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基于临床病例观察永存胎儿眼内血管的发生

    作者:董白霞;洪颖;陈慧瑾;马志中

    目的 通过2例永存胎儿血管(Persistent Fetal Vasculature,PFV)的系统观察进一步理解眼的胚胎发育过程和争议问题.方法 典型病例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应用术前、术中详细照片记录、录像回放比对、组织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方法对2例典型的PFV病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正常眼的胚胎发育过程,从临床观察有力证据出发探讨现存的争议问题.结果 2例典型的PFV眼部体征绝大多数符合Goldberg的系统描述.由虹膜色素上皮(经过瞳孔领)绕过虹膜的基质与角膜内壁发生粘连而形成了先天虹膜囊肿,而且跨越了前房空间,从而为角膜内皮来源于神经外胚叶提供了有力的直接观察依据.扇形网络构象更倾向支持永存瞳孔膜由晶体前血管膜残余形成.但这些网络结构表面均包裹由神经嵴细胞来源的虹膜基质组织.结论 角膜内皮与虹膜色素上皮层在胚胎时期有密切联系.角膜内皮和Descemet膜来源于神经外胚叶可能性大.角膜内皮的发生采取由中央向周边的进行方式;来自周围的神经嵴细胞是沿着视杯前面与(发生中)角膜内皮之间的间隙进入发生虹膜基质,能更合理地解释眼前节的发生过程.瞳孔残膜的形成可能是胚胎血管残余与神经嵴细胞相互诱导所形成.

  • 黏弹剂冲洗针辅助的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手术应用分析

    作者:何继武;刘爽;易荣涛;王华;程俊平

    目的 评价黏弹剂冲洗针在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的“复明工程”中66例(83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在黏弹剂冲洗针辅助下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乳化组和黏弹剂冲洗针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术后散光、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黏弹剂冲洗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后3d散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3±4.54) min、(7.91±3.12)%、(1.09±0.72)D、40.48%,超声乳化组分别为(11.45±5.56) min、(9.37±3.46)%、(1.17±0.91)D、36.59%.两组手术时间和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与术后30 d视力、术后散光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黏弹剂冲洗针的改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与超声乳化手术相似,且手术时间和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低.采用黏弹剂冲洗针的改良小切口手术,是安全、有效、快速,适用于白内障复明工程,尤其是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对眼表的影响

    作者:郭元懿;李若溪

    目的 了解老年性白内障术后不同屈光状态眼表的特点,探讨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将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轻度屈光不正和正视眼的患者.按术后6个月的屈光状态分为轻度近视组、轻度远视组、轻度散光组和正视眼组,每组各60例,共240例,并对每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矫正视力,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等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轻度散光组BUT明显小于轻度近视和轻度远视组,轻度远视组BUT明显小于轻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组的干眼发病率高,其次是轻度远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对眼表泪膜有影响,主要表现为BUT缩短.白内障术后应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尽量避免散光及远视的发生.这对改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眼表状态及视觉质量至关重要.

  • 原发性青光眼晶状体厚度与位置的研究

    作者:李媚;陈翔熙;刘杏

    目的 利用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仪(AS-OCT)和A型超声波定量测量、分析和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正常人的晶状体生物学参数及眼轴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5年1~10月的临床病例连续入组收集病例,包括急性PACG(APACG)患者89例89只眼,慢性PACG (CPACG)患者63例63只眼,POAG33例33只眼和正常人90名90只眼,行A型超声波眼轴长度(AL)测量及AS-OCT前房及晶状体断层扫描定量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矢高(CLR)和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系数(LT/AL ratio);比较PACG、POAG和正常人之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POAG眼和正常眼晶状体参数的平均值为:LT (4.67±0.54 vs.4.57±0.42) mm,CLR (0.36±0.28 vs.0.39±0.33) mm,LT/AL ratio (0.20±0.01 vs.0.20±0.0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9~0.791);PACG眼的各项晶状体参数平均值LT(5.13±0.37) mm,CLR (1.00±0.25) mm,LT/AL ratio (0.23±0.02)均显著小于POAG眼和正常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PACG的ACD (1.84±0.24) mm和AL (22.29±0.82) mm比CPACG的小(分别为2.02±0.25和22.76±0.91 mm),但LT (5.19±0.38) mm、CLR (1.15±0.26) mm和LT/AL ratio(0.23±0.02)比CPACG的大(分别为5.05±0.36 mm、0.93±0.21 mm和0.22±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947~4.307,P<0.001~0.007).结论 PACG的眼前节结构较正常人和POAG狭窄,APACG较CPACG有更厚的晶状体且晶状体位置更加靠前,POAG与正常人的晶状体厚度及位置无差异.

  • Lenstar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中对比研究

    作者:宋文琦;刘菲

    目的 研究Lenstar900测量白内障眼眼轴的检出率及其与白内障LOCSⅡ分级的关系,比较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测量的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月到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4例192只眼,术前按照LOCSⅡ分级标准进行白内障分级,分别应用Lenstar 900及A超和角膜曲率计完成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和角膜曲率(Ks、Kf)的测量,对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术前Lenstar 900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时预留的目标屈光值与术后3个月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比较.结果 Lenstar 900对AL的检出率为75%,当N和P分级分别在≥3.0和≥4.0时无法测出.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测量AL、ACD及Ks、K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测量参数在上述两种测量方法间均呈线性相关(r>0.9,P <0.05),术后实际验光球镜度数与术前Lenstar 900计算后预留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时,Lenstar 900与A超联合角膜曲率计对患者术前生物学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者可以互替使用,但对于核混浊和后囊下混浊重的白内障患者仍需用后者来测量.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危险因素分析及评估模型的构建

    作者:丁蕙;赵世红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危险评估模型.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因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连续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术后前房渗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起利于临床使用的较为简便的危险评分体系,做出危险分层.结果 研究纳入611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渗出36只眼,发生率为5.89% (36/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7个独立危险因素入选术后前房渗出危险评估模型并赋予相应分值如下:超声能量复合参数>7.25(1分),术前视力<0.1(1分),高度近视眼病史(1分),青光眼病史(2分),葡萄膜炎病史(2分),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分),术前眼压>21 mmHg(2分);危险评估模型中,术后前房渗出危险评分总分<2分为低危组,其前房渗出发生率为1.1% (1/94);总分2分为中危组,其前房渗出发生率为15.9% (7/44);总分>2分为高危组,其前房渗出发生率为66.7% (28/42);验证提示该危险评估模型应用于研究对象时表现出良好的辨识能力及拟合校正性能(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485).结论 该研究终构建起一个适用于本地区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前房渗出的危险评估模型.该危险评估模型能够较为科学地评估多个危险因素共存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房渗出的发生概率,为临床医生对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严重前房渗出的筛查及危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临床医生主动开展危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近视成人配戴框架眼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下视觉质量研究

    作者:武雪娟;李凯;魏伟

    目的 运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近视成人配戴框架眼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时眼的视觉质量.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中医学大学就读的近视者38例(58只眼),比较近视患者分别使用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矫正后的矫正视力,使用双通道系统检查并对比配戴角膜接触镜和框架眼镜时的调至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Strehl比值(SR)及客观散射指数(OSI).结果 配戴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的矫正视力分别为(5.01±0.07)和(5.00±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TFcutoff分别为(41.25±8.12) c/deg和(38.34±9.15) c/d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分别为0.25±0.06和0.2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OSI分别为0.57±0.35和0.6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度数<0.5 D的被检眼,两种矫正方法下各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被检眼为球性屈光不正或散光度数较低(<0.50 D)时,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和框架眼镜的客观视觉质量参数及眼内散射间无明显差别.

  • 角膜绷带镜辅助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效果

    作者:郑海生;邢健强;陈海波;丁辉;邢兴;钟兴武

    目的 监测角膜绷带镜辅助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海南省眼科医院选取26例(52只眼)双眼翼状胬肉患者,双眼均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治疗,将52只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26只眼术后给予配戴角膜绷带镜,B组26只眼(同一患者的另一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3、5d检测角膜情况,直至角膜上皮修复.用角膜荧光染色检测上皮是否完全修复.术后疼痛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结果 通过角膜荧光染色评估,角膜绷带镜组患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的平均时间为(4.4±1.3)d,对照组为(5.8±1.7)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33,P<0.01).带角膜绷带镜患者角膜上皮均完全恢复且无出现感染等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得分显示角膜绷带镜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其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92、-3.18、-2.86、-2.26、-1.89、-1.63,P均<0.05).结论 角膜绷带镜可有效地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及改善术后的舒适度,是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较好的辅助治疗措施.

  • 羊膜移植联合秦皮滴眼液和α-干扰素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作者:王水纯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秦皮滴眼液和α-干扰素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选择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100例共100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50只眼.对照组患者接受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秦皮滴眼液及α-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复发率,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6.0%和76.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06,P=0.004);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0%和24.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3,P =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6.0±1.0)d和(9.1±1.3)d,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365,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结膜水肿、创面愈合不良及睑球粘连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32,P=0.037).结论 使用手术切除后羊膜移植联合秦皮滴眼液和α-干扰素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婴幼儿泪囊炎的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曾敏智;沙翔垠;刘志平;洪作鹏

    目的 探讨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佳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24例147只眼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分为1-12月(婴儿组),12-36月(幼儿组)两组分别观察.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泪囊按摩,滴抗生素眼液,冲洗泪道,泪道探通术,泪道置管术.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有限的保守治疗,积极的泪道探通或置管治疗.结果 确诊为婴幼儿泪囊炎,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不能痊愈,婴儿组行单纯泪道探通术,治愈率有94.46%;幼儿组单纯泪道探通治愈率65.71%;婴儿组治愈率比幼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组结合泪道置管治疗后,治愈率明显提高,治愈率94.29%,婴儿组与幼儿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泪囊炎,采取综合性治疗是确当的方法,有限的保守治疗,积极的泪道探通或置管术是可行的,适于临床应用,是治愈该病的有效方法.

  • 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许薇琦;张剑虹

    目的 比较不同局部降压药物对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SOG)的疗效.方法 于2010年4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硅油注入术的患者,监测手术1月之后的眼压.当发现眼压为22~30 mmHg时,随机使用盐酸左布诺洛尔滴眼液(A1组)或拉坦前列素滴眼液(A2组);当眼压为31~39 mmHg时,随机使用盐酸左布诺洛尔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B1组)或拉坦噻吗滴眼液(B2组).在治疗后的3d、9d,比较不同药物的降压幅度和有效率.结果 符合研究标准的SOG共84只眼.在治疗3d后,4组观察对象的降压幅度为:A1组(22只眼)(3.95±2.57) mmHg (15.62%),A2组(21只眼)(6.33±3.12) mmHg (24.84%),B1组(21只眼)(8.28±3.56) mmHg (24.58%),B2组(20只眼)(11.15±4.23) mmHg (32.74%),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1)(t =2.42,P=0.02).有效例数:A1组11只眼(50%),A2组15只眼(71.43%),B1组8只眼(38.10%),B2组12只眼(60.00%),A、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06,P=0.22)(x2=1.97,P =0.16).在治疗9d后,降压幅度为:A1组(4.18±3.25) mmHg (16.19%),A2组(7.17±3.40) mmHgQ8.30%),B1组(9.71±3.92) mmHg (28.78%),B2组(13.28±3.47) mmHg (39.12%),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95,P=0.01)(t=3.08,P=0.004).有效例数:A1组10只眼(45.45%),A2组16只眼(76.19%),B1组8只眼(38.10%),B2组14只眼(70.0%),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5,P =0.04) (x2=4.19,P=0.04).结论 在治疗SOG时,局部单独或联合应用前列腺素衍生物滴眼液疗效更显著.

  • 先天性泪囊炎不同年龄段治疗探讨

    作者:王飞

    目的 探讨先天性泪囊炎不同年龄段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固始县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02例(223只眼)先天性泪囊炎患者,按月龄分为10 d~3个月,4~6个月,7~24个月.10 d~3个月龄患儿采取按摩泪道和点抗生素眼水治疗,大于3个月龄患儿无效者给予泪道探通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 采取按摩泪道和抗生素眼水治疗的10 d~6个月龄患儿165只眼,12只眼治愈,治愈率7.27% (12/165).4~6个月龄患儿采取泪道探通治疗的患儿153只眼,151只眼治愈,治愈率98.69% (151/153).7~24个月龄患儿58只眼,50只眼治愈,治愈率86.21% (50/58).结论 按摩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简单易行,适合于早期治疗,对于按摩无效的3个月以上的患者可采用泪道探通术,且操作时间4~6个月是佳探通时机,随着年龄的增长,成功率逐渐降低.

  • OCTA对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玲;陈长征;易佐慧子;梁超群

    目的 利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9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19例(19只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OCT及OCTA确诊为ICNV.采用小数视力表行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并换算成logMAR视力.其中,男性6例6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3±9.3)岁;病程6d~3个月.患眼治疗前BCVA为(0.48±0.38) logMAR.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治疗,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7.34±2.54)个月.每月随访,每次均行OCT和OCTA检查,若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病灶扩大或有新发CNV病灶或出现黄斑水肿,则再次行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对比分析患者首诊时OCTA与FFA的结果,以及治疗前后BCVA、CMT及OCTA视网膜外层CNV面积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OCTA上视网膜外层出现的CNV的位置、大小与FFA上早期新生血管高荧光和晚期渗漏区域的位置及大小形成良好对应.末次随访时,患者OCTA上表现为:10只眼CNV面积不同程度减小,6只眼CNV面积无明显变化,3只眼CNV面积变大.随访期间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全身及眼部并发症.结论 利用OCTA技术观察脉络膜新生血管安全无创,可靠性强,OCTA+OCT对CNV的诊断及随访评价意义显著.

  • 红外线睑板腺仪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观察

    作者:高妍;李春晖;王效武

    目的 使用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治疗前后睑板腺形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54例(62只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在裂隙灯下行眼前节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索染色评分、泪膜形态分级,采用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摄像仪行睑板腺腺体缺失分级.对治疗前后MGD患者干眼各项指标及睑板腺腺体变化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GD患者的泪膜影像分级及BUT变化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2;P=0.01);睑板腺腺体缺失分级在治疗后所降低,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68,P=0.716),睑板腺脂质排出情况及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2,P=0.04;t=2.56,P=0.01);角膜荧光染色和Schirmer Ⅰ的实验数据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P=0.19;t=0.58,P =0.57).结论 MGD可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干眼患者中睑板腺异常比例高达65%,应及早对眼部进行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干眼症的目的.非接触式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可以有效、快速、无刺激、客观地评价睑板腺形态.

  • 病理性近视眼拱形黄斑的临床特征

    作者:闵靖宇;俞素勤;宫媛媛;郑凯蓉

    目的 回顾性分析病理性近视眼拱形黄斑的临床表现及眼底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0例(34只眼)病理性近视眼患者合并拱形黄斑的眼底特征.所有患眼进行了屈光及眼底检查、眼底频域OCT扫描及眼B超检查,部分患眼补充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所有患眼均有病理性近视眼的眼底相关表现,屈光度在-500~-2 000 D之间,频域OCT表现为黄斑区脉络膜下的隆起,隆起度约(500-1 200) μm.9只眼合并出现浆液性神经上皮下脱离,造影中出现中浆样高荧光渗漏.4只眼合并出现CNV;8只眼合并出现视网膜劈裂;4只眼合并出现黄斑裂孔.超声波可显示出黄斑区略向内隆起,可呈现“W”征.结论 病理性近视眼DSM是一种特殊的病理状态,SD-OCT可以直观显现其圆拱形特征,与后巩膜葡萄肿形态不同有关,眼底可合并多种改变,特别是出现中浆样改变.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比较分析

    作者:李伟;吴文洁;刘登艳

    目的 评估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泪管支架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于2009年6月至2015年7月诊治的慢性泪囊炎45例,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23例)与鼻泪管支架术(22例),术后随访对比观察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随访1个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愈21例,治愈率为91.3%;鼻泪管支架术治愈20例,治愈率为90.9%;6个月,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愈20例,治愈率为86.9%;鼻泪管支架术治愈12例,治愈率为54.5%.两组第一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7;P>0.05);第六个月差异存统计学意义(x2 =4.28;P<0.05).结论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与鼻泪管支架术早期1个月疗效一样;6个月时,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要优于鼻泪管支架术.

  • 双眼玻璃膜疣性色素上皮脱离一例

    作者:邵明阳;秦秀虹;马翔

    患者女,6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8个月,于2015年1月4日就诊于我科.患者8个月前因过度疲劳出现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伴有视物变形,就诊于我院门诊,诊断为:“双眼黄斑水肿”,给予羟苯磺酸钙等药物口服后症状无好转.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平素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d,血压控制于130/80 mmHg;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2年;胆结石病史20年.眼部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4.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双眼20 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前节未见异常.

    关键词:
  • 姐妹俩同患眶内海绵状血管瘤二例

    作者:高宇

    例1.患者女性,44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球突出半年于2011年2月住院.无同样家族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8;眼球突出度右眼12 mm,左眼15 mm,眶距96 mm,眶压右眼Tn,左眼T+1.右眼球未见异常;左眼正前方突出,眼球运动正常,眶前部触及不到肿物,眼内未见异常.CT横轴位显示左眼球后肌锥内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密度一致;MRI显示T1为中等信号,T2为中等偏高信号.

    关键词:
  • 抗青光眼术后眼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二例

    作者:赵云;赵红;宋国祥

    例1,患儿男性,8岁因自出生后右眼球突出,眼睑肿胀,逐渐加重2年,于2015年1月27日至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儿出生后4个月时,家长发现其右眼睑肿胀,右眼略突出于左眼,并伴有流泪症状.后于2008年4月28日到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患儿视力检查不能合作.测量眼压:右眼:25.5 mmHg,左眼:17.0 mmHg.右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尚透明,右眼角膜直径略大于左眼.右眼前房深,部分虹膜色素领外翻,瞳孔不网 其余未见异常.当时行B超检查:双眼球内未见明显异常,测量眼轴长度,右眼为22.10 mm,左眼为18.30 mm.

    关键词:
  •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眼底光学影像学特征观察二例

    作者:周才喜;高志敏;魏炜;张智萍;王莉菲;刘占芬

    葡萄膜渗漏综合征(UES)是由于眼内脉络膜毛细血管浆液性渗出异常增多,聚集于脉络膜及视网膜下腔,导致脉络膜和睫状体脱离及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疾病.例1,女,50岁.因左眼视物模糊4~5月于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5矫正不应.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9.7 mmHg.右眼前节及后节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未见异常,玻璃体清.

    关键词:
  • 双眼囊袋收缩综合征囊袋松解术一例

    作者:王晓明;高传晶;郑秀华

    患者女,70岁.以“双眼白内障术后2月,视物不清半月”为主诉,于2013年8月3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囊袋收缩综合征(双)”,收入院手术治疗.患者2月前因左眼青光眼急性发作在当地医院先后行双眼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手术治疗(病历未提供),术后视力、眼压恢复可.近半月来感双眼视力渐下降,为求诊疗来诊.全身病史:糖尿病、冠心病病史10余年,甲状腺结节病史2年,病情均控制稳定.过敏体质,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及金属类物质过敏.

    关键词:
  • 蜜蜂蛰伤致眼内炎合并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作者:张鹏;马景学;尚庆丽;包永琴

    患者男,51岁.主因右眼被蜜蜂蛰伤2天,视物不清1天于2015年7月4日入院.患者2天前右眼不慎被蜜蜂蛰伤,未予以立即诊治,1天前自觉右眼视物不清,伴眼红、眼疼,于外院行右眼蜜蜂尾刺取出,并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探查.我院以“右眼外源毒素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收入院.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05,左眼:0.6,眼压:右眼:12.3 mmHg,左眼:14.5 mmHg.

    关键词:
  •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许凯;梁丽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目前在国内发病率也日趋增高.AMD分干性AMD及湿性AMD两种,于性AMD占80%~90%,湿性AMD的治疗随抗新生血管因子药物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干性AMD尚无有效疗法,仍是眼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西医方面从应用醋酸格拉替雷减少玻璃膜疣形成,抗补体因子D抗体(AFD;FCFD4514S,lampalizumab)减轻炎症反应,芬维A胺抑制视循环有毒产物沉积及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酒石酸溴莫尼定减少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中医在采用中药、针刺或中药合并针刺等方面开展了治疗研究.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的关联性研究进展

    作者:娄楚媛;赵江月

    线粒体功能与细胞能量代谢、信号转导、凋亡、坏死等细胞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神经元死亡可伴有细胞凋亡与坏死等死亡形式,且相继发生.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与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异质性、家族性等.特定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失是线粒体疾病的一个共同特征.常见的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有: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ADOA)、弗里德共济失调(FRDA)、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亚型(CMT2A)等.目前临床上对于遗传性视神经变性疾病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议,文中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诊治过程中的新进展

    作者:田梦;王康

    眼底自发荧光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功能状态和病理改变的无创成像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黄斑及视网膜疾病的辅助诊断.通过观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各个时期眼底自发荧光的不同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发展、转归,有助于适时的采取干预病情的治疗手段,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