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세포여분자면역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陕西省免疫学会,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738
  • 国内刊号: 61-130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184
  • 曾用名: 单克隆抗体通讯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杨安钢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的特性研究

    作者:石军;王敏;万云;池田和真

    目的:探讨体外髓系培养体系中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CD123+髓系树突状细胞(m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将其诱导为树突状细胞(DC).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 CD304 、 CD123和CD11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DC加以分离纯化;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CD123+DC形态; ELISA法检测CD123+DC的IL-12 分泌量; 葡聚糖吞噬试验和3H-TdR渗入法分别检测CD123+DC的吞噬功能和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 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86和CD11C,中等量表达CD1a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11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DC呈现典型的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DC仅微量分泌IL-12,其吞噬能力强于CD123-DC(P<0.05),但抗原刺激功能低于后者(P<0.05).结论: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m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 衰老细胞中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表达

    作者:任文君;王群义;吕小凤;毛泽斌;蒋晓刚

    目的:研究在衰老细胞中调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增加的影响因素.方法:用Northern blot的方法显示IGFBP-3基因的表达在年轻和衰老的2BS细胞中存在差异;PCR扩增出人类IGFBP-3上游包括5′-UTR区的2 kb的序列并用酶切得到4组不同长短的IGFBP-3启动子片段;将各片段用Effectene Transfection Reagent试剂盒转染到年轻和衰老细胞中,测出几组构建基因片段的启动活性,确定可调控转录活性的区域;通过重叠寡核苷酸凝胶阻滞实验确定在该活性区域中的增强子元件.结果:与年轻的2BS细胞相比,衰老的2BS细胞中IGFBP-3基因的表达升高;在IGFBP-3启动子+59到-58序列之间存在着蛋白结合位点;5′-ccagcctgccaagcagcgtgccccggttgc-3′是IGFBP-3的增强子元件.结论:在衰老的2BS细胞中IGFBP-3基因上游-37到-8的30 bp序列存在一个新的增强子元件IEE (IGFBP-3 enhancer element),对IGFBP-3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

  • 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保护性免疫的比较研究

    作者:毛立群;唐洁;杨静;李覃;牛秀珑;叶路;孙奕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异同.方法:制备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分组免疫小鼠,并于末次免疫后10 d用旋毛虫感染性幼虫对各组小鼠实施攻击感染,检测攻击感染后各组小鼠肠道成虫和肌肉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检获的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减虫率高(P<0.01).成虫抗原免疫组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于实施旋毛虫感染性幼虫进行攻击感染的当日所检测的血清IgG抗体水平与其免疫前相比均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升高(P<0.01,P<0.05),其中也以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抗体升高为显著(P<0.01).结论: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均能激发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其中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显示出更好的抗感染保护性.

  • 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小鼠EAE与其下调脾细胞INF-γ表达和上调IL-10的分泌有关

    作者:樊红翠;任晓蓉;尉杰忠;郭敏芳;纪宁;孙永胜;梁丽云;马存根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有效性和可能机制.方法: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28只)、 Tri治疗组(20只)和佐剂组(18只).EAE组和Tri治疗组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多肽(MOG35-55)免疫建立EAE模型,佐剂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Tri治疗组于免疫后5 d开始按100 μg/(kg·d)腹腔注射Tri,EAE组和佐剂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3组小鼠的发病情况以及病理变化,免疫后18~20 d无菌分离脾淋巴细胞,分2组,分别为对照组(只加200 μL的细胞悬液)、实验组(细胞悬液中加入MOG35-55每孔终浓度为10 mg/L),并将各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置于37℃、 50 mL/L CO2条件下孵育48 h.用MTT法检测MOG35-55刺激前后各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NF-γ、 IL-17、 IL-10和IL-4的水平.结果:Tri能够显著改善EAE的发病,减轻炎性浸润,并且可抑制MOG35-55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1)及INF-γ的分泌(P<0.05),促进IL-10的分泌(P<0.05),而对IL-17和IL-4的分泌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Tri可以有效抑制小鼠EAE,这种抑制可能与其对脾细胞中INF-γ表达的下调及对IL-10分泌的上调作用密切相关.

  • 重组HER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EMT6细胞株的筛选

    作者:徐腾飞;张文卿;于红;李丹

    目的:构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胞外区(1 896 b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6/v5-his-HER2),转染小鼠乳腺癌细胞(EMT6),获得其稳定表达细胞株(EMT6/ HER2).方法:用PCR方法从含HER2全长基因的pcDNA3.1-HER2质粒上扩增HER2胞外区基因序列;经酶切、连接构建pcDNA6/v5-his-HER2;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对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以PEI法将pcDNA6/v5-his-HER2导入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经杀稻瘟菌素(Blasticidin)筛选1~2周,获得抗性克隆EMT6/HER2;用RT-PCR检测EMT6/HER2中HER2 mRNA,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ER2蛋白的表达.结果:PCR产物与预期片段大小一致;pcDNA6/v5-his-HER2经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可见与PCR产物大小相同的片段;DNA测序结果显示,pcDNA6/v5-his-HER2 中HER2 基因序列无误,读码框正确;用RT-PCR可在EMT6/HER2中检测到HER2 mRNA,免疫组化法证实,EMT6/HER2中有HER2的阳性信号.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ER2胞外区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稳定表达HER2基因的小鼠乳腺癌EMT6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HER2基因过表达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关键词: HER2 真核表达 转染
  • 牦牛中性粒细胞防御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活性

    作者:董开忠;余四九;杨具田;王冬梅;蔡勇;雒晓芳

    目的:分离牦牛中性粒细胞(PMN)防御素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运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牦牛全血中分离纯化牦牛中性粒细胞,用50 mL/L冰乙酸抽提,提取液经Bio-Gel P-10聚丙烯酰胺凝胶过滤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纯化,对活性多肽进行质谱分析,并对其中3个肽进行氨基酸组成分析,用琼脂弥散法检测三种多肽的抗菌活性.结果:获得13种活性多肽,其中三个肽为牦牛中性粒细胞防御素1~3,并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PMN存在防御素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在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MPT64重组母牛分枝杆菌免疫学特性

    作者:柏银兰;薛莹;王丽梅;樊爱琳;张薇;何俊杰;康健;徐志凯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PT64重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免疫学特性.方法:用分泌表达MPT64的重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和抗体亚类.分离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IFN-γ和IL-12产生水平、CD4+细胞和CD8+细胞数、脾淋巴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效应.毒株攻击后对脾脏细菌负荷计数.结果:MPT64重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免疫可诱导小鼠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小鼠脾淋巴增殖明显,IFN-γ和IL-12含量增加,CD4+和CD8+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CTL杀伤效应明显,对MTB H37Rv攻击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MPT64重组母牛分枝杆菌疫苗可诱导小鼠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有可能作为新型TB疫苗候选.

  • 棕榈酸抑制胰岛MIN6 β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

    作者:崔巍;黄葶;刘均利;施秉银

    目的:观察饱和脂肪酸棕榈酸(Palmitate,PA)对小鼠MIN6β细胞生长的影响,从细胞周期角度来探讨其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5 g/L BSA代替血清培养36 h使MIN6细胞同步化处于G0期.然后用PA(0.25~1.0 mmol/L,45 min~24 h)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采用Weste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 CyclinD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1)不同浓度PA均显著抑制MIN6细胞增殖(P<0.01);(2)PA亦能明显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使MIN6细胞周期更多滞留在G0/G1期(P<0.01),G2/M期与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1);(3)PA能显著的抑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4、 CyclinD1的表达(P<0.05),并与细胞周期延迟一致.结论:PA抑制MIN6β细胞生长可能是通过降低MIN6β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DK-4的表达,导致从G1-S期的阻滞,从而减弱细胞增殖.

  • IgG刺激诱发的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及细胞因子分泌

    作者:吴瑞;刘玲;彭正午;段小莉;王百忍;靳亚平;邝芳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免疫球蛋白G (IgG) 刺激对小胶质细胞表达Toll 样受体4(TLR4)和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IgG (2 mg/L、 20 mg/L、 200 mg/L)及脂多糖(LPS)(10 mg/L)刺激原代培养的大鼠小胶质细胞,24 h后以免疫荧光染色观察TLR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结果:IgG直接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后,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TLR4的表达和TNF-α的分泌,但未检测到IFN-γ含量的变化.作为阳性对照的LPS引起了小胶质细胞TLR4表达,并诱导了TNF-α及少量IFN-γ的分泌.结论:同种IgG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大量表达TLR4,可能通过MyD88依赖途径导致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结果提示至少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反应中,TLR4可能发挥识别病原体之外的蛋白分子,例如IgG的作用.

  • 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作者:赵军;翟景明;路静;杨洪艳;黄幼田;李珊;董子明;张曦

    目的:探讨负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抗原的DC疫苗诱导小鼠对宫颈癌U14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原代培养和鉴定人HUVECs,制备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DC),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1周小鼠皮下注射小鼠宫颈癌U14细胞,观察肿瘤生长大小、检测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体外CTL效应、表面CD3+CD8+百分率和血清抗体滴度,通过细胞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血清特异性反应分析.结果:经免疫组化鉴定成功培养出纯度高的HUVECs,抗原负载DC并注射BALB/c小鼠后,PBS组肿瘤生长快,DC组和HUVEC-DC组肿瘤也有生长,但生长较慢,在2周后HUVEC-DC组肿瘤消失,3周后DC组肿瘤消失.小鼠脾细胞体外CTL结果显示HUVEC-DC组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HUVEC的作用.CD3+CD8+百分比提示HUVEC-DC组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两组高.小鼠血清抗体滴度示有抗体产生,免疫组化检测示组与HUVEC有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130 000和220 000处有特异性条带.结论:负载人HUVECs抗原的DC疫苗和DC疫苗对小鼠宫颈癌U14有抑制作用,HUVEC-DC疫苗诱导了小鼠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诱导了针对HUVECs细胞中的某些抗原的应答,这些抗原可能是整合素αν和VEGF-R2.

  • MyD88-铜绿假单胞菌表位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作者:陈建国;苏兆亮;柳迎昭;王胜军;黄新祥;邵启祥;许化溪

    目的:构建重组MyD88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PA)表位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PA的OprF的三个中和性B细胞表位及一个外源通用T细胞表位串联,表位之间用赖氨酸间隔,采用重叠PCR方法合成全基因,并在此序列前插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信号肽基因,将获得的片段与MyD88基因分别克隆到pIRES载体的两个多克隆位点,构建真核双表达重组质粒pIRES-tPA-OprF-MyD88.电穿孔法将pIRES-tPA-OprF-MyD88转入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其细胞上清tPA-OprF蛋白及细胞内MyD88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IRES-tPA-OprF-MyD88,经电转COS-7细胞后,在其培养的上清液及细胞内检测到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IRES-tPA-OprF-MyD88表达载体,并在转染的真核细胞中得以有效地表达,为研究PA预防性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 流式微球载体技术在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中的应用

    作者:张洁;林远;金伯泉

    目的:建立流式微球载体技术(FMA)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清抗HFRS 病毒特异性抗体IgM和IgG及细胞因子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选择28例临床确诊的HFRS患者及20例健康人血清标本,FMA定量检测抗HFRS 病毒IgM和IgG;定量检测细胞因子IL-6和TNF-α.检测结果与ELISA法进行比较.结果:FMA检测HFRS患者抗HFRS病毒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92.85%和71.43%,健康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假阳性率)为0;HFRS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532.62±397.19) ng/L和(392.68±177.68) 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8.77±20.32)ng/L (P<0.01)和(15.91±6.91) ng/L(P<0.01).ELISA法检测HFRS患者抗HFRS病毒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71.43% 和50.00%,健康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假阳性率)为0;HFRS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分别为(256.46±102.51) ng/L和(45.63±5.32) ng/L,高于健康对照组(53.8±19.21) ng/L(P<0.01)和(5.81±3.58) ng/L(P<0.01).结论:建立了FMA法对HFRS患者的特异性抗体和IL-6和TNF-α的检测,其灵敏度明显优于ELISA法,为HFRS的临床诊断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 甲氧滴滴涕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调节作用

    作者:周建兴;马向东;马佳佳;王德堂;陈必良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7~8周的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只分别给予玉米油、甲氧滴滴涕(MXC)50、 100、 200 mg/kg灌胃,1次/d,共30 d,之后24 h内,取小鼠子宫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MXC)的方法检测IG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 200 mg/kg MXC两组的IGF-1蛋白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F-1 mRNA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MXC染毒可增加IGF-1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 鼻炎清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免疫机制研究

    作者:沙丽塔娜提·贺纳亚提;武新华;许晏;高丽

    目的:观察鼻炎清颗粒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AR)后,细胞因子、血清特异性IgE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水平,了解该药治疗AR的部分免疫学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百白破疫苗联合致敏大鼠建立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炎清颗粒灌胃给药2周后,观察鼻黏膜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 IFN-γ、 IgE 和ECP的水平.结果:光镜观察发现,模型组鼻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水肿、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固有层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治疗组大剂量和中剂量组及阴性对照组则无上述改变.治疗组大、中剂量组血清IL-4水平分别为(10.30±4.41) ng/L 和(12.42±6.55) ng/L,明显低于模型组(17.62±6.10) ng/L,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而IFN-γ水平分别为(34.19±6.16) ng/L和(27.92±6.47) ng/L,明显高于模型组(19.33±5.63) ng/L(P<0.01);3种剂量组的血清IgE水平分别为(26.46±6.12) μg/L、 (49.11±4.48) μg/L和(70.68±7.59) μg/L,与阳性模型组(81.03±7.54) μg/L,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血清ECP水平分别为(1.48±0.25) μg/L,(2.30±0.56) μg/L和(3.05±1.27) μg/L,与阳性模型组(4.23±1.20) μg/L比较,大、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小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炎清颗粒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降低血清特异性IgE和ECP水平和抑制炎症细胞在鼻黏膜的聚集,防止其脱颗粒,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 Taqman-MGB探针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17F突变

    作者:孙雪梅;徐祖琼;于慧;赖仁胜;谢玲;顾香芳;夏?;李建勇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84例Ph阴性CMPD患者单个核细胞DNA,利用Real time 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的JAK2V6A7F的发生率,并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对照检测CMPD患者的JAK2V617F突变率,用基因测序验证两种结果.结果:Real time 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84例Ph(-)CMPD患者,42例存在JAK2V617F,突变率为50%;其中PV、ET、IMF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76.7%(23/30)、25.9%(7/27)、42.5%(9/20),经RFLP检测84例Ph(-)CMPD总的突变率为33.3%,测序结果验证了Real time PCR联合Taqman-MGB探针检测结果.结论:Taqman-MGB探针联合Real time PCR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检测JAK2V617F突变的方法.

  • 眼镜王蛇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作者:李丽红;严晔;李作生;邱薇;范泉水

    目的:应用眼镜王蛇毒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应用眼镜王蛇Oh-3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IRES-Oh3,佐以脂质体制成基因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同源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有限稀释法克隆,制备mAb.结果:获得了2株分泌抗眼镜王蛇毒mAb的杂交瘤细胞株(F5、 F11),细胞培养上清液的抗体效价分别为3.2×10-1、 6.4×10-1,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28×10-4、 2.56×10-4.结论:成功地制备了2株眼镜王蛇毒mAb.

  • 小鼠SKA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制备、鉴定与初步应用

    作者:姜飞;刘小林;李喜莲;Jim W Xuan

    目的:制备兔抗鼠SKA1(Spindle and Kinetochore Associated 1)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PCR的方法得到小鼠SKA1基因并克隆至pGEX-2T 原核表达载体中,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表达,经IPTG 诱导表达GST-SKA1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浓缩后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测定抗鼠SKA1多克隆抗体效价,用Western blot测定其特异性.结果:构建了pGEX-2T-SKA1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出GST-SKA1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5周后获得多克隆抗体.ELISA测定表明SKA1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 600,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KA1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SKA1表达于高分化前列腺癌细胞中.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效价及特异性良好的兔抗鼠SKA1多克隆抗体,为SKA1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 METT11D1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赵静;丁丽华;甘纯玑;李杰之;叶棋浓

    目的:制备METT11D1(methyltransferase 11 domain containing 1.简称其为GA9)(GenBank:AK024512)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融合表达GST-GA9(1-228aa)和GST-GA9(229-456aa)蛋白,利用包涵体纯化蛋白方法纯化蛋白,常规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转染带有FLAG标签的FLAG-GA9真核表达载体的293T细胞裂解物,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GST-GA9(1-228aa)和GST-GA9(229-456aa)融合蛋白;利用这些融合蛋白得到的多克隆抗体可特异识别FLAG-GA9蛋白.结论:成功得到可特异识别GA9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GA9的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GA9 多克隆抗体
  • 猪流感病毒H1亚型HA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作者:李洪涛;刘明;刘春国;杜金玲

    目的:研制猪流感病毒抗H1亚型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构建 H1 亚型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LM/2004(H1N1)HA基因表达质粒,基因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加强免疫后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 Sp2/0进行融合.通过ELISA、 HI试验筛选阳性克隆.应用ELISA、 HI 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测定mAb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结果:共获得3株分泌抗H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8C4、 8C6、 9D6.mAb腹水ELISA 效价在1:16 000~1:256 000之间;HI效价为1:512 ~1:256 000;对A/Swine/Guangdong/LM/2004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0-2.83、 10-6.4、 10-5.8.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3 株mAb只与H1亚型猪流感病毒HA蛋白反应.结论:HA蛋白特异性mAb的研制为H1抗原变异分析及H1亚型猪流感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进展

    作者:赵丹彤;闫惠平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s)是体内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性细胞群,对维持免疫系统稳态起重要作用.

  • 血管内皮细胞抗汉坦病毒的固有免疫

    作者:王平忠;王九平;白雪帆;贾战生;黄长形;姜泓

    汉坦病毒(Hantavirus, HV)包括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 HTNV)、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普马拉病毒(Puumala virus, PUUV)、多布拉伐病毒(Dobrava virus, DOBV)和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的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 SNV)、纽约病毒(New York virus, NYV)、牛轭湖病毒(Bayou virus, BAYV)、安第斯病毒(Andes virus, ANDV)以及与人类关系尚不清楚的一组病毒, 如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 PHV)、图拉病毒(Tula virus, TULV)等.

  • 17-β-雌二醇对人B淋巴细胞系IM-9细胞的调节作用

    作者:宋向凤;牛治国;郭继强;黄青松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在体外对人B淋巴细胞系IM-9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MTT法检测IM-9细胞的增殖;RT-PCR检测IM-9细胞IgG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 Bax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IM-9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6~10-4 mol/L浓度的 E2对IM-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并抑制IM-9细胞免疫球蛋白IgG的分泌,FCM显示E2诱导IM-9细胞凋亡,Bcl-2表达降低而Bax表达增强.结论:不同浓度的E2可通过调节Bcl-2、 Bax基因表达及Bcl-2/Bax表达比调节B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 牛白细胞黏附缺陷病的牛白细胞功能检测

    作者:曹宏伟;马金柱;夏红兵;张大生;朱战波;崔玉东;朴范泽

    1974年,世界上首次报道人发生一种容易感染、白细胞增生和趋化、吞噬功能缺陷的疾病,1984 年确定其病因,它是一种与白细胞黏附有关的细胞表面糖蛋白整合素表达缺陷所致,并定名为白细胞黏附缺陷病[1].

  • 整合素β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在RRS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作者:白文涛;胡刚;司瑞;史梦远;王海涛;吴兴安;徐志凯;张芳琳

    目的:采用RRS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人整合素β3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汉坦病毒入胞机制.方法:大量制备前期构建的β3-pYesM△PolyA、 G1-Met和G2-Met质粒,共转染至酵母温度敏感株cdc25-2,进行双杂交鉴定.结果:双杂交结果表明,β3可与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在酵母菌中相互作用,而不与G1相互作用.结论:在汉坦病毒与整合素β3受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汉坦病毒囊膜糖蛋白G2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 预变性成年大鼠嗅神经后嗅球嗅鞘细胞的培养

    作者:黄涛;贺西京;田锋

    目的:对预变性大鼠嗅神经后嗅球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进行研究,探讨获取自体激活嗅鞘细胞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方法:建立嗅神经切断模型,大鼠(12只)均在显微镜下暴露左侧嗅球,而预变性嗅神经组(6只)切断大鼠左侧嗅神经,3 d后取材采用差速贴壁纯化培养方法培养嗅鞘细胞,在不同时间进行NGFRp75 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嗅鞘细胞发生代偿性肥大,数量及纯度高,此方法成功培养出自体激活的嗅鞘细胞.结论:预变性嗅神经是获取成年大鼠自体激活嗅球嗅鞘细胞的简单而实用的方法.

  • 可溶性Jagged1/Fc融合蛋白对CD4+ CD25+T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戴鸣;赵昌林

    目的:探讨可溶性Jagged1/Fc融合蛋白对小鼠淋巴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分化的作用.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双染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不同时间Jagged1/Fc融合蛋白及不同浓度Jagged1-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对小鼠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和CD25表达的影响.通过Luminex蛋白液相芯片技术检测Jagged1/Fc作用下T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1 000 μg/L时,Jagged1/Fc在第1、 3、 5天均能增强淋巴细胞表面CD4,CD25的表达,以第3天的增强作用为明显(P<0.01);DAPT浓度从2 μmol/L逐渐增至16 μmol/L时,对CD4、 CD25表达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以16 μmol/L DAPT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r=0.96),而Jagged1/Fc能够逆转DAPT对CD4,CD25表达的抑制;Jagged1/Fc能够促进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表(P<0.01).结论:可溶性Jagged1/Fc融合蛋白可能参与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向CD4+ CD25+ Tr分化.

  • 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改良探索

    作者:苏冠华;刘启云;卢永昕;米少华;孙雨霏;刘晓明;帅欣欣

    目的:探讨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方法的改良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分离结合Ⅱ型胶原酶、中性蛋白酶双酶一步消化法分离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经差速贴壁法纯化后,在骨骼肌细胞生长培养基(SKGM)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改良后的培养方法适于获取犬骨骼肌成肌细胞,SKGM培养基适于犬骨骼肌成肌细胞的体外培养.SkMs在细胞密集或低血清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结蛋白(desmin)单克隆抗体(mAb)细胞化学染色鉴定SkMs呈阳性,纯度在90%以上.结论:通过改良后的双酶一步消化法获得的SkMs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能够增殖、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为其在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卡介苗经TLR4介导对膀胱癌细胞株T739 NF-κB p65活性影响

    作者:危建安;曾星;韩凌;黄羽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膀胱癌细胞株T739 经Toll样受体介导的NF-κB p65活性影响.方法:采用SYBR Green嵌合荧光定量Real Time-PCR,观察BCG(0.25 g/L)刺激T739后不同时间点各个mRNA相对表达量(Ratio),设LPS和空白组作对照;采用转录因子结合DNA的ELISA方法检测NF-κB p65活性.结果:BCG刺激后T739细胞TLR2、 CD14和MD-2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Max.Ratio分别为5.3(2 h),2.6 (4 h),7.4(2 h),TLR4 mRNA增加不显著,Max.Ratio为1.6(6 h);BCG作用T739细胞后NF-κB p65活性显著增加,阻断TLR4后,NF-κB p65活性受到显著抑制(P<0.05);阻断TLR2后NF-κB p65活性却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BCG作用T739后TLR2、 CD14、 MD-2 和TLR4 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增加,BCG可经TLR4使T739细胞NF-κB p65活性增强,不是经TLR2使T739细胞NF-κB p65活化.

  • 人细小病毒B19-XA株VP1蛋白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及其反应原性分析

    作者:李小青;张国成;许东亮;聂晓晶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XA株VP1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其反应原性分析.方法:以PCR法扩增VP1全长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FastBac1载体中,通过转化E.coli DH10Bac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VP1-Bacmid.以VP1-Bacmid经Cellfectin介导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取重组杆状病毒,扩增后感染Sf9细胞表达VP1蛋白,并以SDS-PAGE进行鉴定.以表达的重组VP1蛋白作为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B19病毒感染的患儿血清抗体,并与德国ELISA试剂盒检测的结果比较,分析表达产物的反应原性.结果:(1)获得含VP1全长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转染Sf9细胞后能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87 000的VP1重组蛋白.(2)以表达的重组VP1蛋白作抗原,与B19病毒感染的患儿血清的反应,平均A值为0.46,P/N值>2.1,与德国ELISA试剂盒检测的结果(平均A值为0.68)相似.结论:人细小病毒B19-XA株VP1蛋白在Bac-to-Bac表达系统中可成功表达,且表达产物能有效地与抗B19病毒的阳性血清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 BTLA 在T细胞上的表达和功能

    作者:王月颖;王雪峰;张学光;顾宗江

    目的:研究BTLA(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在T细胞上的表达和功能.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BTLA在不同T细胞亚群上的表达.进一步用CD3抗体分别和游离、包被以及抗Fc段二抗交联的BTLA激发单克隆抗体(mAb)或HVEM-Fc融合蛋白共同刺激T细胞活化,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BTLA组成性表达于CD3+、 CD4+和CD8+T细胞表面.游离的BTLA mAb和HVEM-Fc融合蛋白均不能抑制CD3刺激的T细胞增殖,然而包被和交联后的BTLA mAb和HVEM-Fc融合蛋白则能够明显抑制T细胞增殖.结论:BTLA的活化能显著抑制CD3抗体所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1995 01 02 03
1994 01 02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2
198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