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挂式不锈钢筐篓在手卫生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薛菊兰;邹正伟;佘璐璐

    医护人员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方便快捷的手卫生设施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依从性具有决定作用.鉴此,我院采用"挂式不锈钢筐篓"盛装快速手部消毒剂挂在不同部位,随时为医护人员提供手部快速消毒用具,明显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到达了降低医院交叉感染、保护医患双方权益和安全的作用.现将有关方法介绍如下.

  • 骨科Ⅰ类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

    作者:盛敏;刘学英;钱建凤;谢丽萍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普遍需要内固定或假体的植入,一旦发生感染,复位固定的骨折、置换的关节乃至保存下来的肢体遭到灭顶之灾.为此,我科积极探寻Ⅰ类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危险因素(1)皮肤准备:剃毛破坏皮肤的完整性,为细菌入侵提供机会;脱毛剂易引发皮肤过敏;剪毛容易剪破皮肤.

  • 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

    作者:张国娣

    综合医院儿科病区常年收治各种急慢性儿内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被确诊各类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部门.1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传染病和感染性患儿以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等首诊入院,疾病确诊需要>1~3 d的时间;病室环境污染,存在患儿多、陪护多,造成病室内拥挤;个别医师对医院感染意识淡薄,没有遵从非感染-感染-传染性疾病依次诊疗,洗手依丛性差,护士存在违反无菌操作规程的现象.

  • 老年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调查

    作者:李骥波;李啸波

    现在我国人群明显老龄化,外科手术患者中老年患者比率明显升高,为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外科592例>70岁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 为2010年1月-2011年1月外科系统全部住院患者,经筛选>70岁592例,其中男性468例、女性124例.1.2诊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病历记录、各种检查及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诊断.

  • 消毒供应中心新上岗工作人员培训方法探讨

    作者:赵爱娟;马玉梅;邹玉敏;李竹;李洁

    消毒供应中心(CSSD)它隶属后勤科室,但并不同与其他后勤科室,因为其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手术中血液、体液污染的器械,其工作又是医院临床科室工作质量、安全的前提保障,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现将2010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新上岗工作人员的培训方法、成功经验介绍如下.1制定计划由科主任、护士长和有带教资格的老师,共同制定总体带教计划,要达到的标准,带教时间在2~3个月,能达到独立值班.

  • ICU医院感染易被忽略环节与管理对策

    作者:肖金花

    ICU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虽然有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但感染发生率仍然存在.为此,我们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易被忽略的环节进行重点干预,经监测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呈逐月下降趋势,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5月医院监测结果与同期比较,总监测数116次,ICU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呼吸道感染、尿管感染,每月监测1次.

  • 脑外薄膜在经皮肾镜钬激光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曾爱民;姚明

    我院自2010年运用江西3L生产的一次性脑外薄膜用于手术中,有效的防止了冲洗液浸湿手术单和术者,增加了患者与医生的舒适度,减少了术后感染的发生概率,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19~72岁.脑外薄膜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0~70岁.经统计处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例手术后并发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作者:周玉衡

    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表现为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缺乏依据;盲目选用昂贵新品种或进口抗菌药物;超短期应用或频繁更换品种;不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仅凭经验用药等.现将1例手术后并发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68岁,疝手术后出现发热,伴咳嗽、咳痰,多次痰培养阴性,胸片提示两肺下叶感染,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两d;亚胺培南+替考拉宁治疗1d;头孢吡肟+氟康唑治疗4d无改善.其原因是:患者以肺部感染为主,多次痰培养阴性,可能感染不典型,经验治疗未覆盖病原菌;给药方案不合理;换药没有依据;治疗时间不充分.

  • 住院患者实时1d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叶高峰;张宇哲;于静;杨玲

    对我院2012年2月13日住院患者1d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其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微机调取当日临床各病区住院患者治疗单,对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查阅其病历并进行查房,按设计的表格要求统一规范登记调查内容.当日住院患者266例,除外7例空勤体检人员,实际调查259例.2结果2.1抗菌药物使用率259例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共57例,占22.01%.

  • 输液止血带规范使用依从性调查分析

    作者:刘玉兰;章喜枝;章连民

    止血带在医院使用频率高,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连续使用1h后,病原菌检出率为100%,其中很多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多项研究指出:止血带必须归口到消毒供应室统一消毒、配送、一人一管使用.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无记名调查当日在岗护士和检验采血人员对止血带一人一管一消毒知晓率和执行率.2结果三、二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工作人员对规范知晓率分别为100%、70%、60%,对规范执行率分别为98%、50%、30%.

    关键词: 止血带 消毒 依从性
  • 内镜小配件的清洗及消毒

    作者:张彩云;张春芳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理论的不断涌现,内镜检查及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内镜检查与治疗项目的开展离不开内镜及小配件等器材设备的使用,内镜活检入口阀门及吸引按钮常因接触患者的血液、痰液及体液而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做好内镜小配件的清洗与消毒是切断交叉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清洗是消毒的关键.

    关键词: 内镜 小配件 清洗 消毒
  • 手术室器械与腔镜集中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丹;田桂登;陈春丽;谭家琼;林琼;杨兴玉;曾庆菊

    我院于2011年8月全面接受手术室器械和腔镜,实施集中管理,集中管理能够提高器械腔镜清洗质量专业化、标准化,是保证消毒无菌的重要前提,并能进行集中规范化检测和统一包装,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介绍如下.1存在问题(1)人员和器械腔镜配置不足:由于实施标准流程化管理,器械腔镜清洗消毒时间延长,手术器械难以周转.工作时间集中在9:00~20:00,工作时间延长.手术器械与腔镜实施专人负责制,人员数量不足.(2)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不完善:术前外来器械由业务员自行清洗,未与科室人员核对器械的数量、性能,未检查清洗效果和记录及登记备案.

  • 膀胱镜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对策

    作者:厉莉;黄明勇

    我院依据2004年卫生部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程》,就膀胱镜检查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预防感染的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1膀胱镜室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1)膀胱镜室设计不符合要求:室内密闭无通风设施,空气不能对流,同时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冲洗液、尿液和血液混合排出,极易产生气溶胶弥散在空气中,污染周围环境.

  • 分目标实施集中供应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

    作者:谭家琼;田桂登;李传琼;林琼

    2009年国家卫生部关于《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明确规定再生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管理的模式.面对有限的人力和物力,为尽快实现集中供应的目标,我们采取了分目标、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方案,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了除口腔科部分器械外,全部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管理的目标.

  • 老年关爱病房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与分析

    作者:吴雄妹;倪桂珍;金卫英

    为降低我院老年关爱病房鼻饲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2011年1月-2012年4月我院对老年关爱病房鼻饲患者开展目标性监测,对肺部感染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制定目标性监测实施方案设计调查表,每天由1名护士对所有鼻饲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包括鼻饲量、鼻饲方法、体位、肺部听诊及咳嗽咳痰、痰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是否服用胃动力药等,对鼻饲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 理疗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陈秀花;胡玉灵;孙刚

    理疗与针灸科是拔火罐、烤电、针灸、频谱治疗的场所.由于针灸是无菌操作,科室人员流量大,区域管理不合理,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为此,改变就医环境、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充分提高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势在必行.1 医院感染隐患(1)布局不合理:理疗、针灸、拔火罐在同一室内进行,患者就医环境差,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使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易造成无菌针灸针的污染,给施针部位带来感染隐患.

  • 血浆(1-3)-β-D葡聚糖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严子禾;胡锡池;刘红玲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于尿路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尿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尿路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4月临床诊断为尿路真菌感染93例患者,81例非真菌感染者,5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和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BG)的含量,用ROC曲线评估G试验的诊断价值,同时用Kappa值检验G试验结果与培养结果的一致程度,用logistic回归建立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尿路真菌感染组BG 18.4 pg/ml,显著高于非真菌组的7.5 pg/ml和健康对照组的7.5 pg/ml,ROC曲线分析显示,G试验临界值定为14.4 pg/ml时,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是91.00%、75.00%、0.66,可达佳效果;G试验与培养一致性的Kappa值为0.583;单因素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菌<0.5×109/L、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BG含量与尿路真菌感染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BG阳性、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为其预测因素.结论 血浆BG可作为尿路真菌感染的早期预警指标,避免高危因素的发生,可有效减少尿路真菌感染的发生.

  •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永强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预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呼吸道感染中诊断价值,从而实现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 选取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1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时并不存在感染),入院时即检测血清中的PCT和CRP,根据入院7d后患儿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分为呼吸道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呼吸道感染组血清中PCT表达率为86.0%,非感染组PCT表达率为5.0% (P<0.01);CRP表达率呼吸道感染组为64.0%,非感染组为8.0%(P<0.01); PCT阳性组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时间为(4.318±0.515)d,高于CRP阳性组的(2.324±0.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RP可早期指导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有助于患儿的早期治疗和康复.

  • 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前后的变化研究

    作者:张明;童静;郭献阳;陈如杰;戴凌燕;金盛威;应斌宇;范小芳;龚永生

    目的 观察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在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前后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34例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IN组),临床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IN 1组)及常规治疗+CRRT(IN 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 h经肘静脉途径采血;同期17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NC组),用放免法测定血浆Apelin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IN组血浆Apelin水平在A点有明显升高(P<0.01);在IN1组内,与A点比较,在B点血浆Apelin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在C点血浆Apelin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B点比较,C点血浆Apelin水平下降明显(P<0.05);在IN2组内,与A点比较,在B点血浆Apelin水平有显著下降(P<0.01),在C点血浆Apelin水平下降明显(P<0.01);与B点比较,C点血浆Apelin水平有下降趋势(P>0.05);与IN 1组比较,IN 2组血浆Apelin水平在B点有显著下降(P<0.01),在C点有下降趋势(P>0.05) ;IN组患者血浆Apelin水平与脑钠肽(BNP)水平有相关性(r=0.466,P<0.05),与血白细胞计数有负相关性(r=-0.593,P<0.05).结论 腹腔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升高,经CRRT后能显著降低;血浆Apelin浓度与脑钠肽及血白细胞计数水平相关,提示血浆Apelin参与腹腔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评估病情危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不同标本来源大肠埃希菌分布菌毛及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陈圣高;刘洋;李向阳

    目的 调查医院不同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P菌毛基因分型,探究基因分型与标本来源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分离大肠埃希菌120株,采用Microscan Walk away 96SI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按CLSI 2009年标准判定;用PCR法检测P菌毛和Ⅰ型菌毛基因;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apC基因阳性率为39.19%,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54.50%,显著高于痰液、引流液以及脓液分离株(P<0.05);pa pG分型率为64.20%,pa pGⅡ型检出率为46.67%,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70.54%,显著高于痰液和血液分离株(P<0.05);pa pGⅢ型检出率为17.50%,其中尿液分离株阳性率为25.00%,显著高于痰液分离株(P<0.05);未检测出pa pG Ⅰ型.结论 不同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pa pC基因携带率不同,尿液中肾盂肾炎大肠埃希菌(UPEC)的分离率高,pa pG分型以pa pGⅡ型为主,存在部分pa pGⅢ型.

  • 棒杆菌属细菌分类鉴定的方法学比较及对四环素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曹俊敏;杨雪静;王原

    目的 评价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棒杆菌属的准确率及可靠性;分析棒杆菌属的耐药状态,探讨其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使用相关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VITEK-2Compact系统、API CORY系统、VITEK-32系统对分离的37株纹带棒杆菌、5株无枝菌酸棒杆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比较,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对ermX、tetAB基因进行PCR扩增及双向测序后,在GenBank中比对.结果 API鉴定为纹带棒杆菌的37株菌,VITEK-32均错误地鉴定为干燥棒杆菌,VITEK-2 Compact鉴定正确;37株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8%、75.7%;28株菌在染色体DNA中检测到tetAB基因,31株菌染色体DNA检测到ermX基因.结论 VITEK-2 Compact在鉴定纹带棒杆菌方面较准确可靠,但在鉴定其他棒杆菌方面有限制;纹带棒杆菌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染色体中获得ermX基因、tetAB基因决定簇是其耐药的主要原因.

  • 57例肝胆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陈丽平;王煜霞;王雷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风险.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2月-2012年2月医院收治的708例肝胆患者临床资料,对发生切口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708例肝胆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57例,发生率为8.05%;糖尿病患者感染率为20.48%,总胆红素≥171μmol/L、白细胞≥10×109/L、血红蛋白含量≤10 g/L者感染率分别为10.88%、12.07%、10.94%,术前住院时间>3 d、手术时间>3 h、采取开腹手术、未使用聚维酮碘冲洗切口、术中应用血制品、术后引流发生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19%、28.85%、13.35%、29.76%、19.90%、13.67%,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较高(P<0.05);手术时间<2 h和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05%和4.25%,明显低于手术时间≥2h以及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方向为圆孔、长度<10 cm、术后引流时间<5d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亦明显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分类、术中出血量、切口是否使用聚维酮碘进行冲洗以及有无并发症与肝胆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有着显著的关系.结论 肝胆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自身及手术等多方面因素相关,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侧重的进行切口管理,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谭妙莲;刘霞;张常然;龙硕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完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8月2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518例,发现医院感染32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2%;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 100.0%、神经外科29.4%、心脏监护病房20.0%;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4.1%、上呼吸道17.6%、手术切口14.7%;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前3位依次为气管切开29.4%、使用抗菌药物20.6%、手术17.6%、使用呼吸机17.6%;调查发现医院感染32例,有25例送检标本,标本送检率78.1%,阳性标本18例,检出阳性率72.0%;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构成比前3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分别占22.7%、16.6%、16.6%.结论 加强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的调查及管理对策

    作者:赵海璇;王洁贞;黄泽华;伦锦燕;安福丽

    目的 调查20名新进手术室工勤人员对职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提出相应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和访谈相结合方式调查工勤人员在新进入手术室时、培训后1周及1个月后对职业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依从.结果 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从10.0%提高至95.0%,在正确使用相关防护用具从35.0%提高至90.0%,对锐器伤处理从25.0%提高至100.0%.结论 加强对手术室工勤人员职业安全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并在工作中不断强化,才能提高工勤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和技能,降低工勤人员职业伤害的发生,保障工勤人员的身心健康.

  •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作者:周泓羽;袁喆;杜渝平;张为华;易光兆;苏晓琴

    目的 通过对国内有关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综合评价临床研究所关注的8个危险因素,为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等文献库中,检索2001-2011年国内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有7项病例对照研究入选,通过分析,使用≥3种抗菌药物(OR=8.53,95 %CI=5.06~14.37)、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OR=13.98,95%CI=6.92~28.23)、抗菌药物联用(OR=3.79,95 %CI=2.07~6.94)、机械通气(OR=5.13,95%CI=2.13~12.34)、深静脉置管(OR=4.39,95%CI=2.57~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低蛋白血症(OR=1.69,95%CI=0.48~5.89)、使用免疫抑制剂(OR=3.28,95%CI=0.77~13.91)、使用导尿管(OR=2.65,95%CI=0.59~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机械通气及深静脉置管是预防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霞要措施.

  • 妇科术后尿道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杨玉秀

    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妇科肿瘤并行手术患者58例,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 妇科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感染12例,发生率20.69%;平均年龄63.58岁,其中子宫内膜癌4例占33.3%,宫颈癌3例占25.0%,卵巢癌5例占41.7%;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检出率为75.0%.结论 妇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癌症类型和分期、绝经、泌尿系统既往感染史、糖尿病病史、泌尿系统畸形、肾脏问题、子宫脱垂、体重指数和术前留置导尿管;控制妇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感染高危因素可以减低感染发生率.

  • 耳鼻喉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孙园园

    目的 探讨引起耳鼻喉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0例耳鼻喉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合并医院感染与非医院感染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其他疾病、实施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季节、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780例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85%;医院感染患者年龄(65.56±13.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感染分别为40.00%、50.00%、43.33%、53.33%,住院时间(14.89±5.62)d;非医院感染组的年龄(50.43±12.56)岁,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夏季住院分别为9.07%、16.53%、18.93%、25.33%,住院时间(11.25±4.45)d,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耳鼻喉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避免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机械通气患者病原菌监测分析与呼吸机管路更换周期的研究

    作者:钟秀君;顾克菊;王雪文;张谊;汤杰

    目的 监测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中的细菌学特征,观察呼吸机管路更换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管路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予以2、7d更换呼吸机管路,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治疗24 h时分别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呼气管路冷凝器、螺纹管呼气管接口端前10 cm内壁标本,进行半定量细菌培养,之后每周行两次细菌学检测、1次X线胸片,观察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病原菌检测结果和有无VAP发生,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 呼吸机管路中生长的细菌基本与下呼吸道分泌物一致,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所致的VAP占VAP发病总数64.71%,多药耐药菌株已占分离病原菌总株数的52.31%;A组发生VAP15例,感染率为28.30%,B组为19例,感染率为35.8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呼吸机管路细菌阳性24例,检出率为45.28%,B组阳性36例,检出率为67.92%,每2d更换管路可减少管路中细菌生长(P<0.05)H06例机械通气患者死亡40例,52例多药耐药菌感染者死亡27例,高于一般机械通气患者(P>0.05).结论 对管路病原菌阴性的机械通气患者主张每7d更换1次管路,而对有致病菌感染患者主张每2d更换.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吕大军;李楠;陈瑛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9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合并医院感染组与无医院感染组在年龄、性别、侵入性诊疗操作、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95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0例占9.47%,医院感染组年龄平均为(61.45±13.78)岁、侵入性诊疗操作占35.6%、心功能Ⅲ~Ⅳ级占47.8%、应用抑酸制剂占34.4%、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占40.0%、住院时间(21.84±8.25)d,高于无医院感染组的(54.24±11.45)岁、11.3%、10.7%、9.8%、29.5%、(16.45±3.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将高危人群纳入重点监测范围,避免不必要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纠正基础疾病.

  • 超低体重婴儿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汪盈;李海静;杨祖钦;林振浪

    目的 了解超低体重婴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性,为有效控制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7月-2011年6月医院新生儿ICU中发生医院感染的7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主要以肺炎和败血症为主;共检出病原菌104株,革兰阴性菌66株占63.5%,革兰阳性菌28株占26.9%;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常见,产ESBLs菌株达100.0%,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达81.8%;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50.0%,其次是肠球菌属,占25.0%;另检出真菌10株占9.6%,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结论 严格控制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是预防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 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岩

    目的 观察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探讨腹腔引流在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行阑尾切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引流,对照组不予腹腔引流,对比观察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手术顺利,成功切除阑尾;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7.1±10.2)min、术中出血量为(50.2±11.2)ml,对照组为(37.4±11.3)min、(49.2±10.9)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0.2±2.2)d、对照组为(14.2±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对照组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肠瘘1例、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盆腔脓肿、腹腔内出血、阑尾残株炎、盲肠壁脓肿、肠梗阻、门静脉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实施腹腔引流,可显著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 综合医院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顾翠红;唐平;庄同宾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现状及抗菌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查找诱因,预测医院感染的发生,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以感染办专职人员为主,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成员辅助,调查前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统一培训,采取的方法分为床旁询问病史、翻阅在架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科室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011年现患率调查应查患者数526例,实际调查513例,实查率97.52%,发生医院感染15例、1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2.92%、例次感染率3.12%,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为综合ICU、儿科、呼吸科,感染高发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调查当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8%,以治疗为目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0.90%,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标本送检率为22.06%.结论 需加强对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易发部位、易感因素的监测频次,提高医师对感染标本的送检意识,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 乙醇封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金芳;刘宏;高民;佘丽平;张留平;王越

    目的 研究70%乙醇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长期留置导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采用70%乙醇每周1次封管,其余采用标准肝素溶液封管,对照组全部使用标准肝素封管,治疗24周,观察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为3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肝脏转氨酶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标准肝素封管相比,每周1次的70%乙醇封管能有效防止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不增加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安全性好.

  • 95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分析

    作者:朱萍儿;黄晓明;蒋桂娟;余慧;盛惠娥;吴仿娟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95名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职业暴露主要是锐器伤,发生率为88.42%;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占63.16%,医师次之占17.89%;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61.05%和23.16%;操作后整理物品、拔针易发生锐器伤,分别占29.47%、24.21%;致伤器具主要是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针头,所占比例为34.74%和28.42%;暴露源前3位是乙型肝炎病毒、不明原因、梅毒,分别占58.95%、21.05%、11.58%;经过及时正确的伤口处理和必要的预防用药及随访无1例发生感染.结论 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改善工作环境、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对暴露者暴露部位及时处理和针对性的预防用药是降低暴露后感染的有效手段.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疗效探讨

    作者:陈桂新

    目的 比较分析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术对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病例,其中12例采取手术清创后局部换药的治疗方式,17例患者采取手术清创后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获得9~28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负压引流组患者15例获得痊愈,无1例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清创,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5个月;局部换药组患者8例获得痊愈,3例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清创并冲洗引流后获得临床治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8个月;两组患者存感染治疗的有效率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术对于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创伤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角膜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杨敏天;娄启阳

    目的 探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角膜溃疡物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旨在为感染性角膜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医院眼科治疗的217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角膜溃疡物,将其送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总结感染性角膜炎患者角膜溃疡物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217份送检角膜溃疡物标本中有116份检出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53.46%,以真菌感染为主,占58.62%,细菌对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0.0%敏感,而检出68株真菌对氟胞嘧啶、酮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耐药率分别为17.65%、23.53%、30.88%和38.24%.结论 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细菌对四环素和青霉素均耐药,而对万古霉素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均敏感.

  • 中医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锐器伤后报告及处理的调查

    作者:李敬华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急诊室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报告与处理,以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有效地减少锐器伤的发生.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现状调查表对枣庄市5所中医医院急诊窒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后上报及处理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52名医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100.0%,其中针刺伤占首位为49.46%,其次为玻璃伤占37.77%、刀割伤占8.15%;发生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36.18%,及时处理应用药物仅为65.13%;职称、工龄、年龄与锐器伤的发生成反比,与上报及处理成正比.结论 急诊室医护人员发生锐器意外伤害率高,防范意识差,应强化急诊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增强防护意识;建立和强化防护制度,做好标准预防,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

  • 麻醉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程远;郑洁萍;陈淑萍

    目的 探讨麻醉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麻醉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调查分析麻醉科医院感染的隐患,制定针对性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结果 完善了麻醉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感染管理程序,提高了医疗质量,医院感染得以控制.结论 必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一次性材料使用等,才能达到预防与控制麻醉科医院感染的目的.

  • 202例多发性骨髓瘤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王宙政;韩艳霞;胡蓓莉;黄菊;陈丽花;边祥海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供指导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感染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数的关系.结果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24.75%、例次感染率为40.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66%;检出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48.98%,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12.24%;革兰阳性球菌占24.49%,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占18.37%;真菌占26.5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8.37%;感染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呈负相关,淋巴细胞计数与感染发生率成反比.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应将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放在首位.

  • ICU清洁前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季崇裕;陈惠英;刘伯飞;夏彩芬;王坚

    目的 分析ICU清洁前后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以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及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 对医院ICU从2011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从2011年11月-2012年4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ICU进行清洁卫生打扫,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ICU的环境卫生和医院感染发生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采取增强清洁模式进行清洁后,观察组ICU环境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41例,感染率为9.6%,观察组治疗期间感染发生28例,感染率为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ICU采取增强清洁模式强化清洁可以提高环境卫生,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 134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郑红丽;胡振威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主要病原菌的检出及耐药性.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调查表,再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 实查患者1348例,实查率为99.70%,院内感染30例,感染现患率为2.23%,社区感染374例,现患率27.74%;感染部位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20.00%、43.3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56%,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55.85%.结论 医院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与2010年相比处于稳定状态,需继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管理职能、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病原学送检率,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手段.

  • 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的原因分析及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应文闯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的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12例)、对照组(11例),对患者的感染情况、感染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3例患者中,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16例,检出表皮葡萄球菌10株、头状葡萄球菌3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乙酸钙不动杆菌1株;经治疗23例患者眼内炎均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治愈14例,好转9例,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s3.3%,对照组为36.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力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对眼内炎患者应及早诊断并合理治疗,快速有效地降低病变程度,大程度地改善视功能,对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白内障 眼内炎 防治
  •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治疗策略

    作者:王玫红;怀丽梅;赵鑫亮

    目的 分析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细菌耐药性及治疗策略,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医院住院治疗的12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将其送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送取的痰标本检出149株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1.48%、16.11%、14.77%及12.08%;33株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88%、84.85%、81.82%、75.76%,对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耐药率分别为6.06%、3.03%、3.03%、3.03%;114株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7.37%、88.60%、86.84%、69.30%,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耐药率分别为4.39%、3.51%、0.88%、0.88%.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在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报告之前经验性的使用上述药物,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 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及管理措施探讨

    作者:郑步勇;朱国英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和环节,探讨有效的锐器伤预防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8月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并对2011年8月医院所有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进行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与同时段上报上海市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内部监测网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两年内网上上报锐器伤26例,以针刺、外科器械损伤为主;锐器伤人员以年龄<25岁、护士、消化内科及普外科为主,分别占61.5%、50.0%、26.9%、19.2%;锐器伤发生率网上上报明显低于问卷调查方式(X2 =4.894,P=0.034).结论 年轻护士、外科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多见;行政部 门需加强器械规范操作、职业安全及自我防护意识、网上准确上报锐器伤等方面教育和管理.

  • 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曹烈祥;张近波;许国斌;张小乐;董美平;朱金强;史朝红;鄢来超;吴仙丹

    目的 探讨可预测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82例确诊入住ICU因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按诊断标准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100 mg/L、尿素氮水平≥30 mg/dl、肌酐>1.6 mg/d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的阳性率分别为30.2%、44.2%、27.9%、46.5%,B组分别为48.7%、74.4%、56.4%、69.2%,A组均比B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肌酐>1.6 mg/dl、C反应蛋白≥100 mg/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是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肌酐> 1.6 mg/dl、C反应蛋白≥100 mg/L、白细胞>10.0×109/L或<4×109/L可独立预测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易永祥;赵亮;刘涛;韩建波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3.33%,年龄、术前肝功能、消融范围、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等5项因素是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27.08%,术前肝功能C级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8.46%,消融范围<20%或>40%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33.33%和42.85%,手术时间≥4h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4.78%,术中失血>2000 ml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40.00%.结论 术前调整肝功能、选择合适的微波消融范围、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术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可防止肝癌切除联合脾脏定量微波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术后感染的发生.

  • 婴儿期原发综合征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

    作者:安涛;王航雁;郭晓清;蒲秀红;李茜;邱萌;吴琼;谭焱兰

    儿童肺结核病在我国属多发病,我国已被列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第2位,其中儿童约占20.0%,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对婴儿期原发综合征、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肺炎克雷伯菌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进行分析研究,以供临床借鉴.1临床资料患儿男性,1岁,因间断发热6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呕吐及腹泻蛋花汤样便,约10次/d,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7d未见效.

    关键词:
  • 支原体属感染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雅莉

    目的 探讨研究支原体属感染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诊治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方法 收集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入组,根据是否伴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支原体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支原体属感染检出率,统计其性别、年龄特点,分析支原体属感染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关系.结果支原体属感染率研究组为56.67%、对照组为14.2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27例,女性16例,男性多于女性(P<0.05),年龄主要集中20~40岁,占53.06%,病程长者阳性率高,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属感染与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相关(r=5.26).结论 支原体属感染与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性别、年龄及病程对其有一定影响,临床诊疗应予足够重视.

  • 会阴侧切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作者:唐蓓蓓;应翡蓉

    目的 探讨导致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0例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切口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阴道检查次数、产程、体质指数、分娩情况、切开时机、手术者工作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相关性.结果 会阴侧切产妇1850例合并切口感染50例占2.70%,影响切 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35岁、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检查≥3次、产程≥10 h、体质指数>24.0、急诊分娩、切开时机过早或过晚、术者工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致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避免高龄妊娠,产前积极治疗合并症,产程减少不必要阴道检查,防止滞产,孕期营养指导将体质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急诊分娩,控制预防性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切开时机,提高缝合技术.

  • 不同置换液量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重症肝炎清除能力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蔡妙国;何泽宝;徐颖鹤;朱坚胜;林明增;林宗梅

    目的 比较不同置换液量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肝炎清除能力及疗效的影响,以期降低患者血TNF-α、IL-6、BUN及Cr的浓度,并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选取医院2006年3月-2007年12月就诊的30例重症肝炎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0例采取单纯血浆置换(PE)加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PE后再CRRT,同时加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分为A组和B组、各10例,A组CRRT置换液量为20 L(35 ml/min,8~12 h),B组CRRT置换液量常规定为40 L(35 ml/min,20~24 h);测量3组治疗前后血TNF-α、IL-6、BUN及Cr的含量并观察3组患者预后.结果 治疗组血TNF-α、IL-6、BUN及Cr的含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组和B组及3组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RT联合PE可以进一步降低血TNF-α、IL-6、BUN及Cr的浓度,置换液量对CRRT的影响不明显.

  • 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明辉;毛康军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202例诊断为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使用logistic逐步同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感染的关键性变量.结果 肝部分切除术后有28例感染,感染率为13.9%;统计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x2 =5.74,P<0.05)、手术时间(x2=7.54,P<0.01)、失血量(x2=4.26,P<0.05)、有无输血(x2=8.24,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患者的性别、肿瘤有无转移、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肝脏实质病变、肝组织切除的重量、肿瘤大小、重复手术切除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输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的关键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60岁、手术时间≥5h、失血量≥2000 ml、有输血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危险因素.

  •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王佳;黄荔红;游荔君;吴鲤霞

    目的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60例,感染率1.01%,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检出28株占46.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分别占21.67%和13.33%;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检肛查过频、缝合技术、产程过长、卫生宣教欠缺等有关.结论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感染率.

  • 实习医学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

    作者:方旭;栗蕴

    目的 调查实习医学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针对性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 日实习医学生上报登记的35名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1438名实习医学生中共收到35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报告,暴露率为2.43%;护理专业实习生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27名占77.14%,护理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发生职业暴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锐器伤为导致暴露的主要形式,32名占91.43%,致锐器伤操作环节多发生在输液、注射、采血后拔针时,占77.14%;暴露源中患有血源性传播疾病22名,占62.86%.结论 实习医学生面临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医院应加强实习医学生职业防护的教育、规范操作行为;实习医学生也应提高自身防护意识,避免和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

  •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与分析

    作者:倪晓艳;吴文英;王美琴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和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边与病历调查相结合,对2012年11月23日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906例,医院感染28例、3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3.09%、例次感染率3.31%;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为医院常见的感染部位;肾内科、神经外科、综合ICU为感染高危科室;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2.60%,一联用药61.92%,二联用药38.08%.结论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许瑾;李珊珊;柴军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状况、抗菌药物使用及侵入性操作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8月17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调查住院患者690例,院内感染15例、19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17%、例次感染率为2.80%,社区感染135例,现患率为19.5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一联使用占78.9%,二联使用占21.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速有效,资料准确,结果迅速,能反映医院感染情况,需进一步认真落实医院感染规范,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提高病原送检率,减少预防性用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 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刘春涛;崔巍

    目的 了解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并加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经细菌培养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菌株82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系统进行细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将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患者47例经药敏试验分耐碳青霉烯类患者组和非耐药组,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入住ICU天数、使用呼吸机天数进行分析.结果 从痰中分离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居首位,占54.88%,其余依次为引流液19.51%、血液15.85%、胆汁3.66%、伤口分泌物2.44%、深静脉导管尖端2.44%、穿刺液1.22%;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4.88%、52.44%;与非耐药组比较,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达到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住ICU天数延长(74.14±6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机使用天数延长(61.8±73.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中耐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入住ICU天数及呼吸机使用天数明显延长;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药物的使用,及时有效地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尽早发现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罗彩珍

    目的 研究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感染影响因素,探讨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妇产科实施腹部手术切口感染50例作为观察组,按1∶1选择无切口感染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腹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检验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共12项(P<0.05),包括年龄大、体重指数高、夏季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心理准备不充分、主刀医师年资低、急诊手术、切口长、术中失血多、手术时间长、术后是否实施康复教育,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切口感染的5个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长、体重指数高、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心理准备、术后康复教育均不充分(OR=3.72、3.57、3.24、2.98、2.58).结论 妇产科腹部切口感染因素复杂,通过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护理干预以减少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作者:高国栋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吸痰管定时刺激咽喉部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

    作者:杨娟玉

    目的 探讨定时吸痰管经鼻刺激咽喉部引发反射性咳嗽,促进气道深部排痰的方法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无创排痰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完成主动咳嗽排痰动作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3例;A组采用吸痰管定时经鼻刺激法,B组采用传统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治疗10d后肺部体征改善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0d内呼吸音明显改善A组19例、B组13例,A组明显多于B组(X2 =5.2541,P=0.0219),胸部CT结果显示,治疗第10天炎症吸收>80%A组有19例,B组有13例,A组湿著多于B组(X2 =4.2125,P=0.0401),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95.65%、B组为73.91%,结果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25,P<0.05).结论 采取吸痰管定时经鼻刺激咽喉部引发反射性咳嗽,促进气道深部排痰,提高肺部感染的疗效.

  • 无锡地区妇女细菌性阴道病与假丝酵母菌属及滴虫性阴道炎感染分析

    作者:李一龙;徐玉妹;乔伟振;李琴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育龄妇女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感染状况.方法 对无锡地区妇科 门诊2142例、体检中心1885例、住院患者218例育龄妇女采集阴道后穹隆部位的分泌物,用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同时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镜检假丝酵母菌属、滴虫.结果 妇科门诊患者单独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分别为19.44%、16.43%和7.19%;体检中心患者发病率分别为8.17%、6.47%和1.91%;住院患者发病率分别为2.75%、1.83%和1.38%;妇科门诊与体检中心、妇科门诊与住院患者的单独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现细菌性阴道病阳性检出率高于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且细菌性阴道病阳性检出率高于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但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以及体检中心与住院患者单独细菌性阴道 病、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妇科 门诊应将细菌性阴道病、假丝酵母菌属、滴虫列入阴道分泌物常规筛查.

  • 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的检测与临床特点

    作者:庄晓岚;裘刚;夏敏;李筑英;王洁

    目的 分析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手足口病提供指导.方法 对医院2011年1-9月就诊的1825例手足口病儿童进行肠道病毒71(EV71)的实验室检查,分析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 182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3岁的婴幼儿1515例,占83.0%,男1186例,女639例;分布以幼托儿童为主,其中幼托儿童1036例、散居儿童789例,分别占56.77%、43.23%;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5-8月份,共1396例,占全年发病数的76.49%;5、6、7、8月份发病分别为216、481、488、211例,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11.84%、26.36%、26.74%、11.56%;EV71 1-9月份阳性检出分别为4、2、4、10、42、157、223、103、78例;5月份起阳性例数增多,6-7月份阳性为380例,阳性率高占到61.0%,8-9月份逐渐下降.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有关,EV71感染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隔离治疗至关重要.

  • 血液C反应蛋白异常高值患者的病原菌感染调查

    作者:孙伟峰;夏莉敏;张健;强新晨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血液C反应蛋白异常高值患者病原菌感染部位分布及病原菌分布特点,为相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10月符合条件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来自279例患者的323份标本共分离出342株病原菌,痰液的检出率高占44.6%,其次尿液占14.2%,血液占12.7%;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1.7%,革兰阳性菌占19.3%,真菌占19.0%;革兰阴性菌分别与革兰阳性菌、真菌相比较,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阴性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18.1%、15.5%、12.3%;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7.6%、4.4%;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6.1%.结论 规范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强化其控制医院感染意识,进行病原菌监测,对重点感染科室展开有效预防控制工作.

  • 静脉血液滤过治疗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王玉辉;甘玲;王淼;刘晓辉

    目的 探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佳治疗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1年6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症状体征恢复时间及治疗前、治疗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存活率为97.22%,症状体征恢复时间为发热(2.01±0.36)d、腹痛(4.18±0.96)d、淀粉酶(5.09±1.04)d,治疗后血清淀粉酶为(467.12±92.67)U/L,脂肪酶为(121.34±76.42)U/L,CRP为(5.37±1.85)mg/L,TNF-α为(224.12±53.97)ng/L,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较佳,且显效较快,可改善患者的炎性状态.

  • 免疫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调查

    作者:徐云根;何义;徐丹蕾

    目的 探讨免疫功能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关系,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CHF并发肺部感染组和CHF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和CD4 +/CD8+比值)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A、IgG、IgM)的差异,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上述免疫指标对CHF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 CHF并发肺部感染组住院时间和糖尿病病史比例显著高于CHF末并发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HF并发肺部感染组IgM、IgG、CD8+和CD4 +/CD8+均低于CHF未并发肺部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IgG、CD4+、CD8+和CD4+/CD8+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gG、CD +/CD8+、住院时间是CHF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34、1.162和1.126.结论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是CHF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李宏斌;陈雪荣;钱宇;曾青东;骆剑敏;范洪辉;骆宏伟

    目的 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预防与控制其术后感染,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223例>65岁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23例髋部骨折患者中,167例合并有≥1种其他科疾病,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入院后平均手术时间(4.29±2.45)d;手术方式为内固定或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共6例占2.7%,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例占0.9%,呼吸道感染1例占0.45%,尿路感染3例占1.35%.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除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外,应尽早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评估患者病情及制定围手术期治疗方案,重视围手术期镇痛和早期功能锻炼、离床活动.

  •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黄辉;彭维波;陆定贵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感染率为3.64%,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系统40例占44.44%、泌尿系统16例占17.78%、消化系统14例占15.56%、穿钉部位11例占12.22%、切口9例占10.00%;8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培养出53株病原菌,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34株,检出率为64.15%;年龄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8.89%,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7%(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特点实施干预.

  •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沈兰娟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或避免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64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各方面特征,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68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其中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感染率感染组分别为29.4%、44.1%、32.3%,非感染组分别为9.9%、42.3%、15.0%,感染组年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4.8)岁、(15.1±2.7)d、(3.42±0.61)d,非感染组分别为(38.6±13.1)岁、(10.2±1.9)d、(2.20士0.5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避免切口感染.

  • 医务人员锐器伤基线调查分析

    作者:余红;杨惠英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原因,并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方法 于2011年9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前1个月全院1498名可能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工勤人员.结果 调查1个月锐器伤的发生率为10.7%,月人均发生0.17次锐器伤,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次数多,占74.1%;工作<1年和1~5年是锐器伤高发期,分别占30.5%和30.9%;普通病房、手术室、补液室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场所;补液配置、肌内注射、拔动静脉针、回套针帽、抢救、手术操作均是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务人员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发人群,提高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健全锐器伤报告和处置制度,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

  • ICU目标性监测在医院获得性真菌尿路感染的应用

    作者:林秀娟;阮建锋;林红燕

    目的 通过对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掌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方法 运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12月入住医院ICU的1198例患者作目标性监测,调查分析每月导尿管、呼吸机、血管置管等侵入性操作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针对集中出现的医院获得性真菌尿路感染展开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监测发现10月份85例患者共639 d持续使用导尿管期间出现了6例真菌性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道日真菌感染率达9.39‰,较1-9月份903例患者共5892 d的持续使用尿管期间出现18例真菌性泌尿系统感染的平均水平3.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P<0.05),发生感染与≥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相关(P<0.05),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感染得到控制.结论 ICU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对实时监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和采取防控措施有实际的意义.

  • 肺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小芬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与危险因素,以制定相应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回顾性分析128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8例肺癌中20例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为15.6% ;20例医院感染中,12例为呼吸道感染,5例胃肠道感染,3例泌尿道感染;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使用三代头孢、侵入性操作、放化疗和住院时间是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控制感染的危险因素、规范抗肿瘤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控制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应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以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 普外科损伤性废物管理成效

    作者:廖声静

    目的 提高普外科医护人员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管理,减少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方法 对普外科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薄弱项目进行培训、整改后,进行考核并总结.结果 普外科护士对损伤性废物的定义、种类、处置流程、高危操作种类的知晓率分别只有37.5%、50.0%、71.8%、43.8%,操作时锐器盒的携带率只有56.2%;通过培训后,以上项目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为87.5%、93.8%、100.0%、90.6%,高危操作锐器盒携带率为100.0%;普外科护士的损伤性废物月损伤率从14.91%降至4.28%.结论 普外科通过对科内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锐器盒放置改进、规范操作行为、严格考核等方法有效地减少了损伤性医疗废物对医护人员的伤害,减少了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作者:刘瑛;刘红

    我科于2011年8月将持续质量改进(CQI)的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使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实用性.笔者于2011年8月至2012年6月进行了手术患者感染目标性监测活动,运用CQI管理方法,在研究手术患者感染的基本原因基础上,制定新的防范与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1年8月-2012年6月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活动中所有手术患者资料,共2000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48例.

  • 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追踪管理评价表的设计及应用

    作者:屈文东

    目的 为追踪管理督导检查科室质量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降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追踪管理评价表,对检查出的质问题进行追踪管理评价,使用后进行季度专项检查,统计分析使用前后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问题重复发生率.结果 使用追踪管理评价表后,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综合得分(94.87±2.00)分,优于使用前的(90.89±2.18)分(t=9.76,P<0.05),医院感染管理质量问题重复发生率38.71%低于使用前的6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5).结论 设计并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督导检查追踪管理评价表,可提升存在问题的整改执行力,有助于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章士军;王智泉;陈郁;祁志刚;支云冲

    目的 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管理现状的不足,探讨防范措施.方法 对崇川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感染工作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医院感染培训率只有9.2%,洗手依从性操作前为8.8%,操作后为26.5%,正确洗手率为26.2%;只有5所有消毒供应室,空气规范消毒的只有2所,医疗污水消毒正常的只有1所,医疗废物均未做到及时运送、处置.结论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较大医院感染管理安全隐患,须完善并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必要的培训和监管,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能力.

  • 医院体检中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杨晖;李延兰;罗冰芝;孙晓梅;王丽

    目的 加强体检中心感染管理,提升自我防护意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以体检中心感染管理自我防护工作各个环节为主,确保体检中心个人防护标准预防措施的落实;将医院感染管理的理念纳入体检中心的常规化管理,规范消毒隔离检查的感染管理标准预防和自身防护措施.结果 全面落实建立和完善体检中心各项管理制度及规范,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手卫生监测的合格率,通过监测和标准预防的自身防护干预措施,由2008年的83.87%提高至2011年98.97%,手卫生合格率由2008年的65.63%提高至2011年91.94%.结论 充分发挥医院体检中心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确保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与健康,积极主动参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才能做好有效地预防和自身防护.

  • 危急值在消毒供应中心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勤;张亿琴;梁建

    目的 借鉴危急值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设备安全管理,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转避免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以确保患者与操作人员安全为原则,设立相关仪器设备危急值项目和界限值,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应答标准,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实施质量追踪.结果 各类设备故障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级人员的规范操作、危急管理及应对意识明显提高;运用危急值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灭菌设备,有助于建立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可有效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效能.结论 管理者注重基础操作的同时应密切关注设备的运行质态,运用有效地管理手段才能保证患者、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两种泡腾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对化脓性伤口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萍;王海滨;王化芬;刘卫

    目的 考察聚维酮碘泡腾滴丸和醋酸氯己定泡腾滴丸体内外消毒效果,为临床消毒剂的选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菌悬液,蛋白胨生理盐水为中和剂,用中和剂载体定量试验考察观察中和剂及其使用浓度适宜性,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考察泡腾滴丸溶液对这些细菌的体外杀灭作用;选取93例外伤化脓病例,随机分组,常规治疗为对照,观察泡腾滴丸溶液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结果 含0.1%有效碘或0.1%氯己定的泡腾滴丸溶液能在1 min内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在2 min内有效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化脓性外伤的治疗作用也与对照组相当.结论 聚维酮碘泡腾滴丸和醋酸氯己定泡腾滴丸是方便实用的消毒制剂.

  • 医院消毒物品集中式管理效果分析

    作者:孙晓玲;刘均凤;孙相红;张文洁;华晓赛;苏涛

    目的 探讨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医院临床科室消毒物品的管理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将医院临床科室的消毒物品分为两组各600件,其中试验组消毒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对照组消毒物品由临床护士自行处理,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质量.结果 试验组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清洗消毒合格率为100.0%,对照组消毒物品由临床护士分散式处理,合格率为80.0%,试验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采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既能保证消毒物品清洗消毒质量,规范消毒物品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同时又减轻了临床护士工作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有利于职业安全防护.

  • 应用不同刷手材料皮肤消毒效果临床分析

    作者:陈龙选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术前用纱布擦洗及手刷刷洗手臂的消毒效果,评估其皮肤的舒适度.方法 将参加手术的97名医护人员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48人用纱布挤取洗手液擦洗手臂,对照组49人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手刷刷洗手臂;分别于刷手即刻及术中1、2、3、4h进行手细菌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并对参加手术的97人进行皮肤舒适度的问卷调查,评分越高,不良反应越重.结果 两组人员皮肤消毒在各时段进行细菌学监测菌落数均<5 CFU/cm2,消毒效果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纱布擦洗手臂组的医护人员皮肤的不良反应评分明显低于应用手刷组人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用纱布挤取洗手液擦洗手臂不仅符合消毒技术标准而且皮肤的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合格的手刷替代品.

  • 不同化学消毒剂杀伤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活性的研究

    作者:缪珩华

    目的 探讨当前常用化学消毒剂杀伤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活性的效果,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选取化学消毒剂杀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提供参考.方法 制备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待测样本,使用不同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分为清洁环境(0.3%白蛋白)和污浊环境(3%白蛋白),消毒时间为1 min和60 min,以孢子基数/消毒后存活数>103为标准,评价消毒剂是否有效.结果 仅有8种化学消毒剂能在清洁环境和污浊环境中消毒1min和60 min情况下,有效杀灭难辨梭状杆菌孢子,21种化学消毒剂效果次之,3种化学消毒剂无效.结论 选取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的消毒剂、保持消毒供应中心整洁、延长消毒时间是杀灭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的关键.

  • 简易呼吸器分散与集中管理的质量比较

    作者:朱亚君;傅惠芳

    目的 比较简易呼吸器分散与集中管理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A组(分散管理):将各科室已经清洗消毒的简易呼吸器100个,拆卸至小单位、清水冲洗、消毒、自然晾干;B组(集中管理):CSSD集中处理过的简易呼吸器100个,拆卸至小单位、清水冲洗、酶泡、刷洗、消毒、烘干;将A、B两组的简易呼吸器用目测和菌落计数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的目测合格率分别为66.0%和100.0%,菌落计数合格率分别为83.3%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简易呼吸器集中管理有利于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保证,能减少医院感染隐患.

  •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临床药师干预前后的效果评价

    作者:范春;崔伟;吴静芬

    目的 探讨如何规范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年5月和9月出院的50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85.83%降至9月份的46.54%;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53.30%升至9月份的88.43%;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由5月份的38.68%升至9月份的58.68%;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73.11%升至9月份的88.43%;平均用药时间由5月份的3.49 d降至9月份的2.63 d;普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和神经外科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30.00%;介入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93.18%降至9月份的17.5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39.02%升至9月份的76.92%;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21.95%升至9月份的84.62%;冠脉造影诊断术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0.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后,可以有效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水平.

  • 118例住院患者头孢噻利用药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雅艳;田伟强;华俊彦;朱延焱;叶伟红;周恺麟

    目的 了解并评价头孢噻利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究其引起转氨酶升高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医院使用头孢噻利的118例住院患者用药资料,主要关注用药期间转氨酶升高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对其转氨酶升高相关的风险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回归分析.结果 118例使用头孢噻利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3.56%;非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MSSA,MSCNS及链球菌属对头孢噻利的敏感率>75.00%,产ESBLs菌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RSA及粪肠球菌对其敏感性较差;发生不良反应35例次,占29.66%,其中发生转氨酶(AST、ALT)升高23例,占19.49%,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例,占4.24%;肾功能不全、心脏疾病、年龄>65岁、日剂量>3 g、抗菌药物联用是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危险因素(P<0.05);脑部疾病和肾功能不全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 头孢噻利对各类敏感菌引起的感染临床疗效较好,其引起转氨酶升高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应引起关注.

  • 不同厂家牛黄解毒片抑菌作用的比较

    作者:白林;黄晓舞;高翠萍

    目的 根据回收率试验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抑菌作用的强弱,确定适宜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对牛黄解毒片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不同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抑菌作用不同,抑菌作用强的采用离心加薄膜过滤法,同收率>70.0%.结论 通过对7个厂家生产的牛黄解毒片抑菌作用强弱进行比较,为该品种的微生物限度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和依据.

  • ICU重症感染老年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痰细菌培养结果动态变化观察

    作者:赖军华;莫松;李敏;容蓉

    目的 了解ICU患者痰检病原学分布和抗菌药物治疗后痰菌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49例重症下呼吸道或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并观察抗感染治疗后痰细菌培养结果动态变化.结果 49例患者入ICU时痰菌培养阳性率为59.2%,治疗后1、2周痰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3.7%、90.2%,治疗后3、4周痰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0%;早期痰培养以假丝酵母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及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为常见病原菌,后期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占绝对优势;抗感染治疗后假丝酵母菌属、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属清除率高,对非发酵菌清除率低.结论 随着患者住ICU时间的延长,患者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感染率明显增加,以非发酵菌为主;多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提示肾功能不全是ICU重症患者独立的致死危险因素,应进一步认识ICU重症患者气道痰菌培养的意义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积极预防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 单一与联合用药对机械通气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差异及疗效比较

    作者:滕国杰;聂秀红;杨强

    目的 分析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对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耐药的风险差异,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92例痰培养为非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机械通气患者,单独使用头孢他啶治疗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耐药性产生的差异,同时以肺部感染评分监测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状况.结果 92例患者中43例单独使用头孢他啶治疗,49例使用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16分,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1周内使用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是产生耐药性改变的高危因素(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前1周接受亚胺培南治疗是产生耐药性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肺部感染评分监测两组患者感染控制状况显示,联合用药组感染控制明显好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与单一用药相比,联合用药并不减少铜绿假单胞耐药风险,治疗前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可以增加耐药风险,联合用药的感染控制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桂珍

    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是指核心体温<36℃[1],其发生率很高,Beilin等[2]报道,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低体温造成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和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相关,并可延长麻醉复苏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对患者预后有很大影响.因此,降低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的风险是手术室医护人员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汇总如下.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成人牙周病患者病原菌的诊断价值

    作者:冯志俊;闫宏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牙周病患者主要牙周病病原菌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细菌16S rRNA设计8种主要牙周病病原菌聚合酶链反应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65例牙周病患者的主要牙周病病原菌.结果 65例牙周病患者牙周袋分泌物中检出7种牙周病病原菌,包括伴放线杆菌44株,阳性率67.7%,福赛斯拟杆菌31株,阳性率47.7%,直肠弯曲菌52株,阳性率80.0%,巨核梭杆菌61株,阳性率93.8%,啮蚀艾肯氏菌48株,阳性率73.8%,牙龈卟啉单胞菌58株,阳性率89.2%,中间普氏菌54株,阳性率83.1%,未检出齿垢密螺旋体.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牙周病患者主要牙周病病原菌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对牙周病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

  • 两种血培养系统对细菌与真菌检测能力比较

    作者:栗方;曹彬;刘颖梅;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王春雷

    目的 对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与美国Trek公司Versa TREK两种血培养系统进行性能比较.方法 两种血培养系统分成需氧瓶组、厌氧瓶组和抗菌药物瓶组,将无菌血、菌液、抗菌药物按要求分别注入血培养瓶内,放入自动化仪器内进行培养,然后记录5d内阳性瓶的检出时间,试验结束后对不同系统血培养瓶检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不含抗菌药物组大肠埃希菌(7.77±0.42/9.44±0.27)h、金黄色葡萄球菌(9.73±0.12/11.92±0.14)h、铜绿假单胞菌(9.44±0.69/12.48±0.00)h、流感嗜血菌(10.77±0.15/15.04±0.73)h、难辨梭菌(18.00±0.87/20.88±4.34)h,Versa TREK检出时间早于BacT/ALERT 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17.83±0.31/15.84±2.70)h、普通拟杆菌(54.80±2.10/24.16±0.60)h,BacT/ALERT 3D检出时间早于Versa TRE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含抗菌药物组脆弱拟杆菌(21.90±0.30/21.84±1.73)h、产气荚膜梭菌(11.10±0.46/11.04±0.00)h,两种血培养系统检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含抗菌药物环丙沙星的大肠埃希菌,BacT/ALERT 3D检出时间小于Versa TREK,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Versa TREK小于BacT/ALERT 3D;含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含抗菌药物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肺炎链球菌、粪肠球菌,Versa TREK检出时间早于BacT/ALERT 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血培养系统均能有效检测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Versa TREK检出病原菌时间早于BacT/ALERT 3D.

  • 山东省ICU病原菌调查及耐药监测

    作者:郭鹏;陈海荣;鞠丽丽;刘春利;周明香

    目的 监测山东省32所医院ICU感染病原菌分布,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各参与医院提供2009年9月-2011年6月ICU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筛选及汇总分析.结果 2009年9月-2011年6月山东省32所医院ICU共分离出病原菌15596株,主要来自于痰、血、尿,分别占72.6%、11.7%、6.1%;15 59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9.9%,革兰阳性球菌占12.2%,真菌占7.9%;非发酵菌在ICU感染病原菌中占据主导地位,病原菌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2.3%、31.1%和37.7%,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50.0%;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除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8.1%和29.6%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0.0%;在感染的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结论 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多药耐药菌,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中,非发酵菌占优势,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需引起警惕.

  • 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作者:屠越兴;胡庆丰;吕火祥;孙仁华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按CLSI 2009年标准判读,用WHONET 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11年浙江省人民医院共收集到非重复的鲍氏不动杆菌606株,分离自ICU 237株占39.1%,鲍氏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26.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30.1%;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31.0%和40.8%,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为77.2%;2011年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579株,164株分离自医院中心ICU(28.3%),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好为100.0%、妥布霉素为86.7%、左氧氟沙星为64.3%,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63.8%、82.4%,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55.3%、64.7%;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为44.6%.结论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低,CRPA、CRAB检出率高,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 12例确诊肺曲霉菌病临床分析

    作者:米拉·巴依肯;刘晖;卿松;热娜古力·艾克热木;张莹;李超;王在义

    目的 通过对12例确诊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宿主因素、CT特点、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查阅2004年1月-201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历资料,收集肺曲霉菌病确诊病历相关资料,制作调查表格.结果 12例患者中侵袭性肺曲霉病2例,均有宿主因素,临床特征以发热、呼吸急促为主,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实变、斑片及空洞影,1例出现新月征,1例支气管镜下取痰曲霉菌属培养阳性,1例肺组织病理检查阳性,1例抗真菌治疗有效,1例死亡;寄生性肺曲霉菌病10例,8例有肺部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以咯血多见,胸部CT表现结节8例,团块、空洞、斑片各2例,晕轮征、新月征各1例;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在术前未被考虑肺曲霉菌病;术后电话随访7例,治愈6例.结论 肺曲霉菌病临床特征不典型,痰检阳性率低,早期不易诊断,另外部分患者因病情危重不能耐受手术或气管镜检查;其早期诊断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张鸿;申建维;孙秀琴;徐国鹏;吴汉明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的特点,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临床2009-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阳性标本分离株2675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有361株,占13.5%;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上升较快,分别由2009年的40.2%、60.8%、55.7%、58.8%、7.2%上升至2011年的55.6%、71.4%、63.5%、68.2%、15.1%;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尽管也有一定比例上升,但耐药率相对比较稳定且仍然较低.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产酶菌和多药耐药菌的预防监测;应选择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

  • 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84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平;蒋怡芳;张金燕;金普乐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状况和预后危险因素,对该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确诊和临床诊断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中肺癌患者占51.19%,多数患者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和肺部体征;死亡组36例,存活组48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血白细胞减少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与预后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示患者在诊断前30 d内接受过放化疗和拒绝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为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肿瘤患者死亡率高,早期发现诊断、避免放化疗和及时应用抗曲霉菌属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 105例小儿肺炎克雷伯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汤卫红;江雪娟;姚泽忠;管敏昌;杭金国;石庆新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发生率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76例细菌性感染肺炎住院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05株肺炎克雷伯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33株,检出率为31.4%;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7.1%、81.9%,显著高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病程初次使用抗菌药物患儿产ESBLs检出率仅为17.1%,而非初次使用抗菌药物产ESBLs检出率高达3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7,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小儿克雷伯菌肺炎的首选药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感染者尤其是合并有基础疾病患儿治疗的首选药物.

  • 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检验诊断与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何顺发

    目的 了解真菌诱发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临床意义,为制定有效防治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真菌诱发医院感染进行检验诊断,分析其病原菌种类、原发疾病、所用药物以及抗真菌治疗预后.结果 真菌诱发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总病例数的11.43%;患者平均年龄(62.71±7.56)岁,年龄分布表明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易受到医院真菌感染的侵袭;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占42.86%;患者的送检标本分离出真菌54株,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8.52%;患者先前均使用过较大剂量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39.29%患者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7.14%患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患者经确诊后均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均得到治愈.结论 临床诊治中应合理用药,预防真菌诱发医院感染,并加强真菌感染的检验,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 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姜科飞;陈群英;张慧萍

    目的 了解2007-2011年医院革兰阴性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方法 采用VITEK-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配套的革兰阴性鉴定卡、革兰阴性药敏卡-143、革兰阴性药敏卡-448,对5745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前8位菌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副流感嗜血菌、流感嗜血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8.8%、18.4%、9.9%、9.5%、8.3%、6.0%、4.8%、4.3%;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0.5%、肺炎克雷伯菌中占48.0%;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应加强隔离预防,根据药效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