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于文贞;孙摇遥;赵敏;黎晓新;姜燕荣;赵明成;梁建宏;尹虹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7例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术后终视网膜复位率,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患者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初次手术复位率为47.0%,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53.0%,终视网膜复位率为82.4%.患者术前平均LogMAR视力2.54,术后平均视力1.90,手术前后视力有明显提高.患者术前平均眼压8.41 mm Hg,术后平均眼压13.88 mm Hg,手术前后有明显改善.除白内障及一过性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分析

    作者:曾婧;刘冉;李加青;朱晓波;唐仕波;丁小燕

    目的 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和对侧健眼的黄斑部脉络膜厚度,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群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横断面分析研究.对2011年3~8月在中山眼科中心就诊的40例单眼IMH患者,分为患眼组(A组)40只眼,对侧健眼组(B组)38只眼;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40例40只眼为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成年人.采用海德馒Spcctralis频域OCT加强深度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距中心凹l mm和3 mm处上下鼻颞四方位脉络膜厚度(SCT1mm、SCT3mm、 ICT1mm、ICT3mm、NCT1mm、NCT3mm、TCT1mm、TCT3mm、).结果 单眼IMH患者,配对t检验显示患眼SFCT值较对侧健眼变薄,t =-3.906,P<0.001.三组间比较,A组、B组和C组SFCT均值分别为(214.82±66.67)μm,(243.53±76.67) μm和(259.87±64.39) μm,A组较C组明显降低.B组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H患眼中脉络膜厚度变薄明显,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对侧健眼的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亦有降低,提示脉络膜血管代谢功能下降,可能是IMH发病的因素之一.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选择

    作者:李跃;刘淑伟;李玉涛

    目的 探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对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342例(351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资料分析.结果 351只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中,屈光度-6.00~-25.00 D,平均-13.17 D,黄斑白孔98只眼,占27.9%,伴有脉络膜脱离47只眼占13.4%,伴有后巩膜葡萄肿201只眼占57.3%,大面积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或脉络膜萎缩199只眼占56.7%.手术方法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气体填充80只眼占22.8%,硅油填充271只眼占77.2%.一次性解剖复位率气体为92.5%,硅油为88.9%,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5,P >0.05),351只眼中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165只眼占47.0%.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手术方式,由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为高度近视患者,且常伴有后巩膜葡萄肿、大面积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脉络膜萎缩,故硅油填充明显多于气体填充患者数量,同时联合白内障手术也是未来手术发展的趋势.

  • 频域OCT定性定量分析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

    作者:李漫丽;牛超;王志立;武文忠;王丽娅

    目的 观察葡萄膜炎患者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及与临床的关联,探讨频域OCT在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在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就诊的葡萄膜炎并黄斑水肿169只眼进行频域OCT检查,分析黄斑水肿的类型及各参数与视力的相关性,并与FFA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1)黄斑水肿分型:囊样水肿占43.19%,弥漫性水肿占34.91%,单纯神经上皮脱离占10.06%,11.83%同时出现3种改变;囊样水肿发生率高.(2)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体断裂者54只眼(31.95%),玻璃体后脱离者33只眼(19.53%);存在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者15只眼(8.88%),黄斑前膜者33只眼(19.53%).(3)囊样水肿组平均黄斑厚度高于弥漫性水肿组,两组视网膜厚度均与视力呈负相关;连接体断裂组视力较完整组低;存在黄斑前膜组视力较低.(4) OCT与FFA对黄斑水肿的检出一致率为86.39%.结论 葡萄膜炎所导致的黄斑水肿其形态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的类型,OCT可以对这些改变进行有效观察,其中有些改变与视力密切相关.

  • 亮蓝与吲哚菁绿辅助内界膜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效果对比

    作者:曾宪果;杜利平;金学民

    目的 比较亮蓝(BBG)与吲哚菁绿(ICG)辅助内界膜(ILM)染色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44例(46只眼)IMH,随机分为两组:20只眼使用0.25%BBG染色(BBG组);26只眼使用0.25%ICG染色(ICG组).比较两组术中染色效果、剥膜率,术后两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3月时)等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术前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BG或ICG使所有患眼ILM染色,均有效增加了ILM的可见度,染色率为100%.BBG将ILM染成淡蓝色,ICG将ILM染成淡绿色,但后者染色效果更清晰.两组均顺利剥除ILM,剥除率为100%.分析两组间的裂孔闭合率(P=0.926)和BCVA提高程度(t=-0.359,P=0.7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CVA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t=-25.947,-16.595,P值均=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在特发性黄斑孔患者,0.25%BBG与0.25%ICG均使所有的ILM染色并剥离,染色率、剥膜率均为100%;两组术后裂孔闭合率、BCVA提高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小儿斜视矫正术后伤口的管理

    作者:顾恩华;赵娟;张伟

    目的 观察小儿斜视矫正后术眼伤口被敷料遮盖或无遮盖的行为反应.方法 3~7岁斜视患儿120例,体重15~34 kg.随机分为4组(n=30),全身麻醉.A组单眼无敷料遮盖;B组双眼无遮盖;C组单眼敷料遮盖绷带包扎;D组双眼敷料遮盖绷带包扎.观察苏醒阶段患儿评分等级:安静1分、擦眼2分、哭闹3分、抓敷料与哭闹4分,以及苏醒前后的心率变化.结果 年龄、性别、体重各组之间无差异;手术时间B、D组(21.45±4.79,20.09±4.88)min长于A、C组(15.34±4.85、16.22±4.8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组评分值2.90±1.12、3.0±0.90,苏醒期心率(124±28、132±35)均明显高于A、B两组(1.33±0.75,1.60±0.96;94±18,98±20).结论 斜视患儿矫正术后擦眼、哭闹、抓敷料发生率无敷料遮盖组明显低于遮盖组,可平稳渡过苏醒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光相干断层扫描研究

    作者:黄晓丽;武志峰;孟小妹

    目的 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眼远期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其与视野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1例单眼发病NAION患者42只眼(21只发病眼为实验组,21只对侧正常眼为对照组)进行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并检查视野(visual field,VF)、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等检查.结果 NAION患者RNFL厚度较对照组变薄,上半侧易受累,相应下方视野缺损多见,且视盘非病变区域的RNFL厚度也比正常对照组相应区域变薄.平均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有相关性(r=0.38,P <0.05).结论 NAION患者远期盘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缺血区明显变薄,OCT检查非缺血区的RNFL厚度也变薄,提示NAION的RNFL丢失可能超过了视野检查的视野缺损的范围.NAION患眼盘周RNFL厚度与视野检查结果相关.

  • 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梁泽玉;陈松;王昀;王一鹏;毕雪

    目的 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早期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天津眼科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54例54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t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离术的IMH患者.术后3月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提高并大于0.3 LogMar为A组,BCVA不提高或提高但小于等于0.3 LogMar为B组.Logistic回归分析裂孔OC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参数、裂孔分期、ICG染色剥离ILM等对视力的影响.结果34只眼行ICG染色;54只眼术后裂孔均达到解剖闭合;视力提高组35只眼,占64.8%;视力不提高组19只眼,占35.2%.裂孔小直径(minimum diameter,MD)、裂孔牵拉指数(tractional hole index,THI)、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大直径(maximum diameter ofdisruption of inner/outer segments of photoreceptors,IS/OS D2)、脱离感光细胞活性级别(the gradingof viability of detached photoreceptors,V)、ICG染色及裂孔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5.04、6.10,P=0.000、0.000、0.000; x2=16.89、12.38,P=0.000、0.000).Logistic回复分析示裂孔牵拉指数、术后IS/OS连续性中断大直径、脱离感光细胞层活性级别、未行ICG染色为IMH早期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78、26.88、24.19、81.75;P=0.046、0.011、0.030、0.034).结论 上述因素可为临床工作中评估IMH术后视力恢复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 免散瞳眼底照相联合Auto CAD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

    作者:邸悦;周行涛;周晓东

    目的 应用免散瞳眼底照相联合Auto CAD绘图软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orea-disc angle,FDA),探讨该技术在测量客观旋转斜视角方面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门诊160例(320只眼)非斜视受试者,根据年龄分为<20岁,~40岁,>40岁3组,行免散瞳眼底照相后图片导入Auto CAD软件中测量FDA值,2眼所测夹角之和即为受检者总的旋转斜视角,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眼之间的差异.结果 所有160例受检者眼底照相经分析,FDA为左眼(5.75±1.84)°,右眼(7.18±2.02)°,双眼差值为(1.43±1.20)°,双眼总FDA为(12.9±3.68)°.各年龄组F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者FD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免散瞳眼底照相联合Auto CAD软件作为一种客观测量旋转斜视角的方法,能有效测量FDA且可信度较高.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裂孔闭合意义及影响因素

    作者:陈楠;董晓光;原公强;于滨;张珊珊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裂孔闭合的意义,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山东眼科研究所就诊的一组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的连续性病例共49例49只眼,记录屈光度,佳矫正视力,眼轴,黄斑裂孔直径,剥除内界膜范围.统计分析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47只眼(95.92%)视网膜复位.18只眼(36.73%)黄斑裂孔闭合(A组);31只眼(63.27%)裂孔未闭合(B组).A、B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A组术后视力好于B组;原始裂孔大小是影响黄斑裂孔闭合的因素.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裂孔闭合几率低.裂孔闭合提高视功能预后.裂孔大小是黄斑裂孔闭合的影响因素.

  • 脉络膜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晓鹏;颜建华

    目的 探讨脉络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核磁共振、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1CGA)等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作者诊治住院的22例脉络膜肿瘤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眼部B超和(或)彩色超声波检查,屈光间质透明者行FFA和ICGA检查;部分病例行双眼MRI或CT检查.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均行眼球摘除术;眼内转移癌患者治疗原发病,或加作眼局部外放射治疗;脉络膜m管瘤则经临床检查确诊后,行眼内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结果 12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外观和影像检查多表现为眼内棕黑色磨菇形或球形隆起肿物,MRI检查均特征性地表现为Tl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后极部扁平桔红色肿物,ICGA/FFA表现为早期即见强荧光,具有诊断性特征;MRI检查表现为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与玻璃体等信号或高信号,可被明显强化.3例脉络膜转移癌表现为后极部灰黄色扁平隆起肿物,均有原发肿瘤病史,其中1例为双眼发病.结论 屈光间质透明者,常规眼底检查即可基本明确脉络膜肿瘤的诊断.FFA/ICGA检查对明确脉络膜血管瘤意义重大.屈光间质混浊时,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在脉络膜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前房穿刺术与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观察

    作者:常新奇;孟海林

    目的 评价前房穿刺术(ACP)与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LPI)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2例5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首次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CP组26例27只眼和LPI组26例28只眼,观察治疗后眼压下降情况及眼压下降至21 mm Hg(l mm Hg=0.133 kPa)所用时间、房角开放情况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0.5 h、lh、2h、3h、4h、6h、12 h眼压,ACP组分别为:(12.7±3.4) mm Hg、(13.6±5.8) mm Hg、(14.2±4.4) mm Hg、(19.6±5.2) mm Hg、(18.3±4.5) mm Hg、(19.7±3.1) mm Hg、(17.5±5.6) mm Hg.LPI组分别为(44.3±4.2) mm Hg、(35.6±4.7) mm Hg、(24.3±5.2) mm Hg、(21.2±4.3) mm Hg、(19.5±3.2)mm Hg、(20.1±2.7) mm Hg、(18.6±4.8)mm Hg.治疗后0.5 h、lh、2h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601,15.482,7.762;P<0.01).房角开放范围大于180°ACP组为81.5%,LPI组85.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59,P>0.05).主要并发症有前房内炎症反应和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无眼内感染和脉络膜下暴发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LPI降低AACG急性发作时眼内压所用时间长,前房内炎症反应较重;ACP能安全迅速降低眼压,操作简单可重复,无严重并发症,可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 传统遮盖疗法治疗12~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

    作者:朱德海;李璀胜;庞琳

    目的 探讨传统遮盖疗法对12~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41例12~16岁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男23例女18例,在适宜的屈光矫正基础上,传统的完全遮盖与精细作业相结合,每月随访视力变化,弱视眼视力不再继续提高后3月改为每天遮盖4~6 h.结果 全部41例患儿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前弱视眼视力平均0.21,治疗后平均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提高4.1行,提高明显的2例从0.2提高至1.0,提高了8行,平均遮盖时间9.1月,其中遮盖开始后的前5个月视力提高为明显,随后进入平台期,遮盖至12月部分患儿的视力仍有提高.12岁组视力提高程度与15~16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3岁组和14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健眼视力无1例下降,无1例因遮盖发生外伤,2例遮盖开始后,发生遮盖区皮肤轻度瘙痒,此后自行缓解.全部患儿在家长和学校老师帮助下能完成课业任务,无1例退学.结论 年长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仍有治愈的可能,传统遮盖疗法效果较好.

  •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

    作者:孙敏;陈春丽;宋宗明;杨嘉嵩;毕秀增

    目的 观察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因不明原因大量玻璃体积血病人,经术中眼底检查及术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明确诊断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10例(10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3G (Guage)联合25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治疗,其中2例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入全氟乙烷(C2F6)气体.术后随访(18.6±10.03)月(3~32个月).观察佳矫正视力、眼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术前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03±0.02(手动/20 cm ~ 0.06);所有患者术后l周及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均提高,分别为0.24±0.14 (0.05~0.4)、0.36±0.21 (0.1~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 =-4.72,P<0.01; t=-4.94,P<0.0l).末次随访佳矫正视力恢复至0.3及以上者7只眼(70%).术前1天、术后1d、3d、术后末次随访眼压分别为(9.87±3.23)、(11.91±4.66)、(10.47±2.83)、(11.94±2.89) mmHg,四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0.895,P>0.05).所有病例在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随访期内未见动脉瘤体再次破裂出血等复发情况.结论 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眼内激光光凝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 初次与再次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的观察

    作者:顾恩华;赵娟;王淑珍;周婕

    目的 了解初次与再次小儿斜视矫正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oculovagal reflex,OVR)的发生率情况及严重性.方法 斜视矫正手术60例,分Ⅰ组(初次手术),Ⅱ组(再次手术),每组各30例,全身麻醉,两组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与维持均相同.观察两组手术中眼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标准为心率瞬间下降或上升10%,或心率失常.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患儿眼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分别为12/40、27/90(例/%);发生频率平均(1.78±0.44)、(3.45±0.78)次、例,心率下降幅度(12±4)、(18±6)次/min,停手术次数(1.24±0.23)、(3.08±0.66)次、例,手术时间(26.33±7.12)、(30.98±8.99) min,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率9/30、18/6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再次手术操作较初次眼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高.

  •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军;王丽娅;刘森玉;伟伟

    目的 探讨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共收集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6例(16只眼).临床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刮片或真菌培养阳性者)经及时,规范的抗真菌药物治疗4~6周,角膜溃疡病灶仍存,荧光素染色上皮缺损至少2 mm角膜浸润病灶未累及角膜深层(裂隙灯检查浸润病灶深度<1/3角膜厚度,无内皮斑、前房积脓)者,行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68.8%)病变处于活动期(术前共焦显微镜检查及10%氢氧化钾涂片检查:阳性),5例(31.2%)病变处于非活动期(术前共焦显微镜检查及10%氢氧化钾涂片检查:阴性)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3.21±6.35)d(7~26)d;其中活动期病变组平均上皮愈合时间(14.22±7.05)d;非活动期病变组平均上皮愈合时间(11.40±5.03)d.两组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随访期间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对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有着良好的疗效,是治疗迁延性真菌性角膜炎的又一方法.

  • 压贴三棱镜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的应用

    作者:王平;王曦琅;何容

    目的 探讨压贴三棱镜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共同性内斜儿童进行了Fresnel压贴三棱镜验配,其中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16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11例,连性内斜视5例,微小角度性内斜视8例;根据有无弱视决定压贴眼别,根据斜视度数决定压贴度数带镜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共观察3~6个月;结果 压贴三棱镜后3~6个月,视力增加18例,不变例,降低10例;斜视增加10例,不变15例,降低15例;双眼视功能恢复者32例(同视机);手术功率86.6%;结论 对儿童共同性内斜视病例配戴压贴三棱镜有利于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改善,并提高术成功率.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167例眼部表现临床分析

    作者:李尖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眼部病变表现的特点,以便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减轻视功能的损害.方法 对2006年11月至2008年11月在尼日尔共和国三家医院167例HIV感染患者眼部病变、病程、症状、体征及全身情况作回顾分析.结果 167例患者以眼部病变首诊33例(19.76%);眼部病变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肉瘤形成.表现依次为视网膜炎86例(51.0%),葡萄膜炎46例(28.0%);带状疮疹32例(19.0%);神经系统病变19例(11.0%);Kaposi肉瘤15列(9.0%).视力损害低于正常98例(其中重度双眼盲17例、轻度19例;轻度单眼盲34例);≥0.3者69例.所有病例伴程度不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CD 4/CD 8比值下降146例,平均0.056(正常值1.75~2.10).结论HIV感染40%~92.3%可发生眼部病变,视力损害与视网膜/葡萄膜损害关系较大.鉴于HIV感染患者增加现状,其表现于眼部早期症状体征,应引起眼科医师高度重视,及早发现病变,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临床分析

    作者:于丰萁;镡鲁滨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瘤体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成人睑缘部血管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观察注射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瘤体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注射后第2天所有患者均出现注射部位肿胀,1~12个月随访观察,12例患者注射局部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未出现瘢痕及挛缩表现,2例患者注射后8个月局部瘤体复发,但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并予再次治疗后未再复发.结论 睑缘部血管瘤通过局部注射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避免了手术治疗对睑缘部生理结构的破坏.

  • 联合虹膜激光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房角观察

    作者:刘黎明;沙英;王绍飞;吕晓英

    目的 观察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在治疗首次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59眼,诊断后首先药物降压,然后行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同时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激光治疗前后超声生物显微镜监测下的房角开放度数及眼压的变化.结果 术前眼压为(27.14±18.49) mm Hg,术后2周眼压为(16.64±5.23) mm Hg,术后半年眼压为(18.24±6.17) mm Hg,术前与术后2周及术后半年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角开放情况:平均房角开放度数:术前平均3点位(4.08±5.79)°,6点位(1.84±3.43)°,9点位(3.13±5.12)°,12点位(1.26±3.35)°,术后3点位(12.79±10.13)°,6点位(10.06±8.31)°,9点位(11.99±5.65)°,12点位(7.48±8.11)°.激光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各方位房角开放度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氪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联合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加深患者房角,降低患者眼压.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观察

    作者:李春玲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同顾分析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 24个月.结果 除1例有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佳矫正视力达0.1~0.4者10只眼(33.3%),0.5~0.8者18只眼(60%),大于1.0者2只眼(6.7%).1只眼术后第一天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治疗,3d后降至正常.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术前眼压高,术后炎症反应重,出现虹膜后粘连及房角广泛粘连,眼压升高,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半年后行小梁切除术,眼压降至正常.2只眼术后需局部用1种降眼压药,其余患者不用任何药物眼压均在13~18 mm 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中央前房加深,由术前平均(1.65±0.36) mm增加到术后(2.57±0.46) mm,房角关闭或粘连不同程度开放.主要并发症有轻度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反应.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不同程度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眼睑松弛症伴泪腺脱垂的手术治疗

    作者:魏楠;于颖;李文君;王辉;孙丰源

    目的 探讨眼睑松弛症合并泪腺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双重睑切口的皮肤松弛矫正术联合泪腺复位固定术,对12例(24只眼)眼睑松弛症合伴泪腺脱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6月至6年,12例患者术后眼睑皮肤松弛均得到明显改善,泪腺脱垂,上睑下垂均得到满意矫正.结论 眼睑松弛症合并脱垂泪腺,采用双重睑切口的皮肤松弛矫正术联合泪腺复位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其症状,实现患者美观与功能的双重疗效.

  • 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术式及疗效观察

    作者:周柳红;周世宏;黄再林;程亚中

    目的 探讨病因和药物性治疗无效的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的56例(72只眼)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患者,进行个性化手术设计,其中,额肌瓣悬吊术8例(12只眼),提上睑肌缩短联合睑板切除术13例(16只眼),单纯提上睑肌缩短术30例(36只眼),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5例(8只眼).结果 1只眼过矫,1只眼欠矫,3只眼回退,其余随访一年以上均疗效满意,外形美观,无并发症,满意率达93%.结论 依照老年获得性上睑下垂病因、年龄特点以及提上睑肌功能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能达到安全、可靠、满意的矫正效果.

  • 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观察

    作者:雷春涛;樊映川;赵转好;高玉英;胡建斌;杨吟;陈辉

    目的 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疗效.方法 经临床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确诊为黄斑区的中浆患者15例15只眼,采用半量PDT进行治疗,维替泊芬注射15 min后689 nm激光进行照射83 s.治疗后随访1~12月,平均4.5月,术后行视力、眼底、FFA及OCT检查.结果 佳矫正视力0.4~1.2,平均0.78,视力明显改善者14只眼,视力稳定者1只眼,FFA检查显示渗漏完全消失者13只眼,部分消失者2只眼.治疗后1、3月OCT检查显示黄斑厚度恢复正常14只眼,部分吸收1只眼;眼底检查显示黄斑水肿基本消失,未见病情恶化者,半年后1只眼复发.结论 半量PDT是治疗黄斑中心区中浆的有效方法,病程越短显效越快,黄斑OCT可以很好显示治疗效果,但是尚需要进一步的对照研究来观察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早期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视力改变

    作者:吴航;刘大川;张旭香;杨慧清;宫丽萍;李勇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 特殊双路置管治疗难找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鼻泪管阻塞

    作者:田艳明;许正华;乔磊;闫希冬;郭宁;李鹏;薛峥

    目的 介绍一种难找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2007~2010年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12例,女2例,男10例,平均年龄41岁,使用记忆合金丝探针,通过自上下泪点向鼻腔留置双引线,然后以引线引导引线型硅管的手术方法实现双路置管,术后平均4月拔管,拔管后随访3~6月.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拔管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 该方法成功实现双路置管及吻合下泪小管,手术时间短40 min,长1 h 20 min,平均55 min.2例术后1周上泪小点撕裂(未处理),1裂术后5d下泪点撕裂给予局部显微缝合.10例拔管后,溢泪消失,随访期内泪道冲洗通畅,1例通而不畅,溢泪症状缓解,1例冲洗不通伴溢泪.结论 结合特殊器械猪尾探针可以实现难以寻找断端的下泪小管断裂合并鼻泪管阻塞双路快速吻合,不影响外观,而且留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方法简便实用.

  • CT显示双侧泪腺肿大的眼眶病分析

    作者:高占国;刘立民;庄成明;高宇

    目的 分析和探讨不同疾病所致双侧泪腺肿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治疗的伴有双侧泪腺肿大的眼眶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同眼眶疾病所表现的双侧泪腺肿大进行临床和影像分析.结果 共收治82例双侧泪腺肿大病例,依患病率高低依次为泪腺炎性假瘤,甲状腺相关眼病,泪腺脱垂伴肿大,非霍奇金淋巴瘤,良性淋巴上皮性病变,泪腺结核,转移性泪腺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泪腺结节病.不同疾病所致的双侧泪腺肿大各有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结论 导致双侧泪腺肿大的疾病主要为泪腺炎症性或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少数为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除甲状腺相关眼病具有特征性眼征和影像学特点较易诊断外,其它伴有双侧泪腺肿大的眼眶病需要根据病史、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 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2例手术体会

    作者:唐绍荣;唐爱东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2例(34只眼),采取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后,32例(34只眼)症状全部消失,冲洗泪道通畅,无分泌物返流;况且皮肤面无任何瘢痕,不影响患者美容.结论 采取鼻内镜下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创伤小、效果好、手术安全且不影响患者美容的新方法.

  • 改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临床观察

    作者:周国宏;张东昌;范永

    目的 探讨改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3例6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在直肌下留置牵引线,预置环扎带,然后经巩膜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环扎带下放置加压块,利用间接眼底镜观察硅胶填压块顶压裂孔位置是否正确,必要时修正加压块位置.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显微镜直视下冷凝视网膜裂孔清晰可见,通过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裂孔顶压位置全面,术后63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结论 改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具有简单、方便、直视、可靠和效果良好等优点.

  • 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

    作者:张玉明;秦程;王芳芳;秦云峰;孙建国

    目的 探讨复杂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术后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6只眼复杂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3~6个月者行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 24个月.结果 36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所有患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并发症主要有玻璃体积血、高眼压、人工晶状体偏斜、残留硅油颗粒粘附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暴露、侵蚀等.结论 晶状体和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囊膜眼二期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固定术安全可靠,是无晶状体眼屈光不正较好矫正方法.

  • 儿童干眼与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范玉香;赵俊华;冯雪艳;陈海婷

    目的 探讨儿童干眼的临床特点及与过敏性结膜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诊治的105例(210只眼)儿童干眼患者的资料,分析病史、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过敏原检查结果.结果 (1)症状:儿童干眼患者中主要症状为瞬目次数增加95例(90.48%),眼红43例(40.95%),干涩38例(36.19%),眼痒24例(22.86%),以及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眼痛等.(2)干眼检查:基础泪液分泌结果为右眼(10.81±8.36) mm/5min,左眼(10.85±7.50) mm/5min,泪膜破裂时间为右眼(4.33±2.15)s,左眼(4.52±2.23)s,泪液分泌量与泪膜破裂时间二者无相关性.(3)过敏原检查:89例(84.76%)过敏原检查阳性,过敏原中植物花粉和尘螨尘土类居多,其次是多价兽毛,再次是霉类.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引起儿童干眼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症状为瞬目次数增加.

    关键词: 干眼 儿童 过敏
  • 眼球筋膜Wegener肉芽肿一例

    作者:江志坚;董健鸿

    患者女,48岁.因"左侧鼻塞4月,左眼痛及眶周疼痛2月"于2010年3月11日人院.人院前4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鼻塞,伴有鼻腔血性分泌物,鼻内窥镜检查见左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左侧中鼻道黏性分泌物,组织活检示鼻腔黏膜慢性炎症,富于腺体,部分区域被覆上皮增生、磷化,伴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诊为左侧鼻窦炎.2个月前行左侧鼻内窥镜鼻窦术+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病理示黏膜重度慢性炎症,腺体丰富,间质内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术后患者鼻塞略好转,但很快出现左眼胀痛,左侧眶周剧烈疼痛,伴有左眼红、肿、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人院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4,右眼未见异常.左眼各方向运动受限,眼睑轻度肿胀,结膜及筋膜组织明显充血(图I),角膜透明,前房清.Tyn阴性,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异常.眼压:右眼12.0 mm Hg,左眼12.5 mm Hg.血常规:白细胞l1.0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3.5%,淋巴细胞比率8.9%,血红蛋白114 g/L,总蛋白60 g/L,白蛋白33 g/L.尿常规潜血++,红细胞5-8/HP,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凝均正常.眼眶CT示左侧上颌窦、两侧筛窦、右侧蝶窦、两侧额窦炎症,双侧鼻腔内软组织影增多(图2).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正常人双眼深视杯一例

    作者:陆莹;赵菊莲

    患者女,43岁.因右眼反复出现短暂性黑矇三月余于2011年2月9日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查体: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0,双眼眼压正常,眼部超声多普勒检查无异常,双眼前节检查正常,双眼屈光间质清晰,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双眼视盘境界清楚,色泽正常,双眼杯、盘直径比约为0.3,视杯境界清楚,视网膜血管屈膝爬行而上,以右眼为甚,双眼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清(图1,2).Humphrey视野计750i检查双眼视野正常.采用Carl Zeiss Meditec公司生产的Cirrus HD-Model 4000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仪,进行双眼眼底频域OCT扫描,以视杯为中心,扫描视盘.扫描区域为6.0 mm×6.0 mm,扫描模式为512×128,扫描深度2 mm,轴向分辨率5μm,横向分辨率20μm.发现双眼视杯过深,采用软件自带diaper功能模块对视盘及视杯进行测量,双眼均取不同层面所测量的大值.视盘边界根据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脉络模反射带在视盘周围的终点界定.视杯边界为RPE、脉络模反射带在视盘周围终点的连线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反光带之间的部分.视杯深度由视杯的上界到筛板顶部界定.

  • 视椎视杆细胞营养不良一例

    作者:郭慧

    患者女,52岁.因双眼视力渐进下降三年余,于2011年1月20日来院就诊.患者自诉年轻时.有畏光症状,晚间视物较白天清晰.既往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年,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02,矫正无提高,左眼0.15,矫正无提高.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双眼眼前节正常.眼底检查:黄斑部出现金箔样反光,呈双侧对称性靶心样色素脱失(图1).色觉检查:全色盲.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黄斑部圆形强荧光背影,围绕着一个弱荧光中心,呈靶心样.晚期强荧光轻退.造影过程中无荧光素渗漏(图2).电生理检查:ERG示杆体细胞b波振幅轻度降低,锥体细胞b波振幅中度降低.多焦ERG(m-ERG)的反应密度在1-5环均有下降(图3).诊断:双眼视椎视杆细胞营养不良.

  • LASIK术后9年角膜瓣挫裂伤延迟愈合一例

    作者:沈健;于建春;周丹英;董建民

    患者男,40岁.右眼LASIK术后9年,被木棒打伤1月于2009年12月21日来院就诊.患者一月前右眼被木棒击伤,因右眼疼痛,流泪不止,视物模糊,在外院诊断"角膜炎,真菌性角膜溃疡",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康唑,那他霉素滴眼液抗感染治疗一月未见好转来我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可见错位的LASIK手术角膜瓣,颞下方角膜瓣边缘皱褶隆起,瓣下可见大片上皮植入,延伸至瞳孔区,近中央颞下方角膜瓣可见一竖圆形溃疡,约3 mm×4 mm大小,溃疡呈瓷白色,表面可见坏死组织堆积,内眼无明显异常,左眼未见异常.右眼角膜溃疡刮片未见真菌菌丝,培养阴性,诊断:右眼LASIK术后角膜瓣挫裂伤(延迟愈合).遂予角膜接触镜覆盖,典必殊眼液滴眼4次/d,两周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停用典必殊眼液,继续予角膜接触镜覆盖治疗两周后复诊,患者右眼视力0.6,混合充血减退,角膜溃疡明显消退,可见原溃疡处角膜瓣变薄,上皮完整,瓣下仍可见上皮植入,但较前无进展,取角膜接触镜后视力维持在0.6,无眼部特殊不适.

  • 白血病的眼底改变

    作者:佟柏楠;肖骏;杨波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可浸犯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眼睑、眼眶等,但以视网膜病变多见.眼底损害有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视网膜内出血(IRH)、白色中心出血(WCH)、棉絮状斑(CWS).此文概述眼底损害发病机制及其与血液参数(高白细胞计数,低血小板数和红细胞压积减低)的关系.

  • 抗氧化营养素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

    作者:刘娟;姜永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5岁以上老年人低视力和致盲的首要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可靠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大量研究显示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防治,此文就其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壳聚糖在眼表给药系统及眼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邬桂玉;赵敏

    壳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地球蕴藏量十分丰富,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现已成为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它在眼科领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此文将结合壳聚糖的生物学特性,就其在眼表给药系统及眼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未选择Toric人工晶状体原因调查

    作者:史庆成;冯宇宁;周衍文

    目的 探讨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未选择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lens,IOL)的原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合并角膜散关的老年性广白内障患者12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学相关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三方面,了解患者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结果 未选择Toric IOL的原因中医学相关因素占41.18% (126/306);经济因素占21.57% (66/306);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与37.25%(114/306).在各种原因中,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认为散光不会影响术后视觉质量25.49% (78/306);经济困难21.57% (66/306);白内障手术是复明,能看到即可19.61%(60/306).愿意术后配戴散光眼镜,年龄,学历及收入水平等对患者未选择Toric IOL均有影响.结论 在白内障患者中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加强屈光知识普及,是引导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正确选择人工晶状体,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措施.

  • 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黄斑视网膜厚度

    作者:于彬科;段灵霞;杨维刚;王金平;赵莉

    目的 利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3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3D-OCT)测量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观察其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组(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9分区,应用3D扫描测量226名6个年龄组正常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20±14)μm,其中男性(225±13) μm与女性(214±12)μ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环(1~3 mm直径区域即黄斑中心区)内鼻侧扇形区N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3±13) μm,上方扇形区S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300±11) μm,下方扇形区I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95±13) μm,颞侧扇形区T1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9±12) μm.外环(3~6 mm直径区域内)鼻侧扇形区N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84±14) μm,上方扇形区S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67±12) μm,下方扇形区I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8±12) μm,颞侧扇形区T2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257±11) μm.内环和外环男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人经3D-OCT测得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男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析黄斑视网膜厚度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