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糖皮质激素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治疗中应用分析

    作者:李富华

    目的 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治疗流行性角结膜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收集2002~2007年在天津眼科医院就诊的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共48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120例,各组患者均自就诊即给予抗病毒和抗菌眼药.第一组未用激素;第二组从治疗开始即加用激素眼药水;第三组待角膜上皮出现点状混浊,荧光素染色阳性时加用激素眼药水;第四组,表层角膜炎症消失,上皮下出现的灰白色圆形病变时再加用激素眼药水治疗.结果 第一组80%角膜上皮出现点状混浊并遗留上皮下的灰白色圆形混浊;第二组无角膜病变发生;第三组中13.33%患者和第四组全部患者遗留角膜上皮下的灰白色圆形混浊.结论 在流行性角结膜炎患者应用抗病毒、抗菌药物的同时及时加用激素为好地治疗方法.

  • 肾上腺素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复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梁玲玲;王桂云;左玲

    目的 探讨血液中的肾上腺素浓度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位的相关性,从而对临床实践给与指导,提高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复位率.方法 收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42例,利用放射免疫学的方法,检测血浆中的肾上腺素的浓度,并记录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的时间,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所得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中,男性组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下液的吸收具有相关性,并且此相关性男性大于女性.

  •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清C肽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常家巍;高永峰

    目的 探讨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167例分为3组,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6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76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31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C肽含量并记录其他可能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根据所测血清C肽值重新将病人分为C肽低值组(LCP组)37例,C肽正常值组(NCP组)78例,C肽高值组(HCP组)52例.结果 NDR组、NPDR组、PDR组空腹血清C肽平均水平呈降低趋势,三组之间空腹血清C肽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CP组、NCP组、HCP组之间D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0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清C肽水平与DR有明显相关性(B=-1.415,P=0.000),病程与DR有明显相关性(B=0.404,P=0.000).C肽水平和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479,P=0.000),C肽水平与DR的程度呈负相关(r=-0.654,P=0.000).结论 血清C肽在2型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病理意义,其水平降低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DR进展的临床标志.

  • 前列腺素类药物对角膜中央厚度的影响

    作者:郝风芹;张杰;刘建亮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后中央角膜厚度的改变.方法 回顾性病例临床对照研究.对2009年1~12月在潍坊医学院临床学院眼科就诊的40例70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前列腺素组21例36只眼,噻吗心安组19例34只眼,在用药前分别测量两组的中央角膜厚度,随后按照给定的方法用药,用药随访时间为8周±7d,用药后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药前拉坦前列腺素组病人中央角膜厚度平均为(0.545±0.035)mm,曲伏前列腺素组为(0.544±0.026)mm,噻吗心安组为(0.536±0.045)mm,前列腺素组与噻吗心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拉坦前列腺素组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0.496±0.034)mm,曲伏前列腺素组为(0.502±0.030)mm,较用药前中央角膜厚度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噻吗心安组中央角膜厚度为(0.542±0.036)mm,较用药前相比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后可以改变角膜基质细胞的细胞外基质,使中央角膜厚度变薄,其主要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来实现的.在临床实践中,局部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治疗时,角膜变薄会造成用压平眼压计测量时低估眼压水平.

  • 应用Pentacam及高斯光学公式计算Lasik术后角膜屈力

    作者:郑秀云;王东林;葛金玲;高传晶;刘晶晶

    目的 应用pentacam系统及高斯光学公式评估Lasik术后患者的角膜屈力,从而探索更好更准确的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方法 ①根据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的资料,应用临床病史法计算术后的角膜屈力;②在应用Pentacam系统测量Lasik术后角膜前后曲率半径的基础上,应用高斯光学公式计算其角膜的屈力;③测量值与目前的"金标准"临床病史法相比较.结果 利用高斯光学公式计算所得的角膜屈力与临床病史法计算所得的角膜屈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entacam测量角膜前后曲率半径并利用高斯光学公式计算角膜屈力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尤其在Lasik术前资料丢失的前提下.

  • 两种拟调节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对比分析

    作者:田芳;张红;胡尊霞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术后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功能.方法 30例白内障患者按自愿原则,采用非随机对照方式分成两组,试验组①10例患者(10只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试验组②20例患者(30只眼)植入+3.0D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6个月以ETDRS视力表检测患者佳矫正远视力及在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中距离视力,综合验光仪检测近点及调节幅度.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试验组①佳矫正远视力为(-0.21±0.06)LogMAR,近视力为J3/40cm,试验组②为(-0.23±0.09)LogMAR,近视力为J1/35cm,两组比较近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试验组①术后主观近点为(39±10)cm,试验组②为(35±9)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试验组①术后调节幅度为(1.94±0.13)D,试验组②为(2.08±0.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结论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均可使患者的视近困难得以改善.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

  • 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个体化激光光凝术应用分析

    作者:周琼;王文华;彭志优;曾莉;熊敏琳;龚建国

    目的 探讨以FFA(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计算机图像信息为引导进行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个体化激光光凝术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出符合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110只眼),根据激光治疗的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以FFA计算机信息为引导个体化治疗组(实验组)和传统FFA图片下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随访24周.激光治疗后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术后视野光敏度变化、黄斑水肿、中心视力、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微血管瘤及新生血管等,以视网膜光敏度变化评价视网膜损害程度.结果 两组术后视网膜光敏度下降,实验组下降(1.23±0.47)Db,对照组下降(2.88±0.68)Db,下降程度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激光术前相比实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周,持续性黄斑水肿8眼其中实验组3眼,对照组5眼;中心视力改变、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微血管瘤消退、新生血管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激光治疗方案能有效达到视网膜光凝治疗目的,而视网膜功能损伤明显小于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组;应用个体化激光治疗方案短期内无明显增加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丧失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 双面复合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配戴的视觉功能分析

    作者:徐良;黄海笑;毛欣杰;吕帆

    目的 通过与单面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比较,研究老视患者配戴双面复合设计渐变多焦点镜片的视觉功能.方法 老视患者16例,年龄(57.9±7.66)岁,屈光状态为(-1.06±3.33)D,近附加(+1.97±0.34)D.单盲随机给予全天配戴两种设计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单面渐变设计和双面复合渐变设计)各4周,于每幅镜片配戴的第4周末进行戴镜状态下的双眼4m和40cm高低对比度视力(100%、10%),双眼64cm(中距离)和40cm(近距离)清晰阅读范围、64cm(中距离)阅读速度的检测;问卷评分主观舒适度.对相关数据采用两阶段交叉的方差分析.结果 配戴双面复合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后中近距离的视功能参数较单面设计有明显不同:(1)清晰阅读范围:64cm双面复合设计组(26.838±3.538)cm,较单面设计组范围大(F=12.305P=0.003);40cm双面复合设计组(21.009±3.584)cm,较单面设计组范围大(F=42.817P=0.000).(2)问卷评分:视野宽度评分中距离双面复合设计组(2.813±0.834)分较单面设计组高(F=7.298P=0.017);近距离双面复合设计组(2.875±0.885)分较单面设计组高(F=10.205P=0.006);中距离移动舒适度评分水平方向双面复合设计组(2.875±0.719)分较单面设计组高(F=9.000P=0.010);垂直方向双面复合设计组(2.813±0.655)分较单面设计组高(F=7.226 P=0.018);伏案工作舒适度评分双面设计组(2.938±0.772)分较单面设计组高(F=7.609P=0.015).远近高低对比度视力、64cm阅读速度及其他问卷评分结果不同设计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面复合设计渐进多焦点镜片较单面设计在不影响远近对比度视力和远用视野宽度的情况下,提供更宽的中近距离清晰阅读范围和更好的中近距离用眼舒适度,更加符合老视配戴者的视觉需求.

  • 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的共焦显微镜表现

    作者:黎明;姚晓明;赵铁英;刘身文;秦波;何静;林宝涛;曹端荣

    目的 采用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面的形态,比较并总结其特点.方法 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对近年来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20只眼)临床硅油乳化的患者采用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其角膜,分析研究其图像特点,总结乳化硅油滴在活体角膜内皮的共焦显微镜表现.结果 乳化硅油滴在角膜内皮面有着不同的大小和排列方式,镶嵌于角膜内皮面,并伴有角膜内皮细胞的明显水肿增大,内皮细胞的结构不清,仅有模糊轮廓.结论 采用新型的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乳化硅油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直接损害.该检查是一种对人体无害、可以反复进行,并且连续观察角膜内皮变化的工具,对评估乳化硅油滴对角膜的损害具有重要作用.

  • 三种仪器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作者:刘敏;赵骏;赵华;强军;刘丽

    目的 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IOL-Master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及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的差异,并对三种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 随机抽取屈光手术前的近视眼患者63例(126只眼),受检者年龄平均为(25.09±1.29)岁,等效球镜屈光度平均为(-5.19±2.04)D.应用Pentacam、IOL-Master及A型超声三种仪器分别对双眼中央前房深度进行测量,并对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Pentacam、IOL-Master及A型超声测量前房深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718±0.282)mm、(3.723±0.295)mm和(3.584±0.261)mm.Pentacam与IOL-Master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型超声与Pentacam、IOL-Master之间的平均值差别分别为(0.133±0.025)mm(P<0.05)、(0.139±0.020)mn(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种仪器在进行前房深度测量时,从总体上讲,Pentacam与IOL-Master测量值较A型超声数值偏大,Pentacam与IOL-Master前房深度值一致性较好,可相互替代,而A型超声与Pentacam、IOL-Master测量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完全相互替代需慎重.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术后UBM观察

    作者:马波;陈莉;王从毅;杨新光

    目的 通过UBM在活体状态下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phakic intraocularlens,PCPIOL)植入术后PCPIOL与虹膜、睫状体和晶状体的位置的关系及变化.方法 取高度近视患者33只眼接受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术后检查,手术在表面麻醉下进行,作透明角膜隧道式切口,可植入式接触镜(implantablecontactlens,ICL)置于透明晶状体与虹膜之间,术中1点位作虹膜周切口.每只眼术前及术后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在术后1,3,6个月进行UBM检查观察ICL位置.结果 33只眼术前裸眼视力和好矫正视力分别为0.04±0.06,0.5±0.3;术后分别提高为0.5±0.2,0.8±0.2,术后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明显好于术前视力(P<0.05).术后第6个月前房深度为(2802±297)μm,ICL的拱度为329μm,小梁虹膜夹角29.2°.UBM显示所有ICL均与虹膜表面有摩擦,22只眼中两个襻在晶状体悬韧带上;7只眼中一只襻在悬韧带上;另一只襻在睫状突上;4只眼中两只襻在睫状突上.20只眼中PCPIOL的两个襻顶点放置在睫状沟位置;6只眼中PCPIOL发生了旋转.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方法.寻找新的、准确的方法测量睫状沟水平直径对减少因为不合适的ICL长度造成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观察

    作者:岳文杰;史伟云;李素霞;吕建平;丁刚;李姗姗

    目的 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Sca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特征及抗排斥治疗后的转归.方法 应用CLSM对16例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病例,分别在抗排斥治疗前、治疗3~7d和1月后,对其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检查,分析角膜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及免疫细胞的数量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1)16例患者中,8例可见典型的内皮排斥线,CLSM下:内皮排斥线是由体积较小反光明亮的炎症细胞和体积较大边界不清的异常内皮细胞构成.排斥线经过的区域上皮细胞体积增大,上皮基底层大量树突状Langerhans细胞,基质层水肿增厚,呈网格状改变.内皮细胞体积增大,边界模糊,六边形结构消失,可见多核细胞.基质水肿较重的病例,内皮层面见大量强反光团,内皮细胞无法成像.排斥线以上角膜植片相对透明的部分则各层细胞排列基本规则,内皮面少量免疫细胞附着.另8例表现为植片弥漫水肿混浊,CLSM下表现与内皮排斥线经过区域类同.(2)药物治疗3~7d后,12例患者明显好转.CLSM下见上皮基底层下树突状Langerhans细胞明显减少;基质细胞核清晰可见;内皮细胞恢复六边形结构,密度增加,其表面免疫细胞数量减少.4例患者基质层水肿减轻,中深基质层细胞有变性纤维化现象,内皮细胞层强反光团明显减少,但内皮细胞仍不能清晰成像.此4例患者用药1月后基底膜下仍有局限性树突Langerhans细胞聚集,中深基质层变性纤维化,内皮细胞排列不规则,有变圆或拉长现象.结论 应用CLSM可在细胞学水平对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免疫排斥反应的过程与转归进行活体的动态观察,对指导抗排斥治疗,有效提高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间歇性外斜视不同术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萌;路素华;刘慧;袁乃芬

    目的 比较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病人双眼外直肌后徙加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腱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116例斜视度在-25△~-50△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8例(A组)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B组行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腱手术,并将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术后斜视度≤±10△认为效果满意.结果 A组46例(79.31%)术后效果满意,12例术后欠矫(20.69%),无过矫发生.B组52例(89.66%)术后效果满意,2例(3.45%)术后欠矫,4例(6.89%)术后过矫,1例过矫病人二次行鼻侧结膜松解术后眼位正位.结论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基本型)病人,非主导眼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腱,手术效果比双眼外直肌后徙效果好,但其过矫率较高.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功能观察

    作者:张新爱;刘桂香;万鲁芹;徐琳琳;许之娟

    目的 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及立体视恢复情况.探讨视功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33例(5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据手术时年龄3月至2岁,>2~6岁分为A、B两组,A组21例36只眼,B组12例20只眼,对术后平均随访3年的佳矫正远视力及远近立体视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A组为100%,B组为90%,两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残率,A组为94%,B组为70%,两组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立体视的获得率A组为58.8%,B组为16.7%,两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立体视获得率A组为70.6%,B组为4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视功能恢复与手术年龄有关,手术年龄越小,视功能恢复越好.

  • 透气硬性角膜接触镜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应用

    作者:李军;栗莉;马莹;亢晓丽

    目的 观察透气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Contactlenses,RGP)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矫正视力、改善视觉症状的效果.方法 眼科视光门诊中做过近视性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7例1 1只眼,经常规检查后,予验配多种设计的RGP,记录戴镜前的裸眼视力、框架镜佳矫正视力和戴RGP的佳矫正视力.记录部分患者戴RGP前后的波前像差.随访过程中记录配戴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该组患者需要三种设计的RGP镜片:圆锥角膜RGP、逆几何RGP和大直径非球面RGP.戴RGP前裸眼视力在0.03~0.4者7只眼,0.8~1.0者4只眼.戴RGP前的框架镜佳矫正视力在0.2~0.5者5只眼,0.7~1.0者6只眼.戴RGP的佳矫正视力在0.7~0.9者4只眼,1.0者7只眼.配戴RGP后的球差、彗差和三叶草差分别较配戴前降低88.7%、92.9%和18.9%.全部患者的视觉症状在配戴RGP后均改善.角膜上皮染色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圆锥角膜的锥顶部上皮磨损染色.平均随访21.5月,全部患者能够坚持日间配戴.结论 角膜屈光手术后配戴特殊设计的RGP可以提高视力,改善视觉质量.未见严重地角膜接触镜相关的并发症.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疗效分析

    作者:张瑛;张林军;秦莉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记录观察术前眼轴长度,其术后效果.结果 术前眼轴平均长度27.6mm;术后裸眼视力≥0.4者31眼(66%),矫正视力≥O.5以上者41只眼(87%).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低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是安全有效的.

  • 应用活体共焦显微镜观察翼状胬肉组织结构

    作者:杨欣;成拾明;黄锦海;李瑾;毕延峰;肖天林

    目的 应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视网膜激光断层扫描系统Ⅱ代与Rostock角膜模 块组成)对人眼翼状胬肉进行活体组织成像分析.方法 系列病例分析.采取2010年3月门诊就诊的翼 状胬肉患者中选择11例14只眼,应用活体共焦显微镜对翼状胬肉头部、颈部和体部进行检查,记录各部分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特点.结果 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到翼状胬肉头部两种上皮结构:一种是翼状胬肉上皮细胞,包括浅表上皮细胞和深层上皮细胞.浅表上皮细胞呈边界高反光的不规则多边形,浅表上皮细胞间见核/浆比显著失调的不规则细胞,深层上皮细胞间可见大量成熟的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另一种是角膜上皮细胞,细胞间散在炎性细胞浸润.头部角膜浅基质层可见一些基质细胞和层间走行的纤维组织.翼状胬肉颈部和体部的上皮细胞结构与头部胬肉上皮结构相似,颈部血管较正常结膜血管丰富,在头部形成栏栅样结构,未跨越透明角膜,同时可以看到血管中流动的血细胞.体部基质层清晰可辨,由大量纤维组织构成,走行与基质平面基本平行并相互交错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可见新生血管横跨其间.结论 活体共焦显微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组织观察方法,提供了翼状胬肉的活体、实时、动态的图像资料,是研究翼状胬肉组织结构的一种有效工具.

  • 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疗效观察

    作者:项振扬;洪彬;馀小明;李肖春;金琴辉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眼球壁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例(21只眼)眼球壁异物(除外异物直接暴露于巩膜外,并能直视下夹取者),经玻璃体切除手术取出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眼球壁异物21例(21只眼)中,20只眼异物一次性取出,1只眼异物顶出后极部眼球壁外.术后视网膜在位17只眼,视网膜脱离4只眼.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者16只眼,不变者3只眼,下降者2只眼.结论 经玻璃体手术取出眼球壁异物是安全有效,充分切除玻璃体,术中巩膜外顶压检查周边视网膜,对于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有一定意义.

  • 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云波;钱进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7例(19只眼)白内障术后发生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经改变治疗方案7d后,73.7%的病例症状减轻,52.6%的病例角膜水肿明显消退,角膜病变严重的病例经14~30d的治疗可完全治愈.结论 白内障术后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是由于眼部不合理用药引起,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白内障术后规范用药、关注滴眼剂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对治疗和预防药物源性角膜病变至关重要.

  • 选择性散光轴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杨莎莎;杨新怀;全婵娟;黄勤;覃旭方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术前角膜散光不同,在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 收集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50只眼,分为选择性散光轴位的透明角膜切口(A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B组)和11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C组)3组,施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月视力≥1.0,A组67%,B组56%,C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低于B、C组(P<0.05),较术前平均减少了0.32D(P<0.05);且A组中19例术前角膜散光度≥1.00D的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减少了0.71D(P<0.05).术后3个月平均SLA,A组小(P<0.05).结论 选择在患者角膜屈光力大轴向上行个体化的透明角膜切口,能减少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有效控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进一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尤其适用于术前角膜散光在≥1.00D的白内障患者.

  •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在后囊破裂应用

    作者:何青;谢茂松;徐国兴;郑卫东

    目的 评价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对照组)与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实验组).对照组11例(11只眼),实验组12例(12只眼).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散光度变化和人工晶状体偏位程度.结果 术后病人裸眼视力均有提高,实验组散光度变化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05).术后实验组人工晶状体偏位程度与对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P=0.291).结论 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观察

    作者:刘豪杰;周明;孙晶;丁淑芬

    目的 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3例3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6例6只眼,眼压(25.15±8.23)mmHg,倍频Q-开关532nmNd:YAG激光,单脉冲,脉冲时间3ns,光斑直径400um.应用房角镜鼻侧或颞侧房角180°范围内进行治疗,能量0.60~1.50mJ,点数(50±5)点.测量术后第1h眼压,术后1d,1周,2周,3周,1月,3月,6月,1年随访,对比术前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视野及杯盘比变化.结果 患者术前眼压(25.15±8.23)mmHg,术后1h为(18.14±5.36)mmHg,1d为(14.52±3.63)月mmHg,1周为(18.12±2.38)mmHg,1月为(17.96±3.35)mmHg,3月为(18.05±2.58)mmHg,6月为(17.48±2.12)mmHg,1年为(17.89±3.13)mmHg;术前患者杯盘比为0.65±0.30,术后1年为0.63±0.20;术前视力0.60±0.30,术后1年视力0.61±0.32;视野术前术后无变化.结论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患者的眼内压.

  • 合并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治疗

    作者:曲进锋;侯宪如;宗彤;葛妍

    目的 报告接受超声乳化治疗的4例合并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例,以探讨其在手术过程中和手术预后方面的特点.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第三列"健康快车"接受超声乳化治疗的4例合并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晶体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其术前临床特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视力变化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4例合并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男性2人,女性2人.平均年龄(62.3±17.0)岁.超声乳化过程中未发现晶状体囊袋及悬韧带松弛等异常表现,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结论 合并真性晶状体囊膜剥脱的老年性白内障可以按照常规超声乳化手术步骤进行,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1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

    作者:张天资;韩立坤;李兰兰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临床分类法1期病变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表现,评价FFA对早期DR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152只眼)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标准1期病变患者进行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结果 检眼镜下152只眼眼底全部未见异常表现,FFA正常48只眼(31.58%).FFA异常104只眼(68.42%),异常表现中单纯微动脉瘤(MA)强荧光56只眼(53.84%),MA合并毛细血管扩张15只眼(14.41%),MA合并黄斑水肿5只眼(4.81%),黄斑拱环破坏3只眼(2.87%),小片状毛细血管无灌注2只眼(1.92%),窗样缺损23只眼(22.15%).结论 被诊断为DR国际临床分类法1期的患者,大部分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FFA异常表现.因此,FFA是DR早期诊断的较好方法,能提高对DR早期诊断的准确度.

  • 无水酒精治疗儿童眼眶静脉血管瘤一例

    作者:刘锐;余涛

    患儿女性,5岁.因"发现左眼突出3天"于2010年2月2日入我院眼科.查体: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情况:VOS1.0.左眼球向正前方突出,外展受限,无体位性眼球突出,眼球突出度15mm>95mm<18mm.

  • 远达性视网膜损伤综合征一例

    作者:安喜艳;苏九妹

    患者女,33岁.主因车祸导致头外伤4h收入我院神经外科.入院诊断:急性闭合性中型颅脑损伤;颅骨骨折;硬膜外水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出血.

  • 泪道结膜囊曼氏裂头蚴病一例

    作者:张新芳

    患者男性,80岁.因双眼视物逐渐模糊不清近8年于2010年5月入院.人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0.3),左眼0.3(矫正不应);左眼下睑内翻倒睫,结膜充血(++),下结膜囊内见长约1.5cm乳白色、薄、半透明的条带状物,试图用棉签蘸取去除该物时,却发现该物与下泪小点连接,以另一棉签协助将该条带状物完全从泪道取出,见其长约10cm,宽约0.3cm,从其外形考虑寄生虫可能,即将虫体标本送病理检查.左眼上、下泪小点红肿并明显突起,泪小点内见黏丝样分泌物,从上、下泪小点冲洗泪道均不通畅,返流液中夹杂少许黏脓性分泌物.触压泪囊区,未触及包块.

  • 眶下壁骨折误诊上颌窦息肉一例

    作者:赵芹芳;李万海;郭庆生

    患者男,30岁.左眼不适半月于2004年8月21日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检查:双眼视力均为1.5,双眼睑皮下无淤血、肿胀,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KP(-),房闪(-),前房深度正常,瞳孔等大正圆,直间接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透明,玻璃体透明,眼压正常.眼底检查:视乳头正常,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存在.眼位:33cm照影正位,交替遮盖不动,6m检查同33cm.眼球运动检查:左眼上、下、内转受限,刚过中线,上、下内转时伴复视.为排除颅内疾病,行头颅眼眶CT水平扫描,头颅眼眶未见异常,左上颌窦可见软组织影,考虑息肉.诊断:(1)左眼外肌麻痹原因待查.(2)左上颌窦息肉.转耳鼻咽喉科后再行鼻窦CT冠位扫描,示左眼眶下壁骨折,眶内容突入上颌窦腔内,下直肌崁顿.入院全麻下行左眼眶下壁骨折修复术治愈.

  • 青光眼引流阀脱出一例

    作者:郭平;李静敏

    患者女,81岁.以"左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2010年4月行左眼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引流管位置正,眼压控制在12~14mmHg,病情平稳出院.2010年8月19日因左眼磨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左眼引流阀脱出"转入我院,门诊以"(1)左眼引流阀脱出;(2)左眼角膜上皮剥脱;(3)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双眼人工晶状体眼; (5)右眼粘连性角膜白斑"收入院.眼科检查:VoD∶0.1(矫正不应),眼压:12mmHg.

  • CD4+T细胞与角膜移植免疫

    作者:宫玉波;黄一飞

    角膜移植免疫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CD4+T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下,表达不同的转录因子,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的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Tr.CD4+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 Bowman层角膜营养不良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玲;周善璧

    Bowman层角膜营养不良(Bowman'scorneal dystrophy BCD或CDB)是以角膜前弹力层为先累及部位的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BCD在遗传学和分类等方面的认识日渐完善.文中将从其病因、分类、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 感染性角膜溃疡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宏;许海洋;郝继龙

    角膜溃疡是造成人类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角膜溃疡是指以Ⅰ型胶原为中心的细胞外基质破坏引起的角膜基质的融解的病理状态.角膜溃疡的发生都起源于角膜基质的胶原降解,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使局部发生以多核白细胞为中心的炎细胞浸润,并且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溃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感染性角膜溃疡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用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 世界眼库发展及角膜捐献现状

    作者:牟彦;赵敏

    近年来,随着角膜移植术的普遍开展,国内眼库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少省市及地区都相继建立了眼库,角膜捐献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了解世界各国眼库的现状及角膜的捐献情况,以促进国内眼库事业的发展.

  • p53bcl-2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磊峰;肖利华;黑砚;王毅;杨新吉;鲁小中

    目的 通过观察p53、bcl-2在泪腺良、恶性肿瘤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泪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的关系.目的在于进一步探明它们在泪腺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泪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35例泪腺多形性腺瘤,28例泪腺腺样囊性癌,并取手术中切除的正常泪腺组织9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53和bcl-2的表达,检验其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p53抗原、bcl-2抗原在正常泪腺及泪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指数依次增高.p53、bcl-2在复发组中的表达高于初发组.72例标本中,p53和bcl-2两项均为阳性者为26例,均为阴性者22例,与单项阳性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53、bcl-2可以作为预测泪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的有效检测指标.p53、bcl-2可能参与了泪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将可能作为一种鉴别正常泪腺组织、泪腺良性肿瘤组及恶性肿瘤的有效的生物学指标.p53和bcl-2之间的相关性提示泪腺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长期的过程.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