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Ophthalmology 중국실용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7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443
  • 国内刊号: 21-13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69
  • 曾用名: 实用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夏德昭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新型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与传统干眼评估标准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颖;沈政伟;姜黎

    目的 探讨Antares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办法.对2015年5~7月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准分子中心行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34例(68只眼),术前进行OSDI问卷调查,Antares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下称仪器法)以及临床相关检查(下称传统法),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及荧光素钠染色(FL).仪器法及传统法检查结果均以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为诊断及分级标准.分别将这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对仪器的作用作出评价.结果 仪器法测得的NIF-BUT、NIAvg-BUT、泪河高度,传统法测得的BUT均与OSDI干眼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检出率:OSDI问卷为52.94% (18/34),仪器法为17.65% (6/34)、传统法为85.29% (29/34),这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tares眼表综合分析仪作为一种非接触性、无创的快速检查手段,可对临床干眼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其功能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临床观察

    作者:赵桁;李丹;王楷翔;李莹;甄敬华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在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意义.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42例(84只眼),根据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划分成非增殖期组25例(50只眼)A组及增殖期组17例(34只眼)B组,同期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40只眼)C组,排除糖尿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40只眼)D组,分别进行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测量并比较.结果 D-D平均值A组为(1.15±0.64) mg/L,B组为(1.47±0.39) mg/L,C组为(0.37±0.17) mg/L,D组为(0.31±0.13) mg/L,A组及B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B组明显高于A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平均值A组为(4.44±0.64) g/L,B组为(4.51±1.27) g/L,C组为(3.12±0.52) g/L,D组为(2.97±0.61) g/L,A组及B组明显高于C组及D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在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意义.

  • 飞秒激光辅助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与常规LASIK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于秋菊;张海东;张永红

    目的 通过对近视患者行Q值调整LASIK术和常规的LASIK术术后屈光度、裸眼视力、Q值、高阶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观察,对其视觉质量进行对比评估,同时也为屈光手术病人选择更好地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6月在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分为二个组: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常规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视力、Q值、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患者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调查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屈光状态、术后裸眼视力、预测性均达到理想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Q值、高阶像差(球差)比P <0.05,有统计学意义.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眩光条件下,第三、四等级标准组未通过例数增加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觉感受: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组比常规LASIK组主观视觉感受度稍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与常规的LASIK术相比,术后球差的变化小于常规组,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了夜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异常的发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明视负波反应变化观察

    作者:毛胜如;冯超;徐冲;徐昶中;吴建华

    目的 记录并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明视负波(PhNR)的临床特征.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选取NAION患者17例17只眼纳入研究,并选取排除相关眼部疾病的正常人14名14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标准自动视野计(SAP) 24-2SITA标准程序测定视野平均缺损(SAP-M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测量并进行mf-ERG检查.mf-ERG采用频率为6.25 HZ的低频刺激,采用内环半径为6.8°,外环半径为20°的2环刺激模式,内环为中央区,外环分为鼻侧、鼻上、鼻下、颞侧、颞上、颞下六个区域,记录mf-ERG PhNR振幅及mf-ERG其他参数指标.结果 mf-ERG PhNR波是低频刺激下mf-ERG波形中继N1、P1波之后的第2个缓慢负向波.NAION组mf-ERG刺激区域总体PhNR平均振幅及各刺激区域内PhNR平均振幅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hNR平均峰时较正常组稍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37).mf-ERG刺激区域PhNR平均振幅的AUC为0.9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88.2%.NAION组和对照组mf-ERG刺激区域N1平均振幅、P1平均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ION组mGCC平均厚度及SAP-MD平均值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f-ERG刺激区域总体PhNR平均振幅与SAP-MD(r=0.581,P=0.001)及mGCC厚度(r=0.4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GCC厚度与SAP-MD(r=0.452,P=0.011)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视野缺损区域PhNR平均振幅与对应区域SAP-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5,P=0.043).结论 mf-ERG的低频刺激可以记录正常人及NAION患者mf-ERG PhNR波形;mf-ERG PhNR振幅受NAION影响,并可以用来观察及评估NAION患者神经节细胞(RGCs)的功能.

  • C-quant及OQAS对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散射光测量结果重复性和相关性

    作者:丁晓霞;张劲松

    目的 比较C-quant及OQAS测量早期白内障眼散射光的重复性和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3年3~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8例(58只眼),分别使用C-quant及OQAS测量散射光.根据混浊的形态将白内障眼分为三组,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两种仪器测量散射光的重复性,ANOVA比较不同白内障组别的散射光,两种仪器散射光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quant及OQAS两种方法测量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眼的散射光时均显示良好的可重复性(ICC分别为0.91和0.96).两种方法测量3组早期白内障眼的散射光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2,F=12.10;P <0.05),使用Bonferroni法两两比较均得出后囊下组早期白内障眼散射光大,核性白内障组散射光与皮质性白内障组散射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白内障眼测得的散射光之间的S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P=0.07),对不同形态的早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别进行Spearson相关分析:在核生白内障组,两科方法检查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P=0.03);而在皮质性白内障组及后囊下白内障组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2;r=-0.05,P >0.05).结论 C-quant及OQAS两种方法对早期白内障眼的散射光测量均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在三组白内障散射光测量中,两种方法均得出后囊下白内障的散射光大.两种方法对早期白内障眼散射光的测量结果仅在核性白内障组呈正相关,临床上使用两种方法测量散射光需要掌握两种方法测量原理的不同.

  •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张广斌;陈伟;毛祖红;叶向彧;王乐;李孟琼

    目的 回顾性分析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了解其学习曲线情况.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进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25例(260只眼).采用Alcon LenSx飞秒激光手术系统实行前囊膜圆形截囊,晶状体预劈核和制作角膜切口,随后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照手术先后顺序每连续20例患者为一组,考察各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了解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学习曲线.结果 176例(67.79%)患者术中发生结膜下出血,18例(6.92%)患者术中出现瞳孔缩小,7例(2.69%)患者前囊截开不完整改为手工完成;3例(1.15%)患者撕囊偏中心;6例(2.31%)患者角膜上皮局部脱落;第一组(前20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FN1-20与第二组(21-40位患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FN21-40相似,但是与后续其他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学习曲线较短,并发症少,重复性高,安全并有更好的手术体验.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作者:李晶;刘建国;魏升升;李勇;万雅群;李娟;杜婧

    目的 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评估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199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0例(140只眼)LASIK手术后远期患者(6~17年)进行角膜生物力学测量,平均随访年限(8.68±3.74)年.同时选取该院眼科激光视力矫正中心行手术前检查并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患者63例(126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早期1~3月,平均随访时间(1.73±0.75)个月作为未手术对照组及手术后早期对照组.应用Co,is ST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可获得第一次压平长度(AL1)、第一次压平速度(CV1)、第二次压平长度(AL2)、第二次压平速度(cv2)、第一次压平时间(AT1)、第二次压平时间(AT2)、大压陷深度(Def.Ampl)、大屈膝峰间距(P.Dist)和大压陷曲率半径(HC Radius)等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分析比较LASIK手术前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变化特点;并对比分析手术后早期组、手术后远期组角膜生物力学情况.结果 与未手术角膜组对比,FS-LASIK术后早期、LASIK术后远期生物力学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V1 (P =0.00),AL2 (P =0.00),AT1 (F=36.36,P=0.00),HC Radius (F =104.18,P=0.00)较未手术角膜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V2绝对值(F =29.35,P=0.00),AT2 (F =10.29,P=0.00),Def.Ampl (F=26.25,P=0.00),P.Dist (P =0.00)较未手术角膜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LASIK术后早期、LASIK术后远期两组对比,AL1(Z=-2.6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CV1(Z=-0.14,P=0.89);AL2(Z=-0.71,P=0.48);CV2(f=1.26,P=0.21);AT1(t=-0.57,P=0.57);AT2(f =-1.48,P=0.14);Def.Ampl(f=1.43,P=0.16);P.Dist (Z =-1.08,P=0.28);HC Radius(t =1.97,P=0.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较未行角膜屈光手术角膜生物力学改变明显,改变特点相似.LASIK术后远期角膜生物力学稳定.

  • Welch Allyn Suresight 1和2视力筛查仪与Topcon电脑验光仪及视网膜检影屈光检查结果对照研究

    作者:宋生芳;项道满;胡兰香;王建勋;范雅文

    目的 研究Welchallyn Suresight一代(SS1)和二代(SS2)对屈光不正进行测量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评价SS1和SS2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2~16岁(平均年龄10.26岁)屈光不正患者,排除其他眼疾.先在自然瞳孔状态下用SS1和SS2视力筛查仪,Topcon电脑验光仪进行检查,后用0.5%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30~45 min,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记录屈光状态.可重复性研究采用个体分别测量,三次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e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以及重复系数作为重复测量精确性的分析指标.SSl、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数据,和视网膜检影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作为一致性的指标.结果 (1)在球镜(-5 D至+5 D)和柱镜度数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球镜(-10 D至+5 D)和柱镜轴向测量方面,SS1、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三组与散瞳后检影结果的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可重复性:SS1、SS2及Topcon电脑验光仪三者在球镜方面ICC均>0.75,有很好的可重复性;柱镜度方面SS1的ICC为0.66,SS2和Topcon电脑验光仪ICC分别为0.88和0.99,SS2可重复性较SS1好;柱镜轴向方面SS1和SS2 ICC分别为0.73和0.74,在除去柱镜度数小于0.5 D的数据后SS1和SS2的测量可重复性有提高,分别为0.85和0.73.(3) 95%一致性界限:SS1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 D至+5 D)方面为(-3.09,1.94)D,柱镜方面为(-1.76,1.75)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1.66,53.02)°,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 D)方面为(-33.55,32.31)°;SS2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 D至+5 D)方面为(-3.15,1.83)D,球镜(-10 D至+5 D)方面为(-2.96,2.23)D,柱镜方面为(-1.26,1.27)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44.69,68.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 D)方面为(-38.86,45.50)°;Topcon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法比较的95%一致性界限球镜(-5 D至+5 D)方面为(-2.57,0.94)D,球镜(-10 D至+5 D)方面为(-3.10,1.25)D,柱镜方面为(-0.61,0.54)D,柱镜轴向(组内全部数据)方面为(-31.92,36.35)°,柱镜轴向(柱镜度数≥0.5 D)方面为(-22.97,19.75)°.SS1和SS2的95%一致性界限均较Topcon电脑验光仪宽.结论 自然瞳孔状态下SS1和SS2的屈光检查结果对于初步了解儿童屈光状态,发现可能导致弱视的严重屈光不正并指导下一步的临床处理有很大的意义.虽然在柱镜测量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不影响它在群体性筛查中的应用.

  • 旋转眼位测量的年龄相关特点

    作者:庞琳;曹奕雯

    目的 探讨儿童黄斑视盘相对位置的发育特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就诊的37名3岁儿童及40名6岁儿童进行眼底照相,分别测量分析旋转眼位的相关参数,包括视盘直径测量,黄斑-视盘水平、垂直距离的测量,黄斑视盘夹角的计算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岁年龄组:视盘水平径测量值平均为(1.91±0.17) mm;垂直径测量值平均为(2.06±0.21) mm.黄斑中心凹距视盘中心的水平距离平均为(5.24±0.27) mm,垂直距离平均为(0.63±0.33) mm.以视盘直径为单位(1PD)计算的黄斑中心凹位置在视盘颞侧(2.74±0.27) PD,中心以下(0.30±0.15) PD.黄斑-视盘夹角为(6.82±3.57)°.6岁年龄组:视盘水平径平均测量值为(1.88±0.19) mm;垂直径平均测量值为(2.01±0.19) mm.黄斑中心凹距视盘中心的水平距离为(5.06±0.26)mm,垂直距离为(0.54±0.30) mm.以视盘直径(PD)为单位计算的黄斑中心凹位置在视盘颞(2.71±0.28) PD,中心以下(0.27±0.16)PD.黄斑-视盘夹角为(6.22±3.58)°.以上测量值的两个年龄组比较,黄斑中心凹距视盘中心的水平距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P<0.01).结论 儿童眼底照相结果表现视盘大小变异较大,黄斑-视盘垂直距离的实际测量值也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黄斑-视盘夹角的测量没有年龄差异,在研究或诊治低龄儿旋转斜视时可以不考虑年龄因素.

  • 术中预防性截囊技术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的影响

    作者:陈拥军;霍永军;姬亚洲;毋艳君

    目的 探讨术中预防性截囊技术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的预防效果.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在安阳市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93例(93只眼),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术中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给予预防性截囊,对照组则否.术后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前房炎症反应、前囊膜混浊程度、撕囊口直径的改变、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d及第1周的前房炎症反应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的前囊口收缩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有5例出现了3级前囊口收缩.所有患者术后人工晶状体位置均未发生变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在两组之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后行预防性截囊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囊袋收缩的发生,同时并不增加后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

  • 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眼科术后初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分析

    作者:张进

    目的 探讨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眼科手术后初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荆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的手术后初发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9例(9只眼),分析发病原因、病史及治疗过程.结果 6只眼上皮型者治疗1~2周,症状明显减轻;角膜上皮修复,仅留有云翳,不影响视力;3例角膜基质型经过2周左右治疗,角膜恢复透明,视力恢复.结论 眼科手术后的初发单疱病毒角膜炎,及早发现,自体血清联合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药源性的角膜损伤,促进角膜的修复.

  •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羊膜复合物在治疗眼表疾病临床观察

    作者:林莉;辜凤娟;张琪;赵敏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羊膜复合物治疗难治性眼表面疾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2014年1~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33例43只眼重度眼表疾病患者,采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羊膜移植敷贴治疗.随访1~6月,观察患者眼表的修复情况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患者眼表上皮均得到不同程度修复,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19例24只眼化学及热烧伤患者中18例23只眼眼表上皮基本修复,1只眼角膜溶解穿孔.5例10只眼重度干眼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上皮修复或部分修复.9例9只眼角膜溃疡5例愈合,3例明显好转,1例无改变.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胶联羊膜是一种新型的羊膜复合物,为难治性眼表面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 激素治疗后天麻痹性斜视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王丽;李志勇

    目的 探讨激素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应用激素治疗麻痹性性斜视4例并结文献分析讨论.结果 后天麻痹性斜视为眼科常见病,多急性发作,无明显性别差异,大多数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患者会出现复视、混淆视、眩晕、恶心呕吐、眼球运动异常、眼位偏斜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该病病因复杂,临床上可分为三类:神经源性、肌源性及机械性.文中4例常规治疗后症状未有改善者,经过适时应用激素治疗后,复视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激素治疗后天麻痹性斜视有一定疗效.

  • 显微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32例临床观察

    作者:杨建华;许淑平;卢雪梅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的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5月在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卫生院眼科通过显微镜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的32例水平斜视患者,对部分患者行睫状前血管分离、保留,于手术后随诊6~12个月,对其术后眼位、结膜切口、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结膜切口愈合佳,睑裂暴露区结膜无手术瘢痕.术后眼位矫正治愈率93.75% (30/32),除1例大角度外斜的患者的术眼外转轻度受限,其余患者眼球运动正常.术中成功保留血管者16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下行Parks切口斜视矫正术治疗水平共同性斜视,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 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术中辅助破裂囊肿摘除临床观察

    作者:刘立民;赵伟;任明玉;高宇;高占国

    目的 研究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摘除眼部破裂液体性囊肿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一种摘除眼部破裂液体性囊肿的切实可靠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治疗眼部液体性囊肿摘除术中破裂病例,将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自破裂口注入后摘除,观察其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 共13例囊肿破裂后应用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其中泪腺导管囊肿5例,结膜潴留囊肿4例,皮样囊肿(其内为油状液体)2例,植入性囊肿1例,粘液囊肿1例,均囊腔内注入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后使手术顺利进行,随访1月至4年无复发.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辅助摘除眼部破裂薄壁液体性囊肿方法简便,取材容易、效果切实可靠,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方法,适合于各阶层医院.

  • 眼表铁屑损伤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瑞栋;王建颖;王芳

    目的 了解眼表铁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连续搜集诊治的眼表铁屑损伤患者36例(37只眼),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伤者全部为男性,18 ~ 60岁,平均年龄(38.2±15.5)岁,右眼居多(右眼21只,左眼14只,双眼1例),常发生在使用电动工具切割、打磨金属过程中,受伤当时无明显不适,或仅有短暂的酸涩感,12至24 h后始觉明显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前来就诊,查体可见异物嵌顿于角膜基质浅层(35只眼)或者巩膜表面结蹄组织内(2只眼),异物周围有棕黄色浸润灶,角膜开始软化,部分病例出现角膜内皮皱褶,经剔除铁屑异物和药物治疗后,3例嵌顿于瞳孔中心者白觉视力较受伤前有下降;4例嵌顿于瞳孔区者有眩光现象;其余病例自觉视功能较受伤前无明显变化.查体可见2例铁屑嵌顿于巩膜表面者可见细小结膜瘢痕,35例嵌顿于角膜及角巩膜缘者可见范围不等的角膜薄翳.结论 眼表铁屑损伤是眼科常见的一类眼表损害,常发生在机械切割、打磨金属过程中,受伤当时伤眼并无特殊不适,或仅有短暂的酸涩感.经12至24 h左右,伤眼自觉明显异物感、畏光、流泪、视力下降.治疗时剔除眼表异物,刮取角膜浸润环,使用药物抗炎、促进组织修复.眼表铁屑损伤经治疗后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 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临床观察

    作者:邱艳飞;何建中;何琼;赖伟;钟敏

    目的 观察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39例(39只眼)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时,术中破囊前先于晶状体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再做弧形截囊及弧形囊膜剪作类圆形前囊膜剪除,行白内障手术,囊袋内注入人工晶状体 结果 36只眼(92.3%)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至0.02~0.8,3只眼(7.7%)因合并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中:玻璃体脱出2只眼(5.1%),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3只眼(33.3%),前房有纤维性渗出8只眼(20.5%),前房积血3只眼(7.7%),眼压高11只眼(28.2%).结论 改良式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过熟期核下沉白内障,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明显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 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与病原体检测分析

    作者:刘鹏飞;廖奇志;王金珠;王玲;侯长军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玻璃体手术疗效与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4年5月在唐山眼科医院就诊的51例(51只眼)经临床诊断的感染性眼内炎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2例;年龄5~78岁,平均(41.50±4.30)岁;外伤性眼内炎38只眼,内源性眼内炎3只眼,内眼手术后眼内炎10只眼.均进行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急诊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硅油充填35只眼,玻璃体切除5只眼,玻璃体切除、C3F8充填10只眼,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取出、硅油充填1只眼.手术开始即抽取玻璃体积脓送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眼部及全身用药.培养结果阳性者42例,阳性率82.35% (42/51).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在位、眼球保留情况.结果 51只眼中,46只眼术后炎症控制,保留眼球者90.19% (46/51),术后玻璃体再次积脓,眼压不能控制,眼内容剜除4只眼,术后低眼压眼球萎缩,实施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1只眼;术后后随访视力不同程度改善,眼压正常,视网膜在位.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的有效措施.术中取玻璃体积脓细胞学检查及病原体培养是诊断治疗眼内炎有价值、可靠关键环节.感染性眼内炎中,内源性眼内炎治疗效果差.

  • 眼科Ⅰ Ⅱ类切口手术抗生素应用与否临床观察

    作者:乔磊;李鹏;田艳明;闫希冬

    目的 观察眼科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在两个阶段随机抽取2组病例:A组: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各民族200例(248只眼)眼科Ⅰ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Ⅱ类慢性泪囊炎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所有病例均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B组: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200例(260只眼)眼科Ⅰ、Ⅱ类同样病种手术,医院采取强制性行政干预等措施,眼科医生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执行,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在眼局部应用抗菌滴眼液治疗,未全身应用抗生素.结果 眼科Ⅰ、Ⅱ类手术全身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干预后全身未应用抗生素两者治疗结果(x2 =0.123,P=0.79)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半年没有出现眼部感染情况.结论 眼科Ⅰ、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无需预防性全身应用抗生素,采取眼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结果安全有效,对于全社会不滥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Ex-press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程鹤;孟樊荣;孙兴怀;刘湛;吴仁毅

    目的 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2013年1~12月在上海市和平医院眼科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例(31只眼),比较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观察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9±4.4)个月.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15.5~53.0 mmHg,平均(34.9±9.2) mmHg,术后1年眼压8.0~30.1 mmHg,平均(15.6±4.8) mmHg,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17,P<0.001);术后1年成功率为87.1% (27/31),完全成功率77.4% (24/3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x-press植入术治疗房角开放的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 AGV植入治疗Cogan-Rees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后引流阀暴露一例

    作者:伍志琴;聂尚武;王晓琴;黄辉;陈瑶

    患者女,45岁.因“左眼视物模糊半年余”于2014年7月来我院,体检可见:vOD0.8,vOS0.15,矫正不应,眼压:OD12 mmHg,OS39 mmHg.左眼结膜轻充血,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前房清,中深,虹膜密布棕褐色大小不等的结节,瞳孔移位变形,上方瞳孔缘外翻,晶状体轻度混浊(图1).眼底:视盘边界清晰,C/D约0.8,视网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前后节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视野:左眼呈管状视野(图2),右眼正常.房角镜检查:左眼各象限房角广泛粘连,大量色素沉积,右眼各象限均为宽角.角膜内皮镜:左眼角膜内皮形态不规则,失去原有正常六边形的形态,细胞水肿,内皮细胞计数为1 700个/mm2,右眼正常(图3).既往无特殊病史,无家族史.入院后诊断:左眼Cogan-Reese综合征,左眼继发性青光眼.

    关键词:
  • 流行性出血热感染引起双眼继发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于芳蕾

    男,59岁.以“发热3天”为主诉于2014年4月30日入住外科病房.伴有寒战、头疼、眼眶疼、腰疼、周身关节疼.追问病史,患者居住农村,环境周同有老鼠出没.查体:双肾区扣击痛阳性,针刺处可见淤斑.辅助检查: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尿蛋白持续阳性,肝功及肾功能损害,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IgM(+),IgG(+),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监测24 h液体出入量,纠正离子紊乱,监测离子、肝肾功能.自入院第二日起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伴红视、雾视,来眼科会诊.眼科查体:视力右:0.4,左:0.5,双眼睑肿胀,双眼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双眼角膜上皮雾状水肿,双眼前房浅,周边深度约1/3角膜厚度,KP(-),房水清,双眼瞳孔3 mm,光反射略显迟钝,双眼晶状体透明,眼底乳头界清色正,C/D0.3,双眼网膜未见明显出血渗出及水肿.眼压:R:42 mmHg,L:40 mmHg.

    关键词:
  • 双眼先天性球形晶状体误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作者:宋英春;刘壮昌

    患者女,44岁.于2014年6月5日因偶然发现左眼视物不清1天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于1天前偶然发现左眼视物不清,不伴畏光、流泪及视物变形.全身无头晕、恶心、呕吐.未曾治疗,今来我院就诊,门诊给予检查后诊断为“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收入院,拟行进一步治疗.体检: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所见:视力右眼0.15,-4.00DS-1.50 DC*180=0.8,左0.1,-8.00 DS-3.50.0 DC*180=0.5;眼压:右眼28.6 mmHg,左眼50 mmHg;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约1/3 CT深,轴深约2 CT,房水清,瞳孔圆,直径2.5 mm,对光反应灵敏,眼底见视盘圆,边界清,C/D约0.3.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轴深约1CT,周边约1/4 CT深,角膜后可见色素样KP,房水清,瞳孔直径3.5 mm,对光反应迟钝,眼底可见视盘圆,边界清,C/D约0.8.前房角检查示:右眼上、下方房角均可见小梁网和部分睫状体带,鼻、颞侧房角可见小梁网.左眼所有房角结构静态下均不可见.视野检查示右眼视野大致正常,左眼视野检查示左眼视野呈管状视野.诊断:(1)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屈光不正.

    关键词:
  • 眼球摘除术中严重眼心反射二例

    作者:赵惠琼

    眼心反射(OCR)是眼科常见并发症,斜视手术中的发生率为80%[1].据统计,15岁以下儿童眼心反射发生率为90%,成人约50%[2].多数为一过性,能自行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3].例1 女,32岁.因右眼外伤后失明、眼眶凹陷畸形10余年于2014年7月16日入院.既往体健.查:T36.5°,P76次/min,R22次/min,BP110/70 mmHg.VodNLP,Vos1.0.有眼眶区凹陷,眼球缩小,球结膜无充血,角膜变小全昆浊、变性,前房、瞳孔及眼内情况不清.左眼前节未见异常,屈光间质清,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右眼球萎缩.

    关键词:
  •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抑制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华婷;张妍;王昕;张秋丽;张天资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ellular repressor of E1A-stimulated genes,CREG)是一个新型转录相关调控因子,在几乎所有成熟分化的组织中广泛表达,在未分化的胚胎组织和肿瘤组织中则低表达或不表达.CREG可以阻遏E1A(adenovirus type 5 early region 1A,腺病毒5型早期区域1A)和E2F (E2 factor)对靶基因的激活,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和对抗病理性损伤,过表达CREG基因能够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PI3K)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Ak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B,NF-KB)等多种信号通路对抗由缺血、缺氧等条件所诱发的细胞凋亡,并促进干细胞向靶细胞的分化.

    关键词: CREG 凋亡 p38/JNK VEGF
  •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贾云琴;宋艳萍

    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idiopathic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IPCV),简称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为新近认识的一种以眼底后部脉络膜血管局限性膨隆,呈息肉状改变,伴复发性出血,并有浆液性或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是高致盲率和高发病率的眼部疾病之一.近年来,眼科界采用新的疗法及药物,在PCV的治疗方面开展了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一些PCV治疗流程的建议.文中就PCV在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实用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