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小剂量丙泊酚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张灵敏;张明鑫;王宁;段小艺;周苏娜;王健生;景桂霞

    目的:探讨低剂量丙泊酚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的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设置低剂量丙泊酚组,干预食管鳞癌细胞Eca109后,利用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检测对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变化.结果:低剂量Eca109可以促进Eca109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并抑制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干预后HO-1的表达增加且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低剂量丙泊酚可以促进Eca109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并抑制凋亡,可能与促进HO-1的表达相关.

  • 小鼠p38MAPK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成骨细胞系中的表达

    作者:白雪东;胡蕴玉;李航;侯黎升;李海峰

    目的:利用AdEasyTM system构建携带小鼠p38MAP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系MC3T3-E1,检测外源p38MAPK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的方法扩增p38MAPK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经Bgl Ⅱ和Hind Ⅲ双酶切后接入pShuttle-CMV穿梭载体,构建重组腺病毒的穿梭质粒pShuttle-CMV-p38MAPK.将经Pme Ⅰ线性化的pShuttle-CMV穿梭载体与pAdEasyTM DNA电穿孔共转化BJ5183重组细菌,获取重组腺病毒质粒Adp38MAPK,再将经Pac Ⅰ线性化的Ad-p38MAPK重组病毒骨架质粒转染AD293包装细胞,包装并扩增病毒.用Ad-p38MAPK感染小鼠MC3T3-E1成骨样细胞,以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在小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并包装表达p38MAPK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该重组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感染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并高表达p38MAPK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小鼠p38MAP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p38MAPK在成骨细胞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蓝玉簪颗粒抑制脂多糖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产生及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侯颖;曹蔚;李涛;刘水冰;张晓楠;李旭波;田琼;尤福生

    目的:探讨蓝玉簪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内TNF-α表达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离纯化AM,应用ELISA法检测蓝玉簪颗粒对LPS诱导的大鼠AM培养上清中的TNF-α水平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AM内TNF-α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应用ERK拮抗剂(PD98059)观察AM内TNF-α蛋白表达.结果:蓝玉簪颗粒可剂量依赖的降低由于LPS刺激导致的AM培养上清内TNF-α含量升高;蓝玉簪(100 mg/L)颗粒可显著降低由于LPS刺激导致的AM细胞内pERK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 30 mol/L)及蓝玉簪颗粒干预,蓝玉簪颗粒+PD98059干预后,我们发现与LPS刺激组相比,大鼠AM中TNF-α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LPS诱导AM TNF-α表达,其作用的机制之一可能与蓝玉簪抑制细胞外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SNC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胶质瘤细胞中的稳定表达和影响

    作者:梁博;程世翔;涂悦;徐忠伟;张赛

    目的:利用神经突触核蛋白-γ(SNC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人胶质瘤细胞株U373稳定过表达SNCG模型,初步探讨过表达SNCG对U373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法扩增SNCG基因,将PCR产物插入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通过EcoR Ⅰ、BamH 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至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373,G418筛选建立SNCG稳定转染的U373细胞系.运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转染后SNCG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NC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构建pIRES2-EGFP-SNCG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转染SNCG的U373细胞系.与U373/neo细胞相比.U373/SNCG细胞SNCG mRNA表达上调17倍;经紫杉醇(PTX)处理后,U373/SNCG细胞G2/M比例(49 ±3.6)%较U373/neo细胞(66±1.7)%下降17%(P<0.05).结论:成功构建人SNC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U373细胞中稳定表达,初步证实过表达SNCG可降低抗微管药物诱导的U373细胞有丝分裂期阻滞,为进一步体外研究SNCG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嵌合鞭毛蛋白fliC/esat佐剂效应的研究

    作者:张辉;文科;黄金林;胡茂志;申峻松;潘志明;焦新安

    目的:研究嵌合形式表达的鞭毛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ESAT-6的免疫佐剂效应.方法:用PCR方法扩增鼠伤寒沙门菌鞭毛蛋白基因fliC1及MTB抗原ESAT-6编码序列,通过重叠PCR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fliC1的高变区域,构建嵌合鞭毛基因片段fliC/esat.将fliC/esat片段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构建pET-fliC/esat质粒.将ESAT-6编码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CX的多克隆位点,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BCX-esat.以质粒pET-fliC/esat及pBCX-esat分别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以异丙基1-1硫代-β呋喃半乳糖苷诱导融合的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的表达.以抗ESAT-6 mAb HYB 076-08为一抗,通过Western blot鉴定嵌合蛋白fliC/esat及ESAT-6蛋白.以两种蛋白分别在体外刺激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通过FACS分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CD54的表达,同时用ELISA检测前炎性因子IL-12p70表达的水平.此外,以两种蛋白分别免疫C57BL/6小鼠,运用ELISPOT法分析ESAT-6特异的IFN-γ及IL-4分泌细胞的产生.结果:嵌合蛋白及ESAT-6蛋白均可溶性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4000和39 000.Western blot的结果显示,fliC/esat嵌合蛋白及ESAT-6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与ESAT-6蛋白相比较,fliC/esat嵌合蛋白在体外能诱导BMDCs成熟.IL-12p70的检测结果显示,fliC/esat嵌合蛋白诱导BMDCs分泌的IL-12p70明显高于ESAT-6蛋白诱导分泌的IL-12p70(P<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嵌合鞭毛蛋白免疫组能够显著增强ESAT-6特异性免疫应答,且免疫应答趋于Th1型.结论:鞭毛嵌合表达ESAT-6抗原,能够有效地上调BMDCs共刺激分子表达,增强ESAT-6特异性细胞的免疫应答,以嵌合形式表达的鞭毛蛋白对ESAT-6抗原具有诱导Th1型免疫应答的佐剂效应.

  • IL-13和乙醇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胶原的表达

    作者:熊莺;孙午;李文林;熊丽霞;石小玉;赵林;王志刚

    目的:研究乙醇和/或白细胞介素13(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1)Ⅰ、Ⅲ型胶原α1链基因(COL1A1、COL3A1)以及Ⅰ型胶原蛋白(Co Ⅰ)表达的影响,探讨肺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培养HFL-1,通过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乙醇和/或IL-13对HFL-1细胞IL-13受体(IL-13Rα1、IL-13Rα2、IL-4Rα)mRNA、COL1A1 mRNA和COL3A1 mRNA表达的影响,ELISA的方法检测乙醇和/或IL-13对HFL-1分泌Co Ⅰ的影响.结果: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200mmol/L)作用HFL-1后,与对照组相比IL-13Rα1 mRNA与IL-4Rα mRN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IL-13Rα2 mRNA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200 mmol/L)对HFL-1的COL1A1 mR-NA和COL3A1 mRNA表达无影响(P>0.05).IL-13(10、20、50μg/L)可以促进HFL-1的COL1A1 mRNA和COL3A1 mR-NA的表达(P<0.05),且存在浓度依赖性.乙醇(200 mmol/L)与IL-13(10、20、50μg/L)共同作用刺激HFL-1促进COL1A1 mRNA和COL3A1 mRNA的表达比IL-13(10、20、50μg/L)单独作用强(P<0.05).IL-13组(10、20、50μg/L)和乙醇(200 mmol/L)与IL-13(10、20、50μg/L)共同刺激组HFL-1均有Co Ⅰ的分泌,但共同刺激组HFL-1分泌Co Ⅰ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独低浓度乙醇(25、50、100、200mmol/L)不影响HFL-1细胞的COL1A1和COL3A1表达,但可以影响HFL-1细胞IL-4Rα、IL-13Rα1和IL-13Rα2的表达,而乙醇与IL-13共同刺激与单独IL-13刺激相比对HFL-1的COL1A1和COL3A1以及Co Ⅰ的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对软脂酸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鲍苑苑;方舟;周丽诺;胡仁明;丁薇

    目的:构建编码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基因全长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ADRP过表达对软脂酸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有何影响.方法:(1)采用PCR的方法,以成年SD大鼠心肌cDNA为模板扩增编码ADRP全长的DNA序列,重组入pEGFP-C1质粒表达载体中,酶切、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2)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鉴定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9c2心肌细胞株,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克隆后扩大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与正常细胞ADR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3)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软脂酸对上述细胞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实目的基因已插入表达质粒pEGFP-C1;(2)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且传20代以上无消失;RT-qPCR和Western blot证明重组质粒转染H9c2细胞ADR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经不同软脂酸刺激后,重组质粒转染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质粒转染组和正常H9c2细胞组(P<0.05).结论:(1)成功构建了H9c2细胞真核质粒表达载体pEGFP-C1-ADRP,获得了稳定表达ADRP基因的H9c2心肌细胞株;(2)ADRP能够抑制软脂酸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表明ADRP对高脂环境中心肌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TCSRL28-29CG的构建、表达与纯化

    作者:王媛;时莹;刘梓谕;徐志凯;许晶;黎志东

    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基因,并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应用计算机预测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并进行定点突变.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扳,经PCR扩增突变基因,与pRSET-A表达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Ni-NTA层析纯化.结果: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得到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TCS突变体基因TCSRL28-29CG,并获得高效表达.

  • Cyr61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沉默作用研究

    作者:张燕;武庆平;姚尚龙

    目的:构建Cyr61靶向siRNA重组表达载体,为探讨抑制Cyr61基因表达对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Cyr61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设计3条能转录siRNA的DNA序列,命名Cyr61-1siRNA,Cyr61-2 siRNA,Cyr61-3 siRNA,同时设计1条非特异性序列作为阴性对照.据此设计合成各自的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pGenesil1.1载体,转化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4种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肺癌A549细胞,逆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Cyr61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Cyr61靶向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它对大肠癌细胞Cyr6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0.54%和52.97%.结论:Cyr61靶向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显著抑制Cyr61基因的表达.

  • Treg细胞及TGF-β1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加重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杨双文;曹丽;杨双武;王世全;贾文元;汪晨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短暂性脑缺血(tMCAO)后不同时间点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血清TGF-β1浓度变化,探讨其免疫调节功能在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中作用.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24 h)10只,缺血再灌注后12 h、24 h、48 h、72 h及5 d五个tMCAO组(n=10/组).采用腔内线栓法建立小鼠tMCAO模型;tMCAO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其后处死小鼠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容积变化;同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脾脏中Foxp3表达;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测定Treg在单个核细胞中比例;分离血清,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浓度.结果:缺血再灌注12 h脑部炎性损伤明显,且逐渐加重,TTC染色示炎症反应中心脑梗死面积同期增大,缺血再灌注48 h达高峰,此后前述表现逐渐减小;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神经功能也逐渐改善.Foxp3在各组小鼠脾脏中均有阳性表达,但存在明显差异;FCM分析发现,缺血再灌注24 h时Treg比例较sham组明显减少(P<0.05),但在72 h时Treg基本恢复正常,5 d时则明显高于sham组(P<0.05).血清中TGF-β1浓度与Treg有相似表现,再灌注24 h时降低明显,48h则恢复至sham组水平,而在5 d时高出sham组(P<0.05).并且Treg与TGF-β1呈正相关.结论:在缺血性脑损伤急性期Treg与TGF-β1明显减少,而在恢复期二者大量增加,且与脑梗死容积变化紧密相关,说明缺血性脑损伤后Treg与TGF-β1功能失衡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炎性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纯化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作者:律清宇;郝淮杰;毕丽丽;郑玉玲;姜永强;吕淑霞

    目的:摸索天然和重组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的纯化工艺,评价制备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天然猪溶血素的纯化采用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疏水层析制备,重组猪溶血素采用镍柱亲和层析进行柱上变复性后,用Thiolpmyl-sepharose 6B进一步亲和纯化.通过溶血实验,细胞毒性测定实验评价纯化蛋白的活性.结果:制备的天然和重组猪溶血素纯度均在90%以上,具有较高的溶血活性,较高浓度时能损伤靶细胞,胆固醇能够完全封闭其活性.结论:制备获得的重组猪溶素与天然蛋白具有相近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猪链球菌2型溶血素在猪链球菌致病机制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小鼠GITRL蛋白并鉴定

    作者:马洁;田洁;刘青玲;刘艳;杨先知;许化溪;王胜军

    目的: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小鼠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配体(GITRL)蛋白.方法:用EcoR Ⅰ和Sal Ⅰ双酶切GITRL-PMD18T载体,回收目的基因GITRL,并定向克隆入穿梭质粒pFastBacHTA中.以pFastBacHTA-GITRL转化感受态DH10Bac细菌,在DH10Bac细菌内重组pFastBacHTA与杆粒发生转座.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杆粒,转染Tn昆虫细胞株,获取完整的重组杆状病毒.反复感染Tn细胞,扩增病毒同时表达目的蛋白,用Western blot法进行蛋白鉴定.结果: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及PCR鉴定,成功地获得含GITRL基因的重组杆粒.在杆粒转染的Tn细胞中表现有细胞病变,推断转染成功并获得蕈组杆状病毒.Western blot法鉴定显示,在Mr 20000处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结论: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小鼠GITRL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及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 eglA P-Her2/neu-IL-12融合基因穿梭载体的构建

    作者:刘颖;张文卿;于红;吕锐;张艳丽;徐腾飞;李丹

    目的:构建重组厌氧芽胞梭菌saccharobutylicum内源性β-1,4葡聚糖酶启动子(edA p)-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区(hHer2/neu ECD)-人白细胞介素12(rhIL-12)融合基因穿梭表达载体(pIMP1 eglA p-hHer2/neu ECD-rhIL-12),为进一步制备eglAp-hHer2/neu-rhIL-12融合基因修饰的厌氧芽胞梭菌,并探讨其对Her2/neu+实体肿瘤的基因治疗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全长hHer2/neu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hHer/neu)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hHer2/neu ECD基因片段;将其插入重组rhIL-12真核表达质粒pcD-NA6 rhIL-12(p1)中的rhIL-12基因上游,获得pcDNA6 hHer2/neu ECD-rhIL-12(p2)真核表达质粒;设计合成eglAp基因中一段55 bp序列作为模板,通过连续PCR的方法,扩增eglAp片段(335 bp),并构建T-eglA p(p3)亚克隆质粒;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eglA p片段插入p2质粒中的hHer2/neu ECD基因上游,构建pcDNA6 eglA p-hHer2/neu ECD-rhIL-12(p4)真核表达质粒;通过in-fusion技术,将融合基因eglAp-hHer2/neu ECD-rhIL-12插入pIMP1穿梭表达质粒,构建重组pIMP1eglA p-hHer2/neu ECD-rhIL-12(p5)穿梭表达载体,并进行菌液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获得的hHer2/neu ECD和eglA P片段及p2、p3、p4重组质粒、p5融合基因重组穿梭表达载体,其PCR产物和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测序结果证实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mRNA或DNA序列一致.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大肠杆菌-厌氧芽胞梭菌融合基因穿梭表达载体(pIMP1 eglAp-hHer2/neu ECD-rhIL-12),为进一步制备eglAp-hHer2/neu ECD-rhIL-12融合基因修饰的厌氧芽胞梭菌,探讨其对Her2/neu+实体肿瘤的基因治疗作用奠定基础.

  • 醛固酮对人胎儿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胶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永进;王升启;陈劲松;伯晓晨;杨静;任艺虹

    目的:探讨人胎儿心脏成纤维细胞(FCFS)经不同浓度的醛固酮(ALD)干预后增殖的变化以及对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Ⅱ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差速脱壁法获取并纯化FCFS,在不同浓度醛固酮作用下,应用CCK-8活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应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前胶原A1(COL1A1)和Ⅲ型胶原前胶原A1(COL3A1)mRNA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COL1A1、COL3A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LD可浓度依赖性促-进FCFS增殖;低浓度的ALD(10-9、10-8、10-7mol/L)可明显促进FCFS中COL1A1、COI3A1表达,而10-6mol/L的ALD没有明显作用,10-5moL/L的ALD甚至起到抑制作用.结论:ALD可促进FCFS的细胞增殖,其增殖程度随浓度升高而升高;AL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促进COL1A1和COL3A1表达,高浓度ALD对两种分子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 乳杆菌对原代淋巴细胞中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作者:李艾黎;马冬雪;孟祥晨

    目的:分析7种乳杆菌对原代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CK)分泌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对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种属、不同浓度的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体外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60 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的增殖效果.用ELISA法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L-12、IFN-γ)、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调节型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量.结果:活的/热致死的乳杆菌单独作用,就能促进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并表现出剂量依赖关系(P<0.05).当菌的浓度为107集落形成单位(CFU)/mL(即细菌与细胞的比例为10:1)时,热致死的发酵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免疫活性近似于活菌.而且,这两株热致死菌还可适当提高淋巴细胞分泌IL-12和IFN-γ,抑制IL-4、IL-10和TGF-β的分泌,使其IFN-γ/IL-4的比值(代表Th1/Th2细胞平衡)均显著高于刀豆蛋白A(ConA)对照组(P<0.05).结论:乳杆菌可通过提高淋巴细胞的IFN-γ/IL-4分泌率来促进Th1优势状态的Th1/Th2细胞平衡,并具有菌株特异性.

  • pcDNA3.0-RKIP重组质粒构建及其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林涛;左红艳;王德文;彭瑞云;周培岚;王水明;高亚兵;王少霞

    目的:构建RKIP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PC12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巢式PCR技术,扩增获得RKIP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后,以Vigofect非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至PC12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KIP蛋白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pcDNA3.0-RKIP重组质粒的DNA序列完全正确,将其转染PC12细胞后,RKIP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cDNA3.0-RKIP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在PC12细胞内表达,为深入研究RKIP的神经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 PD-L1转基因小鼠的建立及其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唐亮;于才勇;冯睿;刘芳芳;赵宇;郭宏敏;鞠躬;王键

    目的:建立广泛表达PD-L1的转基因小鼠,并且评价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克隆小鼠PD-L1基因编码区的cDNA,经测序正确后,将PD-L1基因cDNA插入到pCAGGS质粒中,构建pCAG-PD-L1转基因载体;经C57BL/6小鼠受精卵原核注射,建立PD-L1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基因小鼠脾脏中T、B淋巴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基因小鼠周围组织PD-L1表达情况;RT-PCR检测转基因小鼠神经组织内PD-L1表达;BBB评价转基因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结果:获得PD-L1转基因小鼠,外源PD-L1基因可以顺利遗传给子代;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FCM发现:PD-L1转基因小鼠的神经组织、淋巴组织以及生殖器官中高表达PD-L1;PD-L1转基因小鼠脊髓重度夹伤后,其BBB运动学评分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C57BL/6背景的PD-L1转基因小鼠,且PD-L1基因的高表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项白介素水平变化研究

    作者:许婉卿;范春梅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白介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40例不伴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7 d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d有所升高,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患者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正畸联合牙周炎治疗可大大改善其水平.

  • PAR-2在人胰腺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星;胡煜辉;肖游章;张晓春;周青;李晓飞

    目的:通过对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在人胰腺癌细胞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态势的研究,以期明确PAR-2在胰腺癌中表达特点,并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胰腺癌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培养胰腺癌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腺癌PAR-2基因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PAR-2 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但癌细胞远处转移者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与PAR-2正相关.PAR-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

  • Hedgehog通路下游转录因子Gli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秋然;郑鑫;姚英民;杨威;刘青光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Gli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3例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构建成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RT-PCR法检测Gli1在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Gli1蛋白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Gli1 mRNA含量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肝细胞癌中Gli1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与病理分级、门脉癌栓有无、淋巴结转移与否、原发肿瘤分级、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Gil1的上调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与肿瘤转移侵润有关.Gli1可能成为肝细胞癌重要生物学标志和生物治疗靶点.

  • mTOR_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鹏;宋涛

    目的:探讨mTOR_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脑胶质瘤患儿88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mTOR蛋白及P70S6K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脑胶质瘤组织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mTOR蛋白及P70S6K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31/38)和78.95%(30/38),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3/20)和10%(2/20)](P<0.01).mTOR蛋白和P70S6K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P<0.05),且两者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亦正相关性(r=0.89,P<0.01)mTOR蛋白及P70S6K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脑胶质瘤高级别组(Ⅲ~Ⅳ级)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Ⅰ~Ⅱ级),说明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二者的表达也增强.结论:mTOR_P70S6K信号通路在小儿脑胶质瘤中发生了特异性的激活.该通路可能与小儿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范春梅;高莹莹;许锻炼;戴炳发;李静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ICAM-1和HLA-DR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痤疮、脂溢性皮炎以及类固醇皮炎眼部蠕形螨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共58例为蠕形螨寄居组,另选50例无面部疾病眼部蠕形螨检查阴性的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联合印迹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分子的方法检测结膜上皮细胞ICAM-1和HLA-DR的表达阳性率及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蠕形螨寄居组患者结膜上皮细胞中ICAM-1和HLA-DR的阳性率和荧光强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蠕形螨寄居患者结膜上皮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增强.

  • 食管癌组织podoplan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袁世发;同李平;丰帆;张洪伟

    目的:检测人食管鳞癌组织中podoplanin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56例标本中podoplanin在癌细胞的表达水平以及计数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结果: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未见podoplanin表达,而食管鳞癌组织中可见podoplanin主要表达于食管癌细胞膜,其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P=0.042)、病理分期(P=0.025)及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P=0.036)相关.结论:Podoplanin不仅可以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评估癌组织的淋巴管生成外,也可表达于食管鳞癌细胞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相关.

  •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康涛;周林甫;杜芳;杨毅宁;代文;刘婷婷;粟秀初;赵钢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VE)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2例VE患者和15名非中枢神经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患者CSF及血清中IL-6、IL-8、IL-10、TNF-α的水平,并行对照分析.结果:VE组CSF中IL-6、IL-8、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1周后VE组CSF中IL-6、IL-8及IL-1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NF-α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VE组CSF中IL-6、IL-8、IL-10、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水平.结论:IL-6、IL-8、IL-10、TNF-α在VE的病理过程中颅内合成显著增加,参与VE急性期脑损伤过程,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的临床检测方法及意义

    作者:张艳;李海芳;吴晓明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作为主要的脑血管疾病其严重威胁着现代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如何准确进行临床Hcy水平的检测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它对及早发现并治疗脑血管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 盐酸小檗碱对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万韬;刘国素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对人口腔黏膜肌成纤维细胞(MFB)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FB)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加入含不同浓度盐酸小檗碱的培养基,细胞传至第3~5代,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结果:20 mg/L和40 mg/L的盐酸小檗碱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1和α-SMA(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减少TGF-β1而抑制口腔黏膜MFB的转分化.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及胸水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小琪;林英辉;陈松林;陈晶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外周血和胸水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收治的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30例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另选择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胸水中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在规则治疗1、3、7、14 d时,外周血和胸水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逐渐下降,外周血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于治疗3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胸水中CD4+CD25+CD127-Treg细胞占CD4+T细胞总数的百分比于治疗7 d时显著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参与了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制,且可作为判断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态、指导用药、疗效观察的指标.

  • 乌司他丁对行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储勤军;谢广伦;贾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行开腹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炎症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02例择期行开腹大手术的ASA Ⅰ~Ⅱ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麻烦方法相同,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注乌司他丁20 U,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后4 h(T1)、术后24 h(T2)3个时点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的含量;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神经精神功能测试评分评价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T1时血浆L1β、IL-6水平与T0比较明显升高(P<0.05),T2基本达到T0水平,且T1、T2时血浆L-1β、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9.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经精神测试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术前术后神经精神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精神功能评分与IL-1B、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3,0.461,P<0.01).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抑制行开腹部大手术老年患者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减少POCD的发生.

  • TSG101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曦;王燕;费晋秀

    目的:检测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SG101蛋白在胰腺癌及其对应正常胰腺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肿瘤中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SG101在胰腺肿瘤组织中表达率为47/58(81.0%)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表达率7/58(12.1%)(P<0.05),统计学分析提示TSG101在胰腺癌组织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在高分化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强于中、低分化肿瘤组织,在转移性胰腺癌中表达率高于非转移性肿瘤组织(P<0.05),而与患者性别及临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G10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转移呈正相关.

  • 抗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2嵌合抗体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其抗肿瘤活性分析

    作者:吕付佳;史娟;张亚玺;刘士廉;刘彦信;郑德先

    目的:构建抗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受体2(死亡受体5,DR5)的人-鼠嵌合抗体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该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并分析嵌合抗体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扩增抗人DR5的鼠源单克隆抗体(mAb)AD5-10的重链(HC)、轻链(LC)可变区基因片段,并将其分别插入含有人IgG重链、轻链恒定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RpCI-neo,以重、轻链表达质粒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筛选稳定表达抗人DR5嵌合抗体(hmAD5-10)的重组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检测嵌合抗体的表达量及其与抗原DR5的结合活性.采用MTS比色法检测嵌合抗体的生物学活性.并对重组细胞株进行无血清培养驯化.结果:获得了2株稳定表达嵌合抗体的重组细胞株CHO-A5和CHO-B11,抗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6±0.11)mg/L和(0.16±0.01)mg/L,嵌合抗体与DR5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对体外培养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VT35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结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抗DR5的人-鼠嵌合抗体,为其应用于肿瘤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人BTLA分子胞外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郑淑华;刘伟;吕晶;王红梅;鲍晶晶;徐军发

    目的:表达并纯化重组人BTLA(hBTLA)分子胞外区,制备和鉴定兔抗hBTLA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BTLA胞外功能区DNA,经酶切、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hBTLA.将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DE3)菌株,采用IPTG诱导表达,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纯度.将纯化的目的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对抗体进行纯化、效价测定及特异性鉴定.结果:序列测定证实构建的pET28a-hBTLA重组表达载体含有hBTLA编码序列,其序列比对分析与GenBank中公布序列一致,质粒在E.coli中诱导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T)为15720的目的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纯化后的目的蛋白达到电泳纯.双向琼脂扩散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16,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为1:20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抗体能特异性结合重组hBTLA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BTLA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高纯度的融合蛋白.制备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 六种抗大鼠Nogo-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特性的比较

    作者:邓斌;刘芳芳;赵湘辉;于才勇;卞干兰;冯睿;鞠躬;王键

    目的:检测和比较6种针对大鼠Nogo-A分子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应用于中枢神经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特性,从而决定它们今后可能的应用范围和方法.其中4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中Nogo66片段,分别命名为Nogo66-1、Nogo66-2、Nogo66-3和Nogo66-4;其他2种mAb是针对Nogo-A分子氮基端(570-691)肽段,分别为Nogo-N1和Nogo-N2.方法: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Nogo-A mAb抗体对大鼠神经组织的反应性与特异性.结果:正常SD大鼠脊髓组织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结果显示,制备的6种抗大鼠Nogo-A分子mAb均可以与商品化的兔抗大鼠Nogo-A多克隆抗体(PcAb)双标记;其中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与MBP阳性细胞双标记,与GFAP阳性细胞不共存;而Nogo66-3和NogoN-1 mAb不仅可以与MBP阳性细胞双标,同时也可以和GFAP阳性细胞共存.结论:Nogo66-1、Nogo66-2、Nogo66-4和NogoN-2 mAb可很好的识别组织中的Nogo-A分子,用于免疫组化研究.

  • 抗重金属Cr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作者:颜露;唐勇;向军俭;翟一凡;杨红宇

    目的:制备重金属Cr3+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用于Cr3+的检测.方法:用合成的重金属铬-螯合剂-BSA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克隆化和ELISA等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型mAb经硫酸铵沉淀纯化后建立间接竞争ELISA法并与9种金属进行交叉实验;水样加标后,进行间接竞争ELISA法与ICP-AES法检测Cr3+的比较,计算两种方法符合率.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重金属Cr3+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5G12C5株mAb间接ELISA效价>1:1×105,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Cr3+的范围为0.783~50μg/L,低检测限为1μg/L,与Fe3+存在<10%交叉,而与其他金属无交叉反应;当水样中加标量>1μg/L时,间接竞争ELISA法与ICP-AES法检测Cr3+的符合率达96.95%.结论:获得效价高、特异性强的重金属Cr3+mAb,初步建立了检测Cr3+的间接竞争ELISA法.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国家地下Ⅰ类水的检测标准(0.005 mg/L).

  •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柳琳;顾晓明;张圆

    多潜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是指具有形成人和动物个体所有类型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可以不断自我更新的一类细胞,其在细胞替代治疗、基因治疗、发育生物学研究、药理及毒理学等研究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越性.

  •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重组的机制及调控

    作者:李佳

    免疫球蛋白(immunoglublin,Ig)的类别转换重组(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CSR)发生在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成熟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及共刺激信号的作用下,由产生IgM向产生IgG、IgA和IgE的同种型类别转换.CSR机制复杂,变态反应性疾病、Ig类别转换重组缺陷(过去称为高IgM综合征,H1CM)、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相关易位均涉及CSR.CSR机制及调控的阐明将对上述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短间隔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铨;陈明华;吴俊山;阮丁异;胡贵;朱庆斌

    目的:探讨短间隔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n=40):对照组为常压空气组;HBO组为短间隔高压氧预处理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造成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两组再灌注后4 h、12 h、24 h、48 h时的后肢运动神经功能评分;再灌注48 h时取出腰段脊髓组织(L5-7)行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动物脊髓组织中NF-κB表达变化.结果:再灌注4 h、12 h、24 h、48 h时,HBO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BO组各时间点NF-κB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BO组和对照组后肢运动神经功能学评分与脊髓组织NF-κB表达呈正相关(r=0.72,0.65,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且其所诱导的脊髓缺血耐受的机制与NF-κB有关.

  • B7-H1蛋白疫苗对HBV转基因小鼠HBsAg免疫效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刘博;苏文静;马力;张野;潘蕾;连建奇;黄长形;白雪帆

    目的:应用HBV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研究B7-H1对HBsAg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重组人B7-H1与血源性HBsAg联合免疫HBV转基因小鼠,采用ELISA方法观察对转基因小鼠所诱生的HBsAg特异性Th1类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POT方法检测不同免疫方案对小鼠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数量的影响,同时检测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的影响.结果:HBsAg组及HBsAg+B7-H1组免疫后脾细胞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 T细胞、T细胞增殖及血清HBsA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但HBsAg组及HBsAg+B7-H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sAg可以诱导乙肝转基因小鼠产生高水平Th1类细胞因子,并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打破免疫耐受.B7-H1对HBsAg在HBV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无影响.

  • 拓扑替康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刘玉琼

    目的:观察拓扑替康(TPT)对宫颈癌Hele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在相同放疗条件下,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PT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TPT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随着TPT浓度升高(0.05 mg/L、0.1 mg/L、0.2 mg/L、升至0.4 mg/L),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细胞的凋亡率依次增加.结论:TPT能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丹参素对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活化的影响

    作者:周锐;王建祥;刘峰;王平

    目的:观察丹参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与活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HSCs,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组、TGF-β1+丹参索组及丹参素组.MTT法检测HSCs增殖情况;细胞免疫化学法分析各组HSCs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无明显促进HSCs增殖的作用,TGF-β1+丹参素组及丹参素组均促进HSCs增殖(P<0.05).与对照组比较,TGF-β1能明显促进HSCs表达CTGF和α-SMA,丹参素单独作用降低CTGF和α-SMA的表达;TGF-β1+丹参素组CTGF和α-SMA的表达低于TGF-β1组.结论:丹参素对H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HSCs活化.

  • 白斑综合症病毒极早期蛋白IE3的原核表达、纯化和鉴定

    作者:左华丽;金春英;王蔚

    目的:构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极早期基因IE3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纯化重组蛋白IE3.方法: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对虾心脏组织为模板,PCR法扩增极早期基因IE3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IE3.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IE3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PCR产物大小及其双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IE3,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33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表达出重组蛋白GST-IE3.为进一步研究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提供了平台.

  •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人树突状细胞的特异结合分子

    作者:金亮亮;刘艳;李维娜;何颖;张阔;赵薇;张伟;张英起

    目的:从人肝癌T7 cDNA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出能与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特异结合的蛋白分子.方法:以人iDC为固相筛选目标,对人肝癌T7 cDNA噬菌体肽库进行4轮生物淘选,ELISA鉴定噬菌体单克隆.阳性克隆经PCR扩增并测序后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4轮筛选富集现象不显著,获得80个只与人iDC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测序显示部分克隆序列相同,生物信息学比对发现与人iDC特异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的同源蛋白中,可能与肝癌发生相关的分子有:人铁蛋白轻链、甲胎蛋白、α1微球蛋白前体、G蛋白偶联受体116和跨膜蛋白49等.结论:从人肝癌17 cDNA噬菌体肽库中筛选获得了能与人iDC特异结合的分子,为阐明人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免疫逃逸相关机制奠定了基础.

  • 我国地方品种鸡IL-17cDNA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作者:赵雯;潘志明;耿士忠;方强;丛秋雷;焦新安

    目的:克隆我国地方品种鸡IL-17 cDNA,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获得融合表达蛋白并鉴定其免疫特性.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隐性白羽鸡IL-17(ChIL-17)的基因片段,PCR产物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6P-1-ChIL17.将重组质粒pGEX-6P-1-CHIL17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扩增出ChIL-17基因片段,大小约510 bp,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NM 204460)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99.8%,第477位碱基由G变为A,氨基酸同源性为100%.酶切鉴定结果表明,ChIL-17基因正确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重组质粒pGEX-6P-1-ChIL17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SDS-PAGE结果显示出Mr,约46 000大小的目的蛋白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小鼠IL-17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性.结论:成功克隆并表达出我国地方品种鸡ChIL-17基因,为抗ChIL-17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IL-17 克隆 原核表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