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

    作者:李慧丽;张皙;李佩娟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9例39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ECCE+IOL25眼,PHACO+IOL14眼.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终视网膜复位35跟(89.7%),26眼视力提高(66.7%),1 2眼视力不变(30.8%),1眼视力下降(2.5%).结论:提高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和精确使用Nd:YAG激光,加强术后随访观察可减少或避免视网膜脱离的发生;一旦人工晶体植入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尽早手术,可保存患者视功能.

  • 角膜移植术后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刘玉华;樊有集;刘奕志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角膜移植术后的12例白内障患者施行颞侧角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来观察和分析术后角膜的变化和视力改变的可能原因和机理;结果:12例术前视力在光感~0.04之间,均低于0.05,术后低视力0.25者2例占16.66%,好视力0.5者3例占25%,0.3以上者10例占83.34%,平均0.4,几乎是术前的十倍;结论:角膜移植术后只要植片透明,视功能良好,无其他禁忌症的白内障患者,术中尽可能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仍是安全有效的.

  • 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细胞培养经验及鉴定

    作者:郑健樑;郭琳洁;吴中耀

    目的:探讨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生物学鉴定的研究.方法:分别用机械取材法、化学取材法及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收集第三代融合的细胞经原位固定后作HE染色、HMB45,S 1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染色,电子显微镜鉴定培养细胞.结果:三种取材方法中,机械分离的肿瘤细胞活性好、繁殖快,细胞呈梭型或类上皮型,胞核透明呈梭形或椭圆形,胞浆富含黑色素颗粒.HMB45,S-100,NSE呈阳性反应.透射电镜发现肿瘤细胞内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及大小不等的黑色素颗粒.结论:机械取材法是获取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培养的佳方法.用免疫组化及电镜可以鉴定细胞来源及纯度.

  • 脉络膜再血管化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宏彬;向里南;史淑荣;胡泳霞;王育红

    目的:对利用脱细胞的羊膜行脉络膜再血管化联合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球后注入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利用脱细胞的羊膜组织行70眼脉络膜再血管化联合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球后注入治疗,术后观察一年,分别对其视力、视野、视觉电生理、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术前视力平均为0.24±0.24,术后十天、三月、半年、一年平均视力分别为0.28±0.29、0.33±0.31、0.35±0.34、0.32±0.32,术后与术前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于术前视力小于等于0.1者.术后与术前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视野一年有93.8%的术眼维持不变或上升.对于术前视力小于等于0.1者,有95.4%的术眼视野一年时维持不变或上升.结论:利用脱细胞的羊膜组织脉络膜上腔植入行脉络膜再血管化联合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球后注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

    作者:王莺;蔡季平;魏锐利;周浩;朱莉

    目的:评价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共34例(48眼),氪黄激光波长568nm,对黄斑区局部水肿采用局部光凝,弥漫性水肿采用C形格栅状光凝,光凝距黄斑中心小凹300μm,避开视盘黄斑束,功率60~200mw,光斑直径100μm,曝光时间0.1s,光凝68~189点,光斑反应1 Ⅱ级.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33眼(68.8%),不变者1 3眼(27.1%),下降者2眼(4.2%).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1 5眼(31.3%),部分消退者28眼(58.3%),不变者5眼(10.4%).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安全、有效.

  • 200例穿透性角膜移植临床研究

    作者:杨方耀;伍桂军;丁伟;高付林;付瑞

    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0例(20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角膜植片透明者180例(90.0%),视力≤0.04者73例(36.5%),0.05~0.2者91例(45.5%),≥0.3者36例(18.0%).主要并发症: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22例(11.0%),继发性青光眼7例(3.5%).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使角膜盲患者复明,但防治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成功关键.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年龄及分化程度在评价患者预后中的地位

    作者:杨红;杨勤;Harald schilling;Rudolf EFFERT;Achim Wessing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患儿发病年龄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光镜下观察291名患儿的297只眼球的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患儿的预后.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四级,即肿瘤细胞完全未分化(Do);分化的肿瘤细胞所占的范围<1/3肿瘤面积(D1);1/3~2/3肿瘤面积(D2);>2/3肿瘤面积(D3).结果:年龄小于6个月,肿瘤细胞分化好(D3),年龄介于6~1 2个月者,肿瘤细胞分化较好(D2),年龄大于36个月,肿瘤细胞分化不良(D1),年龄介于24~30个月者,肿瘤细胞未分化(Do).四名1 5~24个月的患儿死于肿瘤细胞转移,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在Do-D1.结论:2岁以前患儿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若在此年龄段患儿的肿瘤细胞分化不良,又同时伴有脉络膜浸润和/或视神经浸润,应视为预后不好的指征.

  • 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菌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仇许玲;徐格致;干德康

    目的:评价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71眼)感染性跟内容炎的病原菌检查、临床处理的结果.结果:38例(38眼)玻璃体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 3例,真菌8例,革兰氏阳性杆菌4例.视力达到或好于5/100者11例,其中G+球菌7例占58.3%;G-杆菌2例占16.7%;真菌2例占25%;G+杆菌无一例.结论:G+球菌,G杆菌是感染性眼内容炎的主要致病菌,G+球菌感染预后较好,G杆菌感染预后较差,差异有显著性(p<0.05).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作者:牛俊波;王文玲;姬亚洲;毋艳君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控制眼压和恢复视力作用,同时也克服了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角膜散光大等缺点,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1~4].我院自1998年以来,对43例(5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切口内小梁切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术

    作者:谢江斌;魏文斌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眼内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2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性白内障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其中9例通过巩膜隧道切口植入硬性人工晶体,3例通过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体,10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果:22例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除10例因高度近视、视网膜条件很差或再发视网膜脱离而未植入人工晶体外,其余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例发生角膜水肿,均在术后3~7天内消退.硅油取出顺利.3例术中发现限局性网脱,行视网膜复位后,2例C2F6气体填充术后2周再发网脱,1例再次硅油填充视网膜保持复位.视力除3例再发网脱外,其余均达到玻璃体手术后佳视力.结论:硅油填充眼合并白内障行自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手术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减少病人多次手术的痛苦.

  •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余克明;叶天才;葛坚;彭大伟;刘杏

    目的:为评价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治疗虹膜角膜内皮(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已确诊为ICE综合征,用局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不良的¨例继发青光眼病人实施小梁切除手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然后对其术后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经6-50个月的随访观察,6例(6只眼,54.5%)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例须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能一定程度地提高ICE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 7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随访报告

    作者:关娟;王慧霞;盛豫;周历;王萍;解放军

    我们对72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进行5至9年随访观察,提出一些见解.临床资料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68例72眼,男性53例56眼,女性15例16眼.年龄11~68岁,平均34.2岁.术前诊断:圆锥角膜5眼;其余均为角膜白斑,其原发病为病毒性角膜炎28眼,外伤性粘连性角膜白斑10眼,碱烧伤13眼,酸烧伤5眼,热烧伤6眼,角膜变性、营养不良5眼.

  •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华;张玉光;韩旭光

    目的: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将124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真菌性角膜溃疡病人分为甲、乙、丙三组,观察分析其疗效.结果: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总治愈率可达98.4%,术后恢复情况各组差异较大.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

  • 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戴惟葭;卢艳;郭丽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0年来共31例31眼NVG的不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眼行睫状体冷凝术,5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5 Fu结膜下注射,1眼行青光眼活瓣外引流管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视力变化,随访4-27个月.结果:睫状体冷凝术后患者眼压有明显下降,但相对于手术成功指标(7mmHg<IOP<22mmHg)25眼中仅4例达到这一标准,共2眼发生眼球萎缩,5眼因术后疼痛摘除眼球,9眼发生视力下降;小梁切除术5眼中2眼达到理想降眼压标准,1眼出现视力下降;外流流管植入术患者眼压控制良好.结论:传统睫状体冷凝术在缓解疼痛降低IOP方面作用较为明显,但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视功能损害明显.NVG手术疗效缺乏统一的临床标准,各种手术方法均有其优劣性,探讨新的有效治疗NVG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摘除术

    作者:陈伟蓉;陈玉冰;宋志杰;杨文辉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41例(45眼)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经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除3眼术后第一天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其余术眼术后眼压均有所下降,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矫正视力≥0.5者40眼(占89%);视力≤0.1者2眼(占4%),为绝对期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丢失率为10±3.0%.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后囊破裂、晶体悬韧带部分离断和虹膜损伤.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应强调对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和防止术后眼压的升高.

  • 儿童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治疗

    作者:唐凤英;李爱华

    目的: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性穿孔性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对1994年至1 999年5月间收治的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穿孔性眼外伤65例(67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改善30例占45%,视网膜复位率84%.结论:尽管累及眼后节的穿孔性外伤病变复杂,预后甚差,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症,时机及手术技巧,经过初期创伤缝合和二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多数眼能重建眼球并部分恢复视力.

  • 外伤性感染性眼内容炎致病微生物分析

    作者:沈惠;周行涛;卢奕

    目的:探讨外伤性感染性眼内容炎的致病微生物的常见类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提高外伤性感染性眼内容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致病微生物培养阳性、确诊为外伤性感染性眼内容炎的病例15例1 5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对致病微生物的类型、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致病菌以杆菌为主(7/15),以注射针、钉子、缝衣针、铁丝及混凝土刺伤为主.链球菌4/1 5,葡萄球菌1/15,球菌致2眼眼球萎缩.霉菌4/15,以瓷片、注射针外伤引起.杆菌敏感抗菌素主要为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链球菌以万古霉素为敏感.霉菌敏感药物为二性霉素.结论:外伤性感染性眼内容炎以G杆菌为主要致病菌,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为敏感抗菌素;球菌感染后果严重;霉菌感染也不容忽视.

  • 快速PCR-SSP-HLA基因分型技术在高危角膜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林跃生;孙明霞;陈家祺;曾文涛;徐鸿绪;许丽英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便于临床推广应用的HLA基因分型方法以用于供体眼球组织的HLA-I、Ⅱ类抗原的基因分型.方法:取新鲜或保存的供体眼球组织(球结膜、眼外肌、视神经、角巩膜缘、巩膜或视网膜)和10mg,快速酚/氯仿法提取DNA,然后用针对HLA-A、B和DRBI亚区的组织特异性引物(sequence special primers,SSP)进行PCR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33只眼球组织均得到了清晰的扩增条带,且同一供体不同眼球组织结界分型一致,整个过程仅需4h.结论:PCR-SSP-HLA基因分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重复性好,所需样本量少,是急性尸体器官移植中为快速可靠的方法,用于高危角膜移植术前供受体间的MHC基因配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作用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喻应贵;孙乃学;王建明

    目的:从形态学方面探讨匹罗卡品对兔眼葡萄膜巩膜途径的作用.方法:通过前房内注人微量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Fluorescein isothiiocyanate-bovine serum albumin,FITC-BSA),匹罗卡品点眼后2,4,6,8,10和12h各处死家兔2只,摘除眼球作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前、后巩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强度等级,并于光镜下观察其组织结构改变.结果:匹罗卡品点眼后眼压下降,点眼后睫状体、脉络膜上腔和前巩膜荧光强度均显著减弱,后巩膜、脉络膜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见睫状肌细胞间隙缩小.结论:匹罗卡品通过收缩睫状肌而减少房水从葡萄膜巩膜途径排出.

  • 人工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穿透性角膜移植

    作者:赵东卿;董珺;祝磊;李家臣;马健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治疗人工晶体植人后大泡性角膜病变(Bu¨ous Keratopathy,BK)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的BK1 2例(12眼),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随访8~1 4个月,平均10.6个月,角膜植片透明10例,半透明2例,术后视力提高8例,视力无改变的3例,视力下降1例.全部病人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术后继发青光眼3例.结论:PK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BK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术中对人工晶体的处理和防止玻璃体脱出及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 氪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作者:徐建国;俞振飞;方克娅;瞿佳

    目的:观察氪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方法:将10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随机分二组.进行氪激光治疗后,51例口服胰激肽释放酶药片.随访观察时间短6个月,长1年.结果:服药组51例眼底出血渗出,水肿消退较单独激光治疗视力提高较快,有效率达97.53%.对照组单独激光治疗49例,有效率89.7%.结论:氪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能够更快地促进视网膜出血及黄斑部水肿吸收,防止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减轻了激光并发症,且更好地提高患者视力.

  • 应用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对近视病人视乳头及视网膜微循环血流的研究

    作者:孙霞;周跃华;杨文利;刘磊;李志辉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病人视乳头及视网膜微循环血流有无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型的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HRF(Heidelberg Retina Flowmetry,海德堡视网膜血流仪),对低(-3.0D以下,18眼)、中(-3.0~-6.0D,19眼)、高(-6.0D以上,15眼)三组29名近视病人的视乳头及视乳头周边视网膜的血流情况进行了探测,记录volume,flow和velocity三项参数.结果:三组病人颞侧盘沿、鼻侧盘沿、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及鼻侧视乳头旁视网膜血流的volume,flow和velocity三项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两两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程度的近视病人视乳头及视乳头周边视网膜的微循环血流无显著性差异.

  •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病变组织中生长因子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郑建秋;郭庆;腾岩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病变组织中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模型,成模后3个月活体取跟球,制备视网膜病理切片及视网膜单分散细胞悬液.应用ABC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视网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Wistar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bFGF和VEGF含量分别为1 3.50±1.80ng/ml,14.25±0.70ng/ml,同对照组3.06±1.40ng/ml,4.50±0.85ng/m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bFGF和VEGF在视网膜胞浆内呈阳性表达.病理切片观察,视网膜内层细胞及微血管出现阳性病理改变.结论:bFGF和VEG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早期病变组织中起重要的介导作用,并反映了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 眶内容切除术7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文静;宋国祥

    目的:探讨眶内容切除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对71例眶内容切除术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眶内容切除术的病人中,眼眶内原发恶性肿瘤41例、良性肿瘤12例、继发恶性肿瘤18例,其中单纯全眶内容切除37例、单纯部分眶内容切除17例、眶内容切除加眼窝重建17例.结论:眶内容切除术适用于眼眶内原发、继发恶性肿瘤以及部分反复复发的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部位及范围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以达到肿瘤根治的目的.

  • 膨体聚四氟乙烯生物相容性、与角膜生物愈合特性的研究以及进口与国产两种材料的比较

    作者:梁丹;陈家祺;李永平;林健贤;陈紫卿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两种ePTFE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与角膜的生物愈合特性,寻找国产替代材料,观察植入物对角膜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孔径50μm、孔隙率88%、厚200μm的进口ePTFE与孔径45μm、孔隙率84%、厚2∞μm的国产ePTFE制成8mm直径圆盘植入兔角膜板层中,裂隙灯观察并照相,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处死动物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角膜成纤维细胞能长入ePTFE的微孔内并合并成胶原,各时间点二组植入物网孔内成纤维细胞数与胶原含量相同;长观察期7个月植入物稳定;进口与国产两组分别有6眼与3眼(p>0.05)发生角膜脂肪变性.结论:ePTFE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与宿主角膜产生生物愈合,植入ePTFE未造成严重的角膜营养代谢障碍.国产ePTFE具有与参数基本相近的进口ePTFE同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与角膜生物愈合特性,国产材料的弹性较进口材料好.国产孔径45μm、孔隙率84%,厚200μm的ePTFE可用于制作人工角膜的周边部.

  • Meesmann角膜变性1例

    作者:郑曰忠;贾桂芹;时冀川

    Meesmann角膜变性是一种罕见的角膜上皮营养不良性疾病,我们在临床上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张××男72岁因左眼突然视物不清3天就诊.右眼视力0.5,左眼0.06.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上皮层内可见有多个灰白色卵圆形点状糠屑状病变,均匀分布、大小相近;后照法显示为细小透明的囊泡状斑点,荧光素染色阴性,角膜基质层及后弹力层正常.双眼晶体皮质轻度混浊;右眼底正常;左眼底可见视盘正常,颞上支静脉阻塞,静脉纡曲扩张并伴有大片火焰状出血,黄斑区有少许出血和水肿.临床诊断:双眼Meesmann角膜变性,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双眼老年白内障.经治疗6个月后,角膜病变无改变,视网膜出血吸收,视力恢复至0.2.

  • 球筋膜囊脂肪脱垂

    作者:夏建朴

    球筋膜囊脂肪脱垂是一少见疾患.现将本院4例,介绍如下.4名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67~72岁.共同特点是因眼部不适,偶然翻转上睑时,发现眼球外上方有一隆起物,怀疑为肿瘤而前来就诊.除两例有初期白内障外,其余眼前节及眼底均未见明显异常.翻转上睑,令病人眼球向鼻下方转动时,可看到眼球颞上方有一隆起物.双眼均有此种改变.但大小不一致.颜色稍黄,质软,边界清楚,愈向后隆起愈高.轻轻翻转上睑,隆起更加增大,查不到后部边缘.可随眼球运动而移动.4例患者体形均较肥胖,有两列可查到腹部皮下有脂肪结节.胸透、血常规及血沉降率均无异常.4例中有两例在病人要求下施行手术治疗.在局麻下,距角膜缘8mm处,作一平行角膜缘8-10mm的结膜切口.暴露球筋膜,用血管钳挟住要向后分离.

  • 38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临床报告

    作者:娜仁;孙忠伟;孙刚

    1 995年1月~2000年12月总结了38例泪小管断裂病历,均为单眼,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4~62岁.伤后至手术时间短1小时,长1周.致伤原因有拳击伤、脚踢伤、车祸、手指甲划伤、狗咬伤、铁丝刮伤.全部病例在显微镜下完成,采用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小儿全麻下进行.清洗创口,先寻找下泪小点,用探针从下泪小点插入观察断端的部位及撕裂情况,用拉钩充分暴露伤口.在显微镜下用钩镊子向鼻侧断端寻找,呈灰白色凹陷喇叭口是鼻侧的断端.确认后,将消毒硬膜外导管轻轻拉细,将所需要长度放入泪道探针.经下泪小点从断端穿出,充分暴露鼻侧断端,用有齿镊夹住断端泪小管周围的肌肉,将探针插入断端抵达鼻骨向后下探入至有落空感,鼻泪管冲洗泪道通畅.

  • 眼睑皮肤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例

    作者:赵婕;杨蕾

    患者朱××男50岁住院号42936因发现右上睑皮肤肿块生长一个半月入院.患者一个半月前发现右眼上睑有新生物生长,开始生长较快,至近半个月来生长速度减慢.无疼痛不适.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血尿、胸片及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异常.右跟上睑皮肤可见一圆形淡红色肿块,约1.0×1.0×0.2cm大小,略高于皮面,表面无色素溃疡,活动度较大.跟睑闭合不受影响.眼球及眼眶无异常.于2000年8月1 6日在局麻下行右眼上睑皮肤肿块切除术.术中完整切除肿块,可见肿块侵及皮肤全层,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本院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倾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肿块标本经二军大长海医院免疫组化标记检查,报告如下:LAC(+)CD3(+)CD20(部分+)CD68(-)OPD4(部分+)Ki-67(+-++)CD79(-)诊断:右上睑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增殖细胞活性为低至中度.

  •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致巩膜坏死、结膜下囊肿形成

    作者:崔彦;毕宏生;王兴荣

    患者男29岁因左眼抗青光眼术后1月眼胀痛、头痛、恶心,闭眼困难2周,于2000年1 2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2月因铁块击伤左眼在某医院诊断为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2000年6月因左眼虹膜囊肿在外院行YGA激光破囊术,1月前此眼继发青光眼在外院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具体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不详.2周前患者感左眼胀痛、头痛、恶心,闭眼障碍来我院就诊.眼科查体:裸眼视力左眼光感,眼压50mmHg,左眼结膜充血,上方结膜下巨大囊肿约6×10mm大小,角膜水肿,颞侧虹膜前粘连,颞侧前房消失,瞳孔区见机化膜,瞳孔散大,形状欠规则,对光反射(-),人工晶体位置尚可,眼底窥不清.人院诊断:左眼巨大结膜下囊肿、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陈旧性眼球破裂伤.

  • 疱疹疫苗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初步观察

    作者:王洪梅

    自1 998年6月至2000年10月,我科试用单疱病毒免疫疫苗(下称"疱疹疫苗")治疗多次复发的单疱性角膜炎,取得一定疗效,现初步报道如下:一般材料:例数:共56例57眼,其中55例门诊病人,1例住院病人.跟别:右26,左31.性别:男39人,女17人,男多于女.年龄: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分型:浅层型:树枝状15例1 5眼,盘状8眼,角膜-葡萄膜型23例(23眼)1人双眼,其余均为单眼.复发诱因:以感冒发烧为多.好发月份:任何季节均可复发,发冬季春为多.其它:56例中,初发25例,复发31例,复发次数多9次,病程长达6年之久,短7天.在治疗过程中,1例注射后病情恶化,停止治疗;3例在治疗中因感冒诱发加重,疗程延长.其它52例治愈或基本治愈.疗程长者96天,短者5天.

  • 眶颅巨大异物存留1例

    作者:肖丽波;赵红霞

    眶颅穿通伤较少见,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陈平男4岁住院号1076923 2000年11月4日患儿玩耍时不慎被一铁针刺入左眼眶内,当时无昏迷、呕吐,感觉右眼疼痛,出少量血.在外院拍X片显示:右眼眶内颅内金属异物.急诊人院,入院时患儿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颈软.查视力不合作.右上睑内陷,右上睑中央沿眶上缘可见一铁针样异物插入,残留于跟睑外端长约6cm,异物固定,双角膜清,瞳孔3×3mm,光反射存在.双晶状体无浑浊,眼底未窥清.CT检查提示:右眼眶上方见一条状高密度影,自右眶插入,深及前颅底,右眼球影像完整,左眼正常.请脑外科会诊,当日急诊联合手术,行右眶内颅底异物取出术.取出异物总长1 2cm,术后无脑脊液漏,给多种抗生素、皮质激素、维生素等治疗.5天后CT复查显示:右侧视神经肿张变粗.2周后出院,右眼无光感,瞳孔4×4mm,屈光间质清,视乳头苍白.随诊1个月眼情况无变化.

  • 那特真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过敏1例

    作者:惠聪亮;侯玲侠;张淑兰;黄英琦

    患者男46岁工作时左眼不慎进入异物,出现左眼磨、红肿、疼痛等症状;五天后发现"黑眼仁"变白,第十天我院门诊以"左眼角膜溃疡"诊断收住入院.查体:一般体检(-).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眼睑肿胀,结膜充血(+++),角膜除周边1.5mm呈伪足外均为乳白色混浊,表面有粘脓样牙膏状分泌物.裂检下隐约可见虹膜根部,前房未见积脓,其后界窥不清.组织刮片检查霉菌(+).入院后局部用那特真、普芬眼液1次/小时滴眼,用药后病情明显好转,眼局部分泌物减少,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检查见角膜溃疡面积缩小,周边明显清晰,眼睑肿胀消失,结膜红肿减轻.入院半月后,患者自感用那特真眼液后局部刺激症状加重,眼部红肿,疼痛加剧,并出现类似于上感的症状,检查见前房有乳白色渗出液,即停用那特真眼液,加用福路新静注,口服强力银解片,三日后前房渗出物基本吸收,一周后眼部红肿、疼痛症状好转.

  • 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

    作者:张国明;张少冲;高汝龙

    一、基本概念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vitreomacular tractionsyndrome,VTS)是指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引起的玻璃体对黄斑的持续牵引[1].过去由于认识所限,常把这一临床情况视为黄斑裂孔前期或特发性黄斑皱褶.但近年来,随着检查手段和玻璃体手术的进步,发现它有着不同于前两种疾病的明显特点,所以Smiddy等将VTS看作一种独立疾病类型[2~4],其主要的特征为眼底黄斑区存在持续地前后向牵引,这种牵引是由特征性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引起的,因为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保持以中心凹为中心1~6PD左右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粘伏,周围是液化的玻璃体,两者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眼底检查时较易发现,临床上经常利用这一特征来区分其他黄斑异常.

  •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生;姜德咏

    葡萄膜渗漏(uveal effusion)早于1963年由Schepens等[1]提出.后来,Brockhurst [2]指出该病常发生于小眼球和巩膜壁异常的情况下,由于巩膜壁变厚压迫脉络膜静脉引流致使液体聚集于视网膜下腔.1982年由Gass等[3]将特发性浆液性脉络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脱离者称为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vealeffusion syndrome).国内于1980年由傅守静等[4]首先报道.经过近40年的研究,有关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一、病因及分类[3、5]凡是能引起涡静脉注回流障碍及和/或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的因素均可引起葡萄膜渗漏.

  •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作者:姜熔光;吴雅臻;徐杰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眼外伤、糖尿病及血管性、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的一种结局[1],是一类常可导致盲目的严重眼病.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PVR的启动和发展表现为过度的创伤愈合过程,其中包括血一视网膜屏障破坏、炎症反应、细胞移行、增生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瘢痕收缩等.其基本病理过程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移行、增生,在视网膜前和视网膜后及玻璃体腔内形成膜,属于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必然与细胞增生的调控失常有关.目前认为,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在细胞增生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能参与某些眼后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生长因子与PVR关系日益引起眼科学者的关注.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在眼科专业期刊中地位测评

    作者:王文凤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