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

    作者:李凤云;谭星平;杨昌全;周明敏

    目的:探讨儿童远视眼的屈光演变规律.方法:观察197例(394眼)3~8岁远视儿童,按首诊年龄分6组,按有无斜视分2组,按远视程度分3组.每年扩瞳孔验光1次,连续5年观察远视度数的发展规律.结果:3~8岁年龄组儿童远视眼的远视球镜部分和远视散光部分,每年平均降低的幅度相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斜视组和屈光不正组,远视平均每年降低的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轻度、中度、高度远视眼,远视平均每年降低的幅度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儿童远视眼远视屈光度(球镜)部分逐年降低,平均每年降低幅度相近,远视散光部分变化较小;斜视和屈光不正儿童,远视度数逐年降低的幅度相近;屈光程度越高远视度数逐年降低的幅度越多;儿童远视散光95%为顺规性散光.

    关键词: 儿童 远视眼 球镜 柱镜
  • 3~5岁儿童屈光度变化动态观察

    作者:申长礼;王兵;蒋丽琴

    目的:观察3-5岁远视儿童屈光度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提供随访时间及配镜依据.方法:随机选择54名儿童,分为3.4.5三个年龄组,每年用1%阿托品散瞳检影一次,配镜,边疆观察3年屈光度及视力的变化.结果:经3年随访远视屈光度由+6.69D下降到+4.59D;视力由0.38提高到0.83(P<0.01)每年屈光度递减0.69D,呈波浪式下降;男性平均屈光度5.18D,女性为3.14D(P<0.01);随着屈光度下降,视力明显提高,原来视力达0.9以上者仅3.7%,而3年后占46.37%.结论:3-5岁儿童远视度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0.69D,如早期发现每年检影验光1次,给予戴镜及弱视治疗视力可逐步提高.

  • 黄斑分支静脉阻塞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时冀川;郑曰忠;韩梅

    目的:分析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MBRVO)的荧光造影改变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90例91只眼MBRVO患者的荧光造影照片,分析黄斑分支静脉阻塞的部位及特点.结果:MBRVO占同期分支静脉阻塞的14.0%;阻塞部位以黄斑颞上支多见,占71.4%;动静脉交叉呈正交叉者为98.9%;黄斑水肿发生率为93.4%;出现缺血改变占16.5%;对侧眼出现静脉阻塞者为5.5%.结论:MBRVO的发病与BRVO的病因及受累部位相似,视力预后取决于其并发症的程度及范围.

  • 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玻璃体出血

    作者:王禹;赵培泉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42例(53眼)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血量分别给予局部糖皮质激素、降低眼内压药物、前房冲洗或玻璃体腔灌洗.结果: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出血共22眼,发生率52.38%,19眼自发吸收,自发清除率86.3%.2眼经前房冲洗吸收,1眼经玻璃体腔灌洗吸收.结论:持续性出血是增殖性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 三重眼表解剖屏障重建术防治翼状胬肉复发四年前瞻性研究

    作者:范忠义;蓝平;周慧瑶;孟彤柏;曲静涛;李宝储

    目的:为解决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难题,在广泛性切除基础上,提出三重眼表解剖屏障重建的概念和方法,并对其防治翼状胬肉术后复发进行4年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初发性翼状胬肉118眼随机分入A、B两组,A组52眼单纯行翼状胬肉广泛性切除术,B组66眼在此基础上联合行三重眼表解剖屏障重建术.根据Prabhasawat提出的术后分级方法,进行裂隙灯随访评定.118眼随访时间均超过4年,平均59±3.60个月.结果:经4年以上随访A组52眼取得根治性治愈者42眼占80.77%,复发者10眼占19.23%,B组66眼全部获得根治性治愈,复发率为零.两组间比较,χ2检验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翼状胬肉广泛性切除联合三重眼表解剖屏障重建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可达到一次手术彻底根治的目的,可推荐为治疗翼状胬肉的首选方法,翼状胬肉不宜早期手术的旧观念应该转变.

  • 先天性内斜视早期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项道满;陈叶桃;毛娅妮;周红梅;熊新云;黄业贤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斜视的早期手术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13例先天性内斜视病人,应用客观方法检查斜视度数.在患者6个月大后,即进行早期手术.结果:对13例3岁以下斜视病人,平均年龄21.6个月,手术一次总成功率为80%.手术设计与大龄儿童并无差异.结论:早期手术的先天性内斜视病人手术设计,可循常规方法进行.采用客观斜视测定的方法,可以提高先天性内斜视儿童早期手术一次成功率.

  • 4~13岁儿童眼屈光不正与屈光要素关系分析

    作者:于伟泓;陈晓隆

    目的:探索以屈光要素中央角膜厚度CT(central Cornea Thickness)、前房深度ACD(Anterior Chamber Depth)、晶体厚度Lens(Lens thickness)、玻璃体腔深度V(Vitreous depth)、眼轴长度A(Axis)、角膜屈折力CD(Cornea Diopter)的生物测量值推算4~13岁儿童眼屈光度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4~13岁屈光不正儿童共90人180眼,经1%阿托品眼膏连续散瞳三天后验光测得屈光度,用A超及角膜曲率计测得屈光要素生物测量值.经SPSS软件分折剔除不相关要素,得出屈光度、相关屈光要素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屈光度D与相关屈光要素CT(mm)、CD、ACD(mm)、A(mm)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D=90.124+2.345×ACD+2.252×CT-2.477×A-0.978×CD(R=0.937).结论:4~13岁儿童眼屈光度可以用ACD、CT、A、CD间接推算.

    关键词: 儿童 生物测量
  • 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钧;董冰松;吴京

    目的:回顾性研究板层和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病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全角膜病变实施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手术将板层角膜巩膜病变切除,作中央部分穿透的植床,取新鲜尸体眼球,制作相应的角膜植片,植片与植床对应间断缝合.术后跟踪随访.结果:12例角膜植片术后均保持或恢复透明,裸眼视力0.1~0.2者4例,0.2以上者8例.术后免疫排斥反应被控制,没有虹膜前粘连和继发性青光眼并发症出现.结论:板层和部分穿透性联合角膜移植术,对大范围严重的角膜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治愈常规方法难以治愈的患者.

    关键词: 角膜病 角膜移植
  •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激光光凝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李镜海;张绍光;刘建;夏信昌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对指导激光光凝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LO)对55例(60眼)渗出型AMD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术(ICGA)检测,对比分析FFA和ICGA图像,发现黄斑区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位置、范围、大小和数目,观察CNV的供养血管(FV).在FFA和ICGA图像的指导下,对不同类型CNV分别半导体近红外激光(810nm)和Fd-Nd:YAG激光(532nm)波长激光进行光凝治疗.治疗后根据病人视力、眼底变化、FFA和ICGA复查结果综合评价疗效.结果:60眼渗出型AMD中,FFA发现典型CNV 24眼,占40%,隐匿性CNV 36眼,占60%;ICGA检查60眼中,典型CNV45眼,占75%;典型CNV伴有明显供养血管(FV)18眼;显示CNV的热点10眼,占16.7%;盘状高荧光5眼,8.3%.IC-GA典型CNV发现率明显高于FFA,P<0.001.激光光凝治疗渗出AMD60眼中,显效21眼,占35.0%;有效16眼,占26.7%;无效23眼,占38.3%;复发12眼,占20.0%.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ICGA可提高隐匿型CNV发现率,在ICGA指导下,采用不同波长激光治疗可取得更好效果,并可客观评价疗效.

  • 大鼠青光眼模型中视网膜B细胞淋巴瘤-2基因家族的表达

    作者:徐洪斌;曹咏梅;郭玉坤;归东梅;陈晓隆;陈明

    目的:探讨大鼠视网膜B细胞淋巴瘤-2(Bcl-2)基因家族的表达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白鼠30只(60只眼),升高眼压至100mmHg 1小时,恢复眼压后,于0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48小时,通过半定量RT-PCR法,检测视网膜Bcl-2及Bax mRNA的动态变化.同时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层进行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细胞丢失情况.结果:Bax基因在眼压恢复0小时即开始增强表达,8小时后有显著性(P<0.05),24小时后达到高峰(P<0.01),48小时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P<0.01).而Bcl-2基因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视网膜节细胞及内颗粒层细胞在48小时后明显减少.结论:Bax基因参与了青光眼眼压升高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调控.

  •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李永平;庞友鉴;林征;杨华胜;毛羽翔;陈智聪;艾思明

    目的:探讨各种治疗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疗效,特别是手术与激素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到1999年12月住院的209例IOIP作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各种方法的疗效并比较手术与激素两种方法对IOIP的疗效差别.结果:经手术、激素、局部放射、免疫抑制剂和COP方案化疗及上述方法联合治疗等(随访1个月到21年,平均1.5年),治愈率40.2%(84/209),部分治愈率57.4%(120/209),复发率43%(34/80).手术治疗与激素治疗比较表明手术治疗和手术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的效果(P<0.001),但手术、激素及手术联合激素治疗三组间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别(P=0.573).结论:手术、激素和局部放射等治疗IOIP有效率和复发率均高,手术和手术联合激素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特别提出手术治疗在IOIP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完全治愈率和减少复发率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炎性假瘤 眼眶 治疗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钟丘;朱白蕾;毕苏欣;谭石锋;苏定旺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3眼)POAG患者施行NPTS.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手术并发症等,并做前房角镜检查.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7.8个月.结果:NPTS术后视力95.6%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37.62±10.67mmHg降至术后半年平均14.12±6.00mmHg,差异有显著性(t=11.972,P<0.001).近一次随访眼压≤21mmHg者20眼(86.0%),其中16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中微穿孔5眼、虹膜嵌顿3眼,术后前房少量积血4眼,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前房角镜检查,术区小梁膜菲薄隐见透明间腔19眼,4眼小梁膜菲薄区不明显.结论:NPTS能有效降低眼压,手术并发症少且轻微,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127例外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病原体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作者:肖启国;梁丹;刘祖国;汪振芳

    目的:分析外源性化脓性眼内炎病原体及其对药物敏感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27例(127眼)经临床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的前房水或玻璃体液标本进行涂片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对细菌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然后对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源性化脓性眼内炎涂片阳性率为22.05%,细菌及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2.52%.其主要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及铜绿假单孢杆菌.大多数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对氯霉素、利福平、头孢唑啉耐药.结论:对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的前房水或玻璃体液进行涂片、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明确眼内炎的性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选择.

  • UBM对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和应用

    作者:孔玮;阎启昌;张卯;张瑞君;张劲松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50只眼)患有不同眼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同时进行UBM和B型超声波检查,并结合临床检查和手术中所见,综合评价UBM在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42只有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眼,UBM检查到有视网膜脱离的34只眼(包括硅油填充眼5只眼),视网膜环行收缩21只眼,视网膜前移位13只眼;玻璃体混浊38只眼,硅油乳化3只眼,睫状体和脉络膜脱离6只眼,睫状体囊肿2只眼.UBM诊断APVR的符合率为89%(34/38).UBM能良好的显示从角膜到赤道部的眼前段组织结构.结论:UBM可用于前段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弥补了B型超声波等其它检查方法的不足,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 凝集素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检查中的作用

    作者:宋海珊;闫明;李娟;石丹;刘昕;陆海燕;王春源

    目的:探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法在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原菌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3例KOH法确诊病人的角膜刮取物培养1~2周后行菌种鉴定,并切取1cm3菌块进行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菌落切片经凝集素染色后,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形态,并且8株镰刀菌凝集素的结合形式为:ConA、LCA、PHA-E、PHA-L、PSA、RCA、UEA呈阳性,PNA呈阴性,SJA及WGA两种有细微差别;3株互隔交链孢的SJA为阴性,其余9种为阳性;1株烟曲菌的PHA-E、SJA、及WGA为阴性,其余为阳性;1株卡氏枝孢霉的RCA及WGA为阴性,其余为阳性.结论: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法可以检验致病真菌的有无,而且可以进一步鉴定某些致病菌的种属,具有应用前景.

    关键词: 角膜炎 真菌 凝集素
  • 63例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临床分析

    作者:周慧瑶;皇甫晓瑾;阎明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分析,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特点和恢复视力的相应措施. 对象和方法:对63例儿童白内障行常规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进行了验光,矫正残存的屈光不正和进行了弱视的治疗.结果:术后患眼的视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0.2~0.5约占61.9%,经弱视训练后视力恢复至正常眼约为56.5%.结论: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应作后囊的环形撕囊或术后短期内的激光后囊切开.术后的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训练对视力的恢复和正常视功能的建立同样重要.

  • 晶状体前囊吲哚青绿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的应用

    作者:钟建光;张惠成;颜伟年;陈滨;董映

    目的:探讨吲哚青绿染色晶状体前囊膜来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的技术.方法:家兔10只,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分别于术后1天、1周处死5只后摘除眼球作病检.白色白内障80例(8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0.5%的吲哚青绿0.05ml染色晶状体前囊膜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照组用粘弹剂维持前房后直接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所有兔眼术后均角膜透明,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病理切片示所有标本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临床试验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术中和术后反应,实验组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80%,两组撕囊成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1,P=0.0338).结论:白色白内障用0.5%的吲哚青绿染色后可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着色容易,安全,无明显副反应.

  • 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探讨

    作者:王艳玲;熊宁;胡泳霞

    目的:探讨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 with a giant tear,简称RDWGT)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皮质激素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手术治疗RDWGTl8例20眼.2例3眼行环扎、放液、外加压、冷冻术.16例17眼行标准三通道式玻璃体切除联合剥膜、全氟萘烷注入、眼内光凝术,8例8眼予以巩膜环扎,1眼行视网膜切开;16例17眼中联合硅油注入14例15眼,联合C3F8注入2例2眼,2例2眼合并晶体混浊明显者,1眼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眼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眼外伤性RDWGT,前部玻璃体增殖严重,联合晶体切割,2例人工晶体眼1眼因后囊混浊联合人工晶体取除术.术后全身应用大剂量激素.结果:术后随访2~26月(平均13.4个月),15例17眼视网膜完全复位(85.0%),术后视力光感-指数者4眼,0.01~0.05者5眼,0.06~0.1者4眼,0.2~0.4者5眼,0.5~1.0者2眼;与术前相比,视力提高12例13眼,视力不变4例5眼,视力下降2例2眼.结论:探讨了高度近视合并RDWGT是否应扩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适应症;术中应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对于透明晶体,保留晶体仍可以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术后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 两种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作者:苗林;曹西友;殷汝桂;朱鸿;宋鹤翔

    目的:观察两种设计不同的AcrySof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方法:114例(11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1)试验组:59例(59眼),植入一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2)对照组:55例(55眼),植入三体式AcrySof折叠式IOL.术后半年散大瞳孔观察Soemmering环和PCO情况.结果:瞳孔区PCO,试验组4只眼(6.8%),混浊多为轻微皱褶.对照组11只眼(20%),试验组PCO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Soemmering环边界均清晰而试验组更加明显,且襻周也形成明显的细胞增殖区.结论:一体式AcrySof折叠IOL具有独特设计的襻使晶状体后囊膜皱褶大为减少,远期Pcp明显下降.

  • 眼后段疾病相关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梁勇;黎晓新;姜燕荣;鲍永珍

    目的:探讨与眼后段疾病相关的青光眼的病因及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对74例与眼后段疾病相关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患者中硅油继发青光眼39例,经手术及药物治疗,眼压可控制正常.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29例,多数行视网膜周边冷冻联合视网膜光凝等抗增殖手术,治愈率为15%,有效率为60%.6例行玻璃体切割、内眼激光、周边视网膜冷冻(或联合硅油填充)术,3例术后眼压正常,5例新生血管肖退.外伤性晶体脱位、玻璃体嵌顿、视网膜脱离继发青光眼4例,因眼后段疾患行多次手术引起瞳孔闭锁继发青光眼2例,手术治疗后眼压正常.结论:硅油继发青光眼、外伤性晶体脱位、玻璃体嵌顿继发青光眼、瞳孔闭锁继发青光眼等经药物及手术治疗眼压可控制正常,预后较好,而NVG仍是治疗的难题,抗增殖手术如玻璃体切割、内眼激光、周边视网膜冷冻联合硅油填充术可能会成为治疗NVG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需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青光眼 眼后段疾病
  • 蓝黄视野及黄斑阈值检测对早期青光眼诊断的研究

    作者:王华;黄佩刚;王平宝;刘双珍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及黄斑阈值检测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umphreyⅡ-750型自动视野计(Zeiss公司产),对正常人60眼,早期原发性青光眼63眼进行标准视野(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蓝黄视野(Blue-on-yellow Perimetry,B/Y)及黄斑阈值视野(Macular threshold Perimetry,MTP)检查,并对三种视野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正常组与早期青光眼组两组W/W,B/Y,MTP的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bility,MS)之间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早期青光眼中,MTP的敏感性高,为83%;B/Y的敏感性次之,为65%;W/W的敏感性低,为48%.如将B/Y与MTP联合运用时,并联试验可使敏感性提高到94%;串联试验可使特异性提高到87%.结论:在检测早期青光眼中,蓝黄视野与黄斑阈值的敏感性均高于标准视野,以黄斑阈值更为敏感;蓝黄视野及黄斑阈值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在青光眼早期诊断有应用价值.

  • 消炎痛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王悦;张金英;胡岚君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应用消炎痛,联合抗青光眼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术前、术后口服消炎痛并行抗青光眼手术.结果:术后眼压降至21mmHg以下者25眼,占68%;完全解除痛苦和用药后解除痛苦的占92%;18眼术后schelemm氏管充血消失及新生血管部分闭塞,占49%,20眼虹膜粗大血管变细或消失,占54%. 结论:针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三种主要病因,首先进行原发病治疔,并采取早期药物控制及局部治疗、中期综合手术、晚期缓解症状的治疗原则,术前、术后服用消炎痛联合抗青光眼手术,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LASIK术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例

    作者:孙时英;鞠燕;苏玉民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新技术,其疗效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获得广泛认可,但其安全性尚待进一步研究.我院做LASIK手术1276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发生术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例,现报告如下.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高度近视一家系

    作者:华峰;吴苇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高度近视的关系早被许多学者注意,二者均为遗传性和家族性的疾病.现将遗传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高度近视一家系,报告如下.

  • 巩膜折叠术治疗后巩膜巨大破裂1例

    作者:周进;崔达

    穿通性眼外伤后巩膜巨大破裂预后较差,常伴有眼内容大量流失、球内出血、跟球休克、视网膜脱离等导致终视力丧失.我院对1例15mm长后巩膜巨大破裂病例抢救成功,报告如下.

  • 羊膜移植治疗义眼座暴露

    作者:方克娅;孔丽萍;王巧萍

    临床资料:本组4例(4眼)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5~56岁.其中眼外伤3例,继发性绝对期青光眼1例.义眼座材料均为国产羟基磷灰石.均为Ⅰ期植人.眼座暴露时间:术后7~22天,暴露面积三眼约4~8mm,1眼约10mm.

  • 肺癌脉络膜转移1例

    作者:岳岩;魏锐利

    患者男性 22岁因右眼视物变形,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00年6月1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外院就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右眼造影早期视网膜动静脉血管扭曲,后极部网膜有2个脉络膜荧光遮蔽(上下血管弓之间).造影早期黄斑区周围血管扩张,逐渐出现斑片状脉络膜荧光,随时间逐渐加深,造影后期整个后极部视网膜呈密集高荧光区(上下血管弓之间)边界清晰,晚期不消退,视乳头颞上方也有1PD大小边界清晰的高荧区,周围也有边界清晰低荧光区.诊为右眼局限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脉络膜黑色素瘤待排.

  • 双眼脉络膜转移癌1例

    作者:周宏峰;张含;刘哲丽

    患者女 44岁自觉双眼视物模糊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求进一步治疗于2002年2月2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右眼视力0.6,左眼0.4,矫正不应.双眼外眼正常,眼前节正常,玻璃体无混浊.右眼后极部黄斑颞侧见两个相邻的视网膜下黄白色实性病灶,分别为3PD和1PD大小,边界不清,略呈圆形扁平隆起,表面色素沉着,周围视网膜浅脱离,累及黄斑;左眼视盘颞下方及颞上血管弓上方距视盘4PD处各见一个视网膜下病灶,与右眼病灶所见相同,大小分别为为12PD和3PD,周围视网膜浅脱离,前者累及黄斑.双眼眼压均为2.66kPa(20mmHg).患者身体消瘦,精神状态差,追问病史,曾因左乳腺癌于2001年2月接受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放疗、化疗半年.B超检查表现为双眼视网膜下扁平隆起的病灶,表面欠光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造影早期病变区荧光遮蔽,动静脉期可见视网膜血管爬行于隆起的病灶之上,静脉早期病灶内开始出现深层斑点状不规则荧光,逐渐扩大形成呈近圆形斑驳状强荧光灶,其边缘围绕以细点组成的强荧光环带;晚期病灶持续强荧光,周围荧光贮留.4个病灶所见基本相同.眼科诊断双眼脉络膜转移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在我科建议下接受肺CT检查,发现肺脏多个肿块,放射科诊断肺转移癌.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于2002年3月18日死亡.

  • 气囊巩膜外顶压治疗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张军;王广慧;郑晓丽;张劭茹;曹书芹

    对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缝线固定性巩膜外垫压,手术操作非常困难.我们采用胶乳气囊导尿管,插管法进行球外非固定性巩膜外顶压治疗这类视网膜脱离病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单眼先天性黄斑缺损伴屈光不正1例

    作者:王丽杰;林晓时;贾骥

    患者刘XX女 5岁因右眼外斜2年,2000年4月来我院就诊.既往无眼病史,家系中无近新结婚史,孕期无感染疾病史,全身状态佳,发育正常,无指趾畸形.视力右0.08,左0.4,经1%阿托品散瞳后矫正视力:右0.2,左0.6.

  • 前1/2自体巩膜保留防治HA植入物暴露的临床观察

    作者:邓文香;刘凌

    近年来羟基磷灰石(Hydroxyatite HA)植入物逐渐己被临床广泛应用,但HA值入物的暴露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国外Remulla报告11%,国内林明报告3.27%[1].本文两年来对一期植入14例均采用前1/2自体巩膜加固术进行随访HA植入物暴露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原发性青光眼继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作者:郑宏飞;沈希成;吴雪雁;李田;陈瑛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日趋常见.它的病因之一是青光眼,但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就诊时表现为AION却报道较少.我院1998年6月~2001年6月共收治原发性青光眼病人231例,其中发现并诊治了AION 20例32眼,这组病人虽都检出高眼压或伴房角损害,但临床表现以AION为主.我们认为,该类病人应早期发现,青光眼与AION并重治疗并正确估计疾病预后的复杂性,现将一些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皆于98年6月份以来收治,男性8例,女性12例,共20例(32眼),年龄48~69岁.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25眼,开角型青光眼4例7眼,同时伴高血压5例,血压偏低1例,糖尿病1例,糖尿病合高血压1例.20例患者血沉皆正常,眼底动脉硬化皆Ⅱ级以上.

  • 桐泽型葡萄膜炎1例

    作者:陈丽华;王岳秀;侯宁

    患者苗××男 45岁右眼视物模糊20天,伴左眼红2天就诊,初诊为右眼虹膜睫状体炎.经散瞳,皮质激素及抗炎门诊治疗20天,症状未见改善,视力继续下降.右眼视力0.4,左眼0.8.裂隙灯检查:右眼结膜睫状充血(+),睫状压痛(+).角膜后细,小色素样KP及部分羊脂样KP(+),房闪(+).瞳孔约6mm.左眼结膜混合充血(++),睫状压痛(+),角膜后细小KP(+),房内(++).瞳孔约为3mm.右眼见玻璃体内有小片壮及条素样混浊,视乳头色正,生理杯正常,颞侧视网膜略为灰白色,静脉扩张,远端静脉可见白鞘,动脉细为串珠样(多见于视网膜颞侧)A∶V=1∶3.颞上肢静脉,远端有散在中小片状出血三处.黄斑略水肿,中心凹反射(-).左眼(散瞳)玻璃体内有小片混浊,生理杯正常,静脉扩张,动脉细,远端为串珠样,后极部圆形黄白渗出斑,黄斑中心凹反射(+).双眼压均正常.眼底荧光造影:可见眼底有无灌注区和荧光渗漏,视盘周围有荧光渗漏.双眼VEP波幅稍减低,右眼视野颞上方远端缺损,左眼上方远端缺损.于次日入院治疗,每日两次无环鸟苷25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强的松片25mg,每日1次口服,典必殊滴眼液点双眼.B超检查:双眼无视网膜脱离.右肾结石、ASD、血糖、血尿常规、肝功、心电图均正常.治疗10天后出院,右眼视力0.4,左眼0.8.双眼无结膜充血,角膜透明,色素细小KP(+),房闪(-),无睫状压痛.双眼散瞳约8mm.双眼玻璃体混浊减轻,静脉充盈不明显,远端静脉可见白鞘,动脉细,A∶V=1∶3,右眼黄斑中心凹反射(-).

  • 水痘并发视网膜动脉栓塞1例

    作者:吉江峰;宋伟同;吉芳

    视网膜动脉栓塞的发病率不算多,好发于动脉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口服避孕药、外伤骨折、炎症、网脱手术、眶内手术、下鼻甲和球后注射泼尼松龙者.由水痘病并发视网膜动脉栓塞者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 角膜乳头状瘤1例

    作者:余金龙;董永章;雷春燕;刘志英

    患者男 72岁右眼肿物生长,视力障碍5年,于2000年12月4日入院.全身未见异常.右眼视力眼前手动,左眼0.1.右眼睑可闭合,右眼角膜表面及邻近球结膜表面被覆厚约4MM的乳头状肿物(图1),其表面见玫瑰红斑点.

  • 小梁切除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术

    作者:李敏;刘红军;田丽君;田旭

    我院自2000年至2002年5月为1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梁切除、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迈之灵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作者:郑松泉

    RVO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迄今无满意疗法.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期间均选用德国生产的迈之灵片和天津力生制药生产的肠溶阿司匹林胶囊联合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高度近视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3例

    作者:黄勇;金玲

    我院自1997年初开展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763例(1522眼)以来,3例患者术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现报道如下.

  • 激光治疗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1例

    作者:徐丽;刘驰;杨庆才

    患者女 30岁因右眼视力突然下降2天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右眼视力手动/眼前30cm,不能矫正,左眼1.0.双眼前节及左眼底未见异常.右眼底视盘圆,色淡红,边界清楚,血管走行比例大致正常,黄斑区约6PD×6PD大小视网膜前出血,遮挡黄斑,中央区可见液平面(图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黄斑区荧光遮蔽,晚期未见荧光素渗漏.诊断为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行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激光玻璃体引流手术,使用Abraham角膜接触镜,应用Nd:YAG激光,击射黄斑部视网膜前出血区下方液平面,能量6.8mJ,击射两次,见血液流向玻璃体内.激光手术后当即于球后注射维脑路通1ml及地塞米松5mg.术后第1天于球后注射尿激酶10000U.术后每日口服沃丽丁.

  • 前房注吸治疗前房积血继发性青光眼

    作者:付文琴;于炳水

    因眼球钝挫伤所致的前房积血很常见,一般情况下经保守治疗均能自行吸收;但严重病例由于前房出血量大,积血不能吸收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当药物治疗无效时,我们采用前房注吸凝血块并辅助粘弹剂保护内眼组织置换房水的方法治疗2例病人收到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羊膜移植在眼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大矛;曹书杰;董辉

    近年来羊膜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在眼科特别是眼表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科自2000年至今对一些眼表疾病的患者采用羊膜移植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地塞米松缓释微粒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炎症疗效观察

    作者:毛有鸣

    我们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束时在前房植入一粒含60μg地塞米松的缓释微粒,明显地减轻了术眼的炎症反应,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进展

    作者:牛晓光;史伟云;谢立信

    由于角膜的免疫赦免地位,角膜移植是众多器官和组织移植中成功率高的,也是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手段.然而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仍然是造成角膜移植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尤其二次移植、新生血管化植床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后的免疫排斥发生率高达60~90%.而目前我国多数为高危因素的患者.因此,有效的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就成为角膜植片能否长期存活的关键所在.目前用于减少或防治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综合如下:

  • 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文灿;刘双珍

    高度近视眼因眼轴不断延长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及伴黄斑变性、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终导致视力丧失,已成为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但因其发病机制不清楚,目前尚无一种确切有效的理想方法防治其形成与发展.因此,阐明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日益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急需解决而又富有挑战性的一大难题.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