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邓春艳;李富荣;王新根;齐晖;文锦丽;周雅莹

    目的:研究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分化、成熟及功能的影响,探讨MSCs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ALB/c小鼠BMSCs,与C57BL/6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Cs)在体外按不同的细胞比例混合培养,诱导DC分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C细胞表型及FITC-Dextran内吞能力,ELISA检测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的水平.结果:当MSC/BMC达到较高的比例(1:10)时,细胞表面的CD11c、CD14、CD83、CD86、I-A~b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FITC-Dextran内吞能力及IL-12分泌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鼠MSCs在体外能抑制同种异体骨髓来源的DCs的分化、成熟.

  • 白藜芦醇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张黎;李勇;张洁;张秋红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不同浓度(1~150 μmol/L)Res作用于增殖期的MEF,用MTT法检测72 h后各组细胞增殖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其细胞周期.结果:Res 1 μmo/L组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es 50 μmol/L和150 μmol/L组A值分别为0.196±0.055和0.185±0.03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5,P<0.01),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4.0%和18.9%.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Res 1 μmol/L组中G2/M期细胞占(14.82±0.4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0 μmol/L和150 μmol/L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9.61±6.03)%和(65.31±0.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Res对MEF增殖的影响,具有双向浓度依赖性,增殖和抑制增殖均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其中阻断G1期细胞进入S期是其抑制MEF增殖主要因素.

  • 山奈酚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慕静静;曾耀英;黄秀艳;赵晓慧;宋兵

    目的:研究山奈酚(KA)对小鼠T细胞体外活化、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对其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小鼠淋巴结细胞,加入多克隆刺激剂刀豆蛋白A(ConA)进行刺激,以不同终浓度的KA与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结合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检测T细胞早期活化抗原CD69的表达;MTT法检测KA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碘化丙锭(PI)染色分析T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终浓度为10、20和40 μmol/L的KA可以显著抑制ConA刺激的T细胞CD69的表达,由ConA组的(39.11±1.17)%,分别降低为(30.64±0.23)%、(27.95±0.04)%和(5.63±0.37)%(P<0.05);MTT法结果显示,KA对Con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PI染色结果显示,随着KA浓度的增加,均能明显阻止淋巴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结论:KA可显著抑制ConA刺激下的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和增殖;它能抑制T淋巴细胞进入细胞分裂期.

  • 人LIGHT胞外段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作者:郝文丽;江文正;闻洁君;樊燕;钱旻

    目的:构建人LIGHT胞外段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方法: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得到LIGHT胞外段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中,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的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结果:RT-PCR扩增出了大小为543 bp 的LIGHT胞外段基因,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可表达出Mr约为41 000的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LIGHT胞外段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LIGHT的功能打下了基础.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脾单个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马鸣;单保恩;刘伟;艾军;刘丽华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脾单个核细胞(MNC)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瑞氏-姬姆萨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鉴定其细胞表面特征分子.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刺激原,用MTT法测定不同数量MSCs对脾MNC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MSCs对脾MNC分泌IL-2和IL-10水平的影响.用FCM分析MSCs对脾MNC细胞周期分布以及p27、cyclin E表达水平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MSCs对脾MNC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经不同数量的MSCs作用后,脾MNC增殖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而且MSCs比例越高,其抑制作用越强(P<0.01).经MSCs作用后,脾MNC分泌IL-2的水平明显降低,而分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这种作用随MSCs比例的增加而增强.在ConA刺激下,MSCs可以使脾MNC阻滞于G_0/G_1期,抑制其进入S期(P<0.01).MSCs可使脾MNC表达p27的水平明显上升,cyclin E表达的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MSCs共培养后,脾MNC对colon26和H22细胞的杀伤活性和单独培养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MSCs能够抑制脾MNC体外增殖,该作用可能与MSCs改变MNC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及其对MNC细胞周期的调节有关.

  • 鸡IL-18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活性分析

    作者:赵敏;张春杰;李银聚;吴庭才;程相朝;刘一尘;俞晓丽;钱永华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鸡白介素18,并鉴定其活性.方法:应用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MD18-T-ChIL-18中扩增出鸡IL-18成熟肽基因,亚克隆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上,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ChIL-18.经酶切、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电转化入毕赤酵母菌X-33,筛选多拷贝单克隆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纯化后用Western blot、ELISA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分析其生物学活性.结果:重组菌正确表达了具有免疫原性的鸡IL-18,经分析该rchIL-18具有诱导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成功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鸡IL-18.

  • 人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I(hnRNP I)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

    作者:孙成涛;冯帆;王蕾;刘培红;牟东珍;鞠吉雨

    目的:克隆人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I(hnRNP I)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用纯化的重组蛋白进行系统性硬化症(SSc)体外诊断应用研究.方法: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中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hnRNP I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nRNP I,在原核表达系统E.coli 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纯化后作为抗原对包括系统性硬化症(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UC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正常对照(control)在内的血清相应抗体进行ELISA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hnRNP I,在IPTG诱导下在E.coli BL21(DE3)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_r)为59 600的重组hnRNP I蛋白,重组蛋白可以可溶蛋白和包涵体蛋白两种形式存在.hnRNP I蛋白抗体在SSc中阳性率(48.72%)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利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表达出hnRNP I蛋白,此重组蛋白可用于SSc的临床诊断检测.

  • HDM通过肺泡巨噬细胞TLR4诱导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作者:郝俊青;李鸿佳;李艳丽;王荣;姜虹;王旭平;毕文祥;董亮

    目的:研究HDM通过肺泡巨噬细胞(AM)Toll样受体4(TLR4)的高表达及诱导AM的活化,探讨其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模型组(OVA)A,HDM处理组(HDM+OVA)B,对照组(生理盐水)C.用卵白蛋白(OVA)致敏与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HE染色观察小鼠气道及肺组织病理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BALF上清中IL-4、IL-5、IL-13和IFN-γ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法测定AM的TLR4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AM的CD80、CD86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BALF上清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AM的TLR4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CD8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8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M通过AM的TLR4的高表达诱导AM的活化,加重哮喘的气道炎症.

  • 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转录因子RORγt mRNA表达的干预作用

    作者:胡斯明;罗雅玲;赖文岩

    目的:初步探讨地塞米松对哮喘小鼠模型肺组织中Th17细胞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方法建立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各10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无创肺功能体描仪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HE染色评价各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IL-17、RORγt mRNA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RORγt mRNA、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RORγt mRNA、IL-17水平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RORγt表达,阻止Th17的分化,从而减少IL-17的分泌,减轻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哮喘 RORγt
  • 链球菌蛋白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免疫学活性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艳;李琴;王一松;陈辉;郑群;平国玲;张力平

    目的:探讨链球菌蛋白对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免疫活性调节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链球菌蛋白与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共同作用后,采用MTT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化;吞噬中性红试验观察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生物化学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IL-6 的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IL-6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的mRNA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强度.结果:链球菌蛋白对巨噬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吞噬功能有较强的刺激作用(P<0.05),促进TNF-α和IL-6的表达和分泌(P<0.05),并可上调巨噬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TLR2和TLR4的表达(P<0.05).结论:链球菌蛋白通过刺激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吞噬活性以及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等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 四环素调控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

    作者:雷俊川;宫卫东;赵亚;姜河;刘忠湘;易军

    目的:分析四环素调控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Cp)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方法:利用PCR从质粒pTL-8扩增7个Teto序列,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pMD19-T Simple中.测序正确后将7个Teto序列亚克隆入pGL3-Basic/Cp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中Cp启动子的上游,以构建质粒pGL3-Basic/7t/Cp.将能表达TetR的质粒pTL-8的荧光素酶编码基因切除后,与pGL3-Basic/7t/Cp共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宫颈癌细胞系HeLa,绿猴肾细胞系COS-7,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结肠癌细胞系HT-29,通过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荧光素酶在这些不同细胞系中的活性,以鉴定四环素调控系统对Cp活性及组织特异性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质粒pGL3-Basic/7t/Cp,将其转染入不同组织来源的细胞系后表明将7个teto序列克隆入Cp上游后增强了Cp在各细胞系中的活性.结论:四环素调控系统明显增强了Cp的转录活性.但同时,Cp失去了其组织特异性的特点,即在这些细胞系中均有较强活性.

  • TGF-β1对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伟;胡可胜;孙续国

    目的:研究 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 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 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模型,将TGF-β1加入该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C分化,成熟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DC IL-12的分泌水平,应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对不成熟DC的特征性分子 CD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在诱导DC的成熟阶段,TGF-β1明显抑制CD40、CD86及CD83上调.此外,TGF-β1显著减少DC IL-12的分泌,显著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DC是TGF-β1免疫抑制活性的靶细胞.TGF-β1不影响DC的分化,但抑制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DC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 EIA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诱导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差别

    作者:朱振营;林跃智;王宇宏;赵立平;朱远茂;周建华

    目的:通过研究EIAV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在诱导多种特异性抗体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在EIAV弱毒疫苗株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方法:试验马匹根据接种毒株分为疫苗组和强毒隐性感染组,应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病毒囊膜蛋白Env和衣壳蛋白P26结合抗体的滴度、亲和力及Env结合抗体的构象依赖性进行动态实相检测,同时采用细胞蚀斑染色和逆转录酶活性检测方法对中和抗体水平进行同期检测.结果:Env和P26结合抗体的滴度、亲和力、构象依赖性及中和抗体的中和活性均存在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对于P26抗体滴度及Env抗体亲和力,疫苗组和强毒隐性感染组仅在病毒接种2个月内,表现为统计学差异(P<0.05).疫苗组从接种后14 d开始,Env抗体的构象依赖性高于强毒隐性感染组(P<0.05),并持续至后一个监测点.明显的是,疫苗组诱导产生具有中和强毒特性毒株(EIAVDLV34)和弱毒特性毒株(EIAV_(FDDV))活性的中和抗体均高于强毒隐性感染组(P<0.05).结论:弱毒疫苗株和强毒株诱导机体产生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的时间、水平和性质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中和抗体和构象依赖性抗体的差异,可能是EIAV弱毒疫苗诱导保护性免疫的主要因素之一.

  • 卡介苗HSP70的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作者:李贺;曹昭;张培因;卫红飞;王华;孙陆果;王丽颖;于永利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出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卡介苗HSP70(BCG HSP70)蛋白.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BCG HSP70的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测序分析.再将该目的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正确的阳性克隆子后,用IPTG诱导表达.纯化表达产物,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目的蛋白,并通过脾增生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扩增的BCG HSP70基因经序列测定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70 000处有表达条带.Western blot结果证实纯化产物在Mr约70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蛋白纯度约96.5%.脾细胞增生试验显示,该蛋白能够明显刺激鼠脾细胞增殖.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BCG HSP70,为进一步研究BCG HSP70及BCG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卡介苗 HSP70 pET28a
  • 组胺、类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在肥大细胞体外释放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郭永超;李振兴;林洪

    目的:探索组胺、类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在肥大细胞体外释放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筛选反映肥大细胞体外释放的优指标.方法:肥大细胞体外致敏、激发,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类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3种细胞介质.结果:组胺、类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在肥大细胞体外释放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平行释放,但是组胺的释放不够稳定、重复性较差和另外两种细胞介质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类胰蛋白酶和β-己糖胺酶二者释放的相似度较高,稳定性较好,其中类胰蛋白酶在细胞上清中含量高,检测更为容易.结论:以类胰蛋白酶、β-己糖胺酶来反映肥大细胞脱颗粒程度比组胺更精确、更稳定,类胰蛋白酶是优指标.

  • ShRNA表达载体干涉Cyclin D1分子抑制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的增殖

    作者:丁勇;范德刚;单乐群;王育才;杨彤涛;马保安

    目的:探讨Cyclin D1 shRNA(short hairpin RNA)对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Cyclin D1 shRNA表达载体,稳定转染骨肉瘤细胞系SOSP-9607,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检测Cyclin D1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Cyclin D1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CCK-8检测干涉Cyclin D1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稳定转染Cyclin D1 shRNA载体后骨肉瘤细胞的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与对照组相比,骨肉瘤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P<0.05).同时,细胞发生G0/1期阻滞,G1/S期比例增加(P<0.01).结论:Cyclin D1 shRNA载体可下调目的基因的表达,有效的抑制骨肉瘤细胞SOSP-9607的增殖,发生G1/S期阻滞.

  • 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作者:王小华;殷士良;赵玉萍;刘晓峰;赵春艳;周凤娟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以微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心肌病变[1].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作为一对拮抗因子,在糖尿病心肌病变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拮抗剂,在2型糖尿病心肌中能降低TGF-β1的表达,我们通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心肌中HGF表达的影响.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H因子水平及其意义

    作者:张晶;郭韵;蒋莉;张晓莉;李舒帆;王敬亚;王晓非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补体因子H(CFH)的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变化与SLE患者其他实验室检测指标关系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的37例SLE患者,另选30例健康对照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LE组及对照组血清中的CFH的水平,同时检测临床相关指标,分析CFH在各组患者血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CFH水平为(332.96±135.27)μg/L,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414.81±72.79)μg/L,P<0.05].SLE血清CFH水平与补体C3呈明显正相关(r=0.518,P<0.001),与ds-DNA,尿微量白蛋白,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425,P<0.05;r=-0.472,P<0.05;r=-0.369,P<0.05).结论:CFH的减少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过程,特别与SLE造成肾脏损伤有?是导致SLE患者低补体血症的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疾病活动程度.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1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易本谊;江和;杨生晟;朱红霞;王绍锋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21及HBV-DNA、ALT水平,探讨血清IL-21在CHB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3例CHB患者(其中慢性轻度16例,慢性中度25例,慢性重度22例)和20例健康者血清IL-21水平,并同期检测患者HBV-DNA、肝功能等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型CHB患者血清IL-21水平均升高,其中以慢性重度乙型肝炎患者升高明显(P<0.01);IL-21在ALT异常组明显高于ALT正常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HBV-DNA低栽量组与中高载量组之间IL-2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1可能参与了CHB抗病毒应答及发病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B肝脏内的炎症反应.

  • 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黄刚娅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经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证实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及分光光度法进行血浆ET、N0及iNOS水平检测.结果:按超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程度分为:I期14例,II期23例,III期26例,I、II、III期ET、i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三组间比较,Ⅲ期ET、iNOS水平显著高于I期、Ⅱ期(P均<0.01);NO含量显著低于I期、Ⅱ期(P均<0.01),而Ⅱ期NO、iNOS及ET水平与I期比较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与无斑块组比较,有斑块组ET、iNOS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P<0.01);与稳定斑块组比较,易损斑块组ET、iNOS明显增高,NO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NO、iNOS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变化,iNOS处于高水平,而N0处于低水平,NO、iNOS水平与患者病变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相关.

  • 共抑制分子BTLA在慢性HIV-1感染中的特点及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向升;张政;顾兰兰;王福生

    目的:观察慢性HIV-1感染者中CD4~+和CD8~+ T淋巴细胞上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CD272)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34例慢性HIV-1感染者和1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上BTLA表达的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并将BTL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中CD4~+和CD8~+ T细胞上的BTLA表达均明显下降,且BTLA的下降在各组HIV-1慢性感染者中也有明显差异,随着疾病进展,BTLA表达进行性下降.CD4~+ T细胞上BTLA表达比率与平均荧光强度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正相关,而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在慢性HIV-1感染中,随着疾病进展,BTLA的进行性下降可能是机体活化和抑制信号失衡、导致免疫系统广泛活化的重要因素,恢复BTLA抑制信号的强度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新策略.

  •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曹雷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06/2009-06我院门诊或住院诊治老年患者158例,根据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组(52例)和骨量减少组(106例),另选择同期老年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进行血清IL-2、TNF-α、IGF-1检测及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测定.结果:老年骨质疏松组及骨量减少组血清IL-2和IGF-1水平均明显低于老年正常和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组腰椎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老年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也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血清中IL-2和IGF-1水平与老年人群腰椎、股骨的骨密度值均呈正相关(r=0.35,0.39,P<0.05),而TNF-α与老年人群腰椎、股骨的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IL-2、TNF-α及IGF-1对辅助诊断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有一定价值.

  • 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在新生儿脐血及成人外周血的比较

    作者:王雪野;韩梅;肖中平;陈琳;孔令环;付堃;封韬;李凌君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血及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high)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比例,探讨Treg在新生儿脐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CD4+CD25+/CD4~+、CD4~+CD25~(high) /CD4~+T细胞百分比以及绝对计数,进一步分析CD4~+CD25~+及CD4~+CD25~(high) T细胞中Foxp3~+的百分比,以及利用RT-PCR方法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并与27例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成人PBMC比较,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4~+T细胞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均增高(P<0.01=;CD4~+CD25~+/CD4~+及CD4~+CD25~(high) /CD4~+百分比减低(P<0.05=,但绝对计数增高(P<0.01=;新生儿脐血CD4~+CD25~+ 及CD4~+CD25~(high) T细胞中Foxp3~+表达较成人外周血减低(P<0.01=;新生儿脐血Foxp3 mRNA表达水平亦较成人外周血减低(P<0.05=.结论:新生儿脐血中存在单纯且数量较多的CD4~+CD25~(high) 调节性T细胞,但Foxp3的表达水平低于成人外周血,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但功能尚未成熟.

  • 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意义

    作者:廖扬;石玉玲;曾兰兰;曾珠

    目的:检测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为PCT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固相免疫测定119例患者的PCT浓度,其中87例细菌感染患者、5例脓毒症患者、27例病毒感染患者和30例正常体检者,同时测定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以此分析PCT和CRP感染指标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的浓度变化.结果:细菌感染组、脓毒症组、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的PCT水平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脓毒症组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和健康组(P<0.01);但病毒感染组与健康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定量检测对于细菌性感染是一个敏感的新指标,比CRP体现出更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而在病毒感染的患者中,PCT结果始终处于比较低的浓度水平.

  • TNF-α和TGF-β1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涂艳阳;王伯良;付建芳;曹义战;仲月霞;付国强

    目的:探讨TNF-α和TGF-β1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既往健康的急性中毒患者42例,分别于来院即刻抽静脉血,保存至采用放免分析法同批测定血清中TNF-α、TGF-β1含量,与2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比较不同病情患者血清中TNF-α、TGF-β1含量,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TNF-α、TGF-β1含量及TGF-β1/TNF-α比值.结果: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清 TNF-α、TGF-β1 明显升高,随病情加重增加更明显,死亡组患者TGF-β1/ TNF-α失衡患者比例高于存活组.结论:在 AOPP 时,机体同时存在促炎反应和抗炎反应,炎症介质和抗炎介质的过度释放及二者平衡失调是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 p210~(bcr-abl)抗原的T细胞表位鉴定及其特异性CTL细胞检测

    作者:张俊;王丽珩;龚卫娟;钱亚云;姜扬文;季明春

    目的:探讨p210~(bcr-abl)抗原的免疫原性,预测并鉴定该蛋白来源的HLA-A2限制性T细胞表位,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分布.方法: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并选取2个p210~(bcr-abl)来源的表位:~(BCR-ABL)_(642)与~(BCR-ABL)_(926m);T2细胞亲和力实验鉴定短肽与HLA-A2分子的亲和力;然后制备分别锚合这2种表位的可溶性HLA-A2四聚体,流式检测术检测其特异性CTL细胞在CM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的频率.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BCR-ABL)_(642)和~(BCR-ABL)_(926m)肽表位限制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而来自流感病毒短肽的特异性CTL细胞在两个群体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BCR-ABL)_(642)特异性CTL细胞的频率在CML慢性期和急变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选2种肽表位均具有免疫原性,可建立基于这2种短肽的免疫治疗措施.

  • 兔抗人Rig-I蛋白N端CARD结构域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陈磊;李咸洋;奚绪光

    目的:制备人维甲酸诱导基因I(hRig-I)N端CARD结构域(hRig-I-N)多克隆抗体.方法:从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I-hRig-I中扩增hRig-I基因N端CARD结构域852 bp长度的基因片段,克隆入pGEX-4T3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GST-hRig-I-N融合蛋白,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免疫家兔制备抗体,并以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以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融合蛋白GST-hRig-I-N,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125 000,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原核及真核表达的hRig-I-N蛋白特异结合.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hRig-I-N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Rig-I-N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结核分枝杆菌CFP-10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初步鉴定

    作者:申峻松;张辉;张成全;潘志明;殷月兰;焦新安

    目的: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重组菌BL21(DE3)-pET-30a(+)-lhp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His-CFP-10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以纯化的融合蛋白GST-CFP-10作为检测抗原,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 mAb;采用间接ELISA、Dot-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 mAb的杂交瘤细胞株6E8、2E7,其Ig亚类分别为IgG1、IgG2b.mAb 6E8、2E7腹水的ELISA效价分别为1:1 000 000,1:1 024 000.在Dot-ELISA试验中,这2株mAb均只与表达His-CFP-10及GST-CFP-10的重组大肠杆菌反应,与其他5种菌株均不发生反应.在Western blot试验中,2株mAb只与CFP-10蛋白发生反应,出现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mAb 6E8、2E7是针对结核分枝杆菌CFP-10的特异性mAb.结论:成功地制备抗结核分枝杆菌CFP-10的mAb,它们在结核分枝杆菌诊断和致病机理研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 PON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作者:于占红;杨金菊;刘静;迟俊;陈苗;柳晓兰;刘莹;高建恩;孙启鸿

    目的:制备PON2(paraxonase2)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类PON2蛋白序列,选取与小鼠同源性低,而免疫原性与亲水性均较强的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PON2和PET-32a-PON2,GST-PON2和HIS-PON2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以HIS-PON2作为免疫原制备鼠mAb,以GST-PON2作为筛选抗原.采用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鉴定mAb的特异性.结果:GST-PON2和HIS-PON2融合蛋白均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经常规的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2株可稳定分泌抗PON2的杂交瘤细胞株,这2株抗体可以识别HepG2细胞中的靶蛋白.结论:成功制备出2株抗PON2的mAb,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该蛋白在HepG2细胞中的分布,为进一步进行PON2蛋白的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 具有中和活性抗人类腺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

    作者:李思袖;张国成;许东亮;聂晓晶;李小青;汪志华;张学红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活性抗人类腺病毒(HAdv)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与应用.方法:以活的人类腺病毒3型(HAdv-3)滴鼻免疫BALB/c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HAdv 的mAb细胞株,采用中期分裂相秋水仙素阻抑法对mAb细胞株染色体进行分析;使用鼠mAb亚型鉴定试剂盒进行抗体亚型鉴定,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特异性鉴定.建立HAdv-3感染动物模型,用获得的HAdv-3 mAb进行保护性研究.结果:细胞融合率为86%,抗HAdv抗体阳性孔率为51.4%.鉴定1株杂交瘤细胞(1A4),染色体数为98条,抗体亚类属IgG2a/κ,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10~(-5).ELISA、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证实该mAb特异性好.该mAb对HAdv-3感染动物有保护性作用.结论:成功地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HAdv mAb.该mAb识别的是HAdv六邻体蛋白,对HAdv-3感染动物有保护作用.

  • 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Cry1Ac蛋白单链抗体

    作者:王耘;刘媛;王祥;钱亚萍;刘贤进

    目的:从Tomlinson J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化抗Cry1Ac蛋白单链抗体(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以Cry1Ac蛋白为抗原包被固相,经4轮"吸附-洗脱-扩增"过程后,挑取单克隆,用ELISA法测定特异性结合活性,并对其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了2株能与Cry1Ac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过免疫制备出高特异性的人源化抗Cry1Ac蛋白scFv,为Cry1Ac毒素蛋白检测提供了条件.

  • 抗人S100A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初步应用

    作者:胡向阳;黄晓明;张南;何道伟;叶银英

    目的:制备抗人S100A4单克隆抗体(mAb),建立检测肿瘤样品中S100A4蛋白的可靠方法.方法:采用标准杂交瘤技术得到抗重组人S100A4的mAb.以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抗体进行鉴定.并将抗体应用于临床人乳癌和结肠癌样品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人S100A4蛋白mAb的杂交瘤细胞株D101.在免疫印迹实验中,该mAb较多抗特异性更好.该mAb适用于来源于人组织的样品S100A4表达的检测,在少量乳癌和结肠癌样品的检测中给出的结果与商品化多抗的结果一致.结论:该mAb是S100A4特异的,在临床应用中有更好的重复性.

    关键词: S100A4 MAB 肿瘤标志
  • 猪瘟病毒C株E~(rns)/E2嵌合基因表达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的鉴定

    作者:王丽;李学伍;腾蔓;杨艳艳;李娅丽;李艳蕊;赵东;柴书军;张改平

    目的:制备抗猪瘟病毒(CSFV)C株 E~(rns)/E2嵌合基因表达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探讨~(rns)/E2蛋白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在大肠杆菌 Rosetta~(TM)2(DE_3)中表达了猪瘟病毒(CSFV)C株 E~(rns)、E2蛋白主要抗原域的嵌合基因CSFV E~(rns)/E2蛋白;以纯化复性后的CSFV E~(rns)/E2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CSFV E~(rns)/E2 mAb;利用间接ELISA 、Western blot、Dot blot方法鉴定mAb生物学特性.结果:获得了1株稳定分泌抗CSFV Erns/E2融合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系C8株,该株mAb的细胞培养上清效价为 1:6 400,小鼠腹水效价 1:2×10~5.其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1.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株mAb不与猪瘟C株细胞毒、pET-32a标签蛋白反应,仅与融合表达的 CSFVE~(rns)/E2蛋白存在特异性反应.Dot blot结果表明其识别的抗原表位为E2蛋白的 RSGLCPFDTSPV氨基酸序列.结论:获得了一株能特异识别E2蛋白抗原表位的 mAb,为进一步研究 CSFV 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 型特异性、构象依赖性HPV16 L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闫小飞;徐阳;郑瑾;来宝长;王一理

    目的:研制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的人乳头瘤病毒16主衣壳L1蛋白(HPV16 L1)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利用昆虫-杆状病毒系统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PV16 L1蛋白.非变性条件下纯化HPV16 L1蛋白,免疫6周龄雌性BALB/c小鼠.末次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应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非变性Western blot鉴定mAb的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细胞免疫组化确定抗体的型特异性.间接ELISA法测定杂交瘤分泌上清及腹水中抗体效价.mAb亚类试剂盒鉴定mAb亚类.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的HPV16 L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2E3.2E3杂交瘤细胞株细胞培养上清中抗体效价为1:800;小鼠腹水中抗体效价为1:12 800.亚类鉴定结果为IgG1κ.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2E3 mAb具有型特异性和构象依赖性,只与非变性的HPV16 L1蛋白发生反应,不与HPV18L1、HPV58L1、HPV11L1产生交叉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型特异性HPV16 L1 mAb,为进一步研究HPV16 L1的抗原表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PV16 L1 单克隆抗体
  • 组织因子人-鼠嵌合抗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全爱;齐延红;潘薇薇;何永吉;赵峰梅;杨素萍;赵邑

    目的:构建组织因子人-鼠嵌合抗体的真核共表达载体pCN40-V_L-V_H,并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进行稳定表达,以克服鼠源单克隆抗体(mAb)用于临床的局限性.方法:从分泌鼠抗人的组织因子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克隆号:mTA)中抽提总RNA,经RT-PCR扩增mAb V_L和V_H的基因序列,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N40-V_L-V_H,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通过磷酸钙沉淀法转染CHO细胞,以终浓度800 μg/L G418筛选阳性细胞,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嵌合抗体的表达量、活性及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抗人组织因子嵌合抗体真核共表达载体pCN40-V_L-V_H并在CHO细胞中表达.ELISA、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抗组织因子嵌合抗体为人鼠嵌合抗体,该抗体能与重组人TF抗原特异性的结合且表达量为51.25 mg/L.结论:成功地构建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了抗人组织因子嵌合抗体,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Ghrelin及其受体在免疫细胞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

    作者:朱宝英;胡玉珍;赵玉峰

    Ghrelin及其受体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可能以多种内分泌方式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Ghrelin可以改善胸腺功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在炎性疾病患者中Ghrelin的水平升高,这可能是对炎症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与此同时,Ghrelin还可以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间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调节饮食和体重等从而改变Ghrelin的分泌,这可能成为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Ghrelin 免疫细胞 GHS-R
  • 肿瘤获得性T细胞治疗的策略与原则

    作者:吴红平;钱其军

    获得性T细胞治疗是一种移植治疗手段,通过对自体T细胞进行体外激活和扩增,然后重新输入病人体内,并辅以合适的生长因子,促使其在体内发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利用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获得性细胞移植,已经成为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病人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能够在大约50%的黑色素患者体内抑制肿瘤.而在细胞移植前对宿主进行免疫清除可明显提高效应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作用.通过基因修饰淋巴细胞使其靶向肿瘤细胞,能够进一步增强输入细胞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 GITR/GITRL信号系统在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魏思东;杨慷;龚建平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GITR)蛋白是TNFR超家族的新成员,它初于1997年在杂交瘤细胞株上由Nocentini 等克隆出来[1],1999年又分别由两组科学家克隆得到与鼠GITR类似的人GITR以及其配体(GITR ligand,GITRL)[2].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GITR信号在后天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较多,但对于先天免疫的研究有限,而先天免疫是机体免疫重要组成部分,单核巨噬细胞在处理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吞噬细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3].现对GITR/ GITRL信号在具有代表性的单核巨噬细胞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 病毒固有免疫识别受体研究进展

    作者:王景锋;邵军军;常惠芸;高闪电;李菁

    固有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前提则是病毒固有免疫识别受体对病毒感染相关模式分子的识别.目前病毒固有免疫识别受体主要是Toll样受体家族和RIG样受体家族的成员.现就这些受体的特征及其在识别病毒感染相关模式分子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P2嘌呤受体与免疫和炎症

    作者:刘双梅;梁尚栋

    嘌呤受体分为P1和P2受体两大类.P1受体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包括A1、 A_(2A)、 A_(2B)、 A_3四类,主要由腺苷激活;P2受体包括P2X和P2Y两类,P2X受体是一类离子型配体门控通道,已克隆出7个不同的P2X亚型(P2X_(1-7)),P2Y受体是一类与G蛋白偶联的代谢型受体,包括P2Y_1、 P2Y_2、 P2Y_4、 P2Y_6 、 P2Y_(11-14)受体.这些P2受体主要由核苷酸(ATP、 ADP和UTP等)激活.P2嘌呤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在免疫反应与炎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嘌呤受体 免疫 炎症
  • Toll样受体9及其与动物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琰;郑世民;郑琪;江勇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免疫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参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包括微生物鞭毛、肽聚糖、脂多糖、 CpG基序、单链和双链RNA等.从而诱导机体的防御系统,如屏障、杀菌、吞噬作用以及细胞因子等.TLR9是TLRs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细胞表面的天然模式识别受体,其主要参与病原体CpG基序激活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引起大量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在天然抗感染免疫以及联系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TLR9 CpG基序 CpG-ODN
  • 重组IL-12腺病毒载体对肺炎小鼠NK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红梅;欧阳昌汉

    目的:探讨重组IL-12腺病毒载体(AdCMV IL-12)对肺炎小鼠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空白对照组15只,不给予病毒,滴鼻生理盐水.B组:对照组25只,每只鼻腔滴入10~5TCID_(50)/0.1 mL的Ad3悬液100 μL.C组:AdCMV IL-12组25只,每只鼻腔滴入10~5TCID_(50)的Ad3/0.1 mL悬液100 μL,3 d后滴鼻给药吸入AdCMV IL-12(5×10~8 PFU/只)100 μL.D组:AdCMVLacZ组25只,每只鼻腔滴入10~5TCID_(50)/0.1 mL的Ad3悬液100 μL,3 d后滴鼻给药吸入AdCMVLacZ(5×108 PFU/只)100 μL.开始滴入病毒定为0 d.于第5天,摘眼球取血,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下取肺,用于转染及病毒毒力检测.无菌条件下取脾脏做NK细胞活性检测.测定血清IL-12及FIN-γ含量.结果:含有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能有效转染支气管及肺组织并在局部表达目的基因.血清IL-12浓度为C组>A组>B组、D组,NK、FIN-γ浓度为C组>B组、D组>A组.病毒滴度:A组细胞生长良好.B、D组于10~(-4)出现细胞病变,C组于原液中出现病变.结论:重组IL-12腺病毒载体可通过滴鼻给药成功转染至肺组织,升高血液IL-12浓度,通过增加NK细胞活性而增加了IFN-γ的释放,从而导致病毒滴度下降,限制CVB病毒复制的作用.

  • 蛇毒纤溶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壮来

    目的:观察注射用纤溶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给药组,每组10只.参照Nagasawa报道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给药组于再灌注后2 h、24 h静脉注射纤溶酶,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相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48 h后按Zea Long 5分制标准评分进行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价,免疫组化和HE染色检测大鼠脑内TGF-β1和IL-1β的表达.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减轻(P<0.01).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相比,注射蛇毒纤溶酶,可使脑内TGF-β1表达量增多,IL-1β的表达量减少(P<0.01).结论:注射蛇毒纤溶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IL-1β的表达量减少及TGF-β1表达增多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 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的检测

    作者:张全波;冉黎;陆长青;石钊;李丽英;蔡昌平;佘永华;王凡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凋亡及凋亡基因表达,进一步明确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染色SABC法和TUNEL法对E11~E19 SD大鼠心脏凋亡细胞和p53mRNA、Bax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p53和BAX在E11~E19表达均呈逐渐增强再减弱的趋势,表达的高峰位于E14.TUNEL染色结果显示,E11~E19均可见凋亡小体.E11时散在分布于心内外膜;E13主要分布于心尖;E14时表达强,主要分布于心房和心腔分隔处;E16后表达减弱,分布主要集中于心腔内壁.结论:大鼠心脏发育中后期均有凋亡存在;E14为凋亡表达高峰时期;p53和Bax在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心脏外形和心腔形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 酵母展示筛选scFv方法的建立

    作者:尹成凯;徐黎明;任桂萍;张巧;刘向宇;田辉;李德山

    目的:利用酵母展示技术建立筛选scFvs的技术平台,为今后从抗体库中筛选高亲和力抗体奠定基础.方法:改造pYD1载体,将其自身所带的GS Linker 上下游两端突变出酶切位点,构建成pYD-x;分别将IL-1β抗体的重链与轻链可变区片段插入pYD-x中GS Linker的上下游,构建出重组质粒pYSD1.从pYSD1上PCR扩增出scFv片段,并将其插入pYD1的MCS区,构建出重组质粒pYSD2.将pYSD1与pYSD2分别转入酿酒酵母EBY100中诱导表达scFv,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抗体展示情况.结果:经诱导后,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出EBY100-pYSD1所展示的scFv与抗原结合力很弱,而EBY100-pYSD2则表现出一定强度的结合.结论:本实验证明了pYD-x载体上存在的额外的GS Linker对于抗体展示的必要性,并且成功建立了利用酵母展示载体pYD1进行scFvs筛选的技术平台.

  • Claudin 18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曹云新;张松;杨安钢

    目的:检测人胰腺癌细胞中Claudin 18的表达,为临床诊断胰腺癌提供新的标志物和治疗靶位.方法:采用RT-PCR、免疫印迹和流式细胞术分别从基因、蛋白和细胞整体水平上检测胰腺导管腺癌和胰岛细胞癌细胞表面人源性Claudin 18的mRNA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导管腺癌PANC-1、BX-PC-3和AS-PC-1细胞均可以在mRNA、蛋白和细胞整体的不同水平表达Claudin 18;而胰岛细胞癌RINm5F细胞则不表达Claudin 18.同时,对照细胞胃印戒细胞癌KATOIII也可以大量表达Claudin 18.结论:多数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系均可以在不同水平表达Claudin 18,而胰岛细胞癌细胞系则不能表达Claudin 18,该结果与前期胰腺癌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

  • IL-2和GM-CSF表达质粒对pcDNA3/MDC-VP1 DNA疫苗作用的比较

    作者:李琳;王永祥

    目的:比较IL-2与GM-CSF两种细胞因子对pcDNA3/MDC-VP1 DNA疫苗免疫的免疫增强效果.方法:4~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pcDNA3组、pcDNA3/MDC-VP1组、pcDNA3/MDC-VP1与pcDNA3/hIL-2混合注射组、pcDNA3/MDC-VP1与pcDNA3/mGM-CSF混合注射组,每组10只.每3周接种1次,共3次.每次接种后的第20天眼眶采血,用微量中和试验(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第3次免疫后3周,每组取3只小鼠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与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结果:pcDNA3/MDC-VP1+pcDNA3/mGM-CSF组的血清中和抗体滴度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均有增强.结论:GM-CSF作为本疫苗分子佐剂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优于IL-2.

  • rhGH对Jurkat细胞中NF-κB活性的影响

    作者:王志勤;宋向凤;石瑛;郭继强;王侠;王辉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Jurkat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方法:(1)将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质粒pNF-κB-luc转染入T淋巴细胞系-Jurkat E6-1细胞中,在培养液中加入梯度浓度rhGH.(2)用梯度浓度rhGH直接刺激Jurkat细胞,然后用RT-PCR方法检测IκBα、IKK1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rhGH对转染pNF-κB-luc的Jurkat细胞中荧光素酶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IκBα、IKK1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rhGH对PHA活化的T细胞NF-κB的活化有促进作用,而对与NF-κB活化相关的IκBα和IKK1的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

  • 鼠β-防御素2抗宫颈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晓丽;丁剑冰;蒋忠华;温浩;李明远

    目的:建立BALB/c小鼠U14宫颈癌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探讨mBD2对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内毒素质粒大抽试剂盒抽提pcDNA3.1(+)/mBD2、pcDNA3.1(+)/rmBD2和pcDNA3.1(+)质粒DNA.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采用pcDNA3.1(+)/mBD2、pcDNA3.1(+)/rmBD2质粒治疗,同时设立pcDNA3.1(+)、顺铂和PBS组对照;观察肿瘤生长状况、荷瘤小鼠存活时间,绘制小鼠生存曲线.结果: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U14移植瘤模型.采用pcDNA3.1(+)/mBD2、pcDNA3.1(+)/rmBD2、pcDNA3.1(+)治疗造模成功的荷瘤小鼠, 结果显示:pcDNA组及PBS组肿瘤生长迅速,出现大范围出血、坏死,并于治疗后7 d全部死亡;mBD2组与rmBD2组小鼠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出现局部出血坏死等现象,至治疗2周,出现死亡,至治疗结束时,每组仍有3只小鼠存活,而Pt组小鼠肿瘤生长慢,小鼠生长较为活跃,至治疗21 d,开始出现死亡,pcDNA和PBS组与mBD2组和rmBD2组及Pt组与mBD2组和rmBD2组生存时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mBD2组和rmBD2生存时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BD2能够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在抑瘤效果上,mBD2优于外加信号肽重组mBD2作用.

  • 根皮素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周期、Ca~(2+)离子内流以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陆晓宇;曾耀英;叶燕霞;曾祥凤;肇静娴

    目的:研究根皮素(Ph)对小鼠T淋巴细胞中期活化、细胞周期、Ca~(2+)离子内流以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将其发展为免疫干预药物的可能性.方法:双色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分析Ph对多克隆刺激剂(ConA)刺激下的小鼠T淋巴细胞CD25表达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Ph对T淋巴细胞周期的影响;Fluo-4/AM染色结合FCM分析Ph对T淋巴细胞Ca~(2+)离子内流的影响;calcein/Co~(2+)技术检测Ph对T淋巴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的影响,并用DIOC_6(3)染色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势(MMP)的影响.结果:Ph(40,60,80 μmol/L)对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CD25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Ph能抑制T淋巴细胞Ca~(2+)离子内流(P<0.01=;细胞周期分析显示,Ph能将T淋巴细胞抑制在S期;且Ph能够诱导和加速MPT,并导致MMP的显著下降.结论:Ph对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和Ca~(2+)内流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将细胞抑制在S期,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可望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抑制药物.

  • 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嗅鞘细胞

    作者:田锋;姜曙祥;贺西京;黄涛;臧全金

    目的:采用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嗅鞘细胞(OECs),以探求更加简单、高效的嗅黏膜OECs取材和培养纯化方法.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只,采用经改良的方法剥取嗅黏膜,然后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OE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以及形态并照相,培养7 d、14 d细胞行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根据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计算细胞纯度.结果:体外培养的嗅黏膜OECs形态主要有扁圆形或油煎蛋形、梭形或双极、多突起形.嗅黏膜OECs NGFRp7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培养7 d嗅黏膜OECs纯度为90%,培养14 d嗅黏膜OECs纯度为85%.嗅黏膜OECs长可以存活35 d.结论:经改良的取材和差速贴壁法培养纯化嗅黏膜OECs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培养的嗅黏膜OECs的纯度完全可以达到细胞移植的要求.

  • 口腔鳞癌中survivin、cyclinD1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作者:林耿冰;贾静;林李嵩;施斌;陈乃俊

    目的:探讨survivin、cyclinD1和p53基因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5例口腔鳞癌组织和5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urvivin、cyclinD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cyclinD1和p53在口腔鳞癌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腔鳞癌中,Survivin和CyclinD1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或P<0.01),p53过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或P<0.01);survivin的过表达与cyelin D1及p53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r=0.628,0.829),cyclin D1蛋白的过表达与p53蛋白表达也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cyclinD1和p53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三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