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尹建春;刘云;张红艳

    近年来,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作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慢性肾衰竭尚未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严重心功能不全、多脏器衰竭及急性药物中毒等因病情需要实施血液透析等血液净化的患者,因此在中心静脉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十分重要.我院自2003年1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药物中毒患者35例,中心静脉置管长213 d、短27 h,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感染6例,导管堵塞5例,出血4例.

  • 传染病区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柴菲

    做好传染病区的院感管理工作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通过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医院感染,效果良好,现将管理经验介绍如下.1 病区布局合理病区设置按照便于严格消毒、隔离、防护、抢救的原则合理布局.三区二通道划分严格.三区(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严格分清,各区无交叉,并在各区入口处放置明显标识;二通道(即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相互分开,互不交叉.洁污路线流程(即人流、污流、车流)、洁污路线相互分开.

  • 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现状与管理对策

    作者:傅曼

    医务人员手卫生是有效、基本、经济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将ICU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现状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浅述如下.1 洗手依从性现状(1)学习培训不到位:国家卫生部在2009年4月颁布并实施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但在全院各科室开展手卫生知识培训较少,只有部分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大部分临床医务人员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医院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考核标准不健全.

  • 灭菌器故障停机检修的应急对策

    作者:郭福芹;刘艳华;丁颜

    2011年消毒供应室使用中的3台山东新华医疗出品的双扉平移门脉动真空灭菌器,出现进水排水管道、输气管道等故障及再生水系统需要更新等问题.决定对灭菌器进行停机检修,为慎重起见,这次检修视为大修,按照卫生部新规范标准执行各种监测,合格后方可启用.1 启动应急预案向院领导汇报,成立调度小组,由院办、医务科、设备科、护理部、感染科、供应室护士长组成,由供应室护士长担任总调度员,负责全局;利用3~4 d时间,安排在手术量相对较少的周五~日;确定厂方技术员、工程师等;利用院内网向全院简要告知,取得理解和配合.

  • 抗精神病药物致流浪救助病区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继荣

    流浪精神病患者在流浪期间自身感染疾病较多,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之一.现将流浪病房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易发生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1 感染因素分析(1)抗精神病药物可致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障碍,由于患者长期在外流浪,又患有精神疾病,患者养成不良习俗,饮食无节制,暴饮暴食的习惯,从而易发生胃肠道感染.(2)精神科病房采用封闭治疗,病房拥挤,空气不流通,户外活动及光照时间少;医务人员工作量过大,对消毒工作达不到完全合格;患者无自我防护措施,易引起交叉感染.(3)精神科以口服药为主,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至患者免疫力下降.

  • 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吴杰

    加强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十分必要,现将我院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1 存在问题(1)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薄弱,对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要求不适应,所以执行不力.(2)个别检验人员对手卫生认识不到位,再加上工作忙,不能做到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亦不能做到接触污物后及时洗手,极易造成交叉感染.(3)有些检验人员重视检验业务,轻视医院感染,在操作过程中不按检验科操作规程和感染管理要求操作.例如:手套接触不同患者后未及时更换.(4)执行感染管理制度不严格,受污染的台面或地面未及时消毒;抹布、拖把用后处理不规范等.

  • 纤维支气管镜在麻醉科的清洗消毒与保养

    作者:严俊;童维英

    为避免交叉感染,对纤维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与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院对其的清洗消毒与保养介绍如下.1 清洗(1)纤维支气管镜使用后,立即卸下电池和附件放于稳妥处,用湿纱布擦去软管外面的污物,用高压水枪冲洗管腔内的脏物.(2)将软管部分和附件浸泡于多酶液(1∶500)中浸泡2~5 min,再次用流动水、气枪、水枪交替反复冲洗各个腔道阀门至于净为止.(3)气枪吹干纤维支气管镜管道内的水分,用清洁软布擦拭纤维支气管镜物体表面及附件.

  • 等候间接台手术患者的管理

    作者:葛广凤;童维英

    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工作效率,特建立了手术等候间,为接台手术患者提供等待手术间,自2011年3月等候间运行以来,得到手术、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以及患者的一致赞赏,现将等候间接台手术患者的管理报道如下.1 方法1.1 完善设备设施 手术等候间设在十万级层流手术间区域,可以同时接待7例接台手术患者,患者的床前备有中心吸氧、中心吸引器、输液等装置,另配有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各1台.

  • 手术器械清洗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作者:刘栋娟

    手术器械使用后清洗不彻底,使残留的有机物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或芽胞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因此彻底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1 影响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相关因素1.1 不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虽然制定有清洗的规范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仍有些人按照个人的工作习惯违反操作规程.

  • 外来骨科器械确认单的设计及使用体会

    作者:易莉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外单位(厂家)带入手术室临时使用的手术器械,我院的流程是在手术前1~2 d由外科医师通知器械商将器械送至消毒供应中心,清点无误后按标准程序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植入物做生物监测.因为我院的骨科手术并不多,外来骨科器械均采用用完即带走的方式,手术室无预存备用的厂家器械.为了杜绝错误的发生,我们增加了手术医师对骨科器械检查确认的步骤,设计了外来骨科器械确认单,其方法:(1)设计表格:为3行4列,在表格上方正中标明"外来骨科器械确认单",在表格的第1、3列依次标明患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时间,在表格的右下方标明手术医师(签名).

  • 124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瑞君;鞠春梅;隋素琴;闫景刚;丁秀云

    鲍氏不动杆菌(ABA)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为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对我院2009-2010年度分离出的124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菌株来源于2009-2010年我院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鲍氏不动杆菌共124株.实验室检测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葡萄球菌ATCC25923为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与对策

    作者:杨晋红

    为更好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源,现将我院2007-2008年工作人员职业暴露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全院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2007年20人,2008年48人,共计68人进行调查分析.2 结果68名职业暴露者暴露源分布构成比,见表1.3 讨论3.1 建立预防机制 表1暴露源分布显示,血源性传染病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云南省为乙型肝炎感染高发地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尤其重要.

  •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细节管理

    作者:丁飞霞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低、易于感染,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从细节开始有效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1 新生儿病室布局与流程标准化管理新生儿病室的设置应严格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的标准,布局和流程应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流程,做到洁污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 医院感染岗前培训与医院感染控制文化建设

    作者:牛延军

    目前,医院感染管理还未纳入医学生的教学内容,而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人群,尤其是医务人员.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严重缺乏,对实习生及新聘用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迫在眉睫.1 岗前培训1.1 培训意义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医院感染管理学既有医院感染管理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可有效指导临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同时也体现出现代医院感染管理学的新进展.因此对新上岗人员进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培训等,体现医院文化建设.通过培训,学习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措施,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作为一个直接与患者接触的群体,时刻面临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的危险,新上岗人员了解和掌握了职业防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职业暴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1例肺癌介入治疗的医院感染防护

    作者:张素香;苏月;朱爽

    我院于2012年3月对1例肺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进行医院感染防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女性,49岁,因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两个月,无胸闷、气短,无寒颤、发热,无盗汗,无头晕、头痛,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曾在外院行肺部CT检查提示中心性肺癌可能性大,右侧胸腔积液,腹膜转移,右肺陈旧灶及局部不张.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80 mm Hg.诊断为肺恶性肿瘤,完善各项检查,加强医院感染防护措施,于2012年3月3日在局麻下行右侧腹股沟动脉肺恶性肿瘤化疗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对症治疗,精心防护,于2012年3月10日痊愈出院,共住院9d.

  • 呼吸内科多药耐药菌感染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徐海英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病原菌感染的菌谱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做好多药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当今刻不容缓的工作.2009年3月-2010年4月,我科共收治了36例多要耐药菌感染的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现将我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报道如下.

  • 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聚集性检出的调查与控制

    作者:赵霞;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会杰

    目的 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聚集性检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控制其医院内传播,防止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方法 收集检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4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对检出的4株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鉴定,分析是否存在医院内传播及其原因,制定控制措施.结果 检出的4株菌为同源菌株,其中1例为院外带入,2例为定植,1例为院内获得性泌尿系感染,存在医院内的接触传播,加强控制措施后,其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未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结论 该事件为一起同种同源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聚集性检出事件,应警惕多药耐药菌的聚集性检出,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防止其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

  • 20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药敏分析

    作者:鲁小红

    目的 总结医院2010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率,为了解病原菌流行状况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0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从2010年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共分离出108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18株,占20.1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784株,占72.46%,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真菌80株,占7.39%.结论 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有上升趋势,并且有多药耐药性;因此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常州市医院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与危险因素

    作者:杨乐;赵丽霞;喻荣彬

    目的 了解常州市市属二级以上医院感染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 将市属二级以上医院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中确诊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病例作为病例组,非多药耐药菌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47例,占医院感染病例的13.0%;分离到多药耐药菌5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占24.0%,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氏不动杆菌6株占12.0%,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13株占26.0%,耐万古霉素肠球菌1株占2.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2株占24.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6株占12.0%;医院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占56.0%;单因素分析科室、呼吸衰竭、是否手术、是否有血管通路、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手术是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的保护因素.结论 常州市市属二级以上医院需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监测系统,积极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采取综合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多药耐药菌感染.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贾会学;李六亿

    目的 为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对某综合医院2005-2010年产ESBLs-ECO泌尿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匹配条件包括性别相同、入院时间相隔±3d、年龄±5岁.结果 病例组为146例,对照组为292例同期非感染患者,在各危险因素中,3月内住院史(OR=35.05,95%CI:7.01~175.14,P=0.00)、泌尿生殖道手术(OR=14.48,95%CI:2.82~74.25,P=0.00)、1月内使用左氧氟沙星(OR=3.77,95%CI:1.08~13.22,P=0.04)等是发生产ESBLs-ECO泌尿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产ESBLs-ECO泌尿道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关键点是严格掌握泌尿道插管指征、时间和无菌技术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特征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苏兰香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69株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占66.9%,分泌物占15.4%;呼吸科检出率高,其次为ICU;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达90.0%;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2.8%,占第2位;美罗培南敏感率为69.8%,排第3位;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82.9%,相对高.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低耐药的抗菌药物,预防多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

    作者:董虹;刘天春

    目的 探讨引起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医师控制医院感染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无菌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相应鉴定试剂盒进行菌种鉴定,参照CLSI推荐的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的25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9.8%;革兰阳性球菌占24.8%;真菌占5.4%;258株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达到20.8%~25.0%;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40.0%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3.2%~66.7%;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糖肽类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球菌仍然保持着100.0%的抗菌活性.结论 血液病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危人群,其感染致病菌大多是耐药细菌;血液病房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新生儿室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调查

    作者:徐珍;吕晓林;胡妮娅;曹先伟;唐素琴;余奇;饶思友;周芸

    目的 对一起新生儿室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分析,查找原因,以采取有效方法控制感染流行.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对采集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进一步采用肠杆菌基因组内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基因检测其同源性.结果 医院新生儿室2011年7月15-23日共收治患儿30例,连续发生4例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感染率为13.33%;经对室内环境表面采样检测,在共用的喉镜镜片表面分离出与4例感染患儿痰标本耐药模式一致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经ERIC-PCR基因检测确定为同一基因型.结论 由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污染的喉镜镜片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子宫颈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周协和;方智淑;张娜

    目的 探讨妇女生殖道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情况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子宫颈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86例HPV检测及TCT检查有异常的宫颈病变患者结合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病变在25~35岁多,而CINⅡ、CINⅢ及鳞状细胞癌(SCC)在>35岁高发;随着宫颈病变的逐渐加重,在炎症、CINⅠ、CINⅡ以上及SCC 3组中HPV感染呈上升趋势,分别为54.2 %、74.6% 、96.7%,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与病理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76.4%、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 88.9%、SCC100.0%,HPV与TCT,阳性诊断符合率炎症10.3%、CINⅠ 54.2%、CINⅡ82.9%、CINⅢ93.3%、SCC100.0%,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HPV和TCT均为阳性的检出率越来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感染检测结合TCT检查更能有效准确诊断子宫颈病变,对探讨宫颈病变的进展和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 无锡地区男性不育者精液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

    作者:肖琛月;叶燕

    目的 了解医院男性不育患者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状况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0一2011年无锡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600例患者中Uu阳性143例占23.83%;Uu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是普那霉素,耐药率为2.10%;耐药性高的抗菌药物是环丙沙星,耐药率为58.74%.结论 Uu感染是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不能作为治疗男性不育者支原体属感染的首选药物,而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对支原体属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在治疗中不易产生耐药性,可作为治疗男性不育者支原体属感染后的首选药物.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与多药耐药菌感染特点及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贾建侠;贾会学;林金兰;李六亿

    目的 了解血液病房医院感染与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7-2011年入住血液病房所有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调查医院感染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5年内血液病房292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53例,医院感染率为12.06%;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血液和胃肠道;感染病原菌以真菌多占17.37%;MDROs感染比例总体为37.93%,产ESBLs菌株占全部MDROs的69.70%;通过采取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率及MDROs感染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重点为呼吸道感染,应重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以防止真菌二重感染,并贯彻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

  • 无继发感染的泛发型湿疹患者皮肤菌群感染及药敏分析

    作者:韦海鹏;钟永军

    目的 探讨无继发感染的湿疹患者皮肤菌群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皮肤科诊断为泛发型湿疹112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1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患者皮损部位分泌物菌群鉴定,纸片扩散片(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其中64例患者皮损分泌物检出感染菌株,检出率61.61%,其中5例患者同时存在2种细菌多重感染,多重感染率7.81%,共检出感染菌株69株,其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占50.71%,表皮葡萄球菌18株占26.09%,产色葡萄球菌6株占8.70%,人葡萄球菌6株占8.70%,松鼠葡萄球菌2株占2.90,华纳氏葡萄球菌1株占1.45%,生葡萄球菌1株占1.45%;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色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普遍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敏感率>50.00%,对万古霉素、利福平的敏感率>90.00%.结论 无继发感染的泛发型湿疹患者皮肤带菌率高,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药敏试验对显示不同感染菌对药物敏感性各不相同,差异性较大.

  • 新生儿血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云凤;刘奕

    目的 了解医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患病新生儿血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方法 用ESPCulture System Ⅱ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70份血培养标本进行检测,阳性标本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送检的570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58株,阳性率为27.7%;81.6%的病原菌均在24 h内检出;其中早期新生儿(日龄<7 d)分离出病原菌84株占53.2%,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晚期新生儿(日龄8~28 d)分离出病原菌74株,占46.8%,以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溶血葡萄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许向锋;翟瑞山

    目的 了解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用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产ESBLs.结果 在174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112株,检出率为64.4%;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多药耐药性,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均100.0%耐药,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9.1%、99.1%、98.2%、88.4%、69.6%.结论 应加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 不同标本来源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

    作者:侯铁英;廖亚龙;黄德弘;张莉滟;陈柳勤;王媚

    目的 分析医院2008-2010年不同标本来源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非重复的鲍氏不动杆菌,重新鉴定复核,药敏结果采用CLSI 2011年标准判断,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分离到非重复鲍氏不动杆菌1147株,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3年来自支气管冲洗液的菌株构成比逐年下降,由30.6%降至17.6%,来自尿液的菌株构成比逐年上升,由1.0%上升至4.9%,分离自痰液的菌株构成比无显著性变化;不同标本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明显;3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下降明显,由66.4%降至47.1%;鲍氏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总体敏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P<0.05).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分离部位构成比的变化可导致其对抗菌药物总体敏感率的改变,因此细菌的耐药监测数据应细化至不同分离部位,临床用药需考虑其标本来源.

  • 140所医院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沈黎;周宏;姜亦虹;李阳

    目的 通过对ICU进行目标性监测,了解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提出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2011年1-12月入住ICU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结果 1年中全省140所医院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共获得各种病原菌10765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864株占63.76%,革兰阳性菌明显减少仅有2566株占23.84%,真菌1335株占12.4%;检出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药耐药呈增加趋势.结论 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内容.

  • 16S 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庆;王涛;范春燕;牛家峰;王金玲

    目的 建立基于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学检测方法,以指导临床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方法 以细菌16S rRNA基因为靶序列,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合成所有细菌保守区共有的一对通用引物,通过PCR扩增已知10株实验室保存菌株、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空白对照,并对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作一评价.结果 对所测已知10株实验室保存菌株均获得920 bp扩增产物,其与人类基因组DNA、巨细胞病毒和白色假丝酵母菌无交叉阳性反应;PCR阳性率为26.8%,血培养阳性率为11.3%,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灵敏度高于血培养.结论 与血培养比较,PCR具有检测速度快、特异性及敏感度高等特点.

  • 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调查及方法学评价

    作者:许宏涛;陈东科;赖惠英;胡云建;张秀珍

    目的 调查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率,并对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医院临床检出的180株MRSA,以改良菌群分析策略曲线下面积法(PAP-AUC)为金标准,应用含万古霉素4μg/ml BHI平皿(BHIV4)、含万古霉素6μg/ml BHI平皿(BHIV6)、含替考拉宁5μg/ml BHI平皿(BHIT5)、含16 μg/L酪蛋白胰酶消化物和4μg/ml万古霉素的BHI平皿(CBHIV4)(菌悬液分别为0.5麦氏单位浓度、2.0麦氏单位浓度)和macroEtest (MET)法对所有菌株进行hVISA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15株hVISA,采用BHIV4、BHIV6、BHIT5、CBHIV4(用0.5麦氏单位菌悬液)、CBHIV4(用2.0麦氏单位浓度菌悬液)及MET法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20.0%、99.4%;6.7%、98.8%;93.3%、42.4%;33.3%、92.1%;66.7%、69.1%及86.7%、59.4%.结论 在MRSA中hVISA占有一定比例,应重视hVISA的检测;当前仍缺少一种简便、快捷、准确度高的检测hVISA的方法.

  •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研究

    作者:高航;王君兰;钱翠;包勇

    目的 评价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疗效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179例有并发IPFI高危因素的COPD患者的血浆G值,计算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G试验阳性的患者进行抢先的抗真菌治疗,动态监测G值的变化.结果 G试验对COPD患者并发IPFI的灵敏度为81.7%,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89.1%,阴性预测值为82.5%,准确性为85.6% ;70例G试验阳性患者40例完成抗真菌的抢先治疗,37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92.5%;抗真菌治疗前G值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G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患者中G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G试验灵敏度、特异度较高,高危患者结合临床表现,G试验检测阳性应立即抗真菌治疗,动态检测G值变化可有效判断治疗效果.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与肠道感染的关系

    作者:侯彩妍;徐丽丽;陈虎;刘娜;江岷;王国权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与肠道感染的关系,找出一般规律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肠道aGVHD患者44例,其中肠道未感染者24例,肠道感染者20例,对比分析其腹泻程度、持续时间、量及病原菌的分布,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肠道未感染者腹泻程度主要集中Ⅰ、Ⅱ度,分别占66.67%、25.00%,肠道感染者腹泻程度主要集中在Ⅲ、Ⅳ度,分别占45.00%、25.00%;腹泻持续时间及腹泻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天数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道感染者粪便中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24.00%、22.67%.结论 aGVHD发生后肠道感染的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重度aGVHD易引起真菌感染,提示护理人员加强此类患者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外膜孔蛋白基因研究

    作者:渠巍;莫非;黄志卓;张姝;夏曙华;糜祖煌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E)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对分离自贵阳地区(A组)和江苏苏南地区(B组)PAE各20株,用纸片扩散法测定1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1种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oprD2);对阳性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结果 两组PAE呈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多药耐药,A组PAE检出TEM、CARB等两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均为1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均为缺失,缺失率为100.0%;B组PAE检出TEM、OXA-10群、PER、GES、CARB等5种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率分别为55.0%、55.0%、45.0%、30.0%、1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率为45.0%.结论 两组PAE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与携带β-内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oprD2的缺失相关.

  • NICU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定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艳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患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定植状况,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连续采集住院患儿不同时期直肠拭子进行产ESBLs显色平板筛选试验,同时收集每例患儿临床及试验室辅助检查资料.结果 共监测患儿31例,入院第1、4、11天产ESBLs肠杆菌定植率分别为29.0%、70.0%、84.2%,均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住院第4天患儿产ESBLs肠杆菌定植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结论 产ESBLs肠杆菌在NICU患儿直肠定植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应缩短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产ESBLs肠杆菌在院内暴发流行.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作者:王珂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对2011年8月25日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应调查在院患者956例,实际调查952例,实查率99.58%;发生医院感染30例、31例次,感染现患率3.15%、例次感染率3.26%;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ICU、心外科和胸外科,其感染率分别为17.65%、7.03%、4.12%;社区感染现患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结核科、呼吸科和胸外科,其感染率分别为100.00%、87.06%、14.68%;医院感染部位中以下呼吸道占首位,其次为上呼吸道、手术切口,分别占45.16%、35.48%、9.68%;社区感染率为54.10%,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为胸腔感染,分别占73.98%、14.95%;医院感染分离出病原菌2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57%;社区感染分离出病原菌3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6.67%;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71%,一联用药75.29%,二联用药14.71%,三联用药10.00%,感染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为26.47%.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实际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状态,有针对性对重点科室进行干预,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 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作者:黄辉萍;张湘湘;连羡玉;叶丽娟;张世阳;邱丽心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ICU 103例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组为院内感染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47例患者,同期分离的院外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的病例56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单因素t检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及趋势分析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ICU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共103例,其中院内感染47例占45.63%;男性8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1.45±20.87)岁;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性别、抗菌药物联用、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插管与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年龄(OR=1.051)和机械通气(OR=2.937)是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机械通气的天数均与ICU下呼吸道感染鲍氏不动杆菌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年龄越大、机械通气天数越长,发生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加强重点人群监测,规范各类侵入性操作,减少插管时间,将有利于减少下呼吸道鲍氏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发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作者:叶旦阳

    目的 探讨引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择4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对医院感染可能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20例患者医院感染60例,感染率为14.23%,感染部位构成下呼吸道28例、上呼吸道12例、泌尿道10例、胃肠道8例、口腔2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医院感染因素包括:年龄≥60岁、心功能分级差、实施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OR值分别为3.56、3.23、3.04、2.78、2.69.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复杂,加强老年患者管理、积极纠正心力衰竭、严格侵入性操作的指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妇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

    作者:谢丽君;王姗娜;梁伟峰;杨小莉;林国志

    目的 调查妇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其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等因素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互关系,为降低妇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妇科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妇科出院5446例,发生医院感染66例,手术类型以开放型手术为主,共63例占95.0%;发生医院感染部位以泌尿道感染高,22例占33.0%,其次为血液感染,14例占21.0%;分离出病原菌5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高占32.0%,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占12.5%.结论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尽早去除各种留置管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等,是降低手术后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妇科 医院感染 调查
  • 湖南省医院感染重点部位预防与控制措施调查分析

    作者:付陈超;文细毛;任南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医院感染重点部位预防与控制措施实施的调查,反映其现状,并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反馈促进各医院改进医院感染预防相关措施.方法 自制调查表,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发放到各医院,并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完成调查.结果 共调查252所医院,纳入前后对比分析60所;术后各医院手术部位重点预防控制措施的达标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术前30~60 min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50.09%上升至61.73%,术后24 h内停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由4.49%上升至17.15%,换药遵守无菌操作由84.22%上升至92.40%,外科医师手消毒步骤合格率由86.49%上升至93.53%,手术备皮方式采用刮除毛发的方式由97.27%下降至69.00%;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的控制、手术过程保温控制措施的构成及术后手术切口标本送检、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方式、静脉置管位置构成,前后调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调查对比分析反馈是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良好方法.

  • 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陈颖;祝惠琴

    据统计由医护人员手作为细菌传播媒介造成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30.0%,而提高手卫生质量可显著降低感染的发生,但目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我科于2010年7-12月应用持续性质量改进(CQI),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旨在加强手卫生工作、减少手术室感染.

  •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武志东;王曼虹;虞旭东;潘建丽;戈睿佗;张利勇;石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AMI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整理、查阅AMI患者病历1739例,发生医院感染148例,AMI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51%;发生感染部位呼吸道感染59例、尿路感染36例、皮肤软组织感染28例、消化道感染13例,其他12例,其中单一部位感染143例,≥2个部位感染5例;对148例AMI医院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侵入性操作和免疫抑制剂、激素应用与医院感染发病明显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较高,对AMI患者的侵入性操作和抗菌药物应用等危险因素等应引起高度重视.

  • 2011年江苏省140所医院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姜亦虹;周宏;李阳;沈黎

    目的 通过开展ICU目标性监测,提高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力,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按照相关规范对2011年入住ICU的患者进行监测,运用MINKE软件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利用Stata10.0版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1年入住ICU患者65450例,发生医院感染5955例、9021例次,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3.50,调整后的日感染率为4.13‰,调整例次日感染率6.25‰;在不同类型ICU中以外科ICU感染率高,综合ICU次之,ICU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尿路和血液感染,分别占70.87%、13.76%和9.46%,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别占34.24%、9.63%、5.76%;ICU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其中居前4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导管相关性感染将是ICU监测及干预重点,应将各类感染预防措施纳入监测目标中,耐药菌的监测应进一步深入到个体动态,真正从结果监测过渡到过程监测,同时应提高ICU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位是开展目标性监测的重要目的.

  •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章伟丽;王丽君;胡小秋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进行剖宫产术发生感染的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是否伴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次数、胎膜早破、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发生感染患者中手术时间≥1h的感染率为80.65%,与<1 h的感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7d的患者感染率为67.44%明显比<7 d的感染率(32.26%)高(P<0.01);产程>12 h的患者感染率为70.97%,明显高于<12 h的产妇感染率(29.03%)(P<0.001);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感染率77.42%,明显高于无基础疾病的产妇(P<0.001);侵入性检查次数≥3次的产妇感染率发生较高为74.19% (P<0.001);有胎膜早破的产妇感染率为74.19%,高于无胎膜早破的产妇(P<0.00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感染率相对较低,为19.35%(P<0.001).结论 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产程长短、基础疾病、侵入性检查、胎膜早破、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术后感染.

  • 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马超;徐海斌;吴大鹏

    目的 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一2011年1月在医院骨科就诊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50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另外选取50例患者,按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程度、致伤原因与病例组相匹配,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也均为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患者;通过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危险因素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下列情况占比分别为:至医院清创时间>6 h(68.0%、22.0%)、未完全清创(72.0%、24.0%)、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74.0%、2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外支架固定(72.0%、8.0%);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中,至医院清创时间>6 h、未完全清创、未合理使用抗菌药物OR值分别为3.298、3.412、5.514,是危险因素,使用外固定支架OR值为0.004,为保护因素.结论 使用外固定支架可以减少四肢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林金兰;李六亿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措施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0年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MRSA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非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病历信息调查相关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有22项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情况急(OR=2.17)、使用激素(OR=23.26)、机械通气(OR=96.45)、胃肠道置管(OR=3.18)、合并其他细菌感染(OR=15.66)、血红蛋白值低(值正常OR=0.43,值高OR=0.05)、使用抗菌药物类别多(1~3类OR=35.88或≥4类OR=144.29)、住院日数>3周(OR=3.95)是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情况急、使用激素、机械通气、胃肠道置管、合并其他细菌感染、血红蛋白值低、使用抗菌药物类别多、住院日数>3周,是MRSA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预防控制MRSA提供了科学依据.

  • 1102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作者:穆金智;王忠臣;李雄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改进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兼职人员协同,调查2011年10月22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床旁调查表和个案病史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1121例,实际调查1102例,实查率为98.3%,感染1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7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8例,其次为表浅切口5例,泌尿道感染4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5%,其中一联用药204例占90.3%,二联用药22例占9.7%,无≥三联联合用药;治疗性用药129例占57.1%,预防用药82例占36.3%,治疗加预防用药15例占6.6%;病原学检查103例,送检率为71.5%.结论 现患率调查可在短期内全面了解医院感染现状,根据结果提示有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临床标本送检,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 289例开胸术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感染预防的管理

    作者:王栩轶;张媛;霍兰兰;白杰;师兰香;周静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预防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 调查与分析289例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预防感染的方法、时间.结果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的通畅,维持负压及无菌状态,预防感染;289例中仅有2例因发生伤口脂肪液化,延期愈合.结论 开胸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发生感染的原因,包括手术方式、术后活动、留置时间的长短等,严格的护理操作规程是避免发生感染的重要环节.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韩玲样;孟葆莉;张会萍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确定监测对象,填写统一表格,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根据病历记载、现场切口查看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 共监测手术患者625例,SSI发生率为4.48%,以阑尾切除术感染率高,为12.82%;术中出血量≥1500ml者感染率为20.00%,高于出血量<1500 ml者感染率的4.23%(x2 =5.72,P=0.017);开放性切口者感染率23.08%,高于闭合性切口者感染率的4.08%(x2=10.37,P=0.001);手术前患者具有全身感染者感染率18.42%,高于未合并感染者感染率的3.58%(x2=18.38,P<0.001);Ⅰ类切口感染率2.06%、Ⅱ类切口感染率35.29%、Ⅲ类切口感染率13.04%、Ⅳ类切口感染率19.23%(x2=20.70,P<0.001);手术危险指数0分感染率2.44%、1分感染率7.10%、2分感染率8.00%、3分感染率14.29%(x2=9.75,P=0.021);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越临近手术开始时间,感染率越低;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2 h者感染率高于使用时间<72 h者,28.6%的SSI发生于拆线后,其中Ⅰ、Ⅱ类切口拆线后感染发生比例为35.29%,高于Ⅲ、Ⅳ类切口拆线后的感染发生比例18.18%.结论 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术前有无感染性疾病、切口部位是否为开放性创伤、手术危险指数与SSI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SSI发生率.

  • 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姚彬;习慧明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为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提供帮助,从而降低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 对北京市海淀医院2009-2011年ICU 66例血流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疗与预防措施.结果 66例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2株占45.7%,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真菌10株占14.3%;其中较常见的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酵母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屎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7% 、12.9%、12.9%、10.0%、8.6%、8.6%;血流感染多预后不良,且死亡率高,达60.6%;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及抗菌药物的滥用等是血流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3年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基本持平,在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严格无菌操作、细致的导管护理、加强血培养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治疗血流感染的有效措施.

  •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分析与临床干预

    作者:陈建萍

    目的 调查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产科发生2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引起医疗纠纷后,立即调查产科、外科当月手术罹患率,寻找可能引起感染的原因,同时进行目标性监测,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进行临床干预,并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011年12月产科81例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8.64%,392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为1.5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种因素导致该次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罹患率增高,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是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2012年1-5月产科共行剖宫产手术320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同期外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11年12月比较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感染率分别为1.72%、1.41%和0,特别是近3个月无感染病例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及时有效.结论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必须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多环节预防控制,才能保障医疗安全.

  • 清洁水平监测对ICU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影响

    作者:陈惠清;周春莲;王世英

    目的 探索清洁水平监测作为干预手段对ICU环境与医院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影响.方法 自2011年7月开始利用ATP荧光检测技术持续监测ICU监护仪按钮、床档扶手和操作台清洁水平,并对2009-2011年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经过连续监测和指导至2012年5月监护仪按钮、床档扶手和操作台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的RLU值分别下降了77.0%、81.0%和82.0%;医院感染率从2011年上半年的30.7%下降至下半年的24.5%,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检出数量低于上半年,也低于2009年和2010年同期水平.结论 采用一种有效的清洁水平监测工具,通过监测数据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可改善ICU清洁水平,减少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医院感染病例.

  • 上尿路梗阻合并非特异性感染分析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胡卫锋;陈琳;李国灏;彭松;余家俊;万志华

    目的 研究上尿路梗阻发生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并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5月-2011年11月泌尿外科上尿路梗阻患者中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病例进行研究,按规范采集相应的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11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75株占66.37%,革兰阳性球菌33株占29.20%,真菌5株占4.43%;其中大肠埃希菌42株占37.17%,肠球菌属17例占15.04%,葡萄球菌属13例占11.50%;多药耐药菌常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47.62%.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上尿路梗阻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但肠球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也占较大比例;病原菌耐药性高,且部分呈多药耐药;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比例.

  •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蒙以良;黄广优;李晓华;黄月娟;邓柑雀;黄升武;陈坚贤;郑学嵩;许群英;李书有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奥沙利铂十亚叶酸钙+5氟脲嘧啶)方案化疗,对照组30例,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8%和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FP≥400 μg/L的患者中由84.0%降至400 μg/L,对照组AFP≥400 μg/L的患者由59.1%降至<400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75.9%、58.6%和31.0%,对照组分别为60.7%、39.3%和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和手足综合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FOLFOX4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能提高近期疗效、降低AFP,延长生存时间.

  • 干部门诊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分析及健康教育对策

    作者:李凯燕;李晓英;贾晓清;牟小芬;李雪梅

    目的 分析三联合用药对干部门诊中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为门诊护士健康教育提供疗效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干部门诊消化科2010年1月-2011年10月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61例,采用耐信20 mg 2次/d×4周、君尔新0.2285 g 2次/d×10d、甲硝唑0.4g2次/d× 10 d为1个疗程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停药1个月做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阳性者继续治疗,多连续治疗3个疗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组(52~62、63~73、74~83岁)进行疗效分析;观察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三联合用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有效率为88.5%,3个年龄段组Hp感染患者治愈率分别为100.0%、77.8%、78.6%,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联合用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疗效明显,治疗效果与年龄大小无关.

  • 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顾沙

    目的 分析探讨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自医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60例行胸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单次肌内注射哌替啶50 mg镇痛,研究组术后采取硬膜外自控镇痛模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镇痛评分、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呼吸、大呼气量1秒量、每分钟静息通气量、在非供氧情况下指脉氧的饱和度、心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硬膜外自控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作者:瞿金妙;张筱骅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应控制对策.方法 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施行乳腺癌手术的276例女性患者,回顾性调查患者情况,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276例行乳腺癌手术的患者中,发生感染27例,感染率为9.78%;其中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占37.04%;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合并糖尿病、接受辅助化疗、白细胞减少、长期引流、长期住院(P<0.05).长期引流和化疗对感染的影响尤为显著.结论 临床上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避免或减少乳腺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

  • 广西96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分析

    作者:张影华;覃金爱;甘泳江;黄娟;张云;李绍英;黄小红;郭世辉

    目的 了解广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锐器伤防护措施及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9月以问卷形式对接触锐器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调查,全部数据输入锐器伤基线调查系统.结果 96所医院参与调查,共调查40842名医务人员,其中2522人报告锐器伤,发生率6.18%,其中护士的发生率达到8.08%;发生锐器伤工作年限以21~25年的人群高,发生率达到8.71%;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是引起锐器伤的常见器具,构成比分别达到27.24%和23.71%;发生锐器伤的环节中拔除静脉输液针头的构成比达到14.54%;而在3331人次的锐器伤中,仅有479人次按处置流程向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主动报告率为14.38%.结论 医院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重视程度不足,需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正确认识,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锐器伤防护和培训,并通过制定相关措施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报告分析

    作者:刘卫平;闫志刚;苏日娜;邢慧敏;杨旭

    目的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2011年1-6月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采用查看病历与临床查房相结合进行感染监测.结果 ICU医院感染率10.70%,导尿管使用率53.56%,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日感染率2.73‰;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99.09%,中心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日感染率1.11‰;呼吸机使用率46.25%,呼吸机相关肺炎日感染率13.44%;总器械使用率198.90%;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86%,患儿日感染率为1.76‰;手术部位Ⅰ类切口感染率1.02%,Ⅱ类切口感染率2.35%,Ⅲ类切口感染率20.00%.结论 目标性监测的灵活性能及早预测感染源,及时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是减少医院感染的科学监测方法.

  • 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暴发原因及控制

    作者:江云兰;高念霞;张茎;童双润

    目的 分析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与经过,为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2011年1月29日-2月15日陆续发生4例鲍氏不动杆菌肺部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找感染源与传播途径,并采取干预措施控制感染.结果 从34份环境卫生学标本中分离出6株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为17.65%;对4例患者分离的4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结果显示,4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集中隔离、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加强环境物体表面与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等,有效控制了感染.结论 医院间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较差、环境与医疗设备物体表面污染严重是造成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原因.

  •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冯云;朱恒青;谢绍峰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1年医院36例心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研究.结果 36例心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3.3%,其次依次为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胃肠道、皮肤及其他感染,分别占18.8%、16.7%、12.5%、10.4%、8.3%;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相关因素主要有高龄、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侵入性操作、阿司匹林及抑酸药物的应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与慢性基础疾病、心力衰竭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 医院感染相关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冬梅;王超;刘荣;武迎宏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死亡患者的基本资料,探讨医院感染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某地区住院患者中感染死亡病历进行调查,并利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系统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因感染死亡共7855例,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死亡病例5192例,占66.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手术、入住ICU、泌尿道插管、应用人工呼吸机为医院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60岁患者、手术、入住ICU、有泌尿道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是医院感染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廖米荣;章伏生;叶礼岳;王史辉;林邦长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并经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患者150例,统计分析患者创面感染率、病原菌构成以及创面感染与年龄和烧伤面积的关系.结果 420例烧伤患者中,创面感染患者150例,感染率为35.71%;150例创面感染患者,经培养检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49.59%,革兰阳性菌143株占38.96%,真菌42株占11.44%;创面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与年龄≤2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20岁的患者创面感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与烧伤面积≤20%的患者相比,烧伤面积>20%的患者创面感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作者:傅丽琴;姚惠萍;李茜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ICU收治的入科时无肺部感染且进行机械通气>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83例患者发生VAP83例,发生率45.4%,所有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65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常见,占69.70%,革兰阴性杆菌中以乙酸钙鲍氏复合不动杆菌多,占39.39%;其他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5.45%和真菌占4.85%;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d、意识障碍、曾使用制酸剂、白蛋白<30 g和侵入性操作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患者VAP的发生与上述危险因素有关,应采取严密监控、规范洗手、加强保护性护理、严格呼吸道管理、改进营养支持方法等针对性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生.

  • 胸外科食管癌与肺癌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徐华;李卫光;王一兵;朱其凤;贾磊;顾安曼

    目的 通过开展胸外科食管癌和肺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目标性监测,了解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7-12月胸外科全部食管癌和肺癌的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并在术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病例共计168例,其中2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3.69%;食管癌和肺癌感染率分别为26.47%和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乙、丙3名主刀医师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9.62%、13.73%和16.92%,经过手术危险指数校正后分别调整为16.67%、38.90%和3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伴有糖尿病、术前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手术持续时间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胸外科食管癌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肺癌,应加强手术患者出院后随访工作,同时开展目标性监测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 2008-2012年医院感染控制研究优秀团队发表文章分析

    作者:张卫红;刘波;张苏明;许平;张翔;李松琴

    目的 了解我国十佳感染控制研究优秀团队近年来论文发表情况,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公示数据获取资料,从发表文章的年份、发表文章的杂志分类、发表文章的研究类型等角度进行文章资料分析.结果 感染控制研究优秀团队近年来中文发表文章基本稳定,英文文章发表呈上升趋势;发表中文文章的杂志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为主占47.40%、《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占8.07%等;发表的中文文章以实验研究占30.47%、描述性研究占31.77%、管理类占20.83%为主,英文文章以实验研究为主占75.93%.结论 感染控制研究优秀团队近年来发表文章较多,英文文章呈上升趋势;中文投稿杂志有集中趋势;感染控制的研究需要加强临床方面的研究.

  • 肛周脓肿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宋新江;张利萍;严水根;钱小毛;金海勇;宋炯

    目的 了解肛周脓肿切排术(ID)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接受肛周脓肿ID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术后切口感染率、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等.结果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113例肛周脓肿ID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5例,感染率48.7%;浅部脓肿和深部脓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4.7%和76.3%;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多,占44.3%,其次是肠球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病例占10.9%;调查表明,脓肿类型、病程时间、存在其他并发症是肛周脓肿ID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肛周脓肿患者应及早行ID术,并根据脓肿类型、患者体质及有无糖尿病、肛周皮肤感染灶、结核性脓肿等并发疾病情况,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以利于降低ID术后切口感染率.

  • 肿瘤患者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石淑青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的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该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90例,其中发生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患者19例,共23例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易感染部位为食道(39.13%)和口腔(26.0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高,占69.5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7.39%;年龄、肿瘤分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季节为肿瘤患者发生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发生率较高,年龄、肿瘤分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季节为其主要危险因素,应对此加强监控.

  •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院医疗器械清洁效果

    作者:周春莲;陈惠清

    目的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机构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为加强医疗器械清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检测方法,对北京市28所医疗机构无菌医疗器械及内镜清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品种无菌医疗器械清洁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钳、吸引器头和腹平拉钩清洗合格率均达100.00%,内镜活检口清洗合格率低,为33.33%.结论 医院内镜清洗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 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朱会英;李艳春;向佩莹;王艳;许蔓春

    目的 通过开展目标性监测,了解肝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和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监测2011年4月-2012年3月肝胆外科所有手术患者,填写监测表格,出院后电话随访,并对感染发生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537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为3.35%;危险指数等级升高,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手术切口类型级别越高,感染发生率越高;手术持续时间≥2.6h者感染率升高.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部位的感染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预防和降低感染发生率,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控制干预措施.

  • 糖尿病足部感染患者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作者:王莺;邢长永;孔梅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程度对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患者106例,治疗前对其进行社会支持程度调查,将其分为社会支持度高、中、低3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临床疗效.结果 社会支持度高、中、低3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63.4%、51.6%;两个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87.8%、74.2%;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6%、96.8%,1、2疗程治疗结束后总有效率比较,社会支持程度高较社会支持程度中等者具有明显优势,中等支持程度较支持程度低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的高低,对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临床应加强对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获得更高的社会支持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能力.

  • 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

    作者:王辉;杨凌辉;杨凤玲

    目的 对普外科及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 2011年7月1日-12月31日运用目标性调查方法,对普外科、眼科Ⅰ类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并对监测科室进行主动干预前后的感染发生率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7-9月100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2例,感染率为2.00%,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乳腺包块切除术各1例;10-12月的239例Ⅰ类手术切口患者发生感染1例,感染率为0.42%,感染手术为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发生感染的手术危险指数为0~1;半年期间Ⅰ类手术切口患者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 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干预,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分析

    作者:张翔;阚志超;段樱;邸阜生;金二荣

    目的 观察和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化脓性肝脓肿CT表现特点.方法 对105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例进行增强CT检查,并对病灶大小、数目、肝叶分布、囊实性、单/多房以及病灶内是否含气等表现进行记录、比较.结果 105例中5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53例为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肝脓肿;两组肝脓肿的CT表现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呈实性表现的25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实性者14例,分别占48.08%和26.42%(P=0.022);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呈多房性改变的27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多房性者17例,分别占51.92%和32.08%(P=0.039);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病灶内不含气的有44例,其他病原菌肝脓肿病灶内不含气的有30例,分别占84.62%和56.60% (P=0.002);在两组病例中脓肿大小、数目、肝叶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于其他病原菌引起的肝脓肿,单纯肺炎克雷伯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特征为实性、多房性和病灶内不含气.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

    作者:周俊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白红梅;朱林平

    目的 探讨老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2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 112例患者主要以发热、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为主要表现,且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其中>80岁者发生率为8.36%,高于≤80岁患者的6.42%,并发≥2种基础疾病者为8.87%,高于并发1种疾病的患者的6.42%,侵人性治疗患者占9.84%,高于无侵入性操作者的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结论 老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合并基础疾病及有无侵入性操作,给予正确治疗可显著改善.

  • 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张祥文;贾中尉;滕廷波;李丽华

    目的 了解血液净化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分析CRBSI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肾病科血液净化室,2008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新增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32例半永久留置、105例临时留置CRBSI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09次/1000导管日、5.19次/1000导管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时导管留置时间>45、<45 d患者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6.73次/1000导管日、2.28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2.43次/1000导管日、6.95次/1000导管日,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是常见病原菌.结论 置管方式、部位、留置时间是CRBSI的危险因素,留置导管的CRBSI应根据本中心的经验及药敏选择抗菌药物.

  • 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康信瑶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2月-2011年2月720例泌尿外科尿路感染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尿路感染组及无尿路感染组一般资料、留置导尿、预防抗菌药物应用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结果 泌尿外科发生尿路感染者73例,发病率10.14%;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临床症状者38例,出现发热、腹痛、胃肠道功能失调者12例,无症状者23例;尿细菌培养92例次,分离菌株68株,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真菌;尿路感染组平均年龄较无尿路感染组大、女性占据比例高、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长、预防抗菌药物应用例数多,较无尿路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尿路感染组死亡率4.11%;无尿路感染组死亡率0.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8,P<0.05).结论 泌尿外科发生尿路感染概率较高,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能够大限度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

  • 不同的洗澡方式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车莹;王卫;郑红梅;王霞

    目的 探讨沐浴间集中式洗澡、床旁家庭式洗澡,对母婴同室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医院产科母婴同室住院的正常足月、自然分娩的新生儿800例,按照产妇/家属自愿原则,将床旁家庭式洗澡组设为试验组,沐浴间集中式洗澡组设为对照组,每组400例,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0.5%;对照组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9例,感染率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家庭式洗澡模式,对降低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效果明显优于沐浴间集中式洗澡模式.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分类管理与落实

    作者:张京利;王力红;赵霞;马文晖;赵会杰

    目的 探索如何从管理角度有效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工作.方法 将VAP预防措施整合为4大类:支持性措施、强制性措施、推荐性措施及细节控制;在广泛培训及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职能部门介入,确保预防措施落实.结果 建立了多部门联动、分工协作的VAP预防管理模式,医院VAP千日感染率由2000年的17.01例/1000通气日下降至2011年的3.44例/1000通气日,VAP例数感染率由2000年的4.93%下降至2011年的1.13%(x2=49.26,P<0.01).结论 职能部门对VAP预防措施进行分类集束化管理,有利于预防措施的真正落实及持续施行,可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 北京市医院洗衣房感染管理现况分析

    作者:刘荣;郭沈;王涛;武迎宏

    目的 研究北京市医院洗衣房消毒卫生状况,为加强洗衣房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中的洗衣房管理标准,采用统一标准和调查问卷方法,调查北京市医院洗衣房消毒卫生状况的各环节.结果 通过对89所医院洗衣房感染管理工作的调查,洗衣房的人员配备情况存在数量和质量的严重不足,三级医院洗衣房在建筑设施、人员数量等指标上优于二级医院,部分医院存在着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人员无专业技能培训等;不同级别医院洗衣房在洗涤数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需制定有关洗衣的相关标准及规范,加强对洗衣房的监管力度.

  • 环境多药耐药菌主动监测模式在医院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作者:徐艳;杨怀;郑金鼎;牟霞;陈京;罗湘蓉;胡方芳

    目的 开展环境快速主动监测模式,对多药耐药菌(MDROs)高发病区环境进行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方法 运用MDROs鉴定显色培养,对高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病区进行目标菌筛检.结果 55份环境物体表面标本,菌落数严重超标,筛检出MDROs,包括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MDROs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DROs阴沟肠杆菌、MRSA、MDROs溶血性葡萄球菌,所有筛选出的耐药菌株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再次鉴定与药敏试验,符合率为100.0%;对医院擦拭物体表面的消毒毛巾做调查,合格率仅为28.57%,不合格标本菌落计数均≥1.0×106 CFU/cm2.结论 运用MDROs鉴定显色培养基对医院环境进行主动监测,利于快速早期发现环境中定植的MDROs;通过监测发现医院环境和物品污染严重,应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切断MDROs医院感染传播,对于防止MDROs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 应用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

    作者:赵会杰;王力红;张京利;马文晖;赵霞

    目的 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系统,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对临床患者的高危因素及异常数值进行前瞻性监测,打印出异常报告,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持报告到临床科室与医师沟通交流,督促及时上报并填写医院感染诊断.结果 2008年医院感染病例755例,漏报率4.79%,2011年医院感染病例602例,漏报率为1.47%,漏报率较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医院感染信息系统,提高了医师上报医院感染病例的依从性;改变了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认识;强化对日常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降低了医院感染漏报率.

  • 沿海消毒供应中心建筑设计与感染控制的探讨

    作者:孙雪莹;王岩;邱素红;高玉华

    目的 探讨沿海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设计与感染控制.方法 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及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并结合国内外消毒供应中心建筑布局的优点,依照《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及《综合医院建筑规范》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专业设计和施工;引进先进的消毒灭菌、空气层流净化设备;物品实行ERP系统信息化管理;分区以双扉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灭菌器作隔离屏障;严格的人流、物流、气流管理.结果 拥有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及专业化的建筑设计,使整个操作流程形成相对封闭的不可逆的运行过程,控制了再次污染的机会,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为医院各个临床科室的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各项质量监测指标均符合建筑设计标准与感染控制要求.结论 建筑设计符合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要求,制定出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及质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 医学生实习期职业暴露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武文青

    目的 凋查医学生职业暴露的分布情况,提升医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的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方法 应用TQM理论和方法,针对要因制定一系列对策,通过培训和行为干预,逐步提高实习医学生职业暴露知识,减少锐器伤发生率.结果 医学生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44.44%上升至于预后的82.25%,锐器伤发生率由28.02%降低至1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医院实习的医学生进行系统培训和持续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医学生职业暴露发生.

  • ERP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邱素红;陈严伟;高玉华

    目的 消毒供中心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进行医用耗材管理.方法 采用建立医用耗材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ERP系统对消毒供应中心医用耗材的采购申请、入库、出库、库存等进行管理.结果 应用ERP系统完善了消毒供应中心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浪费,节约了成本.结论 应用耗材ERP系统后,使消毒供应中心达到计算机网络化、透明化、精确化管理.

  • 品管圈在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中的作用

    作者:何雪芬;杨松萍;俞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急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但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增多、住院时间延长、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为新生儿医院感染甚至暴发流行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国内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6%.本调查通过品管圈(QCC)活动,建立完善的日常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提高医务人员遵守操作流程及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自觉性,从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探索与评价

    作者:姚希;贾会学;吴安华;巩玉秀;李六亿

    目的 探索新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培训模式,并对其培训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培训时和培训结束后5个月对受训来自49所医院的50名专业人员,在其医院开展的医院感染工作进行了调查.结果 共收到来自44所医院的44名专业人员接受培训前后工作开展情况的完整信息,一共新开展了33项工作,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目标监测有11所医院新开展,改进了已开展的202项工作,停止了20项意义不大的项目,工作重心发生了重要转变.结论 这种新的培训模式对受训学员改进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研究

    作者:苏静;张涛;赵红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口腔诊疗环境现状,探讨提高口腔诊疗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的方法及监测手段.方法 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监测分层随机抽取的125所口腔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现状,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比较卡瓦布和乙醇棉的清洁消毒效果,分析菌落计数法与ATP生物荧光法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采用ATP方法对医师侧操作台面、医师侧灯把手、患者左侧扶手分别对125份标本进行检测,医师侧操作台面合格率为45.6%;卡瓦布和乙醇棉经菌落计数法检测消毒合格率达100.0%,经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合格率为50.0%;ATP法测定数值(RLU)与菌落计数法所计算的菌落形成单位(CFU)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卡瓦布可以有效用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口腔诊疗环境清洁状况需要加强监管,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可以作为快速监测的手段.

  • 两组人员内镜清洗效果差异性评价

    作者:张贤平;李阳

    目的 通过对医院手术室两组人员内镜清洗情况比较,为提高内镜灭菌成功率,提倡内镜清洗由专职工人完成.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5月(洗手护士清洗组)和2012年5月(专职工人清洗组)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工艺监测打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月共检查过氧化氢灭菌器灭菌339台次,其中巡回护士清洗组灭菌198台次,成功率63.13%,专职工人清洗组灭菌141台次,成功率为96.45%,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专职工人清洗组内镜灭菌成功率高,洗手护士清洗组由于内镜清洗干燥不够,造成装载物品潮湿,灭菌循环在真空期被取消,内镜灭菌成功率低.

  • 邻苯二甲醛与戊二醛对软式内镜消毒的经济效益对比研究

    作者:肖雪琴;王芬;张吉桂;向桃英

    目的 研究邻苯二甲醛和戊二醛消毒剂用于内镜消毒时的消毒支出、内镜周转率、对金属的腐蚀性、经济效益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为临床推广应用邻苯二甲醛提供依据.方法 进行金属腐蚀性试验,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要求,进行金属腐蚀性评价;统计2011年内镜中心消毒支出、内镜周转率、金属腐蚀性、所创收益及对医护人员的健康损害,并与2010年戊二醛用于内镜消毒时作比较.结果 邻苯二甲醛对不锈钢基本无腐蚀,对碳钢、铜为轻度腐蚀,对铝有中度腐蚀,其消毒支出高于戊二醛的消毒支出,但是其消毒时间短,内镜周转率高,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而且纯收益也有所提高.结论 邻苯二甲醛用于软式内镜消毒具有时间短、内镜周转率高且对医护人员刺激性小的优点,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可增加医院收益,降低医院的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2001-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变化趋势

    作者:李春辉;吴安华;文细毛;任南

    目的 探讨2001-2010年我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变化的趋势.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评价2001、2003、2005、2008、2010年某一天住院患者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5次调查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日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分别为56.93%、54.86%、48.42%、47.69%、49.63%,平均使用率为50.48%;单一用药率在增加,而二联和≥三联用药率在下降;治疗用药患者送标本做细菌培养的平均送检率较低为28.12%,但总体趋势在上升,2003、2005、2008、2010年分别为23.93%、24.55%、30.83%、29.21%;5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位居前3位的主要为:儿科、综合ICU、呼吸科.结论 我国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在逐渐降低,但病原学培养标本送检率总体较低,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控及管理.

  • 下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叶惠韶;张常然;吴文辉;叶东平

    目的 调查和评价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40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情况.结果 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是下呼吸感染使用多的3大类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单用的101例占24.94%,二联应用280例占69.14%,三联应用24例占5.93%;405例患者中有158例送痰标本做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9.01%,其中只有38例阳性,阳性率为24.40%.结论 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为主,病原学检查重视不够,应加强管理.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干预研究

    作者:李玉英;赵莹;关永冠;桑博默;庞月娥;陆青

    目的 通过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单病种质量控制进行干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对照研究设计,回顾性调查某院3个单病种医疗费用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 调查手术病例566例,干预组314例,非干预组252例,干预组平均费用比非干预组下降,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等多项指标的合理率干预后显著提高,腹股沟疝手术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7.14%升至83.08%;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由33.33%升至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管理对降低单病种费用有一定作用,但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依从性仍不足,单病种质量管理需引入多元化的先进管理手段.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及管理干预

    作者:杨建伟;杨志彩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定管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样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第一季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调查.结果 1612例住院患者中有1067例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6.19%,其中单一用药占49.67%,二联用药占40.49%,≥三联占9.84%;治疗用药占43.39%,预防用药占50.42%,治疗加预防占6.19%;抗菌药物使用率与患者付费方式有关(x2=6.313,P=0.013);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用药无指征或预防用药指征过宽,不适当的联合用药,病原学送检率低等.结论 针对抗菌药物使用现状,采取加强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开展知识培训、严格检查考核等有效干预措施,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心导管介入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监测分析

    作者:王鲜平;高敏;吕岩;刘敏;张娜

    目的 了解心导管介入诊断和治疗的手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目标性监测心导管介入中心2011年9月-2012年4月住院手术病例,剔除原有感染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通过医院感染监测信息系统采集登记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实施干预管理:开展合理用药技术培训,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管理,严格医疗环境管控等,每月将监测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结果 监测患者451例,平均年龄56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403例次,使用率89.14%,平均用药天数2.79 d;应用青霉素245例,左氧氟沙星129例,两者占用药总数的93.03%;有49例未用抗菌药物.结论 心导管介入诊疗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降低预防用药率,控制用药次数,避免过度应用抗菌药物.

  •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王芳;包蕾;曹亚丽

    目的 调查骨科3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骨科执行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8月、2011年8月、2012年4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32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切口感染率.结果 2010、2011、2012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100.0%、69.7%、70.6%,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15.5%、65.6%、63.3%,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2.8%、88.7%、93.3%,使用疗程合理率分别为1.7%、8.1%、20.0%,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1.1%、0.结论 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在减少预防用药的前提下,骨科3年切口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规范选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仍未达到卫生部要求,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培训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清洁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吴晓英;金梅;刘沙

    目的 评估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对清洁切口手术部位感染和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实施前、后清洁手术切口分级愈合与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及乙级愈合率、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规范管理前分别为98.79%、1.21%、0.22%,规范管理后分别为99.30%、0.70%、0.13%,二者均无丙级愈合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与切口愈合在规范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严格实施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管理对切口愈合无不良影响.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非药物性干预措施

    作者:董玉梅;程寅

    许多非药物性的干预方式能显著降低医院获得性感染(HAIs)的发生率已渐达成共识.笔者查阅近些年有关非药物干预减少HAIs的文献,对HAIs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综述.1 HAIs的感染传播途径 HAIs主要通过接触(手)、导管、静脉或外科手术切口传播,但仍有一些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白喉棒杆菌、脑膜炎奈瑟菌、鲍氏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等多种病原菌均可以通过空气传播[1-3].一项小白鼠的研究表明,两种肺炎克雷伯菌通过空气传播,并在小白鼠肺内繁殖,导致小白鼠感染.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许多医院感染是通过接触或静脉途径传播,但空气传播也是许多HAIs发生的重要途径.

  • 化学发光技术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涛;黄宇;黄辉萍;赵元勋

    目的 了解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结果与确证试验符合程度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及感染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9年11月-2011年12月申请HIV抗体检测的血清进行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中114份血清初筛阳性者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14例初筛试验确认阳性68例,阳性率为59.65%,男性阳性率(67.07%)明显高于女性(40.63%),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认试验阳性者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阴性者,确认试验阳性组s/co值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检测HIV抗体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临床应用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男性、低龄及s/co值较高者,确认试验阳性率明显增高.

  • 环境采样标本倾注平皿和平板划线两种方法接种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周凤玲;董玉梅;靳桂明;张帆

    目的 探讨倾注平皿法和平板划线法接种效果的灵敏性和检出细菌的阳性率.方法 将2010年12月-2011年3月环境采样标本219份和透析用水样本84份,分别采用1 ml倾注平皿法和100μl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48 h后判读结果,比较细菌生长标本数和阳性率.结果 消毒液、物体表面、手和透析用水标本采用倾注平皿法和平板划线法培养出的阳性率分别为0、0、17.19%、1.72%、25%和0、1.33%、15.63%、5.17%、35.71%,经t检验,仅透析用水采用两种方法接种的细菌生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标本采用两种方法接种培养的结果阳性率及细菌生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际工作中平板划线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代替倾注平皿法.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