003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前一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共监测发热初诊病例15118例,其中男7289例,女7829例,总数较前一年明显增加;发热病例中14~20、21~30、31~40岁组分别占30.4%、30.1%及16.8%,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较多分别占29.6%、23.5%;发热病例以7~11月份较多,并在8、11月份形成两次高峰;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多,分别占82.4%及8.0%,所有发热患者中流感样病例占76.1%,也较前一年增多.结论 甲型HI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初诊患者较前一年明显增加,在8月份及11月份形成两次高峰,其中流感样病例的比例增多,就诊多的是学生及工人,初步诊断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在学校、工厂、幼儿园等卫生工作中必须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宜传,提高对流感等传染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尽量做到疫情的早发现,在流感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

  •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路明;姚婉贞;王筱宏;刘振英

    目的 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4-2008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共28例患者入选,均有发热,60.7%伴寒颤,18例有迁徙灶,肺受累常见;85.7%的患者存在易感因素,39.0%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率32.0%;社区感染6例,多以皮肤为原发感染灶(50.0%),均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内感染22例,多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45.5%),72.0%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社区和医院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对青霉素100.0%耐药.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多有高热、寒颤伴有迁徙灶,MRSA逐渐增多,导致很高的死亡率.

  •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血清及乳汁HBV-DNA含量的研究

    作者:杨可吟;朱桂莲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的血清与乳汁中HBV排泄率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表达的特点.方法 选择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97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原理检测产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学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产妇血清及其乳汁中HBV-DNA含量.结果 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产妇的乳汁中约10.0%存在潜在危险性;HBeAg阳性的血清和乳汁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90.0%HBeAg也呈阳性,可能存在宫内感染.结论 对产前HBVM阳性的孕妇有条件均应检测血清HBV-DNA,对血清HBV-DNA阳性的产妇需进一步检测乳汁及新生儿HBV-DNA来指导母乳喂养.

  • 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贺昌林

    目的 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医院2007年4月-2010年6月外科病区133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同时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有无鼻(胃)管插管等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全麻气管插管患者中,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4.51%;≥60岁的患者感染率为15.84%、<60岁感染率为7.84%;感染患者中麻醉时间≤3h感染率为6.94%,>3h患者为16.39%;鼻(胃)管患者中有鼻(胃)管感染率为23.68%,无鼻(胃)管患者感染率为8.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为年龄、麻醉时间及有无鼻(胃)管值得外科病区重视.

  • 541例不明原因发热病因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静波;张静萍;陈佰义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患者541例.结果 541例患者中经各种检查或诊断性治疗终明确诊断者464例,确诊率为85.8%;感染性疾病250例,其中结核病99例,占39.6%;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78例占36.4%,其中Still病占39.7%;肿瘤性疾病50例占23.4%,其中淋巴瘤占36.0%;药物热占23.8%;出院时仍未确诊的77例占14.2%.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主要病因,结核病是其中的主要病种,非感染性疾病中结缔组织病、肿瘤性疾病及药物热为主要病因;大多数不明原因发热经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分析是可以得到确诊的.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作者:刘明瑜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68例冠心病的患者68例和健康体检者56例,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入选对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有5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80.9%,其中重度感染14例,占25.4%;健康对照组中有3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阳性率为53.6%,其中重度感染4例,占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血清TG水平较感染阴性者明显增高,感染阳性者的HDL-C浓度低于感染阴性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者的LDL-C和TC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冠心病治疗的同时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 2809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赵德刚;毛继承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28 097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151例,感染率为4.1%,例次感染率为4.39%;感染年龄以≤9岁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为7.32%,其次是≥60岁年龄组为5.23%;重点感染科室是ICU、儿科和心脑内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构成比在36.18%~44.64%;在夏、秋季医院感染发生率偏高,但季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NSE与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喻长法;楼丽霞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SE的水平,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LAT)测β2-MG水平.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NSE和β2-MG水平分别为(15.7±4.2)μg/L和(8.1±2.4)mg/L,结核性脑膜炎组急性期两项指标分别为(18.4±6.5)μg/L和(12.6±5.0)mg/L,病毒性脑膜炎组急性期两项指标分别为(10.8±3.7)μg/L和(4.3±2.4)mg/L;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的急性期两项检测指标显著高于其恢复期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急性期NSE和β2-MG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急性期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期β-MG水平结核性脑膜炎组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NSE和β2-MG的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具有一定的辅助鉴别价值.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梅;潘发愤;周铁丽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中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耐药现状和耐药特点,探讨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中MDRPA与非MDRPA的药敏结果,对各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各研究因素与MDRPA感染的关系,找出MD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27株,其中MDRPA82株,检出率为36.1%;不同年龄、病区、感染部位MDRPA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PA除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0%,普遍高于非MDRPA组.结论 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2种抗菌药物使用>7d、病情危重程度等,均增加MDRPA感染的机会.

  • 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调查与对策

    作者:陶桂芳

    目的 对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调查,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神经外科手术564例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进行调查分析,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 3年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0例,感染率3.55%;2007、2008、2009年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4.76%、3.80%、2.36%;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急诊、伤口的清洁度;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为主,9株,占37.50%,阴沟肠杆菌感染检出率排第2位,有6株,占25.00%.结论 加强洁净手术室和手术器械管理、加强颅内引流管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联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应用

    作者:陆勤康;赖晓明;王惠云;童奇湖;赵娜

    目的 探讨应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治疗翼状胬肉术后角膜真菌感染所致溃疡的安全性.方法 临床确诊为翼状胬肉术后真菌性角膜溃疡(病灶均非全层)16例(16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结果 16例患者治愈率为100.0%;随访观察12~18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从0.1度上升至0.2~0.6度,无复发.结论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有效的术式,具有及时控制感染和复明的作用.

  • 左旋肉碱强化全胃肠外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控制

    作者:蔡茂红

    目的 探讨左旋肉碱(L-CN)强化全胃肠外营养(TPN)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作用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方法 36例手术和病理学确诊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标准TPN对照组(TPN组)和L-CN强化组(L-CN组),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Glu),评估术后体力状况的分级、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统计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L-CN组术后第6天Alb、PAB、TG、CRP恢复至正常水平或维持术前水平,与TP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N组患者肝功能-过性损害的发生率为55.6%,血糖-过性升高的发生率为44.4%,L-CN组患者发生率均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N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T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感染情况发生.结论 L-CN强化的TPN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的合适选择,合理控制手术及术后感染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康复有益.

  • 恶性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薛福英;谢建忠

    目的 探讨恶性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350例恶性肠道肿瘤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14.57%,以腹盆腔感染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27%;感染因素与住院天数、年龄、基础疾病个数、引流管个数及引流时间、是否合并肠梗阻和预防性抗菌药物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 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比较

    作者:吴鹤;叶永来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8年6月-2010年10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A组)与常规放疗(B组)各100例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后将两组人员放射前后的血清CRP(C-反应蛋白)、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及IL-6(白细胞介素-6)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A组的为7.0%,B组为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后A组的血清CRP(6.02±1.13)μg/ml、SOD(72.64±5.98)U/L,MDA(2.88±0.57)mmol/L及IL-6(15.24±3.66)pg/ml水平均低于B组(15.67±2.26)μg/ml、(90.32±4.36)U/L、(4.02±0.58)mmol/L、(31.14±4.3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对放疗患者的影响更小,可明显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感染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丹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感染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3月-2007年3月医院收治的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86例,依据术后<6个月所规定的检查中,抗原血症指数分为4组;对4组患者6个月后血肌酐(Cr)和肌酐清除率(Ccr)、术后<3年Ccr年下降速度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患者移植肾内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者肾移植术后6个月后血肌酐和肌酐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长期高活动感染组患者肾移植术后3年内Ccr年下降速度仅为(4.39±3.67)ml/min,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2.86%,与其他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移植肾内TGF-β1mRNA的相对含量为1.29±0.27,TGF-β1蛋白的表达为(12.69±2.17)×106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作为患者治疗方案的依据,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移植肾的远期效果,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预防策略

    作者:马海英;申丽旻;赵鹤龄

    目的 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导管置入患者总置管939d,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2.1%,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7.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感染率为1.0‰;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导管留置时间均与CRI有关.结论 重症患者CRI发生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放置时间具有相关性.

  • 吸毒患者骨髓腔输液引起局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

    作者:杨雪玉;李鹏;徐尚刚;刘平;罗斌;余明海;冀强;梁隆斌

    目的 探讨吸毒患者骨髓腔输液引起的局部感染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将42例吸毒患者作为治疗组,40例非吸毒患者作为对照组,行骨髓腔输液,通过对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局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结果 治疗组发生蜂窝组织炎3例,占7.1%,局部脓肿2例,占4.8%,骨髓炎1例,占2.4%;对照组发生蜂窝组织炎1例,占2.5%.结论 吸毒患者病情特殊,骨髓腔输液可能增加蜂窝组织炎、局部脓肿和骨髓炎的发生,应充分考虑到患者当时的状况、穿刺装置和操作者的经验水平等因素,从多方面、多环节予以防范.

  • 消毒供应室存在的风险及管理措施

    作者:徐国凤;纪楠楠;吕宝丽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风险隐患,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从不同方面查找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许多隐患,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和整改后,在2007年8月-2010年7月,工作的各个环节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无菌物品下发合格率达到了100.0%,满足了手术室、门诊及临床科室的需要.结论 经过不断自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及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学习,保证了下发的无菌物品质量合格率达标.

  • 手术室器械集中供应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卢红华;张金凤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由过去的分散式管理逐步转变为集中式管理.我科自从2009年10月开始实行手术室器械的集中供应,现报道如下.

  • 消毒供应中心纯化水设备的管理及水质监测

    作者:王西娟

    根据卫生部<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明确要求,加强纯化水设备的管理,做好纯化水的质量检测,是消毒供应中心及手术室确保无菌物品质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关键.

  • 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

    作者:张灵绯;陈敏华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危险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基础疾病、插管方式、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6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29.5%;感染部位主要为导管相关感染、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1.9%、27.9%、11.6%;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年龄>60岁,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越低感染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的培训,改善营养状况,加强血液透析的规范化管理,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 医院员工手卫生行为教育干预的效果

    作者:顾晓红;洪怡

    目的 探讨教育干预对医院员工手卫生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医务人员、工勤人员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的措施,对于预前、干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干预后医院员工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行为教育,干预提高医院员工手卫生依从性是有效、可行的.

  • 探讨沟通在无菌物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孙艳华;崔燕;吴岳华

    目的 探讨中心供应室和临床科室沟通对无菌物品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中心供应室主动深入临床一线参加护理查房,及时了解和解决临床需求,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临床服务为中心,全面开展消毒供应工作,共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宣传中心供应室方面的相关知识.结果 保证无菌物品优质快捷的供应和安全使用,达到临床需求和供应服务为一体,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结论 预防医院感染,依靠多部门之间互相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中心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协调作用,依托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 层流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

    作者:赵隽丽

    洁净手术室是当代医院的发展趋势,也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标志.我院2005年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对原手术室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所层流洁净手术部,通过4年多追踪监测逐渐积累了一些使用和管理经验,现总结如下.

  • 医院多药耐药菌目标监测的调查与干预措施

    作者:富秀玉;马桂霞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多药耐药菌种类及分布,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12月送检标本检出的123例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等耐药菌检测资料.结果 3种耐药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分布老年病科(16.3%)、JCU(15.5%)、呼吸内科(14.6%)、神经外科(12.2%)等科室,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居多占46.0%,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0%,鲍氏不动杆菌占23.6%,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的清洁消毒等干预措施,多药耐药菌是可以防范的.

  • 强化ICU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培训的效果

    作者:吴娟;刘小琴;许惠芬

    目的 探讨强化对ICU护士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流程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历史对照研究,2008年行血管内置管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行血管内置管者作为观察组,通过加强对ICU护士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流程,观察干预前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9.82‰,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为5.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菌分离率高的为表皮葡萄球菌,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占26.09%,25.00%.结论 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规范中心静脉导管敷料更换的流程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山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

    作者:李元君;王东杰;刘卫华;倪钢毅

    目的 针对山区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隐患,制定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方法 调查山区基层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结合医院具体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基层医院检验科在实验室布局、防护设备、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习惯、洗手依从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结论 检验科应遵照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才能确保职工和患者的生物安全.

  • 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婴幼儿简易呼吸器消毒效果的研究

    作者:董建英;刘杰;商明霞;张晶晶;周海峰;扈剑敏;李丹;孙怀玉

    目的 研究酸性氧化电位水用于婴幼儿简易呼吸器的消毒,预防由其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随机抽取90件婴幼儿简易呼吸器样本,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3min后,分别在气囊球体外表面、内腔面以及接口内侧采集消毒前后的细菌菌落数,并用对数值判定.结果 婴幼儿简易呼吸器球体外表面、内腔面以及接口内侧消毒前和消毒后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2.949、5.235和3.987,均>1,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判定为消毒合格.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能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简易呼吸器的清洗消毒,且快速、经济、安全、方便、无腐蚀性、无刺激性,临床应用性强,为预防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措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电解酸性水与戊二醛对胃镜消毒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德新;王久英;荣风菊;孔祥红;潘微

    目的 探讨电解酸性水消毒法对胃镜消毒的消毒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80个消化科胃镜进行检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个,对照组90个,分别给予电解酸性水消毒法和戊二醛消毒法消毒;冲洗采样后观察清洗和消毒合格率情况.结果 清洗合格率观察组为84.4%,对照组为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6,P<0.05);消毒合格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8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P<0.05).结论 与戊二醛消毒法相比电解酸性水消毒法对胃镜消毒效果作用确切、易冲洗且无刺激性气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预处理清洁剂应用方法对终清洗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根娣;蒋红;刘刚建;钱滨霞

    目的 研究预处理步骤的多酶清洗液的合理更换方法,以求以合理的成本去保证复用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从而终保证器械的无菌质量.方法 将120件来源于同种手术包的进行同种手术后被污染的止血钳分为3个组(A、B、C组)进行预处理流程,鲁沃夫多酶清洗液预处理后再进行清洗消毒器同一程序清洗,多酶预处理液重复使用,在预处理后与清洗消毒器完成清洗程序后分别进行ATP荧光检测.结果 多酶预处理液重复使用后,预处理的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终清洗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l,P<O.05).结论 为了保证终清洗质量必须进行多酶清洗液预处理,该步骤的多酶预处理液也需一洗一换,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清洗质量还可以防止交叉污染.

  • 整体化灭菌在防止手术器械包湿包现象的效果观察

    作者:吴可萍;高传江;刘凌云;于翠香

    目的 探讨整体化灭菌在防止手术器械包湿包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GE26系列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术器械包按照实施整体化灭菌处理前后分组,实施前组769件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实施后组5927件在实施前组操作的基础上,实施整体化灭菌处理.结果 实施前组湿包率为0.91%,实施后组湿包率为0.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器械包经过整体化灭菌处理可有效防止湿包现象,避免重新处理增加的消毒供应成本以及影响手术患者使用.

  • 艾条熏蒸空气消毒预防流感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瑞红;蒋雪松

    目的 通过观察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对流感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从医院感染监控的角度判断艾条熏蒸空气预防流感的有效性.方法 将病室分A、B、C 3组,分别用自然通风、动态空气消毒机和艾条熏蒸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并对流感发病率调查.结果 艾条熏蒸组(C组)与动态空气消毒机组(B组)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分别为8.47%和7.6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流感发病率艾条熏蒸组为0,动态空气消毒机组为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气消毒能够有效的降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艾条熏蒸空气消毒对流感预防效果更明显,便于社会和家庭推广.

  • 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结果分析

    作者:刘凤阁;陈惠清;高青;王世英;尚华;邓明卓

    目的 了解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对医院2009年4月出院的174例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心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165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8%;术前≤2h手术仅有77例占46.7%;用药持续时间在24h内的仅为15例占9.1%;普遍存在抗菌药物的使用、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不合理的现象.结论 应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 医师理念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关系调查

    作者:郭莉;翟树卿;郝晓莉

    目的 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在心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落实情况.方法 选择2007年3-12月医院心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共115例,进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同期对临床医师用药指征、用药时间、停药指征进行调查.结果 11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率3.48%;113例患者手术后使用杭菌药物6~10d.结论 医师存在治疗用药倾向,对感染的顾虑是抗菌药物超时使用的重要因素;要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更进一步做好临床医师的教育工作.

  •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增;翁琳;程斌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31例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其中确定诊断10例,临床诊断15例,拟诊6例;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61.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0.0%,80.0%和14.3%;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继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起效较快,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 2005-2009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袁永生;杨永秀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2005-2009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医院感染现患率和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资料全部输入计算机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住院的患者共1265例,发生医院感染90例,现患率为7.1%;发生医院感染多的科室是ICU,占23.2%,其次,为神经内科,占10.3%;医院感染发生的常见部位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检出高;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头孢菌素类常见.结论 现患率的调查可为制定医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依据,医院应在全面监测的基础上提高细菌检测,进而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

    作者:段淑红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24例重症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中药煎剂100ml保留灌肠,连用10d;对照组12例,用甲硝唑+万古霉素,连用10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分析,治疗组12例,显效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12例,显效6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83.33%,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简便易行,不良反应少,经济花费少,性价比高,药物直接进入肠道,显效快、破坏少,特别对于伴有频繁呕吐的危重症及昏迷患者更为适用,为临床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的观察

    作者:杨悦;王轶娜;付柳英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老年科2009年1月-2010年9月HAP患者痰/血培养病原菌,收集诊断和高度怀疑中、重度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并使用替考拉宁治疗的HAP患者103例,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40例及细菌培养阴性组63例,比较两组治疗的痊愈率和有效率,观察替考拉宁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痊愈率分别为40.0%、39.7%,有效率分别为87.5%、85.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中、重度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老年HAP患者,安全、有效,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老年HAP患者,可经验性使用替考拉宁治疗.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策略

    作者:杜正通

    目的 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 建立健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推行基本药物目录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加强监督检查.结果 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警示谈话、通报公示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1-6月医院的抗菌药物只占药品消耗比例的17.6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占67.00%.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建立健全抗菌药物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可以有效地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

    作者:林桂荣

    目的 探索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观察应用抗菌药物,分析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盲目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用法和用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药剂人员没有参与抗菌药物实用的指导、医院管理缺乏有效地监管措施等是造成抗菌药物滥用原因.结论 履行药师职能、完善药物监测系统、制定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加大各级行政干预的力度、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的关键.

  •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王永;张启春;卞慧敏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外科2010年4-6月住院患者120份病历资料进行了调查,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菌药物总的使用率96.7%,平均用药时间9d,长预防用药时间为20d;其中用药>3d者占74.2%;用药>7d者占51.7%;抗菌药物使用占前8位的分别为奥硝唑、头孢替安、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头孢米诺、莫西沙星;其中单一、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37.1%、48.3%、14.6%.结论 某三甲医院不合理用药表现在选药不恰当,术后用药时间偏长,联合用药不合理,更换药品频繁,标本送检率低等,应加强监管,促进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诺如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猛;高春记

    诺如病毒是近年发现的引起人类急性非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其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目前在全球呈上升趋势.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诺如病毒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有较多的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报道[1,2].近几年我国也陆续有诺如病毒暴发的报道[3,4].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因接受长期、大剂量的免疫抑制治疗,使其处于免疫耐受状态.这种免疫耐受状态可能导致诺如病毒感染后出现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 皮肤消毒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夏峥嵘;黄靖雄

    皮肤消毒的目的是控制感染的发生.早在19世纪,李斯特就证实了消毒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有效性.随着技术进步和临床对消毒灭菌的重视,目前可用于手部及皮肤消毒的方法和消毒剂很多.现将近年来有关皮肤消毒剂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快速检测尿源性大肠埃希菌

    作者:陈圣高;刘洋;李向阳

    目的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的尿源性大肠埃希菌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埃希菌malB基因序列的6个区域设计4条LAMP引物(2条内引物、2条外引物),同时设计2条环引物,并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分别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并与传统培养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在适宜反应条件所设计引物对尿源大肠埃希菌的扩增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好,与传统培养法比较,对70份尿液标本进行了LAMP扩增,结果显示59份标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9%;而采用传统培养法检测阳性的有50份,阳性检出率为71.43%;LAMP法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55.00%,符合率为87.14%;但是培养法的检出时间是3d,而LAMP法的检出时间只要1h30min.结论 LAMP检测速度相比传统培养法更快速,在<60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试验建立的LAMP方法能够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尿源性大肠埃希菌,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适合基层检验部门及小型试验室等使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