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眼表异物的漏诊误诊分析

    作者:赵春杰

    目的 总结眼表异物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为今后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积累经验.方法 通过对以往病例资料的分析,总结眼表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 82例眼表异物误诊为角膜炎12例,结膜炎23例、角膜上皮擦伤7例,漏诊40例.异物大多为细小、颜色偏淡的小异物,因个体小、位置隐蔽常被漏诊.结论 凡是有异物进入眼部病史或有眼部异物感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仔细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 截平稳定型散光角膜接触镜对顺规散光青少年眼表的影响

    作者:唐国芬;王东华;吴玉芹;贾淑君;乔志燕;杨洪涛

    目的 研究截平稳定型散光角膜接触镜对顺规散光青少年眼表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确定为顺规散光的青少年患者(除外其他任何眼病)进行检影及电脑验光,按结果分为低、中、高度散光组,再将各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佩戴截平稳定型散光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分别对其进行0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角膜荧光染色、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测量、角膜曲率检查.对比观察各组结果.结果 ①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尤以高度散光组为著(P<0.05).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 随著散光度的增加和佩戴时间的延长,截平稳定型散光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影响青少年佩戴者眼表结构和功能.

  • 1.8 mm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变化对比研究

    作者:吴杰

    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1.8 mm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泪膜和眼表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进行诊治的94例白内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患者给予1.8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患者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d、5d、10 d、30 d时的泪膜和眼表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主观干燥异物感(DES)、Schirmer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CFS)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d、5d、10 d时两组患者的DES及SI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30 d时A组患者的DES及SIt恢复到术前水平,B组患者仍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d、5d、10 d时两组患者的BUT及CF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d时A组患者的BUT及CFS恢复到术前水平,B组患者仍较术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相比3.0mm透明角膜切口,1.8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泪膜及眼表损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 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眼表变化临床研究

    作者:肖今;谢冀晖;徐敏;陈楚虹

    目的 探讨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眼表变化情况.方法 对89例(95眼)硬核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d、3d、1周、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眼表变化,包括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第一周,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且FL较术前增多(P<0.05);术后1个月内BUT和SIT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至半年,多数患者的FL、BUT和SIT已基本恢复或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 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的一段时间内,其眼表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分析其发生的机制,提出术前、术中和术后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防护,以避免或减少因手术所造成的眼表医源性损伤.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眼表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虓

    目的 分析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经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800例(805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的角膜知觉情况和泪液分泌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前的角膜知觉为(56.27±1.57)mm,泪液分泌为(14.28±2.57)mm;术后的角膜知觉为(44.84±1.14)mm,泪液分泌为(13.11±2.12)mm,患者术前术后角膜知觉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眼表具有一定的影响,会降低角膜知觉,并对泪液分泌产生较轻的影响.

  • 糖尿病患者警惕引发多种眼病

    作者:谢瞻;华琳月

    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据官方统计,每8秒钟就有1人因糖尿病丧生,每年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不过,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袁志兰教授指出,糖尿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眼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眼部异常,部分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白内障、青光眼及不同程度的眼表不适.

  • 人体血清在眼表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燕;陈轶卉;盛敏杰

    清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概况作综述.

  • 青光眼治疗对眼表组织结构的影响

    作者:田汝银;黄丽娜;古洵清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视神经保护治疗等.研究证明,青光眼各种临床治疗对患者的眼表组织结构(泪膜、结膜、角膜上皮)均会产生明显影响,引起泪膜功能破坏、球结膜亚临床炎症、球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导致患者眼部不适、长期用药依从性降低、干眼的发生甚至降低手术成功率等.本文主要针对抗青光眼治疗对眼表组织结构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 飞秒激光在眼表领域的临床应用

    作者:庞辰久;朱志忠

    飞秒激光是指激光脉冲作用时间以飞秒为单位的激光,是目前在实验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短脉冲的激光,具有大的切削精确度和小的周围组织损伤,近年在眼科有广泛应用.在眼表领域,可利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完成LASIK手术、制作超薄角膜瓣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还可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活检、角膜层间墨染、散光性角膜切开术以及制作角膜隧道行角膜基质环植入术.近年来有人利用飞秒激光行角膜基质内切除术治疗屈光不正,完全取代了准分子激光.本文就飞秒激光的作用机制及在眼表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贝伐单抗在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苏龙;赵少贞

    临床应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治疗虹膜、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短期疗效,而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的治疗也一直是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眼科学者开始应用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或者点眼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同时部分学者也开始在临床尝试性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眼表新生血管相关性疾病,如角膜炎症、翼状胬肉、Stevens-Johnson综合征以及与角膜移植手术相关的新生血管,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近几年来在眼表疾病中应用贝伐单抗的安全性、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疗效以及相关问题加以综述.

  • 黏蛋白MUC5AC与眼病的关系

    作者:祁媛媛;赵少贞

    眼表黏蛋白MUC5AC是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大分子胶样分泌性黏蛋白,其溶解于泪膜的水液层,具有清理眼表碎屑、防止眼表结构受到伤害、润滑眼表、促进泪液排出、维持泪膜稳定、防止病原体侵入、对眼表止血等作用.MUC5AC黏蛋白与许多眼表疾病有密切关系.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准分子激光手术、配戴角膜接触镜及维生素缺乏等均可引起MUC5AC表达水平的下降或反应性升高,引起多种临床症状,并使眼表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下降,发生干眼、眼表过敏性疾病、变性类疾病等.

  • 眼表鳞状上皮化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楠;魏荣;邵毅

    鳞状上皮化生是具有分泌功能的非角化上皮,因干眼症、热/化学伤等因素,通过Wnt信号转导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物受体、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等,逐渐被无分泌功能的角化鳞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过程.在眼表,如果不及时治疗,正常结膜上皮被无分泌功能的鳞状上皮所替代,可导致正常结膜上皮的功能丢失,引发眼表的慢性炎症,而新生血管形成又加剧了鳞状上皮化生,致使角膜溃疡甚至角膜混浊,终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治疗以局部滴眼、抑制眼表炎性因子等为主.

    关键词: 鳞状上皮化生 眼表
  • 眼表活体染色剂及混合染色剂的染色效果评价

    作者:肖光礼;吴亮

    荧光素钠、虎红、丽丝胺绿三种活体染料是目前临床诊断、评估眼表损伤状况的重要染色剂,尤其是对具有干眼症状的患者.近年来于眼症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眼表的活体染色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快速诊断.本文就荧光素钠、虎红、丽丝胺绿及其混合的活体染色剂在控制剂量和浓度情况下的眼表角结膜染色效果、刺激性评价等进行综述.

  • 滤过泡形态对青光眼患者眼表结构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辛晨;王宁利;乔利亚

    目的 探讨不同形态滤过泡对青光眼患者眼表结构和舒适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滤过性手术成功并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的青光眼患者44例.方法 采用手术前后的自身对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眼表结构检查及裂隙灯显微镜滤过泡照相,比较滤过泡的存在及其不同形态引起青光眼患者眼表结构和舒适度的变化.主要指标问卷调查、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虎红染色、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值)、泪膜仪脂质层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对称性指数(SRI)、角膜不规则指数(SAI)和角膜潜在视力(PUV).结果 滤过泡眼眼部畏光感和十涩感的发生明显增高(P=0.02,0.000),眼部不适感评分显著升高(P=0.000),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泪膜仪分级、SRI和SAI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值均=0.000),PUV和BUT较术前显著减小(P=0.000),Schirmer值无显著变化(P=0.417).患者年龄和性别与术后滤过泡形态及眼表结构和舒适度的变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薄壁滤过泡组患者畏光感加重明显(P=0.002),厚壁滤过泡组患者干涩感加重突出(P=0.003).薄肇滤过泡组术后虎红染色评分、泪膜仪评级增加程度及BUT缩短程度均较厚壁滤过泡组明显(P=0.046,P=0.032,P=0.024),而厚壁滤过泡组则以Schirmer值减小更为显著(P=0.027).结论 滤过术后晚期,滤过泡的存在破坏眼表结构,引起患眼明显的不适症状.薄壁滤过泡主要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及角结膜组织结构的损害,厚壁滤过泡主要引起眼部十涩感及泪液量的减少.(眼科,2010,19:19-24)

  • 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表的影响

    作者:周晓晴;顾燕华;张韵;马晓晔;魏锐利

    目的 研究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患者眼表的影响,探讨其眼表损害的发病机制.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TAO患者(TAO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各30例60眼.方法 TAO组接受甲泼尼龙0.5 g及环磷酰胺0.2 g每日1次静脉滴注,连用3天.冲击开始前1天、结束后1周进行检查与眼表疾病评分问卷.主要指标 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眨眼次数、角膜荧光染色分值、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及眼表疾病评分.结果 TAO组较对照组各眼表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TAO患者冲击治疗后7天除眼球突出度(P=0.083)及睑裂高度(P=0.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AO组的眨眼次数减少(P=0.000)、角膜荧光染色分值减少(P=0.001)、泪膜破裂额时间缩短(P=0.000)、泪液分泌试验值延长(P=0.000)、眼表疾病评分降低(P=0.000).结论 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对TAO患者的眼表有明显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眼表和泪腺的炎症有关.

  • 不含苯扎氯铵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患者干眼症状及泪膜质量的影响

    作者:陶远;刘英

    目的 观察使用含苯扎氯铵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的患者改用不含苯扎氯铵的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的干眼症状及泪膜质量的变化.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仅需局部使用0.004%曲伏前列素眼水控制眼压的患者22例(44眼).方法 人选患者先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测及干眼症问卷调查,然后换用不含苯扎氯铵的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换药后7天、1、3个月重复上述检查.并对换药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指标 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更换药物后1、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7.69±1.17s和9.47±1.01 s)较换药前(6.95±1.24 s)明显延长(P均=0.0000),基础泪液分泌量(分别为10.80±1.58 mm和12.36±1.54mm)较换药前(8.43±1.73mm)明显增加(P均=0.0000),干眼症状评分(分别为24.73±7.27和21.45±6.88)较换药前(29.68±11.58)明显降低(P=0.0003和0.0000).结论 更换为不含苯扎氯铵的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患者的干眼症状减轻,泪膜功能状态改善.

  • 短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毛真;刘杏;钟毅敏;黄晶晶;王涛;李媚;肖辉

    目的 探讨短期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8例32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偏高需要联合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例12眼.方法 将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种类分为3组:噻吗洛尔组、酒石酸溴莫尼定组和布林佐胺组.所有患者均局部使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每日滴用2次.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T)、结膜印迹细胞(IC)检查和评分.主要指标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值和印迹细胞检测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用药前BUT的平均值为(5.83±3.74)秒,用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为(5.75±3.32)秒、(5.14±3.02)秒和(4.58±2.87)秒;用药前ST平均值为(6.39±3.98)mm,用药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分别为(6.16±3.52)mm、(5.59±3.62)mm和(5.02±3.23)mm.用药后1个月BUT值(P=0.335)和ST值(P=0.504)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用药2个月后BUT值和ST值均显著低于用药前水平(P=0.000).各用药组BUT和ST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变化趋势一致.用药后3个月结膜印迹细胞学发生改变,表现为结膜上皮细胞角化,杯状细胞减少,IC评分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6).结论 使用噻吗洛尔、酒石酸溴莫尼定或布林佐胺滴眼液2个月即可导致患者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使用3个月后可引起结膜上皮的损伤.(眼科,2009,18:46-50)

  • 重视局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的影响

    作者:吴玲玲

    原发性青光眼多为慢性病,不能被根治,只能通过降眼压的方法来控制视野的恶化,其中滴眼药是常用和安全的方法,往往伴随患者一生,长期滴眼药必然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尤为突出,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关注青光眼患者的眼表健康状况是青光眼治疗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长期用药的青光眼患者发生眼表疾病的危害及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上如何维护青光眼患者的眼表健康等问题进行讨论.

  • 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表化学烧伤的临床探讨

    作者:杨秀梅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治疗早期眼表化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24只眼)早期眼表化学烧伤,采用羊膜移植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羊膜植片情况、角膜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04者1只眼,0.05 ~0.1者2只眼,0.12 ~0.25者5只眼,≥0.3者16只眼,脱盲率95.8% (23/24),脱残率66.7%(16/24).24只眼中羊膜移植成活22只眼,成活率91.7%.24只眼中角膜终恢复透明8只眼,角膜遗留薄翳者13只眼,角膜斑翳者2只眼,角膜白斑者1只眼.6只眼角膜新生血管长入.18只眼眼表情况稳定.并发症:4只眼发生假性胬肉,2只眼睑球粘连.结论 羊膜移植可有效地用于早期化学烧伤的眼表重建,减轻炎性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抑制纤维组织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 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不同出针方式对眼表的影响

    作者:侯磊;高娜;杨瑾

    目的 比较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采用经结膜瓣出针或经透明角膜出针,对眼表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2例(8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前房穿刺+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治疗.观察组的可调节缝线经透明角膜出针,对照组经结膜瓣出针.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应用赵氏干眼问卷测评干眼症状,应用格拉瓦眼表综合分析仪测评眼表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干眼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S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4周干眼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d、1周BUT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1d、1周、4周TMH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d、1周SCSF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经透明角膜出针可减少对眼表的影响.

235 条记录 1/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