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孝义;李镜海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收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6例(38只眼),年龄为57~76岁,平均年龄(63.5±6.1)岁.全部患者均有抗青光眼手术病史,手术时间为6~27年,平均(11.3±5.8)年.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2±2.7)个月.结果:术后随访眼压为(14.38±4.73)mmHg(1mmHg=0.133kPa),比术前少量用药后眼压(17.62±5.39)mmH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79,P<0.01).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1.72±0.36)mm,提高到术后(2.87±0.29)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5.34,P<0.001).术前患者均虹膜膨隆明显,其中周边前房深度PAC<1/4CT23眼,PAC=1/4CT15眼;术后患眼虹膜膨隆消失,全部患眼PAC≥1CT,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Ridit分析,μ=7.55,P<0.001).术后35只眼(92.1%)佳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比较术前术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Ridit分析,μ=4.83,P<0.001).结论:巩膜隧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国产2′5-二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作者:王亚冬;林荣霞;谢莉娜;孙盛英;王理理;狄福松;何戎华;王峨娥

    目的:评价国产2′5-二羟苯磺酸钙胶囊(江苏省医海生物工程技术公司、江苏汉合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双盲法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60例2型糖尿病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51眼)服用国产2′5-二羟苯磺酸钙胶囊,对照组30例(53眼),服用导升明胶囊(Doxium,奥地利依比威大药厂).疗程12周.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为83.3%,对照组为92.5%,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服药期间肝肾功能无异常改变.结论:国产2′5-二羟苯磺酸钙胶囊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效、安全的药物.

  • Nd:YAG激光光凝治疗角膜浅表新生血管

    作者:陈建华;孙旭光

    目的:临床观察Nd:YAG激光光凝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由角膜炎和翼状胬肉等原因导致的角膜浅表新生血管95眼(男性58眼,女性37眼),平均年龄为38.2岁,用Nd:YAG激光光凝角膜缘血管和结膜血管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其中合并角膜溃疡的12眼、角膜白斑5眼.新生血管累及全角膜的4眼、3/4角膜7眼、1/2角膜13眼、≤1/3角膜43眼、以及仅有单支血管长入角膜的28眼.采用的Na:YAG激光能量7~8mj,光斑50um,电压:720mV,激光次数4~60次.随访时间1996年月1月至2001年1月.结果:激光光凝后,角膜炎得到改善、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新生血管数量减少、角膜透明性有所提高.光凝术后3天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77眼,(80%);术后视力未见变化17眼(19%);视力下降1眼(1%).术后一年有效38%,复发33.7%(32眼).结论:Nd:YAG激光治疗浅表性角膜新生血管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但治疗后远期新生血管复发间题应进一步研究.

  •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青光眼诊断分型中的作用

    作者:曹玉丽;黄丽娜;成洪波;方玲珠;邓宏伟;孟晶;颜波;谷玲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疾病临床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上拟诊为青光眼的患者行视野、房角镜、UBM检查.结果:1.部分临床上诊断原发性闭角青光眼的患者行UBM检查显示睫状体囊肿的存在,睫状体前移,造成房角关闭,是继发青光眼范畴.2.UBM发现高褶虹膜型青光眼的特殊前房及房角形态.结论:UBM在青光眼疾病临床诊断分型中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新的客观检测方法.

  • 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的静态阈值视野改变

    作者:孙小玲;王晓琴;肖秀兰;胡爱清;刘剑萍;许鸣;王金华;郑世英;骆清铭

    目的:探讨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静态视野改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Octopus101型全自动视野计对45例(87只眼)青少年近视合并高眼压和36例(72只眼)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进行定量视野测定,并分析其视野缺损形式及视野指数与眼压、屈光度的关系.结果:合并高眼压青少年近视的视野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视野损害多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特征性青光眼视野缺损,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敏感皮MS值、平均缺损MD值、缺损变异LV值均与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有显著性差异,且在正常眼压青少年近视组中,随着近视度数增加,MS值逐渐下降,MD及LV值逐渐升高.结论:高眼压是青少年近视人群中发展为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眼压应列为青少年近视的眼科常规检查项目.采用全自动视野计检测是早期发现青少年近视青光眼性视野损害的敏感有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 双路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张勇;乔光;张昊;霍爱玲;张未来

    目的:观察双路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恢复及长期眼压控制.方法:本研究包括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病人32人38眼,采用双路切口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手术选择颞侧角膜切口而小梁切除在其鼻侧施行,术中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手术后3个月时36眼(97.4%)视力好于0.1,其中29眼(76%)视力好于0.5.手术后5只眼需要使用抗代谢药物,5只眼辅助使用局部β受体阻滞类抗青光眼药物,术后12个月时37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9.8mmHg降到14.7mmHg.手术并发症与单纯小梁切除或超声乳化术相似甚至更少.结论:除非术前存在严重的眼底病变,大部分病人手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同时双路切口联合术的长期眼压控制比较理想.

  • 青光眼住院病人流行病学调查--疾病构成及其变化特点

    作者:宋爽;陈晓明;林楠

    目的:了解青光眼住院病人的病型构成、性别、年龄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尤其是原发性青光眼内部构成的变化,为制定青光眼防治的新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眼科1978年1月~1981年12月以及2001年1月~2002年12月所有青光眼住院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占所有青光眼住院病人的81.3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在原发性青光眼的比例于1978.1~1981.12为11.3%,2001.1~2002.12为23.9%.经检验POAG构成比增大有统计学意义.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CG)和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SG)分别占整个青光眼住院病人的5.05%和13.59%,其构成比均无显著性变化.PACG中位数年龄在1978.1~1981.12为54岁,在2001.1~2002.12为63岁;POAG则分别为47.5及47岁.女性患者在PACG与POAG分别占64.8%与25.8%.结论:原发性青光眼在青光眼住院病人中占绝大多数,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仍占主要部分,但POAG的构成有增多的趋势,分析可能有诊断,屈光不正,全身情况,环境,遗传以及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 硅油充填眼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作者:王丽丽;黄玲;杜善双;朱忠桥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以便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的31只硅油填充眼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31只硅油填充眼进行二次手术,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硅油下剥膜、巩膜外垫压、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等手术,再次眼内填充惰性气体3只眼,硅油21只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只硅油填充眼二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28眼,复位率为90%,部分复位3眼;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41.9%,不变16眼,占51.6%,下降3眼,占9.7%.视网膜复位后硅油取出21眼,视网膜复位16眼,未复位5眼.结论: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以下方为主,术后增殖膜形成牵拉是造成硅油填充期间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再次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间歇微脉冲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华;刘岩;龚蕤;李宏;金光涛

    目的:研究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不同硬度核病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差别.方法:老年性白内障148例180眼,按核硬度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小于等于Ⅱ级核60眼,B组Ⅲ级核60眼,C组大于等于Ⅳ级核60眼.A、B、C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B1、B2,C1、C2组,其中A1、B1、C1为实验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A2、B2、C2为对照组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每组术前、术后0、2、6、12、24、48小时、1周、1月、3月检查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行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A1组29例(96.7%),A2组28例(93.3%),B1组29例(96.7%),B2组7例(2.33%),C1组20例(66.7%),C2组5例(1.67%).术后2小时各组角膜均透明,无后弹力层皱褶.6小时角膜开始出现水肿,C1组20%病人、B2组全部病人角膜细线状后弹力层皱褶,C2组大部分可见明显条状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斑块状混浊.1周基本消退,B2、C2组一个月消退.术后除C2组前房有反应外,其余无明显炎症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轻度改变.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后1周A1组5.17±0.77%,B1组5.53±0.52%,C1组10.41±1.42%,A2组5.73±0.61%,B2组8.20±1.26%,C2组14.53±2.93%.1月损失率分别为A1组5.59±0.75%,B1组6.39±0.69%,C1组11.04±1.83%,A2组6.06±0.84%,B2组12.81±2.06%,C2组16.17±3.50%.1周、1月A1与A2组比较无差异(P值分别为0.135、0.423>0.05),B1与B2组比较有差异(P值分别为0.032、0.001<0.05),C1与C2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结论: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手术安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病人.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Ⅳ级核以下的白内障病人内皮细胞损伤无差异.

  • 青光眼滤过术中环胞霉素A与5氟尿嘧啶的疗效对比观察

    作者:胡义珍;蔡世佳;胡燕华

    目的:观察环胞霉素A(CsA)在与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疗效并与5氟尿嘧啶(5-Fu)在其应用中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78例9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应用2%CsA溶液于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第二组用25mg/ml 5-Fu溶液浸润巩膜瓣上及结膜瓣下,有早期失败倾向者追加5-Fu 5mg结膜下注射,术后第三天开始结膜下注射,隔天1次共3次.第三组行单纯的小梁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15月.结果:①CsA组完全成功率与条件成功率分别为76.7%(23/30),96.7%(29/30)与对照组51.6%(16/31)及71.0%(22/31)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150,P<0.05)(χ2=5.591,P<0.05).②三组术后滤过泡形态不同,CsA组和5-Fu组以Ⅱ型为主,对照组则以Ⅱ型Ⅲ型为主.(χ2=6.460,P<0.05).③CsA组对眼部毒付作用小,主要并发症为早期结膜创口渗漏.可以通过严密缝合结膜瓣来预防,而5-Fu常引起薄壁滤过泡、低眼压、低眼压黄斑病变致患者术后视力下降.CsA组术后视力下降5例(16.7%),5-Fu组为13例(44.8%),有显著性差异.(χ2=5.1010,P<0.05).Cs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760,P>0.05).结论:CsA应用于滤过手术,有助于促进滤过泡的形成,其减少滤过手术失败的作用与5-Fu相当,且并发症比5-Fu少.因而更加安全有效.

  • 青光眼住院病人的构成及变化

    作者:林明楷;葛坚;陈慧怡;余克明

    目的:了解青光眼住院病人的内部构成比变化,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1996.7~2002.6期间在本院住院的青光眼患者5222例,按出院诊断、性别、年龄分组,分析其内部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各占青光眼总数的54.42%、21.73%、3.35%、6.32%和14.17%.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22.54%)逐年下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构成比则逐年升高(P<0.05);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包括GIG)中,年龄大于40岁的占80.97%,其中闭角型青光眼占82.09%,年龄小于40岁的,开角型青光眼占89.62%.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1:1.53,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男:女=2.55:1;皮质类因醇性青光眼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0~30岁,占77.71%.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仍然是我国青光眼的主要类型,但开角型青光眼的防治研究不能忽视,40岁以上的女性人群应特别注意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40岁以下的男性群体则是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的重点.

  • 改良青光眼滤过手术在难治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傅少颖;刘红玲;侯勇生;金迪;崔浩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C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效果.方法:35例39眼性难治性青光眼实施小结膜切口,将浸有0.1mg~0.2mg/m1丝裂霉素C的棉片置于巩膜瓣和筋膜囊下,巩膜瓣缝合后,瓣下注入少量的透明质酸钠,缝合结膜瓣.观察术后前房、眼压、视力、眼底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一行以上的占92.31%,术后早期浅前房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平均眼压10.11mmHg,晚期眼压平均为16.04mmHg,术后未发生低眼压性黄斑水肿.结论:采用小结膜瓣,丝裂霉素C与透明质酸钠联合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手术,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可重复性研究

    作者:罗陈川;张晟;王朱颖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正常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可重复性结果.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查者甲、乙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13例(13眼)正常人进行同样程序的检测:以视乳头为中心,直径为3.46mm圆周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连续测量3天,每天每眼记录5幅图象,取其中3幅图象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平均值为当天受检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值.计算3天中全周平均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结果:甲、乙组全周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10±3.15%、5.10±3.23%,显示同一组内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重复性好.甲、乙组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是重复性检测变异系数大的象限(9.75±6.81%、10.15±7.91%).甲、乙组间重复性检测结果统计学上对比无显著差别(P=0.65~0.95),说明不同操作者间的检测重复性好.所有13眼甲、乙组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正常人全周及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可重复性好.

  • 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裴锦云;刘文;陈惠娥;赵福玉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三联手术对31例(3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4.2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2.89±3.79)mmHg,(1mmHg=0.133kpa)术后随访终平均眼压降至(15.66±2.30mmHg)(P<0.001),术后随访终矫正视力范围0.08~1.0,其中≥0.6,22眼(64.7%),术后随访无降眼压药物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6眼,浅前房4眼,有3眼瞳孔部分后粘,晚期并发后发障3眼.结论:改良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效果.

  • 应用OCT观察视盘小凹的特征

    作者:李永;戴虹;龙力;崔宝华;吴勇

    目的:应用OCT观察视盘小凹的特征.方法:3例(3眼)视盘小凹病人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3眼的视力分别为0.8,0.8和1.2.两例女性病人年龄分别为42和52岁,一例男性病人年龄为30岁.结果:OCT显示3眼小凹处均有神经纤维缺损黄斑区无神经上皮脱离.第1例女性病人的视野显示旁中心暗点,第2例女性病人为向心性视野缩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双侧黄斑区均有窗样缺损,有黄斑前膜并伴有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三个小凹均表现为晚期高荧光结论:OCT对于诊断视盘小凹是非常有用的,并且可以有助于发现有无神经上皮脱离和黄斑水肿,以便及早给予激光治疗.

  • 白星冷超声乳化技术初步探讨

    作者:黄丽娜;秦磊;曹玉丽

    目的:对比使用和不使用白星超乳技术的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初步探讨白星冷超乳技术的优点.方法:在随机选择的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病人中,按有无使用白星技术而分为A、B两组.A组为未使用白星技术,B组为使用白星技术.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变化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的数目有所不同,A组为636±438个/mm,B组为430±263个/mm,经t检验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B组病例中平均使用的能量也仅为A组的50%.结论:使用白星技术时所要的超声能量较不使用该技术时少,术中前房稳定性非常好,其平静而有效的超声乳化能量可以达到更完美乳化摘除白内障的效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减少也较少.因此,这一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

    作者:郭浩轶;郭希让;田清芬;赵朝霞;黄爱国

    目的:探讨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20只眼进行常规检眼镜眼底及Goldmann三面镜联合巩膜压陷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激光光凝,或巩膜冷凝外加压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共10例,年龄17~32岁,8例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侧对称.11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3眼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锯齿缘断离,1眼仅有前部视网膜劈裂,3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其中2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巩膜冷凝外加压术,全部一次治愈,5眼行激光封闭锯齿缘断离及劈裂区.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 特比萘芬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作者:王鹏;刘建宗;吕兰存

    目的:探讨特比萘芬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价值.方法:①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特比萘芬与二性霉素B、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对常见的致病角膜真菌-镰孢菌(10株)和曲霉菌(10株)的小抑菌浓度(MIC).②用特比萘芬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例,进行临床观察,并与以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作对照研究.结果:①特比萘芬对曲霉菌和镰孢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尤其对前者的MIC均值小-黄曲菌9.35μg/ml,烟曲菌16.74μg/ml.②治疗组除1例重度患者行结膜瓣遮盖术外,余全部治愈;对照组,仅治愈6例,经卡方检验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制特比萘芬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疗效

    作者:李东豪;庞友鉴

    目的:评价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效果.方法:将69例儿童眼睑血管瘤随机分为二组:第1组35例,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20~40mg;第2组34例,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20~40mg和地塞米松2.5mg.结果:①第2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5.3%)高于第1组(71.4%)(P<0.05);②年龄小于1岁患儿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7.2%)明显高于年龄大于1岁的患儿(70%)(P<0.05);③毛细血管瘤患儿的痊愈率和显效率(87.2%)明显高于海绵状血管瘤患儿(59.1%)(P<0.05).结论:局部注射康宁克通A和地塞米松是治疗儿童眼睑血管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方法.

  •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溃疡穿孔中的应用

    作者:冯金玲;贾桂芹;解士勇

    目的:评价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溃疡穿孔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角膜溃疡穿孔的患者22例22眼,细菌性3例3眼,病毒性4例4眼,真菌性9例9眼,其它6例6眼.所有患者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戴镜期间根据不同病例选择用药,接触镜每隔14或30天消毒一次.结果:治疗后1~3天22眼前房均基本恢复,21~32天角膜穿孔区闭合,角膜炎症基本控制.随访2~14个月(平均4个月),2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对于视力<0.1的患者可行角膜移植术,并减少并发症,提高其成功率.结论: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溃疡穿孔较安全,具有促进穿孔愈合的效果.

  • 单眼脉络膜结核瘤1例

    作者:杜采凤;张志威;扬涛

    患者女 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半年,眼前黑影遮挡3天,于1987年9月28日就诊.右眼视力1.2,左眼0.2,(不能矫正),近视力J5.双眼前节及右眼底正常.

  • 抗青光眼术中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分析

    作者:傅振和;郭黎娅;陈颖;路承喆

    院25年问术中发生脉络膜暴发性出血5例(5只眼).其中男性3人,女性2入;年龄34~69岁,平均50岁.5例术前血压收缩压在135~150mmHg之间,舒张压在90~95mmHg之间.视功能无光感2例,光感2例,手动1例.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视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煊;童绎;王润生

    笔者对钝挫伤后视神经萎缩等5种继发视神经萎缩的视神经疾病130例(175眼)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1例

    作者:周咏东;杨其昌

    原发于睫状体的肿瘤以黑色素瘤较多,其次为睫状体髓上皮瘤、良、恶性睫状体上皮瘤、睫状体囊肿、睫状体星形细胞瘤、睫状体视网膜胶质瘤及睫状体平滑肌瘤等.我科于2003年3月12日收治了1例左眼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临床表现较典型,报告如下.

  • Medpor在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周健;姜倩钰

    眼眶爆裂性骨折近年来逐渐增多,多需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消除复视及矫治眼球内陷,近一年来作者收治了15例病人、采用Medpor做构折处充填材料进行手术修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高龄老人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作者:肖玲;李纲;姚小莉;文德君;马海鹰;杨静;王建

    我们在2000年5月~2001年8月期间共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976眼,其中高龄患者共136例153眼在表面麻醉下施行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穿透性自体角膜转位移植术

    作者:唐恺;荣运久;侯忠敏;刘菲;张巍

    由于受角膜来源的限制,我们对7例患者行穿透性自体角膜转位移植术,其中3例同时行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使患者恢复了有用视力,现报告如下:

  • 眼眶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徐青;李敏;李宁;高子芬

    者男45岁因左眼红痛、眼睑下垂伴眼球突出2个月,视物不见半个月,于2002年7月23日入院.2个月前曾于当地医院诊断慢性虹膜睫状体炎而行抗炎治疗,无效,且症状加重.眼科B超检查示视网膜脱离.入院时查体全身未见异常.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二家系

    作者:王淑芬;郭秀瑾;赵瑞芝

    Leber视神经病是一种对视力损害较重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我院遇到两个家系四代45例现报告如下.

  • Terson综合征1例

    作者:王文和

    患者男 47岁因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于2002年4月7日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于入院前1天,突发额顶部持续性剧烈头痛,伴喷射状呕吐.

  • 眼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侯世科;肖利华

    患者男 65岁左眼球渐突出10余年,伴视力下降.无外伤及手术史.心、肺、肝、肾正常.右眼无改变,左眼视力手动/眼前,眼球突出度12>-102-<32mm,眶压卅,左眼球运动各方向均明显受限,上方球结膜水肿,突出睑裂外,球结膜血管纡曲扩张,屈光间质清.

  • 眼部裂头蚴病2例

    作者:许慧文;雷文生;范大军;俞新民

    眼部裂头蚴病较为少见.我院于2002年连续收治此类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 以眼部首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作者:张武林;周晓美

    患者女 36岁因右眼视物不清20多天,于2002年10月21日来我院就诊.否认全身病史及其他眼病病史.体检:未见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明显异常.视力:右眼0.06,不能矫正,左眼1.0.双眼球无突出,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未见异常.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药物治疗

    作者:刘素美;王文田;刘宗明;杨育勇;卢轶;游浩凌

    本文分析了12例白内障术后眼内炎药物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球结膜下麻醉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

    作者:范西宁

    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常采用球后麻醉--即阻滞睫状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主要作用为麻醉眼的感觉神经,眼外肌的运动神经,能降低眼内压[1].

  • 巩膜扩张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研究进展

    作者:罗知卫;段宣初

    一、概述1992年,Schachar[1]提出老视的发生机理,晶状体直径随年龄增加而增大,每年约增加20μm,使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肌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同时前部放射状睫状肌纤维张力下降,作用于晶状体赤道部的牵张力下降,因而调节变得日渐困难,出现老视,这与1855年Helmholtz提出的已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老视的发生机制不同[2].

  • 眼外肌肥大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程金伟;魏锐利

    眼眶是个狭小空间,眼外肌是其中的重要结构.眼外肌肥大是眼眶病中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不尽相同,特别容易与肿瘤相混淆,有时将肥大的眼外肌误认为肿瘤行手术治疗而一无所获,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 原发性婴儿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安军生;牛兰俊

    原发性婴儿性内斜视(essential infantile esotropi-a)是指自出生到6个月龄发病的显性内斜视[1].这种内斜视有许多名称,尽管各个名称的定义不完全相同,基本上都是指出生或者出生后不久发病的内斜视.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作者:张士胜;张琼;王康孙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hemangioma,CCH)是一种与全身疾病无关、发生于眼后极部的少见良性血管性肿瘤,临床上表现为眼赤道以后,尤其是黄斑或视神经乳头旁的桔红色、光滑、圆或卵圆形病灶.

  • 微量营养素联合中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常红;孙红;车素萍

    目的:研究微量营养素联合中草药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7组:Ⅰ组为糖尿病模型组,Ⅱ、Ⅲ、Ⅳ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中草药(Chinese medicinalherb,CMH)组,V、Ⅵ、Ⅶ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微量营养素联合中草药(Micronutrients complex Chinese medicinal herbs,MCMH)组,观察40d.结果:实验后Ⅱ~Ⅶ组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各MCMH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上升,Ⅳ、V、Ⅳ、Ⅶ组与Ⅰ组比较红细胞SOD活力、全血GSH-Px活性显著升高,MDA显著下降,各组晶体浑浊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微量营养素联合中草药能够提高糖性白内障大鼠的抗氧化能力.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