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外院物品消毒的风险管理

    作者:陈丹;田桂登;侯秋华;王琼华;郑钰

    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共接受外院物品2000余件,物品种类繁多,外院多为二级甲类医院、专科医院和小型社会医疗单位,安全隐患大,存在高风险隐患.因此,必须严格实施全程质量控制.1 管理措施(1)污染物品处理:积极配备年轻骨干,设置本科护士岗位专人负责制及小组长监管制.物品送入消毒供应回收中心,与供应室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性能、是否进行过预处理,共同探讨消毒灭菌方法,并由去污区小组长执行监管制.

  • 膀胱镜灭菌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何丽

    分析膀胱镜室膀胱镜细菌培养细菌数超标原因,以采取相应措施.1 失败原因2012年8月20日,膀胱镜室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对膀胱镜等器械进行第542、543、544舱灭菌时,实行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3项监测.监测结果均为物理监测无异常,化学监测指示卡未变色显示灭菌不合格、生物监测表示灭菌失败.立即对消毒后物品采样进行灭菌效果监测,培养结果为阳性,立即通知科院感质控员、院感办一起查找原因并进行分析,将膀胱镜等器械的清洁、灭菌及监测等环节进行调查.灭菌失败原因:器械清洗干燥流程不规范;灭菌器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凯斯普专用灭菌剂,于2012年8月7日注入灭菌器内,临近失效期,此期间室内温度较高,致使灭菌剂提前失效,灭菌失败.

    关键词: 膀胱镜 微生物 分析
  • 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张亮;吴锋

    手术器械集中清洗是预防医院感染和保证手术安全的首要环节,使用后的手术器械如果清洗不彻底,残留任何的有机物,均影响灭菌效果和手术安全.1 影响清洗效果因素1.1 预处理不彻底 手术器械使用后,手术室、临床科室护士未及时将手术器械上的血渍、污渍冲洗干净,导致器械回收后血渍、污渍干涸,造成清洗困难,而残留的有机物长时间附着在器械上,尤其是器械齿槽处如清洗不彻底,易造成器械腐蚀.

  • 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作者:周保锋

    近年来使用抗菌药物越来越普遍,产科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日趋严重,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孕妇及胎儿发生不良反应而导致医患纠纷、患者医疗费用上升,充分认识产科使用抗菌药物现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势在必行.1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状1.1 预防性用药时间长 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75.22%顺产后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一般为3d;100.00%剖宫产术后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5~6 d,存在严重不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 不同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体外药物敏感性及致病性研究

    作者:郭朝霞;李海涛;祝贺;杨蓉娅

    目的 研究不同分离来源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 poron asahii,T.asahii)的体外药敏及致病性差异,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E-test法测定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12株不同来源T.asahii的MIC值,评估它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差异;通过动物实验计算7株不同来源T.asahii的半数致死量,评估其致病性差异.结果 12株T.asahii对氟胞嘧啶、阿尼芬净均先天耐药,对两性霉素B具有不稳定性,对唑类药物较敏感,其中对伏立康唑敏感;环境株较临床株对唑类药物更敏感;致病性结果:临床株的致病性显著高于环境株,它们的半数致死量较环境株高1~3个数量级,其中BZP 07005的半数致死量高,CBS 7137的半数致死量低;环境分株和临床分离株自身之间的半数致死量也有差异.结论 T.asahii临床株与环境株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和致病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境株的药敏性更高,致病性更低.

  • 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的分离及其发育形态研究

    作者:李海涛;郭朝霞;王聪敏;杨蓉娅

    目的 从土壤环境中分离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对其发育形态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致病性和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奠定基础.方法 在每年的5-9月重庆地区取材,分别应用二氯硝基苯胺玫红氯霉素(DRBC)及酵母麦芽(YM)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出的菌株分别接种于3%尿素酶培养基进行脲酶试验、形态观察,API20和ITS片段扩增等方法进行逐级分离鉴定,观察环境株与临床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标准菌株号:CBS2479)在发育形态上的差异.结果 从106份土壤样本中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肉眼形态:菌落呈灰白色,表面干燥呈粉末状,未见沟回,形态呈圆形,边缘光滑;光镜形态:以链状孢子为主,有少许关节孢子及分生孢子;电镜下形态:孢子呈饱满的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可见绒毛样物质和蛋白样物质,孢子间有丝状物质相接,这些形态特点与临床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从土壤中分离出中国首株阿萨希毛孢子菌环境株,并发现其在发育形态上与临床株有显著性差异.

  • ICU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薛庆亮;刘杜姣;黄超;陈伟;杜建慧

    目的 持续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中降钙素原(PCT)的浓度,阐明脓毒症炎症因子PCT的变化规律,并指导脓毒症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集ICU中的132例脓毒症患者,抽取入院第1~7天入选患者全血,检测其PCT浓度,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总共纳入合格患者132例,其中脓毒症组52例,严重脓毒症组43例,脓毒性休克组37例;28 d内的病死率为21.21%,痰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1.06%,入院第1、2、3、4天PCT浓度在不同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脓毒性休克组PCT浓度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在第5~7 d无明显差异;脓毒症程度与时间具有关联性(P<0.05);第1天PCT的诊断价值在截点值为6.68 ng/ml时的AUC=0.968(P<0.05),其敏感性93.7%,特异性74.3%.结论 PCT的升高随着机体感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动态监测PCT水平能判断患者预后,PCT能作为炎症反应的一项有用的监测指标.

  • 外阴尖锐湿疣及宫颈糜烂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寿坚;吴鹏;桑霞;张淑珍

    目的 通过研究外阴尖锐湿疣及宫颈糜烂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的关系,为外阴尖锐湿疣与宫颈糜烂患者SPI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12年7月100例外阴尖锐湿疣及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55例正常女性的临床资料,其中外阴尖锐湿疣58例,宫颈糜烂42例,对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宫颈液基细胞检查、阴道镜检查以及阴道镜下取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判断是否存在SPI感染,并经过杂交捕获试验Ⅱ对高危型HPV-DNA感染加以检测.结果 HPV SPI外阴尖锐湿疣组检出29例,感染率为50.00%;宫颈糜烂组检出12例,检出率为28.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阴尖锐湿疣组与宫颈糜烂组高危HPV-DNA检出24例与13例,检出率分别为41.38%与22.4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阴尖锐湿疣及宫颈糜烂患者是高危型HPV SPI的高危人群,而高危型HPV SPI患者HPV-DNA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非HPV SPI患者,应该对其进行正常的随访与管理.

  • 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及3种毒力因子编码基因检测研究

    作者:唐朝贵;林涛;李前辉;嵇俊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与毒力遗传学背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5月临床分离到的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mecA、sasX、pvl、tst基因.结果 共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经mecA基因检测阳性35株,即该35株为MRSA,另20株为MSSA; sasX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1.8%;pvl基因阳性41株,阳性率74.5%;tst基因阳性0株;MRSA与MSSA的sasX、pvl、tst基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SA与MSSA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5.71%、35.00%、82.86%与40.00%、57.14%、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因携带mecA基因,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要高于MSSA,对MRSA与MSSA进行sasX、pvl、tst基因检测尚为国内外首次;该组菌株无论MRSA还是MSSA,pvl基因高检出率为特征.

  • 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表型及基因型特征研究

    作者:薛武进;揭伟霞;李凌云;刘伍高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18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扩增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可传递性.结果 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多西环素对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50值分别为1、4、4μg/ml,MIC90值分别1、8、4 μg/ml,弗氏柠檬酸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MIC90多数≥128 μg/ml; 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产生KPC-2型基因碳青霉烯酶;除一株细菌产CTX-M-15型基因ESBLs外,其余菌株均产CTX-M-14型基因ESBLs;所有菌株均产CMY-2型基因质粒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KPC-2型基因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结论 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弗氏柠檬酸杆菌呈泛耐药特征,使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度增大,临床应注意预防控制此类耐药菌株引起的进一步流行传播.

  • 弓形体IgG抗体亲和力检测试剂盒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周光;毛小琴;胡琳琳;陈刚;张樱

    目的 对罗氏公司生产的弓形体(toxoplasma,TOX) IgG抗体亲和力检测试剂进行临床应用评估,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TOX-IgG和TOX-IgM均阳性的标本130份,同时用被考核试剂(罗氏公司产品)和参考试剂进行TOX-IgG抗体亲和力检测,计算被考核试剂IgG抗体亲和力检测的相对灵敏度、相对特异度、相对总符合率.结果 经参考试剂检测,34份为高亲和力抗体,其中被考核试剂检测为高亲和力的25份、低亲和力3份、灰区6份;92份为低亲和力抗体,其中被考核试剂检测为低亲和力72份、高亲和力12份、灰区8份;4份为灰区,被考核试剂检测为低亲和力抗体3份、灰区1份;即被考核试剂的相对灵敏度为89.3%、相对特异度为85.7%、相对总符合率为86.6%.结论 罗氏公司的弓形体IgG抗体亲和力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均>85%,达到检测试剂临床应用的性能要求.

  • 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系统对脓毒症大鼠肾脏功能及内皮素-1表达的影响

    作者:南川川;费东生;康凯;孟祥林;刘文;蒋磊;赵鸣雁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对脓毒症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观察肾脏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表达的变化以及HO/CO系统对其的影响.方法 脓毒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HO诱导剂组、HO抑制剂组;留取血浆分析各组之间胱抑素-C (Cys-C)、肌酐(Cr)差异,测定碳氧血红蛋白(COHb)及ET-1水平;肾脏组织染色对比各组之间病理变化,并分析肾脏组织ET-1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脓毒症组中大鼠肾脏及血浆ET-1表达升高(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P<0.05),Cys-C、Cr上升(P<0.05),肾脏功能受损,此变化在HO抑制剂组中更为明显;而在HO诱导剂组中大鼠肾脏及血浆ET-1表达较脓毒症组下调(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P<0.05),Cys-C、Cr下降(P<0.05),肾脏功能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CO系统通过降低脓毒症大鼠ET-1的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血清降钙素原在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脓毒血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邓刚;马立彬;居翔;孟琦;于志坚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脓毒血症(SG)及脓毒性休克(SSG)早期诊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降低耐药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4月医院764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及1137例输尿管镜碎石取石(URL)术中、术后发生严重感染患者临床资料;PCT 2~5 μg/L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PCT持续升高或≥5μg/L则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同时积极复苏、支持、去除合并因素等抗休克治疗,每日监测PCT,数据经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果 发生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3例,发生率0.68%,其中发生SG 9例,发生率0.47%,SSG 4例,发生率0.21%;SSG患者血清PCT均明显高于SG(P<0.05);10例白细胞<4×109/L;2例感染中毒性休克发生于术后2~3 hPCT>10 μg/L,13例SIRS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PCT监测对于上尿路腔内碎石术后SG早期诊断、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疗效判断及降低耐药率具有重要价值;根据PCT感染指标应用疗效确切的广谱抗菌药物对于严重SG及SSG病程转归至关重要.

  • 新变异型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研究

    作者:章清;魏丽;王金铎;朱建铭

    目的 调查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1年12月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5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ISaba1-OXA-23、ISaba1-OXA-66连锁检测.结果 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ADC、OXA-23群、OXA-51群,经进一步测序和比对,21株TEM基因阳性均为TEM-1型84.0%,23株OXA-23群阳性均为OXA-23型92.0%;25株OXA-51群阳性均为OXA-66型100.0%,24株ADC基因阳性中20株为ADC-30型80.0%,1株为新变异型ADC-6 34.0%,3株序列相同的为新变异型ADC-6412.0%,ISaba 1-OXA-23连锁检测结果与OXA-23检测结果相同,即OXA-23阳性菌株均由ISaba1介导;而ISaba1-OXA-66连锁检测均为阴性,提示OXA-66阳性菌株均非ISaba1介导.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1、OXA-23型、OXA-66型、ADC-30型基因相关;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3和ADC-64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作者:刘丽娟;张卓莉;耿研

    目的 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2年40例PCP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治疗结局将患者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探讨影响其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PCP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胸闷、憋喘、呼吸困难、Ⅰ型呼吸衰竭,咳嗽、咳痰多较轻微,33例行胸部CT检查,均为双肺受累,同一患者可以有≥1种病变;有32例同时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占80.0%,其中20例为双重感染;40例患者中治愈20例,治愈率50.0%,死亡19例,病死率47.5%,自动出院1例,死亡组与治愈组在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是否使用呼吸机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否及时诊治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影响PCP患者预后.

  • 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感染与P5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劳小斌;刘晓强;邱春嫦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感染和P53基因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 收集119例宫颈鳞癌患者为病例组,124例经检查证实无宫颈癌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 DNA及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HPV16型感染阳性率病例组88.7%,对照组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P<0.05),P53基因表达阳性率病例组67.4%、对照组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0.1,P<0.05);多元回归模型结果显示,HPV16型感染及P53基因表达呈现阳性均显著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OR为74.1及16.2、95% CI:30.8~181.5及7.9~34.1 (P<0.05);由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HPV16型感染和P53基因表达相关(P<0.05).结论 HPV、P53是宫颈癌独立的致癌物,两者在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中有交互作用.

  • 临床实习生实施医院感染教育的效果

    作者:洪涛;宁红英;陈钰钦

    目的 对医院临床实习生开展医院感染教育,研究分析感染教育的实施对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2012年7月-2013年7月临床实习生200人按随机分层法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以及相关法律资料和医院的规章制度学习;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每组各100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试验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操作技能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0%、78.0%;医院感染预防意识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0%、72.0%;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80分的人数分别为51、15人;临床技术操作中安全规范操作通过率分别为97.0%、83.0%,临床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分别占8.0%、2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实习生采取医学感染教学,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意识及加强临床操作规范,从而更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牙科诊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菲;樊睿;荔鹏;雷爱盈

    目的 评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牙科诊疗器械清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提高牙科诊疗器械清洁度.方法 牙科诊疗器械经超声清洗辅助手工清洗后,随机抽取556件器械样本,包括扩大针/根管锉、球钻、车针、拔髓针、拔牙钳等,将肉眼裸视合格511件随机抽取174件进行ATP荧光检测,将整个荧光检测过程分干预前、干预后,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肉眼裸视合格率约为91.91%,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拔牙钳、车针、拔髓针、扩大针/根管锉、球钻;经肉眼裸视合格后,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合格标准按照厂方建议<10 RLU(相对光单位)为合格,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52.30%,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拔髓针、球钻、扩大针/根管锉、车针、拔牙钳,其中拔牙钳合格率低仅为27.27%;将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清洁度分为两个阶段,干预前、干预后,前后对比合格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LU值明显下降,由干预前1048 RLU下降至130 RLU.结论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用于检测牙科诊疗器械清洁度检测.

  • 不同清洗方法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

    作者:虞海霞;陈侠钰;董雷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的清洗方法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选择一种佳的清洗流程对湿化瓶进行处理,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 将病区内循环使用的640只广口耐高温的湿化瓶分成A、B两组,每组各320只;两组均采用清洗机机械清洗,A组采用直接倒置装筐后上清洗机清洗的方法,B组采用先除垢,后倒置装筐上清洗机清洗的方法,对清洗后的两组湿化瓶进行细菌学采样,比较两组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60 min后A组采样合格率为100.0%、B组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放第7天后,A组湿化瓶采样合格率为50.0%、B组为98.8%,将两组第5、7天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过流程改进,即用除垢处理后的湿化瓶外观光鲜亮丽,消毒效果明显,保存期延长.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技术工人规范培训的方法

    作者:向艺;郑宣冬;葛雪姣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技术工人的规范培训方法,提高其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系统的讲课、带教实践、理论及技能考试、清洗质量检查、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医院监测采样等方法对技术工人进行岗位培训及考核.结果 培训后技术工人理论及操作考试成绩有显著提高(P<0.01);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回收车及用具物体表面采样合格率、回收技术工人手采样合格率、临床科室满意度分别上升了10.5%、12.1%、13.2%、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严格的培训管理和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可提高去污区技术工人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保证了去污区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高龄患者支原体肺炎CT诊断的临床分析

    作者:贾秀芬;翁晓明;叶彩儿;陈伟健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支原体肺炎高龄患者,其中女44例,男36例;年龄62~92岁,平均(72.5±2.8)岁;所选患者均经血清学证实为支原体肺炎高龄患者,对所选的80例患者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80例高龄支原体肺炎患者CT表现的主要特点为病程变化多样,且病变分布很广泛,双侧多叶肺组织均受累,而尤以左肺下叶多见54例,占67.5%;以斑片状影72例、混合型47例、磨玻璃影32例、大片实变影16例、腺泡结节影12例、间质浸润性病变11例、胸腔积液7例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分别占90.0%、58.8%、40.0%、20.0%、15.0%、13.8%、8.8%及5.0%;磨玻璃影、斑片影及混合型,明显多于大片实变影及间质浸润性病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患者多见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变化多样且分布很广,双侧多叶肺组织均受累以左肺下叶为,以磨玻璃影、斑片状影、混合型多见,为临床诊断高龄患者的支原体肺炎提供重要依据.

  •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丘雪梅;宋卫东;刘洁杏

    目的 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的原因、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月20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对出现炎症组织或者分泌物进行无菌操作,提取渗液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研究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常规的鉴定法进行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发生重度感染39例,感染率19.3%;引起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原因切口闭合不当占43.7%,Ⅲc型骨折占23.0%;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多,占34.9%;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好,耐药率<1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性好,耐药率<15.0%;表皮葡萄球菌则对氨苄西林、美洛西林敏感性好,耐药率<20.0%.结论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结合对症支持治疗可有效的控制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重度感染.

  • 肺曲霉菌病患者不同类型临床分析

    作者:张钦哲;孔晋亮;巫艳彬;蔡双启;卢桦崧

    目的 分析肺曲霉菌病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20例确诊肺曲霉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常见临床分型参照IDSA 2008及2011ATS成人呼吸与重症患者真菌感染诊疗指南.结果 单纯肺曲霉菌病11例,常见临床表现咯血,常见于肺结核患者,CT显示病灶单发,4例可见典型的空气新月征,均手术切除治疗;慢性空洞性肺曲霉菌病(CCPA)5例,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可伴有全身症状,均有肺部基础疾病,CT显示病灶多发,1例可见典型空气新月征,4例手术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1例,无典型临床表现,CT可见晕轮征及空气新月征,给予药物治疗好转;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3例,临床表现与CCPA相似,CT显示病灶局限,3例可见空气新月征,均手术治疗,术后长期口服伊曲康唑.结论 肺曲霉菌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有效且可适用于不同类型患者,但术前确诊率不高,术后组织病理可有假阴性结果.

  • 医院床头柜表面病原菌污染调查分析

    作者:刘金波;凌玲;李定宪

    目的 探讨医院床头柜的带菌状况,了解床头柜病原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棉拭子倾注法分别选取有细菌感染患者的床头柜表面(1组)、有细菌感染患者的相邻床头柜或同一病房内的床头柜表面(2组)、无细菌感染患者的床头柜表面(3组)及用“84”消毒液消毒后的床头柜表面(4组)进行采样,计算菌落数及进行病原菌检测,并同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2、3组细菌总数平均值均>10CFU/cm2,4组细菌总数均达标;各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1组41.4%、2组40.0%、3组31.1%、4组5.0%,3组低于1、2组,4组明显低于1、2、3组,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高,占50.82%,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03%,与同时期患者感染的菌种相比,床头柜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普遍低于临床患者.结论 应重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加强卫生学监测,有效预防与控制因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 重症肝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

    作者:朴成浩;尹华石;冯盛春

    目的 对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CT资料进行整理,明确常见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并对真菌感染CT表现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且确诊为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97例重症肝病无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调取其在放射科的多层螺旋CT资料,对比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和感染类型在重型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中的作用,对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影像学CT进行整理分析,并比较曲霉菌属感染和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的肺部CT表现.结果 影像学CT结果肺实变、结节和胸膜增厚是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特征性表现;曲霉菌属感染的结节个数多<5个,且分布多呈小叶中央型;而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结节数多>5个,呈随机分布;两种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重症肝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临床患者的CT表现不一,呈复杂多样性,肺实变、结节、胸膜增厚出现时应结合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考虑.

  •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雷永红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淋巴细胞免疫学变化进行研究.方法 调查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30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患有糖尿病90例为糖尿病组,210例为非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检查报告、临床症状等资料进行对比,采取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单位采用x2检验,计量单位采用t检验.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发热35例,占38.89%;非糖尿病组患者发热30例,占14.29%;糖尿病组的基础疾病、并发症、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和病死率等各项数据均与非糖尿病组有很大差异;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CD4+/CD8+的比值糖尿病组为2.5±1.3,非糖尿病组为4.2±1.2,糖尿病组的比值远远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的免疫力较非糖尿病组的老年患者而言,相对更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比非糖尿病组的老年患者更高,并且临床特征典型性不明显,病情较为严重.

  • 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登峰;沈罡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呼吸道及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以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医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58例,观察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所有数据采用t检验或x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各危险因素.结果 258例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患者发生术后感染99例,感染率38.3%,其中有6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3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经单因素分析,其中损伤类型、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有无插管、性别及有无脑室/硬膜外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颅脑损伤(OR:1.01,95%CI:1.01~1.24)、术后住院天数长(OR:3.15,96%CI:1.48~4.62)及有术后插管(OR:2.36,95%CI:1.42~2.98)是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导致术后感染,而减少住院天数及控制术后插管数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途径.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木若文;木若南;华莹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并发症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资料分析并发症与手术类别的关系.结果 1526例患者中共1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4%,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1%,两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附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0.3%)与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2,P<0.01;x2 =11.207,P<0.01);子宫切除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出血发生率与附件手术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确认识腹腔镜并发症预防感染,严格按规范仔细操作,提高手术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安全.

  • 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姚宏亮;张凌;熊海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在感染性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2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资料.结果 72例感染性急腹症患者中,小肠梗阻17例、中结肠梗阻1例、胃穿孔21例、十二指肠穿孔9例、急性胆囊炎10例和急性胰腺炎14例;多层螺旋CT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对感染性急腹症的快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叶爱玲;李巍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9月-2012年8月19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女性占82.7%,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的17.3%(P<0.05);年龄40~60岁占33.7%,>60岁占66.3%,196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均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61例出现无症状菌尿,发生率31.1%,75例发生尿储留,发生率38.3%,有9例发生败血症;检出大肠埃希菌86株,占阳性检出率43.9%,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33株占38.40.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不甚典型,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特点,且耐药菌株比例升高,在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做好积极防治尿路感染的工作.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沈玲;王旭亮;李莉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15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对其中17例术后出现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5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17例,发生率为11.33%;其危险因素有高龄(>70岁)、糖尿病、术前导尿、术前未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长(>5 d)、手术时间长(>1 h)、低蛋白血症、住院时间长(>7 d)等(P<0.05),而与术者操作程度、高血压病、肺部疾病等无关(P>0.05);其中术前导尿、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术后留置导尿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高危险因素(P<0.05),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86%,大肠埃希菌对美洛西林、青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7.8%、66.7%、66.7%、55.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曲松耐药率较低,均<25.0%;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50.0%,未检出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充分做好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工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

  • 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婷婷;周素娴;梁国荣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提高疗效.方法 对内分泌科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存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微生物鉴定仪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将患者按照Wagner分级将其分为足溃疡1~5级,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感染程度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178例糖尿病足患者,其中163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1.6%;共培养出病原菌2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7株占57.4%,革兰阴性菌85株占41.6%、真菌2株占1.0%;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agner分级的递增,其感染程度加重及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足病程、感染类型及病原菌类型是Wanger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足病程长且存在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可增加Wagner分级的等级.

  • 腹腔镜治疗盆腔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黄莉;蒋珺瑛;吴萍;方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盆腔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探索盆腔感染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收治的100例急性盆腔感染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组),与同期住院单纯药物保守治疗的100例急性盆腔感染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治疗安全性,所有资料采取SPSS1 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结果 腹腔镜组体温恢复时间(2.31±0.79)d、腹痛缓解时间(3.01±1.24)d、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9±2.51)d、住院时间(7.89±3.33)d,对照组分别为(5.82±2.46)d、(6.48±2.39)d、(15.30±2.52)d、(16.81±4.6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治疗7d时均较治疗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对有生育要求患者行输卵管造影检查,腹腔镜组通畅率80.56%,对照组通畅率4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治疗盆腔感染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病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较药物保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对保留生育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 开放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分析

    作者:王洽君;何彩虹;章德臻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3年1月-2012年6月在骨科接受内固定术的89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有无合并症、损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清创是否彻底、张力性水泡、肢体肿胀、术中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有无死腔等方面,分析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组比较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92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发生感染75例,感染率8.4%;年龄>40岁、骨折病情、有合并症、损伤至手术时间>8 h、手术清创不彻底、张力性水泡、有肢体肿胀、术中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术后有死腔等因素为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严格手术操作,并做好术后各方面护理工作,以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 腹腔镜术与开放式手术对腹膜透析管大网膜包裹腹腔感染的分析

    作者:徐兵;刘松杰;陈智年;窦启锋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与开放式手术对腹膜透析管大网膜包裹的临床疗效及控制腹腔感染的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腹膜透析管出口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0月医院住院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伴发腹膜透析管大网膜包裹保守治疗无效的临床资料共2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特点,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及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上明显占优,但手术费用较高,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腹膜透析管出口感染患者分别为5、1例,血肌酐观察组(868.13±351.32) μmol/L、对照组(985.41±336.54) μmol/L;尿素氮观察组(17.12±7.88)mmol/L、对照组(19.23±6.31)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较开放式手术疗效好,但手术费用过高,且腹腔镜手术操作复杂,操作不当易引起腹部感染等并发症,血必净联合抗菌药物对于腹腔感染效果值得肯定.

  •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护理

    作者:陈以莲;邓孝陵;吴萍;彭见华

    目的 探讨并总结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出血患者护理方法,基于临床诊治指导性意见.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7月幽门螺杆菌引起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实施基础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心理、饮食等专业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及时止血,止血率100.00%;一周以内再次出血对照组14例,再次出血率23.33%,试验组4例,再次出血率6.67%,两组再次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无效对照组分别占30.00%、43.33%、26.67%,总有效率达73.33%;试验组分别占40.00%、53.33%、6.67%,总有效率达93.3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由于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合并急性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患者病情做出正确的专业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结局.

  •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外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边春鸽;章哲华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外周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选取PICC置管患者59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93例PICC置管患者中61例发生外周感染,发生率为10.29%;占52.46%发生于置管28d以后,检出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26.63%,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占16.39%;有19例占31.15%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红肿,伴有分泌物;27例占44.26%血培养阳性;42例占68.85%分泌物培养阳性;36例占59.02%管端培养阳性;年龄>60岁、对PICC知识掌握较差、操作人员无经验、导管留置时间>60 d、使用高渗药物是发生外周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ICC置管之后发生外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以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其进行预防,一旦发生外周感染,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预后.

  •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检验及结果分析

    作者:周勇;韩树珍;王维平

    目的 通过临床检验的方式分析女性生殖道感染与病原体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女性的防范意识和医院的治疗效率.方法 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500例门诊患者为观察组,500名体检健康的女性为对照组,病原体采用镜检查法、免疫法和培养法等临床检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407例患有生殖道炎症,发生率为81.40%,健康组中有121名患有生殖道炎症,发生率为24.20%;观察组与健康组均以细菌性生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1.9%与37.2%.结论 临床检查对于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影响治疗的进行.

  • 骨牵引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刘洁杏;梁安靖;丘雪梅

    目的 分析骨牵引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降低其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骨牵引针治疗住院患者18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15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感染率为8.3%;经单因素分析分析显示,高龄、固定时间、伤情、合用激素、患有糖尿病为针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多因素分析研究显示,患有糖尿病(OR=3.954)的危险性大,其余依次为合用激素(OR=3.228)、伤情严重(OR=2.357)、高龄(OR=2.157)、固定时间长(OR=1.945).结论 骨牵引针道感染的发生与多种高危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红玲;许丽华;刘芳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率.方法 2009年12月-2012年3月选取医院母婴同室的新生儿6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00例和对照组30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预防性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发生感染11例,感染率0.3%,对照组发生感染54例,感染率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道、皮肤黏膜、血液、胃肠道以及其他部位感染,分别占41.5%、21.5%、18.5%、6.2%、27.7%;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7.7±5.2)分、对照组(84.5±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母婴同室的预防性护理和消毒隔离,采用预防性护理,以期有效减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万秋;丁美红;阮中宝

    目的 探究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旨在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32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找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率为14.73%,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7,P<0.01)和糖化血红蛋白异常(OR=5.78,P<0.01),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执行PDCA循环管理(OR=0.38,P<0.01)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医院感染发生因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其医院感染发生率.

  • 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与时机的选择评价

    作者:徐建军;张立岩;陈日勇

    目的 探讨临床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2010年1-12月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时间>3个月并未改变原来的固定方式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灌洗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灌洗管堵塞、管道脱落和无法解除阻塞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达到一期愈合;1~2年随访观察,无1例患者出现再骨折和感染再复发.结论 临床中对于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可控制时,保留原来的内固定物,待骨折愈合之后进行控制感染,从而有效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调查

    作者:管晓芸;孙健龙;张仁仙

    目的 分析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状况,总结预防术后感染的对策,旨在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医院胸心外科行胸部手术患者480例,对发生术后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年龄、性别分布、是否有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检查、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480例行胸部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3例,感染率17.29%;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有慢性疾病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胸部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检查气道阻塞肺量测定(FEV1/FVC)、手术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15.7±2.9)d,均治愈出院.结论 年龄分布、是否有吸烟史、是否有慢性病、手术时间、术前肺功能检查、手术出血量是胸部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外科ICU中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

    作者:赵慧颖;王玥;刘方;王辉;武迎宏;安友仲

    目的 介绍外科ICU对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情况及总结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观察2009年9月-2011年7月入住外科ICU>48 h的患者,记录每月住ICU及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数及其一般临床特征.结果 PDRAB定植/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为43.75%,APACHEⅡ评分较高,为(19.5±5.3)分,并且住ICU时间较长,为(33.8±12.6)d;暴发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2~29例,PDRAB定植与感染患者4~8例;控制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8~27例,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明显降低,为4~1例;巩固阶段:每月入外科ICU患者16~26例,PDRAB定植与感染的患者仅为0~1例.结论 对于PDRAB定植与感染暴发的控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加强医务人员教育、手卫生、隔离PDRAB定植与感染患者、加强微生物监测以及彻底的环境消毒.

  • 掰玻璃安瓿保护装置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作者:李海燕;田淬;宋超群;董利杰;田峰;陈韵岱

    目的 寻找一种简易、安全的掰玻璃安瓿的保护装置,以保证护理人员手部锐器伤零发生.方法 选取医院内科300名护士为调查对象,比较使用掰玻璃安瓿保护装置前后折断平均时间、锐器伤发生率、手部疼痛程度等观察指标.结果 依据掰玻璃安瓿的掰断方式,自行设计制作出掰玻璃安瓿保护装置;使用保护装置前,折断平均时间为4.27 s,使用保护装置后,折断平均时间为4.3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前有140人次,占46.67%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伤,使用后,无锐器伤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前手部疼痛程度明显高于使用保护装置,掰玻璃安瓿成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掰玻璃安瓿的保护装置,可以使掰玻璃安瓿导致的锐器伤发生率为0,手部疼痛感明显降低,并能预先消除护士的恐伤心理和职业暴露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该装置操作简单,经济耐用,有临床推广价值.

  • 2011-2012年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作者:邹俊宁;朱明;黄海燕;吴艳艳;邓敏;熊莉娟

    目的 通过对ICU的目标性监测,了解ICU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因素,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1-2012年2592例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监测,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率,并对3种侵入性操作进行分析.结果 2011和2012年ICU患者感染例数分别为131例和136例,感染率分别为10.39%和10.37%,依病情严重程度(Average Severity of IllnessScore,ASIS)调整后日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74‰及6.20‰;2011年和2012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分别为37.03‰和32.72‰,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率(CRBSI)分别为3.2‰和0.49‰,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CAUTI)分别为2.2‰合0.84‰;ICU医院感染以鲍氏不动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2012年VAP、CRBSI和CAUTI较2011年有明显下降.

  • 集束化管理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重症感染预后的影响

    作者:唐小宇;郑瑞强;颜怀安

    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策略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合并重症感染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作用,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ICU收治的79例胸外科术后合并重症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策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严格6h集束化治疗方案,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序贯器宫衰竭估计(SOFA)评分、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目标达标率、平均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病死率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OFA评分为(7.9±2.2)、(7.4±2.3)、(6.2±2.5)、(8.4±5.3)分,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第3天和第1天明显低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为(2.2±1.6)d、早期目标化治疗(EGDT)达标34例,达标率为87.2%、平均住院时间为(9.8±5.1)d,28 d病死8例,病死率为2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显著降低病死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凌扣荣;周文芳;江瑞;施向东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肺部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96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共有27例发生肺部感染,其感染发生率为13.8%;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肺部感染组的年龄为(68.2±7.5)岁、空腹血糖水平为(14.6±2.3)mmol/L、病程(6.4±3.3)月,非感染组分别为(57.4±7.6)岁、(12.4±1.7)mmol/L和(3.6±2.2) d(P<0.05),而感染组血红蛋白为(66.7±23.1)g/L,血清白蛋白为(33.4±4.2) g/L,每周透析时间为(6.4±3.3)h,感染组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的(84.6±22.5) g/L、(40.6±5.3) g/L和(3.6±2.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每周透析时间和病程是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 人性化服务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陈洁;张燕;蒋超群

    目的 探讨人性化服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资料提高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服务加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明显减少了血透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延长了内瘘的使用时间,观察组内瘘闭塞和动脉瘤样扩张阳性率分别为4.17%和6.25%,对照组分别为10.42%和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形成、感染、出血、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10.42%,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血管实施人性化服务进行干预,显著降低患者内瘘的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 护理干预对妇女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及预后改善的影响

    作者:王卫静;陈琼霞;林敬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女生殖道感染健康教育及预后改善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生殖道感染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问卷得分为(73.5±9.8)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的(38.2±5.8)分以及对照组的(50.2±8.6)分;观察组患者预后改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9%(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健康教育情况以预后改善情况影响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

    作者:陈敏;陈锐;柯美香

    目的 分析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PICC术后导管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1年12月-2012年12月612例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12例行PICC的患者中共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42例,其感染发生率为6.9%;单因素显示,年龄>50岁、置管时间>30 d、病程>3年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0.8%、10.4%、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置管时间和病程是PICC术后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地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

  •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

    作者:杨瑶华;孙佳黎;吴海滔;庄韵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医院6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与采取预防感染措施.结果 观察的68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结论 加强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的认识,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措施,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感染预防意识,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孙东海;洪佳璇;张希;李俊华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哮喘的临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方案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门诊收治的86例小儿哮喘患儿为观察组,与同期69名参加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进行对照为对照组,两组均按要求采取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gE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血清中MP特异性抗体(MP-IgM)的滴度,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84%、21.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6,P<0.05);观察组MP-IgM(+)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MP-IgM(-)血清总IgE水平,MP-IgM(+)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哮喘的发生与MP感染关系密切,在小儿发生哮喘时应用实验室检查肺炎支原体,并及时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黄林芬;朱国庆;虞希祥;王永先;郭艳雪

    目的 分析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发生医院感染因素,总结医院感染预防措施,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8月和2010年9月-2012年10月两个时间段在医院实施介入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对2008年6月-2010年8月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07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对2010年9月-2012年10月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1635例(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较两个时间阶段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98例,感染率9.12%;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3.79%,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饲管和导尿管侵入性操作、导管室和手术室的卫生状况、抗菌药物的滥用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介入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措施,能够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支出.

  • 住院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研究

    作者:徐红星;吕双喜;李莉

    目的 调查住院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医院感染状况,探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前瞻性调查2009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偏瘫康复治疗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感染共24例、28例次,感染率30.00%、例次感染率35.00%,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0.00%;年龄≥60岁、入院时间≤2周、侵入性操作≥10次、瘫痪肢体肌力0~Ⅱ级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0 d等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0.00%、60.86%、51.52%、60.86%、50.00%,与年龄<60岁13.33%、入院时间>2周17.54%、侵入性操作<10次的14.89%、瘫痪肢体肌力Ⅲ~Ⅳ级的7.54%以及抗菌药物使用<10 d 16.6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入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瘫痪肢体肌力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下呼吸道是住院偏瘫康复治疗患者发生感染的主要部位,而入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次数、瘫痪肢体肌力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是影响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 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存东;朱娓;赵兵;李珊;朱君涵;赵振慧;欧江华

    目的 探讨晚期乳腺癌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其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医院肿瘤科2005年2月-2012年9月17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含铂方案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1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含铂方案化疗后共有55例发生呼吸道感染,占32.1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8例,下呼吸道感染37例;检出革兰阳性菌26株占47.27%,革兰阴性菌27株占49.09%,真菌2株占3.64%,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有年龄、肺转移、KPS评分、化疗周期、白蛋白、住院时间、化疗方案、联合放疗和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结论 晚期乳腺癌含铂方案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该类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及时预防.

  • 感染性休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婷婷;童明辉;胥萍;鲁虹霞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右心室功能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诊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右心室功能不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就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50名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使用超声心动图、右心功能监护仪以及心电监护仪监测两组右心室功能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 14.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三尖瓣口充盈早期大流速减速时间(Dte)、充盈早期大流速(E)、充盈晚期大流速(A)、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每搏作功指数(RVSWI)、右心室作功指数(RCWI)在休克早期分别为:(145.25±16.31)s、(0.47±0.12)m/s、(0.63±0.12)m/s、(0.37±0.09)%、(1.66±0.47)g /(mlom2)、(32.89±7.59) g/m2,休克晚期上述指标分别为:(130.26±20.13)s、(0.41±0.15) m/s、(0.69±0.14) m/s、(0.34±0.08)%、(1.43±0.50) g/(mlom2)、(28.23±5.49)g/m2,与对照组比较呈持续性下降(P<0.05),而右心室室壁应力(RVWS)在休克早、晚期分别为(33.45±6.73)、(37.22±6.78) dyn/cm2,呈上升趋势;休克纠正后RVEF、RVWS逐渐恢复,而Dte、E/A、RVSWI、RCWI未见显著好转.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超声心动图在早期即可监测到右心室功能的改变,在晚期同样具有重要的右心室功能不全诊断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预防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杨娟;莫世松;梁红丽;黄丽香

    目的 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以减少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以预防性护理管理为分界点将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2月8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使用SPSS 17.0软件,统计方法以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对照组感染率为5.0%,住院时间观察组(19.64±1.33)d,对照组为(24.81±2.7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等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5.23±0.74)、(14.23±1.56)及(15.36±3.1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0.94)、(12.66±1.25)及(13.62±4.1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有利于增强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 3年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俞建德;施春燕;胡迪;叶芳;郭远瑜

    目的 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特点,为结合本科实际制定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9月6342例新生儿科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科6342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1例,感染率为4.27%,早产儿、足月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7.92%和2.71%;2009年10月-2011年3月、2011年4月-2012年9月医院感染率分别是4.98%、3.70%,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医院感染部位以眼结膜多占48.05%、早产儿以下呼吸道和血液感染为主,分别占29.06%、28.21%;检出的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6.97%、21.3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病原菌主要是产ESBLs的革兰阴性杆菌,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

  • 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对策

    作者:李洁;王莉斯;任密果

    目的 探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对策,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共收治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222例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1月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患者1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护理满意度,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满意度比较采用t检验,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日(t=4.4654,P<0.01)、患者满意度(t=4.3087,P<0.01)、切口感染发生率(x2=6.3086,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术后精细的护理,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切口愈合,从而达到控制切口感染的目的.

  • 胃癌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分析

    作者:周香凤;程善英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种类以及采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治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7月-2011年4月医院收治的胃癌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CT导引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法,观察组采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法;分别在引流即刻、引流后7d检测引流液中病原菌种类及引流前、引流后24、48 h和72 h患者体温和血白细胞水平,记录患者总置管时间、引流液变清时间、引流管变清后拔管时间以及平均日引流量.结果 腹腔引流7d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引流液中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34.04%和16.00%,两组间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引流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引流24、48 h和72 h后体温和血白细胞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引流后72 h血白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术对胃癌术后腹腔内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效果分析

    作者:刘欣菊;谷海英;刘欣梅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效果,降低普外科术后感染发生率a方法 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2月普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手术患者300例为对照组,2011年2月-2012年12月手术患者700例为试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导管使用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进行比较,采用SPSS14.0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发生相关术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气管插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以及引流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21%、16.67%、7.26%、6.29%,明显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21.40%、38.06% 、25.59%、15.69%;持续质量改进后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泌尿道插管的使用率分别为28.08%、63.20%、87.54%,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48.59%、67.87%、97.72%;持续质量改进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4.86%,低于持续质量改进前的96.33%;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以及天数明显降低,而合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术后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各小组需要主动寻找感染源,并给以解决,同时强化管理意识和人员参与及时,继而有效控制术后感染的薄弱环节,降低术后感染率.

  • 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多因素分析

    作者:黄城鑫;罗静泳;陈燕;周立宇;杨关根

    目的 了解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降低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4月86例直肠癌住院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直肠癌术后感染23例,感染率26.7%,其中肺部感染12例、尿道感染6例、盆腔感染3例、切口感染2例;检出革兰阴性菌11株、革兰阳性菌3株、真菌9株,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高龄≥65岁、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手术时间≥3h及引流时间≥1周与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有关(P<0.05);多因素logisi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高龄(OR=9.008,P=0.019)、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OR=25.601,P=0.012)、手术类型(OR=16.236,P=0.014)、手术时间(OR=13.598,P=0.005)、引流时间(OR=14.327,P=0.008)是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直肠癌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主要与患者的高龄≥65岁、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及选择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及引流时间长短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值得临床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关键词: 直肠癌 患者 术后 感染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晓梅;马林;朱可;叶树滨;范立宏

    目的 了解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urus,HCMV)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为预防卒中及相关疾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 将2012年7-10月对海拔4100 m的石渠县城各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80名体检资料进行分析,年龄16~58岁,男性407人,女性273人;观察其血液、体质量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680名工作人员中MS患者253例,患病率37.2%,其中男性164例患病率40.3%,女性89例患病率32.6%,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40,P<0.05);HCMV感染327例,感染率为48.1%,男性188例感染率46.2%,女性139例感染率50.9%;男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度肥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和血糖异常病例HCM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石渠地区工作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尤以中老年和男性人群为主;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对减缓及控制MS、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 6S管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陈丽琴;李景匀;林艳红

    目的 探讨6S管理模式在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感染中应用价值,为预防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96例外科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实施6S管理模式[整理(sort)、整顿(straighten)、清扫(sweep)、清洁(sanitary)、素养(sentiment)和安全(safety)]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患者管理质量评估评分及手术操作实施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6.2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2.08%、对照组6.25%,实施6S管理模式后医师及护理人员操作流程评分及病例质量考核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和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S管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的感染有较好的效果,明显降低了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规范了医护人员操作流程及优化了临床资料质量.

  • 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影响及感染预防

    作者:韩晓东;林峥;徐建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总结感染预防应对策略,为右美托咪定的临床应用以及围术期感染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行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的诱导均采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麻醉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采用双盲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3、6、12、24、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SPSS软件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术后6h后的VAS评分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满意率为93.3%,对照组为76.7%,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全身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相互协同,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老年围手术期感染的是多因素造成的,应根据老年感染的特点进行积极防治.

  • 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龚宝先;胡海汇;王超;彭伟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2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取患儿晨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使用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对其进行鉴定与药敏分析.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380株,革兰阴性菌249株占65.53%,革兰阳性菌110株占28.95%,真菌21株占5.52%;革兰阴性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以及氨苄西林具有较低的药敏性,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与青霉素具有较低的药敏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较为严重,应该积极地加强病原菌分析以及耐药菌的监测,并做好病原菌的药敏试验,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 弗氏柠檬酸杆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荣辉;何建新;金小珍

    目的 观察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KPC型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9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门诊、住院患者各类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三维试验检测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KPC型碳青酶烯酶,并以K-B法测定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共172株弗氏柠檬酸杆菌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46株,检出率26.74%;单产头孢菌素酶(AmpC) 23株,检出率13.37%;同时产ESBLs及Amp C27株,检出率15.70%;产碳青霉烯酶33株,检出率19.19%;单产ESBLs、单产AmpC、同产ESBLs+ AmpC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12.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结论 医院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作者:王勇;陈伟;袁林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流肺炎衣原体感染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45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血流肺炎衣原体感染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对照组IgM阳性率为6.67%,IgG阳性率为15.56%;观察组IgM阳性率为42.22%,IgG阳性率为62.22%,两组患者在肺炎衣原体阳性者血液流变学具体指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在AMI患者中检出率较高,且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 神经内外科重症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分析

    作者:黄廷芬;高云霞;刘建芳;陈希莲

    目的 研究神经内外科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危重病患者共计1290例,利用BACTECTM9000培养系统分离培养病原菌,并对分离出的病原菌按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版.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分离培养出病原菌885株,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86株,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1.98%、30.28%和14.92%;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感染患者检出多药耐药菌分别占82.15%、80.25%,主要多药耐药菌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5.38%、1 32.31%和12.56%.结论 应做好神经内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预防感染的发生,当感染发生时立即确定病原菌的类型,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 2007-2012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药敏性变迁

    作者:梁志科;陈惠玲;赵子文;李裕军;叶惠芬;刘朝晖

    目的 探讨6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结果和药物敏感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用VITEK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落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6年共分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56株,连续监测发现该菌的临床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2年前6个月该菌的分离率较前明显攀升,达130株;其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妥布霉素的总耐药率均>93.0%;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均有所上升,由2007年的0、0、15.0%,2012年分别上升至7.0%、7.8%和33.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则由70.0%降至32.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对多种常用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应加强监测、制定合理的临床用药策略.

  • 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文英;宋伟泉;卜劲松

    目的 探讨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3月682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28株、革兰阳性菌153株、真菌9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和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分别为93.0%、69.8%、67.4%、67.4%和79.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3%、78.6%、60.7%和75.0%.结论 了解感染学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余飞龙;金革;武伟;黄频

    目的 研究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对消化内科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224例,对其中感染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6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60.71%;检出病原菌标本来源主要是血液、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26.35%、21.62%和18.92%;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56株占37.84%,革兰阴性菌92株占62.1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和乙酰唑胺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手术与否、使用呼吸机和使用尿管.结论 临床应根据消化内科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及时送检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9-2011年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分析

    作者:凌宙贵;刘滨;刘卫;蒋连强;唐贞明

    目的 通过监测2009-2011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革兰阳性球菌培养及鉴定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0微生物鉴定仪和药敏系统及配套进行菌株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并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用WHONET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1 MRSA的检出率在34.2%~35.34%;3年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均较高,分别为81.1%、83.9%和84.6%,粪肠球菌2010年检出率较2009年及2011年有所减少,屎肠球菌检出率逐年增多;耐药率监测显示,2009-2011年MRSA对万古霉素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低,其次是呋喃妥因,对利福平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MRCNS仅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较敏感,3年变化不大,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MSCNS;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等耐药率低,均<2.o%,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75.0%;但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较敏感,耐药率均为0.结论 临床医师应及时监测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根据监测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肺部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良能;黄继义;陈佳山;郑和平;洪德群;付保忠

    目的 探讨医院肺部鲍氏不动杆菌(AB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ABA感染患者,分为感染组27例和定植组53例,回顾性分析其危险因素,结合药敏试验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两年从80例患者中分离出162株ABA,其中123株分离自痰液,占75.9%,ABA定植53例占66.3%,感染27例占33.7%;发生ABA医院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介入治疗、长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2周、营养不良等,药敏监测结果表明ABA广泛耐药.结论 ABA是医院肺部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广泛耐药,应重点监测和积极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尽量减少该菌在呼吸道的定植和发病.

  • MICU患者痰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析

    作者:王丽丹;龙晓凤;刘海梅;吕明义;邓淑玲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住院患者痰液中检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致病性,为临床资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入住MICU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共分离出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均取自患者痰液;采用K-B纸片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病例流行病学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等,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x2检验.结果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敏感率,高为阿米卡星62.50%,其次为二甲胺四环素50.00%、庆大霉素20.83%、头孢吡肟16.67%等,对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等敏感率均较低;同源性分析显示,A基因型10株、B基因型4株、J基因型3株,其他基因型分别为C、D、E、F、G、H、I基因型各1株;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比率为62.50%,明显高于B型肺部感染率的2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率,A基因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致病性强,应加强对其进行预防与控制.

  • 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魏光;叶英;沈继录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医院住院患者各种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采用WHONET 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553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门诊患者分离147株占9.5%,住院患者1406株占90.5%;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烧伤科的患者,主要分离自痰标本;该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25.9%;除外2010年,2009-2012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

  • 结缔组织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沃晓枫;高宜云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12年12月体液培养阳性的86例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鉴定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体液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1%,革兰阳性菌占29.1%,真菌占12.8%;检出较高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3.3%、白色假丝酵母菌11.6%、鲍氏不动杆菌10.5%及铜绿假单胞菌10.5%;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耐药率>5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耐药率<10.0%;革兰阳性菌对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2.0%、88.0%及72.0%,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等药物较为敏感,均未检出耐药菌株.结论 结缔组织病合并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也较为严重,应予以重视;在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时,理想选择为加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章文华;陈鉴;程海燕;沈哲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感染控制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86例临床资料,对腹水进行细菌培养基药敏试验,采用WHO推荐的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腹水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埃希菌46株占53.49%、肺炎克雷伯菌9株占10.47%、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9.3%、结核分枝杆菌6株占6.98%;革兰阳性球菌包括粪肠球菌8株占9.3%、表皮葡萄球菌8株占9.3%、其他细菌1例占1.1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及环丙沙星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对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方毕飞;范槐芳;刘岚英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7月医院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时间、病情严重程度、抗菌药物应用与否进行分析,并分析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67例,发生率0.94%;共分离出7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35.44%,革兰阴性菌51株占64.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70.00%,不动杆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耐药率>65.00%;医院获得性肺炎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糖尿病、年龄和住院时间相关.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作者:赵红玲;肖翠君;张冰

    目的 研究医院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指导临床控制多药耐药菌引起的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215例,分离培养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研究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有卒中史、合并有其他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意识状态、肺炎类型、所住病房不同、进行手术、应用导尿管以及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革兰阳性菌40株占32.79%,革兰阴性菌79株占68.75%.结论 医院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采取措施控制医院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

  • 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徐利萍;林雪梅;林建青;徐文芳;徐林燕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2013年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可疑出现相关血流感染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48例机械通气患者CRBSI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3株占27.1%、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20.8%、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16.7%、鲍氏不动杆菌6株占1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2.5%、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40.8%;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敏感性较高.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CRBSI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陈海华;方彩文;卓虹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取痰液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并选用常见抗菌药物对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占71.4%,革兰阳性菌8株占19.1%,真菌4株占9.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喹诺酮类、四环素及三代头孢菌素有较强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药物敏感,耐药率<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四环素、阿奇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率>83.3%,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药物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其治疗.

  • 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病原菌分析

    作者:戴文宇;陈平;吴枫

    目的 了解胆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分布,分析药敏培养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632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从632例标本中检出病原菌63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8%,革兰阳性球菌占42.1%,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22.3%,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居首位占15.9%;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低的是亚胺培南,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呈现较高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其次为利奈唑胺.结论 急性胆道感染多为革兰阴性菌感染,耐药谱复杂,临床上应加强胆汁细菌培养,以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社区儿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傅锦坚;叶小华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世界范围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可引起健康人群及免疫缺陷患者产生从轻微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到严重的侵袭性疾病,甚至可导致高病死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国家的流行率不一样.在欧美国家,>5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引起[1].2005年以后我国内地有大量文献报道儿童MRSA的感染情况,到目前为止,儿科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尚无中国台湾地区报道的高(>50.0%)[2],也远低于成人的感染率[3],在住院儿童标本中分离得到的MRSA遗传背景大多具有社区获得性MRSA的分子特性.本综述从金黄色葡萄球菌致中国社区儿童感染的流行状况、临床表现、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以及流行的MRSA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 依托数字化分级管理体系规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作者:陈屹一;裘云庆;周敏;殷舟;蒋朱秀;谢琼;徐敏;骆荦;陈灿达

    目的 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体系,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利用和规范化管理.方法 在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 IS)平台上,共享抗菌药物医嘱、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与监控软件嵌入HIS平台并集成到医师工作站,实时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病原体构成分布、细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结果 HIS平台对抗菌药物用量、抗菌谱、细菌耐药性、用药模式、疗程、用药途径、治疗效果等指标实现自动监控,减少了抗菌药物的滥用.结论 依托信息平台的抗菌药物逐级管理体系,有效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了药事工作效率与管理控制效果.

  •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刘丛海;欧明洪;张成贵;彭绍贤;冯靖雄;孙小东;曹喜红

    目的 分析专家组现场点评住院医嘱前后医院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评价.方法 随机抽查医院普通外科、骨科、神外科及胸外科清洁手术病历,专家组现场点评住院医嘱前2011年1-6月为甲组,专家组现场点评住院医嘱后2012年1-6月为乙组,每组各150份病历,比较两组用药比例及用药指征、用药时机、药物的选择不合理等指标.结果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现场点评前的91.33%下降至现场点评后的28.67%(x2=122.7,P<0.01);各项不合理用药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在多部门联动,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环节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专家组现场点评住院医嘱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 抗菌药物治疗颅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赵巍;甘燕玲;陈步东;杨玉山;王继伟;李庆国

    目的 评价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鞘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27例临床资料,全部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和腰大池持续引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给予静脉滴注和鞘内给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案,分析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7例颅内感染患者培养出病原菌15株,革兰阳性球菌12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人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各1株;革兰阴性杆菌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细菌培养阳性率55.56%;经综合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联合静脉、鞘内给药治疗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 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作者:祁学成;蒲新菊;陈延超

    目的 研究分析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为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于2008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并统计主要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148例感染患者共送检标本148份,检出病原菌137株,检出率为92.6%;其中革兰阴性菌59株占43.1%;革兰阳性菌36株占26.3%;真菌42株占30.6%;2008-2013年使用前3位抗菌药物依次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青霉素,2008-2013年喹诺酮类药物DDDS值均居于前3位,而美罗培南、替硝唑针的DDDS分别上升至第1、2位;2012-2013年硝基咪唑类及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上升趋势明显,尤其是碳青霉烯类从2008年第5位升至2013年第2位.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较复杂,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依据分布结果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对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影响

    作者:唐叶秋;归莱;殷卫清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对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9-11月75例(对照组)和2011年9-11月89例(治理组)行乳腺、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抗菌药物使用等逐项记录,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相关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00.oo%、3.37%,预防用药指征符合率从13.33%提高至66.67%;首剂给药时间合理率从0提高至66.67%;平均用药时间从(3.20±1.22)d缩短至(0.03±0.16)d;抗菌药物平均费用由(712.05±360.98)元降至(8.55±54.99)元,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50.57%下降为0.60%、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12.23%下降为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提高了医院乳腺甲状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充分证明医院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并为新一轮专项整治积累了宝贵经验.

  • 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序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许春香;姚联珠;阎一凡

    目的 研究抗菌药物序贯治疗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12月收集186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对照组采用持续静脉用药,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疗效及费用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观察组咳嗽、气促、体温、啰音及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2.4%、对照组为89.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2.2%、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4.8±1.7)d较对照组(6.4±2.1)d短、平均住院费用(659.9±207.2)元较对照组(1032.5±243.8)元少.结论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疗效良好、不良反应率低、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惠仁;刘晓东;张媛;刘丹;楼金星;郭智;陈鹏;何学鹏;刘兵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比阿培南经验性抗感染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连续做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结100例应用比阿培南经验性治疗,除9例单药外其他91例联合应用,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查找病原菌和临床诊断证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100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临床确诊感染46例,感染率46.00%,病原菌检出20株,阳性率20.00%,其中血培养检出7株,痰及咽拭子培养检出13株;66例抗感染治疗有效,有效率66.00%,中位退热的时间2.5d,使用比阿培南的中位时间17d.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比阿培南抗感染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对比阿培南在异基因移植经验性治疗提供实践.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析与探讨

    作者:龙森;王泽民;何敏

    目的 了解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DDDs、使用强度等计算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29%、4.79%、4.33%、3.37%、2.84%,下降趋势明显;抗菌药物AUD 2008年高为12.75、2012年低为9.18,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按抗菌药物分类看,集中在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三类总和超过总AUD的85.00%以上,且每年氟喹诺酮类均处于AUD前3位.结论 药品结构优化是精神病专科医院抗菌药物管理重点,应严格限制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头孢丙烯与玉屏风散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丹青;路广余;张亚琴;张琪;钟旻轶;苏俊;Hong SHEN

    目的 探讨头孢丙烯与玉屏风散联合治疗急性细菌感染性鼻窦炎的临床作用,研究其改善症状和体征的程度及时间,并得出其有效性.方法 研究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调查20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玉屏风散与头孢丙烯口服治疗,对照组仅用头孢丙烯治疗,两组药物均在应用7d后停服,并记录临床症状、典型体征的改善程度及开始改善时间,统计其痊愈率及有效率,采用SPSS软件16.0,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在鼻塞(x2 =3.18,P=0.01)、流涕(x2=3.23,P=0.01)、鼻道有黏性分泌物(x2=3.23,P=0.01)、鼻黏膜肿胀肥厚(x2=3.05,P=0.02)等症状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鼻塞(t=1.78,P=0.03)、流涕(t=1.26,P=0.04)、头痛(t=1.68,P=0.03)、咳嗽(t=1.84,P=0.02)等症状的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早;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5.0%及98.0%,对照组分别为53.0%及83.0%,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x2=8.67,P<0.01及x2=7.34,P<0.01).结论 玉屏风散与头孢丙烯联合治疗在改善症状体征的程度、时间上均优于单一使用头孢丙烯组;急性细菌感染性鼻窦炎采用玉屏风散联合头孢丙烯治疗,临床疗效更佳,可予推广应用.

  •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作者:张慧玉;田玲;黄光举;吴小磊;刘莹;陈冬梅;付辉;陈娜

    目的 观察抗菌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探讨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抗菌药物常规治疗,采用SPSS1T.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相互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RP(1.34±0.55)m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8.17±9.86)mg/L(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IL-6(1.79±0.89)pg/m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5.17±8.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菌药物序贯疗法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儿体内CRP和IL-6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