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高频电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泪道阻塞

    作者:夏承志;阳永明;王旭

    目的观察高频电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泪道不同部位阻塞的效果.方法将338例420只眼的各种泪道阻塞分5组应用不同功率的高频电进行治疗.术后用抗生素加激素冲洗联合迪可罗眼膏灌注.随访观察3个月至2年.结果泪小点阻塞52例,治愈率96.2%、有效率98.1%;泪小管阻塞122例,治愈率90.2%、有效率96.7%.鼻泪管阻塞102例,治愈率90.2%,有效率98.0%.慢性泪囊炎68例,治愈率91.2%、有效率97.1%;两处以上复合阻塞76例,治愈率92.1%,有效率94.7%;总治愈率91.4%、总有效率96.9%.结论不同能量的高频电烧灼术联合抗生素凝胶灌注治疗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不同部位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 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作者:时冀川;郑曰忠;刘蓓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及FFA确诊的OIS患者8例8眼,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FFA表现.结果8例患者年龄38-69岁,男性5例,女性3例.所有病变眼均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静脉扩张但不纡曲,均可见多少不一的视网膜棉絮斑,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虹膜细小新生血管2眼.结论OIS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及棉絮斑,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多与全身疾病有关联.

  • 结膜瓣切口大小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海瑛;陈琳琳;王奇;桂敏

    目的探讨不同大小切口的以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对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于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2名68只眼,依据穹隆为基底的"L"形切口结膜瓣的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组结膜瓣切口为5mm×10mm,B组结膜瓣切口5mm×7mm,C组为A组基础上辅以角膜缘连续缝合.对术后功能泸过泡进行密切观察随诊,干预治疗,比较三种方法对眼压控制的效果.结果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A、C二组为0,B组31.81%;术后早期滤过过强A组30.40%>B组9.0%>C组8.70%.术后稳定期功能性滤过泡的保存率C组91.30%>A组86.96%>B组63.64%.结论以角膜缘连续缝合的以穹隆为基底的大切口结膜瓣联合调整缝线术可以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

  • 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视盘旁萎缩弧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赟;徐亮;杨桦;马英楠

    目的评估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视盘旁萎缩弧情况.设计限定地区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人群5324个参与者中4439个人入选到本研究中,应答率为83.4%.低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农村人群为1973人(44.4%),城市人群为2466人(55.6%).方法应用佳能彩色眼底照相机对眼底视盘拍照后,进行视盘形态学的评估.眼底照相机的放大倍数通过计算视盘的面积得到矫正.结果4163张清晰的眼底照片入选到本研究中,其中2955人(70.98%)有α区,平均面积为(0.729±0.629)mm2(0.053~13.719mm2).α区的大小和年龄相关(r=0.194,p=0.000<0.001).同时和近视的程度相关(r=-0.094,p=0.000<0.001).男性和女性之间萎缩弧α区大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5,95%CI:0.706,0.752).而872人有β区(20.95%),平均值为(1.985±2.223)mm2(0.102~14.999)mm2.β区的大小和年龄相关(r=0.144,p=0.000<0.001).和近视的程度相关(r=-0.556,p=0.000<0.001).男性和女性之间的β区大小无明显差异(p=0.096,95%CI:-0.548,0.045).α区和β区面积大小与人群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有关.两种萎缩弧均易发于视盘的颞侧,其次为颞下、颞上,少发生在视盘鼻侧.结论α区和β区各自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70.98%和20.95%.由于β区多发于青光眼人群,β区的正常人群研究资料可能对青光眼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 丝裂霉素C应用于LASEK手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智淑平;李锦平;唐于荣;林媛;刘利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2例(204眼)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MMC组62例(124眼)将浸有0.02%MMC的海绵片覆盖于角膜切削区,覆盖时间据屈光度大小而定;对照组40例(80眼)不使用任何药物.术后定期随访观察两组角膜haze形成、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月、3月、6月MMC组haze轻于对照组,等效球镜值<8.00D组P<0.05;等效球镜值≥8.00D组P<0.01.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在等效球镜值<8.00D患者中,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效球镜值≥8.00D患者中,MMC组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部刺激症状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术中应用0.02%MMC可减轻haze的形成,对高度或超高度近视更具有意义.无毒副作用产生.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LASEK
  • 自然复瓣法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顾宝文;胡建荣;严宗辉;孙勉;董爱蕊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手术中自然复瓣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然复瓣法在1836眼Lasik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棉签复瓣组相比,自然复瓣组术后角膜瓣的透明性增加,而角膜瓣移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自然复瓣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Lasik手术角膜瓣复位方法.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立威;许军;许明林;于军;张劲松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不同切口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作用.方法患者58名(75眼)按术前角膜散光程度分为3组,每组患者选择不同手术切口及角膜散光松解切口.A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 D,手术切口为角膜屈光力大径线上的角膜缘内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1.0D~2.0 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2mm处做一弧长1/4象限,深度60%或80%角膜厚度的弧形板层角膜切口;C组(25眼)的术前角膜散光>2.0 D,手术切口同A组,同时在对侧角膜缘内做一长3.2或5.5mm的穿透性角膜隧道切口.术后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各组手术引起的角膜散光变化分别为:(0.34±0.15)D、(0.86±0.22)D和(1.79±0.43)D.结论在屈光力大径线上的角膜切口可以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联合对侧透明角膜切口可以增加矫正效果.

  • 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3460A点突变及临床预后

    作者:杜利平;金学民;孙大光;马旭

    目的报道一个携带线粒体G3460A点突变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一LHON家系10母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目的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纯化并双向测序,对三个原发突变位点G3460A、G11778A、T14484C进行检测.结果所有母系成员均携带G3460A点突变,家系内对照未携带该突变;所有的家系成员未携带其他两个原发突变.结论携带G3460A点突变的患者有较好的视力预后.

  • 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临床分析

    作者:金玲;郭晟;王菁洁;谢冬倩;郝宇

    目的了解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84例(168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手术,分别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异物感等,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记录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至2个月干眼症状明显加重(p<0.01),直至3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至3个月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术后1周至2个月BUT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术后1周有56眼(33.33%)达到干眼症诊断标准,术后一个月为61眼(40.39%),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LASIK术后发生干眼症为常见并发症,临床上应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干眼症发生率,减少其危害.

  •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卫群

    目的探讨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25例(125眼)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分别采用小梁切除和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或同时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以及睫状体光凝治疗.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将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分为五种类型:房角后退型、粘连增殖型、无晶状体型、新生血管型和虹膜缺损型.手术成功率标准为:一次或多次抗青光眼手术后,不用或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6~21mmHg,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0月,平均(13.33±5.54)月.后本组125例中98例的眼压被控制,成功率为78.40%,20例(16.00%)眼压>21 mmHg,7例(5.60%)眼压<6 mmHg.手术成功率:房角后退型为88.10%,粘连增殖型为86.11%,无晶状体型为73.91%,新生血管型为53.33%,虹膜缺损为55.56%.本组95例(76.00%)视力与术前相同或提高,其余30例(24.00%)视力下降.术后出现晶状体浑浊或晶状体浑浊加重(白内障)7例,眼球萎缩3例,低眼压黄斑病变1例,脉络膜脱离1例,视网膜脱离1例和薄壁滤过泡感染1例.结论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治疗比较困难,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型有利于了解和治疗这种眼病.

    关键词: 眼外伤 青光眼
  • 5.5mm无缝线不同部位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

    作者:李春玲

    目的评价不同部位手术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非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10例(11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A、B、C 3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非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A组38眼为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44眼为上方角巩膜缘切口,C组28眼为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并于术后第1天、1周、1个月、3个月观察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近期及远期裸眼视力无显著差异.A组、B组术后散光无显著差异.C组术后散光大,有统计学意义,其术后并发症多.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角巩膜缘切口优于透明角膜切口,安全可靠.

  • Ⅱ型糖尿病患者角膜细胞形态学特征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作者:王伟;李筱荣;袁佳琴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各层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Confoscan3.0共焦显微镜对120例(146只眼)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6例(36只眼)同年龄对照组的中央角膜进行检查,依据双目间接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眼底改变(NDRP)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记录角膜各层细胞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共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和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下神经丛神经分支密度减少,神经纤维的密度在PDR组明显减少,NPDR组、NDRP组的减少不明显.角膜基质中形态异常的神经纤维在糖尿病组中出现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角膜前基质细胞密度在PDR组有明显减少,后基质细胞在NPDR组和PDR组均明显降低,NDRP组减少不明显;糖尿病组的后弹力膜层病变表现为特征性的皱折形成;糖尿病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糖尿病各组的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六角形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在糖尿病各组均较对照组减少,且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比亦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共焦显微镜检查是一种有效、无创的角膜检查方法,糖尿病对角膜每一层结构均有重要影响,角膜上皮层、角膜神经、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均存在改变.

  • 眼球缺血综合症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斌;马景学;张彤迪;李涛

    目的检测眼球缺血综合征(OIS)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了解其眼部血供特点,通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其眼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技术对比研究OIS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PSV).结果研究组患侧眼动脉PSV为(24.36±5.80)cm/秒,对侧PSV为(30.74±11.00)cm/秒,正常对照组(29.59±4.15)cm/秒,患侧眼动脉PSV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PSV为(6.83±2.22)cm/秒,对侧为(10.84±1.00)cm/秒,正常对照组为(11.28±2.42)cm/秒,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PSV明显降低(P<0.05).结论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峰值降低是眼球缺血综合征发病的重要机制.2.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技术对于定量评价眼球缺血综合征眼部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有重要意义.

  • 局限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羊膜移植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姜冬玲;张明昌;胡燕华

    目的探索角膜缘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局限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4例(30眼)局限性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采用环形球结膜切除加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5至30月.结果手术后所有病例眼部疼痛等症状迅速减轻,拆线后基本消失;角膜融解得到控制.手术后2~3月,溃疡区的角膜厚度增加约1/3角膜厚度,角膜的透明性和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也未出现复发.结论球结膜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是治疗局限性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有效、安全方法.对药物疗效不显,可积极采用.

  • 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

    作者:罗勤;朱志忠;朱莉;张妍霞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ep lamellar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LEK)治疗角膜内皮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6眼因角膜内皮病变导致角膜水肿或大泡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1眼供、受体角膜和植片均用微型角膜刀制备,另5眼供体深板层内皮植片用微型角膜刀制作,受体带蒂角膜瓣以虹膜恢复器分离制作;其中1例2眼为先天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4例4眼为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结果4眼随访12个月以上,2眼随访4个月.所有病例角膜持续透明,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89/mm2(1594~2641),角膜厚度平均为568 μ m(510~675).结论与传统的PKP比较,DLEK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高度散光机率小、排斥反应风险小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角膜内皮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 颈动脉狭窄致眼缺血性疾病初探

    作者:赵军;魏世辉

    目的对颈动脉狭窄导致的眼缺血性疾病进行分析.方法62名颈动脉狭窄患者,男性56例,女性6例,年龄31~82岁,经彩色多普勒及DSA检查,明确了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单侧21例,双侧41例,全部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对这些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程度、相关危险因素、表现出的眼缺血性疾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相关;25.81%的患者出现了眼部症状,包括一过性黑朦、复视、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一过性黑朦是常见的眼部症状(占16.13%).结论颈动脉狭窄造成的眼部供血下降可以导致多种眼缺血性疾病,通过对颈动脉狭窄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眼部的病情.

  • 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吴勇;陈银;黄振平;田农;卢玉文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46例54眼,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采用钝性分离的方法扩大瞳孔,行环行撕囊、双手原位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5~12月,术后视力提高46眼占85.19%,视力≥0.5者34眼占62.96%,所有患者的瞳孔保持生理性圆形或是近圆形.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后囊破裂.结论掌握合理的手术技巧,小瞳孔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MMC临床评价

    作者:刘增业;安良宝;邸新;雷琼;郑春晖;何伟

    目的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MMC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实验.将68例68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小梁切除术+MMC术,B组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MMC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A组平均眼压为19.7mmHg,B组平均眼压为14.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周内浅前房低眼压,A组18.8%、B组5.5%;脉络膜脱离,A组22.2%、B组8.3%.结论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MMC降压效果、安全性均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MMC术,并且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

  • LASE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疗效观察

    作者:俎训山;高文婷;崔传波;巩西红;孙玉兰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r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高度近视散光病人65例109眼,用Meditec-MEL 70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机行LASEK治疗,术后随访3~12月.结果术后6月裸眼视力0.4~1.2(0.88±0.21),其中17眼(15.60%)好于术前佳矫正视力1~2行,术后3月时0.5级haze25眼(22.94%),98眼(89.9%)术后散光在±0.75D以内,残留散光平均为-0.51D,散光矫正者占77.3%.结论LASEK治疗高度散光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与其他手术相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手术方式.

  • 瞳孔大小对LASIK手术患者波前像差的影响

    作者:王大庆;邓应平

    目的研究在标准LASIK手术前及术后1月波前像差与瞳孔大小的关系,认识LASIK术后出现眩光、暗视力下降、光晕等视觉质量下降的原因.方法采用WFA1000型主观像差仪得到37例(72眼)近视眼患者LASIK手术前和术后1月大瞳(>6.5mm)和小瞳(2-4mm)的波前像差变化数据;然后用Matlab软件分析其结果,并做统计分析.结果像差与瞳孔大小密切相关,瞳孔越大,像差越大(p<0.01).术后小瞳到大瞳的像差变化比术前更明显.在手术前,随瞳孔的增大,高阶像差中以彗差增加为主;手术后,随瞳孔的增大,球差的增加变得显著.结论随着瞳孔的增大,无论在术前还是术后,都带来了更大的像差,而且术后像差的变化更大,这与病人夜间视力下降和眩光的临床表现相符.瞳孔大小在像差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

    作者:林晓峰;李青;龙崇德;汪振芳;梁丹

    目的了解外伤性无晶体眼患者角膜内皮的分布特点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外伤科2组的所有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角膜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纳入研究,11例行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10例行在平坦部玻璃体腔内灌注下经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术前伤口附近及上方角膜比其他位置的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低417.8个/mm2及141.0个/mm2.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角膜内皮损失约129.2个/mm2,术后1个月比术后1周角膜内皮密度进一步下降.有眼内灌注及缝襻固定比无眼内灌注无缝襻固定的患者术后多丢失的角膜内皮数目大概为124个/mm2.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大,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反比.结论多点测量角膜内皮为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更客观全面的依据.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呈负相关.人工晶体手术切口应避免角膜穿通口位置.

  • 视网膜厚度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李平;杨智宽;胡竹林;王志涛;杜蜀华

    目的探讨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对正常人61例(61只眼)、青光眼患者30例(46只眼)及青光眼待排者12例(20只眼)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测量,所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该处视网膜厚度的数据及二维、三维图像.所得数据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黄斑鼻侧视网膜较颞侧厚10.45%(p<0.01).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变薄,伴有正常形态的消失.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之间视网膜厚度分别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5只早期青光眼中,11只眼有早期青光眼视野改变,14只眼视野检查正常.该25只眼中,6只眼RTA检查正常,其余19只眼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RTA检查对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较视野检查要高(p<0.05).正常人与青光眼待排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视网膜厚度分别比较,第7个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6、9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4、8点及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0只待排眼中除1只眼视野检查有下方可疑旁中心暗点外,其余眼视野检查均正常;10只眼RTA检查发现视网膜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另10只眼RTA检查正常.青光眼患者及青光眼待排者共10例(18只眼)在平均追踪观察9.6个月后,再行后极部RTA复查,结果显示复查前后视网膜厚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青光眼患者治疗和病情进展的监测及青光眼待排患者的跟踪观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漫丽;庞利民;张小猛;聂黎黎;张天资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及其发生与DR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DR的1126例患者2034只眼的眼底彩照、FFA与视野等资料,筛选出糖尿病性视乳头病变11例15眼,糖尿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24例27眼,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眼别、视力、糖尿病病程、主诉等临床资料,并分析两类疾病的发生与D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1)DR合并DP发病率为0.74%,合并ION的发病率为1.33%,两类疾病在视力下降程度、糖尿病病程等方面都有不同.(2)背景期DR合并DP和ION的发病率高于增殖期DR.结论DR合并视神经病变并不少见,对于DR患者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应考虑合并视神经病变的发生,以免延误患者病情.

  • 多发性脑梗塞致棋盘格样视野缺损一例

    作者:罗光伟;龙时先;江福钿

    患者男66岁以双眼视力下降1月之主诉来诊.患者神志意识清楚,行动自如,血压22.67/14.67kPa.眼科检查:视力:OD0.1,OS0.4,不能矫正.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双眼瞳孔等圆,光反射存在.

  • 荧光素染色观察确定1ASIk术后角膜上皮内生的手术时机

    作者:简瑞;解万新

    角膜上皮内生作为lasik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相关报道较多.多数学者均把角膜上皮内生超过2mm作为手术干预的标志[1],我中心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观察法,来确定手术干预时间,获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32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葆青;徐军英

    我院2002年1月-2005年8月利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为支撑材料在泪小管内留置吻合的方法,对32例泪小管断裂的病人进行了修复手术,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部分角膜瓣缺损一例

    作者:高俐

    患者男32岁双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1年,左眼被衣架划伤1个月,视物不清来我院就诊.患者受伤后曾在当地县医院就诊,给予滴眼液换药治疗后无红痛不适,但视物不清.就诊时查:左眼视力0.3(不能矫正),无睫状充血,角膜透明,角膜瓣中下方呈底朝下扇形缺损,约占角膜瓣1/6,角膜瓣两下角向瓣下内折,缺损区由角膜上皮覆盖,角膜表面凹凸不平,电脑验光不能测.

  • 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

    作者:黄黎黎;陈辉

    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包括视网膜动脉阻塞(retinal artery occlusion,RAO)和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疾病,很多患者因此丧失视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往的传统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近年来,视网膜血管介入溶栓疗法给此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mf-ERG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严良;李海生

    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应用m-序列刺激技术,在4~16分钟的短时内可使大约60°直径的中心视野范围内产生61~241个局部ERG信号,这一记录提供了较全视野ERG更为完善、更精确反映后极部视网膜功能的局部信息[1].

  • 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

    作者:杜磊;邢怡桥;陈长征

    急性特发性黄斑病变(acute idiopathic maculopathy,AIM)是一组由于原因不明的黄斑区损害急性发展而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继之以视力逐渐恢复的特点为自然病程的症候群.自Yannuzzi等[1]1991年首先报道此病变以来,目前全球已报道30余例.该症侯群具有以下特征:发生于青年人;在眼部症状出现之前有流感样症状;单眼或双眼中央视力急骤下降;黄斑区视网膜浆液性脱离和该区域灰黄色或白色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或外层视网膜水平的增厚,急性期过后患者视力可自然恢复.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 眼前段碱烧伤早期手术干预现状

    作者:徐梅;赵敏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眼化学烧伤逐年增多,而且碱性烧伤比酸性烧伤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在碱烧伤病理学、免疫学等方面研究的深入,对眼碱烧伤治疗的认识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本文就眼前段碱烧伤后早期手术干预的现状作一综述.

  • 线粒体功能异常造成的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作者:王慧博;韦企平;孙艳红

    1988年Wallance等首次报道了母系遗传疾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疾病(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itochondrial DNA,mtDNA)位点突变,即以胞浆传递的线粒体异常来解释该病[1].2000年发现显性视神经萎缩(dominant optic atrophy,DOA)即Kier's视神经病变与一种由核基因OPA1编码的定向于线粒体的蛋白质有关.同时,研究表明视神经高度依赖于线粒体功能[2].因此,从mtDNA到核基因组,线粒体在决定视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中起主要作用.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