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小鼠睾丸生精新基因SRG4原核表达与纯化

    作者:邢晓为;袁洪;王维

    目的:原核表达小鼠睾丸生精新基因SRG4, 并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 为研究SRG4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RT-PCR从小鼠睾丸中扩增SRG4 C端包含一个Sad1_UNC like domain的587 bp片段, 将PCR产物克隆至pUCm-T载体.随后, cDNA片段亚克隆至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 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QE-30-SRG4转化大肠杆菌M15, IPTG诱导, 表达产物以Western blot进行鉴定, 并进一步通过Ni-NTA Agarose亲合层析纯化.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QE-30-SRG4.IPTG诱导4 ~5 h, SRG4融合蛋白表达量达高.Western blot分析证实, IPTG诱导表达的蛋白是SRG4融合蛋白.Ni-NTA Agarose纯化后得到较纯的SRG4融合蛋白.结论:重组质粒PQE-30-SRG4能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 包含Sad1_UNC like domain的纯化SRG4融合蛋白可用于研究SRG4在精子发生中的生物学功能.

  •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研究

    作者:杨贵波;赵辉;邱趁丽;邵一鸣

    目的: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50只中国恒河猴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被检测的恒河猴个体中均存在明显的CD4+CD2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淋巴细胞大约占CD4+T淋巴细胞的9.1%(变化范围为2.6% ~18.1%);其中CD4+CD25high T淋巴细胞约占2.5%(0.3% ~5.5%).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中CD4+CD25+T淋巴细胞频率的初步分析未发现统计学上有年龄或性别差异.结论:中国恒河猴可用于与CD4+CD25+T细胞相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中.

  • IL-1β反义RNA在HepG2细胞的表达及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作者:梁淑娟;肖伟玲;牟东珍;吴慧娜;王雪净

    目的:构建IL-1β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HepG2细胞, 探讨阻断IL-1β作用后对其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作用.方法:RT-PCR方法扩增两段基因序列IL-1β1(17-331, 315 bp)和IL-1β2(246-505, 260 bp), 经T-A克隆后构建反义RNA表达载体pcDNA3.0-antiIL1β1和pcDNA3.0-antiIL1β2.采用阳离子聚合物(jetPEI)的方法转染HepG2肝癌细胞, RT-PCR方法检测反义RNA的表达水平, 胞内因子染色的方法分析IL-1 的表达水平, MTT方法分析NK-92细胞对HepG2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以LPS刺激的人PBMC总RNA为模板, RT-PCR扩增得到两个约315 bp和260 bp的基因片段, 先构建克隆载体pMD18 T-IL-1β1和pMD18 T-IL-1β2, 质粒PCR、 Xho I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正确后, 利用Pfu DNA聚合酶进行PCR, 产物纯化后经EcoR I、 Xho I双酶切, 反向插入pcDNA3.0, 获得人IL-1β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antiIL-1β1和pcDNA3.0-antiIL-1β2.PCR、 Pst I酶切和DNA序列分析正确后, 将其分别转染HepG2细胞, RT-PCR检测显示HepG2细胞能够高水平表达两种反义RNA, 胞内因子染色发现IL-1β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同时该细胞对NK-92杀伤的敏感性明显升高, 其中IL-1β1反义RNA的作用更为显著, 效靶比10:1时, NK细胞对HepG2的杀伤活性提高了约20%.结论:以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为靶点进行干预, 能够有效地下调肝癌细胞对NK细胞杀伤的抵抗能力.

  • Bcl-2反义寡核苷酸与Rituximab联合对Raji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申咏梅;杨晓春;石怡珍;谢小芳;唐军

    目的:研究bcl-2硫代反义寡核苷酸(bcl-2 ASODN)联合Rituximab[CD20单克隆抗体(mAb)]对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株体内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cl-2 ASODN和Rituximab分别和联合作用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后, 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cl-2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RT-PCR检测bcl-2 mRNA表达水平;用Raji细胞建立裸鼠B细胞淋巴瘤模型观察bcl-2 ASODN与Rituximab联合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 结果:5~30 μmol/L bcl-2 和1 ~16 mg/L Rituximab单独应用均能抑制Raji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使bcl-2蛋白和bcl-2 mRNA表达降低, 但两者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体内实验表明, bcl-2 ASODN与Rituximab联合应用较单独可有效抑制BALB/c裸鼠B细胞淋巴瘤的生长(P<0.01).结论:bcl-2 ASODN联合Rituximab较分别单独应用可明显抑制B细胞淋巴瘤Raji细胞生长, 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联合下调bcl-2蛋白及bcl-2 mRNA表达而起作用.

  • 血管活性肠肽对大鼠Leydig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王伟;席晔斌;陈广洁;郝静;沈天伟;王保国;李伟毅

    目的: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以VIP作用于溶脲脲原体(UU)感染的SD大鼠及大鼠Leydig细胞为研究对象, 观察VIP对大鼠Leydi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 IL- 6及TGF-β)和FasL表达的调节, 从体外及动物整体水平来探讨VIP对大鼠Leydig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结果:在睾丸局部感染时, VIP能调节Leydig细胞IL-1、 IL- 6、 TGF-β及FasL的分泌和表达格局;同时VIP对大鼠睾丸局部免疫豁免的调节和维持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结论:VIP能调节大鼠Leydig细胞的免疫功能, 并参与调节大鼠睾丸局部的免疫豁免.

  • 人重组IL-17/His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

    作者:刘高勤;吴鸿雅;张光波;马泓冰;马珍妮;居颂光;张学光

    目的:研究人IL-17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了hIL-17基因序列.将测序正确的人IL-17基因装入PQE3.0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载体hIL-17/PQE3.0.该重组载体导入宿主菌M15, 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产生IL-17/His融合蛋白, 并经Western blot实验确认.结果:原核表达的hIL-17/His重组蛋白经变性、复性后, 利用HiTrapTM亲和层析得到纯品蛋白.体外活性实验表明, 该融合蛋白具有刺激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分泌IL-6和GM-CSF的作用.结论: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IL-17/His重组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该分子在自身免疫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涉对乳腺癌SKBR3细胞HER2的下调及生长抑制效应

    作者:程联胜;查昭;席甲甲;江冰;刘兢;姚雪彪

    目的:探讨采用腺病毒做为载体介导基于RNA干涉的针对高HER2肿瘤的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构建HER2-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HER2-GFP,并与9种针对HER2不同靶序列的siRNA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CHO-K1细胞, 根据荧光蛋白表达量从中筛选出沉默效率高的质粒.将筛选出的质粒转染HER2高表达乳腺癌SKBR3细胞,检测它们对HER2表达的影响.随后, 将siRNA转录单元克隆入腺病毒载体, 成功包装病毒后感染SKBR3细胞, 再次测定其下调HER2的效应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2种有效下调HER2表达的质粒被筛选出来.将此2种质粒所含siRNA转录单元包装入腺病毒后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基因沉默效应.HER2下调增加了SKBR3细胞中G1期细胞的比例,并且诱导部分细胞凋亡.MTT和细胞长期增殖抑制实验表明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涉抑制了SKBR3细胞生长.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RNA干涉能够下调HER2的表达并且对高表达HER2的乳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

  • 小鼠肿瘤/睾丸抗原Biot2对NIH3T3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王春婷;张鹏;彭枫;阮绪芝;杨寒朔

    目的:研究新发现的小鼠肿瘤/睾丸抗原Biot2对小鼠NIH3T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探讨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Biot2, 由脂质体包裹稳定转染NIH3T3细胞, 用Realtime RT-PCR、 Western blot等方法筛选和鉴定Biot2表达阳性细胞克隆, 研究其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生物学特征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Biot2, 并稳定转染于NIH3T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 转染了Biot2 cDNA的NIH3T3细胞生长速率明显增快.结论:成功地建立稳定转染小鼠新基因Biot2的NIH3T3细胞克隆;Biot2基因能影响细胞增殖的调节, 促进NIH3T3细胞的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IL-2对中子照射后肠上皮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付凯飞;彭瑞云;高亚兵;王德文;罗庆良;董波;马俊杰

    目的:观察中子照射对体外培养的IEC- 6细胞生长的影响及IL-2对其损伤后增殖和恢复的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IL-2调节受照射肠上皮细胞生长的相关机制.方法:单独用IL-2(1×105 U/L)或同时施加JAK1激酶阻断剂(A77-1726)处理受4 Gy中子照射的IEC- 6细胞, 并于照后10、 15、 30 min和1、 3、 6、 12、 24、 48及72 h, 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照射后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和死亡方式的改变.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IEC- 6细胞上IL-2Rβ的表达和JAK1活化情况. 结果:4Gy 中子照射后24 h, IEC- 6细胞的增殖活力明显降低;而IL-2处理组该细胞的增殖活力有显著提高(P<0.05).受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经IL-2作用24 h, 其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 而坏死率变化不明显.以IL-2刺激中子照射的IEC-6细胞后, 于10及15 min可见JAK1发生明显磷酸化活化, 24 h时IL-2Rβ的表达明显增多.同时应用A77-1726和IL-2处理受中子照射的IEC- 6细胞后, 其增殖活力明显低于单纯IL-2处理组.结论:IL-2可促进受中子照射的IEC- 6细胞增殖, 具有抗辐射作用.IL-2Rβ和JAK1活化参与了IL-2对中子损伤的IEC- 6细胞生长的调控.

  • 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陈邦党;张富春;孙美玉;李轶杰;马正海

    目的:探索制备免疫不育疫苗的新途径, 获得草原兔尾鼠卵透明带3(LZP3)重组腺病毒减毒活疫苗.方法:将LZP3基因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Shuttle-CMV上, 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两步转化法"构建携带LZ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获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 包装成病毒颗粒.PCR鉴定重组腺病毒, 继而用鉴定正确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细胞, 并以RT-PCR、 Western blot检测LZP3的转录和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LZ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pAd-LZP3载体, 其转染293细胞后包装出重组病毒, PCR证实LZP3基因已整合至腺病毒基因组中, 病毒的滴度可达1.2×1010 pfu/L.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表明RAd-LZP3感染的HeLa细胞中LZP3基因能够有效转录和表达.结论:制备的RAd-LZP3可成功表达LZP3基因, 为后续开展RAd-LZP3免疫动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小鼠FoxP3基因腺相关病毒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王胜军;马洁;马斌;毛朝明;仝佳;杨敏;邵启祥;许化溪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FoxP3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 并检测其在NIH3T3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将FoxP3通过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与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连接, 构建同时含有目的基因和报告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表达质粒, 通过磷酸钙沉淀法共转染HEK 293细胞, 收获并通过肝素亲和层析法纯化病毒, 并对病毒纯度和滴度进行鉴定.利用携带FoxP3基因的重组病毒体外感染小鼠NIH3T3细胞, 体外观察感染效率和目的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包装成功的rAAV/FoxP3经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rAAV/FoxP3, 实时定量PCR检测rAAV/FoxP3的病毒滴度达到5.0×1012 vg/mL, 体外感染NIH3T3细胞, 流式细胞术测定感染效率可达92.88%, 实时PCR测定细胞内存在高水平FoxP3 mRNA.结论:获得携带FoxP3-IRES-EGFP的rAAV, 并可有效感染NIH3T3细胞, 为进一步研究FoxP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 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苏苗赏;徐漫欢;陈福将;李昌崇;张维溪;陈小芳;陈慧

    目的:分离培养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 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设对照组(A组)、LPS组(B组)、LPS+抗TGF-β1 mAb组(D), 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分离培养健康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 台盼蓝试验检测其活力, 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其纯度.体外培养4 h、 3 d及5 d后, 用FCM检测CD4+CD25+T 细胞的阳性率,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 RT-PCR法检测细胞中叉状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结果:(1)光镜下观察分离的CD4+CD25-T细胞主要为小体积细胞, 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圆形, 染色质致密.体外抗人CD3/CD28 mAb刺激培养的CD4+CD25-T 细胞体积逐渐增大, 胞质较丰富, 电镜下观察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型, 染色质较稀疏.(2)FCM检测CD4+CD25-T细胞纯度达91.5%~96%.台盼蓝试验检测分离前后活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3)FCM检测表明, B5d组为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55.99±1.42)%与A5d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5d组CD4+CD25+T细胞的阳性率为(1.99±0.83)%与A5d组的阳性率(1.29±0.04)%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4)ELISA测定表明, 培养液中TGF-β1的浓度, B3d组为(1.60±0.09) μg/L、 B5d组为(1.83±0.14) μg/L, 分别与A3d组为(0.35±0.04) μg/L、 A5d组为(0.33±0.08) μg/L相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3d、 D5d组与A3d、 A5d组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5)RT-PCR检测表明, FOXP3 mRNA的表达:以β-actin的A值作为内参照, B3d组为(0.84±0.07)、 B5d组为(1.85±0.24)分别与A3d组(0.05±0.02)、 A5d组(0.04±0.02)相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组与A组的各个组间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6)LPS诱导的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培养液上清中TGF-β1的水平与该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812, P<0.01).结论: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与免疫磁珠法体外分离培养的人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活力及纯度较理想;LPS诱导的CD4+CD25-T细胞中FOXP3 mRNA的表达, 可能与TGF-β1有关.

  • NK1.1+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疾病发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李呼伦;王广友;李国忠;孙博;赵吉成;孔庆飞;金连弘;汪丹丹

    目的:探讨NK1.1+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方法:腹腔注射抗小鼠NK1.1单克隆抗体(mAb)清除C57BL/6(B6)小鼠体内的NK1.1+细胞, 建立NK1.1+细胞缺陷小鼠模型;用AChR+CFA免疫小鼠诱发EAMG, 通过Lennon等的肌无力评分标准分析各组小鼠之间EAMG的发病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应用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MNC)上清液中IFN-γ、 IL- 4的分泌和表达;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血清中AChR IgG含量;用抗IFN-γ mAb中和小鼠体内IFN-γ, 观察发病情况及血清中AChR IgG的含量.结果:NK1.1+细胞缺陷的小鼠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 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发病率:36% vs 86%, P<0.01);免疫后NK1.1+细胞缺陷组和正常免疫组小鼠相比, 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统计差异;NK1.1+细胞缺陷降低IFN-γ的表达, 但是IL- 4的分泌和表达无统计学意义;NK1.1+细胞缺失降低AChR特异性抗体的产生;中和体内IFN-γ后, EAMG的发病率和病情严重程度均减轻, 并且AChR特异性抗体减少.结论:NK1.1+细胞在EAMG发病初期发挥重要作用.在EAMG发病中, NK1.1+细胞可以使AChR特异性T细胞产生IFN-γ, 增加AChR特异性抗体产生, 从而加重EAMG的发病.

    关键词: NK1.1+细胞 EAMG AChR IFN-γ
  • 辛伐他汀与P38信号通路对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艳波;韩君勇;安赤颖

    目的:研究P38信号通路(P38MAPK)与Ⅳ型胶原(Col Ⅳ)蛋白及纤维连接素(FN)mRNA表达的关系, 探讨P38MAPK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以及辛伐他汀(SI)在防治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 分别以高葡萄糖(HG)、糖基化终末产物(AGE)或过氧化氢(H2O2)孵育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 以Western blot或RT-PCR检测P38MAPK和Col Ⅳ及FN在RMC中蛋白或mRNA的表达.检测并比较有无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或SI预处理时, 以上3种因素对P38MAPK和Col Ⅳ蛋白及FN mRNA在RMC中表达的影响.结果:HG、 AGE或H2O2均可单独激活P38MAPK, 增强磷酸化P38MAPK、 Col Ⅳ及FN在RMC中的表达.SB203580可显著抑制Col Ⅳ蛋白及FN mRNA的表达;SI可抑制P38MAPK的活化并减少Col Ⅳ蛋白及FN mRNA的表达.结论:P38MAPK是Col Ⅳ及FN的上游信号分子, 表明P38MAPK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始动信号之一.SI可能是通过抑制P38MAPK磷酸化进而抑制Col Ⅳ蛋白及FN mRNA的表达, 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 RNA干扰对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昊;谭升顺;王新阳;刘栋华;于春水;白转丽

    目的:探索siRNA对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l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剂量和时间效应.方法:将化学合成的3条靶向livin基因的siRNA序列转染至人恶性黑素瘤LiBr细胞, 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应用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变化以确定沉默效应好的序列并观察其下调livin表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结果:其中1条siRNA序列显著下调livin mRNA和蛋白表达, 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100 nmol/L可达到大沉默效应, 其下调livin mRNA和蛋白大效应分别出现在转染后48 h和72 h.结论:应用siRNA技术靶向livin mRNA 790-808位点可有效地敲低LiBr细胞livin的表达.

  • 加味木防己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生成的影响

    作者:孟明;顾立刚;杨菁;孔璐;王庆国

    目的:探讨加味木防己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 每组10只, 并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实验性模型, 造模18 d开始给药, 第40天处死大鼠取膝关节滑膜组织体外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通过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加味木防己汤对AA大鼠滑膜细胞MMP-2和MMP-9生成的影响.结果:①正常组大鼠滑膜细胞仅产生MMP-2;②在TNF-α(10 μg/L)存在下, 正常组大鼠可表达MMP-9, AA组大鼠滑膜细胞MMP-2和MMP-9生成量增加;③加味木防己汤治疗组大鼠滑膜细胞, 在无干预情况下MMP-2和MMP-9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 在TNF-α存在时MMP-9的表达量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加味木防己汤不仅能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生成MMP-2和MMP-9, 同时也能抵抗TNF-α对AA大鼠滑膜细胞生成MMP-9的刺激作用.提示加味木防己汤可能具有调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作用.

  • 血清TPS、NSE、CEA、β2MG水平与小细胞肺癌生物学关系的探讨

    作者:陈名声;徐焰;马静;吴昌归;郝晓柯;卢宝弼;刘田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小细胞肺癌(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9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 86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89例正常对照组4项标志物的水平.结果:小细胞肺癌组血清TPS、 NSE水平[(437.8±516.6)U/L、 (76.8±91.4)μg/L]不但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43.6±78.7)U/L、 (13.3±10.8) μg/L]和正常对照组[(98.4±58.9)U/L、 (10.1±5.7)μg/L)] , P《0.01.CEA和β2-mG水平测定中, SCLC组亦高于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 则以TPS、 NSE水平为指标诊断SCL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4.4%、 87.8%、 83.6%和79.3%、 93.7%、 88.3%, 高于CEA和β2-mG.此外, 发生转移的SCLC血清中TPS、 NSE水平高于未转移组, 转移灶数目越多, 则TPS、 NSE水平越高.每天吸烟30 ~40支可达10 ~24倍, 吸烟量与肺癌之间存在着量效关系.结论:血清TPS、 NSE、 CEA和β2-mG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早斯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4项联合检测则有明显的互补性, 其水平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 抗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李淑莲;马远方;刘广超;张军;白慧玲;刘英杰

    目的:观察抗死亡受体5(DR5)单克隆抗体(mAb)-mDRA- 6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DR5蛋白免疫BALB/c小鼠,融合筛选抗DR5杂交瘤细胞, 制备抗人DR5 mAb-mDRA- 6;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RA- 6作用下白血病细胞Jurkat、 HL- 60、 K562的形态变化;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DRA- 6对Jurkat、 HL- 60、 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通过FITC-Annexin V及PI标记细胞,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mDRA- 6对Jurkat、 HL- 60、 K56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mDRA- 6导致Jurkat、 HL- 60细胞染色质浓缩、断裂, 细胞出芽, 凋亡小体形成;mDRA- 6对Jurkat、 HL- 60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但对K562的杀伤作用较弱, 25mg/L的mDRA- 6作用12h, Jurkat、 HL- 60、 K562细胞死亡率分别为88.76%, 59.76%, 5.18%.Annexin V及PI双染显示1mg/L的mDRA- 6作用 10 h, Jurkat细胞凋亡率为86.06%, 10 mg/L的mDRA- 6作用10 h, HL- 60细胞凋亡率为48.11%, 但10 mg/L的mDRA- 6作用K562细胞10 h, 细胞凋亡不明显.结论:抗DR5 mAb mDRA- 6能够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不同的白血病细胞株对mDRA- 6的敏感性不同.

  •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SEB方法的建立及在不同基质中检测的应用

    作者:李琦;陈立杰;董邦权;杨琨;金伯泉

    目的:建立检测SEB的双单克隆抗体(mAb)夹心ELISA, 并检测在多种基质中SEB的敏感性.方法:制备、纯化抗SEB mAb B4和D6.D6 mAb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检测抗体, B4 mAb作为包被抗体.结果:成功建立了敏感、特异检测SEB的ELISA方法, 检测抗体稀释液和小牛血清中SEB, 检测灵感度0.2 μg/L, 定量线性范围0.78 ~12.5 μg/L, r2=0.992, 批间变异系数(CV)<10%, 回收率80% ~110%.检测50 g/L脱脂牛奶、尿液和自来水中的SEB, 灵敏度0.39 μg/L, 定量线性范围0.78 ~25 μg/L, r2=0.997.与SEA和SECl无交叉反应.结论:本方法测量准确, 灵敏度高, 特异性好, 在食品工业和临床标本检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两株新的鼠抗人OX40L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鸿雅;王勤;陈永井;谢芳;毛一香;刘高勤;张学光

    目的:鼠抗人OX40L分子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Ab)的研制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方法:以高表达人OX40L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L929/OX40L为免疫原, 常规免疫BALB/c小鼠, 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 经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和多次克隆化培养, 筛选出特异分泌鼠抗人OX40L分子mAb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 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染色体核型分析、竞争结合抑制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和MTT增殖试验等对单抗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获得2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OX40LmAb的杂交瘤细胞株, 分别命名为4D6和5C2.对mAb生物学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2株mAb均能识别成熟DC细胞以及Jurkat、 SHI-1、 U937等白血病细胞株表面的OX40L分子.对其中SHI-1白血病细胞株增殖影响的实验显示, 这2株抗体对SHI-1的增殖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地获得了2株鼠抗人OX40L功能性mAb杂交瘤, 其所分泌的抗体能特异地识别人OX40L分子, 并影响表达OX40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增殖, 为进一步研究OX40/OX40L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FHL2抗体的制备及其在癌细胞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

    作者:丁丽华;熊志红;王朝云;朱翠;程龙;张寅炜;吕秋军;叶棋浓

    目的:制备FHL2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 并检测FHL2在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GST-FHL2蛋白, 纯化后免疫小鼠, 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 并检测FHL2在乳腺癌细胞、肝癌细胞和小鼠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获得了可特异识别FHL2, 而不识别FHL家族其他成员的多克隆抗体;FHL2蛋白在乳腺癌和肝癌细胞株中表达;FHL2在心脏、肌组织、乳腺、前列腺和肝脏组织中都有表达.结论:成功地得到可特异识别FHL2的多克隆抗体, 且发现FHL2在癌细胞和更广泛地正常组织中都有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FHL2在凋亡、癌变、分化等生命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FHL2 多克隆抗体 癌症
  •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相思子毒素

    作者:穆晞惠;童朝阳;郝兰群;许秀玲;刘冰;沈桦

    目的:建立相思子毒素(abrin)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为abrin临床诊断、中毒治疗、法医学鉴定等应用领域提供技术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来检测微量abrin.结果:该法检测abrin线性范围为0.25 ~125 μg/L, 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015X+0.4153(r=0.9880, n=10,P<0.0001), 检测下限为0.25 μg/L.不同浓度蓖麻毒素(ricin)、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检测结果基本无干扰.该法能用于abrin毒素污染水样、土样、食品、血液等模拟样品的分析, 相对标准差为3.52% ~4.86%, 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abrin, 将多克隆抗体的强富集能力和单克隆抗体(mAb)的特异性结合起来, 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可适用于各种微量abrin样品的分析.

  • 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单链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付建芳;黄威权;秦红;金晓航;杨安钢

    目的: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单链抗体(scFv)基因的毕赤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方法:从分泌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F4)中克隆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基因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GenBank accession No:DQ011530和 DQ011531), 并通过基因重组为scFv基因.然后将其克隆入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中, 经序列测定后, 电转化入毕赤酵母菌SMD1168中, 将经表型筛选和G418抗性筛选的重组酵母菌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获得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9K-scFv, 经G418浓度梯度筛选及PCR鉴定得到高拷贝整合的重组酵母菌株.结论:成功地构建溶藻弧菌抗独特型抗体的scFv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 STAT4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疾病中的相关研究

    作者:林莉;李小洁;魏晓丽;王悦

    JAK/STAT信号途径是继Ras途径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STAT)家族的各成员中, 主要被IL-12激活的STAT4蛋白被认为在Th1/Th2的分化调控及因此失调引发的各种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从其基因、蛋白结构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近5年来利用STAT4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与各种相关炎症性疾病动物模型结合的手段研究STAT4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相应疾病中参与机制的一些相关进展情况.

  • 调节性T细胞与肝病

    作者:韩捷;陈海燕

    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可介导自身耐受和自身免疫反应, 同时参与抗肿瘤、移植和病菌体的免疫反应.转录因子Foxp3是目前CD25+Treg一个重要的标志.Treg可能通过控制炎症反应或促进移植耐受来减轻肝损伤.同样, Treg也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或控制肿瘤生长而促进感染的持续.Treg可影响肝病的免疫调节和预后.

  • 一个新的炎性细胞因子——大炎肽

    作者:李发芳;陈正望

    胃肠道是人体内大、复杂的分泌器官, 可分泌一系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多肽激素, 因这类激素在脑中也有合成, 故称为脑-肠肽.目前已确定的有60种, 如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及大炎肽(daintain/AIF-1)等.脑-肠肽主要用于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试剂的开发.脑-肠肽作为诊断试剂, 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早期检测、病程监视、高危人群筛选, 以及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胰腺炎的检测、疗效评判等.

  • NOD/SCID小鼠抗原对脐血T细胞上TCRVβ亚家族基因克隆性的影响

    作者:林晨;白雪;谭玉波;杨力健;陈少华;李扬秋

    目的:了解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与NOD/SCID小鼠抗原共培养后, 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方法:将NOD/SCID小鼠外周血MNC、骨髓、胸腺及脾细胞反复冻融3次制成可溶性抗原, 分别与Ficoll-Hypaque法分离的脐血MNC共培养.第15天和第20天, 分别收集细胞提取RNA, 用RT-PCR扩增人TCRVβ亚家族基因, 并用基因扫描进行T细胞克隆性分析.结果:扩增前脐血T细胞表达大部分Vβ亚家族, 经NOD/SCID小鼠抗原诱导后, TCRVβ亚家族T细胞呈限制性表达, 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10、 11)呈寡克隆性增殖, 而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2、 15、 16、 19)呈寡克隆表达的趋势.结论:NOD/SCID小鼠抗原可刺激脐血T细胞选择性增殖, 提示在建立人源化NOD/SCID小鼠免疫模型时应考虑所存在的GVHR问题.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杨世明;田榆;张勇萍;张红丽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 对1 200 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 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 以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1 200例血标本中, 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者1 173例(97.8%), 阳性27例(2.3%).在27例阳性标本中, 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凝集者2例(7.4%), 由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者25例(92.6%).结论: 应用MG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不能检出上述真假凝集反应, 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 芦荟提取物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组织中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

    作者:陈晓东;吕瑞林;吴伯瑜;江琼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和芦荟粗多糖对大鼠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 IL-1β及IL- 8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6)和烧伤组(n =42).在烧伤组大鼠背部造成4个面积约为7 cm2的深Ⅱ度烫伤创面, 分别外敷单层纱布浸润的50 g/L芦荟粗多糖膏、 100 g/L芦荟凝胶膏、 10 g/L磺胺嘧啶银(SD-Ag)霜和等渗盐水.根据创面用药的不同, 烧伤组又分为芦荟粗多糖组、芦荟凝胶组、 SD-Ag组、等渗盐水(NS)组, 并在伤后4、 12、 24、 48 h和7、 14、 21 d应用ELISA法测定创面组织中TNF-α、 IL-1β及IL- 8水平.结果:烫伤后各组创面组织中TNF-α、 IL-1β及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伤后12、 24和48 h, 芦荟粗多糖组和芦荟凝胶组创面组织中TNF-α水平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伤后4 h, 12 h, 7 d及21 d, 芦荟粗多糖组和芦荟凝胶组创面组织中IL-1β水平也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伤后4 h, 12 h及14 d, 芦荟粗多糖组创面组织中IL- 8水平低于SD-Ag组和NS组(P<0.05);而芦荟粗多糖组与芦荟凝胶组间比较,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粗多糖和芦荟凝胶均能有效减少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 IL-1β及IL- 8的释放, 减轻创面炎性反应.

  • 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自杀基因系统对人原代T细胞的作用

    作者:江千里;王健民;张雨生;温丽敏;胡晓霞;杨建民;周虹

    目的:酵母菌胞嘧啶脱氨酶基因(YCD) 是新型自杀基因, 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RV), 将YCD高效导入人原代T细胞, 并在体内外探讨转基因T细胞的功能及"自杀"效应.方法:构建RV载体MSCV-YCD-puroR, 瞬时质粒共转染法制备RV, 流动感染法或Retronectin+离心法感染人原代T细胞, 嘌呤霉素筛选获得T-YCD-puroR, 检测转基因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 在体外和SCID小鼠体内, 探讨前体药物5氟胞嘧啶(5-FC)对T-YCD-puroR细胞的杀伤效应等.结果:病毒滴度为(5.0±3.7)×106 TU/mL.流动转染法对人原代T细胞的基因导入率46.0%±9.6%, 2轮离心+Retronectin法的基因导入率为60.3%±7.6%(n=3).经嘌呤霉素筛选48 h获得T-YCD-puroR细胞, 其基因阳性率96.7%±1.5%, 并可大量扩增.与野生T细胞比较, T-YCD-puroR细胞杀伤K562肿瘤细胞的能力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实验显示, 与野生T细胞比较, T-YCD-puroR细胞对puromycin的IC50上升了304.9倍(0.071 mg/L vs 22.3 mg/L), 对5-FC的IC50下降了133.3倍(656.0 μmoL/L vs 4.9 μmoL/L).T-YCD-puroR细胞静脉接种于SCID小鼠, 7d后每只小鼠腹腔注射5 μmoL的5-FC, 连续7 d, 首次给药24 h后即可观察到SCID小鼠外周血中CD45+细胞显著下降(P<0.01).结论:YCD自杀基因导入对人原代T细胞功能无显著影响, T-YCD-puroR细胞可以在体内外被5-FC有效杀伤.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MCP-1

    作者:马波;惠延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诱发离体培养的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分泌趋化性细胞因子(MCP-1)的作用.方法:将白内障手术中分离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和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分别离体培养.加入重组IGF-1作用后, 以RT-PCR方法检测MCP-1 mRNA, 夹心ELISA法检测MCP-1蛋白分泌水平.进行核提取后以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Sp-1核转移水平.利用Sp-1特异性阻抑剂米拉霉素共同孵育后收集上清观察MCP-1水平.结果:成功建立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IGF-1诱导伴发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分泌MCP-1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IGF-1作用于晶状体上皮细胞后能够活化Sp-1, Sp-1的特异性抑制能够明显降低MCP-1的表达.结论:IGF-1通过Sp-1途径诱导MCP-1的分泌表达.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相比,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产生更多的MCP-1.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