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杰;贾战生

    HCV E2包膜糖蛋白是HCV的结构蛋白之一,具有重要的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表位,在病毒感染和宿主免疫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其分子和功能特性的研究对HCV作用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综述了E2蛋白在病毒的入胞作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及其在疫苗研制方面的作用.

  •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傅涛

    病毒的抗原表位分析在揭示病毒抗原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抗原-抗体反应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亦为研制诊断试剂,设计多肽疫苗和筛选药物等研究提供依据.近年来,许多学者将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于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中,结果显示:这种新型分析技术弥补了传统分析技术的不足,为基于抗原表位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 重组蛋白及合成肽抗原在戊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余璠;林雨霖

    由于HEV体外培养一直未获成功,以重组蛋白或人工合成肽作为抗原来检测抗-HEV已成为戊肝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本文从HEV抗原表位的研究、重组蛋白和合成肽在HE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及其诊断学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 2010-2015年湖北省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和进化分析

    作者:方斌;刘琳琳;李翔;叶国军;余晓;宋毅

    目的 了解2010-2015年湖北省乙型流感病毒流行分布和基因进化情况.方法 通过测序和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lobal initiative on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GISAID)获得2010-2015年湖北省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dinase,NA)氨基酸序列,分别对其进行系统进化树、氨基酸突变位点和三维建模分析,结合同期病毒分离株流行分布,分析重配株基因进化与病毒流行分布间的关系.结果 2010-2015年湖北省乙型流感病毒存在系内重配和系间重配,首例重配株出现后,该病毒都会形成较大流行.同期病毒在HA四个主要抗原表位上发现的突变位点有:Nll6K、N129S、A146T、K162R和N197S,在NA上发现了神经氨酸酶活性突变位点D197N,三维建模表明该位点并非直接与底物或抑制物接触.结论 2010-2015年湖北省乙型流感病毒的流行与该病毒的基因进化关系密切,监测该病毒抗原表位突变位点和耐药突变位点有助于深入分析其进化特性.

  • GⅡ型诺如病毒衣壳蛋白抗原表位预测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陈莉萍;纪蕾;吴晓芳;徐德顺;韩建康

    目的 原核表达诺如病毒衣壳蛋白VP1,制备抗诺如病毒衣壳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抗原表位特性.方法 PCR扩增GⅡ型湖州株诺如病毒VP1蛋白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8a(+),转化至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纯化表达产物免疫BALB/c小鼠,将成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用Modeller9.9为诺如病毒GⅡ型湖州株VP1蛋白构建三维模型,构建好的三维模型提交到SEPPA在线B-cell空间表位预测软件,对GⅡ型湖州株VP1蛋白进行空间表位预测.用预测的表位序列来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对应这些表位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Noro-VP1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重组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预测的抗原表位多肽筛选,获得10株杂交瘤细胞株.与重组蛋白的ELISA结果显示1E8、1P10、2C15和2L16四株反应性强,其他几株反应性较弱.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只有2K10、1K16、1E8三株能与重组蛋白很好的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了抗GⅡ型湖州株诺如病毒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位于衣壳蛋白的P2区,为制备诺如病毒快速免疫诊断试剂盒及抗原表位的研究提供基础.

  • 卡介苗中PE和PPE家族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多态性研究

    作者:李马超;刘海灿;赵秀琴;万康林

    目的 了解13株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érin,BCG)基因组中由PE/PPE基因家族编码的B细胞抗原表位分布情况,分析其对BCG免疫保护力的潜在影响.方法 从国际免疫表位数据库(Immune Epitope Data base,IEDB)中检索结核分枝杆菌B细胞抗原表位,与结核分枝杆菌参考菌株H37Rv的蛋白质组进行序列比对,确定PE/PPE基因家族编码B细胞抗原表位序列;并与13株BCG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提取表位编码序列,分析其在BCG中的分布与变异.结果 6个PE/PPE基因家族的基因编码28个B细胞抗原表位,21个B细胞抗原表位在13株BCG中高度保守,7个B细胞抗原表位在BCG中发生基因变异,变异表位分别产生于BCG的不同形成期.结论 PE/PPE基因家族所表达的蛋白大多为细菌表面蛋白,PE/PPE蛋白家族中B细胞抗原表位的变化可能对BCG的保护力产生影响,应继续开展基于B细胞表位的BCG遗传特征研究.

  • 噬菌体展示技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IsdB蛋白抗原表位的分析

    作者:丁芬;邹继文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S.aureus)感染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其耐药性的迅速出现及传播更加剧了它的危害.S.aureus疫苗研究中,一些表面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疫苗候选物.IsdB是一种表面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其抗原表位的确定对于以此蛋白为基础的单一蛋白疫苗或融合蛋白疫苗的研究和制备有很大意义.本论文以IsdB的单克隆抗体3B6株McAb为配基,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体识别的模拟肽.经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发现IsdB的抗原表位为空间构象,集中在NEAT结构域前端.本研究对于IsdB疫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鸡蛋过敏人群中主要过敏原的反应性及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的初步研究

    作者:楚海荣;林书祥;侯丽英;张盈莹;朱黎娜;闫娟娟;李会强

    目的 分析年龄、性别对鸡蛋过敏人群中主要过敏原反应性的影响,初步探索我国鸡蛋过敏儿童卵类粘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方法 以卵类粘蛋白、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纯品为抗原,采用免疫斑点印迹,检测21例鸡蛋过敏儿童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与蛋白反应性,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过敏原反应性的影响;应用DNAStar生物分析软件,预测并合成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肽段,采用免疫斑点印迹检测抗原表位与鸡蛋过敏儿童血清的反应性.结果 A(≤1岁)组、B组(2~3岁包括3岁)、C组(>3岁)的卵类粘蛋白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反应率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各过敏原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反应率较低.结论 卵类粘蛋白sIgE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别,卵白蛋白sIgE在21例患者均可检测出,卵转铁蛋白sIgE在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别;应用DNAStar生物软件预测的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在天津地区反应性低,不是该地区主要抗原表位.

  • 黄热病毒特异性抗原片段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胡文龙;唐博恒;任瑞文;李瑞生;沓世远;马美茵;杨虹;梁克峰

    目的 通过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筛选黄热病毒的特异抗原片段,为免疫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利用DNAStar及ANTHEPROT软件对黄热病毒蛋白进行分析,参考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及二级结构信息,对黄热病毒可能的共有及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分析其在不同毒株中的保守性,并对预测得分值较高的抗原区域进行RT-PCR扩增,利用pMal-c2x原核表达系统进行原核表达,Western blot验证其免疫学反应原性,检测阳性抗原片段经亲和纯化后,包被ELISA微孔板,进一步验证其免疫学反应特异性及检测敏感性.结果 其中27段抗原片段获高效表达,经Western blot筛选及ELISA进一步验证,原核表达抗原片段YFV22表现良好特异抗,可检测低至1:12 800倍稀释的黄热病毒多克隆抗体,与所试其他参考病毒多克隆抗体无交叉反应.结论 经系统筛选、验证,获黄热病毒特异性抗原片段1段,为其免疫学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 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与分析

    作者:冯燕;钟淑玲;徐昌平;卢亦愚

    目的 探讨麻疹病毒(MeV)流行株血凝素蛋白(H)抗原表位上氨基酸(aa)变异对病毒抗原性的可能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eV H蛋白上B细胞线性表位,设计并合成来源于疫苗株和流行株表位以及同一区域非表位上的多肽对.间接ELISA法检测合成多肽的免疫原性,并制备多肽免疫血清.采用交叉ELISA法分析两条多肽间的抗原性差异,计算抗原比.结果 合成的多肽均能与MeV免疫血清结合,其中设计在表位区的多肽对CW23/CW22(273~282aa)结合能力强,而非表位区多肽对CW150/CW151(418~427 aa)结合能力弱.多肽对中来源不同两条多肽间抗原性差异较大,其中CW23(疫苗株来源)与CW22(流行株来源)间抗原比为16,CW123(疫苗株来源)与CW124(流行株来源)(236 ~ 246aa)间的抗原比为2.877±0.583.非表位多肽对中,CW125与CW126(356 ~ 364aa)间抗原比为1.631±0.481,而CW150与CW151间抗原比为10.367±1.617.结论 麻疹流行株上仍存在保守的抗原表位,但预测的抗原表位及非表位区上的部分aa变异导致疫苗株与流行株间抗原性存在差异.

  • 主要黄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分析与初步鉴定

    作者:徐晓立;杨建军;任瑞文;刘建伟;马四辈;白志军;方美玉

    目的 对主要黄病毒结构蛋白的抗原表位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鉴别共同及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对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分别利用DNAStar及ANTHEPROT软件对登革病毒1~4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E蛋白的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Garnier-Robson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抗原表位.在此基础上,根据表位位置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析6种病毒的共有及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参考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对预测的抗原表位进行比对,进一步分析抗原表位在不同病毒株中的保守性.然后利用pET32及pMAL-c2x系统对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高效原核表达、Western blot验证其抗原性.结果 经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预测获得登革病毒1~4型、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共有抗原表位15个,病毒特异性抗原表位47个.利用pET32及pMAL-c2x系统对6种病毒部分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登革病毒1型及2型表达抗原片段表现良好的抗原反应原性,并与试验中所用其他黄病毒及甲病毒多克隆抗体无明显的交叉反应.而所表达的登革病毒3型和4型、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片段无抗原反应原性.结论 6条原核表达抗原片段经Western blot验证,获得登革病毒1型和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

  • 戊型肝炎病毒结构区编码多肽检测相应抗体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李顺天;高桂芝;阎志慧;梁树仁;朱理珉

    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在戊型肝炎病毒(HEV)的结构区内的开放读码框(ORF)-2和ORF-3区合成了P1、P2二条具有明确抗原表位的合成多肽,作为EIA法抗-HEV诊断试剂的固相抗原测定抗-HEV.

  • 针对同一抗原不同表位的两个抗体之间竞争排斥作用的仿真实验研究

    作者:金岩;张丽颖

    同一抗原具有多个抗原表位时,机体产生的抗体之间存在竞争排斥作用.本文用Mathematica 对Lotka-Volterra 竞争系统进行仿真研究表明,多数情况下,表位与抗体的相互作用会朝着某一种抗体占优势的方向演变.当满足关系式时,会出现两种抗体并存的情况.

  • 甲状腺自身抗体抗原表位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牟宗平;殷美琦

    甲状腺自身抗体主要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抗促甲状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长期以来被当作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血清学标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甲状腺自身抗体抗原表位可影响其功能。对于甲状腺自身抗体抗原表位及功能的研究,有助于获得其功能性分子,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未来更有望用于AITD、甲状腺癌等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

  • SARS-CoV N蛋白与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的交叉反应表位及特异表位的确定

    作者:闫克夏;谭文杰;张相民;王慧娟;张陵林;周为民;夏宁邵;阮力

    为确定SARS-CoV N蛋白的特异抗原表位,对3种人冠状病毒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 N蛋白之间的交叉免疫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分别表达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 N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小鼠免疫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3种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3种冠状病毒免疫动物血清和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之间的反应.与此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了原核表达的39个不同区段的SARS-CoV N蛋白与3种冠状病毒动物免疫血清和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3种病毒的N蛋白在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中均可以特异表达;3种N蛋白之间存在明显交叉免疫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RS-CoV N蛋白的表位主要位于30~60aa、170~184aa、301~320aa和360~422aa;与HCoV-OC43的交叉反应表位主要位于30~60aa、90~120aa、204~214aa和320~360aa;与HCoV-229E的交叉反应表位主要位于30~60aa、150~160aa和301~360aa.含SARS-CoV N蛋白特异表位的重组肽N155b(60~214aa)和N185(30~214aa)只与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和灭活SARS-CoV免疫小鼠的血清反应,而不与灭活HCoV-OC43和HCoV-229E免疫的山羊血清产生交叉反应.上述结果为使用SARS-CoV N蛋白抗原进行特异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 HIV-1毒株gag和pol基因区抗原表位及耐药性突变分析

    作者:尚诚彰;陈国敏;张怀渝;曾毅

    通过研究HIV-1 gag和pol基因序列变异特征,以了解抗原表位变异特点和耐药性突变情况.采集HIV-1阳性全血样本,使用巢式PCR扩增gag和pol基因部分区段,得到23份样本的PCR序列和相应样本的克隆序列gag基因为449份、pol基因为402份,基因分型为HIV-1 B和B'亚型.两种亚型的共享序列在选取的8个CTL抗原表位中,共有4个抗原表位发生了8个突变位点;另外位于p24区的5个抗原表位在PCR序列中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它们的克隆序列(9.80%)中发生了少数突变.在pol基因PCR序列和克隆序列中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和逆转录酶抑制剂(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RTIs)耐药性突变位点分别为18个和24个,其中只在克隆序列中发现的PIs和RTIs耐药性突变位点分别占其总数的94.44%(17/18)和62.50%(15/24).结果显示本研究样本PCR序列中表现出耐药性的比例较高(17.39%),并在克隆序列中存在少数免疫逃逸和耐药性突变,提示部分样本对现行抗病毒药物产生一定程度的耐药.

  • 2013~2014年中国湖北省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鸡胚适应性突变分析

    作者:方斌;刘琳琳;叶国军;李翔;余晓;江永忠

    为了解湖北省流感监测网络中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鸡胚适应性突变的情况,本研究对3株湖北省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鸡胚株和对应细胞株进行HA、NA和MP蛋白进化树和基因进化速率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鸡胚适应性突变位点和三维建模分析.鸡胚株和对应细胞株在进化树分布和基因进化速率上的差异均呈现NA>HA>MP的特点,在3株鸡胚株中发现4个鸡胚适应性突变位点:HA蛋白为Q223R和V527I,NA蛋白为M19I和H275Y,其中Q223R突变会造成抗原表位Sb和Ca2相邻间的结构变化,H275Y为典型的神经氨酸酶耐药突变位点.结果表明鸡胚适应性突变会在湖北省流感监测网络的流感病毒鸡胚分离工作中发生,这些突变可能影响疫苗候选株的筛选和疫苗有效性,因此需加强流感监测网络中鸡胚适应性突变的监测工作.

  • SARS冠状病毒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的构建及筛选

    作者:吴瑞平;孟佳子;何玉先

    本研究旨在构建SARS冠状病毒S蛋白特异性噬菌体抗原库,并用于鉴定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首先采用PCR技术扩增出SARS冠状病毒S蛋白的全基因,以DNaseI将其随机酶切成50~500 bp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然后将DNA片段平末端化并连接到经过改造的噬菌体表达载体pComb3XSS,经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和辅助噬菌体感染获得S蛋白的特异性噬菌体抗原库.利用两个抗S蛋白单克隆中和抗体(S-M1和S-M2)对S蛋白抗原库进行富集和筛选.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库容量为5.7×106的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通过对S-M1和S-M2的有效富集和筛选,分别得到14个和15个阳性克隆,序列分析初步揭示了抗体的抗原表位.因此,S蛋白噬菌体抗原库的构建为鉴定S蛋白的抗原表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对研发SARS疫苗和诊断试剂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抗原表位的鉴定

    作者:邓小芸;高玉龙;高宏雷;祁小乐;王晓艳;王笑梅

    利用肽扫描技术对4株IBDV VP3的单克隆抗体(HRB-3F、HRB-7B、HRB-7C和HRB-10E)的抗原表位进行了研究.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将HRB-3F和HRB-7B的抗原表位定位于VP3 109~119 aa(位于IB-DV聚合蛋白的864~874 aa),HRB-7C和HRB-10E的抗原表位定位于VP3 177~190 aa(位于IBDV聚合蛋白的932~945 aa).进一步检测其反应原性及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这两个表位均能与抗IBDV阳性血清反应.将这两个表位短肽免疫BALB/c小鼠,其血清可以和IBDV反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与D6948、HK46和UK661等多株IBDV相应区域的同源性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这两个表位在多种毒株中同源性为100%.通过IBDV VP3抗原表位的研究,筛出两个新的保守线性表位并进行精确定位,对进一步分析IBDV结构与功能以及建立以表位为基础的抗原抗体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汉滩病毒S基因的分段表达及其线性和构象型抗原表位分析

    作者:王涛;张全福;李川;刘琴芝;李建东;梁米芳;李德新

    构建汉滩病毒76-118 N蛋白及其分别从N-端和C-端缺失的共6个突变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并对其中一些蛋白进行了纯化.通过Western blo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汉滩病毒N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N蛋白及6个缺失突变体都与组特异性抗体L13F3呈阳性反应,而缺失突变体与型特异性抗体AH30呈阴性反应.构建汉滩病毒76-118 N蛋白及其6个缺失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汉滩病毒N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病人血清与真核表达的N蛋白及6个缺失突变体呈阳性反应.而仅有N蛋白及缺失N端1~30位氨基酸序列的NPN30与型特异性抗体AH30呈阳性反应.证实组特异性抗体L13F3结合的抗原表位位于N端1~30位氨基酸;而C端抗原表位对于型特异性抗体AH30与N蛋白的识别和结合具有重要意义,缺失N端100位氨基酸序列可能破坏羧基端构象型表位,也可以影响N蛋白与AH30的结合.

31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