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杀巴斯德菌致假体周围感染

    作者:李程;Nora Renz;Andrej Trampuz

    目的 分析多杀巴斯德菌致假体周围感染的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1998年1月至2018年1月多杀巴斯德菌引起假体周围感染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一步筛选.结果 共收集9篇文献.其中6篇来自欧洲国家,3篇来自美国.入选文献中共10例患者.平均年龄70(57~84)岁,女性患者6例.膝关节感染7例,髋关节感染2例,肩关节感染1例.8例与猫接触相关,1例与马接触相关,1例与狗接触相关.5例合并既往病史,其中4例与多杀巴斯德菌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相关.5例X线报告中2例X线发现有假体松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浆沉降率均高于正常值,6例关节穿刺液培养结果均为阳性.在抗生素治疗加手术干预的所有病例中,≥1年随访结果显示治愈.结论 多杀巴斯德菌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多数存在明确的动物接触史.早期诊断并通过手术加抗生素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

  • Ⅱ期翻修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志森;周勇刚;杜银桥;朴尚;孙菁阳;彭亚文;吴文明

    目的:探讨Ⅱ期翻修治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57例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造成的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行Ⅱ期翻修患者,平均年龄(61.3± 11.9)岁.根据甲氧西林是否耐药分为甲氧西林敏感(MSCoN)组及甲氧西林耐药(MRCoN)组,其中MSCoN 组患者25例(9膝16髋,男12例,女13例),MRCoN组患者32例(11膝21髋,男14例,女18例);随访至少2年,比较两组炎症指标、窦道发生率和症状持续时间,以及Ⅱ期翻修治疗后再感染或持续感染率.结果:MSCoN组和MRCoN组分别经过(81.7±38.3)个月及(65.9±33.8)个月的随访,各治疗成功23例和27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3).既往有手术史患者比无手术史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04倍[OR=4.04,95%CI(0.62,26.5)].既往有窦道的患者比无窦道的患者失败的可能性高4.26倍[OR=4.26,95%CI(0.7,25.9)].结论: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与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方面,Ⅱ期翻修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甲氧西林耐药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假体周围感染并非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窦道及既往手术史可能是Ⅱ期翻修治疗失败的原因.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刘冰;王英振;夏长所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尽管其发生率非常低(全膝关节术后感染的概率为0.6%~1.6%,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在0.7%~2.4%[1]),但它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需要接受再次手术和长期的抗生素治疗,严重时需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利平;李宝山;曲成明;马伟;戚超;于腾波

    目的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为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自2008-01-2014-12诊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28例,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标本培养的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7.86%.19株病原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12株(63.16%),革兰阴性杆菌5株(26.32%),分支杆菌属及奴卡菌属各1株.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耐唑胺、米诺环素等药物敏感率高.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舒普深等药物敏感率高.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积极预防假体周围感染,一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应多次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

  • 保留假体早期清创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急性感染

    作者:甄平;周胜虎;李旭升;田琦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急性感染的诊断及保留假体清创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01诊治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急性感染的临床资料,8例术中均进行关节周围软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结果 8例中1例为浅层急性感染,7例为假体周围深层急性感染.6例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2例细菌培养为阴性.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化脓性炎性改变.8例均获得随访平均36.5(10~60)个月,感染得到彻底治愈.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急性感染采用保留假体的关节清创术结合术后持续关节冲洗治疗,效果良好,掌握手术适应证、早期外科干预及彻底清创结合术后持续冲洗引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手术治疗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假体周围感染

    作者:甄平;李旭升;田琦;常彦峰

    目的 探讨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假体周围感染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08诊治的6例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患者,其中双膝关节置换2例,双髋关节置换4例.将感染侧假体完全取出,置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待感染完全控制后进行关节翻修术或完全旷置.结果 间隔期常规抗生素治疗,1例髋关节置换者和1例膝关节置换者经1次清创术和间隔体置入,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标本快速冰冻切片结果确认每高倍视野中性粒细胞小于5个后进行关节翻修手术.2例膝关节置换者和2例髋关节置换者经过2或3次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置入,感染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关节完全旷置后假体周围感染得以治愈.4例关节旷置术后行下肢支具固定辅助行走,2例膝关节置换者选择关节融合术,2例髋关节置换者拒绝行关节翻修手术,继续关节完全旷置.结论 对于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假体周围感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将关节假体取出并进行局部彻底清创,多次抗生素骨水泥间隔体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选择关节完全旷置的方法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表皮葡萄球菌和结核杆菌对关节假体黏附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骏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又被称为"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也是阻碍人工关节学科发展的主要障碍.近年来,随着无菌术严格化、操作技术规范化以及预防性运用抗生素等多种手段的应用,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5%[1,2].研究表明,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初始原因是细菌黏附在人工关节表面[3].目前,对假体周围感染的细菌分型、黏附因素及黏附机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本文对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作者:张超凡;忻振凯;张文明

    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负担.PJI诊断困难、治疗方法复杂,疗效不确切.急性PJI是PJI的一种特殊类型,包括术后早期感染和急性血源性感染.但是,有关急性PJI的定义和诊断方法,目前仍有争议.而传统采用的保留假体的清创灌洗术治疗急性PJI,其疗效也逐渐受到怀疑.本文就急性PJI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采用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PJI做一综述.

  •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三)

    作者:MTS Sukeik;FS Haddad;李之琛

    (续上期)九、ALC间隔器预制活动间隔器的缺点包括限制了植入物大小和抗生素剂量,常常只能释放单一种抗生素.在手术室中制作活动间隔器有调整抗生素剂量的优势;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抗生素和选择一种抗真菌药.在手术室中制作活动间隔器的缺点包括增加手术室中制作假体的时间,大小型号受限,费用增加,同样也可能发生并发症.(图1~3)

  • 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二)

    作者:MTS Sukeik;FS Haddad;李之琛

    (续上期)六、急性感染(一)保留假体的清创术对于假体稳定,无明显免疫抑制和皮肤软组织条件良好的病例,若只有短期症状的早期或迟发感染,提倡予行灌洗及清创,更换可活动的假体部件(股骨头和髋臼内衬),但保留已感染的内植物[38,39].彻底清创尽早干预的目的是防止感染细菌形成生物膜,这是成功结果的必要条件[40].但难点在于确定感染开始的时间和确立一个不再适合保留假体的时间点.Davis[38]等建议早期感染2周内、急性血源性感染72 h内手术可保留假体,至于迟发感染则如Zimmerli[39]等推荐,在早期和迟发感染的3周内进行手术可保留假体.尽管进行迅速的处理如灌洗和清创术,急性全髋关节感染仍导致感染复发.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作者:唐旭;王启;王辉;王胜锋;钟群杰;李志昌;柯岩;李儒军;李虎

    目的 比较血液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关节液细胞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诊断中的价值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收治的52例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30例.所有患者均行血液学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组织病理学检查、关节液细胞学检查和微生物学检查(关节液、组织、关节假体超声裂解液).根据各检查结果,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PJI诊断.分别采用t检验、独立样本中位数检验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衡量各血液学指标对HI的区分度.计算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中PJI患者21例(40.4%),非感染患者31例(59.6%).PJI患者血液CRP、ESR、IL-6、Hs-CRP的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Z=23.084、13.499、5.796、17.045,P值均<0.05),其灵敏度分别为90.5%、81.0%、95.0%、90.0%.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判断PJI的灵敏度分别为55.0%和70.6%,特异度分别为89.7%和85.7%.超声裂解液培养判断PJI的灵敏度(90.0%)高于传统的组织培养(71.4%)与关节液培养(65.0%)(x2=5.333、6.400,P值均<0.05).结论 血液学检查中CRP、ESR、IL-6和Hs-CRP具有较好的术前诊断PJI的指导价值;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关节液白细胞计数判断PJI的特异度较高,有助于排除PJI的诊断;超声裂解液培养较传统的组织、关节液培养在判断PJI方面灵敏度更高.

  • 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假体周围感染分析与预防研究

    作者:刘军;张陆;高松明;姜岩;刘志昂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总结预防对策,以期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5月医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219例,分析因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总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20例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感染率为9.13%,共分离病原菌27株,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0.74%;患者手术时间长、引流量多、并发症多、免疫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无菌操作不规范是全髋关节置换后周围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升高无关。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要规范治疗,术前控制并发症,术中无菌操作,尽可能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

    作者:阙纤沣;徐秀群;何红;陆凤英;黄菲菲;徐春香

    目的 探讨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6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发生感染后临床症状情况,如体温升高、关节痛及相关炎症指标的改变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性别、手术时间、年龄、激素使用史、肥胖、免疫学疾病、糖尿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6例患者中出现假体周边感染19例,发生率6.21%,共培养分离革兰阳性菌23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菌药使用、手术时间、免疫学疾病、糖尿病和激素使用史是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患者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血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分别为(57.20±5.13)%、(93.06±4.98)分、(17.24±4.53) mm/h、(4.99±2.08)分、(10.28±1.34)mg/L、(8.06±2.05)×109/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好转患者4例,治愈患者15例.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临床症状较明显,一般与患者自身疾病、抗菌药使用和手术时间等有关,治疗中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尽量减少患者药物治疗和手术时间,尤其对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采取监控措施以降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率.

  • D-酪氨酸联合万古霉素对体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生物膜的消除作用研究

    作者:姚泽明;赖健昆;陈祥;高兴华;刘永轶

    目的 观察D-酪氨酸(D-tyrosine)联合万古霉素对体外培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其生物膜的消除作用,旨在为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治疗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 导片法建立体外M RSA生物膜模型,将实验分为空白组,D-酪氨酸组,万古霉素组,联合组(D-酪氨酸+万古霉素),每组干预1h、6h、12h、24h后分别用结晶紫及荧光染色,分别在高倍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观察不同组M RSA及其生物膜的变化情况.结果 除空白组外其他组中细菌密度随时间增加而降低,D-酪氨酸和联合组明显,每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12小时内万古霉素组及联合组中死菌比例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且联合组与万古霉素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小时后万古霉素组死菌比例无明显变化,联合组死菌比例进一步增加.结论D-酪氨酸对体外培养M RSA生物膜具有分散作用;D-酪氨酸联合万古霉素对生物膜中的M RSA具有更好的消除作用.

  • 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作者:陈娅;蔡红升;彭笳宸;胡世芸;胡潇云;邱隆敏

    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TJR)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数据库文献,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关节置换患者3479例,合并手术部位感染798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激素(OR=4.46)、有关节手术史(OR=4.14)、合并非手术区域感染(OR=9.42)、术后伤口血肿或开裂(OR=5.62)、手术时间长(SMD=0.93)是TJR患者发生SSI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TJR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纷繁复杂,只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 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大旭;褚青波;尚立林;赵治邦;闫献雨;李程锦

    目的:了解和掌握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的感染情况,分析导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临床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392例,对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血清检查结果与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率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92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假体周围感染的患者35例,感染率为9.18%;年龄≥65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5.97%,高于<65岁患者的6.23%;合并并发症数量≥2种患者的感染率为39.13%,高于<2种患者的7.32%;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的感染率为19.39%,高于未使用患者的5.78%;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患者的感染率为17.07%,高于≥7 d患者的8.26%;无菌操作不规范患者的感染率为40.98%,高于无菌操作规范患者的3.32%;手术时间≥2 h患者的感染率为15.08%,高于<2 h患者的6.39%;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的感染率为22.95%,高于空腹血糖正常患者的6.6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导致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率。

  •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小敬;杨胜武;袁健东

    目的 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医院2000年1月-2012年1月髋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出现假体周围感染的27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髋关节置换15例、膝关节置换12例,按1∶2的比例配比术后未出现感染的5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将有意义的单因素代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多占40.0%,而膝关节假体感染以金黄色葡萄菌为主占54.5%;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脓性渗液和引流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关节置换患者两组间在体质量指数、引流量和表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脓性渗液的出现对膝关节假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使用引流管可以降低膝关节置换假体感染的风险,肥胖及术后引流量较多的患者髋关节假体感染的风险较高.

  • 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刘兆成;王九现;隋玲玲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状况,并分析其预防及治疗策略,促使患者早恢复关节功能。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5例204个关节,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感染和假体周围感染7例,感染发生率为3.78%;肺部感染4例,感染率为2.16%,泌尿系统2例,感染率为1.08%;术后感染时间4~30 d ,平均(11.27±3.18)d ;治疗后6个月Harris 评分为(84.51±3.96)分,高于治疗后1个月为(73.48±4.10)分,治疗后 Harris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的(57.16±4.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010-2013年创伤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类型较多,及时对术后切口和假体周围急性感染患者进行人工髋关节一期翻修手术或清创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能促进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 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病原学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静;张宁;邵宏翊;甄健存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细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药物治疗,为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60例发生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细菌培养阳性患者,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各30例,其中G+菌51例,G-菌6例,真菌3例,葡萄球菌属为主要检出菌,共45例,对青霉素耐药率较高.患者根据药敏选择用药,疗效确定.结论:G+球菌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比例高,正确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做好患者用药教育,保证治疗疗程,可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 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作者:杜少华;黄强开;白洁玉;程鹏;梁大川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虽然近年来感染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仍然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耗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故对其准确诊断十分必要.然而,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一直困扰着医疗工作者,因为各种检测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可以精准地确诊.

69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