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干扰素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乐理;贾广学;陈军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干扰索对角膜新生血管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为临床治疗角膜新生血管提供依据.方法:25只大耳白兔皆以双眼碱烧伤制备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二组:实验组分成A、B、C三组,B、C组给予不同浓度α-IFN隔日结膜下注射,A组给予α-IFN点眼.碱烧伤后第14天各组兔以墨汁灌注法显示角膜新生血管,进行血管图像分析,统计学处理,扫描电镜下比较两组间新生血管形态差异.结果:结膜下注射α-IFN实验和对照血管图像分析,统计学处理后F>F0.01,P<0.01;结膜下注射α-IFN使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受到抑制破坏.结论:结膜下注射α-IFN具有抑制角膜新生血管作用,且剂量大者抑制作用显著.但α-IFN局部点眼对角膜新生血管无抑制作用.

  • 后巩膜开天窗法HA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李敏;姚建新;王礴;金咏红

    本文作者认为后巩膜开天窗法多孔羟基磷灰石(HA)义眼台植入术是诸多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眼球萎缩,严重眼外伤、黑蒙又无法维持正常眼外观的各种眼病的手段中的一个比较重要手段.通过22只眼的临床经验总结,这种手术方法术中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好.

  •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异物

    作者:王海林;牛彤彤;尹容实;于秀玲;焦杰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异物的手术方法、时机,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对在1999~2001年间在我院行经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取出眼内异物的41例(41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术前、术后视力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1).术后感染控制良好,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球内异物上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外路手术行球内磁性异物取出术应选择合适的病例.

  • 外伤性脉络膜破裂32例临床分析

    作者:姜岩

    本文就1992年~1999年12月收治的外伤性脉络膜破裂患者32人(32眼)进行临床分析.致伤原因:①拳击伤14眼;②车肇事10眼;③与工作有关的外伤8眼.眼另:右眼11眼,左眼21眼.女性3人,男性29人.年龄18~42岁,平均31岁.就诊时间伤后一周内28例,1~2周4例.临床表现:患者多以视力下降为主诉就诊.伤后视力在0.01~0.05者5例,0.05~0.2者7例,0.25~0.5者14例,0.6者2例,0.8~1.0者4例.眼底检查:本组病例眼底有弧形脉络膜破裂病灶,并以视盘为中心作同心圆排列者28例,不规则分支者2例,乳头黄斑区纵形病灶者2例.病灶长在0.5~7PD,宽多略粗于视网膜大血管.伴随眼底其它改变:乳头旁视网膜下深层出血5例,脉络膜破裂旁网膜表面及网膜下出血30例,黄斑裂孔2例.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内皮细胞远期形态学观察

    作者:李才锐;胥延;张煜辰

    目的: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后透明植片内皮细胞远期的形态学变化和与植片寿命的关系.同时调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3年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排斥反应、植片失活的机率.方法:应用非接触内皮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技术对148名单眼PK手术患者移植片和手术眼角膜进行活体内皮细胞形态定量分析.结果:1.术后3~10年,植片内皮细胞数量下降迅速,达到72.5±17.7%(M±SD)(r=13%);细胞面积、形态系数、细胞周长和非六角形细胞比率增大P<0.01,而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态系数变小P<0.006.2.术后10~23年,植片内皮细胞丢失速度减慢(r=3%),同时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变得相对稳定(27.8%)P<0.01.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系数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3.PK术后白内障手术率14%,青光眼和排斥反应的发病率是16%和29%.4.PK术后植片失活率是18%.晚期植片内皮功能衰竭是晚期植片失活的主要原因,术后5~23年12例植片失活患者中发生了7例.结论:1.PK术后11~23年,每年内皮细胞密度稳定下降.六角形细胞比率和细胞形状系数恢复正常,面积变异系数稳定说明内皮细胞层稳定性得以恢复.细胞密度和细胞形态在评估PK术后的愈合过程是同样重要.2.PK术后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或排斥反应会增加植片失代偿的高危性.

  • 氩激光治疗黄斑水肿影响因素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康;王艳玲;向里南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氩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中几种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39例45眼接受激光治疗的病人行回顾性观察,对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几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黄斑水肿治疗效果与年龄和HbA1c水平成负相关(P<0.01),而与血糖水平和病程无显著相关;黄斑水肿分型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结论:糖尿病黄斑水肿激光治疗预后与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黄斑水肿分型有关.HbA1c是一项较血糖更能代表糖尿病控制的重要指标.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海林;马锦霞;张洪亮;常新琦;何颜清;王瑞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rfo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11眼开角型青光眼行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术后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房角、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并作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结果:经2~15个月,平均(10.36±9.20)个月的随访,9眼视力无变化,2眼有波动(原有视网膜出血复发,经治疗后恢复)术前平均眼压(28.55±12.09)mmHg(1mmHg=0.133kPa),术后(13±5.68)mmHg,平均降低15.55mmHg,降低率为54.47%,手术前后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11眼眼压均<21mmHg,其中2眼局部点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占18.18%,未用药9眼,占81.82%.术中小梁网-狄氏膜窗微穿孔3眼(未作处理),前房少量出血1眼,2天后吸收,前房轻度变浅3眼,分别于术后2~5天恢复.术后房水轻度闪辉3眼,均2~5天内消失.滤过泡:I型(微囊型)2眼,Ⅱ型(弥漫型)7眼,Ⅳ型(包囊型)2眼.房角可见相应手术区房角-长方形变薄半透明区域,并隐约可见巩膜瓣下的液腔,微穿孔的3眼,微穿孔区不明显,无虹膜前粘连.术后2周后行UBM检查,可见手术区域房角开放,所剩小梁厚0.075mm~0.092mm(平均0.083mm),小梁光带连续,巩膜隧道通畅,减压室明显,滤过泡明显,多呈蜂房状,未见睫状体脱离等.结论:NPTS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具有降眼压效果肯定、眼内反应轻、视力波动小、并发症少、术后护理简单、不需散瞳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 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病理研究

    作者:刘新;肖颖;盛传家;郭健;念其钱;陈勤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的发生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4例翼状胬肉手术病例切除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在镜下观察翼状胬肉颈部组织的上皮细胞和正常角膜缘结膜上皮细胞以及干细胞的移行变化.结果:翼状胬肉头颈部表面上皮细胞层数减少,形态扁平,部分萎缩;翼状胬肉颈部与正常角膜缘球结膜的交界处上皮细胞排列层数逐渐移行减少,基底膜破坏,细胞排列不规则,缺乏基底的柱状细胞(角膜缘基底部柱状细胞包含角膜缘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的缺乏和破坏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治疗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

    作者:余建洪;邢怡桥;梅海峰;喻长泰;江双红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治疗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的9例(11眼)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其中7例(9眼)未I期植入人工晶体,另2例(2眼)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个月到24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3所有患者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6的6眼,0.3~0.6的3眼,另2眼佳矫正视力0.1~0.3;术后并发症有手术后一周内前房的纤维索性渗出4例(5眼),经药物治疗后很快吸收;术后复发性葡萄膜炎2例(2眼)均为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眼,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体超声碎核术是治疗晶体半脱位合并葡萄膜炎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满意,但I期植入缝线型人工晶体可能导致葡萄膜炎复发.

  • 玻璃体切除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凤翔;何守志;张卯年;黄一飞;王瑛

    目的:探讨老年性黄斑病变相关性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手术时机.方法:对31例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采用玻切治疗,并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黄斑部剥膜3例、视网膜切开1例.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病程在12个月以上者,黄斑区形成黄斑前膜和固定皱折,术后视力提高较少,均低于0.01;视网膜切开行黄斑下积血冲洗1例术后并发新生血管青光眼;27例发生完全玻璃体后脱离并且玻璃体腔为降解的血块,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积血有一定疗效,但手术好在出血后半年内进行;视网膜切开冲洗易出现并发症,效果不好;对老年性黄斑病变玻璃体积血的手术因玻璃体后脱离及血块的降解使得手术操作较容易,不易出现并发症.

  • 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临床分析

    作者:周慧瑶;皇甫晓瑾

    目的:定量分析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改变与激光切除量的关系.方法:对近视眼行LASIK手术,术前和术后一个月测量角膜地形图,计算角膜不规则散光,采用傅立叶函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LASIK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的程度明显增高(P<0.0001),不规则散光程度与切削的深度显著相关(r=0.440,P<0.0001).结论:LASIK手术明显增高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其不规则散光的程度与激光切削量密切相关.

  • VEGF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的关系

    作者:宋鄂;董宇;郝倩;孙长杰;吴家祥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早期与VEGF的关系.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糖尿病一月组(M1)、三月组(M3)、五月组(M5).分别在视网膜石蜡切片上行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石蜡切片中VEGF原位杂交:仅M5表达为67%.VEGF免疫组化:M3表达为34%,M5表达为89%.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M未见异常改变,从M1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以M5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内皮细胞肿胀变形,向管腔内指状突起,异染色质浓集居边,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线粒体肿胀变性,甚至呈空泡状.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 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时VEP潜时异常的比较

    作者:张忠志;吴景天;夏德昭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在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两种疾病时的区别.方法:37例66眼视神经萎缩和14厘26眼视神经炎患者接受了给撤图型VEP(P-VEP)和闪光VEP(F-VEP)检查,其中佳矫正视力低于0.03者仅接受F-VEP检查.结果:视神经萎缩时的P-VEP潜时均值延迟程度低于视神经炎(P<0.05),但F-VEP恰好相反.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时的P-VEP和F-VEP潜时异常率分别是74%和65%,90%和42%(P<0.05).视神经萎缩和视神经炎时仅在F-VEP检查时表现出潜时异常的患眼百分率,在全部患眼和视力低于0.03患眼分别是23%和9%,12%和5%.结论:视神经萎缩时的P-VEP潜时延迟程度低于视神经炎,但F-VEP相反;因此,视神经萎缩时F-VEP联合应用的检查价值比视神经炎时高.另外,两种疾病时F-VEP联合应用的检查价值不仅仅在具有不能接受P-VEP检查的视力患眼中存在,而且在具有能接受P-VEP检查的视力患眼中也仍然存在.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泪膜变化及与角膜知觉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礴;刘汉强;李敏;张丽红;刘宏文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泪液,泪膜变化及其与角膜知觉的关系,研究LASIK术后发生眼干现象的原因.方法:对50名近视眼患者实施双眼LASIK手术,分别测定其术前,术后一周,二周和四周的泪液分泌值,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值,其中泪液分泌值用Schirmer 1实验测定,泪膜稳定性是通过用英国产KEELER泪膜镜测定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来评价,角膜知觉用美国产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来测定.结果:1.NIBUT值(单位:秒):术前为26.20±15.12,术后一周为18.56±15.24,术后二周为18.90±11.64,术后四周为24.10±14.24,术后各组分别与术前的NIBUT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角膜知觉(单位:mm):术前为55.60±8.18,术后一周为24.78±19.82,术后二周为34.02±19.28,术后四周为53.30±10.38,术后各组分别与术前的角膜知觉值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一周、二周组与术前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四周与术前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Schirmer 1值(单位:mm):术前为20.92±10.80,术后一周为17.83±10.64,术后二周为20.06±11.42,术后四周为20.44±11.68,术后各组分别与术前的NIBUT值进行配对t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将不同时间的NIBUT值与相应的角膜中央知觉进行相关分析,r=0.48,P<0.05,提示二者间具有正相关性.结论:1.LASIK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下降:2.LASIK术后早期角膜知觉下降,并逐渐恢复,大约于术后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3.LASIK术后泪液分泌无显著性变化.4.泪膜稳定性与相应的角膜知觉值间具有正相关性.

  • 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根治性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的疗效探讨

    作者:谢江斌;邹留河;陈跃真;施瑜劲

    目的:探讨防止初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佳手术方法.方法:A组52例53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根据翼状胬肉临床形态学分级,本组中间型翼状胬肉32眼,肥大型翼状胬肉21眼,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翼状胬肉表面的球结膜,在自然解剖状态下彻底分离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筋膜血管、包括周围1mm正常的筋膜组织,术中注意保护角膜缘组织,结合应用丝裂霉索,保留球结膜与巩膜紧密缝合,术后合理用药的方法.B组22例22眼,中间型翼状胬肉16眼,肥大型翼状胬肉6眼,采用单纯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观察随访6~18个月,平均9个月.结果:A组52例53眼均获得根治性治愈,1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但未超过角膜缘.3眼术后2~3周结膜鼻侧缘出现肉芽增殖,经局部处理后均无真性翼状胬肉复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B组真性翼状胬肉复发5眼占22.7%,4眼术后有纤维血管,增生占18.2%.以术区是否又重新出现成纤维细胞增生作为评价复发和根治性治愈的标推,两组间比较(χ检验,χ值为122.46,P<0.001),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保留球结膜根治性翼状胬肉切除结合应用丝裂霉素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复发率低、不影响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的优点.

  • 老年黄斑变性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牛改玲;张薇;杨硕;高立新;刘颖

    目的:探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日本Topcon TRC-50IX眼底照相机对94例153眼进行FFA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4例153眼中萎缩型120眼,占78.43%,渗出型33眼,占21.57%.结论:FFA可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并可指导临床治疗,对于隐匿型CNV需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e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以发现FFA未能显示的经典CNV.渗出型是AMD致盲的主要原因.

  •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作者:崔汝霞;韩梅;高建民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BM检查18例经前房角镜检查为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及7例眼挫伤后可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对睫状体脱离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经UBM检查25例中,20例明确探查出睫状体巩膜的离断口,且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5例探查出睫状体完全与巩膜突脱离,未见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结论:UBM检查不受屈光间质清晰度、眼压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较前房角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表面麻醉联合结膜下麻醉在抗青光眼术中的应用

    作者:余敏斌;黄圣松;连洁;仇长宇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和结膜下麻醉进行青光眼手术的可行性,分析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3例146眼青光眼手术用0.5%爱尔凯因眼液表面麻醉和2%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结果:用于青光眼手术,镇痛效果良好,能避免球后麻醉的并发症,简化了麻醉和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结论:表面麻醉加结膜下麻醉对常规抗青光眼手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麻醉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 Tranilast抑制TGF-β2对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

    作者:曹阳;魏厚仁;笪邦红

    目的:观察tranilast对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wowth factor-β2,TGF-β2)促进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3H-脯氨酸掺入及液体闪烁测量技术观察0μg·ml-1(对照组)、12.5μg·ml-1、25μg·ml-1和50μg·ml-1 tranilast对3.2ng·m-1TGF-β2促进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作用的影响.结果:12.5μg·ml-1(q'=4.26,P<0.05)tranilast处理组3H-脯氨酸掺入量为620.33±80.46,与对照组的817.37±124.21比较有显著差异;25μg·ml-1(q'=4.81,P<0.01)和50μg·ml-1(q'=8.62, P<0.01)tranilasr处理组3H-脯氨酸掺入量为594.58±88.13、418.64±67.90,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同时,3H-脯氨酸掺入量随tranilasr浓度增加而减少,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Tranilast明显抑制TGF-β2对体外培养人眼小梁细胞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利用tranilast防治原发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值得作进一步研究.

  • Marfan综合征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邹海东;张皙

    目的:分析Marfan综合征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发病特征与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并随访了1998年至2001年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10例12眼.结果:平均随访5.2个月,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3.3%(10/12),其中只作巩膜外手术7眼,复位率100%,玻璃体手术5眼,复位率60%.视力提高7眼(58.3%).结论:仔细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裂孔检出率.经巩膜环扎加压手术可以有效处理简单视网膜脱离眼,而毋需实施玻璃体手术联合晶体摘除术.治疗中需加倍警惕对侧眼病变.

  • 颈动脉一海绵窦瘘

    作者:葛钧;黄菊天;戴黎萌;彭伟

    目的:探讨31例TCCF及5例SCCF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24例TCCF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有22例,症状及体征消退,瘘口消失(治愈率91.7%).好转2例(8.3%),症状和体征减轻,瘘口基本闭塞.5例SCCF经保守治疗,效果良好.结论:DSA检查及血管内栓塞技术是较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 螺旋CT多平面容积重建在眼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朱越;丁世斌;李家栋

    目的:探讨螺旋CT中多平面容积重建技术(MPVR)在眼外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使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对58例眼外伤患者进行冠状扫描,轴位扫描及MPVR重建.观察眼外伤细节,并对不同扫描方式提供病变信息进行比较.结果:眶骨骨折时,冠状扫描可直接显示眶骨骨折直接征象.但眼球、晶体、视神经、眶周软组织损伤时,轴位扫描优于冠状扫描.而MPVR重建技术在提供轴位扫描信息的基础上,同时可显示冠状扫描的优势.结论:螺旋CT是诊断眼外伤有效的手段.轴位+MPVR重建,可弥补单纯轴位扫描的局限性.较全面反映眼眶的解剖结构及眼外伤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并发症,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吉利;王富彬;郑振世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现代囊外摘除术(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糖尿病患者白内障85例(101只眼),其中PHACO组37例45眼(A组),ECCE组48例56眼(B组),对两组的术后视力和术后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术后视力:术后反应消失后,视力≥0.5者,A组40眼(88.89%),B组38眼(67.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反应:房闪(++)以上、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或晶状体表面弥漫色索沉着,A组5眼(12.50%),B组17眼(3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PHACO手术比ECCE手术视力恢复好、术后反应小.

  • 色盲隐形眼镜矫正色觉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戴祖优;龚向明;杨晓;钟兴武;曾骏文

    目的:观察研究色盲隐形眼镜矫正色觉障碍患者的辨色能力.方法:用色盲检查图谱,在自然或日光灯下,检查佩戴色盲隐形眼镜前后的辨读正确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矫正效果.结果:36例患者除了2例无效外,34例有效,有效率占90%,平均提高识别率24.48%±10.63%.结论:色盲隐形眼镜矫正色觉障碍中的红、绿色盲和色弱患者是有效、安全的,而且与患者的严重程度有关,色盲越严重,提高识别率就越高.

  • 视神经错构瘤1例

    作者:章淑华

    患者男 20岁 双眼近视,欲行准分子激光手术,于2003年128日来我院就诊.视力右0.8(-6.25DS-0.50DC×180°),左1.0(-9.75DS),双外眼正常.右眼底视盘边界不清,视盘及周围视网膜青灰色,轻度隆起,黄斑部有机化膜,中心光反射(-).左眼底正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右眼造影早期可见视盘及周围视网膜动脉纡曲,静脉期视盘及周围毛细血管扩张,荧光渗漏,黄斑部小血管纡曲、扩张、移位,中心无血管区缩小.后期视盘及周围荧光渗漏呈强荧光.诊断:右眼视神经错构瘤.

  • 眼球钝挫伤致睫状体脱离的超声诊断

    作者:刘向东;张建华;卢志勇;周存江;刘庆华

    我院自2000年2月~2001年8月对眼球钝挫伤致低眼压的患者进行B超检查,诊断睫状体脱离53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3例患者均为我院眼球钝挫伤住院病人.其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12~67岁,平均37.7岁.所有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右眼34例,左眼19例.在B超检查前测量眼压3~7mmHg,平均5.2mmHg.使用Aloka-17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仰卧位.操作中注意勿对眼球施压.先观察周边部球壁的二维声像图,具体方法为令患者眼球转向一侧,探头沿眼球轴位切面扫查,可清晰显示周边部球壁结构.再将探头旋转90度并稍作倾斜,对眼球进行冠状切面探查.当发现异常改变时,启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

  • 小儿频繁瞬目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凤仙

    小儿频繁瞬目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症状,本文对112例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总结如下.1.临床材料:112例患儿均以频繁瞬目为主要症状,男72例,女40例,年龄3至14岁,平均8.25岁.起病时间1周以内者64例,一周以上者46例,一月内治愈者36例,反复发作者(间断发作三次以上者)52例.饮食与体形:食欲差消瘦者65例,食欲一般营养中等32例,食欲好肥胖者15例.所有患者智力均正常,无面部抽动等并发症.裂隙灯、眼底检查.角膜及内眼均正常.112例中有睑结膜滤泡者62例,其中结膜滤泡症36例、滤泡性结膜炎26例;过敏性结膜炎32例,其中伴有过敏性鼻炎者26例;屈光不正32例,其中远视8例,近视18例,散光6例;霰粒肿10例;结膜结石12例;下睑内翻6例;倒睫8例;睑缘炎2例.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中斜肌缝合技术

    作者:颜建华;吴中耀;刘明

    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中,眼外肌的分离和缝合是手术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一般手术原则是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中将上、下、内、外四条直肌进行对位缝合.至今很少利用上、下斜肌的缝合来加固义眼台以防止术后义眼台暴露和改善术后义眼运动.现将作者近四年来对30例HA义眼台植入术中斜肌缝合技术进行介绍.

  • 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混浊临床报告

    作者:罗怡;陆国生;卢奕

    自1997年11~2000年9月我院使用的SC60B-OUVMDR Inc.USA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式人工晶体,至2002年3月因人工晶体混浊视力下降而取出21例24眼,现报道如下:

  • 西藏地区大规模白内障手术的组织与流程

    作者:郭灵常;易贵荣;陈昌玖;刘百臣;汪品高;宋晓红

    西藏高原是白内障高发区,经济落后,基层卫生资源贫乏,县级医院无一家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力量;加之地广人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给白内障的普查和治疗造成极大困难.2001年8月我院参加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对西藏山南地区错美,贡嘎等县411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9例实施了囊外摘除术.从组织患者筛选到手术的各个环节采取专人负责的流程作业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手术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 弱视儿童的治疗护理

    作者:周铁虹;李洪阳;庄晓彤

    我们自2000年2月~2003年2月诊治弱视患者116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报告如下:本组弱视儿童116例195眼,初诊年龄5~10岁,男102眼,女93眼,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158眼,斜视性弱视16眼,屈光参差性弱视21眼.轻度弱视83眼,中度弱视92眼,重度弱视20眼.所有患儿均给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日3次,连续3天,充分麻痹睫状肌后经客观检影法检查屈光状态,记录屈光度数,验光3周后试镜,确定眼镜处方[1].屈光不正性弱视眼眼中远视132眼,近视6眼,混和散光2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中远视性屈光参差18眼,近视性屈光参差3眼.

  •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68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侯丹岩;邵彦;赵宏

    人工晶体前膜形成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早期发现及合理治疗,对视力恢复意义重大,现将我科近年来所遇68例人工晶体前膜的治疗报道如下:

  • 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Mooren's病并多发性穿孔

    作者:吴文灿;王平宝;刘双珍

    临床上蚕蚀性角膜溃疡(又称Mooren's病)并周边多发性穿孔较罕见,其治疗非常困难.虽然理论上可实行眼前节重建术,但该手术操作复杂、术后不可避免发生严重免疫排斥反应等缺陷.我们采用新鲜带巩膜瓣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该病人1例获得理想效果,特介绍如下.

  • 高渗脱水剂致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栓1例

    作者:傅永艳;张瑞君;张柏新;金永华

    患者女 56岁住院号118983 因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2002年6月18日入院.右眼视力1.2,左0.9,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周边前房约1/3CT,房角为窄Ⅳ,瞳孔约2.5mm,对光反应(+).晶体轻度混浊,视乳头色灰,C/D约0.7,A:V=1:2~2:3.视野右眼向心性缩小,左眼有弓形暗点.眼压右眼3.76kPa,左眼3.46kPa.全身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控制眼压,先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浅前房,予以加压包扎,20%甘露醇250ml静点,两天后好转.

  • 玻璃体切割取出眼内非磁性异物

    作者:刘杰;袁久民

    1999年5月~2001年12月我们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非磁性异物取出术,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患者16例(16只眼),男9例9眼,女7例7眼;右眼10例,左眼6例;年龄12~58岁.异物性质:直径1mm或以下铁屑4眼,铜片6眼,玻璃碎片6眼;异物位置:眶X线定位片、B超、CT定位,异物位于玻璃体内11眼,球壁5眼;异物眼内存留时间:2~7天8眼,7~20天5眼,20天以上3眼,术前并发角膜裂伤4眼,外伤性白内障6眼,玻璃体混浊积血9眼,眼内炎4眼,视网膜巨大裂孔及网脱1眼.术前视力:光感~手动10眼,数指5眼,0.1者1眼.

  • 虹膜缝合瞳孔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孔兰萍;任延君;张东旭;李景珂;赵素强

    近年来,对因外伤或手术等原因造成的虹膜缺损,逐渐普及虹膜缝合术,术后近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疗效观察较少,现将我们自1998年1至1999年12月治疗的7例患者的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患者7例8眼,男3例4眼,女4例4眼,年龄13~43岁,平均22岁.虹膜缺损的原因:眼外伤所致虹膜缺损4例,先天性白内障光学虹膜切除3例,4眼.虹膜缺损范围:3~6mm者4眼,6~8mm者3眼,大于8mm者1眼.缺损时间:10天~12例,1~1年1例,1年~9年2例,10年~20年2例(3眼).

  • 霉变甘蔗引起中毒性视神经炎1例

    作者:段淑芳

    患儿男 4岁于2002年2月13日上午食霉变甘蔗3节,4小时后恶心、呕吐、尖叫、抽搐.经县医院儿科抢救,第2天神智恢复,但双目失明,于2002年2月14日转我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双眼视力均无光感.双眼向上凝视,角膜透明,瞳孔直径约6mm,对光反应迟钝.双视乳头轻度充血,边界稍模糊;后极部视网膜色淡、轻度水肿,视网膜血管无明显改变.

  • 肝细胞性肝癌眼眶转移1例

    作者:陈梦平;魏锐利;刘媛

    患者女 59岁因发现左眼渐进性眼突伴上睑下垂1余,于2002年4月1日就诊.既往体健.右眼视力0.1(-7.0Ds=0.6),左眼视力0.1(-7.0Ds=0.4).右眼未见异常改变.眼球突出度:右15mm(92mm)左21mm.左眼球向外下方突出移位,向内、上、外方向运动明显受限.上睑下垂,抬举困难,闭合可.结膜无充血、水肿.眼底见颞上方视网膜隆起约15D,视盘轻度水肿,黄斑区中心凹光反射消失.外院MRI:左眼眶实质性占位性病变,上颌窦囊肿.入院查血常规:WBC2.17×109/L,血小板54×109/L.肝炎免疫:HibsAg(+),抗-HBVc1:30(+),抗HbcIgM1:1000(弱阳性±).肝功能:总胆红索31umol/L,直接胆红索10umol/L,间接胆红索21umol/L,蛋白及转氨酶无明显异常.

  • fMRI技术在眼科学的应用

    作者:刘虎;赵堪兴

    与以往脑功能研究(脑电图、诱发电位及正电子发射成像)不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以血氧水平相关效应(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为核心检测和定位脑功能.临床与实验研究已证实,fMRI不仅使影像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且对脑科学尤其是认知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就fMRI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视觉研究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节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靳瑛;刘汉强

    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是1990年由Palvin等[1,2]首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超声诊断技术,第一次成功地获得眼前段任何子午切面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像.

  • 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的临床检查及意义

    作者:练苹;叶秀兰;顾欣祖;麦光焕

    传入性瞳孔障碍是指位于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或中脑顶盖前区的病变,例如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炎、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等,使光刺激信号传入受阻,不能正常传至瞳孔运动中枢,导致瞳孔对光反应下降.若仅一眼存在传入性瞳孔障碍而另眼正常,或两眼传入性瞳孔障碍程度不对称,称为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elative afferent pupillary defect,RAPD).其特征性检查是,用相同光线交替照射双眼,一眼相对于另眼的瞳孔对光收缩幅度下降、速度减慢或继之有再散大.同时还可伴有双眼间视野、视网膜电图,视网膜或视神经功能的不对称.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