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貂阿留申病毒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

    作者:朱洪伟;邢秀梅;温永俊

    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mink disease parvovirus,AMDV)主要侵害宿主的单核-巨噬细胞,引起持续性感染.病毒感染后可产生免疫复合物疾病、高γ球蛋白血症和高水平的抗体,抗病毒抗体在体内不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反而通过Fc受体介导的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使感染增强,并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目前,ADE的可能感染致病机制为①抗体复合物与FcR受体、补体成分C3或C1q、C1qR结合,促进了病毒与细胞的吸附;②免疫复合物通过上调模式识别受体的负调控因子抑制了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机制;③通过IL-10的早期活化,抑制机体的先天性免疫抗病毒机制.本文就AMDV ADE作用的几种可能机制以及ADE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ADE的分子机制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及疫苗设计提供参考.

  • 人U937细胞吞噬IgA免疫复合物的研究

    作者:郭彩云;崔薇;张伟

    目的对IgA Fc受体(FcαRⅠ)介导的U937细胞吞噬IgA免疫复合物进行研究. 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8.9NIP/BSA为抗原,与抗NIP的IgA或IgG抗体结合,分别形成IgA免疫复合物(IgA IC)和IgG免疫复合物(IgG IC),再与经佛波醇乙酯(PMA)刺激分化为单核细胞样的U937细胞孵育,流式细胞仪分析U937细胞吞噬IgA IC和IgG IC的情况. 结果 U937细胞表面FcαRⅠ表达量高于3种IgG Fc受体(FcγRⅠ、FcγRⅡ、FcγRⅢ).PMA刺激后细胞表面FcαRⅠ上调明显,吞噬IgA IC能力增加.FcαRⅠ介导的U937细胞对IgA IC的吞噬作用高于FcγRⅠ和FcγRⅡ介导的对IgG IC的吞噬作用,且这种吞噬作用是特异性的.在补体受体CR1和CR3作用下,U937细胞对IgA IC的吞噬作用有所增强. 结论 FcαRⅠ介导单核细胞非常强的吞噬IgA IC的作用.

  • IgA Fc受体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的机理研究

    作者:毕波;张伟;石敏鹿

    目的对IgA Fc受体(FcαR)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用IgA免疫复合物(IgA IC) 和单克隆抗体(MIP8a)交联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αR,用细胞释放的乳铁蛋白作为脱颗粒反应的指示剂,比较不同交联物激活细胞后产生的脱颗粒现象。结果 MIP8a交联FcαR后中性粒细胞发生迅速脱颗粒反应,在胞外无钙离子的情况下,该反应减弱。但是在胞外无镁离子的情况下,反应不受影响。IgA IC交联FcαR后仅引起缓慢的脱颗粒反应,在胞外无钙离子或无镁离子的情况下,都不能发生反应。结论 FcαR 作为受体(由IgA IC交联FcαR)和FcαR作为抗原(由MIP8a交联FcαR)介导的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反应不同。

  • ADCC效应综述

    作者:赵海琳;何存兰

    参与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的效应细胞主要有NK细胞、吞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抗体类型有IgG、IgE和血清型IgA.ADCC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ADCC效应被用于B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 免疫复合物对U93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的调节

    作者:郭丽华;张伟

    目的探讨免疫复合物(ICs)对U937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Fc受体表达的调节.方法将U937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与各种免疫复合物共同孵育1 h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各种Fc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IgG1ICs和IgG3 ICs能上调U937细胞表面FcγRⅡ和FcγRⅢ以及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γR I和FcαR I的表达.与各类免疫复合物孵育后中性粒细胞表面FcγRⅡ的表达呈降低趋势.结论免疫复合物能调节中性粒细胞和U937细胞Fc受体的表达,其中以IgG1 ICs和IgG3 ICs为明显.

  • 慢肾蛋白停防治实验性慢性肾炎湿热证及对白细胞Fc受体的影响

    作者:张红梅;陈雪功;王望九;龙子江;高尔鑫;章国华

    目的:研究中药慢肾蛋白停对慢性肾炎湿热证家兔白细胞表面Fc受体、尿蛋白、自由基、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尿蛋白测定阴性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慢性蛋白停组、中药保肾康组和正常组,前3组进行免疫制模8周,从制模第3周起,蛋白停组和保肾康组给予相应药物.实验第4、6和8周各进行1次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8周后测定血中红细胞表面Fc受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等指标.同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慢肾蛋白停能明显提高Fc受体数,降低尿蛋白、TG和MDA水平,升高HDL水平,并提高SOD的活性,减慢肾组织病理变化.结论:慢肾蛋白停能降低尿蛋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肾损害,对慢性肾炎湿热证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 透脓散对浅部化脓性炎症中性粒细胞FC受体、C3b受体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桂英;石志强;班秀芬;李元奎;丁鑫;王琦

    目的:研究透脓散对浅部化脓性炎症血中性粒细胞FC受体、C3b受体、C5a与局部愈合情况的影响,探讨透脓散与透托法扶正托毒的作用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病模对照组、透脓散高、中、低剂量组、头孢拉定组,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注射致大鼠背部浅部化脓性炎症模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脓肿愈合情况,于3、6、9d取血检测血中性粒细胞FC受体、C3b受体与C5a.结果:透脓散可促进脓肿愈合;给药9d,透脓散组可降低中性粒细胞比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明显优于病模对照组与头孢拉定组;透脓散组能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C3b受体水平,且给药6d,明显优于头孢拉定组;给药3d,透脓散组能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FC受体水平;并且可以影响血C5a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炎症早中期降低C5a水平,炎症中后期升高C5a水平.结论:透脓散可促进脓肿愈合,降低中性粒细胞比值,促进炎症消退;升高中性粒细胞C3b、FC受体水平,促进中性粒细胞黏附与吞噬,双向调节血中C5a水平.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晶晶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近30年里越来越多的用于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但其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该文将从F(ab)2及Fc受体介导的静脉丙种球蛋白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黏附分子的表达等方面阐述近几年静脉丙种球蛋白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相关的自身免疫性及炎症性疾病进行分析.

  •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Fc受体及其对HBV感染者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宋玉国;张吉林;刘驰;黄建文;杨秀云

    目的建立FcR标记检测方法,探讨FcR的表达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FITC标记的聚合IgG,标记淋巴细胞表面的FcR,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病程时期FcR表达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FcR的表达较对照组和急性乙型肝炎康复患者显著低下(P<0.0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急性发作期Fc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IFN)治疗1个月后及完全康复后FcR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一致.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FcR表达,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估测预后和指导治疗.

  • 氨甲喋呤标记抗体导向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姜振宇;张志清;王晓芳;陈维金;聂荣国;姚程

    目的:将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与免疫抑制剂交联制备成标记抗体,使之对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特异的杀伤作用,为其临床治疗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用间接交联法将IVIG与MTX制备成标记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标记抗体的Fc段结合活性,以Fc受体阳性的小鼠巨噬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标记抗体的杀伤活性。结果:标记抗体对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游离MTX;标记抗体对Fc受体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Fc受体阴性细胞。结论:标记抗体在体外对单核-巨噬细胞显示了高度特异的杀伤活性。

  • MTX-抗体偶联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封闭和杀伤作用

    作者:王晓芳;姜振宇;张志清;姚程;陈维金;聂荣国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与免疫抑制剂偶联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其临床治疗ITP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别用间接和直接交联法将IVIG与MTX制备成偶联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偶联物Fe段结合活性,以Fc受体阳性的小鼠巨噬细胞和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为靶细胞,用MTT法测定偶联物的杀伤活性.结果偶联物对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游离MTX;偶联物对Fc受体阳性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大于Fc受体阴性细胞.间接偶联物IVIG-HSA-MTX杀伤作用明显高于直接偶联物IVIG-MTX.结论MTX抗体偶联物在体外对单核-巨噬细胞显示了相对特异的杀伤活性.

  • FcγR Ⅱ a基因多态性、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肿饔玫难芯靠

    作者:杨红英;王卓;李学平;杨旭;潘腾飞;杨梅芳;邓丹琪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FcγR Ⅱ a受体的基因型及其分布情况,检测了血清中的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其与SLE的关系,从基因表达、转录及表达产物的作用三个层次探讨了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69例SLE病人与48例健康人的标本,采用巢式PCR对FcγRⅡa基因进行分型,RT-PCR检测该基因的转录,采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的ANCA和CIC进行检测.结果 FcγR Ⅱ a-R131纯和子的分布在SLE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三种基因型在狼疮病人中(分别为45%Fcγ/RⅡa-R/R131、30%H/R 131和25%H/H131)与正常对照组(21%FcγR Ⅱ a-R/R131、52%H/R131和27%H/H131)之间不同.FcγRⅡ a-R/R131基因型转录产物在SLE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有有统计学意义(P<0.02),此结果与分型结果一致.在FcγR Ⅱ a-R/R131基因型中抗ANCA阳性率为67.9%,CIC阳性率67.4%,与FcγRⅡ a-H/R131和FcγRⅡ a-H/H131两个基因型(ANCA:21.4%H/R131和10.7%H/H131;CIC:18.4%H/R131;14.0%H/H131)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ANCA与CIC的阳性率在H/R131与H/H131基因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2).结论 FcγR Ⅱ a-R/R基因型可能是云南汉族SLE病人的遗传易感因素,其在体内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造成SLE患者血清中ANCA和CIC含量增高进而导致SLE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人FcεRⅠα亚基细胞外区的原核表达及其和IgE结合的机制

    作者:杨丹榕;修清玉;韩焕兴

    应用两种不同的表达系统对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进行克隆和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用免疫斑点杂交法检测其与IgE结合的能力, 探索IgE与其高亲和力受体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结合的机制.结果两种体系均成功表达出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pBAD/gⅢA表达的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能与IgE结合,而PQE30表达的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不能与IgE结合.提示FcεRⅠα亚基的细胞外区已足够和IgE结合,无需β、γ亚基的存在,其所具有的一定的空间构型和二硫键的形成在与IgE结合时是必需的,而糖基化位点在与IgE的结合时是非必需的.

    关键词: Fc受体 基因表达 IgE
  • IgA肾病分子病因学的研究

    作者:王悦;赵明辉;章友康

    IgA肾病(IgAN)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约占我国原发肾小球肾炎的25%~33%,其中约1/3的患者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IgAN的病理特点是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生及系膜基质增加,并在系膜区和(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出现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的沉积.IgAN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明了.既往研究认为,是由于粘膜免疫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炎.这个推断的依据是:(1)IgAN的发病或发作始于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感染后;(2)应用肠道粘膜免疫方法成功复制了系膜IgA沉积的动物模型;(3)部分IgAN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麦胶蛋白(gluten)等抗食物成份抗体;(4)部分患者肾小球内可测得呼吸道病毒或细菌的DNA或蛋白成分.但这个假说存在许多不能解释的现象:(1)约30%~50% IgAN患者血清IgA升高,且升高的IgA主要是骨髓产生的IgA1,并非粘膜分泌的IgA2;(2)沉积在肾小球中的IgA已经公认为聚合IgA1(pIgA1),不含分泌片段;(3)血清中很少检测到含IgA2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故不少学者对原发性IgAN与系膜免疫的关系持不同的观点.目前,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pIgA1与MC直接的相互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就IgA分子、IgA Fc受体、IgA Fc与肾小球MC上可能存在的Fc受体间相互作用、肾小球MC上可能存在的IgA Fc受体定性以及IgA糖基化与IgAN的关系进行综述.

  • 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含利妥昔单抗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关系

    作者:金璿;邓丽娟;王宵旰;丁宁;宋玉琴;朱军

    目的 探讨Fcγ受体Ⅲa(FcγRⅢa)158V/F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65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线接受中位6(1~8)个周期R-CHOP(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采用巢式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FcγRⅢa 158V/F基因型,分析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65例患者中共有FcγRⅢa 158V/F基因V/V型27例(10.2%)、V/F型107例(40.4%)和F/F型131例(49.4%),各基因型分布仅与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分期、分子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V/V型、V/F型及F/F型DLBCL患者化疗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85.2%、84.1%和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获中位随访60.7(0.8~109.5)个月,265例中103例(38.9%)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77例(29.1%)死亡.F/F型与V/F及V/V型患者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1.1% vs.62.4%,P=0.757)和5年总生存率(69.2% vs.74.2%,P=0.2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Ⅰ~Ⅱ期亚组中,F/F型和V/V+V/F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9%和75.9%(P>0.05),V/V+V/F型的5年总生存率为94.7%,高于F/F型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Ⅳ期亚组各基因型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一线接受含RTX方案的DLBCL患者,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不能预测其疗效及预后,但在早期DLBCL亚组中FcγRⅢa 158V/F基因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预测疗效的标志.

  • Fc融合蛋白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宇恒;郭薇;王欣;王辰;高向东;姚文兵

    Fc融合蛋白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等技术将某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蛋白分子与Fc片段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重组蛋白,其不仅保留了功能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活性,还具有一些抗体的性质,如通过结合相关Fc受体延长半衰期和引发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效应等.对Fc融合蛋白及其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分离培养及IgG FcγRⅢ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

    作者:程勇前;聂青和;周永兴;杜德伟;杨华光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 研究 IgG FcγRⅢ(CD16)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定位及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是否存在CD16,从而为HCV母婴传播机制的研究提供细胞学实验基础. 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人足月胎盘组织,以35%、45%两个Percoll密度梯度进行分离纯化.用ABC免疫组化染色法对足月分娩后的胎盘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及体外分离培养的胎盘滋养层细胞进行染色. 结果: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血管内皮细胞及基质成分波形蛋白染色阳性,经该法分离纯化的细胞角蛋白染色阳性者(滋养层细胞)占90%以上,胎盘组织切片的滋养层细胞及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抗CD16染色阳性,阳性信号定位于胞质,未见胞核着色. 结论:改进后的分离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滋养层细胞,胎盘组织的滋养层细胞和体外分离培养的滋养层细胞均有CD16表达.

  •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与Fc受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耀丽;钱桂生;程晓明

    随着变应性疾病发病率全球性的增高,哮喘反复发作和加重成为影响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而机体对变应原的免疫耐受机制缺陷是哮喘发病的关键环节[1,2].

  • PMA活化THP-1的巨噬细胞分化标记特征分析

    作者:杨颖;李勤;张嘉敏;赵俸涌;杨启修;叶璐夷;朱自严

    目的 了解佛波酯-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分化的THP-1(人单核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上巨噬细胞标记特征,评估其作为人源巨噬细胞的替代品的可行性.方法 用PMA诱导分化THP-1细胞72 h(活化组),并同步分离随机健康O型献血者的新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其中一部分PBMC用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培养7 d(7 d PBMC),而未处理的THP-1作为未活化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这4组细胞的CD14、CD16、HLA-Ⅰ、HLA-DR等细胞表型,并分析Fc受体CD32、CD32b的组成;并用已知含人源HLA-Ⅰ、Ⅱ类抗体、抗-E、健康献血者血浆各1份以及6种未确定抗体特异性但免疫血液学试验检出疑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浆与活化THP-1和新鲜PBMC细胞共培养,观察CD14、CD16、HLA-Ⅰ、HLA-DR等变化;制备O型IgG致敏红细胞和非致敏红细胞,分别用活化THP-1和PBMC细胞与致敏、非致敏红细胞共培养,进行单核细胞单层试验(MMA).结果 观察到THP-1细胞未活化组为CD14+ CD16-,活化组为CD14+CD16+d,缺乏PBMC中CD14-CD16+以及非经典CD14+hCD16+,后者在7 d PBMC中明显增加;未活化THP-1表达HLA-Ⅰ类、CD32分子,但HLA-Ⅱ类和CD32b较弱,在PMA刺激后这些抗原或标记分子均升高.发现活化THP-1细胞CD14、CD16分子可被人源性血浆吸附而致下降,而6例未确定抗体特异性的血浆有4例明显降低HLA-Ⅰ类表达.活化THP-1和PBMC均可成功作为单核细胞单层试验的反应细胞,诱导红细胞调理性吞噬.结论 THP-1可替代人单核巨噬细胞作为人源PBMC来源单核巨噬细胞的替代,细胞群落比较少;但是需要注意其与PBMC来源单核巨噬细胞的不同,并具有HLA抗原特异性,因此其应用范围可能比较局限.

  • 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刘晓艳;乔海灵

    近几十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过敏性疾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在西方国家),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0%的成年人和40%的儿童受到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困扰[1].过敏反应是一种复杂的免疫性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IgE、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IgG抗体为致敏性抗体已得到公认,但近期有关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现就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简单综述.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