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去瓣Epi-LASIK术中负压对黄斑区视网膜及玻璃体后皮质的影响

    作者:石磊;李志敏;谷浩;吴珂;郑金华

    目的 探讨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Flap-free Epipolis laser in keratomileusis,Flap-free Epi-LASIK)中负压(>65 mm Hg)对黄斑区视网膜和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的影响,评价该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行去瓣Epi-LASIK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41例(81只眼),其中高度近视38只眼,中度近视43只眼,应用眼后节光学相干断层(OCT3)扫描系统,于术前和术后1天、1周、1个月检查,采用快速黄斑厚度地形图扫描模式,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是否有玻璃体后脱离等玻璃体黄斑牵引病变,同时记录术后佳矫正视力.结果 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前、术后第1天、1周和1月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OCT图像未见改变,未发现玻璃体黄斑牵引病变.术后1月中度数组84.0%,高度数组79.0%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结论 去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负压(>65 mm Hg)吸引在术后1天至1月对中度、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及对黄斑区玻璃体后皮质无明显影响.

  • 不同屈光度人工晶状体色差研究

    作者:马丽华;宋慧;汤欣;姜志昕;刘永基

    目的 利用眼模型研究人工晶状体(IOL)不同屈光度(D)对色差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对2012年4~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以Liou-Brennan眼模型为基础在ZEMAX光学设计软件中建立IOL眼模型,模拟植入传统球面IOL(AR40e,美国AMO公司)在离焦为零时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分析IOL的不同屈光度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对色差的影响.结果 3 mm瞳孔下,在0~60 c/d空间频率范围内,各空间频率下555 nm光下的MTF值均高于复色光下的MTF值,且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且在10~30 c/d空间频率下,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Liou-Brennan眼模型为基础,构建不同屈光度IOL眼模型并模拟其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IOL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所带来的色差的增加,能够降低视网膜的成像质量.IOL光学部的厚薄对人眼光学系统的色差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 青少年顺规散光与其泪液中溶菌酶含量相关性分析

    作者:唐国芬;王东华;王艳红;王绍美;王瑞霞;董微丽

    目的 探讨青少年顺规散光与其泪液溶菌酶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顺规散光的青少年患者(除外其他任何眼病)进行检影及电脑验光,按结果分为低、中、高度散光和正视眼四组,使用ELISA法、裂隙灯测微目镜、检影及自动验光仪检测其泪液中溶菌酶含量、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曲率,将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随着散光度数的递增,溶菌酶在中度散光组下降到低点,随后逐渐上升;下睑泪河高度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 青少年顺规散光患者溶菌酶含量仅在中度组出现了下降现象(P<0.05),低度和高度组其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P>0.05);下睑泪河中央高度随着散光度的递曾呈现持续下降趋势(P<0.05).

  • 人工晶状体眼在不同全眼球差下焦深的比较及对客观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巩晨;马忠旭;甄小妹;王新;姜丽丽

    目的 探讨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全眼球差对焦深及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个月患者80例(140只眼).非球面IOL眼110只眼,球面IOL眼30只眼.对5 mm瞳孔下非球面IOL全眼球差进行分三组,Ⅰ组(-0.1 μm≤SA<0.05 μm) 32只眼,Ⅱ组(0.05μm≤SA<0.15 μm) 38只眼,Ⅲ组(0.15 μm≤SA<0.4 μm)40只眼,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全眼像差及角膜像差进行像差分析.使用VOL-CT软件,+2.00~-2.00 D,经过焦点分析绘制斯特尔比率(Ste-rol Ratio,SR)曲线,对比不同球差组的离焦.去除散光后,根据离焦计算斯特尔比率,同时从该软件可以获得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截止空间频率.SR和MTF截止空间频率作为评价光学质量的标准.我们所测的焦深(depth of focus,DOF)值是按大于等于SR大值80%的离焦范围计算.分析非球面IOL不同全眼球差组对焦深及视觉质量的影响并同球面IOL组比较.结果 5 mm瞳孔直径下非球面IOL组MTF截止空间频率和斯特尔率比球面IOL组有所增加,其中非球面IOLII组(0.05 μm≤SA<0.15 μm)比Ⅰ、Ⅲ组均有轻度的增加,然而球面IOL组焦深大.SR随球差的增加而减小,焦深与全眼球差成正相关.结论 白内障术后余留一定全眼球差(约+0.08 μm)可以改善视觉质量,同时有较好的矫正远距离的近距离视力及阅读能力.终全眼球差在0.07~0.1 μ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视网膜成像质量及较高的离焦耐受性.

  • Sirius Orbscan-Ⅱ及超声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作者:辛宝莉;刘苏冰;聂晓丽;薛艳玲;买志彬

    目的 评估Sirius、Orbscan Ⅱ及超声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和一致性.方法 对250例(500只眼)近视眼患者,依次采用Sirius、Orbscan Ⅱ及USP测量CCT.结果 Siri-US、OrbscanⅡ及USP测得的平均CCT分别为(525.7±36.7) μm、(515.5±44.1)μm、(529.1±35.8)μm.3种仪器测量CCT高度相关:Sirius与USP(r=0.964,P<0.001)、Orbscan Ⅱ与USP(r=0.932,P <0.001)、Sirius与Orbscan Ⅱ(r=0.940,P<0.001).CCT的差值均数(包括一致性界限的上线和下线)为Sirius与USP (3.4±9.8)μm、(-15.7,22.6)、Orbscan Ⅱ与USP (13.6±16.9) μm(-19.4,46.7)、Sirius与Orbscan Ⅱ(10.2土15.8)μm(-20.8,41.2).结论 与USP相比,Sirius与Orbscan Ⅱ低估了中央角膜厚度.与Orbscan Ⅱ相比,Sirius与USP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3种仪器测量CCT不可互相替换.Sirius可能逐渐取代角膜厚度测量的金标准.

  •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前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应用

    作者:王旻舒;曲洪强;初颖;杨艳芳;洪晶;王薇;许永根

    目的 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分析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筛选21例重度原发性翼状胬肉,记录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眼部疾病史,同时行常规眼部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像、眼前节OCT和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 21例(21只眼)翼状胬肉均为单眼、鼻侧发生,胬肉头部已达瞳孔缘或部分遮盖瞳孔区,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3±1.4)岁(52~81岁),平均发病时间:(12.1±0.8)年(8.6~20年);5例血管型,6例纤维型,10例混合型.眼前节OCT示所有胬肉组织均不同程度侵犯角膜上皮层、前弹力层和浅基质层,而与巩膜组织界限较清.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胬肉体部上皮细胞表层有炎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少量侵入,而深层侵入明显;胬肉头部上皮各层均有大量炎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侵入,同时在交接处角膜上皮层中也观察到炎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侵入.结论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可提供活体翼状胬肉组织病理细胞学特征,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一种崭新、可靠的研究方法.

  • 高阶像差对人工晶状体眼屈光地形图高度及调制传递函数作用研究

    作者:薛庆;马忠旭;刘汝瑜;甄小妹

    目的 分析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3mm、4mm、5mm不同瞳孔直径下影响屈光地形图高度的主要高阶像差,屈光地形图高度与调制传递函数(MTF)的作用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50例(50只眼),行i-Trace视功能分析仪测量全眼高阶像差、MTF曲线、屈光地形图.使用Image-Pro-Plus 6.0图形分析软件进行屈光地形图高度(HRM)测量,对HRM与高阶像差及MTF值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屈光地形图的高度随瞳孔直径增大而增大,MTF值随瞳孔直径增大而减小,3 mm瞳孔大小的情况下,彗差均方根值与屈光地形图的高度正相关(,=0.784,P<0.05),4 mm瞳孔直径下,彗差的均方根值与屈光地形图的高度正相关(,=0.627,P<0.05),5 mm瞳孔直径下屈光地形图高度与球差正相关(r=0.358,P<0.05).3 mm瞳孔时HRM与MTF (tHOA-15 c/d)呈负相关(P<0.05,r =-0.606);4mm瞳孔时HRM与MTF(tHOA-15 c/d)呈负相关(r=-0.335,P<0.05)5 mm瞳孔时HRM与MTF (tHOA)无相关.结论 3 mm、4 mm瞳孔直径下影响屈光地形图高度的主要高阶像差为彗差,球差在瞳孔直径为5 mm对屈光地形图高度开始有影响,但同时也会降低MTF值.

  • SBK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椭圆环与圆环的对比研究

    作者:赵向阳;陈瑞合;李卫平;杨得胜

    目的 对比分析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椭圆环与圆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134例(268只眼)接受SBK的近视患者,术中随机决定双眼中的一眼使用负压吸引椭圆环制作角膜瓣为实验组,对侧眼则常规使用圆环制作角膜瓣为对照组,术后1d、3d、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复查,观察记录包括裸眼视力、屈光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中角膜瓣缘出血试验组的发生率为6.0%(8只眼),对照组为17.2%(23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96,P=0.0075);瓣缘鲸尾征试验组的发生率为4.48%(6只眼),对照组为14.2%(19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26,P=0.0117).两组术后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SBK术中应用负压吸引椭圆环治疗近视安全有效并且有效降低了角膜瓣缘出血和鲸尾征的发生率.

  • 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宏健;吴善君;文丰;姚红艳

    目的 观察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7~12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2例(58只眼),年龄56~78岁,平均68.6岁;晶状体混浊分级为Ⅱ~Ⅳ级,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只眼.Ⅰ组行1.8 mm微切口冷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行传统同轴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散光改变、裸眼视力和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同时检查佳矫正视力采用卡方检验和t捡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Ⅰ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56±0.36) min,超声乳化能量为8.5%(Ⅲ级核)和12.4%(Ⅳ级核);Ⅱ组平均超声乳化时间为(0.69±0.34) min,超声乳化能量为10.2%(Ⅲ级核)和18.4%(Ⅳ级核).两组比较:Ⅰ组超声时间更短,超声能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2.456,P=0.012<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Ⅰ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83.24%、93.66%和100%,Ⅱ组裸眼视力≥0.5的分别占55.36%、72.21%和94.25%;术后第1天、第1周,Ⅰ组视力≥0.5者均多于Ⅱ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7,P<0.05),术后第1个月两组佳矫正视力≥0.8者均占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6,P>0.05).角膜散光变化:术前与术后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Ⅱ组角膜散光大于Ⅰ组(x2=4.092,P<0.05),术后第1周和第1个月,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2,P>0.05).结论 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联合Akreos MI60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使白内障手术切口缩小至1.8 mm,几乎没有学习曲线.手术技巧掌握快.手术源性散光更微,术中前房密闭稳定性佳,手术后反应轻,手术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PON1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

    作者:禹倩倩;姚勇;储兆东;陶永辉

    目的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年龄轻、进展迅速.测定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对氧磷酶1 (PON1)的表达情况.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6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成实验组,50例非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成对照组,行白内障手术取出晶状体,利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PON1的表达量,以对氧磷为底物采用酶活性法检测PON1的活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PON1活性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38,P<0.01),而两组PON1酶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05,P=0.92).结论 PON1酶量在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无差异,但其酶活性存在差异,推测可能的原因是糖尿病改变了PON1酶的空间结构,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变化的观察

    作者:王泽飞;何锐;方爱武

    目的 观察4种仪器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前后的眼前节解剖结构变化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用UBM、Visante OCT、Pentacam及IOL-Master对所有患者眼前节进行生物测量,分析手术前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及四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四种方法所测中央前房深度(ACD)术后明显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83、t=-28.478、t=-27.588、t =-24.075,P<0.01);四种测法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036,P<0.01;,=20.012,P<0.01).(2)术后UBM和Visante OCT检测500μm处房角开放距离(AOD5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7.781,P<0.01;t=-18.313,P<0.01),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2,P =0.221;t=-0.059,P=0.953).(3)术后UBM和Visante OCT检测500 μm处小梁虹膜夹角(TIA500)及Pentacam所测小梁虹膜夹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23,P<0.01;t =-17.016,P<0.01;t=-14.688,P<0.01)、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3.057,P<0.01;F=22.431,P<0.01).(4)术后Pentacam检测的前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104,P<0.01).结论 四种仪器均可以测量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眼前节解剖参数,但临床应用价值不尽相同.

  • 结膜小切口应用于硅油取出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艳;孟岩;叶尚尚

    目的 探讨结膜小切口应用于硅油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硅油取出术78例79眼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29例30只眼,采用改良结膜小切口完成硅油取出术,B组49例49只眼,采用常规结膜切口完成硅油取出术,术后观察5天.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6);术后1天、3天B组低眼压者明显多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7、0.044),术后5天两组眼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天、3天、5天B组结膜充血程度较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6、0.001、0.002);术后1天、3天、5天两组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72、0.212、0.163);术后第1天B组房水细胞数量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5),术后第3天、5天房水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92、0.257);术后第3天、5天A组患者舒适度高于B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2、0.048).结论 结膜小切口改良应用于硅油取出术,手术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经前房硅油取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78例观察

    作者:陈佳娜;李学喜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经前房硅油取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利弊,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分析78例(78只眼)硅油填充眼采用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后行后囊膜环形撕囊,经前房取出硅油,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均植入囊袋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4到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眼前节情况稳定,人工晶状体在位,角膜无损害,71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经前房硅油取出术手术损伤小,同时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治疗顺应性.

  • 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观察

    作者:史庆成;周衍文;初玲

    目的 观察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 membrane detachment,DM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12年3月间,通过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导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3例.其中大于1/2角膜面积的广泛后弹力层脱离3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大于1/3并小于1/2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6例(含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1例),小于1/3角膜面积的后弹力层脱离14例.所有患者均于术毕前前房注入无菌空气,利用气泡顶压脱离的后弹力层复位;后弹力层复位不良或空气吸收后仍未复位者,以同样方法再次注气.结果 前房内空气于术后3~5d吸收,20例患者经1次注气角膜恢复透明;2例经2次注气,1例经3次注气,均为脱离范围大于1/3角膜面积的患者;伴有部分后弹力层缺失的2例患者恢复较慢,长达2个月角膜恢复透明.结论 前房注气术治疗白内障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方法简单易行,可以重复操作,临床疗效确切.

  • 经角膜缘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周李;刘文;黄学文;黄海

    目的 探讨由角膜缘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的影响及该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 表面麻醉下,用20G巩膜穿刺刀从颞下和12点角膜缘做两个长约1 mm隧道穿刺孔 进入前房.灌注针头白颞下方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进行灌注;20 G静脉穿刺套管经12点位角膜缘隧道切口插入前房,手动抽吸出全部硅油,再行气/液交换3次.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方法的硅油填充眼23只眼(无晶体眼19只眼,伴白内障5只眼).记录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视力、眼压等.术后随访记录视力、眼压和视网膜情况.结果 23只眼均一次性取净硅油.单纯取硅油时间为(27.18±9.30) min.术前角膜厚平均(521.8±37.9) μm,术后为(540.2±42.7) μm(t =-2.18,P=0.04).手术后较术前角前膜内皮细胞减少了(245.4±353.6) /mm2(t =3.33 P=0.00).术后角膜平均细胞面积增加(t =-2.78, P=0.01).六角形细胞数和细胞形态变异系数未发现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9 P=0.18;t=-1.38,P=0.18).术后结膜、角膜和前房炎症反应轻微.术后第1天较术前视力提高有14只眼,无变化5只眼,降低4只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ilcoxon法,P=0.04).随访3~40 mon平均(15.32±11.62) mon未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 无晶状体眼由角膜缘隧道切口代替巩膜切口取出眼内硅油对角膜内皮有一定影响;但角膜内皮无明显异常者是可耐受的.该方法简便省时和安全,适用于无晶状体及需同时摘除白内障的硅油填充眼.术前角膜内皮计数低于1000个/mm2者,术前视网膜未平或屈光介质不清影响眼底观察者不适用于该方法.

  • 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二例

    作者:李鑫;宋鄂

    例1男,42岁.患者自幼视物模糊40余年,加重3年于2011年12月5日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疗,曾于他院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双).查体:视力:右眼:0.02,左眼:0.03,双眼矫正视力不提高,双眼眼压:17 mm Hg,双眼眼球水平位快速震颤,角膜直径约9 mm,瞳孔不圆,位置下移,直径约3.5 mm,5点位虹膜根部缺损,晶状体核呈棕红色混浊.右眼眼底:视盘色淡红,边界不清,视网膜下方呈扇形灰白色改变,脉络膜缺损,可透见白色巩膜,视网膜血管走形迂曲,黄斑中心凹光反射不清.左眼眼底窥视不清.视野:右眼上方弓形暗点.左眼上方弧形暗点,下方普遍光敏感度下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右眼:2964个/mm2,变异系数为34.9%,左眼:3139个/mm2,变异系数为34.9%.UBM:双眼中央前房浅,右眼下方虹膜根部变薄,鼻侧及下方睫状突回声异常,较正常变平.左眼下方虹膜根部回声缺如.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虹膜脉络膜缺损(双).

    关键词:
  • 结节性硬化症并发视网膜星状细胞错构瘤一例

    作者:王蔷;袁志敏;毕文杰

    患者男,25岁.右眼偶发性视物不清1年于2012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1年来患者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均能自行缓解.患者以往无癫痫发作史,记忆力好.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歇性钝痛,以午后及晚间为重,无头晕、恶心、呕吐.近2个月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面部下颌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棕红色丘疹,左下颌处可见一约3 cm×2 cm大小团状棕红色丘疹(图1),皮肤科医师诊断为皮脂腺瘤.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矫正)近视力J1,左眼视力1.0(矫正)近视力J1.双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右眼底见:视乳头上方盘缘处可见约1.5 PD大小边界清楚的亮黄色蛙卵状颗粒堆积而成的突向玻璃体内的肿物,视乳头鼻侧可见一约1/5 PD大小边界较清的亮黄色肿物(图2).

    关键词:
  • 睫状体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熊宇;周辉;叶波;章余兰

    患者女,63岁.因两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2008年7月19日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0.25,左:0.3,右眼角膜透明,颞上方巩膜1.0 cm×1.0 cm区域局限性充血,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呈棕黄色混浊,透过瞳孔于虹膜后外上象限7-1点位置,可见一棕褐色直径约1.0 cm类球形隆起(图1).左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核呈灰黄色,右眼玻璃体混浊,颞下方视网膜灰白色隆起.左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12.30 mm Hg,左:18.30 mm Hg.辅助检查:右眼彩超示玻璃体腔内晶状体外侧可探及一高回声团,向玻璃体突出,大小约1.1cm×1.0cm.右眼玻璃体内可见一条形强回声光带,一端与视神经相连.考虑右眼球内外侧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可能性大;右眼底视网膜下积液.腹部肝、胆、脾、胰腺B超:左肾结石;胸片:陈旧性肺结核,妇产科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右眼内占位性病变(睫状体黑色素瘤?);(2)右眼继发性视网膜脱离;(3)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关键词:
  • 周期性内斜视术后复发一例

    作者:李斌;李超;牛燕

    周期性内斜视(Cyclic Esotropia)是一种具有规律的时钟效应的特殊类型内斜视,临床上较少见.一般是48 h为一个周期,每隔一天,正位视和内斜视交替出现,循环不息[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眼科诊治1例周期性内斜视,9个月后行内斜视矫正术,术后2周复发,重新恢复周期性规律,现将其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报道如下.患者男,4岁半.足月顺产,其母妊娠期无明显临床疾病史,家族中无特殊眼病史.患儿于2011年4月25日来我院首诊,父母诉一月前受惊吓后眼睛出现斜视,近一周来出现规律,隔天出现.全身状况查体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0;阿托品散瞳后验光,右眼+1.25 DS=1.0,左眼+1.75 DS=1.0.斜视日角膜映光检查约为+20°,左眼恒定性;三棱镜+交替遮盖检查:+45 PD.

    关键词:
  • Sturge-Weber综合征合并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一例

    作者:张军

    患者男,20岁.以"双眼白幼视物不见20年"为主诉于2012年3月8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幼左侧颜面部血管瘤,左眼先天性青光眼,于19年前行抗青光眼手术,伴有癫痫,以及双眼球水平震颤.查体:VOD 0.01,VOS无光感,右眼眼压12 mm Hg,左眼眼压56 mm Hg,左侧颜面部,眼睑,口唇,耳廓紫红色葡萄样隆起,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虹膜纹理清,瞳孔圆,晶状体全混,眼底看不见.左眼结膜轻度充血,上方滤过泡瘢痕化,角膜无水肿,前房深,瞳孔直径4 mm,对光反应消失,虹膜表面散在新生血管,上方根切口可见,晶状体全混,眼底看不见.初步诊断:Sturge-Weber综合征,双眼先天性白内障,左眼超声显示:弥漫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向患者家属解释病情后,建议患者行左眼透巩膜睫状体激光光凝(TCP)手术,患者家属拒绝手术治疗.

    关键词:
  •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庆芬;张晗

    对于无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已经是标准的治疗方法.理想的植入位置是囊袋内,因为后囊可提供一个稳定且接近人眼节点的位置.然而,有一些情况是不能进行囊袋内植入的,如先天性、创伤或手术并发症等导致的无足够后囊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文中对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不同术式、并发症情况及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对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为无后囊支撑眼的患者提供一个较好地手术方式.

  •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苑晓勇;宋慧;汤欣

    飞秒激光是一种红外线光,脉冲持续时间为数飞秒,目前主要应用于屈光手术,其定位性好,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LASIK术后效果显著.近期飞秒激光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其在白内障手术中也表现出独到的优点,可应用于以下四个手术步骤:即环形撕囊、辅助碎核、散光减张切口及透明角膜切口,特别应用飞秒激光可以得到精确大小、完美居中的环形撕囊,经其辅助碎核后,超声乳化的能量和时间都能缩短.文中就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自身免疫性视神经炎

    作者:夏燕婷;韦企平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或类风湿病等均可能在病程的某个阶段导致或诱发视神经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视神经炎多与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复合物沉积、胶原血管病变引起的炎性改变有关.由于此类疾病临床相对少见,常易忽视或延误诊断;所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疗程长,有一定的毒副反应,其有限的回顾性文献资料也难以客观评价该类视神经炎的药物疗效以及预后.故熟悉此病的临床特点或发病过程对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改善预后十分必要.

  • 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增强贝伐单抗眼内转运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海芸;朱弼珺;宋正宇;孙晓东;许迅

    目的 明确超声微泡结合超声辐照增强贝伐单抗(Avastin)眼内转运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方法 实验室载药Avastin脂质微泡的制备及处方工艺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Avastin浓度、制备标准曲线,混合超声微泡造影剂和Avastin,测定载药脂质微泡的包封率,以及3d内的药物释放情况,检测zeta电位和粒径,并以光镜照相.活体荧光成像检测法观察载Avastin的脂质微泡经超声辐照的眼内穿透的动物实验,制备DiR标记的载Avastin脂质微泡,新西兰白兔8只,分为两组,第一组兔一眼球结膜下注射1.25 mg/0.05 ml DiR标记的载Avastin脂质微泡,另眼对照;第二组兔一眼球结膜下注射1.25 mg/0.05 ml DiR标记的载Avastin脂质微泡,之后予以0.5W/cm2,作用连续1min的超声辐照,另眼对照;术后2d取出兔眼,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眼内房水、虹膜、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荧光显示情况.结果 载Avastin脂质微泡的平均粒径为(2526.7±229.53) nm,外形圆整,大小均一;Zeta电位为(2.65±0.09) mv;包封率为(88.65±2.36)%.在4℃条件下1、2、3d Avastin的释放百分率分别为(0.91±0.33)%、(2.41±0.36)%、(7.06±1.64)%.批量制备工艺参数:转速180 rpm、载药温度0℃、载药时间2h.两组兔眼的实验眼的眼内组织与对照眼相比,均显示出明显的荧光,提示经过DiR标记的载药脂质微泡具有穿透组织眼内转运的能力;两组兔眼的实验眼的眼内组织显示荧光相比,接受超声辐照的兔眼比未予超声辐照的要显示出更强的荧光,在玻璃体及虹膜中的分布更多,提示DiR标记的载Avastin的脂质微泡在接受超声辐照后药物在眼球中的分布更多.结论 载Avastin的脂质微泡制备工艺简单,包封率高,稳定性好.载Avastin的脂质微泡结合一定能量的超声辐照后能增加药物的眼内转运.

    关键词: 超声 造影剂 药物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