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手术室空气污染的应对策略

    作者:许晓萍;凌红;汪春云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曾对二级甲等医院使用集中空调系统的手术室进行空气监测,曾出现手术间空气菌落数均严重超标,少菌落数为785 CFU/m3,多达1256 CFU/m3恶劣情况.面对客观存在的空气质量污染,我们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如下.

  •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工人的培训与管理

    作者:徐嬉平;刘桦

    我科自2010年以来聘用清洗工人协助护理人员工作,通过对清洗工人的培训与管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培训背景 我科清洗工人均来自物业公司,人事关系、保险、待遇均由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她们无任何医学背景,专业知识缺乏,个人防护意识淡薄.

  • 妇科腹部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贺琴英;秦泽英

    2011年2-4月我院妇科共做腹部切口手术114例,感染6例,感染率5.3%,明显高于2010年2-4月同类手术后的感染率(2.2%).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传染病医院感染监测新趋势

    作者:钟亚君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笔者对2010年传染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而取得有效的成果.1监测方法1.1前瞻性调查监测患者住进传染科重症监护区后,首先了解记录患者每天的用药及病情的进展变化;每天督查医护人员的各项技能操作、无菌技术、消毒隔离措施是否做到位;患者接触的有关导管、治疗性用物进行定期细菌监测,同时对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及分泌物随时进行有关的病原学检测;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做细菌药敏培养,预防性用药<3 d.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稿约

    作者:

    关键词: 医院感染学
  • 加强手术室实习护生感染知识的培训

    作者:孙群峰;谭世艳;卞飞

    近年来我院实习护生人数增加,我们采取系统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护生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实习结束后护生医院感染知识和意识明显增加.以下是对手术室护生培训后感染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手术室对实习护生感染知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制定带教计划,控制和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

  • 冠周炎迁延不愈致下颌骨骨髓炎与腮腺坏死1例

    作者:戴杰;童永青;王文敏;罗旭明;施更生

    冠周炎是常见的牙源性感染性疾病,但随着抗菌药物的使用,引起下颌骨骨髓炎已比较少见,而迁延不愈引起腮腺坏死则更为少见,我院近期治疗1例因未规律治疗而导致严重并发症且迁延不愈患者,现报道如下.

  • 从艾滋病患者痰与血培养中分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

    作者:陈玉莲;徐涛;翁杏华;马碧蓝;李磊邦

    我们从1例艾滋患者痰和血液培养中同时分离出1株马尔尼菲青霉菌,现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33岁,于2011年7月13 日因发热、咳嗽约16d入院,即抽血进行培养及相关检查,体温39.6℃,血压86/55mmHG,脉搏81次/min,呼吸24次/min,皮肤损害.胸片及CT呈弥漫性网结节状.血常规:白细胞1,09×109/L、中性0.58%、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90×109/L;血生化:C反应蛋白26mg/L、ALT67 U、r-GT74 U、TP56 g/L、ALB28 g/L;HIV初筛阳性,HIV确认试验阳性.2d后血培养瓶阳性报警,将血培养瓶转种培养出的微生物经签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 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监控方法

    作者:隋庆华;汤晶玉;王伟

    消毒供应中心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各种灭菌合格的医疗用品的专门机构,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其关键体现在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

  • 加强产科护士对医疗废物的管理

    作者:王燕林

    产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属于重污染科室,血污物多、分泌物多、排泄物多、医疗垃圾多,如何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是产科护士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1完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 鲁沃夫生物膜清洗剂对手术器械清洗效果观察

    作者:林娟;孔春霞;周小丹;蔡秀玉;陈惠梅;黄燕君

    细菌生物膜是一种不可逆转的黏附在物体表面的细菌团块,通常由物体表面集聚生长的细菌群落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生物膜中的细菌能从留置体内医疗器材表面不断脱落,经体液循环引起急性或者慢性感染.生物膜是人类健康“杀手”,不容忽视.自2011年6月以来我院使用生物膜清洗剂清洗手术器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手术器械防锈的流程化管理

    作者:刘明秀;王玲

    我院自手术污染器械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器械锈渍严重,终导致报损器械较多.为此,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效果较好.1方法1.1 手术器械的规范化处理流程 污染器械在手术室及时预处理后密闭保存→供应室工人下收器械,与手术室进行清点交接→手工初步清洗并核对数量(有锈剂的器械需用医用除锈剂除锈)→完成全自动清洗流程.

  • 医院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与防范措施

    作者:涂斌

    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应不断探索,查找原因,使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迈入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提高检验科控制医院感染的效能,严防事故发生.1存在问题1.1科室日常管理不到位 实验室清洁卫生不达标,对仪器、生物安全、个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工作人员上班吸烟、会客,非实验室工作人员随意进出,实验室冰箱随意存放私人用品等.

  • 皮氏罗尔斯顿菌致急性汞中毒患者肺部感染1例

    作者:伏钢;杨朔;彭艳华

    皮氏罗尔斯顿菌是一种粗杆形、有芽胞的革兰阴性非发酵菌,通常存在于潮湿的环境中.近几年来,在呼吸机管道及管道冷凝水、氧气湿化瓶湿化水、动静脉导管、患者的痰标本中均培养出皮氏罗尔斯顿菌.2011年在1例急性汞中毒的患者痰标本中检出该菌1株,报道如下.

  •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纸塑外包装做枕垫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陈艳丽;丁桂菊;许昭昭;王迎霜

    我院门诊儿科输液室平均每天小儿头皮静脉输液达>130例次,行头皮静脉穿刺时,为使患儿舒适,工作人员操作方便、高效,患儿头下放置枕垫,为预防医院感染,枕垫实行一次性自制医用垫,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次性输液器纸塑外包装能更好地替代传统自制医用垫,效果良好.

  • 纸塑包装保护手术剪锐利端的应用

    作者:傅惠玲;傅玉玲;连小燕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是集中处理全院重复使用器械和物品的科室,既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前沿阵地,也是临床科室的后方支援.临床手术剪刀规格多、数量大、周转快,剪刀锐利端如果没有保护措施,纸塑包装易被锐利的剪刀刺破,导致灭菌成本增加.我院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采用使用后的B-D包的包外一次性皱纹纸或一次性无纺布作为剪刀锐利端保护,既节约时间,又节约成本.(1)方法:将一次性皱纹纸或一次性无纺布剪成5 cm×5 cm的方块,用方块无纺布将剪刀锐利端环绕包裹,空段向后反折,再用橡皮筋缠绕.放入一端已过塑好的纸塑包装内,再将另一端过塑,封口机打印日期,贴条形码标签.

  • 治疗室人流数对治疗室空气的影响

    作者:王中梅

    为达到治疗室的空气标准,提高治疗室空气质量,减少污染,选择3个病区的治疗室,同时在治疗高峰期间逐渐增加人流数量,分别培养观察空气细菌含量.其管理措施如下. 1治疗室的环境与消毒隔离1.1 环境管理 治疗室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清洁、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识.治疗室湿式清扫,使用专用工具,每日用消毒液拖地面,擦拭台面2次/d,保持地面、台面整洁,抹布专用.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进入治疗室工作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洗手、戴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治疗室应设流动洗手设施,医护人员必须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实行科学六步洗手法.

  • 2005-2010年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张浩军;张映华;周垚;王燕;杨亚红;蔡玲;陈液;胡兰文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迁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为临床提供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5-2010年某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802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趋势分析.结果 共分离鉴定鲍氏不动杆菌802株,分离率为4.74%;分离率高的科室足呼吸内科,占43.52%;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占66.33%;鲍氏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耐药率逐年上升.结论 某医院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及手卫生,防止和减少耐药菌医院感染.

  • 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杨仙芳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0月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900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患者的资料,统计并比较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感染率.结果 900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患者中,31~40岁患者457例,占50.7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例患者感染滴虫,占34.89%,其中168例患者为单纯滴虫感染,占18.67%,与其他病原体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生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患者以31~40岁妇女为主,多数为滴虫性阴道炎,因此建议31~40岁的妇女应多注意保持阴部卫生,并且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来减少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 乡村医疗机构与城市医院来源的艰难梭菌MLST分型对比研究

    作者:李文革;靳会娟;岑瑞琦;程颖;卢金星;曹波

    目的 初步了解农村社区艰难梭菌流行状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济源市某乡村医疗机构送检的7株艰难梭菌进行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并进行MLST分型分析,同时与北京某三甲医院的84株艰难梭菌进行对比,用eBURST软件聚类分析,寻找其中可能的关联.结果 源自河南济源市某乡村医院的7株菌均属艰难棱菌,PCR毒素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其中两株为A-B+菌株,其MLST分型结果是ST37;5株为A+B+菌株,其中4株对应ST35,1株对应ST3;两重来源的菌株中均是毒素基因A+B+菌株占优势;乡村医疗机构的7株艰难棱菌中未发现新的与David MLST数据库中不同的ST型别,未发现不同于北京城市医院的ST型别.结论 David方案适合种群结构和全球流行病学研究,且其数据库全球共享,便于数据交换;该次研究中未发现新的ST型别,所有菌株ST呈散在分布.

  • 2008-2009年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监测

    作者:钟馥霞;魏全珍;叶国强;张惠珍;向开富;刘丽华

    目的 监测深圳地区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MicroScan40/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数据分析采用MicroScan Labpro 2.4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2009年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605株,其中葡萄球菌属466株,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葡萄球菌;1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检出56株,检出率为30.8%,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氯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8.5%和81.5%;15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123株,检出率为79.4%,对利福平、氯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88.5%、80.5%、79.5%;74株溶血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检出70株,检出率为94.6%,对利福平和四环素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4.5%和71.5%;47株人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检出30株,检出率为63.8%,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分别为91.0%、91.0%和88.5%;86株肠球菌属中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100.0%.结论 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抗菌活性,MRSA和MRCNS呈多药耐药性,且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同种对苯唑西林和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较大差异;屎肠球菌亦呈多药耐药性.

  • 血培养阳性报告对临床抗菌药物处方策略的影响分析

    作者:吴洪巧;李丹霓;裴凤艳;纪明宇;汪运山

    目的 明确血培养阳性报告对临床抗菌药物处方策略影响的重要性,提高血培养送检率,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确保抗感染治疗有效.方法 查阅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109份血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对常用药物的耐药率、病原菌科室分布及临床在收到血培养阳性报告及药敏试验结果后,对抗菌药物处方策略改变情况.结果 从1432份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9株,阳性率为7.61%,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各52株,均占47.71%,真菌5株,占5.5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占27.53%,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19.27%;在获得实验室血培养阳性报告及药敏试验结果后,有63份根据药敏报告对使用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修改,修改率为57.80%,46份未修改,未修改率为42.20%.结论 血培养阳性报告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抗菌药物处方策略影响积极,应提高样本送检率,及早明确病原学诊断,确保抗感染治疗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1647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谢红梅;胡必杰;马艳;周春妹;周昭彦;黄声雷;鲍容

    目的 了解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 使用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Pneumoslide IgM)检测2011年3月-2012年2月医院门诊与住院患者血清中呼吸道病原体: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流感病毒B(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PIVs)的检出情况及季节性变化.结果 共检测1647份血清,410份阳性,阳性率为24.9%;流感病毒(INFs),包括INFA、INFB,为阳性率高的病原体,阳性率为9.2%;居第2~5位的分别是RSV、PIVs、MP、LP1,阳性率依次为8.7%、5.4%、5.0%、2.1%; RSV与MP在3月的阳性率均为高,分别为24.0%、19.2%;INFA夏季的阳性率高,达16.8%,而INFB在1、2月份和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LP1夏季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6);26~64岁年龄组患者的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5岁和≥65岁年龄组患者(P=0.001).结论 INFs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的病原体;应做好防范工作,在重点季节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流行和传播.

  •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曲朋

    目的 了解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预防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2008-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的268株鲍氏不动杆菌,分析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状况.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呼吸道标本,共215株,占80.22%;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占35.45%,其次为ICU,占27.24%;鲍氏不动杆菌对争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有较高的耐药率,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敏感性较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活性,但鲍氏不动杆菌对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应避免经验用药;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对多种药物耐药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严重,故加强其耐药性检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2011年上海市72所医院血培养送检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崔扬文;胡必杰;高晓东;马坚;谢红梅;沈燕;孙伟

    目的 了解上海市72所医院2011年血培养送检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对市监测网72所医院调查住院的发热(≥38.5℃)患者血培养送检情况,每次调查3 d,每季度调查1次.结果 72所医院在第一~四季度分别调查了54 968、51 089、54 089、49 421例患者,其中体温≥38.5℃患者依次为1602、1347、1571、1443例,血培养送检患者604、572、937、640例,送检率分别为37.70%、42.78%、59.64%、44.35%,送检率在逐步提高;合并发热(≥39.5℃)患者的送检率为59.20%;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5d的患者送检率为52.50%.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患者送检率为47.25%.结论 上海市72所医院血培养送检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血培养的送检率.

  • 2001-2009年克雷伯菌属耐药性变迁的荟萃分析

    作者:余红;刘银梅;杨惠英

    目的 了解中国2001- 2009年不同地区医院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将克雷伯菌属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年为单位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共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2篇,共检测克雷伯菌属31 523株,产ESBLs克雷伯菌属13 552株,检出率为42.99%;产ESBLs菌株耐药率多高于非产酶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分别高达100.00%、57.68%,美罗培南、亚胺培南(2006- 2009年)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趋势,耐药率从0升至2.60%,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降至24.07%、37.47%.结论 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近年呈逐年增长趋势.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感染干预效果的研究

    作者: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贾会学;任军红;要慧;李六亿

    目的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实施控制措施,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干预效果.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及控制,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特点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 共调查大肠埃希菌感染659例次,361例次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势54.8%,感染检出率较高的标本是痰或气管分泌物及伤口分泌物;在调查的感染病例中,61.2%属社区感染;采取干预措施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检出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33.0%上升至2006年的63.0%,2007年采取干预措施后,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检出率由63.0%降至52.2%;院内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检出率呈下降趋势,从65.2%降至56.9%.结论 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但社区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是感染控制难点.

  • 2005-2009年感染性疾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马均宝;李韶军;崔东岚;吴智刚;凌步致;潘练华

    目的 了解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减缓致病菌的增长速度,遏止其耐药趋势.方法 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仪与手工相结合的方法,对2005-2009年医院所有送检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测标本93 547份,阳性标本24 353份,阳性率为26.03%;大肠埃希菌在临床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中位列各年第1位,且分离率呈上升趋势,2005- 2009年分离率分别为1 7.4%、18.0%、22.0%、20.0%及23.0%;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分别为13.0%、14.0%、12.7%、13.4%及14.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80.5%;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可达98.6%;尚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平均检出率为47.2%、2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检出率为56.0%.结论 5年来病原菌的分布排序无明显变化,总体耐药性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但耐药表型的检出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注意.

  • 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调查分析

    作者:徐丽英;丁卉;陈丽燕;黄晓君;吴爱红

    目的 调查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治与预防控制.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住院感染患者中30例CR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分离细菌分布、住院后首次检出时间、感染部位、入住科室与疾病转归、应用抗菌药物、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通过产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检测KPC.结果 检测到的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83.3%,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大肠埃希菌;平均检出时间为住院后26.3 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7.6%,血液与泌尿系感染为第2位,占10.8%;临床科室以ICU为主;死亡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18.7 d;药敏结果示,仅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0,对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磷霉素的耐药率为18.5%、20.0%、27.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日益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分析,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多药耐药菌的控制,防止耐药菌株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4018份血培养中厌氧血培养的价值分析

    作者:马艳;胡必杰;周春妹;高晓东;谢红梅;黄声雷;周昭彦;鲍容

    目的 了解送检厌氧血培养瓶对病原菌检出率及阳性结果报告时间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送检的4018份疑似血流感染患者的血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检出率达14.11%,高于仅送检需氧瓶的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厌氧瓶中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属的阳性结果报告时间(306、630min)明显短于需氧瓶(612、810 min)(P<0.05);同时送检需氧瓶和厌氧瓶的病份中,厌氧瓶阳性而需氧瓶阴性者占2.42%,厌氧瓶培养可增加血流感染病原菌检出率达17.11%.结论 增加厌氧瓶培养可以提高阳性率并缩短阳性结果报告时间,临床上要加强厌氧血培养瓶的送检.

  •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丽丽;王丽君;胡勤辛;沈世恩;于小妹

    目的 研究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鲍氏不动杆(ABA)感染的耐药特征,提高临床对鲍氏不动杆菌防治水平.方法 对131例老年呼吸机相艾性肺炎(VAP)患者分离的69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抗菌药物耐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44.93%;其次为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为47.83%,对其余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60.87~97.10%;共检出33株耐亚胺培南ABA,泛耐药株(PDR)2株.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呈多药耐药(MDR);在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已十分严重,其首选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应加大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力度,强调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流行病学分型

    作者:李梓萌;孙志;李威;何成彦;徐雪松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性及流行病学分型特点.方法 应用Microscan Walkaway96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脉冲凝胶电泳将随机选取的部分MRSA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结果 共分离49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万占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及中介的菌株,SAU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氯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12.6%、5.9% ;40株MRSA脉冲凝胶电泳分型共有6个分型,其中A型及其亚型多,占47.5%,B型占20.0%,其余4个分型占32,5%.结论 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是对MRSA为敏感的药物,医院MRSA分子流行病学分型以脉冲凝胶电泳分型A型及B型为主.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鉴定与控制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确定医院内流行株,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其医院内流行.方法 收集医院1周内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采用rep-PCR法对其同源性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医院内流行株,强化控制措施后,再对住院患者检出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鉴定,观察医院内流行株在医院的分布情况,评估控制效果.结果 1周内检出1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9株为同源菌株,为院内流行株;强化控制措施后,1个月内共检出12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中与原流行株同源菌株2株,其他均为非同源菌株.结论 医院存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强化控制措施后,有效遏制了流行株的蔓延.

  • Ⅰ类切口手术的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吴红梅;陈少红;熊建华;徐子琴;高胜春;陈春玲

    目的 研究目标性监测方法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控制手术部位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该院自行开发的监测软件和其他跟踪服务系统,选择乳腺、甲状腺、腹股沟疝3种手术,从2010年起对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等指标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至2011年第四季度,上述3种Ⅰ类切口手术部位的感染率无变化,而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及平均西药费用等指标均明显优于以往;其中乳房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9年的100.0%、100.0%分别下降至53.46%和74.77%;乳房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的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由(9.40±4.22)、(8.28±1.99)、(8.94±2.76)d分别下降至2011年的(1.46±2.12)、(1.67±1.85),(2.79±2.51)d;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疗程及联合用药指标的改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西药费用、平均住院日也相应得到改善.结论 目标性监测方法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预防控制手术部位相关感染方面起到有效作用,值得运用与推广.

  • 持续质量改进对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效果

    作者:任军红;李六亿;贾会学;赵秀莉;李双玲;乔虹;顾秀娥

    目的 了解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12年2月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开展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临测,监测内容包括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插管和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LABSI)及泌尿道插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l)的感染率进行监测;监测工作中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持续质量改进,评价持续改进的效果.结果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007- 2010年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VAP感染率下降显著,2010年较2007年明显下降(P=0.00);改进控制措施实施后,呼吸机使用率从46.49%降至40.72%,泌尿道插管从93.44%降至88.77%.均明显下降(P=0.00);CAUTI感染率从4.25例/1000导管日降至0.39例/1000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对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有重要意义,并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现场干预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中的作用

    作者:李金娜;王宁宁;刘芳菲;段艳霞;赵丽燕;白小龙;秦变妮

    目的 探讨现场干预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的作用,降低SSI发生率.方法 采用干预性研究方法,对6种手术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目标性监测,对危险因素进行现场干预.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519例,SSI发生率为1.9%;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保温措施、ASA评分、住院天数、是否引流有关(P<0.05);其中保温措施、外科引流与手术部位感染有显著关系(P<0.01);经过现场干预,直肠、结肠手术及胆囊、胆管手术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下降至7.1%及6.3%,单纯胆囊切除术下降至1.6%;甲状腺切除术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从100.0%降至<30.0%.结论 术中低体温、引流、住院天数等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目标性临测中现场干预足控制这些高危因素的强有力措施.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吕洪华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128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将其分为非感染组及感染组,比较两者在白蛋白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白细胞减少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使用、受累脏器数方面的差异.结果 非感染组白蛋白水平、SLEDAI评分、受累脏器数分别为(39.9±11.4)g/ L、(7.4±4.2)分、(2.1±0.9)个,感染组患者为(13.8±1.2)g/L、(18.2±6.3)分、(2.9±1.7)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的病情变化、血白细胞降低、低白蛋白、激素冲击使用是合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其中真菌感染达54.5%与甲泼尼龙的冲击量有关.结论 SLE合并感染主要与SLE的病情轻重、活动性、激素有关,使用免疫抑制剂不会增加感染风险.

  •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赵晓利;刘建芳;里焱

    目的 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降低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ICU留置导尿管患者在目标性监测过程中,通过建立院内监控体系,认真学习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加强指导、考核与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通过一年的实时监测、改进,CAUTI感染率从2010年第四季度的16.81‰降低至2011年第一~三季度的10.85‰、10.32‰、10.28‰,呈持续下降趋势,效果显著.结论 有效发挥监控组织的管理功能,切实提高各级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意识,及时分析、解决发现的问题,早期干预,持续改进,可以有效地控制ICU的CAUTI发生率.

  • 21所医院微生物室感染控制支持能力现状调查

    作者:王炳花;李洪芬;马代岭;于兰英;许学水

    目的 了解德州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微生物室对感染管理工作的专业支持能力.方法 对德州市11个县市区,21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进行现场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 全市17所医院设立了微生物室,12所医院参加了省级室间质量控制,5所医院既未参加室内质控也未开展室间质控;近95.0%的医院未落实三级报告等检验规程.结论 微生物室基本专业水平较低下,感染控制支持能力较差,制约了感染控制工作的深入开展;微生物室人员知识理念陈旧,亟待提高微生物学及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

  • 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作者:蔡珺;刘秀俊

    目的 探讨手术部位感染在手术中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手术室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提出建立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与培训,重视医护人员手与患者术前皮肤消毒,加强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及环境管理等措施.结果 医院2009-2011年无1例手术感染发生,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Ⅰ类切口的感染率控制为0.结论 做好手术室医院感染监控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围手术期患者的管理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

    作者:郑玲娣;许瑛;宋柏杉

    目的 分析调查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4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4623例手术中发生切口感染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感染发生率及与感染发生相关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8%,其中手术时间≥3h的感染发生率为3.03%,高于<3 h者;急诊手术的感染发生率为4.28%,高于择期手术;Ⅲ类切口为3.06%,高于Ⅰ、Ⅱ类;下肢骨折为2.70%,高于上肢骨折;住院时间≥2周为3.27%,高于<2周者;年龄>60岁者为2.94%,高于≤60岁者;并发基础疾病≥3种者为8.00%,高于<3种者;术前合并其他感染者为7.02%,高于无感染者;抗菌药物应用种类较多者为6.43%,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6例骨科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与个人基本资料、治疗及其他情况有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 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朱艳珊;许亮;赵敏;来蕾

    目的 观察分析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的超声诊断的方法及结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的6例患者,对其术前超声诊断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的6例患者,超声皆诊断出脐尿管囊肿,脐尿管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其中超声检查提示合并有感染的有4例患者,符合率为66.7%.结论 超声诊断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能清晰显示其内部结构、部位、形态、大小、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科学的依据,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吴晓琴;宋锦平

    目的 探讨可冲洗式导管间歇声门下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8月行机械通气的患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进行机械通气,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 下吸引方法.结果 常规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45.8%,而采用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行机械通气的患者VAP的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冲洗导管间歇吸引声门下滞留物能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09-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娟;曾芹;林锋;雷清锋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动态变化,增加感染临测工作的透明度,为制定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的方式,对2009年10月14 日、2010年5月27日及2011年7月21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将调查结果录入分析.结果 3次调查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19%,平均例次感染率为3.28%,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前5位的科室是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及血液风湿科;医院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25.59%,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培养送检率平均54.74%,共检出病原菌66株,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3次现患率调查,阐明了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和感染主要部位,对于今后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 免用手技术传递手术锐器意愿性调查与分析

    作者:徐世兰;王妍潼;张欣;张卫东;宗志勇

    目的 了解外科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对免用手技术的接受、接纳程度.方法 选择外科医师、手术室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手术室实施免用手技术传递锐器的意愿性,并了解不同意实施的具体原因.结果 共发放199份问卷,回收153份,总回收率为76.9%;被调查者多为女性、工龄>5年、初级职称及医院工作人员,分别占调查人数的70.6%、47.7% 、34.6%及44.4%;85.62%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在手术室实施免用手技术,护士比医师,初、中级职称比高级职称更容易接受(P<0.01);不同意实施的主要原因为影响手术进行,延长手术时间等.结论 调查采用循证手段,根据调查结果实施相应干预,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达到减少医院职业暴露、维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的目的.

  • 不同麻醉方法与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性分析

    作者:夏燕飞;黄浩;曹赞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与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227例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与265例接受神经阻滞麻醉老年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全身麻醉组227例患者中2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8.8%;神经阻滞麻醉组265例患者中2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0.8%,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不同麻醉方法与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相关.

  • 配药护士手卫生及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监测分析

    作者:朱爱萍;张付华;李健

    目的 了解某院静脉药物配制护士手卫生状况及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病原菌污染情况,以加强输液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方法 对医院Ⅲ类环境治疗室的68名静脉药物配制护士的手及使用中的配药注射器进行随机采样检测.结果 68份手卫生样本中8份检出致病菌,21份检出非致病菌但菌落数超标,不合格率为42.65%;217份配药注射器样本中有23份检出病原菌,不合格率为10.60%;手卫生及配药注射器样本检出率均较高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结论 配药护士手卫生状况较差是导致配药注射器污染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对配药护士手卫生的监管.

  • NICU医院感染特点与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任军红;贾会学;冯琪;王颖;李六亿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为其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插管相关感染的一系列综合(Bundle)预防控制措施,对监测结果及插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498例重症新生儿7629个住院日中,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90%,患儿日感染率为7.08‰;血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3.69%和18.06%,未发生血管插管相关性感染,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日发生率为2.9%;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患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采取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研究

    作者:朱娟芳;许林;高群英;邹燕兰;谭旭艳;严枫;刘建红;孟爱凤

    目的 通过对517例肿瘤患进行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PICC-BSIs)目标性监测,探讨预防控制PICC-BSIs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将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态下遵照PICC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和维护,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干预措施: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加强宣传教育、重视居家维护;综合分柝干预措施在预防控制PICC-BSIs中作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PICC-BSIs率分别为0.40%和2.64%、感染率为0.05/千导管日和0.38/千导管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科研增加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了 PICC-BSIs发生.

  •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田春梅;李德保;靳双周;孟明哲;龙子媛;郭晓霞

    目的 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探讨MDROs感染的危险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全院MDROs感染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每月针对MDROs标本来源、发生科室、临床控制等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对其易感因素、干预效果、治疗转归等进行问顾性分析.结果 MDROs 检出时间与病程明显相关(r=0.601,P=0.00),与住院时间、糖尿病、肿瘤高度相关(P<0.01),与手术明显相关(P<0.01);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导管相关操作无明显相关;干预效果:单间安置率达35.00%,隔离标志使用率达76.89%,手卫生依从性达47.29%,无菌操作达95.27% ;740例患者中,36.49%治愈、0.95%好转、57.70%未愈、3.65%自动出院、1.89%死亡.结论 MDROs感染与患者基础病、住院时间及手术明显相关,未愈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临床控制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 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

    作者:骆玉乔

    目的 评价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的106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为21.81‰,低于对照组的3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加强医院感染的非药物性预防措施对降低VAP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降钙素原测定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峰;吴莉;达春丽;杨玲

    目的 探讨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中用降钙素原(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收住ICU的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PCT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按常规治疗方法使用抗菌药物,PCT治疗组通过检测血清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率、抗菌药物治疗结束后炎性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PCT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治疗组CPIS评分为(4.1±1.2)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4.6±1.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炎性指标中除白细胞计数外,中性粒细胞、CRP、CPIS评分及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CT治疗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1±4)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0%,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延长(均P<0.01).结论 老年肿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发生HAP患者中参考PCT值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袁昕;吴慧;郑哲;张海涛;胡盛寿

    目的 探讨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明确感染高发部位、主要病原菌,并对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9年3月-2011年4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875例接受CABG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875例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中,89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7%,术后下呼吸道感染43例,感染率为2.3%,手术切口1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上呼吸道感染17例,感染率为0.9%;共检出54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0.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2%、18.5%、9.3%、9.3%;术后临床感染与高龄、糖尿病、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延长以及第二季度手术显著相关.结论 接受CABG患者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概率较高,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有效控制高危因素将是降低CABG术后感染的有效途径.

  • 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贾黎红;黄红宇;陈颖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资料,统计并比较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160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以6~14岁所占比例高,占59.38%,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刺激性干咳、双肺呼吸音粗糙的临床发生率为91.25%、88.75%、58.75%,明显高于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9例患儿并发消化系统损害,发生率为24.37%,消化系统受累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发生率为53.75%,明显高于其他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患儿表现为一侧片状阴影,明显高于其他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主要以>5岁的患儿发病为主,发热、刺激性干咳为主要症状,体征双肺呼吸音增粗为多,常累及消化系统,实验室超敏C-反应蛋白多数人会升高;影像学表现以一侧片状阴影多见.

  • 医院餐厅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带菌调查

    作者:叶丽艳;程倩;梁新秀;王磊利;罗燕萍

    目的 了解并分析餐厅从业人员肠道沙门 菌属携带状况、菌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对某医院7个餐厅工作人员的1007份查体便标本进行增菌和分离,对可疑沙门菌属进行生化、血清学分型鉴定,并采用K-B纸片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结果 该医院餐厅工作人员沙门菌的总携带率是4.37%,有B、C1、C2、D1和E4等血清群;肠炎血清型出现多耐药菌株.结论 该地区餐饮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属的携带比较严重,应加强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培训.

  • ICU医院感染前瞻性目标监测调查与分析

    作者:董荣芝;王书会;张晓丽;王一瑶;李颖霞;孙羽

    目的 了解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12月某省级医院综合性ICU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前瞻性目标临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等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2060例,662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2.14%,例次感染率为44.3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4.35%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1.7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常见.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加强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前瞻性目标监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 ICU导管相关性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茅一萍;韩方正;周宏;郑伟;翟仁旭

    目的 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尤其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基线数据,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12月人住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侵入性操作使用率与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监测2741例ICU患者,发生感染198例、307例次,感染率为7.22%、例次感染率为11.20%;同期ICU住院总日数9666 d,日感染率为20.48‰,例次日感染率为31.76‰;经ASIS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6.86‰,日感染例次率为10.64‰;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及呼吸机的使用率分别为96.39%、58.66%和50.77%,使用导管所致相关泌尿道、血流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别为3.11‰、5.47‰和20.58‰.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必须制定相应感染控制预防措施,使其相应的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女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袁妍妩;黄童;王广芬

    目的 探讨女性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回预性调查2010年1-12月心胸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4例女性患者,术前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并按是否伴有术后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比较两组间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差异.结果 肺部感染率为6.73%,两组间年龄、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肺部感染组的体重指数大于无肺部感染组(t=4.14,P<0.05);患有代谢代谢综合征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30.00%,高于无代谢综合征的4.26%(X2=9.54P<0.01).结论 患代谢综合征的心脏瓣膜病女性在瓣膜置换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超重是致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降低胸部手术后感染率及炎性状态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徐永灵

    目的 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降低胸部手术后感染率及炎性状态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1月于医院行胸部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哌替啶组(对照组)34例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观察组)34例,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围术期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感染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1.76%;术后血清CRP、IL-8、IL-6、TNF-α水平和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自控镇痛在降低胸部手术后感染率及炎性状态中的效果较佳,并且对于血液黏稠度的改善也有明显的影响.

  • 1例手术医师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性感染案例的调查分析

    作者:唐红萍;高晓东

    医务人员在施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血液、体液或组织.本研究报道1例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HBV职业暴露,由于处理不规范、报告不及时,而引起了HBV急性感染.现报道如下.

  • 产科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作者:支佩颖;杜迎辉;吴爱雪;郭燕

    目的 探讨医院产科感染发生的相关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住院分娩的9212例产妇,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产科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9212例产妇中发生感染312例,感染率为3.4%;发生感染多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占34.6%,其次是手术切口、泌尿道、下呼吸道、胃肠道及生殖道,分别占27.6%、10.9%、10.3%、8.3%及6.7%.结论 免疫力下降以及较少活动是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剖宫产术后导尿留置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因素;医务人员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提高产科患者的抵抗力以及适当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产科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产科 感染 预防
  • 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

    作者:俞惠艳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泌尿系感染率.方法 回顾医院68例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导尿术和留置尿管的持续时间、操作方法不正确、护理措施不到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及高龄,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 脊柱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作者:宋柏杉;茹选良;郝毅

    目的 对脊柱术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研究预防控制措施及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0月脊柱外科手术的950例患者,对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9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4.42%;其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占45.24%,尿路感染占26.19%,切口浅层及椎间隙感染占21.42%,深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占7.15%;共培养出4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3.49%,革兰阳性球菌占41.86%,真菌占4.65%;手术及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置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合并基础疾病、材料置入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脊柱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加强对术前、中、后各环节的控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一起医院内集聚性诺如病毒胃肠炎的调查

    作者:钱子煜;张越文;周祺;沈小婷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在上海市徐汇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房内发生的集聚性诺如病毒GⅡ型胃肠炎疫情的特征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统一的集体性腹泻个案调查表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 该起疫情共报告病例22例,发病率为31.0%,以呕吐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疫情流行持续8d,引入率为30.3%;时间分布呈单峰,空间分布有集聚性;通过实验室检测确定有两名护工隐性感染,在11份粪便、肛拭标本中检出9份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6份环节标本呈核酸阴性;由隐性感染护工护理的患者发病率高于非感染护工护理的患者(x2 =4.98,P=0.026),OR值为11.2(95% CI=1.80~116.80);空间分布的集聚性与隐性感染护工护理的床位高发病率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次疫情是一起发生在医疗机构内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集聚性胃肠炎疫情,隐性感染的护工是传染源之一,接触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次疫情在对手卫生、标准防护执行力进行干预及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后得到有效控制.

  • E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宋晓莉;苗慧;杨晓秋;钱远宇;孟庆义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深静脉置管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表单式记录方法,记录置管前手消毒、置管时机、置管部位、置管顿次、置管时间、穿刺点护理、输液接头、敷料选择等内容.结果 通过对64例置管患者的—预,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为7.8%,其危险因素主要与置管技术、无菌原则、插管部位、使用时间、导管维护等有关.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使用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的发生难以避免,针对其危险因素,采用表单式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醒操作者及维护者在置管前的准备、置管中的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PICCO监测在重症感染患者CRRT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与护理措施

    作者:傅丽琴;韩芳;姚惠萍

    目的 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在重症感染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容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 行CRRT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25例,应用PICCO技术,临测全心舒张未期容积(GEDV)、胸腔内血容积(ITBV)、中心静脉压(CVP)、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各参数,于CRRT治疗前、治疗12、24、72 h采集数据;观察治疗前后乳酸、碱剩余、APACHEⅡ评分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CRRT治疗,未发现相关不良耐受反应;治疗12h时,严重感染患者的GEDV、ITBV和SVRI分别为(626.12±61.42)ml/m2、(649.64±87.18)ml/m2、( 1957.28±139.69)dyne·s·cm-5/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稳定的升高;治疗前后各时点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乳酸水平、碱剩余、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5±1.02)mmol/L、(5.35±0.96)mmol/L、(25.00±3.00)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的容量指标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的容量状况,指导重症感染患者的CRRT容量管理.

  • 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作者:周宏;姜亦虹;沈黎;李阳;郑伟;韩方正;茅一平;康海全

    目的 了解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江苏省19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对置管后的维护进行全过程管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CRBSI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CRBSI的发病密度为3.82/1000导管日,调查时间段中后三个季度CRBSI的发生率分别为2.55%、3.30%和2.99%.明显低于监测开始的4.73%,综合ICU CRBSI的发生率为3.50%,高于专科ICU的1.74%,导管留置天数和置管地点是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有助于降低CRBSI发病率,注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维护和操作时的大无菌屏障是降低CRBS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可以减少CRBSI的概率.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

    作者:吴建书;李松辉;何县利

    目的 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方法 探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积极采取措施.结果 经过净化环境、加强消毒、规范操作、严密防护、丰富知识、转变观念、合理布局、更新设备、落实制度及加强监管,口腔科门诊的医护技安全和诊疗质量得到了保障.结论 完善的措施能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中的医院感染,保障医患双方健康.

  • 艾滋病感染特征与预防对策

    作者:吴勇

    目的 分析艾滋病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医院2006年2月-2011年8月接受治疗的66例艾滋病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进行初筛,对初筛的阳性样本重新取样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者按《全国HIV检测管理规范》进行确认;对患者的感染原因以及人口学特征、并发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66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6~56岁,平均38.14岁,其中青壮年(20~45岁)占59.1%;职业分布主要为农民,占68.2%,其次为娱乐服务人员,占13.6%;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途径主要为血液,占60.6%,其次为性接触,占27.3%;66例艾滋病患者中,28例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2.4%;24例并发感染乙型肝炎,感染率为36.4%.结论 为预防艾滋病感染,需要加强输血的管理,提倡避孕套的正确使用,拒绝毒品.

    关键词: 艾滋病 感染 预防
  • 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作者:何艳凛;刘庆利;张荣泽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调查表”对30名肝胆外科护士在2010年9月-2011年8月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0名肝胆外科护士1年中发生锐器伤39例次,发生皮肤、黏膜被患者血液、体液、引流液接触暴露35例次;动静脉穿刺、拔针及拔针后处理不当、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针头回套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环节;操作时未戴手套为皮肤黏膜接触暴露的主要原因;上午9:00-10:00、护士独立值班时、临床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护士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发生暴露后正确的处理流程知晓率低,护士的标准预防及手卫生依从性差.结论 通过对护士进行系统、规范的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对职业暴露的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大限度地降低护士职业暴露的风险,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 品管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

    作者:戴小丫;章敏青;郑小春;陈琼飞

    目的 探索品管圈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模式中的应用.方法 由9人组成品管圈,分析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器械管理所存在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结果 2010年7-12月比1-6月手术器械管理不良事件下降了7例.结论 将品管圈应用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上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 PDCA循环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作用

    作者:叶旭琴;俞桂珍;祝娟英

    目的 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应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即管理循环模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注重过程管理,强调规范洗手,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考试成绩优秀率由20.00%升至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753,P<0.0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手卫生洗手率由实施前的16.67%升至实施后的75.20%,接触患者后洗手率由34.48%升至92.86%,脱手套后洗手率由25,00%升至9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应用PDCA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及其依从性.

  • 新型消毒剂对内镜消毒效果的研究

    作者:陆烨;胡国庆;陆龙喜;王笑笑

    目的 了解目前新型高水平消毒剂对内镜中病原菌的现场杀灭程度,验证消毒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酸性氧化电位水与2%的碱性戊二醛消毒剂对15份污染培养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的内镜进行现场模拟消毒效果比对,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与2%碱性戊二醛对10份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污染的内镜进行现场模拟消毒效果比;检测方法采用无菌毛刷头振荡后,再经过采用0.45 μm孔径负压膜过滤法直接用滤膜培养.结果 经过中和剂鉴定,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和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满足现场消毒试验要求,酸性氧化电位水和2%戊二醛浸泡消毒后,对龟分枝杆菌的除菌率均≥99.99%,但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后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菌数明显少于戊二醛组(P=0.019);过氧乙酸、2%戊二醛和邻笨二甲醛泡消毒后,对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除菌率均≥99.99%,但经氧乙酸消毒后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数结果明显少于其他两组(F=15838.512,P=0.000).结论 目前新型内镜专用消毒剂能满足目前内镜高水平消毒需要,采样方法及龟分枝杆菌培养技术在试验中得到了应用.

  • 心血管介入诊疗中污染导管的生物负载清除效果研究

    作者:张永栋;柳茵;刘维军;李琳

    目的 研究通过规范的清洗和灭菌方法对污染的心脏电生理导管微生物负载清除效果.方法 将心脏电生理导管使用HBV血液进行污染,分为5组,每组40根导管,A组采用多酶清洗,B组采用加去污剂清洗,C组采用多酶加去污剂清洗,D组采用去污剂和多酶清洗后环氧乙烷低温灭菌,E组术进行任何处理,作为阳性对照组;再将每段分为各5 mm的两节,其中一节采用PCR检测各组HIV核酸阳性数;另一节与人肝细胞共同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检测HBsAg和HBeAg;观察人肝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A组检出HBV-DNA阳性39根,阳性率为97.5%,人肝细胞大量死亡;B组检出HBV-DNA阳性37 根,阳性率92.5%,人肝细胞生长状况不良;C组检出HBV-DNA阳性37根,阳性率92.5%,人肝细胞大量死亡;D组未检出 HBV-DNA,入肝细胞生长状况良好;E组检出HBV-DNA阳性40根,阳性率100.0%,人肝细胞大量死亡.结论 清洗(去污剂+酶液)+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法可有效清除心脏电生理导管的HBV污染,从消除导管生物负载的角度为今后探索导管复用、为取得相关政策的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上海市71所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及监测现状调查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沈燕;崔扬文;孙伟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甲以上医院环境清洁消毒频率、消毒剂、操作者及常规环境监测频率.方法 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统一下发调查表格并制定标准,要求二级甲等以上的71所医院调查全院所有病区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现状,将表格及时上传.结果 ICU环境清洁消毒59.17%由护士完成,65.56%采用腐蚀性强、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进行物体表面消毒,仅39.45%的环境表面消毒每天至少两次,63.89%的环境不进行常规微生物采样;普通病房与ICU相差不大,常规采样的比例更低,仅为11.91%.结论 上海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环境清洗消毒方法不统一,消毒剂的选择不完全合理,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规范.

  • 医院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消毒管理现状调查与循证干预

    作者:凌红;朱小平;许晓萍;汪春云;张午声

    目的 探讨循证干预在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对医院中央空调运行管理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经验,对中央空调通风系统管理实施循证干预.结果 医院中央空调系统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新风机房符合规范要求的占42.9%;出风口存在真菌菌斑的占61.3%;对于中央空调管理存在认识肓区的员工占69.1%;由此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的设施管理、人员培训和卫生管理,实施循证干预并加以改进.结论 建立在有充分科学证据的基础之上循征干预措施,是提高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消毒管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 洁净手术室过滤器的更换与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龙岩;刘德宝;周婷;袁悦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空气监测指标的变化,确保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洁净手术室管理水平,降低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方法 通过对更换过滤器前后的监测及相关记录,实施质量控制.结果 更换过滤器前Ⅰ~Ⅳ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分别为85.71%、85.70%、85.71%、100.00%2011年4-5月更换过滤器之后,Ⅰ~Ⅳ级手术间日常空气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 应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及时更换洁净手术室的过滤器及质量持续改进,起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作用.

  • 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的效果分析

    作者:马红秋;张牣;邵宜波;续立新;张磊;王春华

    目的 调查普外科2010年与2011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出院的95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0年5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6%,切口感染标本送检率9.09%,切口感染率4.35%;2011年11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96%,标本送检率100.00%,切口感染率1.13%.结论 通过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强化培训,加强督查等措施,与2010年相比,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持续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也趋于下降,联合用药合理性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取得一定成效.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的荟萃分析

    作者:胡梦博;黄乃思;胡必杰;姜雷;殷嘉晟;高晓东

    目的 系统评价腹股沟疝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纳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7项,共2569例;荟萃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OR=0.50,95%CI=0.32~0.78,P=0.002)、表浅手术部位感染(OR=0.49,95%CI=0.29~0.82,P=0.007)的发生;在预防深部手术部位感染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开放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和表浅手术部位感染率,但并不能降低深部手术部位感染率.

  • 介入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勤;谌科;刘亮宝;朱华云;黄春蓉

    目的 调查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3月份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98例介入手术患者中,164例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2.8%,其中单联用药160例,占97.6%,二联用药4例,占 2.4%;使用时间为0~14 d,平均3.02 d;使用频率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头孢尼西、头孢美唑、头孢孟多、青霉素、头孢替唑;手术前2h开始用药的病例8例,占4.9%,术后开始用药156例,占95.1%.结论 介入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存在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疗程过长等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谭锦文;刘朝晖;赵子文

    目的 评价国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非对照方法,选取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45例吸入性肺炎患者,每次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2次/d,疗程均为7~10 d,评估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发安全性.结果 45例患者,痊愈23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为91.1%,细菌学清除率81.8%,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吸入性肺炎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干预研究

    作者:阮燕萍;俞洋;蔡慧娴;余元明

    目的 探讨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有放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某院2011年4月及10月出院的450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其中4月为干预前组(205例),10月为干预后组(245例);干预措施包括教育性干预、行政性干预和限制性干预.结果 干预后清洁手术的使用率由93.17%下降至11.43%(x2=298.517,P=0.000),其中甲状腺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仅为3.73%;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由5种下降至1种,用药选择相对合理;且手术部位感染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该院实施的综合干预措施切实可行,有效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利奈唑胺对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治疗的评价

    作者:胡慧英;李志刚

    目的 观察利奈唑胺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利奈唑胺治疗老年HAP患者痰、血培养证实及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76例共89例次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分为细菌培养阳性组42例次及细菌培养阴性组47例次,两组痊愈率分别为40.5%、40.4%,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3.3%、83.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7%.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革兰阳性菌感染的HAP患者,安全有效,对于高度怀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老年HAP患者可经验性使用.

  • 择期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作者:傅小芳;张继东;骆华杰

    目的 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2月29日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补片)病例246例,按照手术日期轮换采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物药(A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 h(B组)、围术期使用安慰剂(C组),对照研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结果 3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均为0,仪B组有l例胃肠道感染发生,感染率为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种类不同(P<0.01),对预防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为(2.79±0.65)d,C组短,为(1.98±0.56)d(P<0.01);C组抗菌药物费用及总费用低(P<0.01).结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若无易感因素,则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作者:郭金凤;董娜;吴燕;李华;侯向华

    目的 探讨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表对某三级综合医院2009年妇科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共2297例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妇科清洁手术和清洁-污染手术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均为100.00%;术前<2h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1.34%、79.79%;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3.81、4.36 d;应用抗菌药物品种分别为14、19种;联合用药率分别为72.21%、96.03%.结论 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中还存在着诸多术合理之处.需进一步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方法,持续规范妇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 乳腺癌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作用

    作者:贾会学;林金兰

    目的 明确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筛选2011年12月之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无语言限制;选择标准为乳腺癌患者接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局为手术部位感染;数据收集和分析由作者审查检索的所有研究的标题和摘要,然后评估研究质量,并从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中提取数据.结果 共纳入了8项研究,所有研究干预组均为抗菌药物,对照组为安慰剂或空白对照,而且均为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RR=0.71,95%CI:0.55~0.92);经过Begg's检验(z=0.12,P-0.90)和Egger's检验(t=0.16,P=0.88),该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乳腺癌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但需权衡考虑感染引起的潜在风险如伤口愈合或延迟质量和用药引起的不良后果如成本、药物反应或增加细菌耐药性等.

  • 洗胃术致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黄爱娥;王青丽;向克兰;徐雯

    洗胃技术是急诊科常见的救治技术之一[1],然而在洗胃操作各环节均存在导致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笔者就洗胃术可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与分析,力求寻找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控制方法,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确保患者安全就医.

  • 抗菌药物骨水泥在关节置换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长鲛;周勇刚

    关节置换术是骨科手术中常应用并且效果好的一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却是灾难性的并发症.目前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为1.0%,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为0.3%~0.6%[1],但是真实的感染率可能更高[2].虽然目前因为手术室层流技术的应用,紫外线消毒及空气隔离等措施的采用感染率已经下降;但是关节置换的患者数量在逐年增加,感染患者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患者,如果发生感染,就会增加治疗费用及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导致关节功能受损甚至截肢.

  • 中国医院环境感染控制实践与进展

    作者:倪晓平;胡必杰

    有关医院环境表面病原微生物污染与医院感染(HAI)暴发的相关性证据甚少见报道[1,2],但医院环境表面被公认为是病原体的储藏库[3,4].发生HAI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但20.0%~40.0%的HAI与医务人员(HCWs)的手有关[5];而HCWs手的污染则来自直接接触患者,或与接触污染的环境表面有关[6,7].近年来,医院感染界关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无生命环境表面在传播医院内病原体的作用[8,9].中国医院感染控制虽然起步较晚,但2001-2011年发展迅速,笔者就中国医院环境感染控制实践与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医院 环境感染 控制
  • 两种方法检测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效果及其耐药性

    作者:刘君廷;聂庆东;刘志远

    目的 对比分析PCR法及传统培养法诊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寻求一种能早期诊断及菌株鉴定的替代方法;同时分析临床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性,为临床的抗真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应用PCR法对189份临床疑似真菌感染标本进行快速鉴定,与传统培养法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培养出的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89份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占44.97%;通过PCR法及传统培养法检测出的假丝酵母菌属感染阳性标本分别为62、47份,综合传统方法及PCR法的检测结果,检测出有真菌感染的标本数共66份,PCR检测敏感率达93.94%,要高于传统培养法的7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P<0.01);此外,分析PCR法及传统法检测假丝酵母菌类别时,发现有两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在传统方法中被归类到光滑假丝酵母菌中,检测准确率PCR法更优于传统培养法;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分离的4种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均较高,而氟康唑则仅对白色假丝酵母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采用PCR法可更准确、快速的检测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通过药敏试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新加坡医院感染控制实践见闻:中国医学生实习经历与感想

    作者:胡梦博;黄乃思;殷侃骅

    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新加坡国大医院(NUH)是新加坡规模大的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2012年初,笔者有幸到中央医院和国大医院的神经外科、泌尿科、结直肠科、内科、肿瘤科,家庭医学科等科室进行为期6周的实习交流,并参观了一家综合诊疗所( polyclinic).新加坡医院在感染控制领域的先进理念及完善措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进行整理归纳,以期为我国的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

    作者:刘荣辉;杨静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的作用效果.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设计,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导出该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患者静脉注射使用抗菌药物数据,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费用.结果 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9.05 DDDs下降至69.04DDDs(P=0.043),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以及碳青霉烯类等,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42.26%、47,31%、28.66%、30.85%,抗菌药物人均使用费用由1224.61元下降至1031.24元,住院日均使用费用由89.55元下降至76.21元,但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仍然>40 DDDs.结论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可显著降低抗菌药物的消耗量和费用,优化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 量化考核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影响

    作者:黄冠新;廖丹;莫云

    目的 评价量化考核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2011年第一季度出院病例,每月随机抽查各手术科室约10.0%当月出院病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质量考核,对是否按围手术期时机用药、用药是否<3d、是否联合用药等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全院综合目标考核中.结果 1704例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1687例,按围手术期时机使用抗菌药物比率大幅度提高,由2009年第一季度32.4%上升至2011年第一季度94.9%;术后使用抗菌药物>3 d的使用率下降,由2009年第一季度100.0%下降为2011年1季度56,7%;联合用药使用率下降,由2009年第一季度35.2%下降为2011度年第一季度3.2%.结论 量化考核能改善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有效促进按围手术期时机使用抗菌药物,缩短预防用药时间,减少联合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