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烯酰胺职业性神经毒性危害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经纬;李斌;张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丙烯酰胺所引起的职业人群神经毒性危害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预防医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丙烯酰胺职业性神经毒性危害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几种可能的神经毒性机制,以期为防治相关职业性疾病,维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某蓄电池厂职业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

    作者:张铭强;林涛;廖俊强;张虹;王建平

    目的 对某蓄电池厂职业危害程度和控制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对该厂的职业病防控提出建议.方法 按照职业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方法,调查该厂厂址、设备布局和管理措施等基本情况,检测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判定该厂职业危害控制效果是否合格.结果 该厂厂址和设备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一氧化碳、煤尘和WBGT指数合格率为100%,噪声和照度合格率为95%,硫酸和铅尘合格率为0,铅烟合格率为14.3%;空气中硫酸超标0.35 ~0.60倍,铅超标8.44~175.67倍.结论 厂方须对硫酸和铅作业岗位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进行认真整改.

  • 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现状调查及尿铅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运清;陈海鸥;彭柳明;柏佳明;朱建全

    目的 了解蓄电池企业铅污染现状、影响因素及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对14家蓄电池企业开展卫生学调查和空气中铅烟尘测定,对作业人员进行职业体检和调查.结果 不同岗位的铅浓度超标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为21.21%,不同工龄人群尿铅超标率随着工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2年后达高值.结论 作业人员尿铅超标率较高,提示生产企业应降低工作场所铅烟尘浓度,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铅中毒的发生.

  • 2017年兰州市企业职工健康监护现状分析

    作者:李盛;高金霞;韩晓琴;王宇红;王金玉;冯亚莉;李守禹

    目的 分析评估兰州市职业健康监护现状,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椐.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职业卫生信息监测平台,收集2017年兰州市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汇总卡信息,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8.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2017年对248家企业24 317人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在岗期间检查22 146人(91.07%),检出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187人(总检出率0.77%).不同县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企业规模之间总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业人员总接害率为41.65%,不同县区、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企业规模之间接害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作业人员总体检率98.87%,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在岗体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县区、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体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化学、粉尘和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中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因素以噪声接触者为主,噪声和其他各类物理因素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粉尘以水泥尘、铸造尘和矽尘接触为主,总检出率依次为3.13%、3.58%、1.60%,其他各类粉尘检出率为0,各类粉尘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化学因素以汽油和甲苯为主,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检出1例职业禁忌症.结论 2017年兰州市职业健康检查主要以在岗期间职业人群为主,在岗期间体检率较高,接害率、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均较低,其中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噪声和粉尘.

  • 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抽样监测系统设计初探

    作者:廖海江

    目的 探索设计作业场所职业卫生主动抽样监测系统.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结果 经计算样本量需要分布在18个省份约65049家工矿企业,监测指标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及损失工作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危害事故等多个类别,企业监测数据主要通过监测信息系统上报与汇总.结论 有必要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主动抽样监测系统,它可以通过主动性监测与调查工作,运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投入,较为准确地掌握全国职业危害情况.

  • 浅谈我国职业卫生管理

    作者:王晓锋

    职业卫生是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健康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作者:毛永玲

    分析感染科护士工作中职业危害因素,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 健康促进对职业危害控制效果的研究

    作者:顾清;李学军

    目的 应用健康促进手段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干预,为今后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某公司中接触健康有害因素的现场作业人员,对其实施综合性健康促进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目标人群的职业卫生知识、认知情况,作业环境和职工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作业者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51.91%提高到了81.45%,但对岗位职业危害的认知情况仍然不高;作业环境的几种主要指标的达标率均接近90%;除听力损失外,反映健康状况的其他指标的达标率也绝大多数超过了97%.结论 综合性的职业健康促进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职业性紧张和岗位危害的防护应成为今后优先考虑的问题.

  • 某汽车公司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朱立超;刘滨畅

    目的 通过对某汽车公司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了解职工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危害职工健康潜在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性有害因素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从事接触苯、粉尘、溶剂汽油的生产工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对体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某汽车公司体检人数908人,目标疾病检查异常人数为28人,异常率为3.1%.非目标疾病检查异常人数299人,其中以血压增高、脂肪肝、心电图异常为主.结论 职工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并定期体检.

  • 北京市宣武区疾控工作人员健康状况与知信行调查

    作者:徐静;张楠

    人的工作周期一般为18~60岁,这一年龄段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间,是精力旺盛、富生命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宝贵阶段,是体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价值的人生阶段,宝贵的社会资源.但是各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危害因素正影响着这一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尤其是办公室一族的工作群体.

  • 北京市西城(南)区7家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作者:曹展;姚盛英;王晨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南)区存在职业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现状,为进一步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该区377家工商登记企业中抽取涉及粉尘和有毒物质危害的企业作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7家生产性企业中,5家制定了专门的职业卫生责任制,6家有专门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6家有职业危害告知,涉及危害项目的3家企业均开展了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所有企业均进行过职业危害检测,检测合格率100%,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率均为100%.结论 该区现存生产性企业较少,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良好,应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该区的整体职业病防治水平.

  • 公共卫生实验室的职业危害

    作者:张良军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 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分析

    作者:何伟芳

    目的: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对其较容易发生的职业危害知识及防护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在上级卫生部门加强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行为,开展职业危害知识及防护的培训班,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及进行现场的操作示范,加强对其知识的掌握及重视程度.对比进行改善前后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自我防护行为及知识的掌握.结果:在进行改进后有效的提高供应室的护理管理人员的对职业危害知识及防护知识,掌握程度及重视度.前后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供应室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危害知识和防护开展培训及知识讲座,可有效的提高其自我保护防范的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风险率,适宜广泛应用及推广.

  •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对策

    作者:李远

    目的 分析供应室医务人员的人身职业安全危害及防护策略.方法 选取13例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根据职业危害,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安全干预措施,记录在措施实施前后200次操作.结果 实施安全干预措施前后医务人员的防护行为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规则制度,对保障供应室人员的人生安全有重要意义.

  • 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探讨

    作者:蒲维薇;李建伟

    目的:探讨血站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性、防护措施和应急方案.方法:对血站工作人员职业危害的原因、方式、危险程度和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血站工作人员中抽血护士和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大,感染率高.结论:采血和检验人员易受职业暴露危害大,血液直接接触是传染的常见方式,应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

  • 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对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作者:杨玉兰

    随着血液性传播疾病及性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迅速增多, 妇产科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增加,及时发现和正确分析、面对这些危害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和加强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已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在妇产科工作25年,从事妇产科管理工作10年,总结了日常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降低及避免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 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

    作者:文良娟

    为了有效的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文通过分析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的职业危害因素,针对性的指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自身的伤害.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作者:李冰冰;关妙艳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与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我院22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我院自2018年加大消毒供应中心防护力度,比较防护前、后职业危害发生情况与工作满意评分.结果:防护后职业危害发生率低于防护前,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防护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护管理可减少职业危害发生,提高工作满意度.

  • 口腔科器械清洁消毒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作者:曾嫣琳;秦彪

    通过了解口腔科消毒人员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加强对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知识培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口腔科消毒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 我国三硝基甲苯中毒研究现状

    作者:常元勋

    三硝基甲苯(TNT)于1863年问世,于1905年作为军用炸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考验,TNT一直是世界上产量大,用途广的一种炸药.据报道[1]我国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中毒性黄疸性肝炎而死亡者为1959年6月;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死亡者为1959年5月;早发现TNT引起作业工人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当时未认识到为中毒性肝炎)及双眼晶状体周边部点状浑浊(当时未认识到为TNT性白内障)者为1959年6月.据对6287名TNT作业工人体检资料分析发现(1960~1973),中毒性肝炎为578人,检出率为9.19%.据对3 127名TNT作业工人(1973)进行体检发现,TNT白内障1 032人,检出率为33.0%.据全国五种职业中毒普查(1979~1982)资料证明[2],TNT作业工人44 377名,实际受检42 020名,受检率为94.7%.在受检的42 020名工人中,检出TNT中毒性患者1 677名,中毒患病率为3.99%,居全国五种职业中毒之首;检出观察对象(可疑中毒)9030名,观察对象检出率为21.5%.TNT中毒及观察对象合计检出率为25.48%,占受检工人的1/4.综上所述,我国TNT职业危害仍是相当严重的.现就我国TNT中毒研究成就作一综述.

2511 条记录 1/126 页 « 12345678...1251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