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脐血CD3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杨兴鸽;鲁学良;许吕宏;方建培

    本研究探讨特异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对脐血CD34+细胞的影响.取含PRA的β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与脐血CD34+细胞、补体联合孵育,观察其对CD34+细胞的影响,并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PRA血清组细胞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RA血清组脐血CD34+细胞DNA合成能力较对照组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各实验组间脐血CD34+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补体可增强上述作用;特异性PRA血清对脐血CD34+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 HLA配型和DSA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作者:贾保祥;马威然;田野

    器官移植中良好的供受者间HLA配型对预防移植肾早期排斥和移植肾的长期存活具有重要意义.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参与,特别是肾移植术后产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因此本文对肾移植供受者HLA分型和DSA对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和近期肾功能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般资料:选择了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肾移植的128例患者,男性88例,女性40例;大年龄63岁,小年龄20岁.

  • 肾移植术后供者特异性抗体与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保祥;唐雅望;田野

    肾移植术后发生排斥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参与,特别是肾移植术后产生抗供者特异性抗体(DSA).抗体监测系统(AMS)是一个可靠的检测供者特异性可溶性HLA I类和Ⅱ类抗原的IgG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交叉试验.

  • 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和肾功能的研究

    作者:贾保祥;林俊;徐秀红;武俊杰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 PRA)和肾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可追踪到具有PRA结果的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于2012年10月采用美国GTI公司提供的ELISA筛选HLA-Ⅰ类、Ⅱ类混合抗原板,检测肾移植术后PRA。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02例。肾移植患者移植手术时间早在1995年11月,迟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2008年3月。结果63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患者中,PRA阳性患者11例,占17.46%(11/63),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5例,占45.45%(5/11)。902例正常对照组的肾移植患者中,PRA阳性患者94例,占10.42%(94/902),移植肾功能下降患者83例,占88.30%(83/94)。肾移植术后正常患者与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肾移植术后产生PR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33,P >0.25)。结论虽然免疫抑制剂可抑制移植肾的排斥反应,但在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和正常患者间产生PRA的几率无显著差异。

  • 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秀红;贾保祥;张栋;李岩;苏建荣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移植术前抗 HLA 抗体阳性,交叉配型阴性且已手术的20例肾移植患者于近期(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观察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状态。PRA 检测采用美国莱姆德公司提供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LA - I 类、II 类抗体筛选板。结果20例术前抗 HLA 抗体阳性肾移植患者,其中7例为再次肾移植;术前有输血史或/和妊娠患者13例。7例再次移植患者中,术前抗 HLA - I 类抗体阳性患者1例,目前肾功能丧失(死亡),抗 HLA - II 类抗体阳性患者2例,1例肾功能下降,1例正常;抗 HLA - I ﹢ II 类抗体阳性患者4例,2例正常,2例失功。13例初次移植患者,2例抗 HLA - I 类抗体阳性,移植肾功能均正常,6例抗 HLA - II 类抗体阳性,其中3例肾功能正常,3例肾功能下降或丧失。5例抗 HLA - I ﹢ II 类抗体阳性,其中4例患者移植肾功能下降或丧失,仅1例正常。结论抗 HLA 抗体仍是影响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不产生新的抗供者特异性抗体仍可保证移植肾长期存活。

  • 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和肾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磊;贾保祥

    目的 研究亲属肾移植患者术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产生的频率和肾功能的变化,为预测移植肾长期存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9月可追踪的74例亲属肾移植患者进行 PRA检测和血肌酐/尿素氮观察.74例患者术前PRA均阴性.结果 23例患者接受了父亲提供的肾脏,5例PRA阳性患者,其中1例抗HLA-I+II类抗体,4例抗HLA-II类抗体.23例患者中21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2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且均为抗HLA-II类抗体患者.19例患者接受了母亲提供的肾脏,2例PRA阳性患者,其抗体分别为抗HLA-I+II类抗体和抗HLA-II类抗体,且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不正常.在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中,25例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在正常范围,仅1例患者肾功能不正常;26例兄弟姐妹之间供肾的患者PRA均阴性.结论 接受亲属移植肾的肾移植患者术后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低,移植肾功能良好.

  • 肾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的研究

    作者:贾保祥;林俊;田野

    目的 研究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关系.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时已超过10年存活的37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肾移植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结果 377例存活大于10年以上肾移植患者中,301例患者PRA阴性,76例患者PRA阳性.男性与女性患者间PRA阳性产生的频率具有显著性差异(x2=5.85,P<0.025).PRA阴性患者移植肾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PRA阳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x2=179.26,P<0.0001).结论 男性肾移植患者产生抗HLA抗体的几率高于女性;PRA阳性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

  • 1例高敏肾移植受者应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的护理

    作者:周志红;高爽

    目的 研究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影响.方法 总结1例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等待肾移植的高敏患者的护理.结果 治疗前患者PRA在75%以上,经过5次吸附治疗,患者PRA明显下降.结论 对等待肾移植的高敏患者而言,蛋白A免疫吸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专业的护理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免疫吸附疗法治疗肾移植前受者高群体反应性抗体(附3例报告)

    作者:江建青;闫铁昆;林珊

    免疫吸附疗法是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中的新成就,对肾移植前高PRA患者可选择性降低其滴度,并配合其它免疫抑制剂治疗,使患者成功接受肾移植[1].

  • 肾移植后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留洋;胡丽娟;李民;赵明

    目的了解肾移植受者的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水平及其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莱姆德抗原板(LAT)和混合抗原板(LAT-M)通过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85例患者循环中的抗HLA特异性IgG抗体(Anti-HLA-IgG). 结果 685例肾移植受者中HLA-IgG抗体阳性者占12%,致敏受者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0%,明显高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而移植物存活率则显著低于HLA-IgG抗体阴性受者(P<0.01);移植后HLA-IgG抗体水平升高组,其排斥发生率和移植物丢失率分别为82%和77%,均显著高于HLA-IgG抗体无变化组(P<0.01),而排斥逆转率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 HLA-IgG抗体是预测受者HLA免疫致敏的一个敏感指标;动态监测HLA-IgG抗体水平的变化对临床筛选合适供者、减少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 群体反应性抗体在肾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应忠;马超龙;申吉泓

    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检测在器官移植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PRA阳性说明患者已致敏,而且与超急性、急性、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失功、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关.术前PRA阳性并非移植的禁忌,可以通过选择良好的HLA配型、进行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治疗,使PRA下降,而重新获得移植的机会.术后PRA水平升高的受者,排斥反应、移植物丢失的概率明显升高,如PRA急剧升高预示排斥反应的发生,并早于临床表现的出现,可选用新型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 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和再次肾移植的相关问题分析

    作者:王英宝;马超龙

    综合国内、外有关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和再次肾移植的文献,阐述了移植肾切除的适应证和并发症,探讨失功移植肾的处理方式;移植肾失功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种异体移植肾切除与否对于再次肾移植的影响,以及对于临床上罕见病例处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更好的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失功能移植肾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群体反应性抗体的影响

    作者:胡志林;姜涛;杨杨;郭军;张建荣

    目的 探讨失功能移植肾患者动脉介入栓塞术后对外周血中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的影响.方法 48例移植肾失功能患者接受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PRA水平.PRA测定采用Lambda公司生产的抗原板(LAT)、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前单纯抗工类抗体升高者(A组)14例(29.2%),其抗HLAⅠ类抗体水平在术后12个月时由术前的(48.79±26.03)%下降至(30.45±2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轻度升高者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中度以上升高者;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前单纯抗Ⅱ类抗体升高者(B组)11例(22.9%),术后3个月时抗HLAⅠ类和Ⅱ类抗体分别由(4.81±1.56)%和(56.23±20.78)%升至(12.83±12.41)%和(78.33±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患者抗HLAⅡ类抗体降至正常水平;移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前抗Ⅰ类和Ⅱ类抗体均升高者(C组)23例(47.9%),术后6个月时两类抗体的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此后抗HLAⅠ类抗体水平升高,而抗HLAⅡ类抗体继续下降,但多数患者两类抗体水平仍>30%.结论 动脉介入栓塞术处理功能丧失的移植肾可使单项抗nLAⅠ类抗体降低,尤其是抗体水平≤30%的致敏受者可以满足再次移植条件.

  • 血液灌流清除高群体反应性抗体开展肾移植一例

    作者:王国渊;刘通;舒占坤

    血液灌流治疗近几年发展迅速,其独特的疗效使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应用.近我们通过灌流有效降低肾移植前高群体反应性抗体患者滴度,使其成功接受肾移植.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 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

    作者:孟慧林;金讯波;李香铁;王洪伟

    目的 探讨HLA配型及受者PRA情况对致敏患者肾移植后2年疗效的影响.方法 测定73例预致敏肾移植受体体内抗-HLA抗体的致敏程度及抗体特异性,并与81例未致敏受体进行比较,受体以及相应供体的HLA基因型均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进行分析,分析了影响早期移植结果 的因素(移植物的2年排斥率和生存率),包括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种类及特异性,以及供者的靶抗原.结果 预致敏受者比未致敏受体的2年预后差(移植排斥率P=0.019,生存率P=0.01),无论是以6抗原匹配(AgM)或氨基酸残基匹配(Res M)为标准,对预致敏受体而言,HLA错配数对移植物排斥率,或者移植物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同时产生PRA-I、PRA-Ⅱ两种抗体的移植物受体的两年预后更差(移植排斥率P=0.001,生存率P=0.002).PRA峰值≥50%的组及其分组,移植时PRA值大于50%,他们的两年预后明显比对照组差(移植排斥率P1=0.025,P2=0.001,生存率P=0.043,P=0.024).移植时靶抗原阳性组及其分组,HLA-I阳性的组,其移植物排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高于靶抗原阴性组(P=0.003,P=0.001),高于靶抗原峰值阳性但移植时靶抗原阴性的受体(P=0.024,P=0.002).靶抗原阳性组还有HLA-I靶抗原阳性组的两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01),靶抗原未明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与靶抗原阳性组类似.经过血浆滤过及免疫吸附的预致敏受者(PRA处理组)的两年移植结果 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但未经处理的PRA预致敏受者的结果 与对照组是不同的(排斥率P=0.004,生存率P=0.005),3例HLA-I靶抗原阳性、按照氨基酸残基标准无错配的受体发生超急性排斥,1例PRA-Ⅱ阳性(靶抗原未知)的受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PRA-Ⅱ靶抗原阳性的8例受者未见超急性期排斥反应.结论 移植前PRA预处理可以改善预致敏受体肾移植后的预后,避免抗原阳性供者仍然是预防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早期排斥反应的基本措施.

  • 移植肾切除对特异性抗HLA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顺良;谭建明;王庆华;吴卫真;林文洪;陶小琴

    目的探讨移植肾切除对患者血中抗HLA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LAT抗原板、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特异性抗HLA-Ⅰ类、Ⅱ类IgG抗体水平,比较分析37例致敏患者移植肾切除前后抗HLA抗体水平.结果37例患者中,术前抗HLA-Ⅰ类抗体升高9例(24.3%),Ⅱ类抗体升高12例(32.4%),两类抗体均升高者16例(43.2%).移植肾切除后3、6、12个月时的抗体总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例术前Ⅰ类抗体升高的患者,术后6个月内抗体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9例(36.0%),术后12个月时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8例(32.0%).术后Ⅰ类抗体下降至正常或<20%者,术前均<30%.28例术前Ⅱ类抗体升高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降至正常或下降>30%者7例(25.0%),术后6个月内抗体水平未下降者,此后下降的可能性更小.结论对等待再次移植的PRA升高患者不应一律行移植肾切除,轻度致敏(PRA<30%)患者宜尽早切除移植肾.

  • 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处理

    作者:于立新;叶俊生;邓文锋;徐健;付绍杰;杜传福;王亦斌;余玉明;魏强;李川江

    目的 总结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2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峰值≥50%的高致敏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男8例,女18例.平均年龄(47.6±7.4)岁.首次接受移植者15例,二次移植者10例,三次移植者1例.亲属供肾1例,尸体供肾25例.术前要求交叉配型阴性.术后采用抗CDzs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18例移植后1周内血肌酐(SCr)降至正常.2例分别于术后第2、3天出现加速性排斥反应,经过血浆置换3次及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后,1例3周后移植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另1例排斥反应未能逆转,终摘除移植肾.发生急性排斥反应6例,2例经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4例为耐激素排斥反应,经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治疗5 d和血浆置换治疗3次后,排斥反应逆转.1年移植肾存活率96%(25/26).结论 高度致敏受者肾移植不仅需要HLA配型良好,并且要求供者HLA抗原避开受者所有预存的抗HLA抗体;术后采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诱导,他克莫司加吗替麦考酚酯加激素三联维持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

  • 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单次大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的价值

    作者:杨顺良;谭建明;吴卫真;林文洪;徐廷昭;朱凌峰;王栋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前单次大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免疫诱导治疗的价值. 方法 21例致敏肾移植受者随机分为大剂量(9 mg/kg,术前单次)和常规剂量(1.5~2 mg·kg-1·d-1,10~12 d)ATG诱导治疗组,大剂量组受者男6例、女4例、年龄(38.2±3.4)岁、透析时间(9.3±13.4)个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水平[Ⅰ类(27.6±26.4)%,Ⅱ类(25.3±19.8)%]、抗人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1.9±0.7)个;常规剂量组男3例、女8例、年龄(42.2±6.7)岁、透析时间(8.6±10.7)月、PRA水平 [Ⅰ类(32.6±28.4)%;Ⅱ类(23.9±19.7)%]、HLA错配数(2.0±0.8)个,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果 2组受者均未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大剂量组受者1例,常规剂量组4例,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剂量组受者血清肌酐均在术后3~7 d降至正常,常规剂量组2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其中1例在术后21 d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45 d时血肌酐降至300 μmol/L.所有受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感染.大剂量组受者发生肝功能损害1例.随访4~14个月,大剂量组受者移植肾功能正常,常规剂量组1例受者在术后3个月时移植肾失功. 结论术前单次大剂量ATG给药安全有效,可作为致敏肾移植受者新的术前免疫诱导治疗方法.

  • 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二例报告

    作者:谢续标;彭龙开;彭风华;余少杰;王彧;蓝恭斌

    Rh阴性肾移植受者较罕见,2007年我们施行Rh阴性受者接受Rh阳性亲属活体供肾移植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3岁.汉族.A型血,Rh阴性.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术前未输过Rh阳性血液,IgG型抗-RhD阴性,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血液透析2个月后,接受母亲活体供肾移植,术中输Rh阴性A型红细胞5.5单位、血浆300 ml.

  • 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技术

    作者:刘金锋;孙玉英;奚永志

    毋庸置疑,补体依赖的抗-HLA抗体是介导尸体器官移植后严重排斥(超急或加速排斥)反应的元凶.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reactive antibody,PRA)是患者HLA抗原致敏的结果,临床上常因怀孕、输血或接受器官移植而产生,它与移植物排斥反应及存活率密切相关.

179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