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供应室实习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探讨

    作者:李桂云

    由于实习护士在供应室时间较短,流动性大,缺乏对医院感染认识,在工作中接触污染器械后没有立即消毒或清洗双手或洗手不彻底,使手上残留的细菌随之污染医疗器械造成交叉感染隐患.对此,对2010年6月-2012年4月,对365名高职实习护士手卫生知识进行调查,年龄:20~23岁,平均22.5岁;学历:中专占38.5%,大专占45.5%,本科占16%.对手卫生理论知识问答调查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操作,结果如下.

  • 现代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压力与防护对策

    作者:葛广凤;童维英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拓展,手术室护士工作内容突破了常规范畴,同时也给手术室护士巨大的心理和身体压力,因此手术室护士的健康维护势在必行.

  • 一次性新型吸氧装置在心胸外科的应用

    作者:陈秀军

    氧疗是临床上常用、直接、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我科应用的零感OT-MI型一次性新型吸氧管,解决了传统吸氧装置带来的细菌污染、声音过大、鼻部不适、护理工作量大等问题,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高原地区门诊输液室的感染控制

    作者:于树芝

    为了确保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顺利、预防感染,达到治疗的有效目的,必须要加强输液室感染的控制.

  • 结直肠肛门外科坐浴室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

    作者:王桂新;袁春华;孙迪

    结直肠肛门外科坐浴室是患者行肛周疾病坐浴的一个治疗场所,集中了我科所有需要坐浴治疗的患者.人员多,流动性大,为此我科制定了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1)制定并张贴各重点环节的操作流程,使每个工作人员均了解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的危害性,不断提高消毒隔离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 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因素及对策

    作者:赖汝秋;韦小青;李慧柳

    笔者对手术室存在医院感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旨在预防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

  • 洗眼器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使用

    作者:蔡玲跃

    消毒供应中心自2010年投入使用立式不锈钢双口洗眼器以来,科内定期组织人员学习、考核洗眼器的操作技能,人人掌握,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率较高.据统计,自2010年5月始至今,工作人员发生眼睛暴露共68例,在第1时间内,科学使用该洗眼装置后,进行安全、有效地眼部处理,较好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卒中单元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钟梅

    卒中单元是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区域,主要收治以脑出血、脑梗死为主的危重患者,该类患者具有年龄大、起病急、基础疾病多、常合并意识障碍等特点.侵入性操作多,易并发各种类型的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药耐药及泛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 一次性肛管外包装的再利用

    作者:胡桂荣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二重感染并结肠穿孔1例

    作者:金鑫;吴学东;王宁;李乐生;周雨;鲁智英;张杉杉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医院内二重感染是常见的,但此类病例中因毛霉菌属感染导致结肠坏死穿孔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 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分泌物的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徐海英

    为探讨气管切开套管气囊分泌物的吸引能否减少(VAP)的发生,选取入住RICU行气管切开行人工通气患者,观察两组间VAP发病时间、发生率.

  • 一次性手机套的使用对减少医院感染的探讨

    作者:梁俊华;齐志华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同时手机也成为病原微生物的重要传染源.为减少手机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我们特设计了一次性手机套供临床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

  • 高原地区病房被褥紫外线照射消毒分析

    作者:于涛

    我院洗衣房承担着医院工服、手术服、床单、被套、枕套等的清洗消毒,无高压消毒设施,而被褥枕芯不宜水洗,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患儿安全,我科采取了阳光照射方法,现报道如下.

  • 对终末期肾脏疾病中的慢性炎症与冠状动脉硬化的认识

    作者:吕红英;李兰

    肾脏病的患者特别是终末肾病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较一般人高,这种慢性炎症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主要阐述慢性炎症在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中与动脉硬化的关系,以引起人民对终末期肾病中的慢性炎症重新认识.

  • 自制棉布腿护和婴儿布巾在产科临床应用

    作者:冯晓玖

    我院属二级甲优医院,每年分娩1800-2200人次,接生人员接生时,产妇由于长时间采取截石位,双腿容易污染接生无菌区域,我科于2009年以来推广一种自制棉布腿护和婴儿布巾加入原有产包内,有效解决了产科人员接生时产女因双腿、脚跟挪动时污染接生无菌区域问题;自制婴儿布巾主要是为刚出生的新生儿提供一个安全有效处理脐带、清理呼吸道及其他抢救和操作的无菌空间,以降低了产妇及新生儿的感染概率.

  •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管理

    作者:陈秀花;张慧;王慧芳

    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规定和要求对我院的暂时贮存库房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整改和解决.

    关键词: 医疗废物 暂存 管理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儿科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马志红;梁进娟;屈丹;刘育新;赵继春

    为了提高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保障患儿的安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在儿科的密切配合下,手卫生依从性从2009年2月的40%提高到2010年的92%,其措施如下.

  • 自制一次性肥皂容器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李立新;李晶

    医护人员手卫生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但手卫生设施的污染易被忽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然而每周对重复使用肥皂容器的清洁与消毒加大了护士工作量,因此我们利用塑料液体瓶制作了一次性悬吊式盛放肥皂的容器,并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在汶川及玉树两次救灾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手卫生 液体瓶 肥皂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文杰;林毅胜;张志珊;蒋燕成;张璇;林慧英;吴福林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后测序的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的分析,应用x2检验和t检验法分析HBV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样本中,B基因型90例占60.0%,C基因型60例占40.0%,不同性别之间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年龄(29.4±10.2)岁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35.1±11.5)岁(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C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59.1%和60.0%,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和HBV无症状携带者(30.0%)(P<0.05);C基因型HBeAg阳性率(71.7%)显著高于B基因型(55.6%)(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98±0.76)log值显著高于B基因型组(5.62±0.92)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C基因型患者平均年龄、病毒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可能是导致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

  • 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主动外排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苗毅;刘原;和平;张毅;史红阳;潘双;柯蕊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程度与主动外排作用的相关性,明确主动外排作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方法 应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羰基氰氯苯腙(CCCP)抑制试验进行外排表型检测,观察在含20 μg/mlCCCP条件下152株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MIC值的变化;用PCR法检测多药耐药菌adeABC外排系统的外排基因adeB和调节基因adeR、adeS.结果 CCCP抑制试验: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和氯霉素为底物,分别有89、64、70、46和62株符合外排阳性的标准;PCR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基因adeB、adeR、adeS的检出率分别为74.32%、71.62%、68.92%,敏感菌株中检出率分别为16.67%、16.67%、16.67%.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中的确存在对抗菌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主动外排作用是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倪朝辉;黄红兰;李凡

    目的 对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以明确其分子特征,更有效地控制感染.方法 通过药敏试验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细菌的耐药表型及产ESBLs表型,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方法确定其产ESBLs的基因型,应用重复一致序列PCR(rep-PCR)方法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分离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以及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23.6%,而且有17株为全耐药菌株;对17株全耐药菌株进行三相水解试验分析,有14株显示产ESBLs表型;β-内酰胺酶基因PCR扩增结果显示,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TEM阳性率高为77.6%,其次为PER-1阳性率为48.2%,SHV阳性率为5.9%;经rep-PCR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显示多数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 海南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状况严重,产ESBLs是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首次在海南地区检出产PER-1型ESBLs的铜绿假单胞菌,且该院存在产PER-1型ESBLs铜绿假单胞菌同一克隆株引起的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血清降钙素原在不同种类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刘英其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不同种类医院获得性细菌脓毒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以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菌脓毒症、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及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0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第1天晨时采集血清观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PMN)、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指标变化,同时记录当日高体温.结果 患者入院第1天PCT水平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为9.56 μg/L、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为4.64 μg/L、SIRS组为0.36 μg/L及对照组为0.08 μg/L,革兰阴性细菌脓毒症组PC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P<0.01),革兰阴性菌脓毒症组CRP、WBC、PMN、N水平与革兰阳性细菌脓毒症组相近,PCT受试者特征操作曲线面积(AUC)为0.926,高于CRP的0.747 mg/L、WBC的0.807×109/L、N的0.771,革兰阴性组PCT受试者特征操作AUC 0.92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组患者的0.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是细菌性脓毒症诊断的一个较好指标,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炎性指标,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脓毒症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

  • 乌鲁木齐地区肠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与耐药基因型别鉴定

    作者:党荣理;董路宁;刘栓奎;李明;何俊伟;刘磊;吴静怡;刘然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多药耐药菌的耐药表型及基因特征,为临床治疗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B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低抑菌浓度,PCR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CTX、SHV、TEM、DHA;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NDM-1、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与美国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结果 53株肠道分离菌呈多药耐药性,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30.00%;耐药菌株同时携带有多类耐药基因,部分分离株存在金属内酰胺酶耐受表型,其中NDM-1型基因首次由新疆乌鲁木齐地区检出,其序列与世界各地分离株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多药耐药菌携带多种耐药基因,NDM-1已在该地区出现,应引起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

  • 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王刚;万珍;张启龙;尧忠祥

    目的 研究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感染对策,为医院控制下呼吸道感染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273例ICU患者,对其年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镇静剂的使用、呼吸机的应用及病原菌的分布等因素与医院感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73例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38.83%;106例患者送检痰标本297例次,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2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6株占77.74%,革兰阳性菌37株占13.96%,真菌22株占8.30%;危险因素为年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镇静剂的使用、呼吸机的应用等.结论 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其耐药性严重;加强对ICU的管理及危险因素控制,是预防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朱建和;兰雷钧;王启斌;周耀洪

    目的 分析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可吸收肋骨钉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62例(治疗组)进行观察,与同期行非手术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0例(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治疗组62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11.29%,肺不张8例占12.90%,呼吸衰竭2例占3.23%,对照组7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3例占61.43%,肺不张22例占31.43%,呼吸衰竭15例占2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容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可吸收肋骨钉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有效的防治方法.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孙丽娟;于力;刘方;杜娟

    目的 了解并掌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1年9月21日0:00-24:00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实查住院患者317例,医院感染5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为主,分别占40.0%、40.0%,切口感染次之,占20.0%调查当日使用抗菌药物184例,使用率为58.0%,其中治疗用药114例,占62.0%,预防用药70例,占38.0%;一联用药146例,占79.3%,二联用药38例,占20.7%.结论 加强病原学检测及日常高危因素监测,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基线调查与分析

    作者:朱萍儿;余慧;盛惠娥;黄晓明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真实情况与特点,为完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内有机会接触锐器的所有医务人员采用浙江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2011年5月1-31日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调查的1257名医务人员共发生锐器伤128人,锐器伤发生率10.18%,发生182人次,人均0.14次;护士发生高,有106人次,占58.24%,其次为医师54人次,占29.67%;锐器伤发生地点主要在普通病房和手术室;导致锐器伤的锐器以注射器针头多见,其次为真空采血针;发生锐器伤危险因素在医疗废物处置中多,其次为抽血和补液配制;发生锐器损伤后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有3例.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针对高危人群、科室、环节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改进职业暴露报告监控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的上报率,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 胰十二指肠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诊疗分析

    作者:俞渊;何蕾;吕少诚;万涛;徐明月;张雯雯;程艳爽;史宪杰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采取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13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临床怀疑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行血液及引流液培养、腹部CT等检查,一经确诊,即给予充分引流、抗菌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 19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中,发生胰瘘31例,胰瘘发生率为22.6%,其中19例合并腹腔内感染,感染率为13.9%;137例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6例次,包括单一菌感染12例、混合感染7例;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粪肠球菌11株占42.3%,大肠埃希菌8株占30.8%,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11.5%,18例患者经治疗后好转,死亡l例.结论 对于胰瘘合并腹腔感染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尤为重要,保持充分引流和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有效措施.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徐绿萍;陈卫平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54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41例骨科患者中有2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43%;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年龄≥60与<60岁(2.46%与0.97%)、ASA分级Ⅰ~Ⅱ与Ⅲ(0.98%与6.87%)、血红蛋白水平≥110 g/L与<110 g/L(0.43%与10.12%)及住院时间≤7d与>7 d(0.75%与6.43%)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2h与<2h(1.22%与4.55%)、手术部位颈肩上肢与腰胯部及以下(1.20%与3.10%)、手术类型择期与急诊手术(0.81%与4.14%)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因素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0.66%与0.81%)和围术期用药(1.01%与7.35%)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 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作者:马海英;张志强;段长虹;李岩;杨艳荣;臧树志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共调查175例诊断为心力衰竭的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两组,其中感染组为85例,男55例,女30例,平均(60±5)岁;非感染组为90例,男57例,女性33例,平均(61±4)岁;收集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年龄≥65岁占33.0%,病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占24.7%、高血压占31.8%、糖尿病占63.5%、吸烟占33.0%,长期卧床占61.2%、侵入性操作占34.1%、抗菌药物滥用占63.5%及住院时间(12.9±3.8)d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住院时间的延长、合并有COPD及糖尿病病史、长期卧床、滥用抗菌药物均可以引起心力衰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心功能与心力衰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患者NY-HA等级的升高,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需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基础疾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操作,并积极给予必要的锻炼.

  • 胸膜外肺空洞切开内翻转在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治疗中应用研究

    作者:张会强;张冬杰;文政芳

    目的 探索运用胸膜外途径进行肺空洞切开内翻转手术方法,治疗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确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抗感染、止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膜外肺空洞切开内翻转手术治疗,其后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定期进行痰涂片、X线、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71.88%、对照组为53.33%,两组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1个月及3个月时的痰菌阴转率为68.75%和78.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6、9及1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膜外肺空洞切开内翻转治疗方法对于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具有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预后较好.

  • 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作者:章洁;皮红英

    目的 分析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以提高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运用荟萃分析方法对我国1994-2009年2月公开发表的有关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病例,对照研究的10篇资料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各因素合并OR值分别为:穿刺部位在远心端OR=2.6657(95%CI:1.9308~3.6805);输入刺激性液体OR=7.0489(95 %CI:4.5878~10.8304);每日输入液体量>1500 ml,OR=3.9136(95%CI:0.3105~49.3217);留置时间>5 d,OR=2.4998(95%CI:1.7884~3.4942);肝素封管液封管OR=0.6085(95%CI:0.2158~1.7159).结论 穿刺部位在远心端、输入刺激性液体、每日输入液体量>1500ml、留置时间>5 d是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肝素封管液封管既不是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也不是保护因素.

  • 急诊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防护调查

    作者:姜永梅;王淑云;邱霞;商玲;刘玉涛

    目的 调查急诊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及自我防护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医院急诊部隶属科室169名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急诊医师对概念的认知回答正确率高,分别为93.3%、91.1%、88.9%,护士对物理、化学、生物性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率较高,分别为84.1%、84.1%、90.5%,实习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存在不足,其中对运动功能性危害因素的认知63.0%;各类工作人员对生物性、暴力性危害因素及丙型肝炎、甲型肝炎、肺结核传播途径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接诊有意询问传染病史及免疫接种、针刺伤、防护培训等问题的回答肯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组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健全管理监督制度,提高急诊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防护.

  •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测定影响因素及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金霆;费政芳;严争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经皮胆红素与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影响因素及高胆红素血症感染因素的临床分析.方法 对发生胆红素血症250例患儿经皮胆红素值与经末梢血和血清测定的总胆红素值进行对照,同时对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婴儿经皮胆红素与末梢血胆红素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值分别为(145.6±23.5)、(148.3±20.1)、(155.2±15.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为围产因素107例,占42.8%,感染因素81例,占32.4%,感染因素主要包括脐炎、脓疱疹、败血症、肺炎、化脓性脑膜炎、弓形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先天性梅毒等.结论 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感染因素占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次位,治疗应根据感染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 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谢巧庆;迟春昕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应用中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对应用PICC置管行静脉输液74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并发症,总结防护对策.结果 74例患儿均置管成功,置管后发生静脉炎5例、血栓性堵管2例、败血症1例、导管漂移2例,发生率分别为6.8%、2.7%、1.4%、2.7%,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为1~85 d,平均留置12.3d,95.9%患儿完成输液计划.结论 成熟的PICC置管技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

  • 医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布特点分析

    作者:李丽蓉;韦球;孔晋亮;蔡双启

    目的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患者院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菌种分布和特点,为合理选择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各临床科室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送检的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212株真菌,其中ICU 69株,非ICU 143株,两组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率高,ICU组分离23株占33.33%,非ICU组分离71株占49.65%,其次是光滑假丝酵母菌,ICU组分离19株占27.53%,非ICU组分离33株占20.08%,少的是毛霉菌属,ICU组分离2株占2.89%,非ICU组未分离出;各种真菌均保持较低耐药性,耐药率<13.0%.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高危因素的控制是预防和降低医院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关键.

  • 感染手术对共用净化系统手术环境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艳华;胡骁骅;陆琳;郭榕晨;陈辉;张国安

    目的 探讨在同一净化系统中感染手术与常规手术能否同时进行,是否会造成医院感染,为临床手术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将试验对象分为预试验组和试验阶段组,预试验组设计:A手术间进行感染手术12例、B手术间为空置状态,试验阶段组设计:A手术间进行感染手术16例、B手术间进行Ⅱ类手术16例;对两组A、B手术间的空气监测采用沉降法,同时对患者感染创面进行采样.结果 感染创面病原菌培养:A手术间预试验阶段主要为阴沟肠杆菌32.4%、鲍氏不动杆菌21.6%,试验阶段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0.7%、铜绿假单胞菌18.9%,B手术间患者术区取样培养以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为主,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56.8%;洁净手术间空气监测:A手术间沉降密度均高于B手术间(P<0.05),手术间术区及周边区空气沉降菌密度变化不明显,各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气细菌分类结果表明两组A、B手术间空气细菌基本相同.结论 手术室设计合理,感染控制措施执行严格的状态下,感染手术对共用净化系统手术环境影响很小;因此在同一净化系统中感染手术能够与常规手术同时进行,不会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 健康体检器械带菌状况调查

    作者:王燕;蔡玲;杨菊兰;张俭;张浩军;周垚;张映华;胡兰文

    目的 了解部分健康体检器械的带菌状况,为进一步探索健康体检器械的清洁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对健康体检中使用的B超探头、红外乳腺诊断仪探头、听诊器、视力检查所使用的眼罩、心电图各导联等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学监测,并对分离的部分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采集各类物体表面标本827份,带菌阳性标本827份,阳性率为100.00%;其中B超探头及红外乳腺诊断仪探头微生物污染状况尤为严重,平均菌落效为(627.70±18.68)、(744.54±18.08) CFU/cm2;体检用品检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微球菌属分离率高,占28.69%~79.48%;对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属行药敏试验,以上4种细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耐药性,同时分离到1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结论 部分健康体检的医疗器械微生物污染严重,需探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清洗消毒方法.

  • 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作者:袁君君;钱明;刘增香;李振东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821名健康体检人群分为Hp阳性组(408名)与阴性组(413名)进行Hp抗体(Hp-IgG)及血脂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p感染的发生率为49.70%,Hp阳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组TC、TG、LDL-C异常升高发生率分别为50.49%、35.54%、70.10%;Hp阴性组分别为35.35%、24.94%、49.3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HDL-C异常降低发生率分别为8.82%、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p感染影响血脂代谢,积极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利于减少血脂异常的发生,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胡华龙;张卫

    目的 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制定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509例,观察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的分布,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49%,其中肺部感染77例,占78.57%,检出革兰阴性菌高70株占71.43%,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3.47%和20.41%;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白蛋白≤30 g/L、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00%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是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住院时间≥30 d、合并糖尿病、LVEF≤40.00%、心功能分级≥Ⅲ级是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心内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 ICU医院感染病例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鲁菊英;顾萍

    目的 分析ICU医院感染的现状,探讨医院感染控制对策,为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监测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191例、361例次,医院感染率33.81%、例次感染率63.89%,患者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道、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和血液,分别占48.20%、29.09%、8.03%、8.03%;191例医院感染中气管切开168例占87.96%,呼吸机使用165例占86.39%,泌尿道插管117例占61.26%.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与控制对策.

  • 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刘海燕;袁海鸥;龙月云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调查30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对筛选出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该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为9.0%,年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留置导尿管、机械通气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是呼吸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987、0.758,P<0.05).结论 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必须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104例医务人员锐器伤的调查分析

    作者:曹波;冉春丽;索瑶;任晓琴;任秋慧;温宝萍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 对医院2011年5月发生的锐器伤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54份,从其中筛查出血源性的锐器伤导致职业暴露104人,对其进行面对面地调查.结果 1054份问卷中医师、护士、工勤人员分别有416、554、84人,发生锐器伤医师34人,发生率为8.17%,护士67人,发生率为12.09%,工勤人员3人,发生率为3.57%;手术缝针刺伤是常见的锐器伤环节;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者占首位为2.89%.结论 分析锐器损伤的危险因素,执行规范化操作,减少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

  •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诊治HPV感染的价值

    作者:卢彩玲;赵秀敏

    目的 对宫颈细胞学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妇女采取即诊即治方法的评估,了解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相关性、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HPV感染的价值.方法 选取液基细胞学(TCT)检测结果为HSIL的患者共18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即诊即治组)和对照组(传统方法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了解高危HPV与HSIL的相关性,同时观察LEEP对HPV感染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病理学结果、LEE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例中HPV阳性186例,说明HSIL与高危HPV感染有着极明显的关系,就诊次数试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病理学结果为正常作为评判标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1.1%和2.1%,病理结果>LSIL为评判标准,试验组和对照组过度治疗率分别为7.8%、8.3%,两组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查HPV转阴率及术后切缘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EEP治疗使HPV转阴率达到93.89%.结论 即诊即治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就诊次数,其术后并发症及过度治疗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IL与高危HPV感染有着极明显的关系,LEEP治疗HPV感染有效.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徐灵彬;熊洁;孙莉;任亚娟;任小平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肺部真菌感染概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6月-2010年12月228例老年AECOPD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将其分为真菌感染组(39例)与非真菌感染组(189例),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28例AECOPD患者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39例,感染率为17.11%,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真菌感染组(12.27±5.575)d,非真菌感染组(5.49±2.485)d;全身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真菌感染组(8.23±3.468)d,非真菌感染组(5.93±2.496)d;住院时间真菌感染组(30.74±22.399)d,非真菌感染组(21.58±16.088)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白蛋白血症、使用抗菌药物及全身糖皮质激素是AECOPD患者发生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老年AECOPD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时间、避免全身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及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房水屏障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00例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及房水蛋白浓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术后1、7、30、90 d佳矫正视力>0.5的眼数比例分别为76.0%、90.0%、92.0%、9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房水蛋白浓度水平(7.88±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 眼科住院患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张斌

    目的 了解眼科住院患者血液传染病的感染状况及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对眼科住院患者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和苍白密螺旋体抗体(Anti-TP)4项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并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16551份住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携带者为426例阳性率为2.58%,HBsAg+ HBeAb+ HBcAb阳性294例阳性率为1.78%,HBsAg+ HBeAg+ HBcAb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HBs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为0.42%,并同时有43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nti-HCV阳性60例阳性率为0.36%;Anti-HIV初筛阳性3例阳性率为0.02%,送天津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3例;Anti-TP阳性11例阳性率为0.07%.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交叉感染,对医院和患者均具有重要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陈意振;姚麒;刘颖

    目的 为了解宁波市主城区青年职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及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对宁波市6个区12家公司的员工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个区选取两家公司,累积调查269人,男性136人,女性133人;年龄22~43岁,平均27岁;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内容包括可能与Hp感染有关的问题,所有调查者均采用ELISA法测血清Hp抗体,现场进行呼气试验和检测粪便Hp抗原评价目前感染状况.结果该地区青年职工Hp感染率为42.4%,男性感染率为39.0%,女性感染率为45.9%;女性Hp感染率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提示,Hp感染与居住条件、工作强度、就餐环境、吸烟饮酒、运动强度等有关,与吸烟饮酒和长期加班两因素强相关.结论 该地区青年职工Hp仍处于高感染状态,积极防治成人的Hp感染,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加强运动对降低成人Hp感染起重要作用.

  •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对策

    作者:沈美云;顾萍;袁咏梅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的1662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70例,感染率为4.21%,其中2009年为2.98%,2010年为5.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P<0.05); 70例感染患儿中,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15例,占21.43%,为首位;新生儿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新生儿日龄、环境因素、医源性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是否合理使用及患儿自身因素有关.结论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和人员管理、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及监测监督检查等综合干预措施,能及时发现隐患,有效预防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文亚坤;曹萌;邹琳;俞森洋;孙宝君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暴露于危险因素进行死亡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分别比较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死亡率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1例血流感染患者98.0%出现发热,72.5%伴寒颤;31.4%有血液系统疾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值,余患者中97.1%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升高;37.3%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5.3%发生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为29.4%,死亡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心脏疾病、肺部感染、血白蛋白< 30 g/L、血红蛋白<90 g/L、有创机械通气、血液透析、入住ICU与死亡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是死亡相关因素.结论 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多伴有发热、寒颤、白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为死亡相关因素.

  • 阴道毛滴虫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阮雅文

    目的 分析阴道毛滴虫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86例成年女性,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对所有女性的年龄、就诊季节、婚姻状况、职业、卫生习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检测的486份标本中,阴道毛滴虫阳性有42份,阳性率为8.6%;36~40岁的女性感染率阴道毛滴虫的概率高,为13.8%;春季的感染率高,为13.1%;已婚女性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婚女性,已婚女性感染率为10.4%;从事农业的女性感染阴道毛滴虫的概率高于其他职业,为15.1%;经常清洁外阴的女性感染率要明显低于其他女性,为5.7%.结论 阴道毛滴虫感染与年龄、季节、婚姻状况、职业、卫生习惯等各方面因素有着密切关系,要预防阴道毛滴虫的感染,必须要注意几个因素的影响,综合进行预防阴道毛滴虫感染.

  •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作者:胡芳英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及其防护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内科843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1.98%,其中呼吸道感染占62.38%,泌尿道感染占23.76%,血液感染占5.94%;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有吸烟史、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及意识不清、住院时间≥15 d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株占62.39%,前3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2.94%、15.60%、11.93%;革兰阳性菌37株占33.94%,前两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22.94%、5.50%;真菌4株,占3.67%.结论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防护,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两种疗程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部位感染的小成本分析

    作者:郑斌;刘茂柏;王梦依

    目的 对医院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头孢硫脒的长短两种疗程方案进行经济学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临床路径管理与按病种收费工作的推行.方法 将1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切除手术患者预防使用头孢硫脒分为短程预防组48例、长程预防组74例,并对两种方案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 两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防SSI有效率分别为95.8%和94.6%;两组人均费用分别为549.7元和878.2元,短程预防组人均成本明显低于长程预防组.结论 短程使用头孢硫脒是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SSI的较佳方案.

  • 心外科手术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鸣敏

    目的 探讨心外科手术术后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248例心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48例心外科术后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医院感染同年龄、手术、胸腔引流、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留置、输血情况、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输血、是否联用抗菌药物、呼吸机使用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针对该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减少心外科术后感染的发生.

  • 银离子敷料加清创胶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作者:徐华永;董志春

    目的 探讨银离子敷料加清创胶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因感染引起的糖尿病足患者8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银离子敷料加清创胶,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对照组76.2%;创面愈合时间对照组为(47.6±14.9)d,治疗组为(31.9±12.7)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银离子敷料加清创胶治疗因感染引起的糖尿病足疗效显著,伤口创面愈合时间短,避免了许多患者的截肢,并减少了医疗费用及医院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王秀贞;赵敏新

    目的 通过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为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专职人员与临床医院感染监控员相配合,采用床旁与病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408例,实际调查406例,实查率为99.51%,发生医院感染23例,现患率为5.6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占56.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8.03%.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的状况,为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 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的应用

    作者:胡晴霞

    目的 加强可重复使用无菌物品的管理,实现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方法 采用二维条码及扫描技术对可复用无菌物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跟追管理,对物品处理各环节进行全程跟追,信息实时采集,实现无菌物品的质量追溯.结果 该系统利用先进的二维条码技术对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供应链进行全程跟追,使消毒供应中心业务流程数据透明化、可视化、可追溯化;通过与医院HIS系统相关联,实现了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可重复使用无菌物品的信息化追溯管理,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率.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信息化追溯管理既能提高管理质量,又能提高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感染率.

  •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作者:扈玥;柯娜

    目的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按照质量标准,对供应室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进行规范化.结果 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使无菌物品的质量不断提高;灭菌物品的合格率及一次性物品的保供率双达标,满足了临床科室的治疗要求.结论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及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操作规程、规范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 手术室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作者:刘瑛;陈乔;吴西梅

    由于手术室工作紧张忙碌、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作息制度不规律,经常受到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及生理心理方面的损伤;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洗手上台配合手术的过程中,接触各种锐器时,极易造成职业暴露损伤,被感染的概率增高.因此,了解手术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建立合理的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胃镜室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作者:张志华;郑金川;张卫莲

    目的 分析胃镜室的感染因素,制定控制胃镜室感染的相应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对比医院胃镜室布局改进、医护人员洗手、电脑键盘消毒前后及胃镜正确消毒的细菌检测结果,制定出有效减少胃镜室感染的措施.结果 2002年改进后胃镜清洗与消毒室内空气细菌检测合格率为71.05%,改进前为35.71%;医护人员洗手后及键盘定期消毒后细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11%及94.74%,医护人员洗手前及键盘定期消毒前细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2.63%、39.47%;胃镜经完全浸泡的细菌数为(6.2±2.1)CFU/件,胃镜部分浸泡的细菌数为(8.8±3.2)CFU/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胃镜室的科学布局,规范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规范,注意洗手和定期对电脑键盘的消毒,正确清洗、消毒胃镜能有效减少胃镜室感染的发生.

  • 感染控制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督查中的作用

    作者:颜小珍;巫香球

    目的 通过感染控制护士查房,对科室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干预督促,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工作的持续改进.方法 将实行感染控制护士查房前后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各项指标合格率进行前后对比,同时把感染控制护士查房的结果与绩效考评相结合对整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感染控制护士进行查房管理督查,医院感染质量中的各项指标合格率均有提高,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合格率由84.0%提高至96.0%,病区环境卫生管理合格率由80.0%提高至96.0%,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合格率由82.0%提高至96.0%,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合格率由80.0%提高至94.0%,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由72.0%提高至96.0%;实施绩效考评与整改结果相挂钩后整改率由77.6%提高至93.4%.结论 感染控制护士的查房及绩效考评综合责任制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有意义.

  • 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的程序化管理

    作者:李勋香;王连稳;李玲;苏秀云;王永美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进行程序化管理模式的效果,为保证患者安全,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将手术器械交接清点、清洗、包装、灭菌及灭菌后的装载运输等环节建立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加强流通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月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手术器械交接、清洗消毒、灭菌、装载、运输各环节,12620包次中问题发生率为2.7%;而2010年2月-2011年2月实施程序化管理后,15650包次中各环节问题发生率为0.58%,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相比较发生问题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手术器械进行程序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及正确性.

  • 创伤骨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作者:尹志改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在案的创伤骨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职业暴露50人次,其中因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污染皮肤或黏膜高达26.0%,针头刺伤占22.0%,安瓿割伤占20.0%.结论 创伤骨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易发生职业暴露,存在较大的职业安全风险,医院应重视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工作,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妥善处理;更新观念,提倡使用安全医疗、护理器具,严格做好标准预防,切实保证创伤骨科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

  • 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其枝;曲岩红

    目的 探讨PDCA法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07-2009年采用的常规管理方法作为对照组,2010-2011年采用PDCA法作为PDCA组,比较两组消毒工作和临床科室满意度.结果 PDCA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革兰阳性菌、其他革兰阴性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0%、5.5%、7.0%和28.5%,对照组分别为6.0%、8.0%、9.5%和32.0%,外科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DCA组消毒液浓度合格率、无菌干包率、器械清洁达标率、灭菌物品合格率分别为96.8%、98.0%、98.7%、97.2%,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DCA法应用于感染管理中可以明显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

  • 不同方法预清洗胃镜的对比研究

    作者:周明东;杨院平;莫莉花;覃丽华;仝巧云

    目的 探讨一种高效、实用、安全的胃镜预清洗方法,以保证清洗质量.方法 将完成胃镜检查的600条胃镜随机等量分为A、B、C 3组,A组胃镜使用后立即送洗消间清洗消毒;B组使用后在床侧立即用湿纱布擦去胃镜表面的污物,并在清水中反复送气与送水及持续吸引≥10 s;C组使用后在床侧立即用多酶液纱布擦去胃镜表面的污物,并在多酶液中反复送气送水及持续吸引≥10 s,B、C组经过上述床侧处理后送洗消间清洗消毒;记录胃镜再使用时送气送水管道的通畅情况;并从各组中随机抽取消毒后的胃镜30条,进行生物学检测.结果 A、B、C 3组中分别有18、8、1条胃镜在操作时出现送气/送水管道完全及不全堵塞,堵塞率分别为9.0%、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生物学抽检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 胃镜检查完后应立即行预清洗,使用多酶液处理既能保障胃镜的可操作性,又能提高清洗消毒效果.

  • 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

    作者:董凤英;柴娟;吴亚

    目的 比较含有双链季铵盐的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与含氯消毒剂对医院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6张床头柜的表面,分别用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剂纱布擦拭消毒同一平面的两个区域,采用棉拭子涂抹采样和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比较消毒前、消毒15 min后,两种消毒方法的杀菌率.结果 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和含氯消毒剂对医院内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消毒的合格率均达到100.00%,杀菌率分别达到98.61%和98.30%.结论 一次性医用消毒湿巾具有低腐蚀性、稳定性好,绿色环保等特点;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物体表面消毒方法.

  • 纸塑包装器械包质量与托盘摆放方式相关性研究

    作者:段振兰;杨俊丽;李俊梅;张伟;王秀华

    目的 比较器械托盘不同摆放方式对纸塑包装器械包灭菌效果、开裂率和湿包率的影响,探索佳摆放方式,提高器械包质量.方法 在纸塑袋质量、规格选取、封口温度、封口宽度、压力蒸汽灭菌条件等均相同的前提下将器械包按托盘摆放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常规组器械托盘底部朝向纸面放置,塑面在上,试验组器械托盘底部朝向塑面,纸面在上,从灭菌监测合格率、包装袋开裂率和湿包率3个方面比较两组器械包灭菌后质量.结果 两组器械包灭菌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0%;常规组包装开裂率为2.67%,试验组开裂率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湿包率占1.87%,试验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托盘摆放方式的纸塑包装器械包灭菌合格率均能达到100.00%;托盘底部朝向塑面,纸面在上的包装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器械包开裂和湿包发生.

  • 2%葡萄糖氯己定在骨科术前皮肤清洁消毒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凌红;卢弘栩;汤美秀;汪春云;顾霞;陈小平;范云程

    目的 探讨2%葡萄糖氯己定(2%CHG)皮肤消毒液沐浴在骨科无菌手术前运用的可行性,有效预防与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 以160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按术前两晚+术日晨、术前一晚+术日晨、术日晨2%CHG沐浴和改良骨科备皮法随机均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C和对照组,分别于各组患者首次备皮前、手术消毒前及术后24 h对手术野皮肤采样,进行细菌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手术消毒前细菌培养与基线(首次备皮前)比较,试验组A、试验组B与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9.0%、98.9% 9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细菌的清除率为95.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手术野皮肤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数试验组A为(3.90±1.80) CFU/cm2,对照组为(6.57±1.04) CFU/cm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菌落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 术前两晚+术日晨2%CHG消毒液沐浴法在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耗材和术后24 h手术野菌落数培养等均优于改良骨科备皮法;术前备皮效果同于改良骨科备皮法,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的杀菌效果评价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目的 评价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的杀灭作用,为临床合理选用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方法,设试验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3种多药耐药菌;对照组:与试验组相对应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3种非耐药菌;比较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耐药菌和非耐药菌的杀灭作用.结果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原液作用30 s、1、3 min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杀灭对数值均>5.0.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皮肤消毒液对多药耐药菌的杀灭作用与非耐药菌同样快速和有效.

  • 次氯酸钠加多酶对供应室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

    作者:朱茄英;胡娜;兰淑云

    目的 探讨供应室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法,以确定灭菌效果,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选择供应室回收待处理的中度污染的金属器械120000件,按回收的单双日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剂浸泡;观察组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剂与多酶洗液混合后浸泡;观察两组器械清洗后的洁净合格率、隐血试验阳性率.结果 使用次氯酸钠消毒剂与多酶洗液混合后浸泡的清洗方法其效果明显优于次氯酸钠消毒剂浸泡的清洗方法,无不良反应.结论 用次氯酸钠与多酶洗液混合后浸泡的清洗方法是供应室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 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对防止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效果

    作者:彭洋;卢月月;左绪艳;张庆;王卫政;敖少军;何长华

    目的 探讨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对防止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交叉感染的效果.方法 采用常规及改良消毒法监测4个项目,取样50次/项目,进行分组清洗消毒;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是在常规消毒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压泵及清洗喷枪,以取代常规方法中使用的注射器抽吸灌洗;对比分析两种消毒方法的效果.结果 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的胃镜合格率为100.00%,明显优于常规消毒法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改良消毒组的活检钳的灭菌效果、2%戊二醛及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合格率分别为96.00%、96.00%、98.00%,常规消毒法的合格率分别为72.00%、80.00%、80.00%,两种消毒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医源性HBV交叉感染,且成本低、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目标性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春玲;宋平;杨卉;周传能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其耐药性,以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2日-2010年12月28日多药耐药及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63例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中,36.5%为肺部感染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42.9%为多发性创伤骨折,73.0%入住过ICU,60.3%做过手术,38.1%~54.0%进行过各种侵入性操作,69.9%伴随混合菌感染;医院感染率为60.3%,总死亡率为31.7%,肺部感染死亡率高达71.4%;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5.9%,其次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1.7%,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达63.5%~100.0%.结论 加强对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全方位预防和控制,尤其是对ICU的监控已经刻不容缓.

  • 综合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白雪;窦学梅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检出情况,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0年8月31日-9月2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由临床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兼职人员填写统一设计的个案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1662例,医院感染121例,128例次,感染率为7.28%、例次感染率为7.70%;医院感染部位前3位依次为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及泌尿道,分别占51.56%、16.41%及9.38%;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1.10%;病原学送检率为57.81%,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克雷伯菌属14株.结论 感染率调查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以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有效开展目标监测,严格医院感染的管理.

  • 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作者:饶珠峰;马忠才;李兴艳;朱德刚;韦中盛

    目的 了解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病例,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189例患者,共181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占95.8%,其中Ⅰ类手术切口24例,抗菌药物使用16例,使用率66.7%;Ⅱ、Ⅲ类切口139例和26例,使用率均为100.0%;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各型切口均以二联为主,Ⅰ、Ⅱ、Ⅲ型切口二联用药分别为11、120、24例,使用率分别为68.8%、86.3%、92.3%;Ⅰ类切口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前4例,术后无不规范例数;Ⅱ类切口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前20例、术后11例;Ⅲ类切口类切口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前26例、术后20例;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各型切口均以二联为主;189例手术患者使用例次多的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占30.5%,其次是第二代头孢占菌素22.1%;在选用抗菌药物时,经验用药占89.0%,根据病菌培养具体用药占11.0%.结论 医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类别的选择符合要求,在联合用药指征、给药时机和疗程方面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的规范抗菌药物应用.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徐三清;刘艳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接受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302例次呼吸道细菌感染患儿,细菌培养共获得119株病原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药物敏感率为91.6%、头孢吡肟90.8%、头孢氨噻肟和头孢哌酮分别为43.7%和50.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共252例,总有效率87.3%,皮疹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98%和0.79%、腹泻发生率7.1%;头孢噻肟和头孢哌酮治疗共50例,总有效率62.0%,较前者为低(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儿童呼吸道细菌感染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线的经验性用药.

  • 多药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作者:杨俐;李晓红;尹俊辉;雷新

    目的 评价目标性监测对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效果,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将开展目标性监测前的2010年1-6月和开展目标性监测后的2011年同期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检出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2010年1-6月检出多药耐药菌134株,占总检出细菌数的7.35%,2011年同期检出68株,占比下降为4.0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125,P<0.05);开展目标性监测前后,ICU检出多药耐药菌株数分别占该期间总耐药株数的52.24%和67.65%,目标性监测对非ICU科室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率的影响更大(x2 =4.3804,P<0.05);约90.0%的多药耐药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约90.0%的多药耐药菌株分离自痰标本;部分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呈现明显的科室聚集性;主要检出细菌是多药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目标性监测可明显降低多药耐药菌感染率,特别是非ICU科室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率;对ICU重点感染菌多药耐药/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应采取综合的控制措施.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朝光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例患者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2.5 g静脉滴注,1次/12 h,疗程5~8 d;19例患者给予头孢噻肟钠2 g静脉滴注,1次/8 h,疗程7~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肝功能、不良反应等.结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组与头孢噻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94.7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愈率、显效率为60.00%、85.00%与42.10%、73.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和5.26%.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有效地控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细菌感染,安全性高,可以作为经验性治疗SBP的首选抗菌药物.

  •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闫玉玲;王焱;王明林

    目的 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全部病例均应用伏立康唑静脉滴注14 d后口服序贯治疗,通过临床表现和肺部影像学变化以及动态检测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等方面确定诊断和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2例肺部IFI中确诊3例,临床诊断18例,拟诊11例;全部病例均有肺部CT影像学改变,空洞及晕轮征各2例,磨玻璃改变10例,胸腔积液12例,结节影26例,其中近胸膜结节2例,近胸膜楔形病灶3例,1例合并鼻窦改变;GM试验检测32例,20例阳性,阳性率62.5%;伏立康唑治疗时间21~94 d,中位治疗31 d;治疗5周肺部病灶完全吸收20例,明显好转4例;32例IFI患者治愈24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84.4%;伏立康唑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结论 伏立康唑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有效药物,GM试验是诊断IFI简便实用的指标.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建华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临床疗效,以达到满意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联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疗程96周,观察两组ALT和HBV DNA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ALT和HBV-DNA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ALT和HBV-DN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96周和72周时的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YMDD变异株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0和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或单用阿德福韦酯,其临床效果相似.

  • 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

    作者:王斌;葛庆岗;郑亚安;朱熹

    目的 探讨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对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8月-2011年10月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危重医学科、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使用利奈唑胺的疗程为3~16 d,平均(9.75±3.54)d,临床有效率为77.8%,革兰阳性球菌清除率为93.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70.4%,其中血小板减少25.0%~50.0%的占22.2%,减少>50.0%的占48.2%,血小板计数低值≤50×109/L占18.5%;患者年龄>80岁、基础血小板计数越低、肾功能不全越严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可能越早.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确切,但要高度警惕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可能.

  •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作者:梁江萍;方丽华;洪帆

    目的 通过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特征,指导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197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性103例,占52.3%,女性94例,占47.7%,老人和小儿多,分别占23.9%和17.3%;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多,分别占34.5%,22.3%和12.7%;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以<1d为主,占41.6%;注射给药途径易发生共180例,占91.3%;以内科发生不良应多,占25.4%.结论 要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提高抗菌药物运用水平,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 口腔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进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V)48 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VAP是MV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8.0%~60.0%,病死率高达30.0%~70.0%[1].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是VAP预防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笔者将气管插管MV患者口腔护理干预对VAP影响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 血培养3种采血方式结果分析

    作者:陆文香;吴培南;徐卫东

    目的 分析单侧单瓶、单侧双瓶、双侧双瓶采血方式的血培养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采用单侧单瓶(需氧瓶)、成人双侧双瓶(两套需氧+厌氧)、婴幼儿患者单侧双瓶(需氧+厌氧)采血结果,进行血培养阳性率的差异及污染菌的鉴别.结果 成人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单侧单瓶8.8%、双侧双瓶16.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单侧单瓶4.5%、单侧双瓶5.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单瓶共检出病原菌45株,20株为可疑污染菌,占44.4%;双侧双瓶检出病原菌68株,24株为可疑污染菌,其中12株从多份培养瓶中检出,确定为病原菌,其余12株仅从单份培养瓶中检出,判断为污染菌;单侧双瓶检出病原菌62株,36株为可疑污染菌,其中20株仅从1瓶中检出,判断为污染菌.结论 成人患者血培养双侧双瓶与单侧单瓶采集相比,有明显优势;婴幼儿血培养单侧双瓶与单侧单瓶采集相比,对可疑污染菌的鉴别有一定优势,但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鉴于婴幼儿厌氧菌血流感染比较罕见,建议改单侧双瓶(需氧+厌氧)为双侧单瓶(需氧+需氧).

  • 单侧与双侧采血后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及病原菌分析

    作者:王丽萍;王茸;孙长俭;张淼;张维;张宇

    目的 分析采用单侧与双侧采血后血培养阳性率比较及病原菌检出率,协助临床及时给予针对性药物治疗.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2月单侧采血,2010年3月-2011年3月双侧采血,采用BACTEC9050全自动系统进行血培养,阳性血培养转种后进行常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统计单、双侧采血的阳性率及耐药菌的检出率.结果 单侧收集血培养650份,其中36份分离到病原菌,阳性率为5.5%;双侧采血收集656份,其中85份分离到病原菌,双侧比单侧阳性率高7.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单侧25.0%,双侧为45.0%;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MRCNS)检出率单侧41.6%,双侧为73.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检出率单侧19.0%,双侧为56.6%.结论 双侧比单侧采血阳性率高,MRSA、MRCNS及产ESBLs细菌检出率上升较快.

  • 血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白云;宁亮忠;黄首源

    目的 探讨糖尿病(DF)足感染患者机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DF组),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糖尿病(DM)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DM组),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hs-CR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DF组治疗前空腹血糖(FPG)、hs-CRP、白细胞(WBC)与中性粒细胞(N)分别为(9.37±3.63)mmol/L、(28.27±16.43)mg/L、(11.93±1.82)×109、(83±9.97)%,DM组分别为(7.64±2.15) mmol/L、(9.89±5.24)mg/L、(8.83±1.72)×109、(62±3.11)%,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F组不同Wagner分级患者间FPG、hs-CRP、WBC与N随着级别升高有所升高,hs-CRP 5级比较其他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WBC与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s-CRP在治疗后1、2、4周检测结果,1级分别为(11.13±4.22)、(10.49±3.51)、(6.68±2.18)mg/L,2级分别为(13.33±5.35)、(10.85±4.39)、(8.84±3.32)mg/L,3级分别为(18.82±6.52)、(14.23±4.88)、(9.36±4.07) mg/L,4级分别为(18.00±10.12)、(17.72±8.34)、(10.92±5.42) mg/L,5级分别为(19.02±10.38)、(18.31±9.78)、(13.72±6.54)mg/L,治疗后1、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在糖尿病足患者中明显升高,监测变化能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转归的指标之一.

  • VITEK-2 Compact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药敏结果准确性的探讨

    作者:伊茂礼;臧琴波;李少君;李倩;于丽萍;吴金英

    目的 针对VITEK-2 Compact在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药敏试验中的局限性,利用金标准E-test 法探索不同耐药表型和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方法 运用VITEK-2 Compact ASTGN13药敏卡测定296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按耐药表型将所测菌株分为3组即1组仅阿米卡星敏感、2组仅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敏感、3组除阿米卡星及亚胺培南外存在其他被检测药物敏感;每组随机抽取40株用E-test法作为金标准同时进行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结果 3组检测鲍氏不动杆菌K-B法和E-test法均一致;1组VITEK-2 Compact结果与K-B法及E-test法结果不一致,2组39株不一致、1株一致,3组2株结果不一致、38株结果一致;同时观察到VITEK-2 Compact AES专家系统显示耐药表型为野生株的29株3种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试验结果证实K-B法及E-test法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VITEK-2Compact用户可以采用K-B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

  • 2010年河北省三甲医院ICU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高伟;冯忠军;孔令茹;孙波;孙艳;孟二荣;张华;刘峰;程敬彬

    目的 了解2010年河北省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河北省不同地区8所三甲医院ICU的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K-B)法、MIC法或T-test法,结果判定按照CLSI(2009年版)标准执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3161株,革兰阴性菌2521株占79.7%,革兰阳性菌463株占14.6%,真菌177株占5.6%;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的为多黏菌素B和米诺环素,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2.0%;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的为多黏菌素B和阿米卡星,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8.0%;肠杆菌科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低的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分别为2.1%~4.5%、1.1%~3.1%,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敏感率为100.0%.结论 2010年河北省三甲医院ICU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引起重视.

  • 阴沟肠杆菌在医院骨科感染中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王向前;何爱咏;赵帅;常晓飞

    目的 调查医院骨科2007-2011年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阴沟肠杆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四肢创伤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标本1218份,均由临床医师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收集1218份标本,阳性标本检出154份,检出率为12.64%;除2007年外其余4年检出率均>10.00%,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2011年<50.00%,对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发现5年其检出率和耐药率均明显增加.结论 阴沟肠杆菌是骨科感染常见病原菌,常用的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这与临床普遍存在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的解脲脲支原体检测及其药敏分析

    作者:何云英

    目的 了解非淋病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与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632例疑似NGU患者,分别采集男性尿道分泌物与女性的宫颈分泌物,对标本进行Uu培养与药敏试验,考察标本的Uu阳性率与Uu药敏性.结果 632例疑似NGU患者的标本中,男265例,女367例;共检测Uu阳性标本369株,Uu阳性率58.39%;其中,男性Uu 123株,阳性率46.42%,女性Uu 246株,阳性率67.03%;女性Uu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u对9种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为普那霉素、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结论 Uu是造成NGU的主要病原体,Uu感染存在性别差异,临床检验人员应对Uu感染进行动态监测与药敏试验,提高NGU的治愈率,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 血培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杜昆;郑群;朱丽莎;艾彪

    目的 分析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血培养中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怀疑有血液感染的患者血标本,在BACETC 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中培养,培养阳性者用传统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用K-B法检测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血培养共分离出细菌258株,革兰阳性菌139株,占53.88%;革兰阴性菌113株,占43.80%;真菌6株,占2.32%,所分离的病原菌中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他啶/克拉维酸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耐药,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结论 血培养中病原菌有较高的耐药率,为提高患者治愈率,应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以便临床合理用药.

  • 三峡库区县级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

    作者:陈绪林;龚萍

    目的 探讨三峡库区县级医院3年中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变迁规律,为临床医师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PAE分离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判断依据CLSI新折点进行.结果 259株PAE主要分离自患者的痰液、下呼吸道分泌物、尿液、脓液、血液、胸水、腹水等标本;PAE耐药率低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3年分别为0、2.2%、4.4%和美罗培南0、2.2%、4.4%;其次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3年分别为6.4%、7.7%、7.8%;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还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2.8%、17.6%、16.7%和头孢哌酮/舒巴坦10.3%、14.3%、14.4%;耐药率均>40.0%的抗菌药物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庆大霉素.结论 三峡库区县级医院临床分离的PAE已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耐药性,3年来PAE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综合性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

    作者:易文华

    目的 探讨综合性ICU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为ICU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7-2010年医院ICU送检的1237份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不同年份病原菌的构成比较用SPSS1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72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6株占53.46%,革兰阳性菌159株占22.02%,真菌177株占24.52%;送检尿、便以真菌为主,分泌物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中占首位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85%,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2.33%、11.91%、8.73%、6.37%;铜绿假单胞菌2008年高18.67%逐年减少至2010年6.41%;鲍氏不动杆菌2007年未检出,至2009年高占14.55%,2010年减少至9.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在2007-2009年逐年下降,于2010年又呈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和革兰阳性菌,不同年份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有所不同,在病原菌构成中革兰阴性菌呈下降趋势,真菌呈上升趋势,且有高度耐药菌集中的趋势.

  • 2007-2010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作者:农乐关

    目的 了解近4年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动态观察其分离率发展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统计分析2007-2010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4年共收集1349株葡萄球菌属,其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775株,分离率为57.45%;连续4年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8.0%,对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0.24%、59.55%、63.31%、59.65%;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6.36%、33.71%、40.70%、47.21%,对左氧氟沙星、夫西地酸、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加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连续规范的耐药监测,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 2008-2010年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海英;董宝卫;白雅红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0年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982株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中尿液566株占57.6%,痰液187株占19.0%,分泌物82株占8.5%;其科室主要分布在肾内科209株占21.3%,儿科118株占12.0%,普胸外科116株占11.8%;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P<0.01),产ESBLs菌株主要分布在儿科、肾内科、泌外科;982株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余为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除阿米卡星)以及磺胺类药物;对阿米卡星、头霉素类和β-内酰胺酶复合抑制剂(除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8.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 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及其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治疗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首先选用酶抑制剂和头霉素类药物,并可联合阿米卡星,重症感染可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晋广;姜昱;叶楠;雷立清;张艳彩;周颖

    目的 调查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率,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支原体试剂盒对采集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采集2441例患者标本,检出支原体属1223株,总阳性率50.1%;其中单纯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765例,占31.3%;单一人支原体(Mh)感染48例,占2.0%;Uu +Mh混合感染410例,占16.8%;单纯Uu感染对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2%、95.1%、92.6%;单纯Mh感染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3.7%、91.0%;Uu+Mh混合感染对多西环素敏感率为89.7%;Uu+Mh混合感染对红霉素耐药达90.1%.结论 临床应积极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并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作者:赵万春

    目的 了解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历资料,统计医院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率,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操作和判断敏感、中介、耐药.结果 外科3528例手术患者中,手术切口感染率为5.6%;229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4%,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占30.6%;除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和利奈唑胺、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为100.0%外,所有病原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外科病原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陈雪观;陈国强;方立曦

    目的 探讨医院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协助临床制定佳治疗方案,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更好地控制感染.方法 分析烧伤病房2006年1月-2011年12月196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7%,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76株、咽拭标本35株、痰液39株、血液30株、静脉导管16株,分别占38.8%、17.9%、19.9%、15.3%、8.2%;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较高,敏感率分别为62.8%、61.2%.结论 临床医师应了解并掌握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患者制定更为恰当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李凤娥;曹银芳;燕成岭

    目的 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源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采取预防措施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所有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签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出924株病原菌,阳性率31.5%;主要检出科室是NICU、呼吸内科、ICU及神经外科;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19.4%、鲍氏不动杆菌占15.9%、肺炎克雷伯菌占13.1%、大肠埃希菌占7.1%,其他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9.3%;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菌的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关注病原菌变化及耐药性检测,控制医院感染的扩散,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