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严重眼外伤中瞳孔成形手术的病例研究

    作者:李炳震;封康;马志中

    目的 分析严重眼外伤患者中瞳孔成形手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其在防止发生硅油前房异位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2月31日在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研究(eye injury vitrectomy study,EIVS)数据库中选取伴虹膜缺损的严重眼外伤病例(245例),分析瞳孔成形手术构成比,并比较未瞳孔成形组与瞳孔成形组硅油前房异位发生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在EIVS数据库1377例严重眼外伤病例中,虹膜缺损245例(17.8%),其中瞳孔成形手术76例(31.0%).在128例伴虹膜缺损的硅油眼中,未瞳孔成形组发生硅油前房异位14例(16.3%),瞳孔成形组发生1例(2.4%),二者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69,P =0.021).结论 对于伴有虹膜缺损的严重眼外伤,瞳孔成形手术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伴有虹膜缺损的硅油眼患者,瞳孔成形手术是减少发生硅油前房异位的有效措施.

  • 关于斜视手术中角膜保护对眼表影响的研究

    作者:潘美华;杨梅;谢仁艺;何欢;王海燕;林晓滨

    目的 了解斜视手术对眼表的影响,探讨术中角膜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征募年龄为7~45岁斜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角膜保护剂组)、C组(棉片组),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1周、3周,检测术眼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河高度值,并行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于术后1天,客观评价患者畏光流泪情况.后,对三组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其它两组相比,角膜保护剂组的术后畏光流泪症状及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阳性率低,泪河高度值增加少,并于术后一周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斜视手术中应注重角膜的保护,角膜保护剂使用方便,可有效保护术眼角膜上皮,减少患者术后不适症状.

  • 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分析

    作者:严良;魏丽;贾丽丽;李雯;穆晶;李世玮;魏蓉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眼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变化.方法 社区45~70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对象中,在排除一系列全身和眼部异常指标后,对按照WHO标准确定为单纯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ic mellitus,T2DM)、糖耐量受损(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和无糖尿病的正常人(normal control,CTR),行眼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cular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检查,采用6mm ETDRS模式扫描并分别测量黄斑部视网膜各层厚度,采用SAS8.2统计学软件行三组间视网膜各层厚度比较.结果 与CTR组比较,T2DM组视网膜厚度有变薄趋势,而IGT组有增加趋势.T2DM组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内层视网膜(inner retinal Layer,IRL)和外层视网膜(outer retinal layer,ORL)变薄较CTR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内层视网膜厚度较CTR组有逐步增厚趋势;与T2DM组比较,IGT组中IPL、RPEL增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NL、IRL增厚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在眼底照相未发现微血管病变时,已有INL层变薄;糖耐量受损可能导致视网膜内层增厚;由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所产生的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视网膜内层结构改变,这一改变可能先于且不同于微血管病变,提示2型糖尿病早期和糖耐量受损可能导致眼部神经视网膜变性.

  • 新型泪道置管术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疗效观察

    作者:周少博;谭娟;郭宇燕;莫松深

    目的 研究新型环型泪道置管术对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病例研究,病例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2013~2015年泪道阻塞成年患者32例37只眼,患者平均发病时间(16.3±3.8)月,所有患者均采用新型环形泪道插管术治疗,对其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37只眼)中,26只眼完全治愈,4只眼好转,总治愈率为70.3% (26/37),总有效率为81.1% (30/37);对于单纯性泪道阻塞,其有效率为88.9% (24/27),泪囊炎患者的有效率为60.0% (6/10);病程超过2年以上者较2年以下病程的患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泪道置管术对各种泪道阻塞性疾病均安全有效,尤其适合早期单纯性泪道阻塞的治疗.

  • 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比较

    作者:罗保根;张晓峰

    目的 研究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患者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的重复性,以及与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3~6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近视激光治疗的患者125例(125只眼),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每只眼3次,用组内变异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估Sirius测量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的重复性.然后用TMS-4地形图仪测量,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直线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Sirius眼前节分析仪测量的平坦角膜曲率(kf)值,陡峭角膜曲率(Ks)值、平均角膜曲率(Km)值和角膜散光及轴向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其ICC和CoA均大于0.90.Sirius系统测量的角膜Kf值,Km值较TMS-4地形图仪测量值分别大(0.11±0.14)D,(0.05±0.13)D,而角膜散光较TMS-4地形图仪测量值小(-0.12±0.19)D,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仪器测量的Kf、Ks、Km值、角膜散光值、散光轴向值差值的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17~0.38 D、-0.36~0.33 D、-0.20~0.30 D、-0.50~0.26 D、-17.61~21.37°;分另别有4.80%,5.60%,5.60%,5.60%,5.60%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结论 Sirius在测量近视患者的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重复性好;与TMS-4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值一致性稍差,不可简单互换使用.

  • 过敏性结膜炎1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玉梅;王应利;靳扬扬;李猷娜;刘玉平;王振

    目的 探讨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煤炭总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128例患者进行临床分型,总结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共收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28例,92.97% (119/128)为双眼发病.患者年龄为3~71岁,平均(19±16)岁.男性患者69例(53.9%,69/128),女性患者59例(46.1%,59/128),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春季角结膜炎(vernal keratoconjunctivitis,VK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33,P=0.004).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erennial allergic conjunctivitis,PAC)患者多,占58.6% (75/128);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easonal allergicconjunctivitis,SAC)次之,占26.6% (34/128);VKC患者9.4% (12/128),巨乳头性结膜炎(giant papillary conjunctivitis,GPC)占4.7% (6/128);特应性角结膜炎(atopic keratoconjunctivitis,AKC)少,占0.8% (1/128),均为儿童.儿童患者(0~16岁)74例,占57.8% (74/128);成年患者(17~59岁)48例,占37.5% (48/128);老年患者(≥60岁)6例,占4.7% (6/128),儿童组和成人组明显多于老年组(x2=55.188,P<0.001).VKC患者中,儿童组明显多于成年组和老年组患者(x2=15.235,P< 0.001).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主要见于儿童,这是一类常见的、可影响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的眼部变态反应性疾病,需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注重对其作出临床分型的诊断.

  • ICL V4与ICL V4c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赵晓金;朴勇虎;吕素景;李彩红;丁相奇;赵宏

    目的 比较两种植入式眼内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 ICL V4和ICL V4c治疗高度近视眼视觉质量差异.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2~12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近视度数为-6.00~-14.00 D患者63例(126只眼),其中26例(52只眼)行ICL V4植入术,37例(74只眼)行ICL V4c植入术,对两组术后视力、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和对比敏感度(CSF)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10 d、1个月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LogMAR)以及残留的屈光度(等值球镜、球镜和柱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1个月和3个月两组之间总体高阶像差、3阶像差、4阶像差和5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1个月和3个月两组球差(Z04)、水平彗差(Z13)、垂直彗差(Z-13)、水平三叶草(Z33)和垂直三叶草(Z-33)均方根值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在明、暗视对比敏感度各频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L V4与ICL V4c均能使高度近视患者获得良好的预期的矫正效果,两者术后总体光学质量结果相似,但ICL V4c临床应用更方便.

  •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早期学习曲线探索

    作者:丁锡霞;郑宇曦;常平骏;赵云娥

    目的 探索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早期的学习曲线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6例(114只眼).分两组,第1~50只眼为1组,第51~114只眼为2组.飞秒激光(LenSx,Alcon,Fort Worth,TX)辅助白内障手术均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白内障手术医师完成(兼具丰富角膜屈光手术经验).飞秒激光操作包括撕囊,劈核和透明角膜切口制作.记录术中异常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60.4±14.9)岁和(60.9±16.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ocking次数在两组中分别为(1.14±0.50)和(1.19±0.53),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2.0%(11只眼)和34.4% (22只眼),两者之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手工辅助切口发生率在两组分别为26%(13只眼)和17.2%(11只眼);瞳孔缩小发生率分别为2%(1只眼)和1.6%(1只眼);前囊膜tag发生率分别为4%(2只眼)和3.1%(2只眼);前囊膜撕裂发生率分别为4%(2只眼)和3.1%(2只眼);后囊膜撕裂发生率分别为2%(1只眼)和0;以上所列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252~0.801).结论 对于一位经验丰富的白内障手术医生,尤其是具有丰富角膜屈光手术经验的手术医生来说,FLACS是非常安全的,学习曲线对术中异常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

  •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病变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贞丽;窦晓燕;郭疆;陈伽俐;李振洲;王晶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ur doppler flow lmaging,CDFI)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及眼部血管检查,以探讨RVO与颈动脉血管相关病变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患者22例(22只眼),年龄为25~85 (56.8±15.4)岁.对照组为同期就诊的经FFA检查排除RVO的患者26例(26只眼),年龄为30~81 (56.4±13.1)岁.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由同一医师进行颈动脉及眼部血管CDFI检查,包括检测颈动脉情况以及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22例RVO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斑块15例(68.2%,15/22).与对照组比较,患侧颈内动脉(IC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视网膜中央静脉(CR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m/s)、舒张末期流速(EDV,cm/s)、阻力指数(RI)均无明显改变(P>0.05).与健侧比较,颈内动脉RI及视网膜中央动脉EDV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VO组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高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脑卒中、吸烟、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的发生与颈动脉病变相关,可以利用彩超检测颈部病变及测量颈内动脉、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颈部及眼部循环情况,但彩超检查是否可用于对RVO患者进行病情定量分析及预后评估尚需进一步研究.

  • 高度近视患者ICL及Artisan PIOL植入后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钱道卫;张洪洋;牛勇毅;廖燕秋;郭海科

    目的 比较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与前房虹膜固定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ntraocular lens,Artisan PIOL)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接受ICL(17例34只眼)和前房型Artisan PIOL植入(15例30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3个月开始,用屈光矫正者生命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QIRC)对两组患者QOL进行评估,该表共20个条目,以评分的方式对患者术后的QOL进行评价和对比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ICL组与Artisan PIOL组QIRC量表总分、各条目得分,以及不同矫正方法间得分的差异.结果 ICL组与Artisan PIOL组术前平均年龄分别为(27.59±6.07)岁、(26.87±4.84)岁;术前平均球镜分别为(-11.07±1.91)D、(-11.51±2.12)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15、0.383).术后QIRC总分ICL组为47.98±3.60,Artisan PIOL组为43.54±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条目2、12、20评分ICL组优于Artisan P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043、0.002).结论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明显改善高度近视患者与视觉有关的QOL,ICL植入术后QOL优于Artisan PIOL植入术后.

  • 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在角膜病变中应用

    作者:郭晓飞;肖凤枝;张小利

    目的 观察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等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住院39例40只眼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26例26只眼包括青光眼白内障术后7只眼,青光眼绝对期3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5只眼,眼外伤6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只眼;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8例8只眼包括碱烧伤4只眼,酸烧伤4只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5例6只眼包括格子样营养不良1例2只眼,眼外伤4只眼.16例患者伴有糖尿病.以上患者均有明显疼痛、流泪刺激症状,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通过行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治疗,术后观察眼部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基质水肿及术后视力等情况.结果 39例40只眼术后3d刺激症状缓解,术后7~10 d拆除羊膜缝线,所有患者疼痛及刺激症状消失,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修复完整.1个月后,1例1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复发,再次行角膜浅基质穿刺后治愈.随访3~6个月,均未见角膜病变复发,角膜上皮光滑完整,基质无水肿,穿刺区角膜基质浅层形成一层均匀混浊斑.术后视力:22只眼手术前后视力无改变,18只眼视力部分提高.结论 各种原因导致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患者,采用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眼部症状,挽救了眼球,部分患眼改善了视力.我们认为角膜浅基质穿刺联合羊膜遮盖术是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法.

  • 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疗效观察

    作者:陈芳;曾琼英

    目的 应用532nm激光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收集广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眼科于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诊为视网膜前出血患者30例(30只眼),先行532 nm激光爆破模式切开玻璃体后皮质或视网膜内界膜引流视网膜前出血于玻璃体腔,引流失败者继行激光光凝模式治疗,避开黄斑中心500 μm范围直接光凝视网膜前出血区域1~2次,术前及术后l周、2周、1个月、3个月随访其视力、眼压、眼底彩照,以观察视网膜前出血吸收情况及激光疗效.结果 接受激光治疗的30只眼中,12只眼(40.0%)行532 nm激光爆破模式成功引流视网膜前出血于玻璃体腔;18只眼(60.O%)引流失败,其中8只眼为部分引流,失败病例往往病程超过1周或合并出血形态非规则舟状,继行直接光凝视网膜前出血部位促视网膜前出血吸收,7只眼一次激光光凝,11只眼行二次激光光凝治疗.各病例经治疗后出血均明显吸收,平均吸收时间20.92 d;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1月后随访视力平均提高4.0行.视网膜前出血吸收后激光光凝处未遗留激光斑痕迹,亦无色素增生.所有病例无其它激光并发症发生.结论 532 nm激光爆破切开玻璃体后皮质或视网膜内界膜引流视网膜前出血于玻璃体腔,方法安全、有效,但病程超过1周或者出血形态非舟状者则较难完全奏效,可以改用视网膜光凝模式光凝视网膜前出血部位,促视网膜前出血吸收、提高视力、缩短病程.因此,两种激光模式治疗视网膜前出血,可作为治疗视网膜前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分析

    作者:刘梅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儿童医院眼科确诊为阈值期ROP患儿98例19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在确诊后24 h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25 ml(含雷珠单抗0.25 mg).玻璃体腔注射后前3d,每天检查患儿前节情况,治疗后第3d、1周、3周、8周常规检查眼底情况,依据病情及患儿矫正胎龄情况确定随访时间.随访时间8~48周,平均随访时间(32.1±10.5)周.随访时患儿病情未控制,依据病情行重复IVR,或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 190只眼中,经IVR治疗后,病变完全消退128只眼,占67.37% (128/190),首次IVR治疗,病变完全消退105只眼,占55.26%(105/190),重复IVR后病变完全消退23只眼,占12.11% (23/190);病情发展的62只眼占32.63%(62/190),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病情稳定56只眼,占29.47% (56/190),病情发展到4A期转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6只眼,占3.16% (6/190).结论 IVR治疗大部分阈值期ROP疗效肯定,少部分患儿需要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 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睑板下缘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效果观察

    作者:高丽涛;范瑞;李雪;金福录;张军

    目的 探讨眼轮匝肌部分切除联合睑板下缘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1例(68只眼)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为3~22岁,术中切除的眼轮匝肌包括睑板前及部分眶隔前轮匝肌,所有患眼均采用6-0可吸收线行睑板下缘与睑板前眼轮匝肌间断缝合3-5针,6-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皮肤,术后5~7天拆线,随访6个月至2年6个月,对患者的复发、并发症以及满意率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随访6个月至2年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为100%,均未出现并发症,满意率100%.结论 采用眼轮匝肌切除联合睑板下缘固定术治疗先天性下睑内翻疗效较好,临床效果显著.

  • Behcet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一例

    作者:鲁志卿;安美霞;许汉春;刘祎;刘毓;叶琳;轩亚玲;王丽莉

    Behcet病为一反复发作性累及全身多系统的免疫性疾病,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因免疫力低下,常继发感染,但关于Behcet病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例罕有人报道,现将1例报道如下.患者男,27岁.6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及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初始时眼部症状较轻微,眼部未特殊诊治,均于外院风湿免疫科就诊诊断为“Behcet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用药后症状缓解;4年前眼部症状加重,于外院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5个月前体检胸片提示肺部异常建议排除肺结核,患者无咳嗽等不适,未予重视.

    关键词:
  • 翼状胬肉动物模型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孙亚杰;林婷婷;何彦津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复发率高.近年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其效果不一,均存在一定的复发率.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如何防治复发是眼科临床较为棘手的问题.以往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翼状胬肉发病的分子机制及更好的治疗方法,然而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成为研究中的一大障碍.现有的翼状胬肉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工具,但是不同的动物模型各有利弊,病变发生的过程也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模型对相关研究至关重要.笔者查询近年来国内外翼状胬肉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建立的各种翼状胬肉动物模型的机制和特点进行综述.

  •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基因治疗进展

    作者:李梦洋;曲进锋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一种为常见的线粒体遗传病,由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导致氧化呼吸链NADH的功能障碍(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在临床上常见于年轻男性,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无痛性视力下降、色觉障碍、中心视力丧失,视野上表现为中心暗点.LHON在组织学上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失为特征,其机制可能与神经节细胞的高代谢和解剖特点相关.LHON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基因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先后初步证实了rAAV-ND4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rAAV2/2-ND4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 Leber先天性黑矇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作者:王诗园;赵培泉

    Leber先天性黑矇(LCA)是一种临床及遗传上高度异质性的视网膜病变.它是早出现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也是人类第一次尝试基因治疗的眼科疾病.其主要特征为严重的视力受损,视网膜电图波形平坦.目前已经报道了有23个相关致病基因,新的基因还在不断发现中.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还具有种族和地域的差异.它的遗传方式复杂,挑战着传统的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加大了检测的难度.本文对其分子遗传研究进行综述,更好的了解LCA的特征,为未来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结膜松弛症中胶原蛋白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星星;项敏泓;周欢明;张薇;贾元玲;李青松;干静云;张兴儒

    目的 探讨Ⅰ、Ⅲ型胶原蛋白在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基础实验研究.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膜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形态表现及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人结膜组织和结膜松弛症患者结膜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染色结果的光密度值,半定量比较各组间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 Ⅰ型胶原蛋白含量、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与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在结膜松弛症组和正常组的结膜组织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膜松弛症组中Ⅰ型胶原蛋白较正常组减少,而Ⅲ型胶原蛋白较正常组增多,故结膜松弛症组中Ⅰ/Ⅲ型胶原蛋白降低,从而导致结膜组织的机械稳定性降低,这可能是结膜松弛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