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蓝黄视野与自动视野检查法联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劲嵘;余敏斌;钟华;邱璇;朱朱;刘杏;林羡钗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检查法(Blue on Yellow Perimetry,BYP)、自动视野检查法(stmdard Automatic Perimetry,SAP)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nometry,OCT)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POAG患者42例66只眼,24例双眼、18例单眼,男性30例48只眼,女性12例18只眼,左32只眼、右36只眼,年龄为19~69岁,平均(38.06±14.86)岁.应用HUMPHERY750Ⅱ-i电脑自动视野计的Sita-Standard检测程序进行SAP检查和蓝黄视野检测程序来进行BYP检查,应用STRATUSOCTTM型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结果 SAP、BYP和OCT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93.75%和84.37%,三者总体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18).POAG早期SAP和BYP的平均缺损(MD)值与OCT检测的RNFL平均厚度均存在相关关系.进展期和晚期,SAP和BYP的MD值与RNFL平均厚度则均存在相关关系和线性回归关系.进展期和晚期,BYP的MD值与RNFL平均厚度的决定系数均高于SAP.早期、进展期和晚期SAP和BYP的PSD与RNFL平均厚度均不存在相关.结论 BYP比SAP更能进一步反映POAG视野和视功能的损害程度.BYP、SAP和OCT联合应用可提高POAG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 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孙静芬;王玲

    目的 观察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DS)治疗单纯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21例(35只眼)单纯瞳孔阻滞型闭角型青光眼进行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分析手术前后眼压的差异及术后各个随访期的手术成功率.随访期10~36月,平均(18.77±10.47)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5.57±4.92)mmHg,术后3月、6月、12月、24月和36月的眼压分别为(13.34±4.18)mmHg、(14.49±2.83)mmHg、(14.92±4.57)mmHg、(16.77±3.45)mmHg、(17.32±4.17)mmHg.术后3月、6月、12月、24月和36月的完全成功率分别为81.2%、78.1%、73.3%、69.0%、66.1%;部分成功率分别为82.4%、80.9%、74.7%、72.7%、70.1%.并发症有:微穿透6例,前房出血4例,低眼压3例,脉络膜脱离2例.结论 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联合NPDS可作为治疗部分类犁的闭角型青光眼是安全有效地手术方式.

  • DCT和GAT对LASIK手术前后眼压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黄珠;汪晓宇;杜持新

    目的 评价动态轮廓眼压计(DCT)和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对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眼压测量值的变化.方法 取71例141只眼近视患者在LASIK术前和术后一周分别进行角膜厚度(CCT)、GAT、DCT测量.结果 ①LASIK手术前后DCT测得值尤显著性差异(P=0.062),GAT测得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CCT测得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②Bland-Altman分析示LASIK手术前后DCT与GAT两种测量方法均呈现高度一致性.术前DCT测量值高于GAT测量值1.1mmHg,95%可信区间为(-0.6,2.8)mmHg;术后DCT测量值高于GAT测量值8.2mmHg,95%可信区间为(5.3,11.1)mmhg.③△GAT与△CCT呈正相关,△DCT与△CCT无统计相关性.结论 DCT测量值不受LASIK手术切削的影响,更适合于LASIK手术前后眼压的测量.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直径的超声测量研究

    作者:程华;王大博;白海青;刘卫真

    目的 超声测量正常人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不同发展阶段的视神经直径(OND),分析比较各组有无差异,探讨该技术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POAG患者115只眼,正常对照组40只眼,通过自动视野检查将POAG患者再分为视野损害前期组(PC)、POAG早期组(EP)、中期组(MP)、晚期组(LP).检测五组的年龄、视力(矫正)、眼压、C/D、ON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OND为(3.02±0.35)mm,POAG各组OND依次为(2.96±0.29)mm、(2.80±0.41)mm、(2.73±0.19)mm、(2.62±0.29)mm.五组进行Q检验发现,POAG早、中、晚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球后视神经直径随病程进展逐渐变小,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视野损害前期,球后视神经直径虽有缩小,但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AG病人OND大小随病程的进展、视野缺损的加重而缩小;超声测量球后视神经直径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可帮助疑难青光眼及其它伴有视神经改变的疾病提供诊断依据.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

    作者:宋峰伟;邵一磊;孙渝超;魏海峰;吴丽萍;方爱武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心理、个性和行为特征.方法 对53例PACG患者和54名正常人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A型行为问卷(TABQ)进行调查评估,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分析、x2检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Ⅰ)PACG组焦虑值(SAS=42.85±7.30),精神质性(P=49.33±9.05)、时间紧迫(TH=15.23±3.24),争强好胜(CH=15.32±3.51)及TH+CH总分(TH+CH=30.55±5.97)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急性PACG组的SAS得分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慢性PACG组分别与正常组比较,精神质(P)与TH+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PACG组的神经质性(N)值得分与急性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PACG组与正常组的TABQ量表得分经x2检验得两组A型行为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12,P=0.028<0.05).(Ⅳ)PACG组中SAS与SDS、CH、TH+CH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测验中P值与SAS、TH、CH和TH+CH均无相关(P>0.05).结论 PACG患者有明显的焦虑、精神质以及A型行为倾向.

  • 糖尿病角结膜上皮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彦慧;周炜;黄红艳;黄焕光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和眼表病变进行临床检测,探讨2型糖尿病与泪膜和角结膜上皮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25例(50只眼)糖尿病住院患者和25例(50只眼)无糖尿病者(年龄匹配)做眼表检查,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榆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尿病组98.0%的眼泪膜破裂时间小于10s,泪膜破裂时间(4.56±2.02)s低于对照组(6.76±4.11)s;66.0%的患者泪液分泌试验小于5mm,泪液分泌值(4.52±2.84)mm低于对照组为(6.28±3.65)mm;角膜上皮着色占58.0%,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下降,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加重.结论 糖尿病患者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是引起十眼症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的角结膜上皮病变.

  •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长期手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杜绍林;张秀兰;朱晓红;张海平

    目的 评价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长期手术疗效.方法 对过去11年间(199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次行手术治疗,并能长期随访到的48例81只眼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小梁切开术与联合手术者间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492);在随访超过4年者中:Kaplan-Meier分析显示行小梁切除术与联合手术者成功率曲线下降较平稳,其中联合手术者成功率曲线下降缓慢,但小梁切开术曲线下降较明显(P=0.022).结论 长期随访(≥4年)能更好地评价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术后长期临床疗效;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远期成功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以联合手术组成功率曲线下降缓慢,其次是小梁切除术组,小梁切开术组成功率曲线下降明显.术后远期的手术成功率与术后患者随访的依从性相关,患者依从性好术后远期的手术成功率高.

  • 透明质酸黏膜贴敷对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创面愈合及其疗效的影响

    作者:蒋能;曹志;蒋伟鹏;吴文灿

    目的 探索MeroGel生物胶黏膜贴敷法作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EES-DCR)术中黏膜瓣吻合的可行性,以期为EES-DCR提供一种新的黏膜瓣吻合方式.方法 选取单纯性慢性泪囊炎270例(270只眼),随机分为MemGel组(A组)、银夹夹持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3组.所有患者接受常规EES-DCR,术中对泪囊后瓣与鼻黏膜瓣分别采用MeroGel贴敷、银夹夹持,单纯泪囊黏膜瓣贴敷作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定期随访,鼻内窥镜下观察造瘘口及其周围创面愈合与开放情况.根据造瘘口黏膜上皮化、开放与否、以及慢性泪囊炎治愈率做为指标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6±2.2)月,资料齐全且符合本研究标准者共228例(228只眼),其中A组78例,B组69例,C组81例.A、B、C三组治愈率分别为94.9%(74/78)、75.4%(52/69)与76.5%(62/81),两两比较,A组与B、C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之间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组泪囊造瘘口及周围黏膜完全上皮化时间为术后(9.1±1.4)d,明显快于B、C两者.同时,A组泪囊造瘘口周围瘢痕增生与肉芽组织形成明显少于B、C两组(P<0.05).结论 MemGel黏膜瓣贴敷法可显著促进泪囊鼻腔黏膜吻合口上皮化进程,抑制瘢痕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提高EES-DCR疗效,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高效的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新方法

  •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张桐;崔极哲;宋跃;顾宝文;刘桂琴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适合鉴别区分二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总结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25例与眼眶神经鞘瘤24例的B超、CDFI、CT、MRI,归纳各种检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影像学特点,对两种肿瘤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影像学诊断与之一致的为诊断符合;诊断符合率比较采用X2检验.总结出适合鉴别这两种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上,MRI(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为100%,CT(平扫+增强)为93%,CDFI为87%,B超为80%.眼眶神经鞘瘤的诊断上,MRI(平扫+增强)诊断符合率为91%,CT(平扫+增强)为47%,CDFI为53%,B超为46%.结论 MRI(平扫+增强)扫描是有效鉴别此二种肿瘤的一种检查方法.

  • 特发性黄斑裂孔不同浓度吲哚青绿辅助剥除内界膜后视功能对比研究

    作者:宋志杰;吕林;陈林

    目的 观察对比不同浓度吲哚青绿(ICG)辅助剥除内界膜后视功能的恢复.方法 取44例(44只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第1组9例(9只眼),第2组20例(20只眼),第3组10例(10只眼),第4组5例(5只眼).手术方式采用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C3F8填充术.手术中使用ICG辅助剥除内界膜,1、2、3、4组ICG溶液的浓度分别为5.0、2.5、1.25、0.5mg/ml.手术中第1组用少量黏弹剂暂时封闭黄斑裂孔,而第2、3、4组未用任何物质封闭黄斑裂孔.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视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结果 第4组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偏低.第3组的术后佳矫正视力优于其它3组.第1,2组术后周边视野缺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第3、4组.第1、2组术后MERG周边视网膜二级反应的振幅明显低于手术前,而第3、4组手术前后周边视网膜二级反应的振幅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浓度ICG辅助剥除内界膜对视网膜存在毒性,不利于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而低浓度ICG辅助剥除内界膜可明显降低ICG对视网膜的毒性,不影响黄斑裂孔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杨文芝;吴强;杜新华;宋蓓雯

    目的 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I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并观察其治疗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6例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的lf缶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4例患者行瘘口栓塞术,其中3例瘘口闭塞,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视力恢复,眼压保持正常范围;1例瘘口未完全闭塞,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患者未行瘘口栓塞术.结论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早期眼部的体征和症状不典型,易导致误诊和漏诊.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须综合考虑瘘口大小、引流量的大小、临床症状以及患者年龄、病程、全身状况等多种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

  •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奇根;陈龙山;戚朝秀;王涛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病例52例52只眼进行眼前段检查,对其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进行分析,并根据扫描图像进行了初步分型,根据不同发生机制选择治疗方案.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根据UBM检查,可分为前房角粘连关闭型、虹膜与植片与植床连结处粘连型、无虹膜型、瞳孔阻滞型、睫状体水肿型及其它类型等.针对不同发病机制采取药物治疗、虹膜周边切除、虹膜粘连分离、小梁切除(或联合抗代谢药物)及房水引流物植入术等治疗方案.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多样.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能够为其术后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 四联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徐昕涌;张洪沛;周之南;冯万国

    目的 探讨采取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片、虹膜段切除、晶体超乳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20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组:实验组10眼行四联手术:对照组10眼行单纯滤过术.常规上方巩膜瓣、小梁切除、上方虹膜节段切除、巩膜瓣下垫压羊膜(商品)、结节缝合巩膜瓣;另采用透明角膜缘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手术前测眼压,行前节荧光素造影,统计分析眼压走势、新生血管变化、滤过泡状态.随访3-6个月.结果 实验组术眼手术后眼压均低于20mmHg,对照组仅一例1只眼滤过正常,眼压低于20mmHg.四联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反应轻微,滤过泡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多消褪,全部眼球得以保留,其中2例保持0.1视力,1例0.2视力.结论 四联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方法.

  • 曲伏前列素在残余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沈立台;韦秋红;陈琛

    目的 探讨曲伏前列素在残余青光眼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2只残余青光眼,仅用0.004%曲伏前列素每晚9:00一次,定期定时监测半年眼压.结果 10只眼降压效果明显,降压幅度40.33%~48.55%.结论 曲伏前列素可作为残余青光眼的首选治疗的药物.

  • 白内障手术晶状体后囊破裂的临床分析

    作者:胡博杰;李筱荣;PeterTseng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在白内障手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病例,探讨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与否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SNEC)行白内障手术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病例.结果 白内障术后一月,终随访视力与术前视力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一月及终随访的视力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病例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病例术后一月及终随访的视力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掌握晶状体后囊破裂的高危因素,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发生,及时发现并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可以大限度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

  • 色素性青光眼的临床特征及处理

    作者:王溪

    目的 观察色素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色素性青光眼患者8例16只眼,均为男性.年龄19~48岁(34.13±7.12)岁.观察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房角、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底及视野等;9只眼行小梁切除术,7只眼行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都为近视,1例为高度近视;眼前段色素播散表现为:75%(6例12只眼)的患眼有典型的Krukenberg梭.所有患眼晶状体韧带后囊附止部及晶状体韧带小束均可见色素沉着;周边虹膜后凹;小梁网上均可见宽、均匀而较致密的色素带(Ⅲ级);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示所有患者均存在反向瞳孔阻滞现象,6例存在虹膜一睫状突接触.术后3月复查UBM显示所有患者周边虹膜形态平坦,反向瞳孔阻滞现象解除.所有患者眼压均控制平稳.为10.5~19mmHg(14.3±5.2)mmHg.Humphrey视野检查显示无进展情况.结论 色素性青光眼为一表现相对复杂的特殊类型的青光眼,需要正确认识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治疗.

  • 泪腺导管囊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楠;唐东润

    目的 探讨泪腺导管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组织病理学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2003~2008年15例(15只眼)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泪腺导管囊肿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单眼发病,多以发现眼眶颞上方结膜下囊性肿物就诊,亦可伴眼部胀痛、异物感,眼球突出及移位,上脸下垂等,部分患者主诉情绪激动后肿物增大,可无眼部炎症、外伤及手术病史.B超及CT均显示囊性占位病变,少数可伴骨质受压变形或缺损.双层细胞构成囊壁为组织学诊断要点.结论 根据泪腺导管囊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可基本明确诊断,但与结膜上皮性囊肿等鉴别仍需组织病理学终确诊.佳治愈方法为完整切除囊肿.该病发病机制仍有待进一步讨论.

  •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春燕;郑慧君;李爽;吴卫华

    目的 探讨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晶体溶解性青光眼27例(27只眼)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术前降眼压及抗炎、手术将晶状体摘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抗炎治疗等.结果 24只眼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1~6月,眼压控制在9~19mmHg,视力(裸眼)恢复:0.07~0.5.其中<0.1者1例;0.12~0.3者18例;>0.3者5例.结论 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经规范的治疗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苏静;李弘;孟祥俊

    目的 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手术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6例(32只眼),按照其房角关闭粘连状态分为2组,A组20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2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常规术前术后测量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超声生物显微镜,中央前房深度,Goldman前房角镜检查.均在眼压得到大控制后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视力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两组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UBM和前房角镜观察房角不同程度开放加宽,周边前粘范围缩小,部分房角重新开放.全部开放12只眼(A组),房角粘连关闭≤1/4周8只眼(A组4只眼B组4只眼),1/4<房角粘连关闭≤1/2周8只眼(A组4只眼,B组4只眼),1/2<房角粘连关闭≤3/4有3只眼(B组),房角粘连关闭≥3/4 1只眼(B组).眼压:B组术前术后比较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B组1例2只眼术后一周内眼压再次升高,药物控制不理想,术后8周行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正常.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对于房角关闭范围≤1/2周且术前药物控制良好不伴有视野损害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确切疗效.尤其对于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青光眼有效.但对于术前房角粘连关闭范围≥1/2周且用药后控制眼压不理想伴有视野损害者,单纯晶体摘除,术后可能青光眼复发,需要长期随诊,且需联合小梁切除可有确切疗效.

  • 闭角型青光眼中睫状体囊肿的检测

    作者:王星;赵静滨;解聪;吴葛玮

    目的 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260例(260只眼)连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眼前段检查.结果 在260只连续检查的闭角型青光眼中有睫状体囊肿的20只眼(7.69%)共22个囊肿,其中单发性囊肿的有18只眼(90%),多发性囊肿的有2只眼(10%).囊肿分布颞侧9个(41%),下方9个(41%),鼻侧2个(9%),上方2个(9%).在22个囊肿中有13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关闭,9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未关闭,卡方检验P=0.394.结论 睫状体囊肿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较高的.而且他们分布的位置多在颞侧和下方.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中远期结果

    作者:周炜;黄焕光;郑洁;黄蕊;何正瑞

    目的 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青光眼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对UBM显示虹膜根贴靠小梁网的早期闭角青光眼55只眼,实施倍频Nd:YAG(532nm)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激光治疗参数:功率300~500mW,暴光时间0.2~0.3s,光斑直径500μm,距虹膜根部500μm在360°范围做24~30个光凝点.术后定期复查视力、眼压、前房角,记录用药指数,并做UBM.结果 激光术后随访(11-39)月(18.6±6.2)月.与术前相比,术后眼压下降均非常显著(F=45.454,P=0.000),用药次数显著减少(F=48.715,P=0.000),AOD500增大亦非常显著(F=46.567,P=0.000).术后1、2、3年房角开放度回退到术前情况的眼数分别约为12%,26%,55%(X2=11.772,P=0.003).结论 LPI术后随时间的推移,闭角青光跟前房角开放度逐渐回缩,降眼压效果也逐渐减弱.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后24h眼压波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朝斌;徐国兴;陈伟芳;吴晓民;王秀春;朱梅红

    目的 比较降眼压药物治疗或小梁切除术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h眼压波动差异.方法 取自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住院或门诊确诊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47例(70只眼),随机分成手术组24例(34只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药物组23例(36只眼).设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24h眼压测量,使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对各组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波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药物组眼压控制成功率76.5%(26/34)与手术组眼压控制成功率90.6%(29/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78,P=0.12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眼压波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9,P=0.512;t=0.274,P=0.785;t=1.373,P=0.174);治疗后药物组与手术组患者的平均眼压、眼压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38;t=-2.397,P=0.019).两组的眼压波动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792,P=0.007);在眼压控制成功的药物组和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两组的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眼压峰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手术组眼压波动、眼压峰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获得较低的24h眼压波动.在控制平均眼压、眼压峰值及眼压波动方面要优于药物治疗.且波动幅度与眼压峰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7例分析

    作者:傅妍;王兰惠;郑曰忠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os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PION)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 对27例(33只眼)PION患者进行常规眼部检查及全身检查,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眼前节及眼底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治疗后有29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视野缺损也有改善.有4只眼视力无明显改变,有效率为87.9%.结论 颈动脉供血不足是PION的重要致病凶素,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视力改善.

  • 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力;钟勇

    目的 探讨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囊袋阻滞综合征(CBS)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在眼科就诊的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18例(20只眼),术后早期9只眼,术后晚期11只眼,应用LIGHTMED公司生产的Nd-YAG激光机进行治疗.观察囊袋去除情况、治疗后的视力、眼压和眼部情况.结果 20只眼(100%)一次治疗成功,无IOL损伤.19只眼(95%)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2只眼(10%)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21mmHg).结论 对于CBS患者应用Nd-YAG激光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 激光小梁成形术前后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昼夜眼压变化影响

    作者:李东侃;黄维艺;张悦;侯家敏

    目的 评价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SL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昼夜眼压的影响.方法 POAG患者40例76只眼.倍频Q-开关532nm Nd YAG激光,3ns单脉冲,光斑直径400μm,激光击射下方180°范围小梁组织,能量0.53~0.89mJ,点数60~100点.气动眼压计测量术前及术后12周昼夜眼压,两组数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1.6±2.87)mmHg(1mmHg=0.133KPa),术后平均眼压(18.7±1.36)mmHg,两组比较P<0.05(t=7.69);手术前后6am点术眼眼压降低明显,为6.9 mmHg.术前眼压高峰出现在6am,波谷低在10pm,昼夜眼压波动6.4 mmHg;术后眼压高峰移至12时,低在22时,昼夜眼压波动3.2 mmHg.结论 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可靠,可有效降低POAG患者的平均眼内压,降低昼夜眼压波动.

  • 反向型眼球后退综合征一例

    作者:栗莉;亢晓丽;李军

    患儿,男性,12岁.自幼右眼上睑下垂伴右眼向内偏斜.2008年1月以单眼反向型眼球后退综合征的收入院.视力:右眼0.8+/1.0,左眼0.8+/1.0.睑裂:右眼4mm×27mm,左眼9mm×27mm.提上睑肌肌力:右眼无肌力,左眼正常.Bell征:右眼(-),左眼(+).眼位:映光法(33cm):右眼+20°;三棱镜(马杆法):右眼+35△;同视机:自觉=他觉LEF+180°.

    关键词:
  • 下泪小点息肉致长期泪溢二例

    作者:石一宁;孙烨;石蕊;李静;张纯涛

    例1 女,64岁.因双眼间歇性流泪,多次在外院就诊,冲洗泪道通畅,遂按慢性结膜炎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查体:矫正视力:右眼0.8、左眼0.8-2.双眼睑皮肤正常,无睑内外翻及倒睫,球结膜轻度充血,未见结膜松弛表现,上下睑泪小点处结膜充血显著,未见乳头及滤泡.

    关键词:
  • 成人圆锥角膜急性水肿一例

    作者:陈敏洁;龚岚;邱晓頔;戴锦晖

    患者男,43岁.1年前左眼在无明显诱因出现视力逐渐下降2008年11月20日来院就诊.全身情况良好,否认家族史、遗传病史以及过敏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1.眼压(Canon TXF-非接触式眼压计)右眼13mmHg,左眼测不出.

    关键词:
  • 结节病性葡萄膜炎二例

    作者:郑曰忠;时冀川;刘蓓

    1女,59岁.既往身体健康.因双眼不适和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7年3月21日来我院就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5,矫正无提高.双眼结膜呈混合性充血.角膜实质层轻度水肿,角膜后可见散在分布的粗大沉着物(KP),以下方多见;房水细胞(+)和房水闪光(+),瞳孔缩小,无后粘连,瞳孔缘可见数个细小的虹膜结节(Koeppe结节);

    关键词:
  • AGR综合征一例

    作者:申晓丽;黄丽娜

    病人男,7岁.家长发现患儿自出生后双眼畏光,随着年龄增长,视力较同龄人差,2007曾在我院住院,全麻下行相关检查,被诊断为:"①先天性无虹膜;②先天性青光眼;③先天性白内障;④巩膜葡萄肿;⑤知觉性外斜视;⑥角膜云翳.给予降眼压等药物治疗.

    关键词:
  • 囊袋收缩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剑;张新法;蔡明高

    患者,男性,78岁.主诉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6个月,出现视力下降,眩光、阅读困难3月.患者于2007年9月在我院行左眼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远视力0.8,近视力1.0.

    关键词:
  • LASIK术后角膜瓣翻转一例

    作者:田霞;宋文洲

    男,18岁.于2008年11月10日因眼痛,视物不清来诊.1周前曾在我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前右眼004(-9.00D-1.50D×180=1.0);左眼0.06(-9.50D-1.00D×180=-1.0).当时手术顺利,用Moria Ⅱ 110刀头,术后第1天未来复诊.述当晚右眼疼痛,流泪明显,且无外伤史.

    关键词:
  • 单胎双生儿童共患Marfan综合征

    作者:田汝银;黄丽娜;曾琨;樊宁

    患儿甲男,4岁半.因"自幼视力不佳,喜近视物5年"于2009年5月来诊.患儿39周剖腹产,产后无窒息、吸氧史,按时预防接种,1岁左右始学走路、说话.

    关键词:
  • 晶状体损伤促进视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亚楠;蔡季平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在眼科的临床治疗中并没有有效的方法.近期发现的晶状体损伤可以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与再生,为临床医生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关于晶状体损伤促进RGCs再生效应的机制有很多的说法,主要与基因表达、局部炎症作用、晶状体上皮和蛋白的变化以及神经营养因子作用有关.

  • 青光眼眼前段图像分析研究现状

    作者:邹绚;段宣初

    闭角型青光眼足导致不可逆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眼前段检查是青光眼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指标.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此文就各种新的眼前段影像学设备的原理、特点及其在青光眼的应用进行综述.讨论分析了超声牛物显微镜、眼前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及扫描式周边前房深度分析仪.这些仪器也各有其本身的缺点,因此眼科医生在选择测量仪器时要综合考虑,选用适宜的检查方法.

  • 视觉发育与各种神经递质的关系

    作者:邹云春;刘陇黔

    视觉发育敏感期是弱视发生的危险期,也是可以逆转弱视的佳时期,所以研究视觉发育关键时期的视觉系统的发育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对视觉系统的多种生物因素及受体研究初见成果,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许多神经递质对视皮质发育可塑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文介绍了几种神经递质对视觉系统发育和町塑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在弱视的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以期对弱视的治疗有所提示.

  • 比较5-Fu和MMC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志鸿;李树宁;王宁利;刘万顺;刘文;王辉

    目的 评估生物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安全性和作用,比较5-氟尿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缓释膜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抗增殖的疗效.方法 以5-Fu和MMC作为模型药物,壳聚糖作为载体,溶剂挥发法成膜;通过共价交联的方式将12μg的5-Fu或MMC结合到生物缓释膜上.未植入缓释膜作为对照组,其余3组植入空白、5-Fu和MMC缓释膜.四组均行青光眼滤过手术,静脉留置针作为引流管,空白缓释膜、5-Fu缓释膜、MMC缓释膜缝于巩膜瓣下.滤过手术前和手术后1、3、5、714、21和28d,以Tonopen眼压计记录兔眼压,以裂隙灯观察滤过泡大小和眼前节的变化并照相;分别于术后28d每组处死两只兔,总共8只眼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每组术后28d的角膜和晶状体标本.结果 术前各组平均眼压无差异,MMC组手术前和手术后28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6.866 P<0.01),5-Fu组和单纯引流管组手术前和手术后14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467,6.567 P<0.01),空白缓释膜组手术前和手术后7d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426 P<0.01);MMC、5-Fu组滤过泡生存时间优于单纯引流管组、空白缓释膜组.5-Fu和MMC组,术后28d角膜内皮细胞和晶状体前囊无异常改变.结论 5-Fu和MMC生物缓释膜能明显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并且是安全的,在降低眼内压和延长滤过泡减少眼前节并发症方面,MMC缓释膜比5-Fu缓释膜能更有效地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

  • 吉林地区135例真菌性角膜炎病原菌的调查分析

    作者:郝继龙;贺丹;马灵军;王晓东;王丽

    目的 调查吉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取2004~2008年间135例疑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KOH涂片镜检,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者,取角膜刮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0.37%(95/135),其中混合感染为14.74%(14/95).培养阳性的真菌菌株中镰刀菌多(45.87%),其次为念珠菌(20.18%)和曲霉(15.60%).结论 吉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优势病原菌为镰刀菌.

    关键词: 真菌 角膜炎 病原菌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