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姜黄素对放线菌素D/TNF-α协同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汪军兵;龚正;董军;行妍妍;谢赛;邓钦莹;唐红梅;潘锐;熊国吟

    目的:观察中药单体姜黄素对ActD/TNF-α协同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确定实验药物的佳浓度;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PC12细胞的凋亡;JC-1荧光分子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Real Time 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ActD/TNF-α协同作用可导致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P<0.05);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现象的细胞增多,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降低(P<0.05).经姜黄素(5 μmol/L)处理后,PC12细胞的活力增强(P<0.05);细胞核固缩、核碎裂现象减少,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升;细胞内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姜黄素可拮抗ActD/TNF-α引起的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 活化的蛋白激酶C受体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张露萍;王海燕;孙红亚;梁虹;王建军;朱永泽;盛树青;郑英

    目的:构建活化的激酶C受体1( RACK1) WD1-4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和Western blot鉴定其是否在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PCR法扩增RACK1蛋白中第1~4个WD40区域的片段,将其与PGEM-T载体连接,测序后再将其克隆至pEGFP-N1中.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进行鉴定.结果:pEGFP-N1-RACK1 (WD1-4)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的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染了重组质粒的细胞株可见绿色荧光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RACK1 (WD1-4)重组质粒且进行了真核表达,为下一步研究RACK1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分泌型小鼠IL-1β表达载体促进Hepa1-6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作者:田叶;林志娟;孙萍;刘艳菲;鞠吉雨;梁淑娟

    目的:构建小鼠经典途径分泌型IL-1β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pal-6细胞后,检测胞质及上清中IL-1β分泌表达水平,并考察其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活性、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特异性上下游引物将小鼠AFP信号肽序列和小鼠IL-1β成熟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拼接后,再与pLIVETM载体进行连接,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隆;jetPEI法将重组载体、pLIVETM空载体、pLIVE -lacZ转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l-6后,经β-gal染色监测转染效率;各转染组经LPS及monesin 处理后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中IL-1β的表达水平;通过MTT方法分析经典途径分泌型IL-1β对细胞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出了小鼠分泌型IL-1β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LIVE-smIL-1 β;β-gal染色后,显示外源基因在3d左右时转染效率高;双抗体夹心ELISA法表明转染后与Hepal-6/mock组细胞相比,Hepal-6/smIL-1β组细胞胞质和上清中IL-1β的表达明显增高;MTT及细胞迁移实验分析证实,转染Hepal-6/smIL-1β组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该表达载体可以通过经典途径分泌促炎性因子IL-1β且高效表达成熟肽IL-1β,并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

  • 活化T细胞核因子对组成性启动子SV40的调控作用

    作者:濮军;杨国栋;卢晓昭;韦梦影;卢兹凡;鲁建国

    目的: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能否调控常见组成性启动子CMV,SV40和TK,为不同条件下选择合适双荧光报告系统内参提供依据.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BglⅡ和HindⅢ分别从质粒pCDNA3.1和pRL-TK中切下CMV和TK启动子,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构建成pCMV-Luc和pTK-Luc载体.将构建pCMV-Luc和pTK-Luc以及商品化的pGL3-control(SV40启动子驱动),分别与SV40 (pBIND)和TK(pRL-TK)两种启动子驱动的两种内参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观察过表达组成性活化NFAT后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读数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了pCMV-Luc和pTK-Lu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发现,常见组成性启动子SV40启动子对过表达组成性活化的NFAT存在一定的反应.结论:T细胞活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NFAT能够调控SV40启动子活性;表明常见组成性启动子SV40并非真正、绝对的组成性不变.因此,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内参选择时需要充分考虑该问题,本研究为合理选择内参质粒提供了一个可行策略.

  • 雌激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程姝丽;丁寅

    目的:检测雌激素浓度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MSCs)凋亡的相关性,初步探讨雌激素调节mBMMSCs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雌性C57BL小鼠去势模型,模拟绝经期妇女低雌激素体质.分别取去势和假手术组小鼠以及正常小鼠mBMMSCs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和鉴定.利用流式细胞术( FCM)比较去势和假手术两组细胞的凋亡差异,以及不同雌激素浓度培养条件对正常C57BL小鼠mBMMSCs凋亡的影响.参考文献中芯片结果,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21在去势组及假手术组mBMMSCs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不同雌激素浓度培养条件下正常小鼠mBMMSCs中miR-21的表达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去势小鼠模型.利用FCM证实去势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较假手术组更易凋亡.正常小鼠mBMMSCs体外培养过程中,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升高,其凋亡减少.去势鼠来源mBMMSCs中miR-21表达量低于假手术组来源mBMMSCs.高浓度雌激素培养液培养的mBMMSCs中miR-21表达高于低浓度雌激素培养液培养的mBMMSCs.结论:雌激素对mBMMSCs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miR-21可能参与这一过程.

  • 霉酚酸酯对高糖培养下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和FN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芬琴;王秋月;魏国柱;马小羽;马东蔚;邓娓娓;孙文波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霉酚酸酯(MMF)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HMCs分为正常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高糖+MMF-10组(30 mmol/L葡萄糖+10 μg/mL MMF);高糖+MMF-100组(30 mmol/L葡萄糖+100 μg/mL MMF),采用RT-PCR检测每组不同时间点(24、48、72 h)MC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MCP-1及FN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 HMCs 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的分泌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且48 h表达高;不同浓度的MMF均能下调MCP-1 mRNA、蛋白及FN的表达(P<0.01);不同浓度的MMF对MCP-1 mRNA、蛋白的表达及FN分泌的抑制程度不同,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MMF可以阻抑MCP-1的表达及FN的分泌,可能对延缓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有一定作用.

  • P2Y6稳定干扰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增殖能力评价

    作者:杨林立;李瑞梅;潘新华;钱旻;杜冰

    目的:应用shRNA技术,构建P2Y6基因稳定干扰的乳腺癌细胞株,为P2Y6调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P2Y6基因为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干扰序列,并将其插入经EcoRI和AgeI酶切的PLKO线性化质粒.阳性克隆经EcoR Ⅰ和NdeⅠ酶切、测序正确后与ps-PAX2、pMD2.G和PLKO重组慢病毒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完整病毒.病毒经富集后感染乳腺癌细胞BT549,经嘌呤霉素筛选P2Y6稳定干扰的乳腺癌细胞.通过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P2Y6的干扰效率.后通过MTS实验对P2Y6基因稳定干扰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后与预期相符.稳定转染P2Y6shRNA的BT549细胞中P2Y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明显下降.P2Y6基因干扰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成功构建人P2Y6基因表达稳定干扰的乳腺癌细胞株BT549.P2Y6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

  • 猪链球菌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

    作者:陈哲;郑玉玲;郝淮杰;律清宇;姜永强;吕淑霞

    目的:研究猪链球菌细胞壁蛋白SSU05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等方法从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SSU05 _027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调控.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也显示,SSU05_0272蛋白能下调β-catenin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含量.结论:SSU05_0272调控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β-catenin的表达.

  • 布地奈德对肺纤维化大鼠Smad4、PDGF-A及PAI-1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菊屏;范贤明;湛晓勤;王文军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BUD)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PDGF-A)、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4母体(Smad4)、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博莱霉素(BLM)组、生理盐水(NS)组和BUD组,每组15只.NS组气管内灌注NS,BUD组、BLM组气管内灌注BLM,继之0~6d每天雾化1次,BLM组和NS组雾化吸入NS,BUD组雾化吸入BUD,分别于第7、14、28天处死3组大鼠各5只.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症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TGF-β1、PDGF-A、Smad4、PAI-1的表达.结果:第7、14天,BUD组肺泡炎程度较BLM组减轻(P<0.05);第7、14、28天,BUD组肺纤维化程度均较BLM组减轻(P<0.05).第7、14、28天,BUD组肺组织中TGF-β1、PDGF-A、Smad4、PAI-1表达较BLM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BUD雾化吸入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TGF-β1、PDGF-A、Smad4、PAI-1的表达,同时亦可减轻其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

  • 乳腺癌MCF-7细胞系中CD55hig亚群生物学特性分析

    作者:杨超;崔志超;刘运江;王士杰

    目的:确定MCF-7细胞系侧群(SP)部分的CD55高表达( CD55hig)细胞是否具有肿瘤于细胞特性.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系,加入核酸染料Hoechst33342和Verapami,用流式细胞术( FCM)分离SP亚群和MP亚群细胞,以CD55mAb分别标记,测定侧群(SP)和主群(MP)细胞的CD55平均荧光强度值,再以CD55 mAb标记未分选MCF-7细胞,测定CD55hig细胞所占比例,并分选收集CD55hig细胞,观察细胞形态、贴壁率、克隆形成及细胞周期分布以及裸鼠体内种植等生物学特性.结果:S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为100.85±4.57,MP细胞CD55的平均荧光值为50.51±4.75;MCF-7细胞中CD55hig细胞比例为2.12%;24 h内CD55hig细胞细胞贴壁率低于CD55low细胞,接种24 h后,两者贴壁率无明显差异(P>0.05);接种培养12h后,CD55hig细胞多为球形呈悬浮状态;CD55hig细胞都具有克隆形成能力,CD55hig细胞在培养1周后克隆形成率为(20.04±1.07)%,低于CD55low细胞(27.14±1.07)% (P<0.01);CD55hig细胞中GO/G1静止期细胞占(85.4±3.37)%,高于CD55low细胞(58.6±2.55)%及MCF-7细胞(70 73±4.21)%,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所有裸鼠种植CD55hig细胞后均成瘤,移植瘤病理检验具有恶性肿瘤细胞的特性.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存在少量的CD55hig细胞,CD55hig细胞大多数处于静止期、不贴壁呈悬浮状态和克隆遗传性,CD55hig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 SPARC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SKM-1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罗静;叶兴伟;蒋文;周洪静;肖青;杨泽松;刘林;王利

    目的:构建SPARC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产毒的细胞,并观察其对人MDS细胞株SKM-1细胞的转染效率及其对SPARC基因的抑制效率.方法:针对已经筛选确定的SPARC基因RNAi有效靶序列,合成靶序列的Oligo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 Ⅰ和EcoR Ⅰ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GC-shSPARC慢病毒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测序鉴定.用GC-shSPARC、pHelper1.0和pHelper 2.0载体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293T细胞GFP蛋白的表达水平测定病毒滴度,并将获得的重组慢病毒CC-shSPARC转染SKM-1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后GFP表达情况,测定转染效率;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验证转染后SKM-1细胞SPAR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经测序证实,构建出了SPARC shRNA的慢病毒载体GC-sh SPARC.包装、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 TU/mL.荧光显微镜下能直接观察到转染组细胞的GFP表达,转染效率为70%,RT-PCR、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到GC-shSPARC慢病毒转染SKM-1细胞SPARC mRNA、SPARC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SPARC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其能高效干扰SKM-1细胞SPARC基因的表达.

  • 抗汉坦病毒鼠/人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张晓晓;王芳;阎岩;刘梓谕;于澜;李璞媛;张蕾;张芳琳;徐志凯;吴兴安

    目的:构建抗汉坦病毒鼠/人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K1)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本室前期构建的含有轻、重链嵌合基因的载体PMD18-T-VH和PMD18-T-VL双酶切获得重链、轻链基因后,克隆到前期改构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I-neo-M中,用脂质体法转染野生型CHO-K1细胞,在G418和氨甲喋呤(MTX)双筛选压力下筛选稳定高效表达细胞株,ELISA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用Protein A HP Spin Trap纯化目的蛋白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并通过体外中和实验检测其中和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抗汉坦病毒鼠/人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K1细胞后经过3轮亚克隆筛选获得稳定表达抗汉坦病毒鼠/人嵌合抗体的细胞系,表达量约为1 mg/L,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检测其中和活性,与亲本单克隆抗体( mAb)的中和活性相近.结论:抗汉坦病毒鼠/人嵌合抗体在CHO-K1细胞中成功表达,并具有良好的中和活性,为该抗体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诱导分化

    作者:周清;杨筱曦;阮余霞;蔡小芳;陈剑

    目的:建立体外培养及标记人羊膜上皮细胞(HAECs)的方法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从细胞形貌变化上探讨人羊膜上皮细胞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可视性研究.方法:取足月产人羊膜,采用酶消化法获得HAECs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对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鉴定;HAECs与兔角膜基质细胞共培养2周,采用CK3+ 1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诱导后的细胞;应用AFM分别对共培养前后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的表面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与人角膜上皮细胞( HCECs)对比,分析细胞形貌的变化.结果:HAECs体外培养呈铺路石样外观,核/质比率小,连接成片.细胞形态为多角形,角蛋白keratin表达阳性,不表达CK3+12;免疫荧光显示共培养2周的HAECs表达CK3+ 12;AFM观察,共培养2周后HAECs细胞核中央由山谷样外观转变成类似HCECs的山峰样外观.结论:HAECs可成功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在兔角膜基质细胞诱导培养条件下可向角膜上皮细胞转分化.

  • 海洋放线菌素X2下调柯萨奇病毒B3感染ECV304细胞ICAM-1的表达

    作者:施珊珊;孙毅凡;吴莎;江振友;周琳

    目的:观察海洋放线菌素X2对柯萨奇病毒B3( CVB3)感染ECV304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病毒后的抑制情况;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CVB3感染的ECV304细胞在海洋放线菌素X2作用前后不同时间点的I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VB3感染ECV304细胞后,ICAM-1蛋白表达在12 h~54 h显著高于正常ECV304细胞对照组(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12 h ~54 h降低ICAM-1蛋白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洋放线菌素X2干预后,于24 h~54 h降低ICAM-lmRNA的表达,与CVB3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洋放线菌素X2在病毒吸附前对CVB3具有抗病毒作用,并可下调CVB3诱导的ECV304细胞ICAM-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

  • 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刘春辉;张志明;刘剑勇

    目的:构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并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达.方法:将质粒pCMV-SPORT6-GPC3和载体pEGFP-N1分别进行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GPC3片段和空载体,回收纯化后用T4连接酶将两者连接并转化E.coli DH5α菌株,用EcoR I、BamH I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法转染到DC中,然后进行荧光检测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转染DC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转染的DC中有EGFP-GPC3融合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发现有相对分子质量(M,)大小约为67 000的蛋白条带.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GPC3并在转染DC后能在其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GPC3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基础.

  • 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张彦军;朱华亭;黄赛男;夏永洁;王志强;沈立军;安萌;邱玉华

    目的:探讨D-半乳糖所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运用100 g/L D-半乳糖溶液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并对此衰老模型进行生物学鉴定.ELISA检测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脾脏中初始、活化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分子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分别为( 82.93±2.74) pg/mL和(125.41±3.16)pg/mL,与对照组[(125.41±3.16)pg/mL和(8.28 +2.47) pg/mL]相比含量降低(P<0.01).脾脏中初始T细胞相关分子CD45RA表达下降[模型组:(4.46±1.21)%,对照组:(7.38±1.03)%,P<0.01];活化T细胞相关分子CD25表达下降[模型组:(6.74±0.81)%,对照组:(5.14±1.25)%,P<0.05];Foxp3在CD4+ CD25+T细胞中表达上升[模型组:(18.32±1 44)%,对照组:(10.14±1.52)%,P<0.05].结论:机体衰老时脾脏中初始和活化T细胞减少,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增多,T细胞活化及免疫调节能力下降.

  • HSV-2g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观察

    作者:焦凤萍;刘莉;王玉;于爱莲;于广福

    目的:在前期筛选的HSV-2gD模拟抗原表位序列P6的基础上,以pcDNA3.1(-)为载体、IL-18为佐剂,构建P6与IL-18串联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将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串联简并引物PCR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和pcDNA3.1-IL18,以酶切、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分别转染CHO细胞进行瞬时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6的表达情况.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1个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构建的串联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和pcDNA3.1-IL18经酶切及测序显示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经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检测可证实模拟抗原表位序列P6具有近似天然序列的生物学活性.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IISV P6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构建和表达了重组质粒pcD-NA3.1-IL18-P6,其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为构建更加有效的HSV-2DNA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高氧及TGF-β1对肺泡Ⅱ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刘芳君;邓春;郭春宝;符州

    目的:探讨高氧及TGF-β1干预小鼠肺泡Ⅱ型细胞(AECⅡ)后,是否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影响.方法:小鼠肺泡Ⅱ型细胞系MLE-12,随机分为空气暴露组、高氧暴露组、TGF-β1干预空气暴露组、TGF-β1干预高氧暴露组.观察各组6、12、24、48 h细胞形态变化.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肺表面活性物质B (SP-B)及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高氧及TGF-β1干预时间的延长,AECⅡ逐渐由鹅卵石样变成纺锤体形状,获得成纤维细胞样外观.同时,AECⅡ特异性标记SP-B表达逐渐减弱,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FSP1表达逐渐增强,24 h时两者时可见明显的共表达.高氧暴露组、TGF-β1干预空气暴露组及TGF-β1干预高氧暴露组24、48 h SP-B mRNA表达较同时间空气暴露组下调,而FSP1 mRNA表达较同时间空气暴露组上调.结论:高氧及TGF-β1均能诱导AECⅡ发生 上皮间质转化,且两者对EMT的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

  • 成年小鼠颈动脉体细胞的培养方法及低氧对其特性的影响

    作者:赵彤;黄欣;张宽;何云凌;吴奎武;吴丽颖;朱玲玲;范明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颈动脉体细胞的方法.方法:摘取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采用机械剪切和混合酶消化颈动脉体(CB),培养24h后固定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并在低氧培养3d后,观察TH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CB细胞绝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少数呈簇状生长的细胞群.所分离的原代CB细胞中,主要有TH+、GFAP+和Nestin+三种类型的细胞组成;低氧培养3d后TH+细胞数量较常氧组明显增加.结论:从分离步骤和消化方式等方面优化小鼠CB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而低氧可以增加CB细胞中TH+细胞的数量,可能与促进CB细胞中神经干细胞样细胞的增殖有关.

  • PTEN、FOXO3a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林艳;成植温;魏永长;涂宏蕾;丁洁

    目的:探讨PTEN、FOX03a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胃腺癌患者(n=45)和健康自愿者(n=30)血浆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胃腺癌组织(n=84)和正常组织(n=48)中PTEN mRNA和FOX03a mRNA的表达水平.PTEN和FOX03a的表达与氧化应激的关系采用Spearman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胃癌组血浆中CAT、SOD表达低于对照组,MDA表达高于对照组;胃癌组织中PTEN mRNA和FOX03a 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织;PTENmRNA表达与SOD、CAT的含量呈正相关,与MDA的含量呈反相关.结论:胃腺癌患者体内存在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及过低的抗氧化水平,机体抗氧化能力的降低有可能降低抑癌基因PTEN mRNA和FOX03a mRNA的表达.

  •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Shh、Vimentin、E-cadherin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许秋然;郑鑫;昝献峰;姚英民;杨威;刘青光

    目的:研究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 Gli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Gli1表达与sonic hedgehog通路配体Shh、EMT标记物Vimentin以及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由此分析其在肝癌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3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Gli1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edgehog信号通路配体Shh、EMT标记物Vimentin以及E-cadherin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Gli1的mRNA含量以及蛋白表达差异.使用卡方检验分析Gli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使用Spearmen秩检验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分别与Shh、Vimentin及E-cadherin这三种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织中Gli1蛋白及mRNA含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Gli1蛋白表达分别与肿瘤肝内转移或淋巴结转移(x2=6.205,P<0.05)、门静脉侵袭(x2=4.014,P<0.05)、高Edmonson病理分级(x2=19.668,P<0.05)以及TNM肿瘤分期较晚(x2=7.091,P<0.05)有关;肝细胞癌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与Shh(r=0.574,P<0.05)、Vimentin蛋白(r=0.467,P<0.05)表达呈明显正相关,而与E-cadherin蛋白(r=-0.439,P<0.05)呈负相关.结论:Gli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肝癌侵袭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Gli1可能在Shh配体的作用下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并可能诱导肝癌发生与侵袭转移相关的EMT过程.

  • 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莺莺;钟民;张梦莹;吕坤

    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及其前体基因BI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20例外周血CD4+T细胞中BIC及miR-155的表达水平,并且与哮喘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过表达或抑制,探讨miR-155在CD4+T细胞体外分化中的作用.结果:哮喘患者组BIC及miR-155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miR-155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组间比较发现,轻、中、重度哮喘患者的BIC表达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哮喘患者miR-155的表达较轻度哮喘组有明显下降(P <0.05);miR-155的表达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之间呈正相关(P<0.01);miR-155过表达促进CD4+T细胞向Th1分化,而抑制miR-155的表达则促进CD4+T细胞向Th2分化.结论: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miR-155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相关,提示miR-155调控CD4+T细胞分化在哮喘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miR-155 BIC
  • 基于TCR基因位点的FT-aCGH分析鉴定T-ALL中异常TCR Vβ-IgH重排

    作者:郑海涛;陈少华;杨力建;李萡;吴秀丽;李扬秋

    目的:鉴定T细胞-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T-ALL)异常基因重排.方法:利用基于T细胞受体(TCR)基因位点的精细定位的寡核苷酸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FT-aCGH)技术分析1例T-ALL样本与对照组基因组DNA的差异,了解7号和14号染色体TCRβ、TCRγ和TCRαδ位点上可能的断裂点位置,根据所提供的初步结果,根据断裂点涉及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连接介导PCR (LM-PCR)和序列分析等方法分析与之发生重排的基因序列.结果:FT-aCGH结果显示所检测T-ALL样本中,各TCR基因位点都存在断裂点,经过LM-PCR和序列分析,以及利用PCR和特异引物检测基因组DNA结果确定了T-ALL克隆为Vα8 -Jα22基因重排,并发现了7号染色体在TCRβ基因位点,Vβ20-1基因片段与14号染色体位于免疫球蛋白重链区基因位点的IgHVⅡ-26-2基因片段发生异常重排,形成t(7;14)( q34;q32)染色体易位.结论:利用FT-aCGH和LM-PCR技术在1例T-ALL中发现了一种新的Vβ20-1 -IgHVⅡ-26-2异常重排,这种异常重排有可能可以作为该肿瘤克隆的生物标记物.

  • 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受体表达及意义

    作者:江金华;周智锋;李洁羽;叶韵斌;陈强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活化性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这两种受体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K细胞数及其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织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0.05). NKG2D、NKP30、NKP44的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负相关,即在早中期的患者含量较高,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NKG2D、NKP30、NKP44含量越低(P<0.05),NK细胞中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的含量在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含量越高(P<0.05)且与AFP高低有关及HBsAg的感染有联系.而NK受体的表达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之间以及不同的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抑制性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 人UL16结合蛋白3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作者:秦伟;毛朝明;王胜军;吴蔚;牟笑;许化溪;包丹霞

    目的:表达和纯化人UL16结合蛋白3(ULBP3)胞外段融合蛋白,制备兔抗人ULBP3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技术获得人ULBP3分子胞外段的基因编码序列,并将其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QE30-ULBP3( aa30-171).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人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M15,经IPTG 30℃诱导4h后,SDS-PAGE显示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镍柱对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流式细胞术(FCM)、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染色对所得多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表达及纯化了人ULBP3( aa30-171)重组蛋白.结果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够识别大肠癌细胞株COL0205表面表达的天然构象ULBP3分子,而且能与结直肠癌组织细胞的ULBP3分子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QE30-ULBP3(aa30-171),并获得高纯度的人pQE30-ULBP3(aa30-171)重组蛋白;成功制备了兔抗人ULBP3分子的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ULBP3 NKG2D 多克隆抗体
  • 人LC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李骅;胡嘉;李艳君;潘欢;陈英玉

    目的:制备兔抗人LC3的多克隆抗体,为细胞自噬的研究提供有用的检测工具.方法:构建pET32a(+)LC3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鉴定,大肠杆菌BL21( DE3)中诱导表达LC3蛋白,SP-Sepharose XL柱纯化;纯化的人LC3蛋白免疫兔制备抗血清,通过LC3蛋白偶联的Sepharose 4B(LC3-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兔抗人LC3的多克隆抗体,以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实现了LC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并用质谱分析证明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1)为15 500.制备的兔抗人LC3多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大肠杆菌成分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能够特异检测自噬过程中LC3 Ⅰ型和Ⅱ型蛋白,观察到自噬发生时LC3 Ⅰ向LC3Ⅱ的转化.结论:获得了重组人LC3蛋白,成功地制备了该分子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细胞自噬的检测提供了有用的探针.

  • 抗人Flt-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活性鉴定

    作者:谢印良;马莉;秦立;刘鹏;曹善楠;朱海燕;熊冬生;许元富

    目的:制备小鼠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Flt-1)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方法:以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为抗原,通过经典的杂交瘤制备和活性筛选方法建立能稳定分泌抗Flt-1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结果:经传统的小鼠腹水型抗体的制备和纯化方法获得了高纯度的抗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的mAb.ELISA方法测定出该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型为IgG1,轻链为K链.West-em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FACS结果表明该抗体能结合到Flt-1阳性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和K562/A02细胞表面,并呈现出抗体浓度依赖性.结论:成功建立了1株能够稳定分泌抗重组人Flt-1胞外Ⅲ区蛋白的mAb细胞株XA12,为今后进一步开展Flt-1及其胞外Ⅲ区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及基因工程抗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殷章圣;沈丽娟;胡文娟;吴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多种疾病发病及演变.其在许多疾病中作用尚不清楚.本文简述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基因结构、受体、功能、主要生物学功能及研究前景.

  • 人免疫球蛋白G Fcγ受体的细胞分布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祁培培;曹洁

    存在于人免疫细胞表面的IgG Fcγ受体(FcγRs)在功能上分为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两类,其主要的免疫学作用是对细胞反应的正向和负向调节,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由此FcγRs也成为潜在的治疗自身免疫病、过敏及感染性疾病等理想的作用靶标.现就人FcγRs在不同免疫效应细胞表面的分布及其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微量铁元素在结核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微;张万江

    巨噬细胞的铁代谢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有密切的关系.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宿主后,主要在宿主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巨噬细胞为其生长提供所需要的铁元素,而未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的结核分枝杆菌必须依靠巨噬细胞提供铁元素才能维持其活性和生存.巨噬细胞内转铁蛋白受体1(TfR1)不仅维持巨噬细胞内铁元素的动态平衡,影响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生存,而且诱导巨噬细胞自身凋亡,终杀伤结核分枝杆菌.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铁元素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研究铁元素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结核病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对进一步明确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开创治疗结核病的新方法有重要意义.

  • 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妍;金伯泉

    细胞因子结合表达于细胞膜上的细胞因子受体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在体液中往往可检测到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与配体结合,可能促进或拮抗其膜型受体所介导的功能,从而参与多种生理功能调节,以及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产生机制主要包括膜型受体胞膜外区蛋白水解酶酶切后的脱落,mRNA水平的差异剪接,囊泡样外体分泌以及糖基磷脂酰基醇锚定分子的剪切等.

  • 一种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高灵敏度酶联免疫吸附法

    作者:刘志佳;李永明;宋朝君;李娜;卢卫嘉;孙元杰;毛晓燕;杨琨;金伯泉

    目的:建立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方法:利用重组A型肉毒毒素重链羧基端片段作为免疫原和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6株高亲和力的抗A型肉毒毒素单克隆抗体(mAb),建立了检测A型肉毒毒素的双mAb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该方法理论检测下限达到了8.34 pg/mL,检测天然A型肉毒毒素制剂时其实际检测下限可达0.78 LD50/mL,与其他型别的肉毒毒素均未见交叉反应.通过测定基质中的回收率,发现基质中的相关的蛋白对检测具有较大的影响.结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的实用价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