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的处理方法分析

    作者:阎雪梅;张俊霞;张斌

    目的 观察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的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65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多次探通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注药,热敷并观察20~30天的方法.结果 两种方法比较,采用注药,热敷并观察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泪道探通的方法.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者不要急于多次探通,而应采用注药,热敷并观察20~30天的方法待水肿完全消退后再观察疗效,以防反复泪道损伤.

  • 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术治疗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作者:狄浩浩;陈松;王昀;郑丹;方思捷

    目的 分析Ⅵ期严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保留晶状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S)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硅油取出时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的72例91只眼PDR患者均行23G或20G彻底的玻璃体切除、膜剥除、曲安奈德使用、气液交换或重水使用、眼内激光、巩膜外冷冻及硅油填充,所有手术保留晶状体.根据术后眼底恢复情况择期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记录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年龄(54.35-±7.20)岁,术后随访12~28个月,VRS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手术间隔平均时间(3.7±1.3)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88只眼,部分复位3只眼,复位率96.7%.59只眼(64.8%)术后BCVA提高,23只眼(25.3%) BCVA保持不变,另9只眼(9.9%)BCVA下降;术后BCVA≥0.1者54只眼(59.3%),0.02~0.1者19只眼(20.9%),≤0.02者18只眼(19.8%),术后2只眼BCVA达到0.8.术后并发糖尿病视神经病变32只眼(35.2%);视网膜前膜14只眼(15.4%);RD再发4只眼(4.4%);继发性青光眼4只眼(4.4%);一过性高眼压发生9只眼(9.9%),低眼压4只眼(4.4%),玻璃体再出血3只眼(3.3%).结论 严重PDR患者保留晶状体的VRS联合硅油填充术后,行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有效.

  • 准分子激光治疗高度近视术后5年疗效观察

    作者:蔡洁;邹文进;蒋林志;李伟均;邱耀英;潘静;何剑;谭少健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5年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近视术后5年的高度近视患者80例(136只眼)进行裸眼远视力、屈光度及矫正远视力的随访,被随访眼按屈光度数分为2组:A组:-6.00D~-8.00D(93只眼),B组:>-8.00 D(43只眼).结果 术后5年裸眼远视力≥0.5、≥1.0分别为96%、68%,术后矫正远视力不变及上升1行比率为50%.术后A组、B组裸眼远视力≥0.5所占比率分别为98.9%、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所占比率分别为73.1%、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屈光度平均(-0.31 ±0.57)D,稳定在±0.50D、±1.00D及±2.00D以下的比率分别是70.59% (96只眼)、83.09%(113只眼)、97.79%(133只眼),A组、B组屈光回退≥1.0D比率分别为11.8%、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年散光平均(-0.07±0.22)D.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之一,术后远期视力及屈光度稳定,手术安全性好.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查优优;马晓晔;蔡季平;李由;魏锐利

    目的 使用日前国际通用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Graves'Ophthalmolopathy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GO-QOL)对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2010年1~12月在上海长征医院眼科就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75例;正常对照组75例,应用GO-QOL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差异,分析导致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因素.结果 TAO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视功能和社会心理得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小于30岁组与30~50岁组视功能评分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0.07),而大于50岁组与其他两组视功能评分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2,0.008、0.005);视功能项得分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而社会心理项女性得分明显低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眼球突出组与眼睑退缩组视功能评分及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0.08),而复视组与其他两组在视功能和社会心理评分上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0.004、0.01);0~3级患者与4~6级患者视功能和社会心理得分无差异(P=0.06、0.09).结论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复视.

  • IOL Master和A超联合Obscan Ⅱ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比较

    作者:殷秀琴;贾松柏;石晶明;瞿文芳

    目的 探讨IOL Master对白内障IOL(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对134例150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使用IOL Master和A超联合Obscan Ⅱ(常规检查法)进行生物测量,计算病例检出率、IOL度数及绝对屈光度差值(MAF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IOL Master和常规检查法的病例检出率、角膜曲率测量和IOL度数计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眼轴长度测量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OL Master能够准确、稳定地测算大多数白内障患者IOL度数,但其适用范围仍小于常规检查方法.此外,在检出范围内,IOL Master对IOL度数测算的准确性不受晶状体核密度、晶状体混浊形态及眼屈光状态的影响.

  • 不同蒸汽灭菌方法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侯利环;丘爱珠;杨春玲;刘婧

    目的 比较高压蒸汽灭菌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术眼炎性反应的差异,探讨不同蒸汽灭菌方法的效果,为合理选择超声乳化手术器械的灭菌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51例患者60只眼,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高压蒸汽灭菌组25例30只眼和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组26例30只眼,分别于术后1d、3d、7d观察两组患者术眼的视力、结膜反应、角膜反应、前房反应、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人工晶状体位置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d、3d、7d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结膜反应、角膜反应、前房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晶状体位置正、病人无不适.且两组灭菌后的器械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与高压蒸汽灭菌法一样的手术效果,没有明显增加其术后炎性反应,是超声乳化手术器械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的灭菌方法.

  • 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艳平;李杰;陈霞

    目的 探讨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98例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手术方式,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前81例代偿头位者,术后消失45例,改善33例,立体视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术式: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平均矫正10.41△ (SD-4.73),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上斜肌折叠术平均矫正21.22△ (SD=6.71),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平均矫正26.90△ (SD=6.23).结论 手术是矫正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主要的有效方法;正确的评估术前检查,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能取得较好的改善头位矫正斜视的效果.

  • 频域OCT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与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马英慧;刘刚;崔秀威;董微丽;付笑笑;徐辉;张铁民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光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观察研究.采用RTV100-20CT和OCTOPUS101视野计对POAG患者22例(22眼)及CPACG患者22例(22眼)进行检测,将两组患者RNFL厚度及视野光敏感度值进行比较,应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法确定平均RNFL厚度与平均敏感度(MS)、上方和下方平均RNFL厚度与相对应半侧视野区平均敏感度的相关性.结果 POAG组平均RNFL厚度、上方平均RNFL厚度及下方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91.19±15.85) μm、(94.93±18.76) μm、(87.82±15.65) μm,CPACG组相应的RNFL厚度分别为(88.22±13.01) μm、(90.41±14.16) μm、(86.49±16.63) μm,两组患者各RNFL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平均敏感度(MS)、上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及下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分别为(19.80±6.22) dB、(18.64±6.23) dB、(20.87±6.46) dB,CPACG组相应的光敏感度值分别为(16.36±3.87) dB、(15.62±4.95) dB、(17.19±5.76) dB,两组患者M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OAG组平均RNFL厚度、上方平均RNFL厚度及下方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相对应区域光敏感度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9、0.562、0.577(P<0.01),CPACG患者平均RNFL厚度、上方平均RNFL厚度及下方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相应区域光敏感度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2、0.872、0.802 (P <0.01),两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与MS的相关系数和下方平均RNFL厚度与上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的相关系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方平均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的相关系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结构与功能呈中度正相关,CPACG结构与功能呈高度正相关;相对于POAG,CPACG上方平均RNFL厚度与下方半侧视野平均敏感度具有更好的相关性.

  •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吴敏;薛黎萍;胡敏;肖丽波

    目的 观察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利用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27例(27只眼),分析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恢复、PVR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85.2%,术前视网膜脱离范围为2个象限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脱离范围1个象限组,术前存在玻璃体后脱离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显著高于无后脱离组;马蹄形裂孔和圆形裂孔组间、单个裂孔和多个裂孔组间、黄斑区脱离与未脱离组间、PVR A级与B级组间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例患者因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接受了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术后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对于单个或多个裂孔、裂孔< 1PD、位置在上方八个钟点位以内、PVR≤C级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中心视野相关性分析

    作者:莫亚;肖西立;何叶红;刘小虎;谢礼丹

    目的 检测高度近视黄斑区不同部位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中心视野,并与正常人比较,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改变与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对照研究,对2011年5~12月在成都中医学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高度近视组49例(96只眼)和正常组46名(72只眼)行频域OCT及中心视野检测,分析其黄斑九个分区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及视野指数.结果 高度近视组黄斑各区及平均视网膜厚度、脉络膜厚度均较正常组显著变薄(P<0.05);高度近视组视野指数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 MS)与黄斑部分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平均缺损(mean defect MD)与黄斑部分区域的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MS均低于正常人,且部分区域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厚度与MS有相关性,高度近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厚度改变可能是导致视功能下降的原因.

  •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观察

    作者:孙吉君;孙敏;李聪慧;刘文;任增金;胡志翔;柯治生;王瑞华;宋宗明

    目的 评价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温州眼视光医院因糖尿病玻璃体积血行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病人68例(82只眼).所有患者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6~16月),观察术后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玻璃体积血复发率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75只眼(91.5%)视力提高,患者术前平均视力Log-MAR (1.68±0.57),术后1周平均视力LogMAR (1.17±0.61);末次随访平均视力为LogMAR (0.58±0.45),较术前视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P<0.05,t=12.75,P<0.05).术中发现黄斑水肿的患者末次随访时视力较差.手术当天、术后1d、2d、3d内眼压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眼压略有升高.随访期内再次发生玻璃体积血6只眼(7.3%),一过性高眼压14只眼(17.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只眼(17.1%),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17.1%),此外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糖尿病玻璃体积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 眼部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

    作者:李雅军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眼部细菌培养的菌群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2005~2011年住院患者分离的眼部4646例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对所有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005~2011年住院患者分离的眼部标本4646例,细菌培养阳性菌株1591例,平均阳性率34.24%.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72.66%,革兰阳性杆菌占4.53%,革兰阴性球菌占2.07%,革兰阴性杆菌占20.74%.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眼部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几年来波动不大,均排在各年细菌排名的前五位,了解本院眼部细菌菌种的分布与变化,对感染性眼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拉坦前列腺素前后24h眼压曲线比较

    作者:于洋洋;甄毅;王文欣;张舒心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使用拉坦前列腺素前后24h眼压曲线的变化,评价其24 h降眼压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24 h眼压监测患者的病历,筛选出使用拉坦前列腺素进行初次治疗的POAG患者.比较在用药前后24 h眼压曲线的变化.眼压测量使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时间点为10:00、14:00、18:00、22:00、2:00、6:00和8:00.结果 共有26例入选,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15)岁.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降低的幅度在4.0~6.3 mmHg,除2:00外,其余时间点用药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眼压的峰值、均值、24h波动值分别为(26.3±7.7)、(21.9±6.3)和(8.4±3.2) mm Hg,用药后相应值分别为(21.7±5.6)、(16.9±4.0)和(8.4±4.1) mm Hg,较用药前分别降低(4.6±3.8)mm Hg (F =6.14,P=0.017)、(5.0±2.9) (F=11.33,P=0.001)和(0.1±4.3) mm Hg (F =0.004,P=0.951).结论 除2:00点外,拉坦前列腺素在其他时间点均可明显降低眼压,24h眼压的峰值和均值亦有明显降低,但对眼压波动无明显影响.

  • 23G微创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剑;刘莎;李甦雁

    目的 比较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与20G传统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效率、舒适度、并发症和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2010年7月至2011年4月在徐州市眼病防治所需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连续病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1接受20G传统标准三通道玻璃体手术,组2接受23G微创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所花费的时间,及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2周、1月、2月的佳矫正视力、眼压、结膜充血情况、疼痛不适感以及术后并发症.并观察随访结束时手术效果.结果 23G组与20G组建立三通道时间分别为(2.08±0.55)s和(4.00±0.87)s(P<0.05),玻璃体切除手术时间分别为(63.46±17.22)s和(47.11±18.49)s(P<0.05),关闭切口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3.78±1.57)s和(8.18±2.74)s(P <0.05),23G组患者术后结膜充血情况和主观疼痛不适感较20G组持续时间短且程度较轻(P<0.05).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手术和传统20G玻璃体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舒适、眼部炎症反应轻、术后局部瘢痕轻、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23G 20G 玻璃体手术
  • 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晓;丁怡;秦帅;洪玲;鄢俊杰

    目的 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中及术后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2011年1~12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就诊的92例(106只眼)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按就诊时间单双周编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60只眼)在玻璃体手术中即行全视网膜光凝(PRP);B组(46只眼)在术后1月内分3~4次完成PRP.随访6~12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者为50只眼(83.3%),下降者1只眼(1.7%),不变者9只(15.0%);视力>0.05者48只眼,较治疗前19只眼明显提高(P<0.01).B组中治疗后视力提高者为33只眼(71.7%),视力不变者6只眼(13.0%),视力下降者7只眼(15.2%),治疗后视力(≥)0.05者32只眼,较治疗前10只眼亦明显提高(P<0.01).两组视力提高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未出现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仅7只眼(11.7%)出现持续性浓密玻璃体出血,而B组中玻璃体腔再次出血者18只眼(39.1%),其中10只眼不能完成PRP,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A组中为1只眼(2.2%),B组中为4只眼(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有效地治疗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术中即完成全视网膜光凝能更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提高疗效.

  •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分析

    作者:殷纳新;袁进;陈家祺;徐飞;李战;张天测;王培锋;苏满想

    目的 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Ⅱ)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用广域数字化眼底成像系统(RetCamⅡ)对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出生的7463例新生儿在出生后48~72 h检查.结果 被检查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为12.22%.阴道产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高于剖腹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窒息新生儿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为7.8%,非窒息新生儿发生率为1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与女婴的视网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9%和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主要发生因素为生产方式.与是否窒息、性别及孕周无关.

  •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应用于新生儿前房角探查分析

    作者:陈峰;潘建东;林振浪;沈丽君

    目的 研究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探查新生儿各个象限前房角的可能性和适用范围.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的8例新生儿,表面麻醉后通过RetCamⅢ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对每例患儿的右眼进行各个象限前房角的拍照,在得到的图像上分析各个象限前房角的形态.结果 8只眼都能得到至少1个象限的RetCamⅢ下前房角图像.其中1只眼能够得到4个象限的前房角图像,4只眼能够得到2个象限的前房角图像,3只眼能够得到1个象限的前房角图像.7只眼可以获得鼻侧象限前房角图像,4只眼可以获得颞侧象限前房角图像,3只眼可以获得上方前房角图像,1只眼可以获得下方前房角图像.前房角的异常形态包括虹膜前附着、小梁网被不透明膜覆盖以及前房角血管.结论 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可以用于拍摄和记录新生儿局部前房角的形态.鼻侧前房角的图像容易被获取.

  •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

    作者:王倩;朱利民;何彦津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眼压升高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8年2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106例TAO患者171只眼的临床资料,探讨眼压升高与视力、眶压、眼突度、视神经病变、眼肌病变、眼位、甲状腺功能及治疗的关系.结果 本组TAO患者眼压升高的发生率为29.2%,男女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眼压组比较,高眼压组的TAO患者视力损害不明显.眼压升高的发生与TAO患者眶压增高、眼肌病变对眼球壁的压迫、眼位有关,与TAO病程、甲状腺功能异常无明显关系.高眼压更易导致视神经损伤.通过积极治疗TAO,大部分患者眼压可恢复正常.结论 TAO眼压升高有其独自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眶压增高、眼肌病变等有关.积极有效的TAO治疗可使绝大部分患者的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 六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比较

    作者:刘敏;赵华

    目的 比较电脑自动验光仪、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角膜地形图、手动角膜曲率计(MK)及波前像差仪六种仪器测量角膜曲率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高校学生共163例326只眼按电脑自动验光仪、Pentacam、IOL-Master、角膜地形图、MK及波前像差仪的顺序分别对双眼陡峭径线(K1)及平坦径线(K2)角膜曲率进行测量,取受试者双眼的测量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平均角膜曲率Kmean [Kmean=(K1±K2) /2]进行两两比较,并比较不同性别间角膜曲率的差异.结果 上述六种仪器测量的Kmean值分别为(43.33±1.13)D、(43.51±1.22)D、(43.48±1.13)D、(43.27±1.16)D、(43.43±1.29)D、(43.37±1.25)D,六种仪器测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Kmean值分别为(43.53±1.11)D、(43.76±1.21)D、(43.62±1.13)D、(43.386±1.158)D、(43.595±1.275)D、(43.498±1.247)D,男性Kmean值分别为(43.126±1.132)D、(43.247±1.221)D、(43.264±1.132)D、(43.119±1.172)D、(43.201±1.263)D、(43.241±1.253)D,女性角膜曲率高于男性,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六种仪器在临床应用尤其是进行人工晶体屈光度测量或角膜接触镜配戴时,角膜曲率值可相互替代使用;其中女性角膜曲率高于男性,在术前分析时应注意性别间的差异.

  • 眼眶占位性病变165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王峰;孙丰源;唐东润;吴桐;徐良

    目的 探讨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学特点、分布状态以及各病变在肌圆锥内外的发病情况,为临床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165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患者病例资料,分别记录患者的CT和(或)MRI影像学资料、性别、病例分类、年龄.结果 165例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良性肿瘤98例(59.39%),恶性肿瘤67例(40.61%).良性肿瘤中前3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43%),炎性假瘤19例(19.39%),皮样囊肿16例(16.33%).恶性肿瘤中前3位依次为:淋巴瘤19例(28.36%),腺样囊性癌11例(16.42%),鳞癌6例(8.96%).发生在肌圆锥内的肿瘤为48例(30.9%),其中良性肿瘤为37例(77.08%),恶性肿瘤为11例(22.91%).发生在肌圆锥外的肿瘤为117例(69.09%),其中良性肿瘤为61例(52.14%),恶性肿瘤为56例(47.86%).结论 眼眶占位性病变种类较多,良性肿瘤中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恶性肿瘤无论是肌圆锥内或是肌圆锥外以淋巴瘤多见.

  • 探查和处理巩膜穿刺内口在玻璃体术中的意义

    作者:庄静宜;陈焓

    目的 探讨玻璃体手术中探查及处理巩膜穿刺孔内口的必要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标准20G玻璃体切割手术113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3只眼为观察组,手术结束时检查巩膜穿刺孔内口情况,根据术中探查,将巩膜穿刺孔内口玻璃体嵌顿分为5级,以Ⅱ级以上玻璃体嵌顿为有临床意义,发现异常进行相应处理和常规巩膜外冷冻.60只眼为对照组,对照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再手术患者术中亦进行巩膜穿刺口探查和处理.结果 观察组1次手术成功48例(90.5%);对照组45例(75%),15例再次手术,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68,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巩膜穿刺孔并发症发生率45%,而对照再手术为70%.玻璃体嵌顿主要发生在上方的巩膜切口,颞下方少.观察组发生周边医源性视网膜裂孔7.5%,而对照再手术组为67%.全部裂孔位于上方两个巩膜穿刺孔内口所在的象限,且10点位多于2点位.结论 玻璃体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并发症十分常见,是玻璃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应重视手术中巩膜穿刺孔内口的探查,预防和处理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 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分析

    作者:董诺;李程;叶向彧;刘昭升;商旭敏;李学治;吴护平

    目的 观察纤维蛋白黏合剂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非随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的14例(14只限)不同病因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患者,根据病灶的大小和形状,采用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结膜植片、巩膜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4例患者结膜瓣均成功贴附巩膜生长良好,术后2~4周不适症状得到完全缓解.3只眼滴用糖皮质激素后曾出现眼压升高,经及时改用普拉洛芬滴眼后眼压控制正常.与术前相比,术后3眼(21.43%)佳矫正视力提高,11只眼不变(78.57%).随访1年,所有术眼无巩膜坏死复发.结论 纤维蛋白黏合剂辅助自体结膜移植治疗手术源性浅层巩膜坏死是一种较为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显微外路手术联合术后光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观察

    作者:王辉;徐丽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行外路手术联合术后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对120例(122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显微镜下巩膜外垫压手术,术中不放液,术后2~7天行氩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术后观察记录视力、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116只眼(95.08%),术后视力提高110只眼(90.16%),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未见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结论 采用显微镜下巩膜外垫压,不放液,术后联合激光光凝封闭裂孔的手术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对于PVR B级及其以下程度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良好的疗效.

  • 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分析

    作者:吕刚;王远;谷树严;黄红深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菌、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6例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6只眼)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发生在青光眼滤过术后10个月至2年,均为薄壁滤过泡患者,4例玻璃体未积脓患者行玻璃体内注药术,2例玻璃体积脓者行自体结膜瓣移植滤过泡修复术+玻璃体切割术+硅油填充术,1例玻璃体注药后炎症加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6例眼内炎症均控制.结论 青光眼滤过泡性迟发性眼内炎的发生与薄壁滤过泡密切相关,玻璃体内注药及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治疗有效.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角膜皮样瘤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青;谢茂松;郑永征;徐国兴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角膜皮样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可配合行UBM检查的角膜皮样瘤患者8例,术前行UBM检查测量角膜皮样瘤厚度和浸润角膜的深度,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显微镜下彻底剥离角膜皮样瘤,游标卡尺测量角膜皮样瘤的厚度及浸润角膜的深度.结果 UBM检查测量角膜皮样瘤浸润角膜的深度与手术切除标本直接测量的深度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228;P=0.826).UBM测量的角膜皮样瘤厚度略小于手术切除标本直接测量的厚度(0.037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31).结论 UBM检查是角膜皮样瘤术前非常有价值的检查,可为手术设计提供参考信息,增加手术的预测性,减少手术的风险.

  • 反复玻璃体积血术中视网膜裂孔及脱离分析

    作者:宋哲;高颖;曹京源;周剑;韦企平

    目的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反复玻璃体出血的切割术中,视网膜裂孔形成、脱离的原因,减少此类疾病玻璃体切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的35例静脉分支阻塞、反复玻璃体腔积血,所有病例均为静脉阻塞所致反复玻璃体出血,病例特点为:加灌注后均不能看到灌注头,全部选用6 mm长灌注头;所有病例在光导纤维打开后均仅能看到晶体后光导亮度.谨慎行晶体后玻璃体切割,打开光路后再向后及周边切割玻璃体积血.一组21例玻璃体尽可能彻底切除尤其是基底部玻璃体,即全玻璃体切除.第二组14采用玻璃体不全切割,保留基地部玻璃体仅切除穿刺口周围玻璃体.结果 第一组21例患者中有8例周边部及玻璃体基底部附近出现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经视网膜光凝、长效气体或硅油充填术,全部视网膜复位、视力得到提高;第二组不全玻璃体切割组14例患者中出现2例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结论 反复玻璃体腔积血、机化尤其基底部附近玻璃体积血、机化是术中出现裂孔及视网膜脱离一个原因;反复玻璃体积血、机化、增值、牵拉及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组织发生改变可能是视网膜脱离一个因素;次全玻璃体切割术减少了对周边视网膜“骚扰”,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脱离发生.

  • 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封利霞;陈静;姚婕颖

    目的 探讨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取收治的5例的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均采用外直肌移位至下直肌附着点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随访观察半年.结果 5例患者眼位均明显改善,第一眼位映光基本正位,内转及下转较前明显改善,外转有轻中度受限.患者均无复视,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外直肌移位联合内直肌大量缩短可有效矫正动眼神经不全麻痹所致外上斜视,手术肌肉条数少,无须分次手术,疗效满意.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应用激光切断巩膜缝线调整眼压的观察

    作者:孙景莹;纪丽君;梁俊芳;戎君;赵俊颖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激光断线调整术后眼压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常规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术后获得正常深度的前房,根据术后眼压情况,采用532激光切断巩膜缝线,适度按摩眼球达有效标准.结果 50只眼小梁切除术病例,术后浅前房0只眼,18只眼术后实行激光断线术联合适度按摩,其中切断一根缝线14只眼,切断二根缝线4只眼.术后半年眼压8~20 mm Hg 39只眼,21~25 mm Hg5只眼,26~40 mm Hg 1眼,5只眼失访.主要并发症:激光同时切断2根缝线浅前房脉络膜脱离1只眼.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严密缝合巩膜瓣,术后联合激光断线调整眼压,可以有效地避免术后浅前房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理想的术后过程和手术疗效.

  • 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娟娟;李燕;黎铧;韦春玲;张利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中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并回顾文献分析其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各类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水肿患者38例(76只眼),分析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后段OCT检查,总结黄斑水肿的临床表现.结果 38例患者中典型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21例、无色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7例、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例、静脉旁色素型视网膜变性患者4例.38例患者眼底OCT检查可见不同程度黄斑水肿,黄斑中心厚度增加,中心凹形态消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反光增强,11例患者黄斑区可见大小不一的囊腔存在,中央囊腔较大,囊腔内为无反射液性暗区;38例患者合并视网膜水肿,视网膜神经上皮不同程度增厚.结论 认识并重视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黄斑水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眼底OCT在检出及随访黄斑水肿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 首诊于眼科颞枕叶脑梗死患者视野改变分析

    作者:刘占芬;陈正伟;郭金喜

    目的 探讨颞枕叶脑梗死患者的常见视野改变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自2000年至2006年对就诊于眼科门诊的95例经CT检查确诊为颞枕叶脑梗死的患者用Octopus自动视野计进行检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视野改变:同侧偏盲者73例,占76.84%;同侧象限盲者13例,占13.68%;管状视野者5例,占5.26%;同侧偏盲样中心暗点者3例,占3.16%;下半盲者1例,占1.05%.患高血压病者66例,占69.4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4例,占4.21%;糖尿病者4例,占4.21%.结论 颞枕叶脑梗塞患者视野改变多为同侧性视野缺损,高血压是其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也是其危险因素.

  • 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系统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术前后眼前节结构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徐志伟;叶正辉;卢黎蓉;邱朝霞;程佳;洪扬;徐德建

    目的 探讨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的分析应用.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13例(16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应用Allegro Oculyzer系统分析手术前后前房容积(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各象限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变化.采用Wileonxon符号秩检验.结果 术前CV、ACA(平均、上、下、鼻、颞)、ACD(中央、上方周边、下方周边、鼻侧周边、颞侧周边)分别为(115±35) mm3,(31.4±9.7)°,(32.1±8.94)°,(32.4±6.49)°,(34.9±11.6)°,(35.7±8.04)°,(2.33±0.52)mm,(1.49±0.48)mm,(1.85±0.33) mm,(1.49±0.36) mm,(1.91±0.51) mm;术后则变为(151±18.3) mm3、(46±5.17)°,(45.3±8.51)°,(43.3±5.50)°,(48.1±5.15)°,(47.1±3.65)°,(3.43±0.49) mm,(1.90±0.29) mm,(2.39±0.21) mm,(1.99±0.20) mm,(2.41±0.2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术可加深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及开放房角,而Allegro 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可用于量化分析手术前后眼前节变化程度.

  • 预控角膜溃疡近穿孔复式遮盖临床分析

    作者:于丹;赵刚平;朱敏;雷玉;黄智;谭雁红;李静秋;孙宇丁;王睿

    目的 探讨角膜溃疡近穿孔羊膜移植与结膜辨修复(复式遮盖)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分析角膜溃疡近穿孔患者33例38只眼,经控制感染后手术清创溃疡面,采用抗体阴性无菌处理后的新鲜羊膜,对深达角膜基质层溃疡底层放置二至三层羊膜,以大于溃疡面2毫米羊膜植片将其上皮层向上移植固定于巩膜表面上,并将邻近角膜溃疡处移转的球结膜瓣加压遮盖于羊膜上且固定.单层羊膜移植组(单式遮盖)是将角膜溃疡单层遮盖作为对照组.结果 复式遮盖组的38只眼中角膜溃疡近穿孔者手术一次成功,术后有2只眼(0.53%)结膜瓣回缩暴露下方的移植羊膜,而羊膜无滑脱,再次行球结膜覆盖.有2只眼羊膜自行溶解,无一例穿孔,溃疡均治愈,视力提高0.2以上有15只眼(39.47%).单式移植组26只眼中羊膜脱落14只眼(53.84%),视力提高0.2以上7只眼(26.92%).结论 羊膜移植能促进角膜溃疡快速修复,减少瘢痕形成,为角膜溃疡缺损区提供理想的基底膜.在其上加固球结膜辨(复式遮盖)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使药物向溃疡处缓慢渗透,达到控制炎症预防角膜穿孔以保存眼球甚至提高视力的目的.

  •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红外眼底像及荧光造影特点

    作者:梅军;李志;王林丽

    目的 观察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眼底红外照相、荧光血管造影及视网膜电图检查特点.方法 对已确诊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8例患者,进行常规眼底检查,眼底红外照相、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视网膜电图检查,部分患者行OCT检查,观察其眼底病变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均可见无数细小闪亮的黄色结晶体散布在后极部及中周部视网膜上,荧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色素上皮萎缩及增殖,脉络膜血管萎缩.视网膜电图显示部分患者两种视细胞功能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特征为结晶样小体散布于后极部甚至中周部视网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上皮改变及脉络膜萎缩,且病变部位远比常规眼底检查所见要广.

  • 双眼水凝胶人工晶状体混浊一例

    作者:熊宇;刘菲;张倩;王娟娟

    患者女,71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半年余于2012年4月15日入院.既往:糖尿病12年.2001年5月曾因"老年性白内障(双)"在外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均植入美国博士伦公司Model H60M人工晶状体(SN:5YH724),术后右眼视力渐降,于2008年12月再次至外院右眼人工晶状体置换术",术中植入美国AMO公司sensar AR40人工晶状体(其襻为PMMA,光学部材料为疏水性丙烯酸酯,球面设计).入院后专科检查:视力:右:0.12,左:手动/眼前,双眼矫正视力无提高,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Tyn(-),右眼人工晶状体位正,左眼人工晶状体表面密布色素颗粒,散瞳后见前囊膜白色混浊,机化包裹人工晶状体,瞳孔区见毛玻璃样混浊.右眼视盘色淡红,界清,周围见弧形斑,视网膜见散在黄白色渗出、出血及微血管瘤,黄斑区见1/4 PD大小黄白色渗出灶.左眼底窥不清.眼压:右:25 mm Hg,左:18 mm Hg.入院诊断:(1)人工晶状体混浊(左).

    关键词: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作者:吴伟珍;王宏彬

    患者女,22岁.左眼视物发暗5天并逐渐加重,于2011年5月12日我院就诊.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矫正1.0),左眼视力0.4(不能矫正),双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见左眼视盘边清色正,后极部视网膜散在多发性、大小不等黄白色点状病灶,黄斑中心凹可见二分之一视盘大小边界清楚的特征性麻点状红色改变(图A).右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荧光血管造影(FFA)左眼早期可见后极部背景呈点簇状高荧光改变.晚期点簇状高荧光着染,黄斑部可见环状荧光积存,未见渗漏(图B,C,D).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提示左眼视网膜明适应振幅降低,视锥细胞功能下降,波形表现为a波减小,振幅也明显降低.右眼未见异常改变.视野检查示左眼生理盲点扩大.双眼后极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未见明显异常.病毒9项检查(-),血常规(-).诊断为左眼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给予活血药物及维生素类口服,一周后视力恢复到0.8,两周后恢复到1.0,眼底黄白色点状改变逐 渐变淡,一月时消失.

    关键词:
  • 旁中心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一例

    作者:张伟;黄红深;张恒

    患者男,43岁.自觉双眼干涩,疼痛伴左眼视力下降1年,于2012年6月20日来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既往体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查体:视力:右眼0.5(-1.50DS-0.50DC×175°=1.0),左眼0.08(-0.75DS-0.50DC×30°=0.3);眼压:右眼11 mm Hg,左眼11 mm Hg.右眼检查未见异常.左眼前节检查无异常,散瞳下眼底检查:视网膜界清色正,视网膜动静脉之比2:3,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周围黄白色点状渗出及视网膜轻度水肿(图1).OCT检查示左眼黄斑区局部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脱离(图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示左眼视网膜动脉显影、静脉充盈时间正常,黄斑区呈片状低荧光区,毛细血管扩张与闭塞并存,小动脉管壁呈串珠样异常改变,微血管瘤形成,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晚期荧光素渗漏明显.临床诊断:左眼旁中心凹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Ⅱ型,双眼屈光不正.

    关键词:
  • 非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眶尖综合征一例

    作者:李雯霖;吕秀芳;陈凌燕;张越骊

    患儿女,6岁.于2011年2月16日左眼眶下壁近颧骨被竹筷刺伤后左眼视物不清、左眼球突出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眼前指数,右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左眼上下睑饱满,左下睑皮肤可见3 mm伤口,左上睑明显下垂,遮盖四分之三角膜,眼球突出度:右眼12 mm,左眼15 mm,左眼球各方向运动完全受限(见图1),角膜知觉消失,瞳孔散大7 mm.右眼底未见异常.左眼底:视神经乳头及视网膜色略淡,眼底动静脉较右眼稍细,其余未见异常.眼压:右:14.57 mm Hg,左5.5/5.5=15.88 mm Hg.眼眶CT扫描显示:左眼眶前下缘软组织挫伤,左眼球后下方密度增高(见图2).诊断:左眼眶尖综合征.予静滴地塞米松,每日5 mg,连续2天.

    关键词:
  • 放射性视网病变的检查进展

    作者:汤远琳;蓝育青

    随着眼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疗法的普及,眼部放射线损害有日趋增多的倾向,除角膜、晶状体的损害外,视网膜损害也不少见.放射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眼病,因其眼底改变与一些常见视网膜血管病有相似之处,故在临床中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该病的早期确诊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文中就眼科近来常用检查在放射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作一综述.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Myocilin蛋白的结构和遗传性

    作者:宁波;付玲玲

    众所周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倾向于遗传因素,Myocilin蛋白在眼部的分布极为广泛,该蛋白在疾病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突变型的Myocilin蛋白无法分泌或者分泌功能低下而聚集在细胞内,导致小梁网细胞凋亡;或者突变的Myocilin蛋白分泌后改变了小梁网的细胞外基质框架,阻碍房水外流,导致高眼压发生.但是,Myocilin蛋白的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是十分确切.

  • 阈下微脉冲激光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进展

    作者:田洪益;张学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代谢异常造成的眼部严重并发症,为目前发达国家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近年来,在国内也有逐年增多趋势,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DR显著的并发症,是造成视力损害和丧失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治疗手段包括激光光凝、手术及药物,其中激光光凝是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且随着激光设备普及和技术发展,激光治疗已逐步向“微创伤”方向发展.文中就DME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伟;林铁柱

    近10年,关于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涉及的范围包括病因学、遗传学、肿瘤生物标记、肿瘤摘除术后的风险因素及新的治疗方法.这些进展对RB的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了RB患者眼抢救比例,尽量的保留了患者的视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 LASIK术负压吸引高眼压对角膜表面形态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育霞;梁山;王平

    目的 通过模拟LASIK术负压吸引高眼压对兔眼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探讨LASIK术负压吸引高眼压对人眼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推断高眼压与角膜扩张、继发圆锥角膜的关系.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24只(48只眼),按LASIK术负压吸引时间60 s负压吸引,不进行角膜瓣制作,不进行激光切削,角膜地形图观察负压吸引后即刻、lh、4h、17 h、24 h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及角膜前表面曲率的变化.结果 24只兔48只眼负压吸引60 s后即刻、lh、4h、17 h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前表面曲率与吸引前比较数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负压吸引后24 h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前表面曲率与吸引前比较逐渐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负压吸引高眼压可引起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增加、角膜前表面曲率增大、角膜前凸,但变化在负压吸引24 h后恢复正常.

  • 丹参注射剂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日佳;崔裕波;张旭;祁冰;曾婧;孟晶;丁小燕;陈剑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剂对高氧诱导下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出生7日龄的C57BL/6J小鼠54只分为A(单纯对照组)、B(高氧诱导模型组)、C(丹参治疗组)3组,每组18只.B组与C组小鼠在氧气浓度为75%的环境中饲养5日,然后回到正常氧环境中与A组一同饲养.这三组小鼠分别在第12、14、17天各随机处死6只.分别采用Isolectin-B4 (GREEN)染色法进行视网膜铺片术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计算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量,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 Isolectin-B4 (GREEN)染色法视网膜铺片中,B组视网膜可以见到大量的新生血管形成,荧光渗漏明显,C组较之新生血管明显减少,荧光渗漏轻,A组未见新生血管和荧光渗漏;在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中见到,A组<C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VEGF的表达在B组的视网膜各层均很明显,C组则主要在靠近视网膜内层的部分比较明显,但较B组明显减弱,VEGF在A组的视网膜中表达不明显.结论 丹参注射液对视网膜VEGF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新生血管的形成.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