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

    作者:刘春华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通过分阶段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比较.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后,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了67%,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王磊;孟宪华;檀敏;杨静华;樊晓智;邵林;蔡美顺;王梅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 000导管日VS 2.6例次/1 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 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 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 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 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 000导管日VS 0.7例/1 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 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 000导管日. 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警信息系统干预研究

    作者:李冬梅;詹艳春;丁璐;于海洋;张永喆;武迎宏

    目的: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I )在医院感染预警信息系统(NIEWIS)应用前后的对比,评价预警信息系统在预防和控制CLBSI发生的有效作用。方法对2010-2013年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1091例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将采取预警信息系统前后时段的置管情况、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1091例患者中,总置管日为11797 d ,16例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千日感染率为1.36‰;共检出3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株占46.67%;采取措施前后(前2年与后2年)感染率发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警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CLBSI。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胡梅英;陈修文;乐萍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生水平及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对2012年1-12月心脏病治疗中心手术治疗的928例先心病患儿进行CLA-BSI目标性监测,将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48 h或拔除导管<48 h内的先心病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CLA-BSI发生水平和病原菌检出进行分析.结果 共诊断CLA-BSI病例15例,感染率为1.62%,每千个导管日感染为3.79%;经外周静脉血或(和)中心静脉导管尖端标本共检出病原菌2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褪色沙雷菌居前3位.结论 先心病患儿是CLA-BSI高危人群,应加强术后先心病患儿CLA-BSI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控制研究

    作者:张俐;张静;金莹;王建

    目的:分析综合IC U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现状,为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可行的指导和控制方案。方法提取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监测数据125例,按年龄分为中年组(45~59岁)8例、老年组(≥60岁)117例分布,自设Excel表的7个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统计分析模块,导出医院IC 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置管天数及千日导管感染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年组与老年组患者平均导管置留2387d ,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目标监测和前瞻性调查,对控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积极、警示和促进作用。

  • 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徐利萍;林雪梅;林建青;徐文芳;徐林燕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2013年对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可疑出现相关血流感染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48例机械通气患者CRBSI革兰阴性杆菌中,主要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3株占27.1%、肺炎克雷伯菌10株占20.8%、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16.7%、鲍氏不动杆菌6株占1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2.5%、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40.8%;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敏感性较高.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CRBSI的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病原学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 新生儿经脐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翊君;黑明燕;王天有

    脐静脉置管是新生儿期重要的救治方法之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脐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新生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增加7% ~11%.而目前我国对经脐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研究并不多,现将经脐静脉置管导致的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为今后在我国进一步开展脐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 血清肝素结合蛋白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訾亚楠;许爱国

    目的 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后疑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108例患者,采集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的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组(以下简称感染组)与非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组(以下简称非感染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HBP水平,同时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水平,对比分析各指标对CRBS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疑诊患者中有32例终诊断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住ICU当日的HBP、PCT、WBC、CRP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疑诊当日,感染组(n=32)患者的HBP、PCT、CRP和WBC水平分别为(47.26±14.17)μg/L、(4.35±1.52) μg/L、(104.88±42.10) mg/L、(18.76±5.39)×109/L,均高于非感染组(n=76)[分别为(31.16±5.64) μg/L、(1.35±0.82)μg/L、(72.81±40.04) mg/L、(11.69±3.43)×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81、5.63、3.75、2.92,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P、PCT、CRP和WBC诊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95%CI0.83~0.97)、0.83(95% CI 0.73~0.94)、0.77(95% CI0.65 ~0.87)、0.69(95%CI0.52~0.81).分别以33.12μg/L、2.75μg/L、61.73mg/L、13.17×109/L作为HBP、PCT、CRP和WBC的cut-off值,其诊断CRBSI的灵敏度分别为89%、87%、65%、63%,特异度分别为93%、73%、91%、70%.结论 HBP较PCT、CRP和WBC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作为CRBSI的早期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冯然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置管室48例行集束化干预策略患者作为实验组,与同期未给予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对照组45例患者进行对比,比较2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留置导管时间、CRBSI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行股静脉置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内静脉置管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可作为临床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理想方法.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调查及执行效果评价

    作者:邵文博;王蕾;蔡虻;李燕明;王琢非;刘聚源;李娜;孙晓辉

    目的:了解成人监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的集束化预防措施依从性现状,并评价其执行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入住外科监护室(SICU)、急诊监护室(EICU)、心脏监护室(CCU)和呼吸监护室(RCU)时间跃48 h的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CLABSI相关监测信息并如实填写临床对于置管患者执行5大循证预防措施的情况,包括手卫生、置管时大无菌屏障、2.0%氯己定皮肤消毒、选取适宜置管部位和每日评估尽早拔管。比较各监护室预防措施依从性及CLABSI感染率。结果各监护室对预防措施总依从性为74.5%,CLABSI感染率为6.4译;其中,RCU预防措施±从性低(60.2%),感染率高(10.5译);SICU预防措施依从性高(84.4%),感染率低(2.1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监测和有效的干预可以减少CLABSI的发生率。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监测与护理

    作者:汪海芹;区秀丽;高明珠;陈雨婵;李碧霞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O10年1月起对重症医学科CRBSI进行目标性监测和干预,共收集留置中心静脉导患者1028例,并与前期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比较感染率、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项目的差异。结果中心静脉置管CRBSI感染率监测:2008年1月~2009年12月监测为13.3‰;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为2.3‰,使用率从83%下降到64%,手卫生依从性及无菌敷料应用的正确率等提高。结论目标监测提高医护人员执行院感措施的依从性,有效控制CRBSI 。

  • 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马春花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评价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CRBSI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CRBSI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实施卫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入住ICU的61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患者CRBSI的发生率变化.结果 干预前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10.6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28.32%,正确洗手率为56.79%,患者CRBSI发生率为4.08‰;干预后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30.2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62.25%,正确洗手率为90.57%,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1.11‰.干预前后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76 9,P<0.01).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

  • 预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持续质量改进

    作者:李慧莉;李楠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方法降低肿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分析CQI前肿瘤科7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住院患者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针对感染相关因素计划并实施改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然后与CQI后次年同期8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CQI后,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CQI可明显降低肿瘤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改进方法和效果为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玲;常为民;赵凤娟

    目的:分析并探讨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 ICU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在48 h 以上患者988例。其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67例,感染率为6.78℅。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使用美国 Becton Dickinson 公司生产的 Bactec 9120血培养仪以及德国 Siemens 公司生产的 Microscan 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观察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7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3株,占51.19℅。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44.05℅。真菌4株,占4.76℅。影响 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OR =3.734,95℅CI =1.293~5.982),APACHE 评分(OR =1.157,95℅ CI =1.042~1.258),复数菌性(OR =7.352,95℅ CI =2.425~12.436),长期免疫抑制剂(OR =2.635,95℅ CI =1.946~3.892),消化道出血(OR =1.633,95℅ CI =1.246~2.201), ICU 住院时间(OR =1.534,95℅ CI =1.322~1.743),Lac 水平(OR =2.536,95℅ CI =2.135~4.35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临床上,年龄、APACHE 评分、复数菌性、长期免疫抑制剂、消化道出血、ICU 住院时间以及 Lac 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 肾脏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作者:成水芹;许书添;郭锦洲;何群鹏;李爱娟;黄丽璇;刘志红;李世军

    目的:了解肾脏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ICU自2010年4月至2015年5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的1 52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RBSI患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按1∶2比例随机选取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共有57例CRBSI患者纳入研究,感染发生率为3.7%,导管感染率为3.9/千日,中位导管留置日为14 d(7~30 d),发生CRBSI患者血培养检出的微生物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0.9%),其次为革兰阴性菌(36.8%),其中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阴沟肠杆菌(10例)和表皮葡萄球菌(9例).置管部位为颈内静脉(33例)及股静脉(24例),分别占所有颈内静脉置管(1 140例)及股静脉置管(383例)的2.9%和6.3%.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感染患者分别为16例(28.1%)、20例(35.1%)、7例(12.3%)、14例(24.6%).感染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寒战(68.4%)、发热(100%)及脓毒症休克(49.1%).感染时中位CD4+淋巴细胞186(99~388)个/μl,APACHE Ⅱ评分20.4±5.11分.57例患者中终有2例患者因脓毒症休克而死亡,余55例患者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体温在2d(1~3d)降至正常.感染组与对照组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CD4+淋巴细胞低、高APACHE Ⅱ评分为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肾脏科ICU患者CRBSI发生率3.7%,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但阴性杆菌有增加的趋势.导管感染夏季发生率高,CRBSI与患者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免疫功能低下及高APACHE Ⅱ评分相关.了解CRBSI的常见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有助于CRBSI的预防与治疗.

  • Q-syte与PosiFlush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作者:蔡琳;温晓萍;吴丹

    目的 探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应用肝素液冲管和肝素帽保护输液接头的方法进行导管护理;观察组应用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导管护理.结果 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3.08%,对照组为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隔膜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和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联用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 集束化护理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质量的影响

    作者:雷华艳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 PICC 治疗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 =6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n =60例)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平均置管用时、管道停留时间及 CRBSI、导管移位或脱管、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用时明显快于对照组(P <0.05),而管道停留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CRBSI、导管移位或脱管、堵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明显降低 PICC 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12-2015年重症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前瞻性研究

    作者:赵丹洋;郭巧芝;司徒敏雄;廖金花;张穗平

    目的 了解重症儿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监测方法,监测2012年1月-2015年12月7个儿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LABSI情况.结果 共有37 712例患者住院,总住院日为268 531 d,中心静脉置管日数为57 639 d,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21.46%;126例患者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2.19/1 000插管日,各年度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季度CLABSI发病率高于其他季度[均P<0.05,其中与第1季度比较,RR(95%CI)=1.98(1.20,3.29)];不同类型ICU的CLABSI发病率不同,新生儿外科ICU(SNICU)发病率(6.12/1 000插管日)高于其他类型ICU[均P<0.05,其中与儿童ICU比较,RR(95%CI)=3.02(1.51~6.04)].126例CLABSI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39株,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0.86%)和表皮葡萄球菌(15.83%).结论 外科重症新生儿是CLABSI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该科室制定强化措施进行干预,才能有效降低CLABSI.

  •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葛学顺;陈维开;蒋福云;崇殿真;孙跃辉;李正龙;乔来娣

    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2月该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未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 CRBSI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2‰(χ2=5.340,P=0.021);且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3±7.16)d vs (33.25±8.51)d;t=8.35,P<0.001],发生CRBSI的时间显著延长[(10.11±2.34)d vs (6.23±1.92)d;t=17.703,P<0.001],手消毒液消耗量明显增加[41.2 mL/患者日 vs 3.5 mL/患者日;t=34.469,P<0.001].结论 在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有利于CRBSI的防治.

  • 美国急性病医院预防医院感染策略纲要(2014更新版)Ⅱ

    作者:刘思娣(译);吴安华(校)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策略
      Ⅰ预防 SSI 的基本方法推荐给所有急性病医院。
      1.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标准及指南,对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