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邓晶;孟欢;李英俊;金龙山

    近年来,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及设备的更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开展,不但降低了术后低阶像差,而且弥补了传统术式无法矫正的术后光晕、眩光及夜间视力下降等问题,极大提高了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和稳定性。本文就角膜地形图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准分子激光手术中的应用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作者:胡春明;汪辉;阴正勤;任茜;文建英;罗启惠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35例患儿(6~14岁)36只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眼LASIK术后1、3、6及12个月进行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的随访.结果 模拟角膜镜度数(simulated keratoscope reading,Sim k)的等效值和球镜屈光度LASIK术后第1个月较术前分别平均减少6.75 D和8.30D,术后3个月之内均表现一定的回退,术后3~6个月部分回退,6~12个月趋于稳定.Sim k的差值与柱镜屈光度的变化相符: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各阶段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切削区角膜地形图的形态以平滑型居高术后偏心切削占55.56%.结论 LASIK矫治儿童高度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后恢复快、疗效可靠,角膜地形图的检查可准确显示术后角膜的形态变化,对手术设计的改进和手术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马群;黄震晞;沈政伟;韩苏宁;李丽;周雄

    为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能否引起角膜散光,用大光斑多区切削的进口准分子激光机治疗无散光高度近视72眼和中、低度近视81眼.经角膜地形图分析,高度和中、低度近视眼切削前后不规则散光指数无明显变化,说明PRK不是增加角膜不规则散光的因素.术后1年,高度近视眼角膜中央3 mm散光比术前增高,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多区、大光斑多次切削时,每次切削中心不能完全重叠等因素有关.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地形图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洁;王鑫;朱兰英;张波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利用显微角膜刀形成一带蒂角膜瓣,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内消融,因此保持了角膜组织前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减轻了因术后角膜组织的愈合反应而引起的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特别适合于中、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的治疗.

  • 角膜地形图引导白内障手术切口矫正术前散光临床观察

    作者:喻丽;曾晓峰;余芬芬

    目的 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 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 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 50例老年人角膜前表面光学形态特征

    作者:徐栩;蔡剑秋;郑穗联;施明光;邵婷婷;陈燕

    目的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老年人角膜前表面光学特征.方法对50例老年人79只眼和29例青年人54只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验光,对所得的角膜地形图参数:模拟角膜曲率(SimK)、角膜不规则指数和形状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老年组逆规性散光33例(41.78%),近水平子午线曲率SimK1为(43.77±1.36)D,角膜不规则指数为(0.95±0.33)D,均高于青年组[(42.72±1.57)和(0.68±0.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垂直子午线曲率SimK2为(43.85±1.33)D,形状系数为(0.24±0.12)D,青年组分别为(43.59±1.5)和(0.28±0.12)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眼角膜表面水平子午线曲率变陡,散光属性向着逆规发展;老年人眼角膜的光滑性降低;角膜由中央区到周边各子午线曲率的变化趋势保持稳定.

  • 几种眼前节分析仪在角膜测量中的应用

    作者:余晨颖;杨亚波

    近几年临床上出现了许多可用于眼前节测量的新技术,如Orbscan角膜地形图技术、Scheimpflug技术、相干光断层扫描技术、超声生物显微镜技术以及共焦显微镜技术等,它们各有特点,可以使医生更加方便、准确、客观地对角膜进行临床观察.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的测量可由经典的Placido盘角膜地形图仪完成,亦可借助能够生成三维角膜模型的断层扫描仪来完成,如Orbscan和Pentacam系统.能够测量角膜厚度的仪器种类很多,除传统的超声测厚外,上述各种技术均能完成角膜测厚,但是不同仪器的测量值之间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在临床使用时必须引起注意.

  • Pentacam眼前节分析在圆锥角膜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徐漫;孙荔;刘永珍;卢迪;徐艳春;陈蕾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可合成眼前节从角膜前表面到晶状体后表面的三维图像,通过测量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后表面屈光度、角膜厚度、角膜体积、角膜散光度等,在圆锥角膜,特别是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 角膜地形图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刘丽清;王雁

    随着科学技术和屈光手术的不断发展,角膜地形图的应用也愈加广泛.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的问世,使精确地分析角膜前后表面形态和厚度变化成为可能.角膜地形图对于屈光手术前患者的筛选、手术方案的选择及其引导的个性化切削、术后疗效评估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角膜地形图的发展历史及其新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Pentacam 系统角膜后表面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

    作者:尹奕;王欣;仲燕莹;夏英杰;陈跃国

    目的 探讨Pentacam测量所得的们膜后表面参数对于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的作用.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正常对照组45例73眼,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4例20眼,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43例58眼.方法 经TOPOLYZER角膜地形图仪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的临床前期、临床期圆锥角膜组,用Pentacam测量获得角膜后表面参数水平,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所得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主要指标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大值、高度小值、高度差、小矢状曲率、角膜中央3 mm平均散光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临床期、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角膜后表面参数为:角膜后表面的高度大值(P均<0.001)、高度小值(P均<0.001)、高度差(P均<0.001)、小欠状曲率(P<0.001、P=0.014)、角膜中央3mm平均散光度(P<0.001、P=0.008),它们均与圆锥角膜的发展相关,并依照ROC曲线,计算出角膜后表面高度大值、高度差、角膜中央3mm平均散光度在区分正常角膜和临床期、临床前期圆锥角膜时的切点、敏感度及特异度.结论 Pentacam测量的角膜后表面参数可以有效地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及确诊临床期圆锥角膜.

  • 傅立叶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

    作者:朱晓博;周跃华

    目的 探讨傅立叶OCT(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在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筛查中的作用.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屈光中心就诊的临床期圆锥角膜患者36例(56眼);临床前期圆锥角膜患者38例(57眼);正常对照组30例(60眼).方法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及Tomey角膜地形图进行检查.可疑圆锥角膜者,经3-6个月随访角膜地形图KSI值增大或局部曲率较前增高,诊断为临床前期圆锥角膜.采用RTVueOCT测量圆锥角膜组,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患眼及正常对照组双眼的角膜厚度参数,包括上方与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I值)、鼻上方与颞下方角膜平均厚度的差值(SN-IT值)、小角膜厚度值(MIN)、小与中间值角膜厚度差(MIN-MED)、小与大角膜厚度差(MIN-MAX)、薄点X-location和薄点Y-location.比较三组间参数差异,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各参数区分正常对照组和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的切点、敏感度和特异度.主要指标S-I值、SN-IT值、MIN、MIN-MED、MIN-MAX、薄点X-location和薄点Y-location、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临床前期圆锥角膜组及临床期圆锥角膜组的IT-SN、I-S、MIN、MIN-MED、MIN-MAX值均明显增加,且呈递增趋势(P均<0.05).上述各参数在区分临床前期圆锥角膜和正常对照组时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32、0.858、0.769、0.790;切点分别为-28.5、-33.5、487.0、-22.5、-53.0 μm;其敏感性分别为0.632、0.404、0.667、0.596、0.632;特异度分别为0.833、0.967、0.900、0.937、0.917.结论 RTVueOCT角膜厚度参数能有效地筛查临床前期圆锥角膜.

  • 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圆锥角膜的远期效果

    作者:谢培英;王志昕;杨丽娜;郭曦;唐琰

    目的 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年以上的视力矫正效果,屈光度和处方参数变化以及角膜塑形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配戴RGPCL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73例(136眼).方法 患者于戴镜前、戴镜1、2、3年检测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的圆锥角膜筛查软件检测.观察戴镜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其他角膜形态学改变;对比RGPCL处方基弧、屈光度的变化.根据病变程度按轻度圆锥角膜组(A组)和中、重度组(B组)分级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数,RGPCL基弧,角膜地形图的各项指标.结果 患者平均戴镜(49.3±15.3)个月(36~76个月).初诊裸眼视力(UVA)平均3.76±0.45,框架镜矫正视力(SPVA)4.57±0.53,RGPCL矫正视力(RGPVA)4.89±0.14,视力有显著提高(F=171.994,P=0.000);末诊RGPVA 4.95±0.11,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提高(t=-6.733,P=0.000).B组比A组提高更显著.RGPVA可达0.8或以上的比率,戴镜初期、1年、2年和3年后分别为85.13%、86.76%、85.60%和84.62%.初诊与末诊检查相比较,近视度为(7.13±4.01)D和(6.23±3.42)D(P=0.014),角膜散光度为(6.23±3.24)D和(4.42±2.34)D(P=0.000).初诊与末诊RGPCL处方基弧为(7.38±0.50)mm和(7.54±0.42)mm(P=0.000),RGPCL处方度为(-6.22±3.59)D和(-5.33±3.09)D(P=0.000).与A组比较,B组的屈光度与镜片弧度的变化更显著.角膜地形图各项表面参数除SAI、IAI和AA3项其初、末诊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参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 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能较好地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并可获得显著角膜塑形效果,明显降低近视度和散光度,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发展.

  • 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分析

    作者:李莹;金玉梅;张潇;孙玉敏;李海燕

    目的 比较不同屈光度、年龄、性别双眼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差异的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拟行屈光性角膜手术的年龄18~47 岁的近视眼患者500例(1000眼).方法 对受试者双眼行角膜地形图(TOMEY Version 3.30)检查.检查前停戴角膜接触镜1周以上,并排除干眼和其它眼病及全身系统疾病.主要指标 角膜地形图对称性、对称比率.结果 大散光轴位和屈光度同侧一致3.4%,基本对称1.8%,近乎对称79.0%,不对称15.8%.不同屈光度对称比率<-6.0D占12.0%,-6.0~-7.9D占24.0%,-8.0~-9.9D占25.8%,≥10.0D占19.0%(P<0.05).不同年龄对称比例<35岁占84.3%,≥35岁68.5%(P<0.05).男性对称比率占86.4%,女性76.7%(P>0.05).结论 80%的近视患者双眼角膜地形图呈对称性分布.屈光度越高(-10.0D以内)对称性越高;随年龄增长对称性逐渐降低.(眼科,2008,17:40-43)

  • 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地形图的影响

    作者:赵炳坤;张伟岗;王达良;赵兴元;楼六一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及程度.方法:对30例(40只眼)原发性青光眼手术前后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对比分析,根据术前散光状态分为循规性散光组和逆规性散光组.结果:手术后1~2周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手术前相比循规性散光组散光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逆规性散光组术后散光较术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角膜不规则参数(cornea irregular measurement,CIM)及形状参数(shapefoctor,SF)也有小波动.手术后3个月角膜地形图变化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可产生一定程度的手术源性循规性散光,3个月后角膜屈光状态基本回复到术前状态,术后早期散光的产生与眼压的变化、手术切口及缝线有关.

  • 软性角膜接触镜与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对像差的影响

    作者:艾立坤;成娟娟;李东辉;刘玉华

    目的分析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患者波前像差及角膜地形图在配戴前后的变化,探讨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屈光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设计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研究对象近视眼患者41例(80眼).方法软镜组20例(40眼)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RGP组21例(40眼)配戴RGP镜片,患者治疗前后作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检查,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指标观察配戴接触镜治疗前后角膜地形图及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软镜组患者治疗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index,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urface asymne-tryindex,SAI)有所增加,而RGP组SRI及SAI轻度下降;戴镜条件下,两组的整体波前像差(软镜组:0.58;RGP组:0.91)均低于治疗前裸眼的整体波前像差(软镜组:0.71;RGP组:1.21);配戴后裸眼条件下,RGP组整体像差低于治疗前,且以低阶像差下降为主,而软镜组整体像差高于治疗前,各阶像差呈均匀上升趋势.结论良好配适状态下的角膜接触镜均可使像差减小,使患者获得优质的光学矫正.

  •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结果的对比观察

    作者:谢立信;李赵霞;衣伟伟

    目的:将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与A超角膜测厚仪对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二者之间差异的规律性.方法:随机选取222例(423只眼)单纯屈光不正患者,对其角膜中央厚度分别行ORBSCAN-Ⅱ和A超测量,将结果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二者差值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在对该423只眼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中,A超测厚的结果为(544.52±32.43)μm,ORBSCAN-Ⅱ的测厚结果为(515.39±35.77)μm,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为(29.15±13.61)μm.两种测厚方法的结果差值在-18~64μm之间,其中有54.38%在20~40μm之间.具体分布及所占比例为:差值≥60μm的2只眼,占0.47%;差值在50~59μm的26只眼,占6.15%;差值在40~49μm的65只眼,占15.37%;差值在30~39μm的126只眼,占29.79%;差值在20~29μm的104只眼,占24.59%;差值在10~19μm的67只眼,占15.84%;差值在0~9μm的24只眼,占5.67%;差值在0μm以下的9只眼,占2.13%.结论:在中央角膜测厚方面,ORBSCAN-Ⅱ测量值较A超测量值为小,二者之间的差值大多在20~40μm之间.A超测厚仍是目前为准确的角膜测厚方法,ORBSCAN-Ⅱ在角膜测厚方面不能完全替代超声测厚,仅可作为参考.

  • 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地形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纳;邹留河;苏晓铎;潘志强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的长度、宽度及胬肉覆盖角膜的面积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以及术后的改善情况.方法:对翼状胬肉33例,45只眼患者术前进行检影验光及角膜地形图检查,术中测量翼状胬肉的宽度及长度,对翼状胬肉的宽度、长度及面积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不对称指数(SAI)及角膜散光进行相关性研究;随访23例,28只眼翼状胬肉患者进行术后的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从而找出好的手术时机.结果:术前翼状胬肉的长度与角膜散光(r=0.304,P=0.042),SRI(r=0.478,P=0.001)和SAI(r=0.507,P<0.001)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翼状胬肉的宽度及面积与SRI(r=0.490,P=0.001;r=0.599,P<0.001)和SAI(r=0.508,P<0.001;r=0.583,P<0.001)有明显的相关性;而散光却与SRI及SAI(r=0.253,P=0.093;r=0.268,P=0.075)无明显的相关性.术后只有角膜散光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3),而SRI及SAI的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423;P=0.143).结论:翼状胬肉的出现、生长及其手术切除对角膜的球面性、规则性以及散光均有影响,而有些影响是不能通过手术解除,所以本研究建议可适当地提前手术时机.

  • 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筛查圆锥角膜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原;樊郑军;陈小莉;贾泽昊

    目的评价AstraMax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前筛查圆锥角膜的应用价值.设计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拟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患者2202例(4382眼),年龄18~45岁,平均(27.0±0.5)岁.方法患者术前行AstraMax角膜地形图检查,以筛选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及可疑圆锥角膜.主要指标角膜地形图,角膜中央屈光力、I-S值及角膜厚度.结果共筛选出2例(4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占总体的0.09%;发现可疑圆锥角膜5例(8眼),占总体的0.23%.结论AstraMax角膜地形图检查在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中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是准分子激光术前筛查的重要检查手段.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作者:赵向阳;伊琼;刘军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方法: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仪对31例(62只眼)近视患者LASEK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切削形态中平滑型占95.2%,其他各型占4.8%,随着时间的延长,切削形态逐步规则.Irreg值也逐渐减小,而模拟角膜镜读数(SimK)却表现一定的回退.结论:LASEK后角膜及切削形态较规则,但仍然存在屈光回退的问题,角膜地形图对分析LASEK后角膜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工具.

  • PRK、LASIK术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杨瑞明;郭海科;郭露萍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及其与裸眼视力的关系.方法:采用EyeSys 2000型角膜地形图系统测量PRK、LASIK术前及术后10天、1、3、6、12及24个月时的角膜地形图并记录同期的视力.结果:角膜地形图显示术后切削形态随着时间延长,趋于规则;Simk的差值和等效值,PRK组和LASIK组术前与术后相比都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偏心距离均在1.00mm内,术后裸眼视力≥0.6.结论:在低、中度近视中,LASIK术后的偏心程度较PRK的稍重,引起裸眼视力偏低.

443 条记录 1/23 页 « 12345678...22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