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HSP65-MUC1 VNTR2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郑玉玲;江华;王希良;姜永强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SP65-MUC1 VNTR2融合蛋白、鉴定和纯化,并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方法:通过PCR获得结核分支杆菌HSP65基因,以重叠PCR获得人MUC1基因VNTR的2个重复序列,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HSP65-MUC1 VNTR2-pET28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利用单克隆抗体(mAb)进行Western blot鉴定,以Q柱和凝胶过滤纯化获得纯化蛋白.通过建立转染人MUC1基因的B16黑色素瘤小鼠肿瘤模型,在C57BL/6小鼠体内研究HSP65-MUC1 VNTR2融合蛋白的肿瘤生长抑制活性.结果:获得的结核分支杆菌HSP65基因和人MUC1基因VNTR区的2个重复片段,经测序证明分别与GenBank中结核杆菌HSP65基因和人MUC1基因的VNTR完全相符;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HSP65-MUC1 VNTR2-pET28a(+)可稳定的可溶性表达HSP65-MUC1VNTR2蛋白;经Q柱和凝胶过滤纯化,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利用鼠抗人MUC1 mAb对表达蛋白进行验证,结果阳性;小鼠肿瘤预防免疫实验表明,实验组小鼠抑瘤率大于对照组,且具有明显性差异.结论:成功地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对HSP65-MUC1 VNTR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体内预防实验进行了初步研究,证明该融合蛋白能明显抑制表达MUC1的肿瘤生长.为进一步评价其作为肿瘤疫苗可能性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 化疗治愈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氟尿嘧啶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

    作者:李墨林;李传刚;舒晓宏;李明霞;贾玉杰;秦志海

    目的:建立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及C57BL/6裸鼠模型,探讨5-氟尿嘧啶(5-FU)抑瘤作用的免疫机制.方法:给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荷EL4肿瘤的小鼠模型.接种瘤细胞后12 d,荷瘤小鼠腹腔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5-FU,找出5-FU可发挥大的抑瘤作用、并能致使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的小使用剂量.遗传背景相同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及C57BL/6裸鼠同时皮下接种小鼠淋巴瘤EL4细胞,建立两种荷瘤小鼠模型.接种瘤细胞后12 d,两种荷瘤小鼠腹腔内同时注射可使野生型C57BL/6荷瘤小鼠肿瘤消退不再复发5-FU的低剂量,以正常野生型C57BL/6小鼠为对照,观察5-FU对T淋巴细胞缺陷裸鼠的抑瘤作用.结果:以75 mg/kg 5-FU治疗1周后,两种荷瘤小鼠的肿瘤以相同的速率缩小直至消失.但在5-FU治疗2周后,T淋巴细胞缺陷的C57BL/6裸鼠肿瘤复发,而免疫功能正常的野生型C57BL/6小鼠肿瘤治愈.结论:单一剂量的5-FU对荷淋巴瘤EL4小鼠具有明显的近期治疗效果,5-FU抑瘤作用的发挥不需要T细胞参与;但5-FU抗肿瘤作用的远期疗效与机体T淋巴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 SARS-CoV S蛋白表位的表达及鉴定

    作者:房凯;钟连声;马汝海;王绍成;潘忠诚;张玉魁;何群;赵雨杰

    目的:制备SARS冠状病毒S蛋白串联表位重组蛋白,为SARS的防治提供新型抗原蛋白.方法:应用抗原表位分析软件分析S蛋白的表位.选取其中16个表位,设计并合成表位串联重组蛋白编码基因Z,构建其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该重组表位蛋白Z,应用Ni离子亲合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Z做抗原,采用皮下注射法免疫新西兰白兔.斑点杂交法测定抗Z-血清中S蛋白的抗体,ELISA法检测Z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构建了S蛋白重组表位蛋白Z的原核表达体,在BL21菌中表达了Z蛋白,Z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后获得了抗Z血清.斑点杂交分析显示,抗Z血清识别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S蛋白.ELISA检测结果显示,抗Z血清识别SARS冠状病毒抗原.结论:建立了制备SARS冠状病毒S蛋白重组表位蛋白的方法,为防治SARS提供了新型抗原蛋白Z.

  • 猪苓多糖对重组卡介苗在膀胱癌细胞株T24作用部位的影响

    作者:曾星;杨明;王镓;张娴;孙景波;段小军

    目的:探讨猪苓多糖(PPS)对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卡介苗(rBCG)在人膀胱癌细胞株T24作用部位的影响.方法:将rBCG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分析rBCG以及其与PPS协同rBCG刺激培养的T24细胞的变化.结果:T24细胞与rBCG相互作用24 h以后,T24细胞质中发现明显的绿色荧光(86.335±5.856).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rBCG组24、48 h细胞,SS&FS为参数的散点光信号强于对照组,T24细胞群向右上方偏移;FL1通道检测到GFP+T24细胞[(8.7±1.572)%、(13.8±2.31)%,P<0.01].rBCG联合PPS用药组T24细胞细胞核内绿色荧光(72.603±1.165)增强,细胞质荧光(93.06±0.958)减弱,核/质荧光强度比(0.78±0.005)增大,与rBCG组(62.832±2.909,105.306±6.393,0.597±0.0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BCG能够直接进入T24细胞细胞质中.

  • 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筛选方法的建立、优化和应用

    作者:胡大利;张雪松;王华颖;孙然;任继玲;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建立一套合理而便捷的实验体系,为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寡聚脱氧核苷酸(ODN)提供筛选方法.方法:利用含有CpG基序的免疫刺激性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DN)作为刺激物,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细胞的增殖程度和刺激上清的抗病毒活性作为检测指标,优化各项实验条件,综合评定寡聚脱氧核苷酸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成功建立了由阳性免疫调节性ODNA151抑制CpG ODN诱导的人PBMC增殖及抗病毒活性的筛选方法.结论:免疫调节性ODN筛选方法的成功建立,为下一步研究开发新型免疫调节性ODN奠定了基础.

  • 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的免疫定位

    作者:侯秋莲;王慧;张壮志;曹文尧;张富春;张文宝

    目的:研究抗重组细粒棘球绦虫抗氧化蛋白TPx(rEgTPx)多克隆抗体对天然EgTPx的结合活性,探讨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方法:采集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肝脏,在无菌条件下收集包囊内的原头蚴,经消化处理后制备石蜡切片.利用rEgTPx多克隆抗体,以间接免疫荧光法确定抗氧化蛋白EgTPx在原头蚴内的分布.结果:rEgTPx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天然EgTPx抗原表位,EgTPx广泛分布在原头蚴的体表皮层、皮下层和钙颗粒细胞内.结论:确定了EgTPx蛋白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内的分布,为研究EgTPx在原头蚴发育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 检测Asia I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蒋韬;梁仲;陈涓;何继军;吕律;马维民;刘在新;刘湘涛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Asia I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方法: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用其标记纯化的Asia I型口蹄疫抗体后包被在玻璃纤维素膜上,另外将纯化的Asia I型口蹄疫抗体和纯化的羊抗豚鼠抗体分别包被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作为检测带与质控带.玻璃纤维膜、硝酸纤维素膜按顺序组装成胶体金快速诊断试纸条,通过系列实验验证其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果:研制的Asia I型口蹄疫快速检测试纸条对Asia I型口蹄疫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0.116 mg/L,对阳性样品进行重复性试验3次检测结果完全相同.交叉反应证实该方法与其他血清型口蹄疫抗原和猪水疱病抗原(SVD)无交叉反应.检测田间样品,GICA与反向间接血凝的定型的符合率为96.87%.稳定性实验证实试纸条可保存12个月.结论:建立的GICA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FMD抗原检测方法,对基层现场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 HPV58 E6的基因克隆及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分析

    作者:陈凌;沈柱;伍津津;张菊;周杨;范雪莉

    目的:克隆HPV58 E6的基因,并对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进行分析.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扩增HPV58 E6基因,常规方法将目的基因插入pGEM-T Easy载体中.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利用位置特异性分数矩阵(PSSM)理论、支持向量机(SVM)理论和蛋白酶体酶切位点预测算法分析HPV58 E6的HLA-DQB1 *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果:成功克隆了1株HPV58 E6基因(GenBank EF060239),表位47 FADLRIAYRDGNPFA和表位102 RCIICQRPLCPQEKK理论上是其HLADQB1*03限制性T细胞表位.结论:这两个表位可望作为后续相关实验中表位筛选、鉴定和多肽疫苗研制的候选对象.

  • 人胚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

    作者:于振海;杨瑛;徐宁;刘蛟;李爱冬;羊惠君;黄飞

    目的:观察人胚早期心脏VEGF-C及其受体VEG-FR-2、VEGFR-3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第3~8周人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心脏组织发育中VEGF-C及其受体的表达变化、心脏组织的分化和形成.结果:VEGF-C、VEGFR-2、VEGFR-3在心内膜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发育第3、4周开始表达,随胎龄增加表达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第7周末基本消失.结论:VEGF-C及其受体参与了人胚早期心脏的形成过程,对早期心脏发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人胚 心脏发育 VEGF-C
  • 人食管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转移相关基因PCNA的表达

    作者:周勇安;师长宏;张海;武静;赵勇

    目的:建立人食管癌细胞系,并对其肿瘤标志物(caycinoembryanic antigen,CEA)和转移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研究.方法:将人食管癌手术标本移植至裸鼠皮下,成瘤后取组织块体外原代培养,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周期和染色体众数.取部分裸鼠皮下移植瘤接种至裸鼠食管,观察裸鼠体内肿瘤转移特征,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转移灶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16 d,可形成明显的瘤结节,体外培养获得大量的肿瘤细胞,命名为YXA-1,其形态和超微结构符合鳞状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染色体保持人类肿瘤染色体的特点,众数为70~76,细胞中肿瘤标志物CEA.食管癌标本原位移植裸鼠21 d时,发生了广泛的肝内侵袭和转移,转移灶中PCNA表达为阳性.结论:人食管癌细胞系YXA-1维持了原发肿瘤的特征,而裸鼠其原位移植模型体现了肿瘤的转移特性,可用于肿瘤的转移研究.

    关键词: 食管癌 细胞系 PCNA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晓非;袁双龙;蒋力;张晓莉;李舒帆;郭韵;吴春玲;陈涓涓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的变化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对血清中两种物质进行检测.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高于对照组;狼疮肾炎肾活检组中BAFF随病理改变加重而升高,IL-21在Ⅱ、Ⅲ型、Ⅳ型狼疮肾炎中有升高,但在Ⅳ型中改变明显;狼疮伴干燥综合症改变组BAFF和IL-21均增加明显;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周后的患者血清BAFF和IL-21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但以BAFF下降明显;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的变化与患者体内的主要免疫指标变化相关;在Ⅳ型狼疮肾炎患者中BAFF和IL-21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BAFF和IL-21均增加,T、B淋巴细胞异常功能及协同作用在不同脏器的损伤和不同的病理过程中,各自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

  • 人NR4A1基因的克隆及其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作者:李梅;刁飞扬;王炜;冒韵东;侯振;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克隆人NR4A1基因,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用RT-PCR的方法从人卵巢组织中扩增NR4A1基因全长,经T/A克隆后,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构建穿梭质粒pAdtrack-NR4A1.Pme Ⅰ酶切pAdtrack-NR4A1,然后分别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和穿梭质粒pAdtrack-NR4A1转化至BJ-5183感受态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Pac Ⅰ酶切线性化重组质粒AdCMV-NR4A1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通过GFP报告基因观察重组病毒的产生.PCR、Western blot检测NR4A1基因的表达.结果:用RT-PCR方法,从人卵巢组织中扩增出1 797 bp的cDNA,测序证实为人NR4A1基因.构建了NR4A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出高滴度重组病毒.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NR4A1基因,并构建其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NR4A1基因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外周血IL-1β、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

    作者:刘亮;贾福军;李恒芬

    目的:检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外周神经免疫机制.方法:采用RT-PCR和半定量技术,分别检测39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β、TNF-α和TH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病例组的IL-1β、TNF-α、T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对照组IL-1β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相关(r=0.847,P<0.01);IL-1β和TH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为显著(r=0.666,P<0.01).病例组只有IL-1β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表现为显著的相关(r=0.942,P<0.01).结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致炎性细胞因子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过度表达;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和致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之间可能具有一种交互机制,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这种交互机制发生了紊乱.

  • HSPgp96和L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比较研究

    作者:施海燕;林琳;朱昌来;张天一;顾君一

    目的:比较HSP gp96与LPS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激活作用.方法: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组用PBS、HSPgp96和LPS诱导后,在不同时间用酶法测定NO生成量.按效靶比10∶1加入H22肝癌细胞,24 h后靶细胞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染色观察.在不同时间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巨噬细胞MHC-Ⅱ和CD86的表达.结果:LPS和HSPgp96促进巨噬细胞NO生成的作用相当,并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巨噬细胞攻击后的靶细胞呈现DNA损伤后的彗星现象.LPS和HSPgp96均促进巨噬细胞MHC-Ⅱ和CD86的表达,但HSPgp96诱导组表达更快更强.结论:与LPS相比,HSPgp96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细胞毒活性的作用相当,而诱导抗原提呈功能的作用更强.

  • 胸腺肽α1联合DC疫苗对结肠癌体内外抗肿瘤的效应

    作者:马云龙;郑铮;李保东;谢绍建;李桂馨;闫庆辉;蔡建辉

    目的: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结肠癌细胞裂解物(TuLy)负载DC(LyDC)的表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对裸鼠结肠癌的治疗作用.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并负载TuLy后制备LyDC疫苗.Tα1体外刺激imDC、Ly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型变化;ELISA法检测LyDC与自体T细胞共培养时,Tα1对LyDC分泌IL-12以及活化T细胞分泌IFN-γ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LyDC经Tα1刺激后所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的变化.对HT-29结肠癌裸鼠模型行人源化T细胞免疫重建,观察LyDC与Tα1联合应用时的体内抗肿瘤效果.结果:Tα1刺激后的imDC、LyDC表型HLA-DR、CD80、CD86、CD83均上调(P<0.01);Tα1刺激组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2和IFN-γ的水平较未刺激组增加(P<0.05,P<0.01);LyDC经Tα1刺激后诱导的CTL细胞毒活性较未经Tα1刺激组增强(P<0.01).结肠癌裸鼠模型体内的人源化细胞免疫重建成功,在接种HT-29细胞58 d后,LyDC+Tα1组和LyD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41%和37.20%,二组之间瘤体积及瘤质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α1可促进DC分化成熟,并能增强LyDC诱导的CD4+Th1细胞反应和CTL的杀伤效应.Tα1与LyDC疫苗联合应用时具有较好的免疫佐剂活性和抗肿瘤作用.

  • 抗人木糖基转移酶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石宏;王洁;董福生;于利洁;王旭;顾洪涛

    目的:制备兔抗人木糖基转移酶(XT-Ⅰ)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DNAssist软件分析XT-Ⅰ蛋白的抗原表位,从中选择优势抗原表位,通过引物优化设计,PCR拼接并扩增相应区域DNA片段,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ER2566,获得融合表达产物.将纯化的可溶性蛋白GST-XT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XT-Ⅰ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间接法测定效价.GST柱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该抗体的特异性和生物学活性.结果:确定XT-Ⅰ的N端氨基酸序列QKHQPELAKKPPSRQKELLKRKLEQQEKGKG(175-205)为抗原表位,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表达融合蛋白GST-XT,并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抗XT-Ⅰ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证实其效价高达1∶640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可与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株ACC-M中表达的XT-Ⅰ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具有高特异性的兔抗人XT-Ⅰ蛋白多克隆抗体,为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蛋白多糖生物合成的研究提供了特异性抗体.

  • 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陈章权;黄震;何天文;陆田田;梁晓东;何韶衡

    目的:克隆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cDNA,并进行原核表达,制备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兔抗类糜蛋白酶多克隆抗体.方法:用RT-PCR技术克隆类糜蛋白酶cDNA,用Gateway技术构建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用L-阿拉伯糖诱导重组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的表达,经Ni-NTA-Agarose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兔抗类糜蛋白酶多抗,并以间接ELISA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成功地克隆了人肥大细胞类糜蛋白酶cDNA,并在大肠杆菌BL21-AI中表达成功,用纯化的重组类糜蛋白酶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了兔抗类糜蛋白酶抗体,ELISA结果显示效价达1∶12 8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抗体能特异结合类糜蛋白酶.结论:以纯化的重组类糜蛋白酶为免疫原,成功地制备了效价及特异性较高的兔抗类糜蛋白酶抗体,为进一步建立简便的类糜蛋白酶检测方法及研究类糜蛋白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AsiaI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林彤;常惠芸;杜惠芬;邵军军;独军政;丛国正

    目的:制备AsiaI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AsiaI型口蹄疫病毒VP1表位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有限稀释法和间接ELISA克隆和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用SDS-PAGE电泳、间接ELISA以及微量细胞中和试验对所获得的mAb的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AsiaI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8、5E1、5E2,其分泌的mAb为IgG1(1B8)和IgG2a(5E1、5E2)亚类,他们均能特异性的识别VP1重组蛋白和AsiaI型全病毒,其腹水效价在1∶105~1∶106.微量细胞中和试验表明该mAb能很好地识别灭活的FMDV,中和效价达1∶1 024以上.交叉试验表明该mAb具有高度特异性,型间无交叉反应,证明所获得的mAb均完全针对AsiaI FMDV抗原决定簇.结论:在口蹄疫病毒mAb的研究中,VP1重组蛋白有望代替活病毒来制备mAb.AsiaI口蹄疫病毒VP1 mAb的成功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口蹄疫的检测方法和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 蛇毒C型凝集素类似蛋白Agkisacutacin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作者:苏丽静;肖亮;战涛;陈澜;董艳秋;方丽;程联胜;刘兢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蛇毒C型凝聚素类蛋白Agkisacutacin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以Agkisacutacin 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的细胞融合方法制备抗Agkisacutacin蛋白的mAb.用间接ELISA法检测杂交瘤细胞分泌mAb的稳定性.用荧光染色法做杂交瘤细胞的核型分析.用Western blot检测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3株可稳定分泌抗Agkisacutacin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成功制备了抗Agkisacutacin的mAb,为检测Agkisacutacin蛋白作为新型抗血栓药物的体内代谢规律的方法和研究抗血栓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 腺病毒5型knob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王鹏;王华茂;周敏;刘素霞;林志新;徐宇虹;李宗海

    目的:表达、纯化腺病毒5型knob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克隆并表达腺病毒的knob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His标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mAb.结果:成功表达了knob蛋白.SDS-PAGE显示所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3 000.获得了2株分泌针对knob的杂交瘤细胞系(8D7和6D4),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均为IgG2b.ELISA检测,对应腹水mAb的效价分别为1∶2.1×105,1∶2.2×1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knob 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制备了knob蛋白及其mAb.

  • 产生干扰素的杀伤树突状细胞(IKDC)

    作者:钟国成;陈健

    通过多年的研究,学者们发现了许多新型的杂交细胞,如NKT细胞,它同时具有NK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特征;再如浆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它同时具有B淋巴细胞和传统DC(cDC)的特征.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富金;龚选举

    巨噬细胞起源于CD34+骨髓祖细胞,后者不断增殖并以前单核细胞的形式释放进入血流,发展成单核细胞渗出到组织,完全分化成驻组织的特异类型巨噬细胞.驻组织巨噬细胞共同的功能特点是:监视微生物的感染,调节正常细胞的更新,组织的重构和有利于组织创伤的修复.巨噬细胞在肿瘤细胞侵袭到周围正常的组织,增殖、存活和转移到局部或远处的位置这一活动中,它也扮演重要角色,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现就TAM在肿瘤发展过程的作用,综合国内外该领域的新进展归纳如下.

  • HLA-G基因与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洁雯;彭承宏;胡翊群;胡洪亮

    免疫耐受是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一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是免疫应答的一种重要类型.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是一种非经典的HLA-Ⅰ b类抗原,作为免疫耐受分子之一,它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在免疫移植等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现就HLA-G基因的结构、特异性、组织分布、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等方面作一综述.

    关键词: HLA-G 免疫耐受 机制
  • 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刘晓艳;乔海灵

    近几十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过敏性疾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西方国家),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的成年人和40%的儿童受到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困扰[1].过敏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免疫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IgE、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IgG抗体为致敏性抗体已得到公认,但近期有关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现就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 RNAi新研究概况

    作者:李劲涛;杨军;张秀丽;谭兴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沉默靶基因活动的过程,它可以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沉默发挥作用.RNAi在基因功能研究和对肿瘤、病毒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的遗传病治疗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近年的新研究成果让人们对RNAi的作用机制和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以及存在的缺陷有了更深认识,促使人们更好的利用RNAi.

  • HLA抗体筛选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任雨;杨亦荣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介导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良好的组织配型是肾移植患者长期存活和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多次输血、生育史、再次移植的受者受到同种HLA免疫致敏可产生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PRA是一组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有多种类型,包括HLA-A、B、C、DR、DQ等抗体[1],是造成超急性和加速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丢失的危险因素之一.PRA水平的高低更直接地影响移植肾的近期存活率.因此,将抗体筛选技术应用于器官移植实践,对减少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 白细胞介素27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杨丽娟;胡洁;魏林

    白细胞介素(IL)是由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T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从20世纪70年代发现IL-1起,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33种IL[2].IL-27是2002年发现并命名的IL-6/IL-12家族成员,主要作用于固有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而发挥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

  • 褪黑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蒋旭琴;韩志君;梅晓冬

    1958年Lerner等首次把褪黑素分离纯化并确定该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活性,标志着褪黑素研究的真正开始.初人们认为褪黑素只在机体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发挥作用.后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具有调节生物节律、抗肿瘤、抗氧化、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生理和药理作用.本文中综述褪黑素在免疫系统的合成,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机制,以及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和在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TGF-β诱导猪CD4+ T细胞来源的foxp3high调节性T细胞

    作者:赵曙光;范慧敏;周小慧;华咏;刘中民

    目的:应用TGF-β2诱导猪CD4+T细胞,分析其细胞表型,并鉴定其免疫生物学特性.方法:用磁珠阳性分选的方法从健康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获取CD4+ T细胞,应用TGF-β2诱导培养、扩增CD4+ T细胞,监测其细胞表型和foxp3表达,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鉴定其免疫生物学特性.结果:TGF-β2能够诱导CD4+ T细胞高表达foxp3,诱导扩增的细胞能抑制同基因CD4+ CD25- T细胞的活化,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结论:TGF-β2能够诱导CD4+ T细胞成为具有与天然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相似抑制活性的细胞.

  • 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LLO溶血的效果

    作者:胡茂志;高明燕;孟闯;董慧;潘志明;焦新安;殷月兰;刘秀梵

    目的:分析rLLO在溶血过程中对CD45+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通过与商品化裂解液和自制NH4Cl裂解液的比较,观察rLLO与以上2种裂解液裂解效果的差异.结果:rLLO具有较强的裂解红细胞的能力,裂解效果与商品化裂解液和自制NH4Cl裂解液基本一致.另外,三种裂解液对细胞膜的渗透性均有较大影响.结论:rLLO对细胞膜CD45表面抗原的损伤程度低于商品化裂解液.

  • 小鼠cdc25B蛋白特定序列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作者:崔城;赵鸿梅;王雁;邓欣;于秉治

    目的:构建小鼠cdc25B蛋白特定序列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蛋白.方法:采用PCR方法从小鼠cdc25B野生型及位点突变型蛋白编码序列中扩增出约360个碱基的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后进行融合蛋白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构建出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40000的重组蛋白质,经Western blot鉴定,可与GST单克隆抗体结合,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小鼠cdc25B蛋白特定序列的蛋白质,为进一步探讨与其他蛋白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小鼠 CDC25B 原核表达
  • 突变型天花粉蛋白TCSYFF81-83ACS的生物活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作者:安群星;穆士杰;张献清;陈蕤;雷迎峰;黎志东;徐志凯

    目的:构建一种突变型天花粉蛋白(trichosanthin,TCS),并对其生物活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点(YFF81-83)进行定点突变,并将所构建的突变体(TCSYFF81-83ACS)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及纯化.随后与野生型TCS(wTCS)比较,分析其DNA酶活性、致核糖体失活活性、免疫原性和急性毒性.结果:初步检测显示,所构建的突变型TCS活性与wTCS活性几乎相当,而其免疫原性有所降低.结论:通过该方法改造TCS是可行的,有可能为抗HIV治疗提供一种高效、低毒、廉价的药物.

  • 重组人sCR1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鉴定

    作者:王广兰;宫璀璀;王文丽;张长远;王炳南;关晓峰;王轩;李璇

    目的:酵母细胞SMD1168表达人sCR1,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从人外周血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获得人sCR1全长cDNA,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PIC9K,构建含人sCR1的重组质粒(pPIC9K-sCR1);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入毕赤酵母菌细胞SMD1168中,经甲醇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并通过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结果:经甲醇诱导的含pPIC9K-sCR1的酵母细胞表达出重组人sCR1的融合蛋白,48~72 h sCR1融合蛋白表达量高.此蛋白在凝胶上表现为Mr约31 000的蛋白区带,在Western blot分析中可被sCR1的CD35单克隆抗体(mAb)识别.经Ni2+-NTA agarose亲和层析纯化后得到较纯的sCR1融合蛋白.结论:人sCR1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表达系统中的高水平表达,并且有与人体天然蛋白相同的抗原活性.

  • 利用不同方法检测RNAi抑制人pescadillo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杰萍;张浩;杨树兴;丁丽华;王晓辉;杨智洪;王朝云;叶棋浓

    目的:构建人pescadillo(PES1)基因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PES1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设计并合成了2条针对PES1基因的siRNA,将其克隆到siRNA表达载体pSliencer 2.1-U6 neo上.分别用以下3种方法检测RNAi的抑制效果:(1)将RNAi重组质粒和带FLAG标签的PES1共转染293T人胚肾细胞,用FLAG抗体进行Western blot;(2)将RNAi重组质粒和带GFP标签的PES1共转染293T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的亮度;(3)在293T细胞中仅转染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用PES1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测序证明,成功构建了PES1 siRNA真核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证明,构建的siRNA能有效抑制外源性及内源性PES1基因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查发现siRNA能明显减弱细胞中荧光强度,抑制PES1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S1 siRNA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3种不同方法均证明该siRNA能有效地抑制PES1基因的表达.

  • siRNA引起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安钢;温伟红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高度保守的生物过程,称为序列特异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由于能够高效特异地关闭或降低特定基因的表达,RNAi已被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阻断技术,广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研究和药物靶点的鉴定研究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在RNAi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siRNA可以被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识别并可以引起免疫反应,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现就siRNA引起固有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