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动态随机点立体视图检测正常人对不同速度水平运动立体视标分辨力

    作者:陈田翼;周星延;阎启昌;李洪阳

    目的 采用动态随机点立体视图研究正常人立体视功能与立体视标运动速度的关系.方法 自身前后对照实验.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于中国医大四院眼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双眼视功能正常的志愿者30人,其中男13人,女17人,年龄20~29岁,平均(25.53±1.80)岁.使用自制动态立体图(dynamic rondom dot stereograms,DRDS)软件,在双眼佳矫正状态下测定其对水平运动速度分别为60、90、120、150°/s (degree per second,DPS)的立体视标的分辨能力.对结果进行线性回归、x2检验、非参数Man-Whitncy-U检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各组组平均立体视锐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速度与立体功能呈负相关,R=0.982,对每个运动速度下通过各立体视锐度(弧秒)的人数进行非参数Man-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相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60弧秒静态通过人数与各速度下通过人数进行x2检验,结果显示60弧秒通过人数静态组与90、120、150 DPS动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0 DPS组差异不显著.结论 正常人在水平运动动态随机点立体图实验(DRDS)中,视标沿水平轴以大于90 DPS的速度运动时,动态立体视功能低于静态立体视功能正常值.且当双眼视差恒定且作为唯一信号时,人可以根据中央眼成像来识别运动中的物体,且立体视功能随立体视标运动速度增加而下降.

  • 拔管时间对顺向泪道置管术疗效影响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光;鲁静;李丹;彭新明;赵越

    目的 观察并比较顺向泪道置管术后不同的拔管时间对于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对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连续纳入诊断为原发性泪道阻塞(包括上泪道阻塞和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进行泪道成形联合顺向泪道置管手术.将术后患者用数字法随机分配至两个组:A组术后1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B组术后3个月拔除泪道引流管.拔管后6个月随访并统计手术成功率.结果 终完成随访的患者为248例(256只眼).手术总有效率73.44% (188/256),A组和B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7.48% (83/123)、78.95% (105/133)(x2 =2.706,P=0.100).上泪道阻塞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与3个月拔管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4.44%(29/45)、87.76% (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0,P=0.008),鼻泪管阻塞的患者中,术后1个月与3个月拔管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69.23% (54/78)、73.81% (62/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7,P =0.518).泪道炎症、拔管困难等并发症B组较A组更多见.结论 顺向泪道置管手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的安全、有效的术式.对于治疗上泪道阻塞而言,3个月拔管较1个月拔管手术有效率提高,对于治疗鼻泪管阻塞而言,不同的拔管时间对手术有效率无明显影响.长时间戴管可能带来更多的并发症.

  • LASIK与LASEK手术矫治LASIK术后屈光欠矫及回退疗效观察

    作者:董坤峰;王萌萌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LASEK),对矫治LASI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效果差异.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将LASIK术后屈光回退或欠矫的患者90例(180只眼)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飞秒LASIK手术组(A组)和LASEK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90只眼).术后对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对比敏感度和波前像差进行6个月的随访检测.结果 两组均无严重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时B组的波前像差较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和6月时B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LASIK手术与LASEK手术均能安全有效的矫治LASIK术后的屈光欠矫和回退;飞秒LASIK手术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优于LASEK手术.

  • 真菌性角膜炎临床常用诊断方法比较分析

    作者:窦新岩;王丽娅;孙声桃;韩雷;李金;余晓菲;张红敏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三种常用诊断方法,为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对2013年9月至2014年1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均做角膜刮片、真菌培养及共焦显微镜,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分析性别、年龄及病程对三种诊断阳性率的影响.结果 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角膜刮片阳性率为79.5% (789/993),真菌培养阳性率为43.2% (429/993),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为82.1% (815/993).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93例患者中男638例,女355例,无论男女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每种诊断方法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种方法诊断阳性者中,年龄均集中在41~70岁,在各年龄段,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个年龄段内,每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993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短时间在角膜感染当天即来诊,长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在各个病程来诊的患者,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较真菌培养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刮片在3个月内的三个时间段,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3个月以上诊断阳性率高;真菌培养随着病程的延长,培养阳性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共焦显微镜在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角膜刮片与共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较真菌培养高.真菌性角膜炎好发病在41~70岁,男性患者较女性多,且性别及年龄均对三种诊断阳性率无影响.角膜刮片在病程大于三个月时诊断阳性率降低,病程对共焦显微镜影响不大,真菌培养随着病程的延长,阳性率逐渐降低.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雷珠单抗与曲安奈德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李洋;李秋明;王梦华;董淑倩;董洪涛

    目的 对比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PV)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确诊为PDR并行PPV治疗的61例78只眼为研究对象.PPV术前注射Lucentis者33例42只眼(Lucentis组),注射TA者28例36只眼(TA组).对比两组PPV手术时间、是否使用电凝及填充物,记录随访过程中患者视力恢复、复发出血、眼压及黄斑中心凹网膜厚度等情况.结果 Lucentis组手术时间(46.95±18.16)min显著低于TA组(66.42±17.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7,P=0.000).Lucentis组术中出血严重需使用电凝者(3只眼)较TA组(11只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15,P=0.009).两组患者随访3月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7,5.837;P =0.000,P=0.000),但两组间硅油填充率、复发出血、眼压、黄斑中心凹网膜厚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PDR患者PPV术前玻璃体腔注射Lucentis与TA均安全有效,Lucentis较TA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电凝使用率、缩短手术时间,提高PDR患者PPV治疗效果.

  • 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儿童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邱四可;刘艳平;秦军

    目的 了解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矫治儿童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灵敏度和调节滞后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选择近视患者57例(114只眼),年龄7~14岁,应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组(A组)和普通非球面单焦点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每3~6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病例戴镜1年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加分别为(-0.48±0.36)D及(0.23±0.12)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1.69;P>0.05);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变化分别为(2.38±1.03)cpm及(0.56±0.11)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7,2.98;P<0.05).B组病例戴镜1年后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增长分别为(-0.91±0.32)D及(0.37±0.13) mm,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4.81;P<0.05);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分别为(0.13±0.08) cpm及(0.08±0.03)D,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0.74;P>0.05).A、B两组戴镜前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31,-1.02,1.26,1.78;P>0.05).戴镜1年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47,-3.48,3.96,4.88;P<0.05).结论 减少旁中心离焦眼镜能减缓儿童近视度的加深及眼轴增长,同时改善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治近视的方法.

  • 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个体化手术方式探讨

    作者:董明蓉;郑敏;林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眼科纳入研究对象的15例(19只眼)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的患者,进行常规及特殊的术前检查,包括眼球运动、牵拉试验及影像学等.根据病情轻重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传统斜视矫正术、改良Yokoyama术及外直肌眶骨膜锚定术等不同术式.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眼位及眼球运动,评价个体化术式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斜视的效果.结果 15例(19只眼)患者术后眼位及眼球运动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高度近视相关性限制性斜视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手术应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分阶段进行,术式不能一概而论,手术宜早进行.

  • 青少年高度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纪惠芳;陈洁;杨积文;高倩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自愿接受角膜塑形术并连续配戴1年以上的青少年高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年龄11~16岁,近视-6.00~-8.00 D,平均球镜度(-6.31±0.37)D,回顾性分析其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年内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的改变、像差的变化、视觉干扰症状及角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戴镜1 d、1周、1个月、3个月、1年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48±0.20)、(0.13±0.11)、(0.09±0.08)、(0.08±0.06)、(0.08±0.05) logMAR.戴镜3个月后角膜平坦K值和陡峭K值较戴镜前分别减少(4.34±0.90)D,(2.61±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ntacam角膜地形图Zernike像差分析,角膜前表面低阶、高阶像差较戴前分别增加(3.772±3.085) μm、(2.030±0.529)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后表面低阶、高阶像差较戴前分别增加(0.269±0.206) μm、(0.149±0.140)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查夜间眩光占6.67% (4/60),下午视物模糊占13.33% (8/60),镜片黏附占23.33% (14/60).角膜点染在戴镜1d、1周、1个月、3个月、1年的发生率分别为35% (21/60)、23.33% (14/60)、6.67% (4/60)、3.33% (2/60)、5% (3/60);无菌性角膜上皮浸润1例1只眼.结论 青少年高度近视(-6.00~-8.00 D)患者在临床经验丰富的验配医师的验配指导下,配戴角膜塑形镜可以明显提高其裸眼视力,安全且有效;根据平坦K值并不能准确评估塑形后的视力;高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前后表面像差均增大,提示角膜后表面在高度近视的角膜塑形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 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角膜像差研究

    作者:王璐;王雁;耿维莉;金颖;左彤;窦瑞

    目的 研究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角膜像差的特性.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7~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23.4±6.8)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6.15±2.26)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角膜像差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高阶像差、初级彗差、y-向初级彗差(C3-1)、x-向初级彗差(C3+1)、y-向次级像散(C4-2)、初级球差(C40)、x-向次级像散(C4+2)、y-向次级彗差(C5-1)、x-向次级彗差(C5+1)、y-向三级像散(C6-2)、次级球差(C60)、x-向三级像散(C6+2)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5、-5.598、-3.794、-6.231、-2.71、-6.977、-4.083、-3.62、-5.133、-3.346、-7.726、-3.622,P<0.05).结论 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是安全、有效的,但术后角膜高阶像差仍有显著增加.

    关键词: LASIK 像差 非球面 近视
  • 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灿;赵平;刘苏青;倪宝玲;杨程;郑晶晶;宁建华

    目的 分析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视野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28例(37只眼)作为试验组,包括早期18只眼,中期13只眼,晚期6只眼(依据视野HAP分级标准).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22例(25只眼).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Humphery 24-Ⅱ视野检查及ic-VEP定性及定量模式检查.分析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ic-VEP检查结果与Humphery 24-Ⅱ视野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ic-VEP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3.9%(x2 =15.355,P<0.05).ic-VEP与Humphery 24-Ⅱ视野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4).结论 ic-VEP是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指标,并可利用其对青光眼进行分级诊断.

  • 角膜有效塑形后瞳孔直径对裸视维持时间影响

    作者:王华德;丁磊;魏琳;王亚琼;赵淑娜

    目的 观察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大小对白天裸视维持时间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按照角膜塑形镜规定程序验配,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术矫治的近视眼儿童患者中选择8~15岁、等效球镜为-5.00 D、顺规散光<1.00 D、塑形位置居中、眼压正常、去片验光等效球镜为0~+0.50 D的56只眼,观察戴镜三月后下午六点裸眼视力.将瞳孔直径的均值作为分割点把患者分为2组: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A组30例)和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B组26例).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三月后,两组视力比塑形前裸视明显提高.A、B两组戴镜1天、1周、1个月、3个月早晨摘片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1.826,P>0.05;t=0.932,P>0.05;t=0.547,P>0.05;t=0.361,P>0.05).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下午六点裸视分别为0.90±0.13和0.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46,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早晨裸视无差异,而白天裸视维持时间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的要长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的.这可能是由于小的瞳孔直径比大的瞳孔直径景深大的缘故.

  • 合并白内障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个体化治疗

    作者:王保君;杨华;张海涛;李新民;王小敏

    目的 对合并白内障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合并白内障的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28例(2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范围和房角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17只眼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5只眼联合小梁切除术,3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同时联合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3只眼采取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对术后视力、眼压进行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佳矫正视力0.05~0.6;25例眼压控制正常,3例(1例青光眼阀植入,2例小梁切除术)联合1种或2种降眼压药物可控制在21 mmHg以下,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时平均眼压(18.71±2.14) mmHg,经统计学处理,(t =32.62,P<0.01),和术前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位置除2例2袢缝合的稍有偏位外,其余位置均居中.结论 对于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改善视功能.

  • 眼外导光照明视网膜光凝联合前房注气在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术中应用

    作者:刘鹏飞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眼外导光照明、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前房注气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就治的47例(47只眼)合并晶状体后囊破裂的眼内异物患者实施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其中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9只眼,视网膜裂孔者7只眼,玻璃体积血30只眼,视网膜脱离7只眼,锯齿缘解离2只眼.实施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注气术,术中显微镜下眼外导光照明、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前房注气.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视网膜情况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11个月,平均(6.14±2.15)月.结果 47例患者中,42只眼充填C3F8,5只眼充填硅油.44只眼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1只眼人工晶状体正位,1只眼人工晶状体略偏斜.3只眼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继发性青光眼,药物治疗1周至2周眼压恢复正常.2只眼角膜内皮面增生膜生长.结论 显微镜下眼外导光照明、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前房注气在白内障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此术式是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的有力补充.

  • 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实用性分析

    作者:李石磊;力强;董丽华

    目的 回顾性总结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国内开展的临床实用性经验.方法 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宿迁市人民院眼科住院的100例白内障患者,行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随诊1个月.观察手术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等情况.分析印度手法小切口要点,并对印度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实用性进行总结.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均顺利,手术效果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印度手法小切口更适合于大规模、成批量白内障手术操作.但是国情有差异,总结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手法小切口才是关键.

  • 甲状腺相关眼病性视神经病变42例分析

    作者:杨忠昆;胡竹林;张利伟;杨亚斌;方成彦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性视神经病变(dysthyroid optic neuropathy,DO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42例DON患者60只眼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其在激素治疗、开眶减压手术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研究治疗前患者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25,治疗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6(P<0.05);治疗前视野异常的患者为51只眼(86.67%,51/60),治疗后视野异常的患者为7只眼(11.67%,7/60)(P<0.05);其余指标如眼压、眶压、眼球突出度、眼肌、眼底等前后对比均有明显改善;激素治疗中18例治疗1个疗程,占42.9% (18/42);15例治疗2个疗程,占35.7% (15/42);9例治疗3个疗程,占21.4% (9/42).26例36只眼行眼眶2~4壁的开眶减压手术,手术后1个月33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3只眼无提高.且与激素治疗组相比,行开眶减压手术患者视力提高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N可有视力、视野、VEP、眶压、眼压、眼底、眼肌等异常;甲泼尼龙和开眶减压手术是治疗DON的有效方法.

  •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皓;刘鹏飞;于迎娟;刘华;侯长军;李峰;王怡兰;廖奇志

    目的 探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后角膜表面形态、屈光状态的改变.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应用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眼外伤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23例(23只眼),运用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变化.结果 平均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较1周明显减少,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个月与1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即1个月时视力明显提高且趋于稳定.结论 改良折叠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具有术后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优点,早期即可得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 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的手术特点和疗效

    作者:蒋晶晶;王智琦;赵敏;王卫;吴夕;金小琴

    目的 采用改良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探讨显微镜下手术的特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5例,武汉艾格眼科医院4例,计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下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视力、眼位、眼球运动、屈光及眼轴,眼眶CT或MRI影像学检查,观察全麻手术下眼位,被动牵拉试验,眼外肌附着点的位置和肌张力的变化等.施行内直肌后徙联合上直肌颞侧半与外直肌上侧半在肌止端后12~14 mm处相连结术,平均术后随访2年.结果 (1)眼位和被动牵拉试验:9例眼位均固定于内下方,内直肌被动牵拉强抵抗8例,手术结束时眼位为正位或外斜<5°抵抗消失.(2)眼外肌情况:7例内直肌挛缩,肌腱断开后仍然内下斜视,外直肌肌张力松弛并向下方移位、上直肌向鼻侧移位与术前影像学改变相一致.(3)术后近期复视2例,眼位内下斜视<5°,术后3个月后眼位均正位,运动明显改善,无一例复发.结论 改良Yokoyama手术通过改变眼外肌异常的作用方向使得眼球推回至肌圆锥,治疗高度近视眼限制性内斜视手术疗效肯定.

  •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治疗Terson综合征疗效分析

    作者:杨新怀;全婵娟;王敬伟;王虎;覃旭方

    目的 探讨和评价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Terson综合征患者4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部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眼内压、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腔清晰度、视网膜在位、切口处玻璃体残留、黄斑前膜.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晶状体较术前混浊程度无增加,视网膜在位,无明显玻璃体残留,无眼内压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患者的玻璃体积血快速、安全、有效.

  •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周颖;周明;刘豪杰;丁海祥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无对照、开放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临床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36例36只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5 mg,0.05 ml)治疗.初始3月每月注射一次,随后按需进行重复注射.患者每月随诊一次,通过常规眼科检查、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观察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以及出现的眼部相关不良反应,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BCVA,治疗后1、2、3、6月及末次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BCVA均有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4.52、14.73、15.54、13.95、14.13,P<0.05).末次随访时视力提高有效32只眼(88.89%),稳定4只眼(11.11%),无无效眼.CRT,治疗后1、2、3、6月及末次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CRT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6、8.45、6.99、7.09、11.97,P<0.05).末次随访时显示36只眼(100%)黄斑水肿均有所吸收,18只眼(50%)黄斑水肿消退.并发症方面,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 短期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黄斑水肿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作者:黄定国;陈伟奇;黄惠春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长期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45例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硅油取出术后随访超过24个月,分析术前及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率等情况.结果 初次视网膜复位率82.2% (37/45),终视网膜复位率100% (45/45).45例患者中34例视力提高,10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减退.患者术前平均眼压7.88 mmHg,后一次随访平均眼压14.00 mmHg,手术前后眼压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t =6.225,P<0.01).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方法,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视网膜复位率高,术后低眼压发生率小.

  • 泪腺导管囊肿12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刘立民;苏帆;张葳;渠晓黎;杨新吉;黑砚;肖利华

    目的 研究泪腺导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武警总医院与河北省眼科医院手术治疗并病理诊断为泪腺导管囊肿的病例,研究其临床特点、影像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共12例患者,小16岁,大83岁,平均(40.58±6.10)岁.男7例,女5例;右眶3例,左眶8例,双眶1例.病程20 d至2年,平均(3.74±1.20)个月.4例次眼红后发现眼部肿物,1例次表现为流泪后肿物增大,1例次为在外院术后复发,9例次(10眶)外眦部皮肤隆起,3例次(3眶)外观正常,8例次眶病变周围均局限性充血,2例次发现泪腺开口内有睫毛.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次术中囊肿破裂,其中3例次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后完整摘除,1例次术中发现囊腔内有睫毛,术后复查均无复发,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无眼干表现.结论 泪腺导管囊肿为一种少见泪腺疾病,易于诊断,其病因尚待进一步研究,手术切除时容易破裂,完整切除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 先天性虹膜残膜手术治疗探讨

    作者:毛泉报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眼内器械切断并取出先天性虹膜残膜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德州市联合医院眼科就诊的7例10只眼先天性瞳孔残膜进行手术,术中在黏弹剂维持前房情况下用显微眼内剪剪断虹膜残膜与虹膜连接处,再用显微眼内镊夹出残膜.术后观察瞳孔、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10只眼手术中均顺利将虹膜残膜切除并取出,术后瞳孔圆形,对光反射灵敏,能够配合视力检查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晶状体损伤及前房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眼内显微器械切除并去除先天性瞳孔残膜,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炎临床表现及治疗

    作者:郭健华;李明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对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鞍山市中心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9例(9只眼)角膜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角膜水肿的部位、角膜内皮的改变、KP的形态,给予局部和(或)全身激素、抗病毒治疗.结果 8例角膜水肿消失,视力提高,1例反复发作,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减少或避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炎的发展,有效保存患者的视力.

  • 先天性黄斑视网膜劈裂一例

    作者:任晓冬;刘利莉;王琼;魏玉斌;王建亮;张云

    患者男,17岁.双眼自幼视物不清,于2014年9月就诊我院.幼年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弱视,并予以弱视训练,效果不佳.患者既往体健,无全身病史,无早产及吸氧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3;矫正视力:右眼-1.75 Ds=0.25,左眼-1.5DS-0.50 DC×180=0.3;眼压:右眼15 mmHg,左眼17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色正,边界清晰,视网膜动静脉走行大致正常,黄斑区色暗红呈微囊样改变,中心光反射消失(图1-2),周边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造影早期黄斑区隐约呈透见荧光,晚期未见荧光素渗漏(图3-4).视网膜电流图(ERG)检查:双眼a波峰潜及波幅值正常,b波峰潜时正常,波幅值降低.

    关键词:
  • 视网膜色素上皮错构瘤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一例

    作者:齐世欣;李筱荣

    患者男性,44岁.主因左眼视力减退伴视物变形1个月于2013年1月8日就诊于我院眼科.患者自觉左眼视力轻度下降3年,从未诊治.既往体健,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5(不能矫正).双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眼底未见异常.左眼视盘下方可见约5个视盘直径大小视网膜轻度隆起,视网膜前可见灰白色纤维增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多条放射状皱褶,广泛波及后极部视网膜及黄斑区,病变区视网膜血管迂曲,深部可见片状及斑驳状色素增生,黄斑区水肿,神经上皮层浅脱离,黄斑中心凹颞侧视网膜下可见成簇灰黄色小点.

    关键词:
  • 肝脓肿致眼内炎及眶蜂窝织炎一例

    作者:戴慧;谭小波;张铁民;贾璐瑶;张自然

    患者女,57岁.于2015年4月2日入院.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左眼视力下降伴发热、血压升高,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明确,予抗生素静滴及降血压治疗后,血压及体温下降,但视力未恢复,遂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全葡萄膜炎”,予头孢唑啉钠2.0 g,日二次静点,醋酸泼尼松30 mg,日一次口服.2天后因左眼视力下降加重伴胀痛及眼眶肿胀复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可疑光感.眼睑高度肿胀、色潮红、皮温高、压痛(+)、睑裂开启困难、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

    关键词: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继发青光眼一例

    作者:韩梅;赵堪兴;李富华;高建民

    患者男性,15岁.于孕龄29周出生,出生体重为1 500 g,生后吸氧16天.因左眼视力差,外斜,于2002年7月首次就诊于我院.检查:右眼视力0.2,矫正视力0.9,左眼视力0.01,无法矫正,左眼外斜,双眼旋转性眼球震颤,前房深度正常,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发现,右眼视盘色泽正常,边界清晰,C/D=0.2,视网膜血管向颞侧走行较直,周边部血管稀少,色素紊乱(图1a、b);左眼视盘色泽苍白,边界清晰,无正常的视盘形态,视网膜血管稀少,向颞上方走行较直,黄斑位于颞上方视网膜,其周边部可见视网膜下机化病灶,有色素增生(图2).

    关键词:
  • 下泪小管炎伴多发结石二例

    作者:李宇航;刘奎香;张国文

    例1男性,74岁.右眼流泪伴有分泌物1年,于2013年5月12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年,空腹血糖控制在8.0~9.0 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0~14.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眼部检查:右眼下泪小点水肿呈灰白色隆起,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内眦部结膜充血,泪囊区触之有结节,轻度压痛,大小0.8 cm×0.5 cm,挤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道冲洗:右眼上冲上返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下冲下返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诊断:右眼慢性泪囊炎,收入院后行右眼泪囊摘除术,术中完整摘除泪囊,自上、下泪小点沿泪小管走向切开,未见泪小管中有结石样物,术后加压包扎术眼.

    关键词:
  • 干眼与睡眠障碍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左兆羊;沈光林;祁俏然;马晓萍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干眼可以引起患者眼部不适,严重的可以影响视力,进而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种途径影响患者眼部,从而造成其干眼的发生.通过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干眼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综述了睡眠障碍所致干眼的病因及可能机制和干眼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归纳了治疗和预防干眼的方法,探讨了未来干眼研究的方向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 高度近视遗传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天晓;张劲松

    高度近视是发病率较高的致盲性或低视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近年来由于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多个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及位点被发现.文中就近年来有关高度近视的遗传方式、候选基因与位点以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方法和进展加以综述.

  •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的研究进展

    作者:毛子清;游志鹏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名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或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该病多为双眼同时发生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多于儿童时期发现视力下降及发生严重并发症,随着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遗传学发展,对该病的认识也亦逐渐深入.文中就此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近10年病因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孟艳菊;郑曰忠;尹则琳

    目的 分析近十年间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的致病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提供有价值资料.方法 分别从2000年和2010年两次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鉴定资料库中按时间顺序随机各抽取200人,通过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确定其佳矫正视力,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进行眼前节和眼底检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性进行视野、眼部B超、眼底照相或视觉电生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统计分析主要致残病因.结果 2000年度视力残疾患者中平均年龄为(44.7±12.4)岁(5~78岁),2010年度平均年龄为(50.9±13.3)岁(6~80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43,P=0.000).2000年度视力残疾患者中低视力人数为163人(81.5%),盲人数为37人(18.5%),低视力与盲比例为4.4∶1.2010年度低视力人数为125人(62.5%),盲人数为75人(37.5%),低视力与盲目比为1.7∶1;2010年度重度残疾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7.91,P=0.001).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2000年度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35.0% (70/200)、先天遗传性眼病24.0% (48/200)和角膜病变19.0% (38/200);2010年度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3.5% (67/200)、高度近视眼底病变22.0% (44/200)和先天遗传性眼病12.0% (24/200).结论 近10年间天津市视力残疾患者病因和严重程度均发生变化.既往视力残疾患者中,高度近视眼底病变、遗传性眼病和角膜病是主要视残病因,而近年来调查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主要致残病因,致盲患者比例也在明显增加.

  • 沈阳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宁宁;孙晓楠;陶军

    目的 对沈阳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危险及保护因素,探索积极的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3~9月在沈阳市区内8所小学作为样本,对在校生共5 525人进行近视眼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 近视眼患病率随学年增长而增加,女生的近视发病率高于男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平均每日读写时间小于6h,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大于3.5 h,父母均无近视可降低近视发病率.结论 读写姿势,日平均近距离读写时间以及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小学生的近视发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户外活动时间.

  • 广东省惠东县眼科门诊患者干眼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雷帅臣;温锦炬

    目的 了解该地区眼科普通门诊患者中干眼的发病情况,探讨干眼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横断面研究.对2014年8~10月在惠东县人民医院眼科门诊20岁以上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除外不适合干眼检查的患者,对有疑似干眼症状者进行Schirmer试验Ⅰ(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等检查确定诊断.结果 符合选人标准的1 842例门诊患者中,干眼患者256例,患病率为13.90%.其中20~39岁、40~59岁、60岁以上发病率分别为8.82%、13.07%、17.15%.其中女性20.37%,男性6.0%,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2,P <0.01).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P<0.05).合并全身、局部疾病主要为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患病率分别为35.14%及57.14%.工作环境恶劣及长期过度疲劳用眼者,干眼患病率分别为44.00%及39.39%.经Logisitc回归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群中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干眼症发病相关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全身及眼部疾病、职业、工作环境等.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