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盐酸肾上腺素滴眼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沈丹;任永霞

    目的 观察盐酸肾上腺素滴眼在小儿斜视矫正术中的止血效果,其对小儿瞳孔散大作用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5~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3~7岁斜视患儿60例,按入院时间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结膜充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68,P=0.000,P<0.05),实验组患儿术中渗血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心率与呼气末CO2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术前瞳孔大小无差异,实验组患儿术毕时术眼瞳孔散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4.288 P=0.000,P<0.05).结论 少量盐酸肾上腺素滴眼对小儿心率无影响,术眼中等散大的瞳孔可在1~2 h恢复至正常大小,同时具有良好地止血效果,因此小儿斜视矫正术中可采取少量盐酸肾上腺素滴眼,达到术中有效控制渗血的目的,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 激光光凝对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功能影响定量研究

    作者:陶相宜;郭淑玲;乔志艳;董志军

    目的 观察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激光光凝前后视网膜功能变化.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32例(32只眼)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实施激光光凝治疗,对其光凝术前与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视野及多焦视网膜电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中心凹、中心10°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在光凝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旁中心10°~30°范围的视野光敏感度光凝后1个月比光凝前下降(P<0.01),光凝后3个月、6个月时与光凝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象限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光凝后1个月、3个月下降,与光凝前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6个月与光凝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颞上象限视网膜P1波振幅密度值在治疗后1个月与光凝治疗前相比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光凝后3个月、6个月与光凝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可以有效保护中心视功能,但对光凝区域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损伤再修复的过程.

  •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在非菌性边缘性角膜炎中作用

    作者:许永根;肖格格;王旻舒;曲洪强;洪晶

    目的 通过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树突状细胞在非菌性边缘性角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应用分析研究.对201 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选取21例非菌性边缘性角膜炎患者,记录性别、年龄、发病史,同时实施患眼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像、角膜病灶刮片和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患眼局部均应用0.1%糖皮质激素和1%环孢霉素A滴眼液.结果 21例非菌性边缘性角膜炎患者19例为单眼,2例为双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0.85±11.16)岁,平均发病时间(3.76±1.02)周;所有病变区角膜刮片检查未发现细菌、真菌、棘阿米巴.角膜病灶多呈新月形、荧光素染色呈阳性,部分伴有新生血管侵入.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层和浅基质层内见炎性细胞和被激活的成熟树突状细胞侵入,治疗后病变区角膜上皮细胞层和浅基质层内炎性细胞和被激活成熟树突状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病变角膜逐渐恢复透明或留下斑翳.结论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边缘角膜炎症区被激活树突状细胞与非菌性边缘性角膜炎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 青年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小厚度变化相关性研究

    作者:于珍;李效岩;翟刚;王禹;于大仆;王星

    目的 通过对青年近视眼黄斑中心凹小厚度的测量,分析其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的相关关系,探讨青年近视的眼底黄斑区薄处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7~10月在抚顺市眼病医院收集107例青年女性(年龄为19~30岁)214只眼,按屈光度分为三组,A组为低度近视组:-0.25~-3 D(含-3D,共67只眼);B组为中度近视组:-3~-6 D(含-6D,共83只眼);C组为高度近视组:-6 D以上的近视(64只眼).采用IOL Master检测受试眼的眼轴长度(AL),OCT 3000型成像仪检测黄斑区中心凹小厚度(RT-min).各组间采用样本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所测的黄斑区中心凹小厚度与眼轴长度和屈光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相关性:黄斑区中心凹小厚度(RT-min)(133.6±13.46) μm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225,P<0.01),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238,P<0.01).组间两两比较:A组的RT-min(130.96±10.74)μm与B组的RT-min (132.67±12.61)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5),A组和B组的RT-min与C组的RT-min (134.70±16.45)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和眼轴的增长,青年人的黄斑区中心凹小厚度增加,在发展到高度近视阶段黄斑区中心凹小厚度增加明显.

  • 人纤维蛋白胶对翼状胬肉手术结膜瓣植片影响

    作者:姚晓明;彭云;谭美华;林宝涛;黎明

    目的 研究人纤维蛋白胶对翼状胬肉术后结膜瓣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40例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术+结膜瓣移植术,A组患者(20例)术中应用人纤维蛋白胶粘合移植结膜瓣,B组患者(20例)直接缝合结膜瓣,术后7d拆线后采用眼前段OCT(AS-OCT)直接观察结膜瓣植片并测量结膜瓣厚度,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A组(应用人纤维蛋白胶组)患者结膜瓣的平均厚度为(437.80±38.70) μm,结膜瓣下出血率为5%;B组(单纯缝合组)患者结膜瓣的平均厚度为(631.95±44.97)μm,结膜瓣下出血率为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翼状胬肉术中采用纤维蛋白胶部分替代缝线,固定自体移植的球结膜瓣,能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结膜瓣出血、水肿的程度.AS-OCT能直接测量术后结膜瓣的厚度,从而间接了解结膜瓣水肿的程度.

  • 双目望远镜在学龄儿童低视力康复中应用

    作者:覃建;石迎辉;王丽娅;吕天斌

    目的 探讨双目望远镜助视器在视力残疾学龄儿童低视力康复中的生活质量变化.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93例低视力及盲患儿验配2.8倍双目望远镜的资料,分析视力改善情况,了解脱残率、脱盲率.在低视力康复前和康复后3~6个月分别接受了“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评估,选取量表A维度分析.结果 使用双目望远镜后视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与使用之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低视力患儿有63例视力达到0.3以上,脱残率达到81.82%,其中48例(62.34%)视力提高到0.5以上;16例眼盲患者有7例提高到0.05以上,脱盲率43.75%.经过助视器康复后CLVQOL A维度项目夜间在家中用眼时、在户外走动时、在有车辆时过街等3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9项及总分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目望远镜能有效提高视力残疾学龄儿童远视力水平,改善涉及远视力、光感等方面的行为质量,能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但在运动状态下及夜间用眼方面无明显改善.

  •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眼视设计术后视功能观察

    作者:林夕梅;黄金土;刘志芳;郑洁琼;施光明

    目的 探讨双眼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单眼视设计术后的视功能及立体视功能.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丹阳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双眼白内障患者40例,双眼先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只眼按术后为正视眼,另1只眼按术后为-2.50D近视植入相应度数人工晶状体,记录术后3个月时患者双眼裸眼以及矫正远、近、中距离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立体视.术后6个月,视功能及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和脱镜率.对计量资料中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的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结果 术后患者两眼裸眼矫正后远视力(t =2.001,P=0.052),中距离视力(t=1.304,P=0.199),近视力(t=1.642,P=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脱镜率为92.5%.结论 按照单眼视设计的双侧人工晶状体眼,能同时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而双眼裸眼状态下的近立体视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 欧洲越橘提取物对弱视患儿双眼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作者:许梅萍;陈园园;叶良;余新平

    目的 研究口服欧洲越橘提取物对弱视患儿双眼对比敏感度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2年7~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门诊就诊的单眼或双眼弱视患者120例,按随机表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在常规弱视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欧洲越橘提取物3个月,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弱视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双眼佳矫正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弱视眼佳矫正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各空间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视力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均有提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单眼弱视者的“健眼”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欧洲越橘提取物对改善弱视患儿视觉功能有一定作用,尤其能一定程度改善弱视患儿“健眼”的对比敏感度.

  • 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近期评价

    作者:丁晓霞;王欣玲;王禹;翟刚

    目的 评价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抚顺市眼病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前膜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按患者意愿选择分为两组,分别行23G TSV(16例16只眼)或20GPPV(15例15只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视物变形变化,黄斑中心凹厚度,手术时间,结膜充血程度,眼压,术后并发症等.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视力,术后3个月两组视物变形变化以及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黄斑中心凹厚度,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3G和20G制作切口时间分别为(1.32±0.24) min、(4.43 ±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02,P<0.01);闭合切口时间分别为(3.51±0.53) min,(5.56±0.6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09,P<0.01);手术总体时间分别为(31.13±3.61) min,(35.86±3.4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59,P<0.01);眼内操作时间分别为(26.50±3.63) min,(25.87±3.72)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48,P=0.64);术眼充血程度术后第1d、第7 d 23G组比20G组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8,P=0.03;Z=-2.06,P=0.04);术后1个月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07,P=0.95).两组术后第1 d眼压23G组和20G组分别为(12.94±3.46) mm Hg,(17.00±3.97)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4,P<0.01),术前和术后7d、1个月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P=0.69;t=-1.92,P=0.07;t=-0.66,P=0.52).23G组术后2只眼发生低眼压,20G组无低眼压发生,Fisher确切概率法,P=0.48.23G组术后1只眼发生高眼压,20G组2只眼发生高眼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4,P =0.51).23G组术中有2只眼发生套管滑脱,5只眼术中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2只眼手术结束时存在结膜下气泡,1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1只眼发生玻璃体出血.20G组7只眼术中出现视网膜点状出血.结论 23G可以有效地提高视力,减少视物变形,缩短手术时间,炎症反应轻,是临床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首先选择.

  • 泪点栓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临床观察

    作者:宁建华;范春雷;郭作锋;吕芳奇;陈铁红

    目的 探讨泪道栓子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5~10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明确诊断为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的患者65例(130只眼),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1组31例(62只眼)和试验2组34例(68只眼).试验l组为上、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试验2组为上泪小点植入临时性自溶性泪道栓(3个月),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子.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进行复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自觉症状、SIT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的改变结果.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试验1组与试验2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患者自觉症状、SIT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的改变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改变.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在患者、SIT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29,-1.306,0.452,P值为0.532,0.196,0.653,P>0.05).结论 使用泪道栓子进行泪道栓塞术可以明显改善干眼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眼球表面泪液量,改善泪膜的稳定性,是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于眼的有效方法之一;上、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及上泪小点植入临时性自溶性泪道栓(3个月),下泪小点植入永久性泪道栓子对治疗视频终端顽固性干眼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探讨Ⅴ型外斜与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相互关系及治疗方案

    作者:刘新华;周琼;裴重刚

    目的 探讨V型外斜与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相互关系及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眼科经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确诊的32例非斜肌功能异常外斜视V征患者中24例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按入院顺序随机分2组,分别实施水平肌后退与缩短并斜行重置术12例(A组)与常规的水平肌后退与缩短术12例(B组).观察其术前与术后的眼位、眼肌功能、旋转斜、双眼视功能等.结果 所有患者V征消失,双眼球运动无障碍,无旋转不适,A组7例、B组5例有双眼视功能改善.结论 水平肌后退/缩短并斜行重置术(A组)与常规的水平肌后退/缩短术(B组)治疗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V征效果良好,A组治疗效果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8,P<0.05),更适合治疗合并分开过强型外斜视的非斜肌因素的V征.

  • 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调节状态下不同时间段泪膜变化研究

    作者:王东华;唐国芬;李伟;张铁民;吴玉芹;王绍美

    目的 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调节状态下不同时间段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共计155例,其中近视眼组110例,远视眼组23例,无屈光不正对照组22例;男性73例,女性82例,年龄14~18岁.在裸视状态下给予近视标为4号宋体简体中文字进行阅读,阅读距离33 cm,分别在0 min、15 min、30 min和45 min检测各组受试者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UT)、下睑泪河深度、角膜荧光染色4项指标,评估泪膜变化情况.结果 各观察指标在0 min时组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 min时组间段比较除了角膜荧光染色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 min及45 min两个观察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各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泪膜随着调节时间的延长和调节幅度的变大,稳定性呈现下降趋势.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结构与功能频域OCT及中心视野检查

    作者:刘刚;贾万程;张淑萍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行巩膜扣带手术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及中心视野的改变.方法 临床病例分析研究.对2012年3~12月间在上海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累及黄斑区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例(16只眼)行巩膜外加压术.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行视野检查、应用频域OCT对黄斑区结构进行检测.观察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佳矫正视力、视野光敏感度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分别为(520.19±41.63)μm、(328.81±90.74) μm、(279.06±57.90)μ m、(261.75±47.13) μ m,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BCVA分别为0.03±0.01、0.26±0.13、0.47±0.17、O.48±0.16,术后BCVA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视野平均敏感度(MS)分别为(13.49±0.92)dB、(21.05±3.25) dB、(22.17±2.01)dB、(22.91±1.85) dB,术后MS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与BCVA呈中度负相关(r=-0.731、-0.749、-0.629,P<0.05),与MS呈高度负相关(r=-0.904、-0.885、-0.821,P<0.05).结论 Octopus101自动视野计检测的中心4°视野MS能准确地反映RRD术后黄斑视功能,与频域OCT检测的黄斑中心凹厚度有良好相关性.

  • Verisyse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于芳蕾;张丰菊;王岳秀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有晶状体眼植入人工晶状体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前及术后至少5年以上术眼的视力、视功能、角膜内皮计数、并发症等结果,评价该治疗方法的长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5~200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并随访超过5年的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0例18只眼,进行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调节幅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UCVA) 0.73±0.27,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0.94 ±0.21,15只眼(占83.3%) BCVA较术前提高1行以上,术后调节幅度(7.5±1.72)D,均较术前大幅提高.术后5年角膜内皮计数(3106.61 ±430.29)个/mm2,较术前有所减少.术后眼压(14.57 ±2.50)mm Hg.并发症:2只眼分别于术后4年半和6年人工晶状体脱位,取出晶状体后,BCVA未丢失,1只眼术后2年视网膜脱离,行手术视网膜复位并且保留了原人工晶状体.结论 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长期效果观察,结果显示尚安全有效,更多的病例和更长期的结果尚需观察.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刘豪杰;周明;胥利平

    目的 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3GTSV)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ILMP)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经23G TSV联合ILMP治疗并随诊1年以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6例36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晶状体状态、间接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90 D前置镜、OCT-3000(德国Zeiss公司)以及FFA检查.回顾分析手术前后视力,0CT检查结果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视力提高30只眼,占83.33%;视力不变4只眼,占11.11%;视力减退2只眼,占5.55%.术后12个月视力为0.10~0.80,平均(0.40±0.10);与术前视力0.02~0.20,平均0.10±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P<0.01).术后12个月时黄斑平均厚度为(267±120)μm,和手术前黄斑厚度(491±104) 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6,P<0.01); 36例黄斑裂孔均闭合,其中1只眼(占2.78%)术后1个月时黄斑裂孔复发,再次行气液交换C3F8注入,待1个月后复查,黄斑裂孔闭合.术中视网膜裂孔表面出现1~3个点状自限性出血者5只眼.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5只眼,一过性低眼压7只眼.结论 经玻璃体切割手术剥离黄斑前膜可以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是治疗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

  • 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和Ahmed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作者:韩冬梅;邹粤丽;范敏;韩新继

    目的 比较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淮南市晨光眼科医院就诊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49只眼分为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组(25只眼)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组(24只眼).于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眼压和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组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组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时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组眼压显著低于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封闭式巩膜引流术可有效控制难治性青光眼的眼压,且手术并发症较少.

  • 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轴向控制及临床分析

    作者:王祥群;王庆华;吴又凯

    目的 分析Ozil横向扭动模式的超声能量场分布特征,对Ozil轴向控制的必要性及其对眼内非靶组织的影响进行评估.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选择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例126例(126只眼),年龄65~80岁,平均68.4岁;男54例(54只眼),女72例(72只眼).分组:Ozil轴向控制组:60例(Ⅱ级14只眼,Ⅲ级20只眼,Ⅳ级26只眼);非轴向控制组:未进行轴向控制的回顾性病例,66例(Ⅱ级14只眼,Ⅲ级22只眼,Ⅳ级30只眼).两组病例同等硬度核术中使用的超声模式相同,就两组病例术后累积能量复合参数、术后8~10 h眼压、术后24 h角膜水肿平均度进行对照.结果 使用相同乳化模式下,Ozil轴向控制组病例术后24 h角膜组织水肿平均度明显低于非轴向控制组病例(x2=5.41,P<0.05);术后8~10 h眼压升高幅度亦低于非控制组病例(t =2.069,P<0.05);两组病例的累积能量复合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zil横向扭动超声具有不同于传统超声能量场的分布特征,横向扭动在手术空间内产生的终端能量场具有轴向特征;轴向控制可以使横向扭动的超声能量获得精确控制,提升其效率与安全性.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眼底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图像特征意义

    作者:周才喜

    目的 研究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眼底白色斑点在眼底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中的图像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就诊的8例8只眼临床确诊的MEWDS患者用HAR-2进行眼底彩色拍照、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比观察在眼底彩照、FFA及ICGA检查中的图像特征,重点观察眼底白色斑点在ICGA中的表现.结果 8只眼的眼底白色斑点在FFA早期均呈圆形强荧光斑,后期呈强荧光染色.ICGA早期8只眼眼底白色斑点对应处均无明显异常荧光改变,后期8只眼眼底均可见多个或大量斑点或斑片状弱荧光灶散在或弥漫分布.通过对比,ICGA后期像中的弱荧光灶不仅比眼底彩照中的白色斑点及FFA中的强荧光灶显示地更加清晰,而且在数量上也明显增多.通过随访,发现患者痊愈后眼底白色斑点能够完全消退,并且2例患者复查FFA及ICGA检查证实初诊时眼底白色斑点在FFA及ICGA检查中的异常荧光改变均完全恢复.结论 MEWDS眼底白色斑点在ICGA早期为正常荧光像,后期呈斑点或斑片状弱荧光是其特征性改变;且随着病变痊愈,这种特征性改变能够完全消退.MEWDS在ICGA中的这种特征性改变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有重要的价值.

  • 改良23G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下沉及脱位分析

    作者:晏世刚;孔祥斌;苏鹏

    目的 评价经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23G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核及皮质或人工晶状体脱位于玻璃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中心诊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核和(或)皮质掉入玻璃体腔17例,人工晶状体掉入玻璃体腔8例,共25例患者.应用23G光纤经白内障超声乳化侧切口,23G玻璃体切割头经主切口,颞下角膜缘后4 mm置23G灌注管,角膜表面放平凹接触镜,行眼内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清除及人工晶状体取出术.结果 术后视力0.1~0.3者3例,0.3以上22例.瞳孔不圆6例(24.0%);角膜内皮不同程度混浊16例(64.0%),术后一周均消失;无眼压增高病例,复查3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经白内障超声乳化原切口23G玻璃体切割术处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晶状体核及人工晶状体下沉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Jensen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观察

    作者:赖丽平;陈金卯;刘毓;陶崇飞;魏艳飞

    目的 探讨Jensen术联合内直肌的后徙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2009年7月至2012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4例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患者行患眼Jensen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术前、术后评估以下指标:(1)外展能力;(2)第一眼位时的偏斜度数;(3)矫正视力;(4)代偿头位;(5)复视.结果 经过3~43个月的随访,外展能力、第一眼位的偏斜度数术前、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矫正视力(0.22±0.35),术后平均矫正视力为(0.49±0.43).术后代偿头位、复视消失率分别为70.0%和71.4%,正位率为73.3%.所有病人均未发现眼前节段缺血并发症.结论 Jensen术联合内直肌后徙术是治疗完全性外展神经麻痹性内斜视的一种安全而有效地手术方式.

  • 囊袋内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

    作者:邹粤丽;范敏;韩冬梅;韩新继

    目的 探讨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安全有效地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在淮南晨光眼科医院就诊的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患者14例23只眼采用囊袋内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23只眼中晶状体半脱位<90度者4只眼,90 ~120度者15只眼,120~180度者3只眼,>180度者1只眼.手术方式为先用剪刀在晶状体中上部“一”字形水平剪开前囊膜,水分离,囊袋内超声乳化,黏弹剂推注清扫后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再撕除瞳孔区前囊膜,形成“口”字形囊袋,灌注吸除残余皮质.结果 所有23只眼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3~24个月,视力恢复理想,人工晶状体基本居中,未见并发症.结论 对于轻、中度马凡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患者,采用囊袋内超声乳化,保留囊袋,原位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可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 微创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疗效分析

    作者:张帆;巫雷;肖玲;周进;刘海兰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式对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6例6只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式、术后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只眼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经药物治疗无效,给予个性化微创手术治疗.术前视力:LP~0.6,眼压23~60 mm Hg.术后随访8~14月,术后视力0.25~1.0,眼压10.7~20 mm Hg,前房深度2.11~4.60 mm.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安全有效的个体化微创手术方案,前段玻璃体切割及后囊切开是非常关键的.1.8 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Coaxial Micro-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C-MICS)联合经25G前段玻璃体切割微创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且MI60人工晶状体10°成角更有利前房加深.

  •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视网膜及脉络膜造影特征分析

    作者:李科军;刘瑜玲

    目的 通过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管造影表现,进一步明确病灶位置.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MEWDS 10例患者纳入研究,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进行FFA、ICGA及视野检查,对比分析造影特点.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男3例,女7例,平均28.4岁,随访4~28周.就诊时患眼佳矫正视力0.25~0.6,眼底表现为后极视网膜多数均匀散在白色点状病灶,边界稍模糊无隆起.在发病4~14周(平均8.4周)时佳矫正视力均恢复至1.0,眼底白点消失,视野正常.在10只患眼中,彩色像上的白色点状病灶,FFA早期均显示点片状高荧光损害,其中有6只眼同时伴有低荧光损害,晚期均发生荧光素积存轻渗漏;而ICGA晚期出现多数低荧光病灶,且数量较FFA的强荧光病灶更多,范围更清晰.在恢复期有7例患者FFA未见异常而ICGA晚期仍有异常荧光,而另3例患者FFA及ICGA均未见异常.结论 MEWDS发病不同时期病灶位置不同,不仅RPE及光感受器层发生病变,脉络膜的内层及固有层同样受到影响,这就造成了FFA及ICGA造影表现的多样性.

  • 高压电弧致角膜损伤35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静;杨光;马昱;黄欣;董红;刘爽;禹政钰;刘炯;江林

    目的 探讨高压电弧致角膜损伤的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由高压电弧致角膜损伤患者,通过裂隙灯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按1982年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学组通过的标准对角膜烧伤程度分度.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结果 共收集35例(70只眼).其中角膜烧伤Ⅰ度16只眼(23%),Ⅱ度42只眼(60%),Ⅲ度12只眼(17%),无Ⅳ度伤眼.角膜上皮剥脱面积基本与基质烧伤面积一致:“+”10只眼(14%),“++”30只眼(43%),“+++”30只眼(43%).经促进角膜上皮修复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68只眼(97%)角膜完全愈合,67只眼(96%)视力恢复至受伤前水平.结论 高压电弧致角膜损伤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取得较好预后.

  • 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度数一致性分析

    作者:朱洪丽

    目的 探讨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的一致性,以便更准确地评价这一新的客观前节成像方法.方法 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6例(52只眼)及正常人16名(32只眼).在同一暗室中依次对其双眼颞侧、鼻侧、上方、下方4个象限进行裂隙灯前节OCT和房角镜检查,采用Shaffer法与Scheie法结合的分级系统记录前房角度数,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Kappa值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两种方法检查房角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6 (P =0.00),Kappa值为0.75(P=0.00),检测可关闭房角(即房角镜检查Shaffer分级≤2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和89.4%.结论 裂隙灯前节OCT与房角镜检查一致性好,检测可关闭房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可作为青光眼辅助诊断的客观检查手段.

  • 0.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细胞修复作用

    作者:高春妍;华瑞;孙昱昭;刘磊;陈蕾

    目的 探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玻璃体切割术(PPV)后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102例(102只眼)PPV术后角膜上皮损伤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即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与0.1%玻璃酸钠滴眼液交替滴眼,每次1滴,每日各4次;对照组,即0.5%左氧氟沙星滴眼,每次l滴,每日4次,疗程均为7d,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角膜上皮损伤的恢复情况.分别于用药后第1、3、5、7d,观察患者的眼部症状(刺痛、畏光、视力模糊、分泌物等),用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检查将患者角膜愈合状态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应用x2检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两组均未见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治疗组术后治愈率分别为1 d (17.65%)、3 d(56.86%)、5 d(78.43%)、7d(94.12%),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 d (9.80%)、3 d(21.57%)、5 d(25.49%)、7 d(43.14%).经统计分析,术后第3、5、7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3.36、20.426、28.632,P值分别为0.00,P<0.05),即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促进玻璃体切割术后病人的角膜上皮细胞的修复.

  • 脉络膜骨瘤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对比观察

    作者:张苑苑;刘志强;闫素霞;杨荣;苑志峰;张胜娟;李成泉;吕丽娜;郭自元

    目的 探讨脉络膜骨瘤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加深认识,深入了解脉络膜骨瘤继发新生血管与骨瘤丛状血管的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已确诊为脉络膜骨瘤13例16只眼的ICGA与FFA表现.结果 FFA在脉络膜背景荧光显现前病变区16只眼均出现了斑点状荧光,7只眼并可见到骨瘤丛状血管的出现,随着视网膜动静脉的充盈逐渐增强晚期呈弥漫性强荧光,其中6只眼在病变区伴发新生血管性强荧光,5只眼并伴有出血性遮荧光;ICGA早期也可见到FFA发现的丛状血管,并且还发现了这7只眼FFA所不能发现的蜘蛛网状血管.此血管与新生血管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不伴有出血或浆液性水肿.结论 ICGA可以观察到FFA不能显示的蜘蛛网状血管,FFA仅观察到了丛状血管的存在;ICGA证实了FFA观察到的丛状血管与ICGA观察到的蜘蛛网状血管二者相连,均为骨瘤的固有血管,这两个网状血管的渗漏与骨瘤继发的新生血管所造成的渗漏相似,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 Vogt-小柳-原田病疗效影像学评价

    作者:朱靖;包欣;李赟

    目的 探讨眼B超、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无锡人民医院眼科治疗和随访的21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UBM、OCT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UBM示前房点状回声、睫状体脱离、睫状体水肿减轻,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视盘水肿消失.结论 眼B超、UBM、OCT可作为眼底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为VKH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客观依据,对其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 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波动

    作者:刘鸿飞;李秋明;张志明;吕杰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脉压(PP)变化情况,了解玻璃体切除手术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伤风险.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011年1~10月在眼科单纯行玻璃体手术的35例(35只眼)患者,根据高血压病史和年龄分为3组:其中老年高血压组(A组)13例(13只眼),老年正常血压组(B组)11例(11只眼)和年轻正常血压组(C组)11例(11只眼).测量以下时间点的脉压值:入院时(PP1)、玻璃体切除手术开始做结膜切口时(PP2)、开始切除玻璃体时(PP3)、手术结束时(PP4).同时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均有提高(t =-8.436,-5.501,-5.092;P<0.001),手术前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2,0.747,-0.008;P>0.05).各时间点脉压依次为:A组(58.46±13.46,77.67±12.45,74.54±11.02,70.61±10.52) mmHg;B组(47.44±11.94,59.57±9.23,59.31±10.07,55.92±10.19) mmHg;C组(35.90±6.30,51.35±10.50,49.97±9.15,47.35±9.03) mmHg;在手术的不同时间点,脉压值不同(F=5.05,4.33,6.73;P<0.05);3组同一时间点脉压值不同(F =17.277,P<0.01);PP1从大到小依次为A组,B组,C组(P<0.05),A组PP2大于其他组(F =17.36,P<0.01),B组和C组相似(P >0.05);PP2与年龄、PP1相关(r=0.580、0.525;P<0.001);与性别、术前视力无相关(r=0.194,-0.163;P=0.151,0.328).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发生心血管损伤的风险虽然较低,但是高血压是老年人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发生心脑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控制术前血压、脉压水平,术中心电监护,可降低心血管损伤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一例

    作者:赵华;石秋梅;刘敏;张歆;杨艳

    患者女,21岁.劳累后眼红3d,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急性虹膜炎”治疗,2012年8月8日来我院.查视力右眼:0.3,左眼:0.2+,双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透明,灰白色尘状KP、羊脂状KP(+),前房中深,房闪(++),瞳孔药物性散大,对光反射未见,晶状体前可见少量色素沉着,晶状体尚透明,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模糊,视盘界欠清,色尚可,整个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区水肿,沿静脉血管见黄白色渗出,似霜样血管鞘,颞下渗出处见少量视网膜下出血.B超示: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血管造影示:双眼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静脉迂曲扩张,静脉期静脉管壁染色,晚期渗漏,视盘荧光增强(见图1~2,左眼同右眼).初步诊断:双眼霜样视网膜静脉血管炎.

    关键词:
  • 泪小管炎伴多发结石一例

    作者:吴杨杨;张永烨;宋胜仿

    患者女,73岁.因反复右眼分泌物增多1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分泌物增多,以每日晨起加重,无流泪、眼红、眼痛,曾多次在当地医院冲洗泪道通畅,诊断为“慢性结膜炎”,给予“眼药水”滴眼抗炎治疗,症状有所缓解.近1个月来自觉右眼分泌物明显增多,并伴眼痒、眼红,于2012年11月12日来我院就诊.入院后查体:右眼视力0.8,上睑内眦皮肤发红,可触及花生粒大小囊样实性包块,边界清楚,挤压包块可见上泪小点处溢出大量脓性分泌物,无明显压痛,上泪小点水肿,呈乳白色突起.泪道冲洗通畅,结膜充血(+),余眼部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单侧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作者:张瑞雪;唐连志;黄红深;罗牧人;王远

    患者女,25岁.于2012年10月4日来我院就诊.自诉5年前验配眼镜时,右眼视力:0.1,矫正1.0,左眼视力:0.05,矫正不提高.当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视野等检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色素变性”,其后每年都进行眼底检查,右眼眼底均未见异常改变,左眼眼底呈典型视网膜色素变性样改变且逐渐加重.患者否认全身疾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夜盲史,但将右眼遮盖时左眼出现明显夜盲症状,其母亲有夜盲史.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1,(-5.00 DS=1.0),左眼:0.05,(-2.75 DS/-1.0 DC × 90° =0.05).

    关键词:
  • 特发性黄斑前膜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善雨

    特发性黄斑前膜是一类无明显诱因导致细胞在视网膜内表面增生形成的纤维细胞膜,可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症状.文中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做一综述.

  • 正常人主要泪液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晴;魏锐利

    蛋白质是泪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眼表的健康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泪液蛋白质的研究,为临床医师了解泪液、诊断及治疗眼病提供了重要帮助.文中就以往针对泪液蛋白质开展的大量研究,对泪液主要蛋白质的含量、种类、来源、分泌调节及其主要功能进行综述.

    关键词: 泪液 蛋白 正常人
  • 硫化氢与眼底病

    作者:冉瑞金;张学东;杜利平

    硫化氢(H2S)是近发现的一个新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信号分子,在细胞存活、炎症、血管紧张度的保持、突触活性的调节、糖代谢的调节、血管再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很好的细胞保护剂和新的内源性调节介质.近在动物的视网膜组织内发现有一定浓度的硫化氢且参与了视网膜病理生理方面的调节,通过应用或阻断硫化氢(硫化氢供体)可以干预或延缓部分眼底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文中总结了硫化氢在视网膜变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中的作用,为眼底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纳米载体在眼科药物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白雪;周健

    90%的眼部疾病是通过局部给予滴眼剂来治疗的,但是由于特殊的眼部解剖结构使不到5%的药物进入眼内组织,远远达不到有效地治疗浓度.近年来,由于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基于纳米技术的眼部药物载体的深入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滴眼剂利用度差的问题.文中就几种常用的纳米载体如纳米粒子、脂质体、类脂质体、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及载药隐形眼镜等进行综述,以期选择一种更安全、更适合眼部的纳米药物载体.

  • 鲁西冀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

    作者:韩云飞;郭海科;刘玉岭;王帮;徐桂霞

    目的 了解鲁西冀南一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分析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筛查.结果 此次调查研究发现,576例受检儿中共筛查出不同程度的ROP患儿67例,其中男43例,女24例;均为双眼患病;ROP检出率为11.63%,ROP组与正常眼底组在出生孕周(gestational age,GA)、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是否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否并发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方面存在差异;GA、BW、RDS是ROP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鲁西冀南一带ROP的检出率为11.63%,与周边地区报道的数据相比略低,要进一步规范早产儿用氧,预防早产,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将ROP的发生率降到低,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 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调查

    作者:吴含春;付玲玲

    目的 了解克拉玛依市不同民族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2011年5~6月对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民汉学校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在册小学一、三、六年级及初中三年级学生.根据研究需求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现场调查人员由眼科医师、眼科检查技师、验光师和联络人员组成,正式调查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预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双录入,全部统计工作均由SPSS 17.0软件完成.结果 此次调查研究实际调查1922人,受检率是91.4%.符合入选标准1775人,查出近视眼695人,近视眼患病率为39.2%.汉族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45.2%,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17.2%,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079,P=0.000);女生近视眼患病率高于男生,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94,P=0.000);年龄按2岁级差分组,六个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281,P=0.000;x2=20.001,P=0.001),且有随年龄增长近视眼患病率增加趋势;血型按A型、B型、O型、AB型区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84,P=0.152;x2=1.763,P=0.623).汉族中小学生父母双方患近视者,父母一方患近视者及父母双方无近视者,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7,P =0.002);经常食用甜食近视眼患病率高于其他两组(x2=6.830,P=0.033;x2=1.977,P=0.372);汉族学生每日课余读写时间越长近视眼患病率越高(x2=86.584,P=0.000);而维吾尔族学生每日课余读写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0,P=0.161);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越长近视眼患病率越低(x2=37.866,P =0.000;x2=12.110,P=0.002).结论 近视眼是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常见眼病,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社会干预.

  •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吴红云;易长贤;杨莎莎;练苹

    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ARN)误诊的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策.方法 收集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并住院治疗81例(93只眼)ARN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发病至初诊时间1~21天不等,平均7.03天,发病至正确诊断为ARN的时间为5~280天不等,平均31.11天;初次就诊确诊病例7例7只眼,多次就诊后确诊病例74例86只眼,误诊率91.36%; 74例误诊病例中1次误诊后确诊病例22例,占29.73%,2次误诊后确诊病例35例,占47.30%,3次及以上误诊后确诊病例17例,占22.97%; 86只误诊眼中误诊为葡萄膜炎55只眼占63.95%,其中明确误诊为虹膜睫状体炎的27只眼占31,40%,误诊为其他无明确类型的葡萄膜炎28只眼占32.56%;另外误诊为结膜炎的15只眼占17.44%,误诊为青光眼的3只眼占3.49%,误诊为视网膜炎、视网膜静脉炎、视网膜动脉阻塞及视网膜出血的共13只眼占15.12%.结论 ARN是高误诊率高、致盲率的眼部疾病,加强各级医务人员对ARN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刻不容缓.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