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白内障手术及视网膜光凝时机探讨

    作者:乔岗;王晓莉;代艳;姜世怀;李娜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情况,以及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远期效果,探讨该类患者白内障手术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时机,分析其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合并白内障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共67例,以未手术眼作为对照.白内障术后经眼底荧光造影(FFA)随访观察,随访时间1年.当检查具有光凝指征时,均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对比观察手术眼和对照眼视网膜光凝前后的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结果 白内障术后手术眼和对照眼经FFA随访观察需行视网膜光凝分别为26只眼(41.94%)及24只眼(38.71%),其视网膜病变发展程度基本一致;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后及时光凝的病人,DR病情稳定或减慢发展,黄斑水肿消退或减轻,视力稳定,手术眼比未手术眼获得更充分的视网膜光凝及稳定的视力和视觉质量,2例患者拒绝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晚期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玻璃体出血.结论 完美的无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不会加速DR的发展;及时充分地视网膜光凝治疗,将减缓DR的发展及减少其并发症(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的发生,稳定视力.

  • 三种视网膜病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天然抑制分子的表达

    作者:顾永昊;石磊;柯根杰;孙思勤

    目的 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和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necrosis,ARN)患者视网膜前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天然抑制物(tissueinhibitorsofmetalloproteinages,TIMPs)的表达情况.方法 玻璃体手术中剥取PVR、PDR和ARN患者的视网膜前膜,同供体眼视网膜作为正常对照,冰冻切片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包括:MMP-1,MMP-2,MMP-3,MMP-7,MMP-9,TIMP-1和TIMP-2.结果 正常视网膜中能够观察到MMP-1,MMP-3,TIMP-1和TIMP-2的表达,在PVR、PDR和ARN患者标本中各种分子的表达都增强,尤以MMP-2,MMP-3和MMP-7明显.结论 正常视网膜中存在MMPs和TIMPs分子维持着细胞外基质动态的平衡,在PVR,PDR和ARN患者中MMP-2,MMP-3和MMP-7等MMPs分子表达增强,在其病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雪丽;周丽霞;谷万章;刘红

    目的 通过比较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弥补单纯激光治疗的不足,寻找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方法 临床采集2型糖尿病并发Ⅲ、Ⅳ期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67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34只眼),观察组行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治疗;对照组17例(33只眼),对照组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两组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视力.视觉电生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1%.两组均有较好疗效,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葛芪复明Ⅲ号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

  • 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弱视视网膜的观察

    作者:楚艳华;王文吉;凌宁;姜春晖;徐格致

    目的 探讨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弱视人眼成像的可能性,研究弱视人眼后极部视锥细胞数量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14~28岁的单眼弱视病人11例,应用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双眼成像,成像范围包括中央凹及周围1~3度.然后用原照片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自适应光学系统矫正前后弱视眼像差均方根值均数由0.631变为0.187,PV值均数由3.102变为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眼PV值南2.319变为0.649,均方根值由0.47变为0.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眼及弱视眼校正后均方根值及PV值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眼0~3度视锥细胞计数分别为101670/mm2,48190/mm2,28520/mm2,19520/mm2,正常眼为93500/mm2,48260/mm2,26470/mm2,19590/mm2,配伍组双因素分析见双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适应光学系统可以实现对弱视眼视网膜细胞的观察,系统对弱视眼像差的校正较正常眼为差,弱视眼后极部视锥细胞分布与正常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中老年人对比敏感度正常值的分析

    作者:王璐;汤欣;孙慧敏

    目的 比较50~79岁不同年龄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正常值.方法 采用FACT-6500对比敏感度测试灯箱对84例(150只眼)受试者进行CSF测试.结果 70岁组正常老年人的CSF较50岁组与60岁组明显降低,50岁与60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昼状态下,眩光可提高正常人眼CSF;夜状态下,眩光可降低正常人眼CSF.结论 CSF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CSF是检测年龄相关性疾病所致视功能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

  • 急性症状性马蹄形裂孔治疗的时机与方式

    作者:郭浩轶;董应丽;郭希让;陈瑞合;宋学英

    目的 观察急性症状性马蹄形裂孔预防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宜时机与方式.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患急性症状性马蹄形裂孔者,接受预防性治疗的92例(92只眼),观察所获预防性治疗的临床效果,以不同病程、不同术式和不同技术分组统计,分析并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1)行预防治疗的92例中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者79例(85.87%),其中激光光凝70例,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者58例(82.86%),22例采用巩膜外冷凝术,21例(95.45%)获愈.应用冷凝技术作预防性治疗比应用光凝技术的治疗效果要好(x2=98.8,P<0.001). (2)全组共13例(14.13%)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其中8例在治疗后的2~5d发生(61.54%),长为42d. (3)预防性光凝失败的12例中,9例(75%)为病程<1周,其余3例为3~6周. (4)近期(病程<1周)发生的裂孔36例中,21例即行一次性密集包绕式光凝,有8例发生视网膜脱离(38.1%),15例采用分期半环绕式光凝,仅有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6.67%).结论 马蹄形裂孔初发期是诱发视网膜脱离的敏感时段,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采用光凝辅以适宜的术前及术后处理可提高预防效果.

  • 双眼黄斑部视网膜劈裂症一例

    作者:刘淑伟;李玉涛;王怡兰;贺严;刘华;刘存宁

    患者男 20岁主诉:双眼视物不清10余年,加重3d于2008年1月就诊.家族中无类似症状患者.既往佳矫正视力0.6.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1.0DS/-2.0DC×80°=0.25,左眼0.1-0.5DS/-1.0DC×100°=0.25,角膜透明,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晶体透明.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晰,颜色正常,血管走行比例正常,黄斑部放射状囊样皱褶样改变(图1).

  • 地方性斑疹伤寒继发双眼急性葡萄膜炎一例

    作者:郭志强;高鸿亮

    患者 女 53岁主因发热7d,双眼胀痛、视物不清4d入院.患者于7d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高达39℃,伴咽痛、轻咳、头痛,当地诊所诊为"上感",给予静点氨苄青霉素等治疗,发热无缓解,且出现双眼胀痛、视物不清来院.既往无免疫性疾病病史.人院检查:体温:37.8℃,脉搏:84次/min,血压:110/60mmHg.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及出血点,咽部轻充血,双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异常.

  • 眼眶内巨大黏液囊肿一例

    作者:刘毅;崔纪红

    朱×× 男 55岁 主诉右眼无痛性肿物20余年,快速增大5月余;自诉肿物增大前无明显自觉症状,快速增大的5个月间,出现右眼眶胀感,右眼视物模糊,无复视、恶心等症状.入院查体:VOD4.3矫无助,VOS4.7矫无助,右眼上睑下垂,提上睑肌肌力2mm,睑裂约5mm,眶上缘可扪皮下质软囊性、边界清楚,形状不规则的肿物,约4cm×1.5cm,活动度差,右眼球无搏动,向颞下方移位,L/R35度,眼球上转、内转活动受限,右眼眶压力测试弹性阻力+2,右眼结膜不充血,前节(一),眼底见视乳头水肿(++),上方网膜血管走行迂曲,黄斑中心凹反光弥散;左眼前后节未见改变.

  • 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42例

    作者:杨化学;王玲;刘晶

    2002年以来收治角膜深层异物42例43只眼,分别采用3种手术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 内窥镜下联合入路治疗外伤性泪道阻塞一例

    作者:苗培建;吴文灿

    患者男 44岁 1年前被摩托车撞伤导致鼻骨骨折及鼻部塌陷畸形,当地医院予以手术复位后发现双眼持续溢泪,且伴内眦部反复红、肿、痛,转我院治疗.入院查体:鼻翼塌陷畸形,鼻梁向左侧偏曲.右内眦部泪囊区皮肤塌陷,内下方顺皮纹见斜形皮肤切口,约1.5 cm×0.5 cm,按压可见黏性物溢出.右上下泪小点大小形态正常,泪道冲洗:冲洗液从对侧泪点返流,伴少许黏性物,原皮肤切口无溢液.鼻部CT示右内侧眶壁骨质增厚,余未见明显异常.

  • 眼睑汗腺癌一例

    作者:黄雪桃;张文华;王欣荣;唐仁泓

    患者 女 39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睑上方出现肿物,于2005年3月当地县医院,行单纯肿物切除术.术后病检结果示:鳞状上皮增生,玻璃样变性合并慢性炎症.2007年1月初再次发现右眼原处约花生米大小肿物,2007年2月经当地乡村医生用蜜蜂蜇肿物处数次(具体不详),后肿物继续增大至桃核大小.于2007年04月11日到我院来诊.检查:全身无明显异常.右耳前淋巴结肿大,约蚕豆大小,稍有压痛.

  • 以青光眼为首发的Wegner肉芽肿一例

    作者:李璐;杨炜;丁剑锋

    患者 男 69岁 以"双眼眼红3月余,头痛、眼眶痛近2月"于2007年10月18 日由外院转入.病程中,患者感乏力,鼻塞、厌食,体重下降近10kg,长期点用降眼压药物.入院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min,脉搏80次/min,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不大,双肺呼吸音粗,肝脾无增大.

  • 眶前部NK/T细胞淋巴瘤误诊一例

    作者:李传宝;安国兰;丁建光;王殿义;何淑艳

    患者男 37岁因右眼睑红肿3个月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出现右眼睑轻微红肿就诊于当地医院,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3d后症状缓解,2个月前右眼睑红肿"复发",伴体温升高,轻微疼痛,先后就诊于省内3家医院.CT提示:右眼眶内脂肪间隙清晰,右侧副鼻窦均匀性高密度影,右眼睑及鼻根部软组织明显增厚,均匀性强化(图1),CT诊断为右眼眶及鼻根部软组织炎症,遂以右眼眶蜂窝织炎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于2008年3月16日转我院就诊.

  • 视神经胶质瘤误诊为弱视一例

    作者:马芳芹;贺冰;于芳;明淑华

    患儿女 4岁 2个月前发现患儿右眼视力下降,加重1个月而就诊.在外院诊断为弱视,给予验光配镜及弱视训练.因患儿视力无提高,1周前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双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右眼知觉性外斜视.建议行头部核磁检查,结果提示为鞍上占位病变,于2007年4月23日收入脑外科.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眼科检查:右眼视力:光感,瞳孔直径约5 mm,对光反射迟钝.

  •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继发盲点综合征二例

    作者:许江涛;郭智一;钟江涛

    盲点综合征(blind spot syneirome)又称盲点症候、盲点一斜视综合征[1,2].现将作者治疗的两例报道如下.

  • 先天性角膜葡萄肿一例

    作者:魏红;何为民;邓应平

    患儿 男 32d 出生后家长就发现其左眼角膜灰白,30d时来我院就诊.患儿为GlPl足月顺产,其母在怀孕前曾患乙型肝炎,孕期曾患感冒,服用阿莫西林等药物.其父体健,家族中无畸形病史.

  • 氯丙嗪致眼部并发症二例

    作者:陆慧红;唐琦文;王志良

    例1 女 43岁双眼视物不见伴双眼胀痛16年,左眼胀痛难忍3月,于2006年5月15日人院.有精神分裂症病史,长期服用氯丙嗪,每日剂量500~1500mg,已有23年.全身检查:颜面部、耳周及颈部皮肤明显变粗呈黑褐色,有独立或融合成片的小结节,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明显,少数皮肤有破溃.皮肤病损均见于暴露部位,未暴露部位未见病变.眼部检查:视力双眼无光感.眼睑皮肤粗糙增厚有色素沉着、无结节.

  • 原发眼眶内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李玉平;岑红兵

    胡×男 57岁 3月前因右眼视物模糊在当地行右眼Phaco+IoL术,术后视力略有提高,出现右眼球突出,在该院行"眼眶血肿引流术,"一周后,眼球突出更加严重,致角膜溃疡、眼内炎,遂在该院行"右眼球摘除术",病检未见肿瘤组织.出院不久眼眶出现新生物,生长迅速,来我院就诊,检查右眼睑未见异常,右眼球缺如,眼眶可触及实性质硬肿物,填满眼眶,全身淋巴结未触及.

  • 视网膜震荡电位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黄菊;刘早霞;肖骏;杨凤娟

    视网膜震荡电位起源于视网膜内层,能够反应视网膜内层的血液循环状态,目前已应用于许多眼科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现将视网膜震荡电位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作一简要介绍,促进这一技术的广泛普及.

  • 超声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作者:黄晓波;邹海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国内外报道患病率差异较大(1.4%~43.1%).AM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降低致盲率.A型、B型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在AMD的诊断中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在二维图像上显示血流动力学信号,是AMD的可靠诊断方法 .AMD患者睫状体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年龄的增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与增生性视网膜疾病

    作者:朱瑞虎;陈辉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能影响视网膜分化、发育和成熟,对视网膜缺血性损伤有促进修复作用,是新生血管的天然抑制剂.现将PEDF 在一些增生性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一过性黑矇的病因

    作者:李志勇

    一过性黑矇在临床工作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不仅见于眼科疾病,更多见于其他全身性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疾病,并且眼科局部的注射、麻醉等亦可导致一过性黑矇.对其病因的进一步了解,将拓宽医师的视野、减少临床中漏诊、误诊.此文中将就其主要病因做一归纳综述.

    关键词: 黑矇 病因
  • 糖尿病黄斑弥漫性水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何建忠;吴国基;方旭林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16例(17只眼).9例(10只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手术,7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手术.其中曲安奈得染色7只眼,膜盼蓝染色6只眼;0.25%吲哚青绿染色4只眼,所有病例行内界膜剥离.术后随访3~12月,平均6.5月.结果 手术后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1只眼(占68.8%),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5只眼(占83.3%).结论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黄斑弥漫水肿.

  •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李双农;樊华

    目的 评价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各种疾病导致的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入选条件的黄斑水肿的患者20例22只眼,所有患者于后Tenon囊下注入40mg曲安奈德.随访3个月,对比观察用药前后的视力、眼压、眼底改变以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并观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平均视力为0.281±0.17,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OCT测量)为(363.91±128.03)μm.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平均视力分别是0.33±0.21、0.37±0.21、0.39±0.23, (P=0.005).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278.68+108.56)μm、(225.91±68.43)μm、 (221.82±87.59)μm(P=0.000).5只眼(22.7%)视力提高3行,3只眼(13.6%)视力提高2行.随访中3只眼在注药后1~3个月内先后发生黄斑水肿复发,重复注射曲安奈德40mg,除此之外本组未观察到其他与注射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后Tenon囊下注射TA可减轻黄斑水肿,部分患者的视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尚需进一步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 彩色多普勒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涛;谢安明;郑维君;唐风珍;黄淑娟

    目的 评价B型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H)对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分别行常规B超并叠加CDH诊断,结合临床治疗及手术反馈信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验证,B超结合CDFI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符合率96.85%,B超及CDFI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应用B超结合CDFI,显著提高了对脉络膜脱离犁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准确性,并较精细的显示内眼情况.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处理

    作者:王泓;许迅

    目的 探讨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分类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手术中,不同类型新生血管膜的处理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手术的有随访记录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139例(148只眼),术前均行眼部超声检查,行标准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钝性剥膜配合电凝止血处理新生血管膜.结果 视盘新生血管膜的发病率75%(111/148只眼)大部分患者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改善率86.5%.视盘新生血管膜有二种来源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膜在B超图像上有不同的表现.膜基本都能够被完整剥离,但不同类型的膜因其与视盘及周围视网膜粘连程度不同,其剥离难易不同,且有不同的出血倾向.结论 PDR视盘新生血管膜存在二种来源三种类型,在手术中视盘部的新生血管膜大多能被剥离,术前超声了解其分类可估计手术难度及预后.复杂的易反复出血的患者宜采用硅油作为眼内填充.

  • 视网膜裂孔伴变性的临床特征和氪激光治疗

    作者:辛勤辉;伍海建;麻张伟

    目的 探讨无症状和有症状视网膜裂孔、变性临床特征及氪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散瞳检查无症状视网膜裂孔伴变性58眼,有症状视网膜裂孔伴变性49眼.分析两组裂孔形态视网膜变性等相关临床特征,氪激光治疗效果.结果 无症状组平均年龄28岁,圆孔占81.03%、马蹄孔占18.97%,格子样变性44.83%、囊样变性17.24%、霜样变性37.93%,氪激光治疗有效达100%.有症状组平均年龄43.50岁,马蹄孔65.31%、圆孔34.69%,格子样变性67.25%、囊样变性22.45%、霜样变性10.20%,氪激光治疗有效达94.92%,,两组比较P<0.01.结论 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多见中青年、中高度近视患者,多数为圆孔,多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格子样变性多见,其次霜样变性,氪激光治疗效果满意,能有效预防视网膜脱离.有症状视网膜裂孔多见老年人,多数为马蹄孔,格子样变性占首位,其次囊样变性,单纯视网膜裂孔氪激光治疗效果满意,伴玻璃体牵引明显的大裂孔疗效欠佳,需手术治疗.

  • 早期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血管炎

    作者:高晓虹;栗改云;张喜梅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视网膜激光及早期玻璃体手术治疗31例(3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集1999~2006年31例(35只眼)视网膜血管炎患者的连续病历资料,所有病例伴有玻璃体出血,经药物治疗1月后无效,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及术后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视力提高29只眼(82.9%),13例术后再补充激光治疗,无一例再出现玻璃体出血.结论 视网膜血管炎伴发玻璃体出血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PVR形成,保留更好视力.

  • 倍频532激光和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张天资;张淑华;狄亚杰

    目的 通过与氩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l serouscholioretinopat}Iv.cSc)的比较,评价倍频523激光在治疗CSC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CSC的患者54例,随机分成倍频532激光治疗组29例,氩激光治疗组25例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症状、眼底表现、视力、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视觉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y,CS)的改变情况,以及并发症、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倍频532激光治疗组患者视力在术后第2周由术前的0.56±0.24恢复至0.86±0.14,P<0.05;术后一个月治愈率及CS(昼)恢复率为96.55%,无一例复发.氩激光治疗组患者视力在术后第2周由术前的0.58±0.22恢复至0.85±0.15,P<0.05;术后一个月治愈率及CS(昼)恢复率为96.0%,无一例复发.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CSC患者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可以明显缩短病程,提高视力和治愈率,改善视功能,降低复发率;倍频532激光同传统氩激光相比,同样具有良好的疗效.#

  • 玻璃体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卢轶;游浩凌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 对27例28只眼伴有广泛纤维血管增殖的PDRⅥ期患者采用睫状体平坦部四切口玻璃体手术,双手进行眼内操作,如膜分离与切除,电凝止血,同时进行视网膜复位,眼内光凝硅油充填.结果 28只眼均顺利进行膜分离与切除,仅6只眼出现医原性视网膜裂孔.经7个月至4年半随访,手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视力除1只眼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四切口玻璃体手术采用双手操作进行眼内剥膜和止血安全简便有效,是治疗伴有广泛纤维血管膜的严重PDR的较好方法 .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循环异常与渗漏形态关系探讨

    作者:陈桂芬;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扬爱琴

    目的 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脉络膜循环异常与色素上皮(RPE)渗漏形态关系.方法 对应用海德堡眼底造影系统64例(64只眼)临床确诊CSC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观察不同渗漏形态之间RPE渗漏点相对应的脉络膜循环异常不同.结果 ①与色素上皮渗漏点相对应脉络膜充盈迟缓区面积:喷出型,0.3~5.4mm2,平均(1.25±1.27)mm2.扩散型,0.73~16mm3,平均(4.81±4.57)mm2.微漏型,0.36~6.00mm2,平均(1.86±1.41)mm2.②相对应脉络膜充盈迟缓区内血管扩张程度:喷出型(21例),15例(71.43%)显示脉络膜小血管扩张或未显示有血管扩张、3例中等脉络膜血管扩张、3例粗大脉络膜血管扩张;扩散型(27例),20例(74.07%)粗大脉络膜血管扩张、7例中等脉络膜血管扩张.结论 不同的渗漏类型与脉络膜缺血及血管扩张轻重程度有关.扩散型较喷出型缺血面积大,血管扩张明显.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治疗的时机选择及疗效分析

    作者:许立帅;李文生;吴荣瀚;郑钦象;赵立娟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综合治疗时机选择及疗效.方法 ARN患者15例(18只眼),病程1周至6月,初诊视力:光感、手动和数指各2只眼,0.02~0.1者4只眼,0.12~0.4者6只眼,0.5、0.6各1只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均全身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并根据病情不同采用玻璃体腔注药、激光光凝及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法 ,随访3~26月,平均(14.3±6.5)月.结果 14只眼在单纯全身抗病毒治疗后5只眼视力提高,8只眼经玻璃体腔注药后视力提高4只眼,行玻璃体切割术9只眼,术后均视网膜在位,7只眼视力提高,2只眼无提高.结论 ARN患者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早期全身抗病毒治疗是基础,玻璃体腔注药联合预防性眼内激光光凝及适时的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ARN的有效手段.

  • 婴幼儿患者视网膜电图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黄时洲;吴德正;关天芹;刘彩娇;文峰

    目的 了解婴幼儿患者视网膜电图测试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根据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ERG标准化方案,应用日本光电公司生产的Neuropaek MEB-2200K电生理仪对出生40d至6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患者共314例(621只眼)进行测试.结果 将314例(621只眼)患者根据临床诊断分组.各种病变出现不同比例的ERG改变,异常眼中锥杆细胞ERG异常和熄灭型为多见,其次为视锥细胞ERG降低,杆锥细胞ERG异常也占较高比例,其他类型较少.其中视网膜病变患者以熄灭型ERG为主,其次为锥杆或杆锥细胞ERG异常,眼球震颤婴幼儿主要表现为锥杆ERG异常,其次为视锥细胞ERG下降和杆锥细胞ERG异常.约半数屈光不正患者和弱视婴幼儿ERG正常,异常者中以视锥ERG下降多见.结论 大部分婴幼儿患者的ERG出现异常.因此,继续推广视觉电生理检查的技术和相关知识对于婴幼儿眼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婴幼儿 视网膜电图
  • 20G和25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果比较

    作者:刘淑伟;李玉涛;张怀强

    目的 对比25G和20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结果 .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7年12月间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8只眼,21只眼,分别使用20G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及25G经结膜免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手术,就术后视力、黄斑裂孔闭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追踪观察1个月及6个月.结果 20G组与25G组在术后6个月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0.5以上者占57.1%,提高2行以上者分别为5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者对比25G视力恢复较快,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裂孔闭合率,两组各期大致相当,除25G有1例脉络膜脱离外,无明显的术后及术中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施行玻璃体切割加内境界膜手术是十分必要的,25G较20G玻璃体手术系统对比具有视力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术后无明显后遗症等优点.

  •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长期疗效分析

    作者:胡旭镲;梁小玲;陈浩宇;黄永盛;颜坚;唐仕波

    目的 比较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与常规巩膜扣带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3例单纯性上方裂孔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同定术(PR)23例23只眼、常规巩膜扣带术(SB)20例20只眼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平均随访32月.结果 R组术后视力提高者19只眼(82.61%),SB组视力提高者19只眼(95.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5985,P=0.2061).PR组16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69.57%,SB组18只眼经一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占90.00%,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6993,P=0.1004).两组终手术复位率为100%.在圆形裂孔的病例中,PR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86.67%(13/15).SB组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0.91%(10/11),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1119,P=0.7380).PR组并发症包括新裂孔形成(17.39%),视网膜下液(8.7%),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35%),白内障(4.35%),与S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单纯性上方裂孔的视网膜脱离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圆形裂孔的患者中可以达到与巩膜扣带术相同的疗效.

  • 全氟萘烷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作者:关禹博;陈松;李燕;赵秉水;张珑俐

    目的 探讨全氟萘烷(Perfluorodecalin,PFDL)在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rmv,PPV)中的独特作用及在眼内长期残留时对眼组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在PPV中应用PFDL的临床病例239例239只眼,其中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130例,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4例,外伤性RD41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玻璃体出血合并牵拉性RD21例,视网膜静脉栓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嗣炎导致玻璃体腔出血合并牵拉性RD27例,陈旧性脉络膜出血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合并视网膜脱离2例,眼内炎3例,Coats病合并牵拉裂孔性RD1例,眼内填充硅油合并RD9例.采用PPV,膜剥离,PFDL使用,眼内激光,气液交换,惰性气体及硅油眼内填充.探讨防止PFDL眼内残留的方法 ,对黄斑裂孔或后极部裂孔采用"气液交换后置换PFDL法",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PFDL联合部份气液交换法",对360°视网膜切开采用"逐步使用PFDL法".结果 随访12~15个月,212例212只眼获得随访,视网膜复位181例181只眼,有效率85.37%,术后PFDL残留22只眼,随访期间,角膜、前房及视网膜均未见功能及结构上的改变.结论 PFDL可有效地应用于PPV中,提高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硅油合并RD等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PFDL小滴在眼内长期存留,临床上未观察到明显眼部损害.

  • 黄斑囊样水肿的OCT与FFA对比观察

    作者:陈青山;彭云;余宝花;李志;谢秀英

    目的 观察不同疾病所致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OCT)特征,并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对比分析.方法 经FFA确诊的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囊样水肿患眼进行OCT检查,通过黄斑中心的水平或垂直方向线性扫描.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CME进行水肿分级,并根据分级情况对比分析其OCT的形态特征.结果 93例CME患者,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23例,静脉阻塞(RVO)27例,VKH,白塞病10例,AMD8例,白内障摘除及抗青光眼术后8例,视网膜脱离扣带术后5例,玻璃体黄斑牵引综合征3例,视网膜色素变性3例,特发性CME4例,黄斑板层裂孔及脉络膜血管瘤各1例.黄斑囊样水肿分为Ⅲ级.Ⅰ级:小囊泡形成,荧光素渗漏范围约1/4视乳头直径,共9例(9.7%).OCT图像显示,黄斑神经上皮增厚,中心凹变浅或消失,中心凹下神经上皮层内形成一个明显液性囊腔,两侧囊壁增厚,囊腔内淡绿色点状浆液性弱反射,隐约见淡绿色囊壁结构.Ⅱ级:黄斑区荧光素渗漏占黄斑1/2视乳头直径,共50例(53.7%),OCT图像显示:黄斑区呈"丘样"隆起.神经上皮下呈蜂窝状改变,中央囊腔较大,囊壁薄,周围囊壁较厚.Ⅲ级:黄斑荧光色素渗漏占据整个黄斑区,超过1个视乳头直径,共34例(36.6%).OCT图像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囊腔的腔隙互相融合,分隔囊腔的组织断裂,或增厚呈红黄中强反射.结论 根据FFA黄斑囊样水肿分级,Ⅲ级CME的OCT图像显示黄斑区神经上皮高度隆起,水肿波及整个黄斑,神经上皮层反射增强或神经上皮下囊样结构融合消失.OCT提示Ⅲ级CME,又进而推判视力预后不佳.

  • 正常眼及三种视网膜疾病血管直径测量

    作者:孙继超;金学民;栗小丽

    目的 探讨正常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degeneration,AMD)、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328只正常眼按年龄分成5组,应用计算机程序分别测量距离视盘边缘0.5~1.0视盘直径范围内六条粗的视网膜动脉和静脉直径,比较其平均值.然后,以同样方法 测量AMD、DR和RVO三种视网膜疾病动静脉直径,并与同年龄正常人比较动静脉平均直径.结果 正常视网膜动静脉平均直径50岁以上较50岁以下减小.与同年龄正常人相比AMD、DR和RVO视网膜动脉平均直径减小,AMD和RVO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与同年龄正常人相比也减小,而DR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不变.结论 正常眼视网膜动静脉平均直径50岁以上变细.AMD、DR和RVO动脉平均直径也变细,AMD和RVO静脉平均直径变细,DR静脉平均直径不变.

  • 360度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刘昳;张少冲

    目的 探讨360度视网膜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对22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360度视网膜切开术,眼内激光、硅油填充进行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14月(平均8.5月),22例患者中视网膜复位20例,占90.9%;13例视力获得改善,占59.1%.结论 360度视网膜切开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晚期急性视网膜坏死玻璃体切割术疗效分析

    作者:闵祥荣;赵秉水;韩泉洪;楚艳华;刘蓓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巩膜扣带、眼内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C2>F6>),对晚期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10只眼)晚期急性视网膜坏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过程.随访2~32个月,平均(15.20±10.84)月.结果 至随访结束,8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部分复位,1只眼视网膜脱离复发.9只硅油填充眼中6只行硅油取出,其中5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视网膜脱离再发.视力情况:8只眼提高,1只眼无变化,1只跟减退.2只眼术后发生低眼压.结论 晚期急性视网膜坏死所致的视网膜脱离,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视网膜复位率较高,可获得较满意的视力.为预防低眼压发生.建议在行大面积视网膜切开切除的病人中,若无并发症的发生,硅油可暂不取出,以保存有用的视力.

  • Coats病的分期与激光治疗

    作者:安建斌;马景学;刘丽娅;杨爱琴

    目的 探讨Shields的Coats病分期的临床意义及该分期与激光治疗时机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据Shields所述分期标准,将211只Coats病患眼分为5期.其中153只眼接受了光凝治疗,对比分析光凝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价光凝效果.结果 211只患眼中,1期5只眼,占2.4%;2期163只眼,占77.2%;3期以上43只眼,占20.4%.在光凝治疗的153只眼中,显效44只眼,占28.8%;有效86只眼,占56.2%;无效23只眼,占15.O%.结论 Shields的Coats病分期反映了病变过程及严重程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Coats病 激光光凝
  • 特殊类型葡萄膜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冯江虹;顾国贞;邓明辉;彭清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葡萄膜炎患者的眼底图像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4月至2008年2月在眼科门诊行FFA检查并确诊为葡萄膜炎的患者56例98只眼的眼底和FFA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56例98只眼葡萄膜炎患者中,双眼发病的有42例84只眼,单眼发病的有14只眼.其中以Behcet病(Behcet disease)多有25例48只眼;Vogt-小柳-原田病(VKH)有13例25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有10例16只眼;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葡萄膜炎有8例9只眼.多数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视盘充血,边界不清,黄斑呈囊样水肿,静脉迂曲扩张,动脉变细,后极部网膜弥漫性水肿.FFA主要表现为:视盘荧光着染且在中后期可见荧光渗漏,黄斑囊样荧光积存,网膜血管轻到中度荧光染色伴渗漏,视网膜深层平面片状荧光渗漏.VKH患者的眼底在赤道前网膜下可见Dalen-Fuch结节.结论 不同疾病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通过FFA检查可确诊特殊类型的葡萄膜炎,对其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

  • 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预后观察

    作者:徐军;张彦来;马凯;刘宁朴

    目的 探讨伴有虹膜新生血管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2~2006年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选择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入选,对术前伴有虹膜新生血管(INV)的患者记录其临床病程、糖尿病分型、年龄、性别、术前与术后视力、晶体状况、手术方式、PRP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眼压和INV变化情况等并进行总结.结果 其中随访1月以上的病例242例288只眼,长随访时间60个月.患者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3.5±10.4)岁.在入选的242例患者288只眼中,有8例8只眼术前发现INV,其中4只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在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术后,INV均有不同程度减退,大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其中7例INV消失,1例随访期内未见INV消失.在随访期间,4例NVG患者眼压均药物控制(<21 mmHg).随访期间,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2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在0.02以上.结论 及时的玻璃体手术联合眼内光凝有可能促进糖尿病性INV的消退,并使NVG的眼压得以控制.

  • 眼B超在原田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冬妮;王长龄;张一凡;穆凤平;李穗苓;赵伟

    目的 探讨眼B超检查在原田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用医用眼A与B超仪对60例120只眼急性期原田病患者和120只眼其他类型后部色素膜炎及120只正常眼分别做眼B超检查,并测量每眼球壁厚度、观察渗出性网脱、玻璃体混浊等情况.结果 原田病患者球壁厚度(2.00+0.25)mm明显厚于其他类型后部色素膜炎组(1.64+0.20)mm和正常对照组(1.35+0.10)mm,三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渗出性网脱原田病组86.67%,明显高于后两组.结论 眼B超同时出现脉络膜明显增厚和后极部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这两项体征对早期原田病的诊断具有确诊意义.

  •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体外培养及免疫组化鉴定

    作者:冷云霞;张少冲;郑健梁;余洁婷;林健贤

    目的 探讨视网膜前膜组织培养中存在的细胞迁出率低、传代困难等问题;观察培养细胞的成分及体外培养细胞迁出率和增殖力与PVR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手术中剥离的PVR患者视网膜前膜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双目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DAB显色法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结果 PVR在3个月内的细胞迁出率与3个月以上的细胞迁出率和细胞传代率都有统计学意义;共培养31例前膜组织其中23例有细胞迁出,14例成功进行了细胞传代,8例传至第四代;免疫组化鉴定见:s-100、CK为阳性,Vimt、GFAP仅少部分细胞呈阳性,CD34呈阴性反应.结论 PVR 3个月内的患者的视网膜前膜组织是进行视网膜前膜组织体外培养的佳选材;培养的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为主,含有少部分成纤维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 氧诱导对新生大鼠视网膜NF-кB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岚;田兆方;杨军

    目的 探讨核因子кB(nuclearfactor-kappaB,NF-кB)与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以75%的氧浓度暴露1周转入空气1周的方法 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共16只,同时设正常对照大鼠16只.在视网膜病变模型结束后及1周时,组织学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etinalCapillary Density Index,RCDI)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视网膜NF-кB的活性变化.结果 两组视网膜RCDI比较,相同时点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11.08,P=0.0000;t=3.06,P=0.0008),而同组不同时点比较显示:高氧组P21较P14显著减少(t=5.94,P=0.0000);而对照组P21与P14间差异无显著性(t=0.49,P=0.6288).NF-кB的活性比较,相同时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5,P=0.0000:t=14.93,P=0.000).而同组不同时点比较显示,高氧组P21较P14显著减少(t=8.29,P=0.0000);而对照组P21与P1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P=0.7409).结论 氧诱导新生血管的发生.NF-кB的活性在氧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中显著增强,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视网膜NF-кB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发生相关.

  •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的制作探讨

    作者:邢杉杉;万光明

    目的 建立兔和裸小鼠前房内视网膜母细胞瘤(Rb)移植瘤模型,对比两组之间的成功率.方法 将Y79细胞制成细胞悬液,A组注入10只兔(10眼)的前房,每眼注0.1ml;B组注入10只裸小鼠(10眼)的前房.每眼注0.4μl.结果 A组有2眼形成了移植瘤,B组均形成了移植瘤,移植瘤对NSE呈阳性反应,对GFAP呈阴性反应.结论 裸小鼠比兔更适合作为Rb细胞前房移植瘤的动物模型.

  • 玻璃体液对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

    作者:林浩添;张振平;晏丕松;吴文捷;柏凌;叶少碧

    目的 探讨玻璃体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cells,HRCECs)和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al epithelial cells,RPE)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HRCECs和RPE细胞,鉴定并传至第3代,再分别培养在1:8、1:4、1:2(玻璃体液在总培养液中的体积比)的人玻璃体条件培养液(vitreous-conditioned medium,VCM)中,其中VCM分为有无血清2组,在不同作用时间(24~72h),采用四唑盐(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VCM对人HRCECs和RPE细胞增生的影响.结果 在有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1:2的VCM在培养的各时间段对HRCECs的抑增生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RPE细胞和混合细胞(HRCECs和RPE混合1:1)的促增生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无血清时与对照组比较,1:4VCM组在培养60、72h时以及1:2VCM组在培养24h,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VCM组在培养48、印、72h时RPE细胞的增生差异有非常统计学意义(P<0.01);1:2VCM组在培养各时间段混合细胞的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促增生效应.结论 一定体积分数的人VCM抑制HRCECs的增生,但明显促进人RPE细胞以及混合细胞的增生,提示玻璃体中RPE细胞浸润是加重外伤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眼内血管增生性疾病的高危因素.

  • 广州市萝岗区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戚朝秀;李奇根;王涛;董丽洁;邓娟;夏小平;叶辉;梁炬;赖木旭;於文喜;庞晓芳;易华金

    目的 调查广州市萝岗区年龄≥50岁人群盲与低视力的患病率及主要致病原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按世界卫生组织盲与低视力分类标准,对广州市萝岗区50岁及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视力检测初筛后对针孔镜下视力低于0.3者,由眼科医师做视功能、眼前后节形态检查及主要致盲原闪诊断.结果 共录入人数4532人,实际受检4126人,受检率91.04%.其中双眼肓患病率为1.91%,单眼盲患病率5.96%,双眼低视力患病率8.41%.随着年龄增加,盲与低视力患病率明显升高.70岁年龄组双眼肓是50岁年龄组的25.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盲与低视力人群中致病原因的前几位依次是白内障(47.9%),眼底病(20.4%),屈光不正(9.52%),角膜病(7.59%).另外,脑垂体瘤致盲占0.74%.结论 广州市萝岗区≥50岁老年人群盲与低视力的首要原因为白内障,故降低自内障的患病率是该地区防旨治盲的关键,另外眼底病在该地区也是重点防治的疾病.

  •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延误诊治原因的问卷调查

    作者:刘长颖;马景学;魏素琴

    目的 探讨延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诊治的原因.方法 随机对8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诊治情况及延误治疗的原因.结果 延误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诊治的原因包括三大部分.患者因素占75.70%,医生因素占12.94%,社会因素占11.36%.其中"患者不知道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占首位(29.72%),其次是"患者视力下降不明显(18.79%)"和"不知道DR的严重性(13.64%)".结论 在全社会范围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医护工作者对DR的诊治水平,纠正社会上对DR治疗的错误理解,正确引导DR患者及时接受治疗,是降低DR致肓率的重要措施.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