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调查

    作者:孔晓明;周翔;芮志莲;徐燕;王志棣;朱晓露

    目的 调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分离株口-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分析该菌株临床耐药性.方法 分别收集2所医院临床分离的CRKP菌株各20株,检测40种β-内酰胺类酶基因携带情况;对bla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 6)进行连锁检测.结果 两所医院菌株药敏结果相同,但口-内酰胺类酶基因检出率存在差异.CRKP临床分离菌株均检出blaTEM与blaKPC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ISKpn6连锁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此外其中1所医院还检出blaCTX-M-1群、blaLAP、blaDHA群、blaOXA-1群基因.结论CRKP临床分离株携带的β-内酰胺类酶基因以blaTEM和blaKPC基因型为主,不同医院存在差异.提示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临床抗菌药物.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李从荣;吕霞;罗少锋;黄俊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中qnr基因及其所携带的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129株大肠埃希菌、29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0株阴沟肠杆菌进行qnr基因检测.对qnr阳性株,检测Ⅰ类整合酶基因及SHV-1、TEM-1、CTX-M、OXA-Ⅰ、OXA-Ⅱ、OXA-Ⅲ、DHA、EBC型ESBLs基因.KB纸片法检测对16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表型筛选和确证试验检测产ESBLs株.质粒接合试验分析qnr基因的水平转移能力,ERIC-PCR进行DNA同源性分析.结果 6株菌株检出qnr基因(5株大肠埃希菌和1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中未检出;6株菌仅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Ⅰ类整合酶基因扩增全为阳性,其中有2株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敏感,4株菌携带TEM-1型ESBLs基因、1株菌携带OXA-Ⅲ型ESBLs基因、2株菌携带EBC型AmpC酶;每株菌至少携带2种以上ESBLs基因.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具有水平转移性,DNA同源性分析有2株指纹图谱一致.结论 武汉地区存在qnr基因的流行,qnr阳性株多重耐药严重,且携带多种ESBLs基因.

  • 6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分析

    作者:王玉平;宋艳荣;李继红;刘爱翔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60株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及Ⅰ型整合子和β-内酰胺酶等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小抑菌浓度;PCR检测β-内酰胺酶、Ⅰ型整合子和外排泵基因,对阳性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60株菌中,多重耐药株53株,占88.3%;6株携带OXA-23基因,均对包括碳青霉烯在内的5类以上抗菌药耐药,并具有高耐药特性;38株携带PER-1基因,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显著高于PER-1基因阴性菌株(P<0.01);45株检出Ⅰ型整合子结构基因,多重耐药率明显高于Ⅰ型整合子阴性菌株(P<0.01);Ⅰ型整合子和PER-1基因同时阳性25株,与7株两者同为阴性菌株相比,多重耐药率增高(P<0.01),但耐药程度无显著差别.结论 Ⅰ型整合子基因及β-内酰胺酶类基因的作用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OXA-23基因阳性菌株多为泛耐药和高耐药株,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 8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耐药性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敏;李欣;王敏;李先平;刘月;谢益欣;张衎;田菁菁;唐爱国

    目的 检测82株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其与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相关性. 方法 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82株,采用自动细菌检定系统检测其对18种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并分析细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型的相关性. 结果 临床分离株KPN对SCF耐药较高,为94.1%;对MPM的耐药率较低,为24.2%.82株KPN共检出SHV、TEM-1、KPC-2、NDM-1、OXA-1、OXA-2、CTX-M-3、CTX-M-14、CTX-M-15、CMY-4等1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前4种阳性率分别为100%、100%、7.3%和2.5%;碳青酶烯耐药株和碳青酶烯敏感株OXA-1、CMY-4、KPC-2及NDM-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1.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E型(SHV+ TEM+ CTX-M群+OXA群)较常见,检出率为48.8%,与药敏型Ⅷ型相符度(以药敏型为标准)为75%;基因型D型KPN中,药敏型Ⅰ型和Ⅱ型所占比例较高,达61.9%. 结论 长沙地区临床分离株KPN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携带也表现为多样化,其中SHV、TEM基因携带率高达100%,携带OXA-1、CMY-4、KPC-2及NDM-1的KPN更有可能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型为D型的KPN更有可能对非碳青霉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 一例败血症患者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作者:寿晓岚;胡玮琳;邵泓瑜;吕火烊;严杰

    目的 对病因不明败血症患者外周血中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了解分离菌株耐药性并分析耐药相关基因.方法 采用双份外周血标本血平板分离划线培养、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及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病原菌.采用微量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确证试验以及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表型试验,了解分离菌株产酶情况及类型.分别采用肠杆菌科细菌19种常见β-内酰胺酶、AmpC酶和碳青酶烯酶基因以及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21个注释为β-内酰胺酶基因引物,用PCR检测分离菌株基因组中各靶基因.PCR产物T-A克隆后测序.结果 上述血标本中均分离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敏感,但对其他11种抗生素耐药.所有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PCR扩增结果阴性,但扩增出TK49_09850、TK4912955、TK49_14470、TK49_14495、TK49_18990这5个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β-内酰胺酶基因条带,其序列与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相似性较低.结论 该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株有较高耐药性且对不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有较大差异,其β-内酰胺酶基因与肠杆菌科细菌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完全不同.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β-内酰胺类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朱健铭;姜如金;吴康乐;马兆龙;孔海深;张嵘;吕火祥;黄支密;孙长贵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情况,以及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10年5月浙江省杭州市和湖州市6家医院共47株肺炎克雷伯菌,先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试验,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A~D四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K35、omp K36)和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后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本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35株,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发现KPC-2变异型( KPC-2-1ike,GenBank登录号:HQ258934),以及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ompK35、ompK36膜孔蛋白编码基因经测序并与肺炎克雷伯菌敏感株比对均存在突变.指标聚类分析显示,KPC-2以及变异型与 ISKpn6高度相关联,TEM-1与ISEcpl、IS26、intI1、trbC、IS903相关联,CMY-2、OXA-30、DHA-1与tnpU、tnp513、trbC相关联.结论 携带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mpK35、ompK36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存在突变是本组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 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郑丹;朱健铭;袁求文;吴正海;朱雪萍

    目的:了解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整合子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以及菌株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均为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6种Am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和3种整合子遗传标记,并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0株产A m pC酶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和blaDHA、intⅠ1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 aac(3)-Ⅱ18株、aac(6')-Ⅰb 10株、ant(3″)-Ⅰ5株,检出阳性率分别为90.0%、50.0%、25.0%,16S rRNA甲基化酶检出 rmtB 2株,检出阳性率为85.0%;样本聚类分析提示,该组菌可分为两个簇群,A簇群中又可分为 A1、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可分为A1.1(1、5、7、8、10、12、16、20号株)和 A1.2(6、15)两个子簇群,均为克隆传播;A2亚簇群中可分为A2.1(2、3、4号株)和A2.2(9、11、13、18、19号株)两个子簇群,亦均为克隆传播,B簇群(14、17号株)亦为克隆传播。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携带 blaDHA基因导致对 AmpC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携带 aac(3)-Ⅱ、aac(6′)-Ⅰb、ant(3″)-Ⅰ、rmtB基因导致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Ⅰ类整合子可能是上述基因的载体,本组菌株存在医院感染的可能。

  • 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在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分析

    作者:张筠;陈冲;王珊珊;汪丽;常燕子;邓在春;马红映

    目的 调查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分离自2016年某医院ICU的20株CRKP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17种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B、C、D四类36种 β-内酰胺酶基因,PCR法连锁检测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结果 20株CRKP菌每株均检出blaTEM、blaSHV、blaKPC和blaNDM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0%、100.00%、75.00%、100.00%;15株KPC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blaTEM、blaSHV、blaKPC、blaNDM等4种基因的菌株在该组CRKP菌中流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由插入序列ISKpn6介导.

  • 耐药大肠埃希菌湖北监利分离株常见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陈风;张才仕;秦户远;梁建国;翁幸鐾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状况及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方法 收集2016年1-6月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 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复合制剂、喹诺酮类均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中的18株出现了明显的聚集性,出现4个克隆. 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携带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四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 ,用 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6种16S 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 PC型与 ISK 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 P blaK PC-ISK 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 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 甲基化酶基因 rmtB与 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aac(3)-Ⅱ与 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 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 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作者:史莉;孙光成;宋涛;翁幸鐾

    目的 调查一组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存在状况,了解该组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1-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到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测定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耐药基因测序后直接作BLAST比对,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均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均敏感;20株菌均检出β-内酰胺酶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20株菌共检出5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较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有明显的聚集性,分A与B二个群,并有4个克隆传播.结论 本组20株携带rmtB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同时携带了β-内酰胺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是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本组菌检出的4个克隆高度疑似医院感染,同一克隆菌株携带相同基因.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基因的研究

    作者:刘春明;朱胜波;韦柳华;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 4类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膜孔蛋白基因.结果 20株MDRPA中A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TEM(100.0%),B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IMP(75.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PDC(100.0%)和DHA (3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无检出;oprD2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提示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1号株TEM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TEM-1基因,IMP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IMP-1基因;9号株DHA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DHA-1基因.结论 产TEM、PDC、IMP型基因少数并产DHA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该组MDR-PAE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 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检测分析

    作者:陈银伟;何钻;朱健铭;沈思锋

    目的 调查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以及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基因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1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16S rDNA扩增与测序后确认菌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A~D类等4类共22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ISKpn7),并作了β-内酰胺酶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检测.结果 1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检出bla TEM和bla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并且blaKPC与ISKpn6连锁检测均呈阳性.结论 检出blaKPC型β-内酰胺酶基因并有可能高表达,是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陈月馨;张扣兴;席云;朱翔;朱东林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2009年4-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20株MDRAB,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8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检测TEM、OXA- 23群、ADC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0%、65.0%、100.0%;其余均阴性,膜孔蛋白carO基因检测均阳性.结论 MDRAB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产OXA- 23群碳青霉烯和ADC型AmpC酶相关;产OXA- 23型碳青霉烯酶是导致MD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重要原因,与产金属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缺失无关.

  •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朱健铭;刘国庆;姜如金;吴康乐;马兆龙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3-5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15株,先做β-内酰胺酶分型,再做改良Hodge试验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表型,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共检出TEM-1 12株、KPC-2 9株、KPC-2-like 2株、OXA- 30 1株,检出率分别为80.00%、60.00%、13.33%、6.67%,2号株与6号株KPC基因为KPC新的变异型(KPC-2-like,GenBank登录号:HQ258934);其他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该组15株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与细菌产4种β-内酰胺基因相关.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作者:张坚;季萍

    阳性10株(5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乌鲁木齐地区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率高;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情况主要集中在TEM型和OXA-23群;应进一步加强产β-内酰胺酶基因菌株的地方性流行病学监测.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作者:姜如金;朱健铭;吴康乐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与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30株,先用改良三维试验同时检测头孢菌素酶(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3类β-内酰胺酶活性,再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分析2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3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TEM、ADC、OXA-23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100.0%、60.0%、80.0%,30号株ADC基因为新亚型;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ADC、OXA-23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相关外,还与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有关.

  • 耐药大肠埃希菌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作者:陈向阳;黄东标;周茂亮;胡晓燕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的存在及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分离的耐药大肠埃希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A、B、C、D等4类β-内酰胺酶24种基因和膜孔蛋白ompC基因.结果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出TEM、CTX-M-1群和OXA-1群等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45.0%、40.0%和10.0%,其余21种基因均未检出;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共检测到19株占95.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mpC,经测序比对除11号株外,其余18株占90.0%均存在突变.结论 20株耐药大肠埃希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为产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变异的共同结果.

  • 老年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钟建平;王华钧;金法祥;汤佳良;李水法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KPN)老年患者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 方法 对20株KPN进行了15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LEN、blaOKP、blaCTX-M-1群、blaCTX-M-2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OXA-2群、blaOXA-10群、blaPER、blaGES、blaVEB、blaDHA、blaACT-1)检测. 结果 20株KPN检出blaTEM、blaSHV、blaCTX-M-1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DHA等6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30%、50%、5%、5%、15%;20株KPN中有19株至少检出1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株同时检出>2种β-内酰胺酶基因,多同时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 结论 该20株KPN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产β-内酰胺酶密切相关.

  •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研究

    作者:唐国建;苏建华;姜文明;蒋海燕;王国芳;邵世和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与变异.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2011年4月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37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TEM、PER、ADC、OXA-23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5.0%、25.0%、100.0%、80.0%,膜孔蛋白carO基因突变率达100.0%.结论 携带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carO突变,是该组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