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电钻用于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技巧

    作者:童维英;葛广凤

    随着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的使用,给电钻的灭菌带来了保障,但低温等离子灭菌有很多局限,现将电钻的灭菌技巧介绍如下.1包装前的准备

  • 乡镇卫生院放射科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李林

    乡镇卫生院放射科设备和工作人员有限,大部仅有1台放射机,两名工作人员,患者相对集中.辅助科室在医院感染方面常被忽视,每年在监测中合格率不高.现就乡镇卫生院放射科的医院感染管理介绍如下:(1)放射科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防护,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佩戴口罩,养成工作后必须洗手的习惯,禁止在工作间用餐.

  • 学习《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体会

    作者:吕群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医药卫生核心期刊等核心杂志,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是WHO-WPRIM收录刊,是医院感染学学术性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它内容丰富,开辟有10个方面内容: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医院感染管理、临床微生物、消毒与灭菌、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技术方法、综述、国际交流、短篇报道.

  • 消毒供应中心对呼吸机管道实行集中消毒处理

    作者:郑培英;许娟娟

    呼吸机管道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相接触,属于中度危险性因素.长期以来,医院临床科室,处理程序不规范,呼吸机管道的消毒质量难以保障,故对呼吸机管道及其配件彻底清洗消毒,使之安全、有效地使用,以避免医院交叉感染.

  •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凤梅

    我院为眼专科医院,引起眼科感染的因素较多,如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眼内炎,甚至失明,既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又增加了医疗费用.为了解我院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特征,对革兰阳性球菌进行了监测分析.1资料与方法

  • 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作者:陶红英

    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医疗费用、延误其康复时间,给患者、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就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给予相应护理对策.1 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医院管理层和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意识观念淡漠,对其后果严重程度缺乏预见性,对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要求不严格,医院管理工作资源缺乏投入;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各种侵人性诊疗及护理操作的增加,损害了机体的防御系统;抗菌药物的滥用;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布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到位、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不严格等.

  • 监护仪袖带护套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李惠;余小兰

    监护仪是临床常用医疗器械之一,而监护仪袖带极易污染,但尚无一次性的袖带.为了预防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减少因反复拆洗、消毒影响监护仪袖带使用效果和寿命,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简易的监护仪袖带护套,效果良好.1材料与制作方法

  • 手术室护士如何避免医院感染

    作者:钟晓红;刘志华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较多,受感染的机会增加.如何避免生物感染是手术室护士一直探索的问题,现将对策分析如下:(1)术前:手术室护士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平时注意休息,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相关疫苗的接种;术前完善化验检查,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术前到病房访视患者,查看肝功、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半等的检查结果,如HBV、HIV和梅毒等特殊感染者,做到心中有数,预先做好此类手术的防护准备,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标示;根据手术需要巡回护士术前应备齐所需用物,尽量避免经常出入手术间.

  • 器械回收管理中保湿剂的运用

    作者:符岸秋

    污染医疗器械清洁质量直接影响灭菌的效果,2009年12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规范》,对器械的清洗过程和清洗效果有明确的规定.手术器械从使用至清洗过程需要经过回收、运送、清点、分类等流程,有机物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干涸,给清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院自2011年4月应用鲁沃夫牌保湿剂对污染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提高清洗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鲁沃夫牌保湿剂.

  • 皮内缝合术在会阴伤口缝合中的应用

    作者:彭传琴;陈江津;彭传华;陈赛

    传统的会阴缝合法是采用羊肠线和丝线间断缝合,这种缝合方法局部反应大,伤口疼痛明显,易感染,愈合后瘢痕组织明显,且伤口愈合时间长,致患者延长住院时间.自2009年开始,我科采用皮内缝合术后,其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缝合术.1资料与方法

  • 医疗废物管理成效分析

    作者:王玲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具有感染性、毒性和危害性的废物.我院运用“知-信-行”理论管理医疗废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

  • 院前急救人员转运特异性感染患者的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管理

    作者:刘克英

    院前急救人员是与患者直接、密切的接触者之一,承担着特异性感染患者的转运与救护工作,更是面临着极大的职业暴露危险,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我院急救中心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采用监护型救护车共转运11例气性坏疽及7例破伤风患者,转运过程中严格做好职业防护与消毒隔离,未发生1例交叉感染.现报道如下.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

    作者:丁龙梅

    加强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口腔科医务人员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是当前口腔科门诊的感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总结如下:(1)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行之有效的感染管理制度,口腔科门诊设置感染管理兼职人员,配合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工作,院科两级共同督促检查各项制度的执行.(2)加强对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医务人员的主动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使口腔科医务人员从思想意识到感染防控的重要性.

  • 石嘴山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郭志明;李月英

    为了评价我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根据自治区卫生厅的安排,对辖区的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1材料与方法监测采样和评价方法按照《消毒管理办法》(2002版)和GB15982- 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市属三级医院两所、二级医院7所、151所私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卫生室等医疗机构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紫外灯的辐射强度等进行了监测.并采用SSPS10对结果进行分析.2结果

  • 过氧乙酸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文锋华

    临床将过氧乙酸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以擦拭、浸泡、喷洒等方法用于空气、透析器等的消毒.但在使用的诸多环节中均存在危险因素、不安全的隐患.1存在的问题

  • 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的分析

    作者:韩玲;郑立莹;徐丹;袁选英

    为确保无菌物品的使用安全,灭菌过程的监测越来越受重视,我院自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过程中,我科将自制标准测试包和一次性B-D标准试验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 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陈劲龙;谢长江

    目的 对老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性肺炎进行临床研究,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确诊为耐甲氧西林肺炎的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预后进行x2研究.结果 老年MRSA肺炎患者死亡率为32.9%;抗菌药物未覆盖MRSA,是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万古霉素治疗组死亡率为41.3%,高于替考拉宁组的26.3%和利奈唑胺组的2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古霉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显著高于替考拉宁组的5.3%和利奈唑胺组的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严重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异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老年MRSA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MRSA肺炎患者死亡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改善患者基础情况,将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耀军;王莉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菌种和耐药性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占57.9%,真菌感染占22.6%,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19.5%;检出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0.4%、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6.0%、铜绿假单胞菌占14.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6%、大肠埃希菌占10.0%;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应加强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严防耐药菌株在医院内援散流行.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媛媛;唐正利

    目的 为了解近年来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1-12月93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15.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3.9%和35.6%;其他药物则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对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治疗,可以经验性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由于阿米卡星耳毒性和肾毒性不良反应,使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于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报道,可能与疾病早期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有关.

  • ICU与非ICU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严一核;应利君;孙雪东;邢海波

    目的 对比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耐药及产ESBLs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型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TE5.4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2008至2011年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325株,其中ICU145株占44.6%,非ICU 180株占55.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株157株,占48.3%;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6.6%、29.7%、29.7的%,而非ICU分别为10.0%、12.8%、11.7%;所有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保持100.0%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率在ICU为87.8%,显著高于非ICU的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庆大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ICU分离株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的菌株,尤其是产ESBLs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作者:郭燕菊;陈倩;杨继勇;王会中

    目的 分析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及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ECO及KPN,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和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试验确认是否产ESBLs;使用SPSS16.0软件对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医院分离出ECO分别为94、110株,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41.5%及35.5%;分离出KPN 82、101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4.6%及17.8%;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耐药率均>50.0%,与菲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检出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均耐药的4株,ECO及KPN各2株.结论 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在2009-2010年检出率变化平稳,产ESBLs菌株多药耐药现象明显,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虽然检出率较低,但已经出现,临床应加强细菌学检查并依照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控制ESBLs菌株在医院传播及流行.

  • NICU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元艺;于垚;许亚茹;王淑娟;刘顺利;关毅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和病原菌谱及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某医院NICU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按规范采集相应的血、尿、便、痰、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 224例住院患者中有6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9.02%,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占90.24%;检出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5.4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17.7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6.75%;铜绿假单胞菌虽然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但对左氧氟沙星敏感,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加强NICU患者的呼吸道和病房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及避免抗菌药物滥用,是预防N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鲍氏不动杆菌在ICU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红;王学涵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ABA)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0- 2011年ICU156株ABA,对分离出的菌株用VITEK-2 Compo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并根据CLSI 2011年的指导原则,判定细菌耐药率.结果 本次监测的结果表明,ABA主要来源呼吸道,在156株ABA中,痰的分离率高占84.6%,其次是支气管分泌物占5.8%、静脉插管占4.5%、血液占3.2%、引流液占1.9%;该菌在ICU分布多且易暴发流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ABA对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低为27.6%,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其耐药率分别为56.4%、57.7%,高的是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其耐药率均达到92.3%.结论 ICU的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必须加强对ABA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出现严重的医院感染.

  • 2006-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立华

    目的 综合分析2006- 2010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药敏率,为临床了解病原菌流行状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10年医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6.4%,常见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埃希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其他假单胞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耐药率<2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5.5%和28.3%.结论 临床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

  • 2008-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作者:孟祥红;蒋滢;孙敏霞;董跃明;王迪;朱蕾

    目的 了解医院2008-2010年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年1月-2010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1124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结果 3年中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主要分布于ICU、呼吸科、结核科、神经外科等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2.7%、阿米卡星38.6%、头孢他啶44.1%、头孢吡肟48.1%;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2.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64.4%,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7.1%,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保持较高耐药水平,并且耐药率逐年上升,应定期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叶帮芬;袁翊

    目的 了解医院ICU患者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并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ICU 951例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细菌学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9.0%,主要有鲍氏不动杆菌225株、铜绿假单胞菌151株、肺炎克雷伯菌102株、大肠埃希菌43株、阴沟肠杆菌31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7株;革兰阳性球菌占17.7%,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91株,其中MRSA 86株占94.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0株,其中MRSCN 26株占86.7%,真菌占3.3%;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相对较低,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结论 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显示多药耐药性,且耐药现象严重,应严格控制并谨慎使用新的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 教学医院临床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

    作者:吴旭琴;冯薇;张险峰;乔美珍

    目的 探讨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经验治疗.方法 收集2006-2010年医院细菌室分离的细菌,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使用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病原菌15 3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 641株占69.4%;革兰阳性菌4693株占30.6%;前3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占2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2.7%和克雷伯菌属占11.7%;血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137株,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尿培养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而静脉导管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13株;MRSA5年检出率为30.9%~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菌株;5年共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20株,有逐年增加趋势;肠杆菌科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达78.0%,且逐年增高,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仍高度敏感,但耐药率均有逐年增加趋势;锶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19.8%~51.4%,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有逐年增加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也逐年增加.结论 初步建立了医院细菌流行及其耐药监测基础数据平台,较为全面了解医院病原菌耐药现状,细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多药耐药非发酵菌十分普遍.

    关键词: 病原菌 耐药性 监测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海琼;唐宁

    目的 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333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进行培养,采用美国MicroScan WalkAway 40型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335份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659株,分离率为49.7%,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423株占85.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1.1%、43.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218株占13.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真菌18株占1.1%.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应加强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科学选择,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 褪色沙雷菌的医院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卫叶林;来汉江;佘军;朱彤

    目的 了解褪色沙雷菌在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和在ICU与非ICU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对临床分离出的156株褪色沙雷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并统计分析,同时检测其β-内酰胺酶.结果 分离培养的156株褪色沙雷菌在科室分布,ICU 57株占36.5%、呼吸科52株占33.3%、神经内科28株占17.9%、其他科室19株占12.2%;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医院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8%和1.9%,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90.0%;检测产AmpC酶菌21株,检出率为13.5%,产ESBLs菌18株,检测率为11.5%,同时产AmpC酶和ESBLs菌7株,检出率为4.5%.结论 ICU分离培养的褪色沙雷菌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ICU分离培养的菌株;AmpC酶和ESBLs的3个表型的检出率ICU明显高于非ICU;褪色沙雷菌耐药机制复杂,对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分型研究

    作者:武鹤立

    目的 探讨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分型及复发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2009年9 月-2011年9月经医院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183例外阴皮疹HPV感染情况进行分型,同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复诊.结果 183例HPV阳性标本中低危型感染121例占66.12%,高危型感染42例占22.94%,混合型20例占10.94%;不同HPV基因分型复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危型、低危型、混合型.结论 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中不同基因分型的HPV感染的复发情况不同,应根据不同基因分型给予合理的预防复发措施.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郭元冬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用30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3组,每组各10只;比较各组CRP、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果 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大鼠的hs-CRP、IL-6、IL-8和TNF-a分别为(248.26±12.78)μg/ml、(282.27±31.40)pg/ml、IL-8 (461.12±28.89)pg/ml和(1.79±0.31) ng/ml均高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的(166.10±21.10)μg/ml、(166.86±54.38)pg/ml、(410.21±29.28)pg/ml、(1.54±0.19)ng/ml和正常对照组(85.32±28.50) μg/ml、(90.08±38.35) pg/ml、(270.83±20.10)pg/ml、(0.85±0.26)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hs-CRP、IL-6、IL-8和TNF-a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内膜病变较正常对照组和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比较明显加重.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情发展.

  • 丙型肝炎病毒NS3抗原诱发肝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杨伟国;徐辉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NS3抗原的表达,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医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及其癌旁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原位杂交法和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CV-RNA和HCAg-NS3的表达.结果 肝癌组织中HCV-RNA阳性表达表现为细胞核或胞浆内蓝紫色细小颗粒,阳性率为23.21%,高于癌旁组织(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中HCAg NS3阳性表达表现为胞浆内棕黄色细小颗粒,阳性率为19.64%,高于癌旁组织(3.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共同阳性者9例,共同阴性者41例,检出符合率为89.29%,经配对资料卡方检验,两种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V NS3Ag主要弥漫分布于肝癌细胞胞浆内,炎性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内未发现HCV NS3Ag表达,说明其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儿童人苍白杆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ampC基因检测

    作者:李先斌;刘健龙;郭宽鹏;聂波丽;张林;李梨萍

    目的 了解人苍白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一2009年12月收治的人苍白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留取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和ampC/R基因检测.结果 163例人苍白杆菌败血症患儿以28 d~3岁年龄段为主,占80.4%;大部分患儿伴有其他主要疾病及并发症,92.6%有明显发热,其中<3月龄年龄段出现发热症状比例明显低于≥3月龄年龄段,57.7%白细胞升高,66.3%C-反应蛋白(CRP)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例数显著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例数;人苍白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一、二、三代、氨曲南等耐药率均>90.0%,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率均>90.0%;基因检测人苍白杆菌有ampC/R基因.结论 人苍白杆菌可导致婴幼儿败血症,头孢吡肟是首选药物,重症患儿可用亚胺培南,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控制,防止更多的耐药基因在菌种中传播.

  • 套式逆转录PCR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鸿绪;刘敏;沈振宇;陈雯;胡旭初

    目的 评价套式逆转录PCR检测血清戊肝病毒(HEV) RN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GenBank数据库中的戊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并针对国内流行的HEV株序列,选择位于ORF2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建立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nRT-PCR)方法,并检测12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并与检测抗-HEV IgM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26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有67例HEV-RNA阳性,对照组血清HEV-RNA检测均为阴性;与血清抗HEV IgM检测结果比较,HEV RNA检测的总符合率为80.91%,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nRT-PCR方法检测HEV-RNA与血清抗-HEV IgM检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不能相互替代,而有一定的互补性;3例患者的首份血清检测为HEV-RNA阳性,但抗-HEV IgM为阴性,系列追踪检测,均相继出现抗HEV IgM,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HEV-RNA的检出多在发病的1~12 d.结论 应用nRT-PCR方法能对急性散发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EV RNA进行定性检测,且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使用可以提高对HEV早期诊断的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研究

    作者:邹自英;杨继勇;朱冰;汪璐;曾平;熊杰

    目的 探讨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ECO)临床分离株的流行现状、耐药性及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为医院感染控制和临床诊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结晶紫半定量方法检测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 医院ECO检出前3位病区分别为普外病区、肾脏病区和呼吸病区;检出前3位标本分别为痰、尿和血液;466株ECO临床分离菌株中,产ESBLs菌株297株占63.73%,非产ESBLs菌株169株占36.27%;对>3类抗菌药物耐药ECO 357株占76.61%,其中,产ESBLs菌株287株占61.59%,耐药率高的为氨苄西林,其次为头孢唑林和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0%;已出现耐亚胺培南ECO;对于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单酰胺类抗菌药物,与非产ESBLs菌株相比,产ESBLs菌株的MIC值与耐药率显著升高;而对头霉素类、呋喃类、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产ESBLs组与非产ESBL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的ECO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生物被膜形成量以中量为主,不同标本来源的菌株之间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ECO产ESBLs比例高,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呈现多药耐药的特征,医院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控制,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胶东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消毒剂抗性基因的研究

    作者:李笃军;朱元祺;苏维奇

    目的 了解胶东地区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消毒剂抗性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qacA/B和qacC基因的分布.结果 50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qacA/B和qacC基因的阳性率分别是57.9%、36.9%、8.8%;而在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性(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B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0.5%和18.2%,qacC基因的阳性率则分别为9.2%和8.4%.结论 胶东地区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中,qacA/B基因的携带率较高,且分布广泛,应引起感染控制部门的重视.

  • 沙门菌属parE基因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

    作者:舒磊

    目的 分析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携带parE基因情况及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沙门菌属parE基因的序列,并采用基因库在线比对软件BLAST程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中共检测到32株含有parE基因,选择其中10株阳性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其74、107、115位碱基出现突变.结论 parE基因可能是引起沙门菌属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原因,在10株沙门菌属中携带的parE基因中共检出3个点突变,这些突变的产生为沙门菌属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以及交叉耐药产生了影响.

  • 2009-2011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卢萍;张骏骥;沈清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取床旁调查与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当日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009-2011年分别调查住院患者942、929、970例,实查率均为100.00%,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14%、4.52%、4.54%,例次感染率分别为5.10%、5.17%、4.74%;下呼吸道是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67%、52.31%和49.07%,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42.30%、43.30%和43.70%.结论 应继续加强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目标监测与管理,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与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肿瘤患者合并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蒙以良;李晓华;黄广优;黄承乐

    目的 调查肿瘤科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128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80例肿瘤患者合并医院感染260例,感染率为20.3%;以呼吸系统为主共105例;送标本培养240份,检出病原菌110株,阳性率为45.8%;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45.4%,革兰阳性菌40株占36.4%,真菌20株占18.2%年龄大、化疗次数多、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死亡率为15.4%.结论 肿瘤科患者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应提高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力;掌握抗菌药物适应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缩短住院日创造条件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作者:祝惠琴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加强手术室护工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方法 根据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规范化的防护措施,对护工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熟练应用防护技术.结果 进行防护教育后,手术室护工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方法明显提高.结论 切实关注护工弱势群体,重视护工职业暴露防护,确保护工身心健康,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 羊膜腔穿刺术感染控制措施

    作者:薛建英;张甦;何平亚;方嵘;朱慧敏;查艺葆;沈国松

    我院自2003年开展羊膜腔穿刺术,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用于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存在着感染的风险,因此,在穿刺器材、场地选择、操作方法、孕妇术中术后感染的预防等方面制定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 脊柱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郑怀亮

    目的 探讨脊柱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进行治疗的脊柱椎间隙感染患者150例,统计及比较患者的不同部位椎间隙的感染、椎间隙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及其感染的原因等.结果 腰椎部位椎间隙感染患者的感染率为34.00%,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的椎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率;椎间隙感染引起强迫体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33%,明显高于椎间隙感染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患者发生率;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椎间隙感染患者发生率为59.33%,也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导致椎间隙感染的患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脊柱椎间隙感染的原因以细菌感染为主,其中腰椎部位的椎间盘感染患者例数居多,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则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为常见的并发症是强迫体位,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韦艳;古力夏提;热依汗;喻玲丽;王鹏

    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及控制对策.方法 对2010年3-9月神经外科接受颅脑手术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种类、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465例颅脑手术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6例,感染率为12.0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颅内感染居多,分别占46.15%、43.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ICU住院天数及术前住院天数.结论 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重视颅脑手术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吴炜

    目的 探讨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造成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5938例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别对患者的既往、术前状况、麻醉及气管导管类型、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入选病例共5938例,术后肺部感染共786例,占13.24%;组间比较年龄、麻醉时间、导管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细菌学检查分离病原菌128株,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非发酵菌分别占37.5%、18.8%、14.8%、12.5%、7.0%、9.4%.结论 食管肿瘤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与年龄、麻醉时间、气管导管类型有关,对患者术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慎重选择气管导管及侵入性操作对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有重要意义.

  • 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周国娟;宋玲娣;周婴英

    目的 分析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更好的预防与控制人工种植牙术后感染.方法 对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感染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管理及控制措施.结果 人工种植牙手术各环节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到规范和提高,控制措施得到落实,有效预防了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结论 严格人工种植牙围手术期的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落实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预防与控制种植牙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 护阴罩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细菌定植量及菌群影响

    作者:姜连英;李秋菊;孙娜

    目的 男性留置导尿患者使用护阴罩后,对尿道口细菌定植量及定植细菌分类的研究,探讨护阴罩对男性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细菌定植的有效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随机选取30例;采集患者第2、7、14天未消毒前尿道外口样本做细菌培养,比较样本细菌培养阳性标本中细菌定植量和细菌分类.结果 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第2天和第7天,尿道口细菌定植阳性标本的细菌定植量和细菌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4天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阴罩使用能减少男性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尿道口细菌定植量,减少尿道口革兰阴性杆菌数量.

  • 两种方法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所致静脉炎的试验研究

    作者:郑珊红

    目的 研究安普贴外敷治疗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 选择经PICC化疗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8例,对照组用湿润烧伤膏沿静脉走行外涂,4~6次/d;试验组用安普贴沿静脉走行外敷,更换1次/5 d;观察两组患者化疗性静脉炎的改善、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5.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普贴能有效治疗经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减轻护理工作量.

  • 肿瘤内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6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杏娥;王廷祥;饶远权;张宇;钭春凤;钦光跃

    目的 对肿瘤内科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9月-2011年3月收治的69例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诱因、诊治及预防情况.结果 共收治肿瘤患者1623例,肿瘤合并真菌感染患者69例,总感染率为4.25%;主要发生在>50岁患者,占89.9%;69例患者中短期接受放化疗治疗者28例,手术者14例,广谱抗菌药物应用61例,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者10例;自住院后出现真菌感染症状时间为9~31 d,平均时间为(12.1±5.3)d;病例中基础病为:原发性肺癌37例感染率为4.56%,转移性肺癌10例为9.34%,纵隔肿瘤2例为2.32%,食管癌14例为4.50%,其他肿瘤6例为1.94%;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放疗与肺部真菌感染关系密切,放化疗与单一放疗感染无差异;69例患者共检出7种菌株,治疗结果,其中2例死于真菌性肺炎,其余67例中,54例痰菌转阴,治愈38例,复发5例.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应注重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引发因素进行预防,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周方萍;谢芝荷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2011年在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30例经皮肾镜碎石患者进行全程的优质护理,对可能引起感染的细节进行护理干预,并与2010年的30例相同手术后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拔管出院,未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的满意度100.0%.结论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术后观察和管道护理,全面的出院指导是预防患者感染的关键.

  • HBV-LP与HBV-DNA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互补作用

    作者:陈海潮;单平囡;许德顺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V-LP)及HBV-DNA,探讨两者在乙型肝炎诊治中的互补作用.方法 对508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LP(ELASA法)及HBV-DNA(FQ-PCR法)检测和相关分析.结果 5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中“大三阳”组、“小三阳”组、e抗原转阴组和e抗原及e抗体双阴组HBVLP的阳性率分别为94.7%、73.7%、76.0%和81.5%,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5.7%、42.3%、50.0%和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BV-LP与HBV-DNA检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8420);28例发生YMDD突变标本中HBV-LP阳性率64.3%,10例阴性者HBV-DNA检测全部阳性;14例H BV-DNA检测阴性者HBV-LP检测全部阳性.结论 HBV-LP检测与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诊治及预后评估有互补作用.

  • 2010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作者:苏兰香;蔡智慧;郑国贤;徐淑敏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抗菌药物使用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床旁调查与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调查的929例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44%;其中以呼吸内科感染率高;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占40.00%、其次是泌尿道占22.86%、上呼吸道占8.57%;分离出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9.0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调查当日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5.11%.结论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快速有效,资料准确,问题的切入点反映直接,能够为有效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

  • 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汪美华;李宁;陈明泉

    目的 观察研究伊曲康唑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住院的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依据治疗用药的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联合治疗;B组:应用伊曲康唑与AmB、5-FC联合治疗;C组:应用AmB联合5-FC治疗后,伊曲康唑口服序贯治疗;随访观察治愈、好转、死亡率、复发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组间统计比较.结果 共纳入10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原学确诊;纳入A组45例、B组21例、C组42例;A组治愈16例占36.0%、好转11例占27.0%、死亡9例占20.0%;B组治愈9例占41.5%、好转7例占33.3%、死亡5例占23.8%;C组治愈24例占56.3%、好转13例占31.0%、、死亡2例占4.8%;3组患者均随访1~3年,A组复发6例占10.3%,B组未出现复发,C组3例复发占7.1%;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曲康唑应用于治疗隐球酵母菌性脑膜炎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可减少复发率和不良反应.

  •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防治

    作者:孙晓东;郑向群;韩宏光;杜文铁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2915例普通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03例,感染率6.96%,其中高龄、急症手术、Ⅱ、Ⅲ类手术切口、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更易发生切口感染.结论 年龄、手术种类、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工作中需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 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行为调查及分析

    作者:周红;胡艳红;张晓琴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状况,探讨保洁人员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防护行为调查问卷,对76名医院保洁人员进行调查,然后对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行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洁人员所采取的职业防护行为介于“有时”与“很少”之间,总平均得分为(2.62±1.03)分,年龄、工龄、教育程度是保洁员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保洁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缺乏,保洁公司与医院应加强对保洁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与安全教育,以提高其职业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 不同检查方式对麻醉喉镜清洁程度的影响

    作者:袁园

    目的 评价不同检查方式对麻醉喉镜清洁程度的影响.方法 按国家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清洗麻醉喉镜后,随机抽取40套,每套分别检测清洗后及经佩戴清洁手套、免冲洗手消毒、皂液洗手及清洁手处理后再检查喉镜后的三磷酸腺苷(ATP)相对发光值.结果 皂液洗手、免冲洗手消毒和清洁手处理检查前后ATP相对发光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清洁手套检查其ATP相对发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麻醉喉镜在检查时应采用佩戴清洁手套的方法,以降低手对喉镜的污染.

  •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的效果影响

    作者:罗宙红;孙岗;王蕊;刘春玲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程度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33名参与肺功能检查工作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分为高预防组、一般预防组和低预防组,每组各抽取100例肺功能检查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高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1.00%,低预防组患者发生感染率8.00%;低预防组仪器细菌检出率为37.0%,高于一般预防组(24.0%)和高预防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对肺功能检查预防感染效果的影响非常突出,可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 两例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敏;黄凌云;王旭东;王静波

    目的 了解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5月两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过程、危险因素等.结果 两例患者在治疗肺部感染过程中,因病情需要均留置深静脉置管,并且在肺部感染好转时出现高热,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均在左心系统.结论 血液病粒细胞缺乏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可在数天内发生,留置深静脉导管可能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预后差,死亡率高,.

  •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朱丹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机械通气治疗的2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90例患者发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80例,占27.6%,单因素检验显示10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内容物反流(OR=3.86)、机械通气应用时间长(OR=3.50)、应用抗酸剂(OR=2.97)、APACHEⅡ评分高(OR=2.85)是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预防胃内容物反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使用抑酸剂、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 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潘海卿;汤秋芳

    目的 了解多发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为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出院的150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通过查阅患者的病案资料,按照事先设计的项目逐一登记并进行统计汇总.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49例、6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2.7%、例次感染率为42.0%;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28例次占44.4%,其次为泌尿道19例次占30.2%,创口感染10例次占15.9%;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年龄、ISS评分、有无休克、意识障碍、是否合并高血糖、是否实施侵入性操作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针对相关因素,及时纠正休克、高血糖、加强营养支持、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无菌观念,以减少医院感染.

  • 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综合性医院各科室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作者:隋东明;牛俊奇;王伯莹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科室分布,强调住院患者检测HBV和HCV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89 492例,以了解HBV和HCV阳性患者分布率.结果 共28 984例患者进行HBV和HCV的检测,检验率32.39%;其中HBV阳性患者9348例,占32.25%,在HBV阳性患者中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者占3.33%;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者占4.59%;HCV阳性患者975例,占被检测例数3.36%,其中单纯抗-HCV阳性者占被检测例数1.68%,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占被检测例数1.68%.结论 非手术患者HBV和HCV的检测率相对较低,使得这些阳性患者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盲点”,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对非手术科室患者HBV和HCV的检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 多囊肾患者不同透析方式的疗效及感染比较

    作者:沈芳媛;包蓓艳

    目的 比较多囊肾肾衰竭患者及非多囊肾肾衰竭患者行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的疗效差异,为多囊肾患者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分析医院收治的多囊肾病肾衰竭患者20例,同时选择非多囊肾病患者作为对照,比较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结果 PD组、HD组、对照PD组、对照HD组的实验室指标差异不明显,PD组尿素清除率(1.63±0.17)%,HD组尿素清除率(1.41±0.06)%,对照PD组尿素清除率(1.63±0.17)%,对照HD组尿素清除率(1.39±0.07)%;PD组与对照PD组,HD组与对照HD组的尿素清除率差异近似;PD组2例腹膜炎,对照PD组2例腹膜炎,PD组与对照PD组腹膜炎发生率表现近似;HD组2例囊肿出血,PD组与HD组均未发生疝;PD组6例尿路感染,1例肾实质感染,1例肾囊内感染,HD组7例尿路感染,2例肾实质感染,2例肾囊内感染,各组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囊肾肾衰患者与非多囊肾肾衰患者行PD、HD治疗的疗效相同,且行PD治疗时囊肿出血发生率低.

  •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吴积升;阮璐雅;陈领弟;苏银法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尿路感染(UTI)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率,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6年8月-2010年7月106例老年女性T2DM患者送检标本进行尿培养病原学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58.5%,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33.0%,以肠球菌属为主;真菌占8.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65.0%;肠球菌属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 8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到9.1%.结论 老年女性T2DM患者UTI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有下降趋势,肠球菌属和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在上升,病原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的增加需高度重视,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蒋梅英;陈智;王菊芳;嵇菊珍;王春玲;李玉;成玉春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2009年血液科612例AL患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科612例AL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7例、277例次,感染率为33.8%、例次感染率为45.3%;感染患者中以初治者、难治者及复发者为主,占64.3%;入院时住走廊及>6例大房间者占66.7%;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首位,感染率为55.2%;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35.2%、革兰阳性菌占25.9%、真菌占38.9%;感染时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2.0 × 109/L者占84.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初治、难治及复发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中性粒细胞数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呼吸道是重点监控部位;控制加床数、缩短住院日、减少陪护与探视不可忽视,采取积极的全面综合性预防与针对性预防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对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减轻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 膀胱冲洗频率与速度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相关性调查分析

    作者:董雪;赵琪珩;裴艳玲

    目的 探讨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膀胱冲洗频率与速度的佳选择及与尿路感染的关系,为预防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取2010年3月-2010年12月医院骨科病房脊髓损伤需长期留置导尿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膀胱冲洗频率:试验组2次/每周,对照组1次/2 d;试验组再分为A组,膀胱冲洗速度以80~100滴/min速度冲洗,B组,以120~150滴/min速度冲洗,分别于留置导尿后第14、21、28天进行尿细菌培养检查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试验组尿路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膀胱冲洗速度A、B组尿路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需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其膀胱冲洗频率越频繁,尿路感染率越高,而增加膀胱冲洗速度对尿路感染率影响不大.

  • 分析手足口病疫情特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谢美;周小敏;刘淮涟;王爱春

    目的 分析2010年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诊治患儿中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规律与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诊治手足口病患儿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诊治手足口病患儿1346例,男性832例,女性514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62∶1;病例主要集中在0~4岁患儿,占92.57%;3~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占80.38%;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入托儿童为主,占69.84%、27.79%.结论 通过监测分析,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及特点,加强0~4岁儿童预检分诊、规范诊治流程,做好诊治患儿与陪护人员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是预防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 肿瘤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郑慧

    目的 探讨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肿瘤内科5691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率平均为6.22%,例次感染率为7.17%;其中肺癌、食管癌、肝癌患者感染率高,分别为21.51%、19.14%、7.01%;医院感染例次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67%;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占45.48%;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是:年龄、放疗、化疗、慢性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结论 肿瘤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务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危险因素,重点监控,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 气胸急诊处理的感染预防与护理

    作者:吴文莉

    目的 探讨气胸的急诊处理特点、护理特点及医院感染的预防,为提高临床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气胸急诊处理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急诊处理方法及护理方法.结果 60例患者中5例在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33%;经过临床积极救治及护理干预,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对于气胸患者早期引流及手术治疗,对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积极预防及护理是促进气胸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 老年患者抗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郑颖;徐冬梅;丁文杰;裴立红;涂晓波

    目的 对老年患者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阳性的标本,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分析其在老年患者梅毒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作为梅毒筛查,对老年患者TPPA阳性标本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 TPPA阳性的64例老年患者送检标本,用WB检测确证阳性63例,阳性符合率为98.4%,阴性符合率为100.0%.结论 TPPA测定抗梅毒抗体有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几乎全部存在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对TRUST结果则应综合分析.

  • CT诊断在颅内感染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徐丽萍;沈根松;姜生富;张景峰

    目的 探讨CT诊断在颅内感染性脑病中的临床意义,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颅内感染性脑病住院治疗的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CT检查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16例,占48.5%,是常见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CT检查不同特点,CT平扫检出率为45.5%,准确率为36.4%;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为87.9%,准确率为78.8%,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对于诊断颅内感染性脑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尤其是CT增强扫描,具有较好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建议临床广泛使用.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高山;孙增先;茆海丰;张骞峰;周金玉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细菌培养鲍氏不动杆菌阳性病例,查阅病历资料.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大和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侵入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抑酸剂,基础疾病、外伤是引起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鲍氏不动杆菌感染.

  • 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质量分析与对策

    作者:王靖;苏冰玉;薛菊兰;丁太平

    目的 保障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工作质量,有利于全面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制定控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出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历资料,统计医院感染漏报率、重报率、迟报率、缺病原学检查率及易感因素缺失率,5项指标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为19.2%、重报率为20.3%、迟报率为37.1%、无病原学检查率47.9%、易感因素缺失率44.5%;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中存在对医院感染认识不清晰、诊断标准把握不确切、受医疗成本与经济效益制约和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网络直报系统,对感染的监测具有速度快、效率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可了解医院感染发生、发展的趋势,可对全院宏观及对个案微观的定量监测,指导我们采取有效措施,使医院感染病例管理规范化、监测常规化.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作者:王毓麟

    目的 探讨分析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以便更好地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46例肝硬化非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做对照,对比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原发病、肝功能及肝功能分级,分析研究组腹水细菌学培养结果、治疗及死亡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为3.9∶1,对照组为1.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原发病中均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居多,与其他原发病相比,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ALB)及肝功能分级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细菌培养出病原菌68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多,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65.6%,死亡率为21.9%,而对照组死亡率为19.6%,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患者性别、肝炎原发病、肝功能分级及肝功能等密切相关,腹水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在保肝、补充白蛋白、对症支持等治疗基础上应用敏感抗菌药物,疗效肯定,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

  • 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与控制措施

    作者:祁虹;朱秋侠

    目的 分析ICU 5例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 2010年3月23-30日连续发生的5例PAE感染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ICU入住12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PAE肺部感染,感染率为41.7%;5例患者下呼吸道痰标本中PAE药敏谱基本相同;同时,在环境微生物采样中,30份物体表面和手标本中有11例采集到PAE,检出率为36.7%;床单元设置不合理,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通过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规范设置床单元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ICU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布局,设置床单元,隔离患者、加强培训,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环境、物体表面彻底消毒是控制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

  • 临床医师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调查及对策

    作者:李桃;龚光明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血源性职业暴露的认知、心理状态,为实施有效的预防模式及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调查2009年7月-2011年6月医院临床医师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以及暴露后的认知、心理状态.结果 有51名医师发生63次血源性职业暴露,其中血液/体液喷溅12次,锐器伤51次;46.0%的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63.8%的医师认为职业暴露后可怕的结果是感染艾滋病;60.3%的医师认为职业暴露后感染的概率很大;29.3%的医师认为职业暴露尤其是针刺伤不可避免;49.0%的医师职业暴露后表现为惧怕心理.结论 临床医师血源性职业暴露后表现为一定的心理反应,应进一步加强职业防护及心理干预,完善医院支持系统,以减轻暴露者暴露后的负性心理.

  •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在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仕银

    目的 探讨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在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查阅国内外检验科医疗废物处理相关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制度、流程合理、监管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结果 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医疗废物容器正确使用率和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正确率明显提高,分别由82.5%、65.3%升至93.2%、92.4%;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更加规范,符合率由53.5%升至84.5%;医疗废物移交登记率由65.4%升至94.4%,暂时贮存后及时运输率由68.8%提高至91.7%;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检验科医疗废物各环节的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提高了个人防护及医院感染意识,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案,在检验科医疗废物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超声科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吕亚儿;范小明;韩建一;王亚霞

    目的 探讨超声科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侵入性操作的安全性.方法 参照国家法律法规,修订超声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检查评分标准,不定期督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落实整改情况,体现持续质量改进;对开展超声引导下穿刺及术中超声的患者由院感科专职人员进行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2011年开展了超声侵入性检查及治疗共40 233例,其中经阴道超声检查35 413例,经直肠超声检查3688例,超声引导下穿刺833例,术中超声299例,患者间均未发生医院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措施落实,手卫生依从性>80.0%.结论 落实超声科侵人性操作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防止医院感染、减少或避免各种并发症、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非手供一体洁净手术部器械敷料管理流程的建立

    作者:王晓蔚;朱自力

    目的 探讨非手供一体洁净手术部器械、敷料流通的佳途径,切实做好手术部的感染管理工作.方法 将复杂的洁净手术部系统,分解为若干模块进行管理,在器械敷料出入模块的管理中,对物品的运输、使用、清洗、打包、灭菌等过程严密监控,做到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洁污彻底分开、流程便捷.结果 实施管理流程后,器械、敷料丢失损坏率下降到历史低,未发生因无菌包短缺而影响手术的事件及因手术室管理原因而导致的医院感染事件.结论 非手供一体手术室要严格依据感染管理要求和自身建筑特点,规划器械敷料流通的路径和程序,以防止因条件限制而导致工作被动.

  • 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建设与管理

    作者:李海兰;孙树梅;赵芳;蔡文智

    目的 充分发挥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在临床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人员重组、明确职责与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制定年度与季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建立内网“医院感染管理专栏”,加强基础培训与专题培训及培训后的考核,督导检查,确立管理流程、奖惩和例会制度等方法,进行感染控制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结果 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并得到贯彻落实,建立了“临床医院感染及耐药菌监测网”,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明显减少,感染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增加,围术期预防用药较前规范,各级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逐步规范化,感染控制工作得到了科室更好地配合.结论 加强感染控制小组的建设与管理,有助于全面地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 ICU血培养送检质量改善成效分析

    作者:侯铁英;黄德弘;张莉滟;廖亚龙

    目的 改善ICU血培养送检质量,提高病原菌检出率,降低污染率,更快速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方法 2010年3-5月医院感染控制医学部以ICU为试点,通过科内教育、定期反馈、行政推动等手段开展血培养送检质量改善计划,并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2010年7-12月ICU血培养送检率为66.4%,显著高于2009年7-12月的38.6%;ICU血培养在培养标本中的构成比由2009同期的26.9%,上升至51.6%;2010年下半年双套或3套血培养送检率为63.5%,显著高于2009年的34.5%;2010年下半年ICU血培养污染率与2009年同期相比显著降低,由2.7%降至1.6%,阳性率显著升高,由6.3%上升至10.9%;导管血的送检比率显著上升,2010年7-12月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63例,比2009年同期增加200.0%.结论 通过开展血培养质量改善项目,有效地改善了ICU血培养的送检质量,降低了血培养的污染率,提高了可疑致病菌的检出率,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诊断率,同时也促进了实验室的规范建设.

  • 北京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杨艳秋;高淑义;王海英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的管理方法.方法 强化手卫生管理前后,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进行调查.结果 强化手卫生管理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43.23%提高至68.32%,洗手正确性由25.00%提高至38.6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洗手正确性整体较低,护士高于医师.结论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性,但需要管理者持之以恒的严格管理.

  • 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

    作者:曹敏;蒋莲萍;徐小燕;陈岚;徐旭春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PDCA循环,通过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书,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改善情况.结果 急诊科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缺失率由改善前的50.5次/h下降至改善后的9.5次/h;目标达标率达139.0%;进步率达81.2%.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提升急诊手卫生管理质量,提高护士管理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管理模式的改进和科室文化的形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品管圈 手卫生 急诊
  • 消毒供应中心设备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刘新明;王华生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仪器设备质量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对消毒供应中心仪器设备控制医院感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对仪器设备管理不足,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程序化管理并严格落实控制医院感染措施,对上岗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及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培训,提高全体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和能力,有效控制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保证设备数据的完整不丢失.结论 加强全体人员责任意识,强化对仪器设备的质量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使仪器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提高全体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 急救车内急救物品集中与分散处理效果比较

    作者:肖丽妹;于志芳;殷秀娟

    目的 为急救车内急救物品寻找一种经济、有效、可操作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以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急救物品(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分为两组,试验组:2011年5-7月全院使用后急救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共处理115件;对照组:2011年2-4月全院急救物品由各病房分散处理,共处理112件;比较两种处理模式的清洗质量,目测、隐血试验、菌落数合格率、消毒液的消耗量、耗费的时间.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清洗质量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8.3%、75.9%,隐血试验合格率分别为98.0%、86.0%,菌落数合格率分别100.0%、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节约施康480片,节约时间13.4h.结论 急救物品由供应中心集中处理,既能保证清洗质量,还能减少消毒液的用量,节省了时间、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

  • 洁净手术室棉质无菌包保存期限的研究

    作者:兰宝惠;张志娟;杨志敏;刘伯芬;吴兰玲;张正红

    目的 延长洁净手术室棉质无菌包的保存期限,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 用对比的方法,对储存在普通手术室和洁净手术室无菌敷料间内的棉质试验包,做不同保存期限细菌生长时间和细菌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结果 洁净手术室存放手术包270 d开始有细菌生长,普通手术室存放手术包60 d开始有细菌生长,洁净手术室棉质无菌包细菌生长时间明显短于普通手术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洁净手术室棉质无菌包的保存期限至少可以延长至30 d.

  •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

    作者:李娟;霍鸣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针对引起白内障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严格的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强化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 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白内障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白内障手术2465例,发生化脓性眼内炎1例,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4%.结论 白内障围手术期规范细致的管理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卢现霞

    医院感染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经手传播病原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手传播所致感染占医院感染发生率约30.0%,而手卫生可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1手卫生影响因素

  • 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

    作者:孙迎娟;汪群;黄伟丽

    目的 加强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建立健全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每月定期对血液净化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消毒物品、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总数及内毒素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标本1799份,总合格率为95.4%;其中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消毒物品、透析用水细菌、内毒素合格率均为100.0%,空气合格率为97.2%、医务人员手为93.8%、透析液细菌为94.2%、内毒素监测为94.5%,通过规范化管理,医院感染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结论 血液净化室定期进行监测,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医院感染控制必须通过有效措施,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

  • 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露芳;练贤惠;谢迭来;胡党红

    目的 分析采取不同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环境的影响,为寻找合适的消毒方法对介入导管室进行消毒提供参考.方法 将介入导管室2010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1-1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紫外线消毒;观察组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方式对介入导管室清洁卫生和空气消毒机消毒;对两组研究期间介入导管室的环境进行监测和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期间环境沉降菌静态和动态监测均值分别为(0.0±0.0) CFU/皿和(2.0±0.5) CFU/皿;对照组的静态和动态沉降菌均值分别为(2.0±0.5) CFU/皿和(20.0±10.5) CFU/皿;观察组医院治疗患者感染率为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导管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也是医院预防感染与控制的重点对象,对其采取空气消毒机消毒可提高环境无菌控制,明显降低手术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 碱性清洗剂去除生物膜机制探讨

    作者:柴海荣;黎晓晖;杨丽雅;张建辉;陈彦丽;孙称心;郭杰河;丁志平

    目的 探讨碱性清洗剂对去除生物膜机制和效果.方法 建立模拟污染物胡克污染物模型和生物膜负载片,使用生物膜清洗剂和酶洗剂在其工作条件下去浸润模拟污染物,肉眼观察胡克污染物模型的污染物去除情况,显微电镜观察生物膜负载片生物膜去除情况,并细菌计数法评价不同清洗剂对生物膜去除效果.结果 从胡克污染物模型中可以看出,碱性清洗剂对污染物和生物膜的去除作用机制是减弱物体表面黏合力,同含酶清洗剂作用机制不同,生物膜载片对比试验电镜结果可以看到,碱性清洗剂对生物膜是明显地剥离效果;通过细菌计数法可以看到,生物膜清洗剂碱性清洗剂对生物膜去除效果同阳性对照组NaOH一致基本能达到100.0%,普通含酶清洗剂对生物膜的清除效率只有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碱性清洗剂通过减弱生物膜和物体表面黏合力作用完全清除生物膜,去污能力远远高于普通含酶清洗剂,在模拟试验中相比与含酶清洗剂能够显著清除生物膜.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运行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朱玲;李霞;王玲玲

    目的 通过对STERRAD NX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2291次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查找常见发生故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对手术室2009年8月-2011年7月使用STERRAD NX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2291次运行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通过故障发生的类型、时段、频率,寻找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结果 其中成功2092次,成功率91.3%,发生故障199次,故障发生率为8.7%,等离子系统失败(等离子期)43次占21.6%,过氧化氢传输失败(压力检测2)49次占24.6%,真空系统超时(箱体降压和蒸发器降压)107次占53.8%.结论 发生故障主要原因为误操作,且多发生在设备运行的初期;通过人员培训、规范操作、定期进行设备保养等措施,可以减少或防止故障的发生,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 妇科诊疗器械集中清洗与灭菌管理

    作者:邸欣;生晶辉;赵香玉;吴浩昕;董思君

    目的 探讨妇科诊疗器械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与灭菌,提高器械的清洗灭菌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自2009年5月-2011年7月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清洗妇科诊疗器械,利用多酶浸泡、专业刷洗、高压水枪冲洗、半自动超声波加酶清洗器械,高温高压进行灭菌.结果 通过规范化的流程,采用多种清洗模式清洗,集中灭菌,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为98.0%,经物理、化学、生物监测灭菌合格率均为100.0%.结论 利用手工清洗+半自动超声清洗机清洗妇科诊疗器械,通过严格的灭菌管理,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控制交叉感染,确保患者安全.

  • 机洗手术器械手工喷雾润滑的效果观察及成本分析

    作者:倪乐丹;徐海丽;张丽萍;郑淑智;章敏青

    目的 探讨机洗手术器械手工喷雾润滑的效果以及使用成本分析,以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60个器械包按种类平均分成两组,A组和B组,A号清洗机清洗A组器械,机器执行器械上油润滑程序;B号清洗机清洗B组器械,机器不执行器械上油润滑程序,护士将清洗消毒后器械直接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喷雾润滑后再进行干燥;观察两组清洗合格率、3个月累加的生锈率以及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器械清洗合格率A组为99.37%、B组为99.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生锈率A组为4.79%、B组为4.4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润滑防锈每月的平均费用A组为(4072±83.00)元、B组为(748±68.18)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手工喷雾润滑可达到器械保养满意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器械润滑防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 不同水质稀释润滑油对医疗器械润滑效果的影响

    作者:吕桂芹;陈焕英;边方平;朱汉泉

    目的 研究不同水质稀释润滑油对医疗器械润滑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种不同水质对清洗后的器械进行后一步漂洗,无上油过程,进行烘干;同一润滑油使用条件:包括水质、稀释温度、烘干温度、器械清洁程度、稀释液存放方式,改变其中任一条件,采用手工润滑上油,试验分为6组,观察其润滑效果和稀释液留样.结果 第1、2、5组使用离子浓度≤10×10-6的纯化水作为润滑油稀释用水,烘干温度80℃润滑合格率均为100.0%;第6组离子浓度较高的自来水会使器械产生大量白斑,合格率仅为50.0%;第3、4组合格率分别为75.0%、90.0%.结论 为保证医疗器械润滑后得到更好的保养,润滑上油稀释用水应选择离子浓度较低的纯化水,润滑温度在80℃润滑效果佳.

  • 运用质量改进提高蒸汽灭菌湿包的管理质量

    作者:任爱芝;郭柏桦

    目前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法,其灭菌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及医疗质量紧密相关.灭菌成功与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人们更多的关注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之时,不可忽视湿包在供应室质量监控中的重要性.1 材料与方法

  • 阴道分娩产妇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调查

    作者:白灵波

    目的 了解阴道分娩产妇对会阴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以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选择医院正常阴道分娩有会阴切口的产妇共2000例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在产后对应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包括是否接受使用抗菌药物、选择药物的种类、用药途径、用药时间及用药费用等.结果 产妇接受抗菌药物者1686例占84.3%,其中1258例占62.9%接受口服头孢类药物,404例占20.2%要求静脉用药,用药时间2~3 d,80.0%不计较用药费用;15.7%的产妇不接受抗菌药物,其中112例,占5.6%认为药物对哺乳有不良影响.结论 产妇对会阴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方面存在误区,需要开展有效的合理用药宣传教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腹股沟疝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

    作者:殷卫清;沈宏;归莱;唐叶秋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8月62例(对照组)和2011年7-8月72例(干预组)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者出院病历,填写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00%、58.33% (P<0.05),预防用药指征符合率从45.16%提高至85.71%(P<0.05);首剂给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4.84%、28.57% (P<0.05);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4.72±1.50)d、(2.06±1.47)d(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途径均以静脉滴注且无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现象.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使医院腹股沟疝围手术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显著提高,但仍有不足之处需要多方面共同管理和改进.

  • 厄他培南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王桦;张艳芳;赵晟珣;袁公贤;马春薇;夏上

    目的 评价厄他培南治疗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医院113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使用厄他培南治疗的疗效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痊愈82例、显效22例、好转5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04%;痰培养检出阳性率28.17%,血培养检出阳性率9.68%,治疗后总细菌清除率为100.00%;治疗前肝功能异常8例、肾功能异常5例,治疗后肝功能5例恢复正常、3例好转;肾功能1例恢复正常、4例好转,其余病例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正常;神经系统不良反应3例,占2.65%.结论 厄他培南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适宜中重症感染,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理想的抗细菌感染治疗药物选择之一.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作者:朱进秋;沈宁;王煜;罗维真;段司凤;付燕;张静

    目的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患儿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了解降低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可能性.方法 对2003-2010年医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前4年设为对照组,后4年设为试验组,对两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等进行统计处理及分析.结果 试验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下降50.28%;试验组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对照组下降92.44%;平均住院日、医疗费用、药品费均较前4年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率经统计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仅只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病理性黄疸的部分原因,实践表明,绝大多数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的效果评价

    作者:廖彩霞;骆松梅;郑瑛

    目的 评价医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不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医院2010年1月出院病历(干预前)及2010年7月出院病历(干预后),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患者预防性用药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超权限应用、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住院药品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30.4%降至28.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药品费用的比例由32.9%降至22.1%;总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下降2.0d和1.5d.结论 干预后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有显著提高,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姬晓伟;方强;胡北平;谢波

    目的 观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用于ICU重症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同样给予液体复苏等其他相同治疗外,治疗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均静脉滴注,分别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72 h后,比较炎症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无论在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还是APACHEⅡ评分的改善方面均占优势;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7%和60.0%、9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可作为重症脓毒症患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一种广谱、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萍;武永红;赵晓静;王小闯;李丽君;屈莉

    目的 调查2010年1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ABA)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同期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对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ABA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同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并用统计学方法对耐药率与用药频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BA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稳定,对青霉素、头孢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均具有高水平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逐季度升高,为26.3%~78.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0%~38.0%;ABA的耐药率与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用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9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美罗培南的用量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A的耐药率高,且多药耐药,临床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药敏结果尽量选用药物用量与ABA的耐药率呈负相关性或无相关性的抗菌药物,减少多药耐药菌株的产生.

  • 医疗器械生物膜的消除对策

    作者:何珉;黄靖雄

    生物膜(biofilm)是指黏附在特定物品表面的微生物,它们通过分泌细胞外多聚基质(EPS),从而表现出与其同种浮游状态微生物不同的特性,包括基因的转录、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抗菌化合物的耐受性[1-2].口腔科是医疗相关领域中早关注生物膜现象的专业之一,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疾病与生物膜相关,包括:中耳炎、牙周疾病、自体性心脏瓣膜炎、囊性纤维化、前列腺炎、植入型医疗器械感染、鼻窦炎、坏死性筋膜炎、骨髓炎、感染性肾结石以及胆道感染[3].美国CDC感染性疾病专家估计65.0%的人体细菌感染均与生物膜相关[4],其来源包括医疗器械[5]、口腔科用水管路[2]、内镜[6 ]以及伤口感染[7].随着国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集中管理化的趋势,CSSD工作人员了解生物膜和消除对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艾红梅;王昌富

    感染的临床体征在实验室中通常用于诊断细菌性感染和脓毒症的指标,由于缺乏诊断敏感性或特异性而可能引起误导.对于任何一种感染性疾病而言,其诊断金标准仍然是在各种标本中培养出典型的病原体,但细菌培养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1-3].近些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为感染性疾病寻找快速而准确的诊断标记物,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正是其中的热点之一,而降钙素原(PCT)已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得到了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1 PCT的正常表达[4-8]

  • 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防治策略

    作者:苗亮;乔虹;闫素珍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日渐增加.它不仅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而且还在医院内流行造成广泛的交叉感染[1],也是美国IDSA呼吁重点防治的6大菌之一,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挑战.因此,如何防治鲍氏不动杆菌(ABA)引起的感染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地预防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菌的感染在医院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笔者对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的防治策略作如下综述.1 ABA病原学概述

  •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新玲;黄怀宇;吴俊渊;朱易华;顾德林

    目的 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结核分枝杆菌(MTU)特异性抗原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和6000-早期分泌性抗原靶(ESAT-6),并对该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提高该抗原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0例患者的脑脊液,其中23例为结核性脑膜炎,47例为非结核性脑膜炎,建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ESAT-6-CFP10抗原,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检测MTU或菌体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ESAT-6-CFP10抗原的检测限为0.7 ng/ml;批内和批间CV分别平均为3.2%和4.7%,平均回收率为97.4%,临界值取12.2 ng/ml时,敏感度为91.3%,特异度为95.7%;该方法的敏感度和(或)特异度要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抗酸染色、MTU培养等.结论 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脊液中ESAT-6-CFP10抗原对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提高了MTU特异性抗原用于临床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