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DTI对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后视路的早期观察

    作者:周娜磊;马心龙;安建斌;程沛林;韩瑶

    目的 探讨可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后视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早期改变和特征.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20例POAG可疑者(POAG组可疑)及20例正常者(对照组)进行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DTI及视野检查,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POAG可疑组的盘周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薄于对照组(P <0.001),视束、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值(fractional anisotropy,FA)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视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外侧膝状体体积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I可发现视觉通路微观变化,POAG可疑者已存在视觉通路的微结构改变及损伤,DTI抑或联合SD-OCT有利于对POAG的早期诊断,及时指导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视功能预后.

  •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

    作者:周林;李芳芳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及后Tenon囊下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眼科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增生性糖尿病患者46例48只眼,行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术中球内注入曲安奈德8 mg行玻璃体染色并切割吸出,术毕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30 mg,观察术后矫正视力及眼压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视力:术后3个月有36只眼(75%)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个月有28只眼(58.33%)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术后第7d、1、3、6个月时眼压分别为(23.48±5.19),(19.02±5.63),(18.58±5.35),(17.42±4.81) mmHg,与术前眼压(16.31±4.63) mmHg比较,术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d、1、3、6个月时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是(296.05±51.71),(277.15±41.24),(254.83±33.62),(226.47±28.56) μm,与术前黄斑中央凹厚度(433.52±101.03) μ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并发症:术中有5只眼(10.42%)发生医源性裂孔,11只眼(22.92%)发生视网膜出血.术后有8只眼(16.67%)前房积血,有7只眼(14.58%)发生眼底出血.结论 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术中玻璃体染色及术毕后Tenon囊下注射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效安全,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

  • 25-G玻璃体切割联合C3F8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曾苗;陈晓;洪玲;晏颖;朱丽

    目的 比较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填充全氟丙烷(C3F8)气体治疗下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与上方裂孔的RRD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RRD患者53例(53只眼)纳入研究,并根据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分为两组.其中A组21例(21只眼)为下方视网膜裂孔(4~8点位)的RRD患者,B组32例(32只眼)为上方裂孔(8~4点位)的RRD患者.所有患者均于确诊后1周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均行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眼底镜及眼底彩色照相检查,随访13~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4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术后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手术后12个月A组与B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5.7%、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及12个月A组与B组平均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平均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F=2.481,P<0.05;B组F=3.558,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填充C3F8气体是治疗下方裂孔合并RRD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治疗上方RRD的手术成功率与下方相比无明显差异.

  •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俯卧位与自由体位患者裂孔闭合率的比较

    作者:徐鑫彦;孙先勇;高荣玉;任建涛;黄旭东

    目的 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C3F8填充术后采取持续俯卧位与自由体位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患者术后舒适度,探讨患者术后体位的选择.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38例153只眼,随机分为2组:A组:患者采取持续俯卧位,74例83只眼;B组:患者采取自由体位64例,70只眼.随诊观察1年,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压、黄斑裂孔闭合率、佳矫正视力及术后舒适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A组64例(71只眼)出现高眼压,3例(3只眼)低眼压;B组59例(63只眼)出现高眼压,2例(2只眼)低眼压.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患者黄斑裂孔均闭合,B组中2例术后低眼压的患者黄斑裂孔未闭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B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变化也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术后眼压正常或轻度升高的患者,采取自由体位与持续俯卧位具有相似的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且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相似.但自由体位患者有较高的术后舒适度.

  • 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迟发性玻璃体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邢怡桥;黄蓉;李敏

    目的 观察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术后不同程度迟发性玻璃体出血(LVH)患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并探讨VEGF含量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将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接受PPV手术治疗的PDR患者73例82只眼纳入研究,以眼内异物伤需立即行PPV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术中获取的玻璃体标本进行VEGF含量检测,并分析LVH(>4周)患者玻璃体内VEGF的表达情况.根据PPV术后LVH出现与否,将PDR患者分为未出血组、出血组.结果 82只眼中共有19只眼(23%)患者出现了LVH,其中5只眼(6%)需要行二次PPV手术.PDR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血组VEGF含量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 在PDR患者中,首次PPV术后高含量的VEGF是LVH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的玻璃体内VEGF含量与术后LVH有一定关系.

  • 病灶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及绷带镜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角膜溃疡

    作者:董贺;王佼佼;张蕊;于亮;崔林;靳琳;于春晶;梁巍;纪莉莉;牟亚男;张巧思;崔中华;张立军

    目的 评价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移植及角膜绷带镜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2016年1~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确诊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角膜溃疡15例15只眼,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联合多层羊膜移植、角膜绷带镜和药物治疗.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观察术后角膜修复情况.结果 14只眼在7~30 d内炎症治愈,应用绷带镜角膜上皮在7~21 d内完全修复,外层覆盖羊膜在7~10 d脱落,内层羊膜与角膜基质融合,其上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角膜混浊分级1级2只眼,2级7只眼,3级5只眼,除外角膜变薄及1只眼角膜后膨隆无其他并发症.1只眼角膜自溶穿孔合并视网膜脱离行眼球摘除.结论 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术联合多层羊膜移植及角膜绷带镜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角膜溃疡可以保存眼球及有效视力,避免角膜移植手术或急性炎症期的角膜移植手术.

  • 26例原发泪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王峰;孙丰源;唐东润

    目的 探讨原发泪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和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原发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26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女性16例,男性10例;年龄14~67岁,平均37.15岁.结果 26例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实体型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83个月,非实体型组患者平均生存57.6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期组患者平均生存22.16个月,T1~T3期组患者平均生存65.6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局部切除或扩大的局部切除+术后放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38.93个月,眶内容摘除+术后放疗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0.56个月,两组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泪腺腺样囊性癌中,实体型肿瘤的恶性程度高,T4期及实体型肿瘤的预后较差.对泪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综合条件,而选择合理的的治疗手段.

  • AS-OCT对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分型初探

    作者:潘裕锦;郭萍;黎明;申晓丽;林宝涛;潘秉鸿;刘欣华;成洪波

    目的 应用眼前节全景OCT(AS-OCT)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进行分型,以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2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AS-OCT检查结果,根据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位置和范围进行临床分型,并统计各型所占的百分比,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结果 根据AS-OCT检查结果,发现26例(26只眼)患者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均与手术切口有关.根据后弹力层脱离的位置和范围可分为三型:第一型为单纯型后弹力层脱离,脱离仅局限于手术切口处(脱离范围< 1/4角膜面积),占总病例数的69.20% (18/26),其中仅位于切口前唇下的局限性后弹力层脱离占42.30% (11/26),位于切口后唇下的局限性后弹力层脱离占26.90% (7/26);第二型为对称型后弹力层脱离,指脱离对称地出现于手术切口及切口对应侧的角膜缘区域(1/4角膜面积<脱离范围<1/2角膜面积),占总病例数的19.20% (5/26);第三型为完全型后弹力层脱离,指脱离的总范围超过1/2角膜面积,占总例数的11.50% (3/26).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后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与手术切口密切相关,根据脱离的位置和范围对其进行分型,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 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邓瑾;雷晓琴;艾华;王润生;柴芳;闫欢欢

    目的 探讨眼缺血综合征(OIS)的病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诊断及治疗、并发症和预后,提高对该综合征的认识和早期诊断率.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确诊的16例(30只眼)眼缺血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史采集、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照相、视网膜血管荧光造影(FFA)、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CDFI)检查,部分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CT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16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60.5±5.5)岁,主要病因多见于颈内动脉狭窄及心脑血管疾病.本组患者2例出现一过性黑朦,11例表现为视力下降,3例表现为眼疼痛.球结膜水肿、角膜上皮和实质水肿3例,前房浮游细胞、房闪阳性1例,虹膜和前房角新生血管4例.22只眼眼底出现了中周部视网膜散在出血,20只眼见视网膜静脉扩张,29只眼表现为动脉狭窄变细.FFA表现为所有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和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结论 OIS属于多学科交叉疾病,患者预后差,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及并发症是决定OIS预后的关键.

  • 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眼表新生物

    作者:蔡茂欢;赵敏;徐梅;张琪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在眼表新生物疾病治疗中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诊治的眼表新生物患者5例(6只眼),其中结膜乳头状瘤2例,结膜肉芽增生2例,角结膜鳞状细胞癌1例,采用病变切除联合局部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随访2~11个月,观察患者创面的修复情况及新生物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应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技术的眼部手术均取得了理想的手术切口及止血效果,术后创面均修复良好,随访期内无1例复发.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对眼表新生物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在眼部疾病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继发性青光眼1例

    作者:聂巧莉;陶远;王建荣

    对于继发性青光眼,尤其是眼球穿通伤、球内异物继发的青光眼,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发病时间较长,药物无法控制的高眼压患者,临床工作中更倾向于采用外引流手术来降低眼压,而对于通过去除原发因素来控制眼压,因为效果的不确定性而较少采用.现将1例因眼球穿通伤、铁质球内异物造成铁锈征的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经单纯手术去除原发因素而达成控制眼压的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 糖尿病与免疫介导所致眶尖综合征4例

    作者:李常栋;沈志斌

    眶尖综合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复杂性疾病,主要累及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的第一支,常伴有视功能障碍.任何导致眶尖部压力增高的疾病,都有可能发生眶尖综合征,如肿瘤、外伤、炎症等疾病.然而糖尿病与免疫介导所致的眶尖综合征国内报道极为少见.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眶尖综合征的患者可能也会增加,为此报道1例糖尿病与免疫因素引起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充分认识.

    关键词:
  • 无晶状体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后继发青光眼2例

    作者:赖晓娟;陈平;姜兴华

    例1患者男性,64岁,因“右眼胀痛伴头痛7+小时”于2016年7月17日入我院.既往:2016年6月29日入我院,诊断: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右眼视网膜脱离;7月1日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7月5日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气术,气体为全氟丙烷(C3F8).出院时右眼眼压15 mmHg.7月17日入院查体: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左眼视力0.12,不能矫正,右眼角膜水肿混浊,前房轴深2个角膜厚度(CT),房闪弱(+),瞳孔圆,直径约5 mm,虹膜与晶状体囊袋广泛粘连,晶状体缺如,晶状体后囊隐约可见,其后窥不清.眼压:右眼T+2,左眼19 mmHg.再次入院后予以药物降眼压、抗炎、散瞳治疗,俯卧位休息.

    关键词:
  • 人眼结膜吸吮线虫病1例并近10年107例文献病例分析

    作者:钟绍烤;卢奕峰;王衡

    眼结膜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人或家畜眼部的结膜囊内而引起的眼部损害的一种疾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眼部疾病[1].我国于1917年首先在北京市和福建省报道结膜吸吮线虫病人体病例,此后各地陆续报道,并呈增多趋势.近日,我院接诊1例人结膜吸吮线虫病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对近10年(2006~2016)间文献报道的1075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 儿童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

    作者:余婷;洪晶

    睑缘炎相关角结膜病变(BKC)是儿童眼病门诊常见的眼表慢性炎症疾病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且不具有特异性而常被漏诊或误诊,延迟诊治或治疗失当常可导致角膜及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目前,儿童BKC的流行病学资料缺乏;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睑缘感染、睑板腺囊肿、睑板腺炎、皮肤及眼红斑痤疮有关;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主要包括睑缘清洁、眼局部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抗菌、抗炎等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本文针对儿童BKC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增加临床医师对儿童BKC的重视及认识,并为今后对儿童BKC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角膜新生血管机制及姜黄素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思彤;吴志鸿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于维持角膜无血管的平衡因素被破坏,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侵入角膜周边部1~2 mm而引起的致盲性病理改变.近些年发现姜黄素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故文中主要总结影响角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多种细胞因子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和姜黄素对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成果.

  • 儿童早期白内障手术后的屈光发育

    作者:曹奕雯;朱德海;庞琳

    目的 探讨一岁内发现白内障并接受手术的无晶体眼儿童的屈光发育规律,为临床无晶体眼的屈光矫正时机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58例108眼(单眼8例)一岁内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儿童,3岁前的阶段性屈光检测结果.其中男性45例83眼,女性14例26眼.平均手术年龄(5.28±3.07)月.屈光检测时段为生后3月、6月、9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结果 在以上时段检测的患儿无晶体眼的屈光度(等效球镜度)显示,3年里等效球镜度平均降低5.007 D;其中第一年平均降低2.550 D,第二年平均降低1.654 D,第三年降低0.873 D.患儿第12个月,第24个月以及第36个月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无晶体眼儿童屈光度在生后第一年降低大,前三年降低幅度呈平稳趋势.较正常儿童明显增大.1岁半前需至少每3个月重新进行屈光度检查.1岁半后至少每6个月重新进行屈光度检查.

  • 先天性白内障发病与治疗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春丽;贾璐;贾新国;付青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的眼部疾病.占儿童致盲眼病的第二位.在先天性白内障中,约有一半的病例与遗传有关,且绝大多数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手术治疗是先天性白内障治疗的主要方式,小儿白内障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选择仍然是眼科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们对近年来先天性白内障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及手术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回顾,以探索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 再谈根据视力(固视)性质分析理论决定先天性绕核白内障手术时期和手术方式的必要性

    作者:夏德昭;王静

    先天绕核白内障的固视型有两个,对中心固视眼为手术安全、稳妥增视,建议患儿生后勿早期手术,要观察经过,延期至5~7岁时为宜;对偏心固视眼早期手术是必要的,弱视治疗不成功时,可利用偏心固视点视功能增视.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