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子午线截痕的计算机成像及特征分析

    作者:陈凯迪;王波;施明光

    角膜的屈光力主要取决于前表面的屈光力,建立角膜前表面的精确数字模型对于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应用角膜地形图的正切曲率半径建立角膜前表面子午线截痕模型的基础上,将角膜地形图仪采集到的数据定位在以角膜中心顶点为原点的Cartisian坐标系内,提出了采用坐标旋转来求解截痕曲线参数的具体算法,进而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绘制出了360°全方位前表面子午线截痕曲线及其Q值分布曲线,并分析了子午线角度与其截痕形态的变化规律以及Q值的分布规律,为可透气硬性接触镜(RGP)的后表面设计、用Q值引导LASIK角膜切削术等临床应用提供较为直观且有整体感的角膜数字模型.

  • 不同准分子激光术式矫治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及其术后Q值变化的比较

    作者:王飞;王理论

    目的 对比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治中低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Q值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LASIK患者(LASIK组)共52例52只眼,接受LASEK患者(LASEK组)共56例56只眼.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患者裸眼视力,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Q值及术式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 LASI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1.011±0.015),安全指数(1.022±0.115),有效指数(0.982±0.106);LASEK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0.989±0.325),安全指数(1.025±0.109),有效指数(0.992±0.175),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LASI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7±0.10),术后(0.44±0.21);LASEK组患者术前Q值为(-0.19±0.12),术后(0.42±0.25).两组患者治疗后Q值均由负值变为正值,且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比较Q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组间Q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ASIK、LASEK准分子激光手术均可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但仍造成患者角膜Q值变为正值,使患者角膜形态变为扁椭球面.

  • 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

    作者:王静;徐艳丽;贡雅洁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100例100只眼,分为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患者50例50只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组,患者50例50只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均≥1.0;安全性指数均>1.0;有效性指数均接近1.0.两组患者术后Q值均从负值变为正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效果稳定可靠.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为正值,角膜形态呈扁椭球面.

  • Q值引导与标准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变化的远期观察

    作者:植玉婷;孙涛;胡碧兰;班梅;廖建叶;高松

    目的 观察Q值引导和标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ieusis,LASIK)术后角膜Q值的远期变化趋势,探讨Q值引导LASIK术对维持角膜非球面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低中度近视患者80例80只眼,分为Q值引导准分子激光手术(Q-value-guided excimer laser surgery,Q-LASIK)组和标准准分子激光手术(Standard excimer laser surgery,S-LASIK)组,每组患者40例40只眼.所有病例跟踪随访3年和3年以上,观察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趋势.结果 术后1、3、6、12、24和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的Q值变化明显,两组患者术后的Q值均向负值方向变化;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角膜Q值均基本稳定.结论 Q-LASIK组与S-LASIK组比较,能更好地维持角膜的非球面特性,疗效稳定.

  • 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前、后表面Q值的测量分析

    作者:杨相泽;郑燕

    目的 探讨青年近视眼患者角膜前后表面的非球面性(Q值)变化规律.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接受LASIK手术的青年近视散光患者423例(829眼).方法采用Oculyzer眼前节诊断系统对所有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检测,获得角膜Q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Q值、屈光度、角膜屈光力.结果 角膜前表面Q(20)、Q(25)、Q(30)、Q(35)、Q(40)分别为(-0.24±0.13)、(-0.28±0.12)、(-0.31±0.12)、(-0.36±0.13)、(-0.35±0.28);角膜后表面分别为(0.21±0.25)、(0.05±0.21)、(-0.09±0.19)、(-0.21±0.16)、(-0.31±0.14);各项Q值呈正态分布.角膜前表面各项Q值与柱镜度和角膜前表面散光均呈负相关(P<0.05);角膜前表面Q(20)、Q(25)、Q(30),Q(40)和角膜前表面陡峭方向屈光力呈负相关(R<0.05).角膜后表面各项Q值与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呈正相关(P均<0.05).角膜前表面Q(25)、Q(30)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角膜后表面各项Q值与眼压呈负相关(P均<0.05),角膜前后表面各项Q值与角膜厚度不相关.结论 大多数青年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形态前表面为长椭圆形,后表面中央为扁椭圆形,周边为长椭圆形.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Q值
  • 30岁以上中国人眼角膜Q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熊瑛;万修华;李婧;王宁利;刘雪;王曌

    目的 分析30岁以上中国人眼角膜Q值及其影响因素.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以邯郸眼病研究的检测对象为目标人群,按照自愿原则采集角膜地形图,测量1683人的右眼,其中男性728人,女性955人,平均年龄(53.64±11.0)岁(30~107岁).方法 使用OrbscanⅡI采集角膜地形图,分析角膜在3.0 mm、5.0 mm和7.0 mm测量孔径下的前后表面Q值及其与年龄、性别、屈光度的关系.主要指标 角膜前、后表面Q值.结果 角膜前表面Q值在3.0 mm、5.0 mm和7.0 mm测量孔径下平均值分别为-0.28±0.175、-0.28±0.175和-0.29±0.175;角膜后表面Q值在3.0 mm、5.0 mm和7.0 mm孔径下平均值分别为-0.26±0.216、-0.26±0.214和-0.26±0.215.在5 mm孔径下角膜前表面Q值与年龄、屈光度负相关(B=-0.003和-0.013 ,P<0.01和=0.016);角膜后表面Q值与年龄、屈光度正相关(B=0.002和0.016,P=0.036和=0.043).结论 中国人眼角膜Q值与欧美人存在差异,且受年龄、屈光度的影响.

    关键词: 角膜 Q值 年龄 屈光度
  • LASIK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眼术后3年角膜Q值及曲率变化

    作者:陈章明;赵婷婷;黄丹

    目的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非球面切削及普通切削术后3年的角膜Q值及曲率变化.设计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哈尔滨242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的患者155例(295眼).方法 患者分非球面切削和普通切削两组,每组预留基质分为>350 μm(A组)、300~350 μm(B组)及280~299 μm(C组)三组.不同术式两组患者术前年龄、等效球镜度数、中央角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利用Orbscan Ⅱ检测术后1周,1、6个月,1、3年角膜Q值及前表面曲率.主要指标角膜Q值及前表面曲率.结果 手术后3年时,非球面切削者三组角膜Q值分别是A组0.27±0.21、B组0.33±0.31、C组0.93±0.19;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是(39.6±1.17)D、(39.9±0.83)D、(37.9±1.51)D.普通切削者三组的角膜Q值分别是A组0.35±0.24、B组0.71±0.35、C组1.03±0.36;角膜前表面曲率分别是(40.2±0.98)D、(39.6±0.33)D、(37.3±1.8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3年的观察显示,与LASIK普通切削模式相比,非球面切削在预留基质300~350 μm范围内能保持更好的角膜非球面形态.两组术式在预留基质280 μm以上时均是安全的.

  • 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郑磊;张建华;王倩;雷蕾;王红英;高鹏;冯华章;樊琪;林燕丹;姚琪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与角膜非球面性变化的关系.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在2007年9月至12月期间行LASIK手术的患者中,顺序选取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1.0,术后裸眼视力≥1.0,随访资料完整患者72例(144眼),等效球镜度数-4.0~-8.0 D,平均(-5.80±1.04)D.方法 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Orb-scan检查、K/Q值、Mesotest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主要指标暗视下无眩光Mesotest对比敏感度通过等级、Q值.结果 Mesotest对比敏感度检查:无眩光暗视条件下,术后3个月未通过各等级测试的例数比术前增加,72例患者中26例对比敏感度等级比术前降低1-2个等级.Q值的分布:术前平均(-0.16±0.12),术后3个月平均(0.4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回归分析:术前与术后Q值差值与对比敏感度等级变化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68x+0.5965,pearson系数r=0.476,P=0.000,P<0.01).结论 LASIK术后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降低与角膜Q值改变有关,角膜前表面非球面性改变是影响LASIK术后夜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 全激光T-PRK手术对近视眼角膜后表面形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苏燕;侯杰;郑秀云;雷玉琳

    目的 探讨全激光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矫治近视眼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并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进行比较.设计 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济南明水眼科医院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行表层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68例(134眼),其中T-PRK组46例(81眼),Epi-LASIK 22例(53眼).方法 使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3和6个月测量角膜后表面高度及非球面参数Q值.主要指标 角膜后表面高度及非球面参数Q值.结果 两组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均较术前发生轻度的位置后移,T-PRK组在术后1、3及6个月时,Epi-LASIK组在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角膜后表面Q值较术前差异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两组之间比较,无论是角膜后表面高度还是Q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全激光T-PRK矫正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有轻度位置后移的现象,但并未影响后表面整体的非球面形态.

  • 国人近视屈光手术人群Q值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沧霞;郑艳霞;姚娜

    目的 探讨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角膜前表面非球性参数(Q值)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18~44岁行近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者120例(240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度3组,各组均为40例(80眼).应用Astra 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记录角膜曲率及Q值;并行综合验光、角膜中央厚度、眼轴长度及其他常规术前检查.分别将Q值与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总体Q值均数为-0.16±0.17,呈正态分布;Q<0者206眼,占85.83%;Q值与性别、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屈光度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F=9.6665,P<0.05),高度近视组和低度、中度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0037,P<0.05;q=3.1218,P<0.05);低中度近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与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呈无相关性.结论 我国近视屈光手术人群的Q值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群角膜为长椭圆形(prolate).Q值与屈光不正程度相关,而与性别、角膜中央厚度、平均角膜曲率、眼轴长度之间无相关性.

    关键词: 屈光手术 近视眼 Q值
  • 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相关性分析

    作者:田英;张改玲;张幼梅

    目的 分析LASIK术前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诸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0rbscanⅡ眼前段分析系统测量300例(600眼)近视者的Q值和角膜曲率、模拟角膜镜读数、3mm和5mm区角膜不规则指数、角膜前表面Diff值等参数。分析Q值与这些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600眼的Q值范围为-0.51~ +0.37,平均-0.17±0.11;角膜曲率为(43.59±1.54)D;模拟角膜镜读数为(43.89±1.46) D;3mm区不规则指数为(1.32±0.41)D;5mm区不规则指数为(1.72±0.63)D;角膜前表面Diff值为(0.07 ±0.05)mm。统计学分析显示Q值与其他参数之间均为负相关。结论 近视人群Q值与角膜前表面屈光参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 角膜前表面 Q值 近视
  • 近视眼人群角膜Q值与像差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方园;赵晓金;牛玉坤;王卫群;张幼梅

    目的 研究近视人群眼角膜非球面特性(Q值)与高阶像差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收集近视屈光手术患者300例(600眼),使用Orbscan IIz眼前节分析系统K&Q计算软件获得600眼角膜6mm分析区域的Q值,Zywave 波前像差仪测量瞳孔直径6mm眼内总体像差、高阶像差和球差的均方根值(RMS)值,并针对Q值的分布特征及像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00例600眼角膜Q值分布范围-0.51~0.37,平均-0.17±0.11,6mm瞳孔直径的总像差均方根值平均为(9.25±2.63)μm,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平均为(0.43±0.16)μm,球差均方根值平均为(0.06±0.05)μm.Q值与球差均方根值呈正相关,但与总像差均方根值和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均不相关.结论 近视眼人群角膜Q值呈近似正态分布,角膜Q值与球差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近视 角膜 Q值 像差
  • Q 值调整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后角膜前后表面Q 值变化

    作者:葛梅;王瑛;杜改萍;邢晓娟;李文娟;牛丽丽;吕艳华;黄一飞

    目的 Q 值调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对角膜前后表面Q 值的影响和分析.方法 选择2009 年5 月-2011年1 月在我院激光近视中心行老视矫正LASIK 手术患者23 例46 眼.根据主视眼不同分为观察组(Q 值调整切削) 和对照组( 普通切削),对非主视眼行Q 值调整LASIK 手术,目标Q 值设为-0.6 - -1.0.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 个月行Pentecam 检查,对角膜前后表面Q 值进行测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前两组角膜前、后表面各范围Q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角膜前表面Q20、Q25、Q30 分别为0.14,0.14 和0.06,对照组分别为0.27,0.28 和0.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Q35、Q40 两组角膜后表面Q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 值调整LASIK 术后角膜Q 值的增加值明显少于普通LASIK 手术,使患者角膜非球面性得到重塑,有效改善老视人群获得更为理想的远近视力效果.

  • Q值引导的非球面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

    作者:穆雅林;罗永旗;党亚龙

    目的 研究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治疗近视的临床优势.方法 应用Astramax三维角膜地形图机、Astramax个体化切削程序和雷赛准分子XL激光治疗系统对215例(430眼)近视患者行Q值引导的非球面个体化准分子激光术.208例(416眼)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LASIK手术.术后3个月对患者的裸眼视力、术后屈光度、术后Q值以及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随访.结果 Q-LASIK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1)裸眼视力:两者分别为(5.04±0.05)和(5.02±0.06),5.0以上者分别占90.8%和90.1%,5.1以上为55.4%和53.9%,5.2以上为33.6%和21%.(2)术后残留屈光度:术后3个月平均等效球镜分别为:-0.019 75D和-0.041 56D.(3)术后Q值:(-0.094±0.18)和(0.39±0.17).(4)主观视觉质量:存在眩光、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者分别为3.9%和30.4%,两者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常规LASIK手术和Q-LASIK手术均可以有效地治疗屈光不正,矫正低阶像差,但是Q-LASIK对于维持角膜的非球面性以及提高患者主观视觉质量明显优于普通LASIK手术.

  • 近视眼角膜Q值的测量分析与屈光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包秀丽;张晓利

    目的:研究近视眼角膜的非球面特性和屈光状态之间的相关性,调查Q值(非球面性参数)与角膜曲率、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等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13只正视眼和近视性屈光不正眼,检影验光法测量屈光度数,应用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前表面平均Q值及角膜曲率,应用眼部A超仪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Q值对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等屈光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角膜Q值和等效球镜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275,p<0.01),Q值和玻璃体深度,Q值和眼轴长之间存在明显相关(r=0.17,p<0.01;r=0.23,p<0.01),Q值和角膜曲率半径之间无显著相关.近视程度越高,中央角膜曲率越小,前房和玻璃体腔深度越大,眼轴越长.结论:近视眼屈光度数越高,角膜前表面的Q值趋于正值,周边角膜变扁平的趋势越缓慢,而这种角膜非球面特性的变化与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度的增加有关.

  • 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严宗辉;黎霞;史赛卿;胡建荣;顾宝文;张醇

    目的 探讨近视眼角膜非球面特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利用ALLEGRO角膜地形图仪对70例(140眼)Lasik前、后近视患者进行检测,获取角膜顶点30°偏心率(ε)和角膜非球面特性参数Q值,并对Q值与屈光度、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40只眼Q值呈正态分布,平均-0.32±0.10(-0.08~-0.62).Q值与等效球镜之间有较弱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角膜曲率、Z40、角膜散光(△K)均有直线相关关系.水平子午线Q值与角膜水平直径有正线性相关关系.但是Q值与性别、年龄、角膜厚度、眼压之间无相关关系.Lasik后Q值均呈正值,术后1个月的Q值分布为0~1.34,平均0.67±0.32.结论 Q值在眼光学系统中不是一个独立的参数,它与眼多个因素有关,Lasik显著改变了Q值,可能会影响手术后眼视觉质量.

  • 飞秒激光辅助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与常规LASIK术后视觉质量对比研究

    作者:于秋菊;张海东;张永红

    目的 通过对近视患者行Q值调整LASIK术和常规的LASIK术术后屈光度、裸眼视力、Q值、高阶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观察,对其视觉质量进行对比评估,同时也为屈光手术病人选择更好地手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2014年1~6月在石家庄爱尔眼科医院接受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分为二个组: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常规LASIK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裸眼视力、Q值、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患者术后主观视觉质量调查等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屈光状态、术后裸眼视力、预测性均达到理想状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Q值、高阶像差(球差)比P <0.05,有统计学意义.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眩光条件下,第三、四等级标准组未通过例数增加更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觉感受: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体化LASIK组比常规LASIK组主观视觉感受度稍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值调整的非球面个性化LASIK组与常规的LASIK术相比,术后球差的变化小于常规组,且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了夜视力下降、眩光、对比敏感度异常的发生.

  • 圆锥角膜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后角膜表面形态的改变

    作者:张立华;贾丁;王文平

    目的 评价圆锥角膜患者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后角膜前表面非球面形态(Q值)的改变以及SimK值的改变。方法 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5人43只眼,选配合适的RGP,分别于配戴前及配戴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其矫正视力,并进行OPD-scan角膜地形图检查,采集角膜中央散光值、SimK值、Q值等参数,分析Q值及SimK值随配戴时间的变化,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无相关性。结果 患者配戴RGP前,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6.03±2.66、50.12±5.65、-2.29±1.17。配戴RGP 3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分别为-4.07±1.97、49.47±5.55、-1.62±0.95。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在配戴RGP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mK值改变与角膜Q值改变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98。配戴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为圆锥角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视力矫正,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角膜前表面的形态,从而控制圆锥角膜病情的发展。这种改变在配戴后3个月较为明显。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角膜散光值,Simk值,Q值趋于稳定。

  • 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的变化及其对视功能影响

    作者:刘俐利;陈辉

    目的 探讨近视性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参数Q值的变化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行常规LASIK的102例(204只眼),年龄18~36岁,等值球镜(SE)为-2.00~-10.50D的青壮年近视患者按SE分为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6.00D)、高度(-6.00D以上)三组.除常规检查外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对上述近视患者使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进行角膜非球面性参数Q值测量分析,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检测对比敏感度.结果 角膜前表丽Q<,2>、Q<,30>术前分别为-0.14±0.15、-0.24±0.10,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0.66±0.74、0.59±0.53.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不同范围Q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前表面O值较1个月时减小,两个时间点的前表面Q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与6个月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度数越高,术后Q值变化越大.术后1、3、6个月前表面Q<,30>值的变化(△Q<,30>)与对比敏感度log值的变化之间无相关性(P>0.05).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小于0.55组与大于0.55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前表面Q<,30>的变化小于0.68组与大于0.68组之间的BSCVA、SI、EI和对比敏感度log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的Q值由术前的负值变为正值且随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术后3个月时角膜前表面Q值趋于稳定;LASIK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的绝对值或相对值的变化均不明显影响视功能.

  • 国人正常角膜非球面性特征及其年龄的相关性改变

    作者:许琛琛;陶育华;朱叶;王勤美;王一博

    目的 探讨和分析国人正常角膜前表面的非球面特性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入选标准序贯选取年龄在11~50周岁、屈光度数为+0.50~-3.00D且散光<1.00D的受检者123人,平均年龄(29.58±11.8)岁.根据受检者的年龄,每十年为一组,共分4组:11~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和41~50岁组.采用鹰视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Q值的测量,每位受检者只取其中1只眼数据进行统计,分别分析每眼角膜前表面距中央10°、15°、20°、25°、30°范围的Q值.结果国人11~50周岁平均Q10、Q15、Q20、Q25和Q30分别为-0.08±0.09、-0.12±0.1、-0.14±0.11、-0.2±0.11和-0.27±0.11.各年龄组间Q25与Q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5:P =0.045;Q30:P =0.012),41~50岁组角膜非球面性比21~30岁组明显(P < 0.05).Q15和Q20与年龄呈负相关(Q15:r =-0.202,P =0.025;020:r =-0.214,P =0.018),Q10、Q25、030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 国人正常角膜6mm区平均Q值为-0.14,不同年龄的角膜Q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角膜非球面性更明显.

    关键词: 角膜 Q值 年龄
80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